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名詞解釋1.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指1861年(咸豐十年底開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內的洋務派在全國各地掀起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改良運動,持續(xù)了近35年。2.甲午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zhàn)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zhàn)爭爆發(fā)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zhàn)爭(日本稱日清戰(zhàn)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zhàn)爭3.《馬關條約》《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恶R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根據條約規(guī)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后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并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恶R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4.太平天國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fā)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zhàn)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guī)模反清運動。5.林則徐林則徐,福建省\t"/subview/7659/_blank"侯官(今福州市區(qū))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t"/subview/7659/_blank"湖廣總督、\t"/subview/7659/_blank"陜甘總督和\t"/subview/7659/_blank"云貴總督,兩次受命\t"/subview/7659/_blank"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1839年,林則徐于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并將沒收鴉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t"/subview/7659/_blank"虎門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tài),成為第一次\t"/subview/7659/_blank"鴉片戰(zhàn)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tài)度,主張學其優(yōu)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t"/subview/7659/_blank"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t"/subview/7659/_blank"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t"/subview/7659/_blank"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t"/subview/7659/_blank"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fā)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t"/subview/7659/_blank"普寧老縣城病逝。6.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fā)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tǒng)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黃花崗起義失敗后,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qū)發(fā)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于在1911年(清宣統(tǒng)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fā)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并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武昌起義軍事總指揮為蔣翊武,參謀長為孫武,總理為劉公。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zhèn)后,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并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辛亥革命。武漢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現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7.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fā)起的一次“反傳統(tǒng)、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8.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fā)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9.新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是孫中山生前對其“三民主義”思想作出的最后一個版本的修正,是孫中山晚年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和依靠農工的思想體現。但由于其中涉及中國國民黨聯(lián)合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問題,加之孫先生逝世后兩黨交惡,所以兩黨對此存在著截然相反的說法,并且爭議保持至今。民族,民權,民生。10.八七會議八七會議是\t"/subview/31326/_blank"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失敗以后,在關系黨和革命事業(yè)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t"/subview/31326/_blank"中共中央\t"/subview/31326/_blank"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撤消了他在黨內的職務,選出了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決定發(fā)動秋收起義。毛澤東出席了這次會議,并提出了著名的“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論斷。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等議案。八七會議在中國革命緊急關頭及時地向黨和全國人民指明了斗爭方向,反對政治上的“右”傾機會主義,使黨進了一大步。但是會議在反“右”傾時沒有注意到“左”傾情緒的滋生,以至后來瞿秋白發(fā)展了“左”傾盲動主義。這次\t"/subview/31326/_blank"會議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毛澤東提出了“\t"/subview/31326/_blank"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思想。給正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11.毛澤東游擊戰(zhàn)十六字訣十六字訣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簡稱。它是中國工農紅軍游擊戰(zhàn)爭作戰(zhàn)指導原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戰(zhàn)術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包括著戰(zhàn)略防御和戰(zhàn)略進攻的兩個階段的作戰(zhàn)行動在內。