福建省南平市樟湖中學2022年高一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南平市樟湖中學2022年高一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南平市樟湖中學2022年高一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南平市樟湖中學2022年高一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南平市樟湖中學2022年高一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南平市樟湖中學2022年高一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民族資本家“火柴大王”劉鴻生說:“我在重慶辦的中國毛紡織廠、火柴原料廠等都有官僚資本的投資,我原來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慶卻成了大老板的伙計?!眲Ⅷ櫳脑捳f明了A.官僚資本對民族工業(yè)進行排擠和打擊B.官僚資本壯大了民族企業(yè)C.劉鴻生不適合當大老板D.毛紡織廠、火柴廠等輕工業(yè)不適合在重慶發(fā)展參考答案:A2.《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的新綱領。下列各項措施,哪一項不是《資政新篇》的內容A.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B.以法治國,官吏由公眾選舉C.發(fā)展工商業(yè),獎勵技術發(fā)明D.開設新式學堂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難度較低。依據所學知識“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是《天朝田畝制度》中的內容,所以不符合題干,故本題答案選A項。B、C、D三項都是《資政新篇》的內容,故不選。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國運動·《資政新篇》。3.下圖是法國1875年憲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發(fā)布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A.否定巴黎公社B.阻止?;逝蓮捅貱.確立共和政體D.建立君主立憲制參考答案:B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后,法國各派政治力量圍繞共和與帝制的政體形式展開了反復較量,1875年通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法國為總統(tǒng)制共和國;為防止保守勢力再次抬頭,阻止保皇派復辟,維護民主共和,憲法修正案規(guī)定,凡曾經統(tǒng)治過法國的家族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tǒng),從此阻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復辟之路;故B項正確。巴黎公社是第一個工人政權,與材料強調阻止?;逝蓮捅俨环?,排除A。1875年通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民主共和政體,而材料體現憲法修正案的內容,排除C。1875年通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法國為民主共和政體,排除D。4.以下四種古代中國地方行政制度按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郡縣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國并行制B.分封制→郡國并行制→郡縣制→行省制C.分封制→郡縣制→郡國并行制→行省制D.行省制→郡縣制→郡國并行制→分封制參考答案:C5.馬克思指出:“……幾乎獨占了東印度的貿易及歐洲西南部和東北部之間的商業(yè)往來。它的漁業(yè)、海運業(yè)和工場手工業(yè),都勝過任何別的國家,這個共和國的資本也許比歐洲所有其他國家的資本總和還要多?!辈牧厦枋龅氖?)A.18世紀的英國

B.17世紀的荷蘭C.18世紀的法國

D.16世紀的葡萄牙參考答案:B6.建國以來,中國農村經歷了從“干部敲破鐘,社員不出工”到“不用敲鐘,不用派工,農民賽著往前沖”的巨大變化。這一變化的主要動因是

A.農業(yè)合作社的興辦

B.人民公社體制的確立

C.“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參考答案:D7.蘇維埃政權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目的是(

)A、把大中小企業(yè)歸國有,建立社會主義工業(yè)B、把農民的余糧收歸國有,防止富農階級產生C、取消自由貿易,防止商人投機倒把、擾亂市場D、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以便在困難中戰(zhàn)勝敵人參考答案:D8.“大街小巷叫賣食品雜物的小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鋪席連綿不斷,夜市直至三更盡,五更又開曉市?!鄙鲜霈F象最早出現于什么時期(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參考答案:C9.建國初期,國家財經困難,投機商人乘機興風作浪。他們搶購物資,囤積居奇,導致物價暴漲,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為此新生的人民政權采取的直接而有效的措施是“銀元之戰(zhàn)”等措施,其直接目的是(

