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_第1頁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_第2頁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_第3頁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_第4頁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遲成勇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解決人類困境,推進全球治理,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而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一個宏大深遠的國際戰(zhàn)略理念,也是一個意蘊深厚的德育文化理念。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新時代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大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的內在需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過有效的現實路徑將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顯著的德育價值。

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意涵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革命在加快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中重塑世界格局,大國戰(zhàn)略博弈全面加劇,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人類文明發(fā)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zhàn)層出不窮,不確定不穩(wěn)定因素明顯增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命題和重要判斷,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建設提供了全新思路,也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全新指南。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歷史昭示我們,弱肉強食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無法帶來美好世界。世界各國只有擱置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求同存異,齊心協(xié)力,攜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才能破解全球性問題或人類發(fā)展困境,進而構建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202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合作共贏,就是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①的命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的發(fā)展趨勢和全球面臨的重大問題,提出“對話協(xié)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等理念,并從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tài)等方面闡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體框架和實踐路徑,即構建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②的美好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明確地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怎樣建設世界”這一重大時代問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呼吁世界各國人民同心協(xié)力,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從理念到實踐的過程。

從歷史邏輯演進看,馬克思認為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根本動力在于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且把世界歷史的發(fā)展分為開創(chuàng)性的資本主義世界歷史和終極性的共產主義世界歷史兩個時期,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是世界歷史邏輯即資本主義世界歷史向共產主義世界歷史邏輯演進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從共同價值訴求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一種文化理念,彰顯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訴求,體現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過程中對公平正義、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價值期盼。從外交戰(zhàn)略來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歷史繼承和時代發(fā)展,也是對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時代回應。從世情來看,當今世界面臨的新課題新挑戰(zhàn)與日俱增,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貧富分化問題日益嚴重,地區(qū)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tǒng)安全持續(xù)蔓延,人類面臨著許多共同挑戰(zhàn),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人類困境和全球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從世界意義審視,這對于我們在全球化背景下遏制西方中心主義、霸權主義、單邊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及種族主義,探尋和把握中國與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全球化與本土化等復雜多樣的關系,進而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與共同繁榮,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文化視角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引領,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價值根基,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合理性因素而進行綜合創(chuàng)新的結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深刻的時代意涵,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價值理念和德育資源。將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顯著的德育價值。

(一)堅定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激勵他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斗

1.堅定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客觀上需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這是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價值目標。理想指引方向,信念決定成敗。陳先達教授說:“青年學子的思想要有‘岸’,不能‘走一站,報一站’,要以共產主義為方向,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向著未來航行前進?!雹垡簿褪钦f,青年大學生要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以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人生奮斗目標。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才能有精神定力和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雹荞R克思主義理論是知識體系與信仰體系的有機統(tǒng)一。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我們不僅要讓大學生“懂馬”,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及精神實質,而且還要讓其“信馬”,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精神旗幟,代表了人類社會的時代走向,彰顯了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相融合的內在特質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雹荨罢嬲墓餐w”或“自由人聯(lián)合體”,亦即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或曰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美好社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根植于世界歷史當代發(fā)展實踐的現實之路,是通向馬克思所設想的“自由人聯(lián)合體”這一真正共同體的必由之路?!雹迯暮推脚c發(fā)展的時代主題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利于促進世界的和平發(fā)展與共同繁榮,進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反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和提供外交戰(zhàn)略支撐。因為“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中國的發(fā)展不會妨礙任何人,也不會威脅任何人,只會有利于世界和平穩(wěn)定、共同繁榮?!雹呖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同向而行、同頻共振的。

3.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實現人類和平發(fā)展與共同繁榮,必須在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思想指導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雹嗉词钦f,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其價值指向是實現人類的和平發(fā)展與共同繁榮。研究者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資本主義文明超越、馬克思主義理論旨趣堅守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境界升華三方面型構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內容,成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大命題,為整體構建21世紀馬克思主義提供了立場、方法和原則上的啟示?!雹針嫿ㄈ祟惷\共同體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其所倡導的價值理念具有強大的道義力量,其所蘊含的文化意蘊揭示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趨勢。高校教師應該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教育結合起來,自覺地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讓大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和發(fā)展的理論,進而堅定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激勵他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斗。