十六字訣的基本精神是,從敵大我小、敵強我弱的基本特點出發(fā),利用農村的政治、經濟和地理等有利條件,揚長避短,靈活機動,以求保存和發(fā)展自己,消滅敵人,逐步改變敵我力量對比,奪取游擊戰(zhàn)爭的勝利。十六字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戰(zhàn)術體系的基礎,具有重要的軍事學術價值12.“三三制”民主政權1940年3月,抗日根據地各級民主政權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抗日根據地政權問題》的指示,貫徹執(zhí)行“三·三制”原則。即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代表無產階級和貧農。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小資產階級。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占三分之一,代表中等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13.長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t"/subview/6412/_blank"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zhàn)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t"/subview/6412/_blank"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余次戰(zhàn)斗,攻占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干部多達430余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t"/subview/6412/_blank"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達\t"/subview/6412/_blank"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t"/subview/6412/_blank"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qū),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14.遵義會議\t"/subview/33650/_blank"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t"/subview/33650/_blank"會議。是在\t"/subview/33650/_blank"紅軍\t"/subview/33650/_blank"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t"/subview/33650/_blank"王明“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是\t"/subview/33650/_blank"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t"/subview/33650/_blank"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開始確立實際以\t"/subview/33650/_blank"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15.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制造并發(fā)動的一場侵華戰(zhàn)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栽贓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xù)侵占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后,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tǒng)治?!熬乓话耸伦儭笔侨毡镜蹏髁x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yōu)槠洫氄嫉闹趁竦囟扇〉闹匾襟E。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東方戰(zhàn)場的序幕。16.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夜,\t"/subview/10754/_blank"日軍在\t"/subview/10754/_blank"北平西南\t"/subview/10754/_blank"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t"/subview/10754/_blank"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zhàn)。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t"/subview/10754/_blank"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t"/subview/10754/_blank"戰(zhàn)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zhàn)的起點。17.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是1936年12月12日\t"/subview/10779/_blank"張學良和\t"/subview/10779/_blank"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t"/subview/10779/_blank"蔣介石改變“\t"/subview/10779/_blank"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目的,在\t"/subview/10779/_blank"西安發(fā)動“兵諫”的歷史事件。1936年12月25日,在\t"/subview/10779/_blank"中共中央和\t"/subview/10779/_blank"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t"/subview/10779/_blank"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zhàn)爭走向抗日民族戰(zhàn)爭的轉折點18.《論持久戰(zhàn)》《論持久戰(zhàn)》是毛澤東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zhàn)爭研究會上的演講稿,是關于中國抗日戰(zhàn)爭方針的軍事政治著作。毛澤東在總結抗日戰(zhàn)爭初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中國國民黨內部分人的“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以及中國共產黨內部分人輕視游擊戰(zhàn)的傾向,系統(tǒng)地闡述了中國實行持久戰(zhàn)以獲得對日勝利的戰(zhàn)略。19.百團大戰(zhàn)百團大戰(zhàn)是\t"/subview/1122/_blank"中國抗日戰(zhàn)爭中由\t"/subview/1122/_blank"中國共產黨所率領的\t"/subview/1122/_blank"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以下皆以八路軍稱呼)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間發(fā)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占領的交通線、礦山為目的的破襲作戰(zhàn)(又稱\t"/subview/1122/_blank"晉南游擊戰(zhàn))。參加作戰(zhàn)的中國軍隊包括八路軍120師、129師和晉察冀軍區(qū)與當地民兵。也是八路軍在\t"/subview/1122/_blank"平型關戰(zhàn)役之后參與較具規(guī)模的戰(zhàn)役。戰(zhàn)爭初期戰(zhàn)報統(tǒng)計(第一階段)共達一百零五個團,因此定名為百團大戰(zhàn)(原正太戰(zhàn)役)。本作品亦曾陸續(xù)被改編為同名電影。20.延安整風運動延安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整風運動。1941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標志著整風開始;1945年4月20日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止。延安整風運動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是黨的建設史上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通過延安整風,使全黨確立了一條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21.