)A.進行土地改革B.開展“三反”、“五反運動”C.合理調整工商業(yè)D.實施“銀元之戰(zhàn)”和“米棉之戰(zhàn)”參考答案:D10.1850年普魯士憲法規(guī)定“國王有宣戰(zhàn)、媾和及與外國訂立其他條約之權”“立法權由國王與兩院共同行使之”“國王和兩院一樣有提出法律的權力”“凡年滿二十五周歲的普魯士人有選舉權”。這說明A.統(tǒng)一后的德國不過是用議會裝潢出來的封建君主專制B.普魯士的國家制度已經不是純粹的封建君主制C.普魯士在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的同時保留了軍國主義傳統(tǒng)D.普魯士的國王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根據材料我們可以看到的一致的君主立憲主要體現的是君主和議會對權力具有相對的制衡。A選項只看到了君主性質;B選項揭示出特點,符合題意;C選項材料沒有體現;D選項說法錯誤。考點: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德意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特點11.下表是唐宋時期不同文獻對人們穿著“紙衣”的記載。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結論是下表

記述文獻出處“回紇縱掠坊市及妝、鄭等州,比屋蕩盡,人悉以紙為衣。”《舊唐書·回紇傳》“云鎖木龕哪息影,雪香紙襖不生塵?!薄度圃姟贰爸T邵多透紙襖為衣?!彼未稘扑嗾勪洝忿D智和尚“不御煙火……不衣絲綿,常服紙衣,號紙衣和尚?!彼稳~紹翁《四朝聞見錄》A.唐宋絲麻紡織出現嚴重衰退B.貧困百姓只能穿紙制的衣服C.紙衣一度成為唐宋流行服飾D.唐宋時造紙技術有重大突破參考答案:D人們穿著“紙衣”并不能說明絲麻紡織出現嚴重衰退,故A錯誤;“貧困百姓只能穿紙制的衣服”說法過于絕對,故B錯誤;材料也無法體現紙衣成為唐宋流行服飾,故C錯誤;人們穿著“紙衣”的前提條件是造紙技術有重大突破,故D正確。故選D。12.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主要反映了A.小國寡民的生活圖景B.男耕女織的生產模式C.夫為妻綱的倫理觀念D.農民生活的富足安康參考答案:B【詳解】材料中“牛郎織女”體現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故B正確;材料未體現小國寡民,故A錯誤;材料與夫為妻綱的倫理觀念無關,故C錯誤;材料未體現農民生活富足安康,故D錯誤。13.下列關于歐洲聯合的表述,正確的是(

)A.1951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B.1967年成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C.1993年成立歐洲聯盟D.歐盟的性質是經濟實體參考答案:C14.宋初,開始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會上形成了一種“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的趨勢。同時,在官私手工業(yè)作坊中也普遍實行了雇值制度。由此可知,這會導致宋代A.新的生產方式的產生B.重農抑商政策的瓦解C.官營手工業(yè)高度發(fā)展D.商品經濟的較快發(fā)展參考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田制不立”“不抑兼并”“雇值制度”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這些措施,有利于推動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也有利于私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故D項正確,C項錯誤;資本主義萌芽的主要特征是雇傭關系,故A項排除;重農抑商政策是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政策,故B項排除。15.“第四媒介”指的是A.電話