(二)激發(fā)大學生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引導他們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中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品質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根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彰顯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宏大志愿和歷史擔當。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理念來表達,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天下一家”“四海之內皆兄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同世界”。“凡天下之人類,乃得和合成為一大群,而相安為生。由個人而至天下,此乃中國文化理想之極致?!雹饪梢姡瑯嫿ㄈ祟惷\共同體具有深厚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底蘊,彰顯了中華文化的最高理想。其中,中華“和”文化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思想基礎和哲學智慧。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是一個和諧共同體,沒有和諧精神作為價值根基,就不可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xié)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fā)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背缟泻椭C,向往和平,注重和睦,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的性格特征??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中華“和”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所謂文化自覺,如費孝通先生所言:“‘文化自覺’是當今時代的要求,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對其發(fā)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焙喲灾幕杂X即一個國家、民族或政黨對自身文化的形成機制、發(fā)展過程及未來走向有著明確的認識和把握。所謂文化自信,是指一個國家、民族或政黨對自身文化的生命價值及發(fā)展前景充滿信心。就兩者的關系而言,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礎,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上的。沒有深刻的文化自覺,就不可能有堅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涵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自信、革命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支柱,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和靈魂。從中華文化視角看,人類命運共同體既蘊含“和而不同”“協(xié)和萬邦”“天下一家”“大同世界”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理念,也彰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等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精神。深刻的文化自覺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提和基礎,堅定的文化自信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厚底蘊。可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蘊含著鮮明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品質。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自信是革命文化自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源。要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堅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自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睆埩⑽慕淌谡f:“大同世界、天下為公、天下和平、民胞物與、天下一家、萬國咸寧、天下和合,是中華民族往圣前賢以其對天下觀的智慧卓識,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的古代中國方案?!睆堘纺晗壬f:“必須正確理解民族文化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才能具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有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才能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卑阎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機結合起來,自覺地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fā)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讓大學生知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特質,認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價值,以及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關聯(lián)等,由此激發(fā)大學生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引導他們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中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三)教育大學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鼓勵他們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中為祖國繁榮富強與世界和平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僅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而且致力于全球問題與世界和平發(fā)展問題的探索與解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解決人類困境、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作出的新的貢獻。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心,在構建全球治理體系和解決人類困境中將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以中國的新發(fā)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币虼?,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歷史交匯的時代背景下,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高校教師要教育大學生胸懷祖國,厚植家國情懷,增強其愛國主義意識;還要教育大學生具有開放意識,拓展全球視野。

《大學》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境界,昭示中華文化既有鮮明的道德情懷,又有深厚的家國情懷,還有宏闊的天下情懷。有研究者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繼承并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愛國主義思想,彰顯了全球化時代愛國主義思想的寬闊視野和人類擔當,充實了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時代主題,是中華愛國主義思想鮮活的實踐模式?!蓖瑫r,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體現了大國擔當和天下情懷,著眼于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和全球性問題破解,致力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為建設美好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內瓦聯(lián)合國總部發(fā)表演講時指出:“中國人始終認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卑选爸袊谩迸c“世界好”統(tǒng)一起來,彰顯“中國好”對“世界好”的意義,通俗而生動地表達了“治國平天下”的情懷。在談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應僅僅著眼于我國自身發(fā)展,而是要以我國發(fā)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fā)展‘快車’,幫助他們實現發(fā)展目標?!本椭袊鴫舳?,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夢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2022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講話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笨梢姡瑯嫿ㄈ祟惷\共同體,彰顯的是一種立足“中國情懷”基礎上的“全球意識”“世界眼光”“天下情懷”,其價值目標在于“讓人民更幸福”“讓中國更富強”“讓世界更美好”。因此,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教育他們不僅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而且要熱愛人類、熱愛世界、熱愛宇宙;不僅要為實現祖國的繁榮富強作貢獻,而且還要為世界的和平發(fā)展作貢獻。

馮友蘭先生曾提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生境界說。馮友蘭先生說:“四種境界就其高低的層次看,表示一種發(fā)展。前二者是自然的禮物,不需要特別功夫,一般人都可以達到。后二者是精神的創(chuàng)造,必須經過特別修養(yǎng)的功夫,才能達到?!瘪T友蘭先生還指出,依據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哲學的任務就在于幫助人們達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別是達到“天地境界”。人生境界說立足儒家“義以為上”的傳統(tǒng)義利觀,強調主體的道德自覺性和能動性,具有顯著的合理性,而且“馮友蘭主張以道義為指導去處理復雜的利益關系,要求人們不可一味利己,必須兼顧他人和群體的利益,以公為重。此種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是合理和有益的?!币虼耍覀兛梢园疡T友蘭先生的人生境界說,特別是“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用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和社會主義道德觀進行改造,賦予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倫理精神,把“心”與“事”結合起來,做到知行合一,仍然具有借鑒意義。由此我們得到進一步啟發(fā),亦即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新時代大學生不僅要做一個有“道德境界”的人,為他人、社會作貢獻,做一個“有為的人”,而且要成為一個有“天地境界”的人,為人類、宇宙作貢獻,做一個“大寫的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交匯時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需要有“道德境界”的人,更需要有“天地境界”的人??傊?,教育大學生既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世界情懷,做到胸懷祖國、放眼世界,鼓勵他們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中為祖國繁榮富強與世界和平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

(四)教育大學生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精神,啟發(fā)他們在多元化的共同體中自覺地協(xié)調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共同體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他們和睦相處、團結合作的品質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事物的聯(lián)系具有普遍性。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深入發(fā)展,世界各國高度相互依存。事實表明,各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命運與共、休戚相關,進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fā)展,人類社會充滿希望。同時,國際形勢的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zhàn)更加嚴峻,需要世界各國齊心協(xié)力、共同應對?!睙o疑,世界各國齊心協(xié)力、共同應對,既需要經濟與科技等物質力量,也需要倫理與價值等精神力量。在建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zhàn)略的實踐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守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把“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責任和擔當。從倫理視角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和諧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合作共同體、發(fā)展共同體、文明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的“和合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倡導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或發(fā)達與否,都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處,通過團結合作、互幫互助,實現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共享發(fā)展。