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主持會議并代表政治局做了重要報告,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fā)展生產為工作的中心。這次會議確定了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為中共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奠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基礎。22.戰(zhàn)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三大法寶,即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是毛澤東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驗的基本總結。毛澤東關于三大法寶的思想還集中體現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3.糖衣炮彈包在藥物外面的一層甜味的薄膜。用糖衣裹著的炮彈。比喻經過巧妙偽裝使人樂于接受的進攻性手段。壞人腐蝕、拉攏革命者的手段,也叫糖衣炸彈。二、簡答題1.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關于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可以從兩種角度去認識:一種是從主客觀方面去認識,一種是從具體原因方面去認識。從主客觀來看,一是由于資產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動勢力過于強大。從具體原因方面來看,可從綱領、農民、政黨、軍隊等四個因素去分析:①資產階級革命派始終沒有一個徹底的反帝綱領。三民主義沒有提出反對中華民族的主要敵人帝國主義。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還幻想得到帝國主義的支持。沒有認清真正的敵人,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終歸失敗的原因之一。②資產階級革命派始終沒有一個徹底的反封建綱領。三民主義沒有徹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資產階級革命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因此得不到農民的支持。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沒有農民的支持就無法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③資產階級革命派始終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裝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資產階級革命派發(fā)動的武裝斗爭都是短期的?!岸胃锩敝袊顸h人雖然掌握了一些軍隊,但并不是統(tǒng)一的革命力量,護法運動則依靠軍閥的力量,因此每當遇到強大的反革命武裝就不能不失敗。④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政黨也是松散的。同盟會建立后缺乏嚴密的組織和紀律,武昌起義爆發(fā)前實際上已名存實亡,沒有一個堅強的革命政黨,就不能使革命者緊密地團結起來形成堅強的戰(zhàn)斗力。袁世凱能夠竊取辛亥革命果實,也與同盟會的渙散、領導成員政見不一有關。2.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關系是什么?(1)新三民主義是革命綱領、具體奮斗目標;三大政策是指導思想、方法、途徑和具體方針。兩者相互依托。(2)二者都是新民主主義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指導思想、政治綱領。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義的標志、靈魂;新三民主義充分體現出三大政策的精神。(3)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義的實質內容,是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華,符合中國民主革命的實際要求。3.1919年“五四運動”作為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有哪些特點?當代青年如何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一)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它不同于義和團的籠統(tǒng)排外主義,它徹底看出了帝國主義聯(lián)合中國買辦階級和封建階級以壓榨中國人民大眾的實質。(二)真正的群眾運動。它既沒有像康梁那樣企圖依靠一個傀儡皇帝來救國,也沒有像辛亥革命那樣單純借助軍閥力量來實現共和。而是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了群眾。(三)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五四運動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全面啟動"、"五四運動是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又是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一)五四運動不僅是中國革命的分水嶺(新舊民主革命),而且在中國社會進程中也具有劃時代性的標志。(二)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政治文化逐步由傳統(tǒng)向現代轉化。它所蘊涵的思想認識、價值理念和意識形態(tài),則融入到中國近代政治發(fā)展之中。(三)五四的精神的具體內容:愛國主義是其精神源泉,民主與科學是其中的核心,勇于創(chuàng)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解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2)一要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具體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同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遵紀守法,有效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侵蝕.二要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勤奮學習,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要敢于向已有的科學成果挑戰(zhàn),敢于向未知的新領域進軍,勇敢地去實踐,去探討.因為,當代青年是否具有強烈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能力關系到我國科學的興衰.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對待現實的態(tài)度,對國家、對人民有強烈的愛心;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待人生,積極奮發(fā),不消極頹廢,不得過且過;對學習,對工作興趣廣泛,求知欲望強烈,勤奮刻苦,有創(chuàng)新精神,有自信心;奮斗目標明確,意志堅定;對他人情操高潔,易于合作,有團隊精神.四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健康的體魄是人才成功的關鍵.只有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才能從事緊張的、艱苦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才能攀登事業(yè)的高峰.健康的體魄在人才成長與成功的過程中起基礎性作用.每一個立志成才者,對這一因素決不可忽視.不僅要堅持經常性的體育鍛煉,還要積極參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4.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經驗與教訓是什么?戰(zhàn)爭是國與國綜合國力的較量,團結就是力量,國家改革要徹底,和平共處!矛盾可以相互轉化,要揚長避短!共同的經驗教訓:落后就要挨打!綜合國力是戰(zhàn)爭的決定力量,中國必須和平崛起!5.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zhàn)爭的中流砥柱?(1)中國共產黨實行的是全民族抗戰(zhàn)的路線,采取的是持久戰(zhàn)的戰(zhàn)略方針。