B.手機

C.互聯網

D.電視參考答案:C16.1933年,國會針對《全國工業(yè)復興法》展開激烈爭論,布里頓認為:“國會審議的立法草案比蘇聯現行的任何法律更加布爾什維克化。”這說明羅斯福新政A.改變了美國國家性質B.照搬斯大林經濟模式C.沖擊了原有生產關系D.引起了國會一致反對參考答案:C【詳解】由材料“國會審議的立法草案比蘇聯現行的任何法律更加布爾什維克化”可知,美國在這一時間點上偷師了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調整原有的生產關系,故選C。羅斯福新政只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并未改變國家性質,排除A;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不可能照搬斯大林經濟模式,排除B;一致反對存在絕對傾向,不符合史實,排除D。【點睛】本題考查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學生需要結合羅斯福新政的實質作出判斷。17.俄國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寫給俄國外交部的文件中說:“英約內的條款,規(guī)定長江沿岸于內戰(zhàn)終止之后,沿長江帝國內部航行的開放,明白表示了英國內閣蓄意要居中鎮(zhèn)壓叛亂,在中國最富庶的工廠區(qū)內,這一亂事現在是英國擴張商業(yè)的唯一障礙了。”文件中的“這一亂事”應是指A.太平天國運動B.虎門銷煙C.義和團運動D.辛亥革命參考答案:A據材料“英約內的條款,規(guī)定長江沿岸于內戰(zhàn)終止之后,沿長江帝國內部航行的開放,明白表示了英國內閣蓄意要居中鎮(zhèn)壓叛亂,??這一亂事現在是英國擴張商業(yè)的唯一障礙了?!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在長江流域,打擊了列強侵略勢力,故“這一亂事”應是指太平天國運動,故A正確?;㈤T銷煙,不在長江流域,故B排除。義和團運動,主要在北方,故C排除。辛亥革命,沒有遭到英國的干涉,故D排除。18.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報》報道:“(20日)下午五時五十五分,執(zhí)行主席宣布表決結果:投票數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張,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張。這時,全場歡騰,全體起立,為這個偉大文獻的誕生而熱烈歡呼?!蓖镀蓖ㄟ^的這部“偉大文獻”是A.中國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B.新中國第一部帶有臨時憲法性質的文件C.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D.中國社會主義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參考答案:C根據時間1954年可知,投票通過這部“偉大文獻”的會議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文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所以C符合題意;A是1912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是1949年的《共同綱領》,D是198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ABD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點睛:抓住關鍵時間信息“1954年”,結合所學1954年憲法的意義分析解答。19.“商務流通,隱杜覬覦,惟有廣開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圖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主權

B.發(fā)展民族經濟C.維護國家主權

D.挽救國家危亡參考答案:A依據材料“商務流通,隱杜覬覦,惟有廣開口岸之一法”可知C、D兩項是清廷的意圖;由“欲圖商務流通”可知要發(fā)展民族經濟。由“惟有廣開口岸之一法”可知A項不是清廷意圖,A符合題意。20.“法律條文沒有作出規(guī)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隸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據某某法律,我認為此奴隸應歸我所有。法官確認后才能受理?!边@一描述主要說明羅馬法

A.重視法律程序

B.保留習慣舊俗

C.強調法官至上

D.體現人人平等參考答案:A21.中共十四大召開后不久,有外電評論道:“這是一次加速和外國接軌的會議。中國必然會進一步影響世界?!贝嗽u論的主要依據是中共十四大

)A.闡明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外交方針和政策

B.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C.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改革目標D.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對改革開放的重大貢獻參考答案:C22.右圖中秦代磚文為“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饑人,踐此萬歲”。其中“海內皆臣”所反映的主要歷史信息是(

)A.交通發(fā)達,水陸并用

B.疆土遼闊,臣民眾多C.國家一統(tǒng),皇帝集權D.法律嚴苛,覆蓋全國參考答案:C23.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中寫道:“從秦帝國開始的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社會政治大轉型,發(fā)自商鞅,極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漢武?!边@一轉型完成后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郡縣制

B.州縣制

C.道州縣制

D.行省制參考答案:A24.下圖是江蘇丹徒出土的宜候矢銅簋,此簋內底有銘文120多字,是關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史料,其銘文反映的信息可能包括(

)A、諸候爭霸

B、被封諸候應該承擔的義務

C、楚王問鼎

D、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的規(guī)定參考答案:B略25.下圖是1971年美國“Legion”雜志上登載的一幅漫畫。漫畫中一支乒乓球拍用一個乒乓球擊破了中國長城的城墻。此漫畫A.露了美國侵略中國臺灣的野心B.諷刺了中國國防力量的嚴重薄弱C.意在支持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敵對D.從美國角度肯定了中美關系改善參考答案:D漫畫的主題是美國利用乒乓球擊穿中國長城,指的乒乓外交,說明中美關系的改善。D正確;此時中美兩國關系緩和,A、C不符合實際;B不是材料主旨。26.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生產關系經歷了五次調整:土地改革時期,對農業(yè)的社會改造時期,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期,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時期,其中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的經營方式是:(