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面對人類困境和全球性問題,世界各國人民只有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和睦相處,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才能破解人類困境和全球性問題,進而促進世界的和平發(fā)展與共同繁榮。2022年初春,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新冠病毒是人類的公敵,世界各國在新冠病毒面前都不能置身其外,獨善其身。只有團結合作、攜手應對,國際社會才能最終戰(zhàn)勝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zhàn)勝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有力武器。新冠肺炎疫情的發(fā)生與蔓延,迫切需要我們增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自覺。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表明,“它要求我們在面臨全球性風險時,必須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意識去衡量和看待全球風險問題,確立全球團結的倫理價值?!睆漠斚氯蚩箵粜鹿诜窝滓咔榈膶嵺`看,和睦相處、平等相待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基礎和前提;團結合作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倫理品質;合作共贏、和平發(fā)展、共享發(fā)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終極倫理取向??傊瑯嫿ㄈ祟惷\共同體要求世界各國人民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遵循和睦相處、平等相待、團結合作、合作共贏、和平發(fā)展、共享發(fā)展等倫理精神,著力促進世界的和平發(fā)展與共同繁榮,努力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任何一個共同體,都是一個倫理共同體,需要道德規(guī)范的規(guī)約和倫理精神的支撐。反之,如果沒有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的規(guī)約和倫理精神的支撐,所謂的共同體也就不能稱其為共同體,從而造成個人生活陷入一種領域私人化、生活碎片化、價值虛無化,進而導致意義感消失的境地。相對于宏觀層面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因生活、學習及工作等形成的共同體屬于中觀層面或微觀層面的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蘊含的和睦相處、平等相待、團結合作、合作共贏、和平發(fā)展、共享發(fā)展等倫理精神,同樣適用于中觀層面或微觀層面的共同體建構,對于培育新時代大學生道德品質具有不可忽視的啟示意義。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精神,在“班級共同體”“學習共同體”“職業(yè)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學術共同體”等多元化的共同體中,涵養(yǎng)其和睦相處、平等相待、團結合作、合作共贏、和平發(fā)展、共享發(fā)展等倫理精神,啟發(fā)他們自覺地協(xié)調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共同體之間的關系,進而培養(yǎng)他們和睦相處、團結合作的品質。

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路徑

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顯著的德育價值。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教師要通過教書育人、科研育人、網絡育人及實踐育人等有效的現實路徑,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其德育價值。

(一)教書育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從教育學原理看,課堂教學即教書育人,是大學生獲得知識、涵養(yǎng)品德、確立價值觀、培養(yǎng)能力及提升素質的內化路徑?!皬慕逃?guī)律來看,盡管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很多,但是課堂學習更具基礎性和系統(tǒng)性,尤其是大學課堂,多學科的豐富知識和思維方式為高校育人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逼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性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因此,高校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要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經被寫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無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系統(tǒng)講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關鍵性課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自覺地將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課堂教學,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大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大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大學生,使大學生深刻理解和把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精神特質和時代意義。

(二)科研育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研究

科研育人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在高等教育中,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活動,在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和研究能力的同時,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質、人格操守等,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币l(fā)揮科研育人的作用,鼓勵大學生參與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研究。習近平總書記說:“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體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道德修養(yǎng)和精神境界,養(yǎng)成科學思維習慣,促進身心和人格健康發(fā)展?!卑l(fā)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育人功能,開展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研究是其重要一環(huán)。就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研究而言,一是參與校級有關人類命運共同體課題研究;二是參與省部級乃至國家級有關人類命運共同體課題研究;三是鼓勵師生組合科研團隊,以教師為主持人,以大學生為課題組成員,引導大學生參與課題申報,開展課題研究。大學生在參與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亦即在教師的指導下,收集材料、參與調研、撰寫論文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對大學生進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教育過程,由此也增強了大學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進而激發(fā)他們?yōu)闃嫿ㄈ祟惷\共同體而努力學習。

(三)網絡育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入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在信息化和網絡化時代,如何創(chuàng)建網絡教育平臺,創(chuàng)建一個怎樣的網絡教育平臺以及為誰創(chuàng)建網絡教育平臺,是新時代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課題。創(chuàng)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既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舉措,也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感和吸引力的新路徑。習近平總書記說:“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彼裕覀円浞终J識并利用好新媒體的優(yōu)勢,大力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新媒體的融合,構建新時代新媒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高校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思想價值的引領作用,優(yōu)化校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供給,培育健康向上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為大學生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不斷增強網絡育人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融入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把“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積極主動地傳播有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新研究成果,既豐富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發(fā)揮了大學生網絡學習的主體性作用,在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中,不斷深化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和認同。

(四)實踐育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