(2)為了貫徹執(zhí)行全面抗戰(zhàn)路線,中國共產黨作出了開辟敵后戰(zhàn)場的戰(zhàn)略決策,并堅持在敵后廣泛開展游擊戰(zhàn)。(3)中國共產黨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堅持抗戰(zhàn),團結,進步的方針,反對妥協(xié),分裂和倒退。(4)中國共產黨積極建設抗日民主根據地。在抗日民主根據地實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權建設,減租減息,大力發(fā)展生產,積極進行全化建設和干部教育。(5)在大后方開展抗日民主運動和抗戰(zhàn)文化工作,對于激發(fā)大后方人民的愛國意識,堅持國共合作團結抗戰(zhàn),支援抗戰(zhàn)前線,積蓄革命力量等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6)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溶入中國國情,創(chuàng)立出的新民主主義理論從思想上武裝了中國共產黨人,使他們極大的增強了參加和領導抗日戰(zhàn)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自覺性。6.為什么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第一,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和全中國人民的利益。第二,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他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為一切工作的指針。
第三,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過程中始終英勇地站在斗爭的最前線。以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是最有遠見,最富于犧牲精神,最堅定,而又最能虛心體察民情并依靠群眾的堅強的革命者,從而贏得了廣大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第四,“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體驗所確認的客觀真理。7.簡述中國近代史上三種政治力量,三種建國方案1.三種政治力量。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存在著三種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后官僚資產階級)。他們是反動勢力、民主革命的對象。其政治代表現時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二是民族資產階級。他們是中間勢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黨派的某些領導人物和若干無黨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他們是進步勢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國共產黨。
2.三種政治力量分別提出了三種不同的建國方案。第一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方案。主張繼續(xù)實行地主階級、買辦的大資產階級的軍事獨裁統(tǒng)治,使中國繼續(xù)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第二是民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建國方案。他們是要建立一個名副其實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以便是資本主義得到自由和充分的發(fā)展,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資本主義社會。第三是工人階級和其他進步勢力的方案。他們主張在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下,首先進行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便建立一個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即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并經過這個人民共和國,逐步達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三、論述題1.為什么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資產階級的建國方案行不通,如何培養(yǎng)自己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一)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當時中國所處的時代條件和國內階級關系的狀況所決定的。第一,資產階級的共和國,外國有過的,中國不能有,因為中國是受帝國主義壓迫的國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是他們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過于軟弱。它沒有勇氣和能力去領導人民進行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從而為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掃清障礙??傊?,地主階級與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方案由于違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廣大人民的唾棄,他們的反動統(tǒng)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方案由于脫離中國實際,也沒有得到中國廣大群眾的擁護,連提出這種方案的多數人最終也承認這個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國共產黨提出的關于建立人民共和國的方案,逐步的獲得了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乃至民族資產階級政治代表的擁護,由此成了中國最廣大群眾的共同選擇(2)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二、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信念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爭取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確信這一理論的正確性,并用這一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樹立科學的信念,是青年大學生在實踐中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前提。二、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tǒng)一在個人理想樹立時要做到:(1)追求崇高的社會理想2)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3)追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職業(yè)理想(4)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理想三、堅持共同理想與遠大理想的統(tǒng)一理想的核心內容是社會理想。我國人民的社會理想從總體上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二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遠大理想2.試論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重大意義,及其對當前實現中國夢的指導意義。(1)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理論,是毛澤東思想中最具獨創(chuàng)性的理論.
(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農村包圍城市道路實踐的開始.毛澤東從理論上分析認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是紅色政權產生和存在的最基本原因;良好的群眾基礎、向前發(fā)展的革命形勢、相當力量正式紅軍的存在和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紅色政權產生和存在的主客觀條件.
(3)革命根據地是革命武裝斗爭的戰(zhàn)略基地;武裝斗爭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心內容.