)A.地主經營

B.農民私有C.大集體經營

D.個人經營參考答案:C27.《宋代商業(yè)史研究》中說道:(城市),特別是在秦漢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時代,工商業(yè)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農村之間分工的基本結構,也與“城郭”、“鄉(xiāng)村”這種行政上的區(qū)域劃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說明了秦漢時期(

)A.城市以商業(yè)職能為主B.城市以政治職能為主C.市民價值觀念的變化

D.城市商業(yè)限制被打破參考答案:B本題考查的是秦漢時期城市發(fā)展的有關內容。秦漢時期城市發(fā)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城市以政治職能為主,材料中“城市農村之間分工的基本結構,也與“城郭”、“鄉(xiāng)村”這種行政上的區(qū)域劃分相一致”也說明了這一點;A、C、D三項與材料不符。B正確。故本題選B。28.早婚是古代社會的一種風尚,城鄉(xiāng)皆然。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現了婚齡推遲的現象。20世紀20年代末以后,農村傳統(tǒng)的早婚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這反映了A.自然經濟解體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B.婦女地位提高C.清政府推動社會習俗變革D.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促進思想解放參考答案:A【詳解】古代社會的早婚習俗,從統(tǒng)治者來看是為增殖人口,多征賦算;從民間來看是增添家庭勞力,保證財產后繼有人,說明這種習俗的根源是自然經濟,因此材料反映的大都市和農村早婚習俗逐步得到抑制的時間上的不同,實際上反映出城鄉(xiāng)自然經濟解體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故答案為A項。近代社會婦女地位較低,故B項錯誤。清朝被推翻是1912年,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說明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促進思想解放,故D項錯誤。29.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zhàn)國時“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變?yōu)樗教?/p>

B.鐵器牛耕的推廣

C.國家走向統(tǒng)一

D.封建制度的確立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據材料“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進步,鐵器牛耕的推廣,故B正確。公田變?yōu)樗教?,其根本原因也是生產力的進步,故A排除。戰(zhàn)國時期國家沒有統(tǒng)一,故C排除。封建制度的確立,屬于上層建筑的變化,根本原因仍然是生產力,故D排除。30.民盟主席張瀾在一次發(fā)言中講道:“這是新中國的一個人民大憲章,它確定了新中國的政治理論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針,它有了穩(wěn)步建設的大原則?!睆垶懺诎l(fā)言中所講的“它”是指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方針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參考答案:C一個信息是張瀾民主人士,第二個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新中國的臨時憲法,是新中國政權建設的法律依據。

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從其產生之日起,其組織機構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統(tǒng)的性質,其職能就具有維護、推動、發(fā)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統(tǒng)國家的歷史任務。如果這一制度被削弱,此國家準出問題。傳統(tǒng)農業(yè)對水利有著更多的依賴,從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黃河,無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是靠一家一戶的小農無法實現的……秦憑借從中央到地方較為完善的統(tǒng)治機構,做到了“書同文”。文字統(tǒng)一對形成共同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對中國的民族融合、國家統(tǒng)一、疆域拓展、歷史延續(xù),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鳳凰網》材料二新英格蘭出現的騷亂,我們商業(yè)上的不景氣以及籠罩全國各地的那種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話)歸咎于最高權力機構的無權?!A盛頓1787年給友人的信材料三英國“光榮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沒計?!谝粋€有長期專制傳統(tǒng)的國家找到了一個擺脫革命與專制的循環(huán),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辦法。

——楊小凱《中國政治隨想錄》材料四無產階級政權應是巴黎公社式的國家管理機構……代議機構依然存在,然而作為特殊制度的議會制,作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議員們享有特權的議會制,在這里是不存在的。(1)(6分)針對材料二指出美國獨立之初面臨的問題美國是如何解決的?(2分)指出中國古代和美國的中央集權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2)(4分)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光榮革命的“完美”之處。(2分)英國找到“控制‘控制者’的辦法”有哪些?(2分)

(3)(3分)依據材料四,概括歸納列寧心目中的無產階級政權有何特點?