(4)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必要性在于:第一,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了在內部沒有民主,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沒有和平斗爭的條件,只能走武裝斗爭的道路.第二,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是土地問題,農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軍,而中國革命的敵人又占據中心城市,革命只能在農村發(fā)動集聚力量,最后奪取政權.
(5)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理論有重要意義:第一,在實踐上,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被證明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惟一正確道路.第二,在理論上,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理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做出了獨創(chuàng)性的貢獻.武裝奪取政權農村包圍城市最根本的意義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事實求是,中國夢需要我們樹立遠大理想,但是更需要我們堅持腳踏實地,一切從實際出發(fā)3.論上個世紀30年代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原因(背景),以及中國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原因,并聯(lián)系實際就目前中國釣魚島事件談談你對時局的看法。1、當時國際上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fā),日本在經濟大蕭條中經濟損失嚴重,想要堤內損失堤外補,掠奪中國的自然資源來彌補損失;2、日本在明治維新中沒有顧及農民工人利益,農民工人起事不斷,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強化軍部權力,對外開戰(zhàn);3、日本出于既定國策,要獨霸東亞,排擠英美勢力.
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爆發(fā)了.這次危機使美國和歐洲受到極大的沖擊,經濟一下倒退幾十年.日本經濟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1929年到1932年,全球都處在一片凄風苦雨中.中國經濟由于主要是小農經濟,受的影響小一些.而日本則采取了四種辦法應對這次危機,一是日元貶值,二是工資指數下降,三是低利率,四是擴大軍事開支和軍火產業(yè)規(guī)模.同時日本出于經濟和領土的需要,悍然入侵了中國東三省.科密系列0502014-10-15日本為了轉嫁危機,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當時德國閃擊波蘭,三國軸心形勢已經形成,二戰(zhàn)爆發(fā),日本在明朝就對中國大陸心存覬覦,日本企圖稱霸亞美二洲,北進蘇聯(lián)配合德國,所以日本侵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關鍵一環(huán)。(二)中國人民之所以能夠進行這場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戰(zhàn)并取得勝利,既是因為近百年間的帝國主義壓迫和反帝國主義的斗爭造成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促成全國上下形成抗日熱潮,促成國共合作,并在長期復雜的斗爭中始終堅持國共合作抗戰(zhàn),努力建立和擴大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包括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一切愛國的階級、階層的全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也是因為千百年來形成的中華民族精神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凝聚和弘揚,造就了中國人民在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中團結一致、共御外侮的精神狀態(tài),共同鑄就抗戰(zhàn)的堅固長城,并以奮發(fā)圖強、百折不撓的精神毅力,鑄就摧不垮、撼不倒的民族魂,贏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創(chuàng)造歷史的過程中,形成了HYPERLINK"/s?wd=%E5%88%BB%E8%8B%A6%E8%80%90%E5%8A%B3&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4uWDduH63nWn3PyRkuAc0IAYqnWm3PW64rj0d0AP8IA3qPjfsn1bkrjKx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村建筑施工合同范本
- 買賣冬蟲夏草合同范本
- 勘界測繪合同范例
- 再婚買房合同范本
- 個體簡易合同范本
- 包工安裝護欄合同范本
- 單位銷售崗位勞動合同范本
- 俱樂部裝修合同范本
- 養(yǎng)殖合作建設合同范本
- 農村出售豬仔合同范本
- 虛擬現實技術中的智能感知與識別技術應用
- DD 2014-11 地面沉降干涉雷達數據處理技術規(guī)程
- 咖啡與茶文化培訓1
- 一+《展示國家工程++了解工匠貢獻》(教學課件)-【中職專用】高二語文精講課堂(高教版2023·職業(yè)模塊)
- DIY服裝營銷計劃書
- 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申報書:71.《教師在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作用及其實現路徑研究》
- 非標設備合同范本
- 訂單采購模板
- 輸電線路組成(金具、絕緣)
- 瀝青混凝土拌合站吊裝計算書
- 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和崗位操作規(guī)程的目錄清單及內容(無倉儲經營單位)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