(4)(2分)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政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參考答案:(1)解決:召開制憲會議,制定1787年憲法(聯邦憲法);憲法規(guī)定實行聯邦制。(2分)不同:中國:權力高度集中,地方無獨立的權力;美國: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國家主權屬于聯邦,中央政府與州政府實行分權)。(4分)(2)完美:不流血、妥協。(2分)

辦法:頒布《權利法案》,限制王權,確立議會主權;責任內閣制逐漸形成,國王逐漸成為統(tǒng)而不治的虛君。(2分)(3)特點:實行議會制;立法與行政統(tǒng)一;議員沒有特權。(3分)(4)經濟發(fā)展;社會形態(tài);歷史傳統(tǒng);地理條件;國際環(huán)境。(2分,答出任何兩點,言之成理即可。)3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帝)我國家休養(yǎng)生息,數十年來,戶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數,非率天下農民竭力耕耘,兼收倍獲,欲家室盈寧,必不可得……朕觀四民之業(yè),士之外,農為最貴。凡士工商賈,皆賴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爭尚華巧,必將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清代沿襲明制設置的鈔關,大有增加,計共設戶關26個,工關5個……清代稅關對商船戶繳納也極為苛重。全國又缺乏統(tǒng)一稅率,以致各關稅敢于巧立名目,動輒以商人違反規(guī)定為田,沒收財貨……李仁龍奏稱,關稅害商,有單書之弊、包攬之弊、關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這樣的苛稅下“商賈望見關津,如赴湯蹈火之苦”!材料三(乾隆時人說)近日富商巨賈,挾其重資,多買田地,或數十頃,或數百頃。

請回答:(1)從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樣看待農工商之間的關系的?他的根據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會現象?這種現象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將會產生什么影響?(6分)參考答案:(1)觀點:“農本商末”、“重本抑末”。根據:他認為,農業(yè)為四民提供糧食,是本業(yè);在人多地少的情況下,更需要驅民歸農,才能國富民安;工商業(yè)不能生產糧食,且與農業(yè)爭奪勞動力。(6分)(2)社會現象:清政府廣設鈔關,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對商人苛征重稅,大量商業(yè)資本投向土地買賣。影響: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土地兼并,影響了農產品和手工業(yè)品的流通,影響了商業(yè)資本的積累,不利于手工業(yè)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fā)展,對農業(yè)發(fā)展也是不利的。(6分)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全球化潮流的沖擊下,中國曾兩次與世界接軌,一次給我們帶來了屈辱和苦難,一次給我們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說說這兩次與世界的接軌分別指的是什么?(4分)材料二

: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出口商品分類比重(%)年份

類別原料手工制品機器產品189315.681.82.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資料張東剛等《世界經濟體制下的民國時期經濟》(2)材料二中,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各類商品出口比重出現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這些變化與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之間的關系。(7分)材料三:改革開放前,國家實行統(tǒng)制型的封閉式保護貿易的政策。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外貿政策開始發(fā)生變化,逐步下放貿易經營權,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外貿政策開始廣泛的改革。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與世界貿易組織相對應的對外貿易政策法律體系,對外貿易政策轉向自由貿易政策。

一一《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發(fā)展歷程》(3)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由保護貿易政策轉向自由貿易政策的原因。(6分)材料四:由于發(fā)展資金匱乏、債務沉重、貿易條件惡化、金融風險增加及枝術水平的落后,發(fā)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2008年1O月15日東莞樟木頭的最大玩具廠——合俊玩具廠倒閉,數千名員工走上街頭,供應商面對緊閉的廠門,徒嘆無奈,舍俊集團高層則集體“蒸發(fā)?!币晃?/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