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和2010年福建高考文綜歷史試卷之共同軌跡_第1頁
2009年和2010年福建高考文綜歷史試卷之共同軌跡_第2頁
2009年和2010年福建高考文綜歷史試卷之共同軌跡_第3頁
2009年和2010年福建高考文綜歷史試卷之共同軌跡_第4頁
2009年和2010年福建高考文綜歷史試卷之共同軌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兩份試卷的考點分布情況

2009年福建省高考文科綜合歷史部分:

必修Ⅰ約29%、必修Ⅱ約31%、必修Ⅲ約23%、選修15%

2010年福建省高考文科綜合歷史部分:

必修Ⅰ約32%、必修Ⅱ約33%、必修Ⅲ約20%、選修15%

第一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二、兩份試卷的共同特點

1、堅持“三新”(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原則強調“問題從材料出”而不是“問題從教材出”。以豐富的史料為試題情境,突出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釋讀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

例1(2009)16.下圖是一份報紙的號外,從中可獲取的準確信息是

A.開國人創(chuàng)辦政論性報刊之先河

B.使用白話文報道新聞

C.抨擊國民政府失敗的外交政策

D.表明工人階級已登上政治舞臺B第三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例2(2009)圖7示意全球8個始終開放的和40個始終封閉的經濟體經濟平均增長率(1966~1990年).讀圖回答24小題。

B24.下列關于圖7的解讀正確的有①始終開放的經濟體70年代經濟波動最大②始終封閉的經濟體多數時期經濟呈負增長③始終開放的經濟體包括美國和歐盟④本圖所涉及的經濟體不可能包括中國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第四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

例3(2010)15.明代《閩部疏》載:“凡福之紬(綢)絲┅┅福漳之桔,福興之荔枝,泉漳之糖,順昌之紙,無日不走分水嶺及浦城之小關,下吳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計,皆衣被天下?!辈牧戏从趁鞔=?/p>

A.海陸交通十分發(fā)達

B.商品經濟活躍

C.成為全國經貿中心

D.出現資本主義萌芽B第五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啟示:

“歷史材料要比教科書的觀點結論重要!”復習時要擯棄完全依托教材的做法,圍繞考試說明的知識點選擇材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不能僅從“教材”中學習歷史,要學會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學會理解和評析材料。第六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建議:1、在平時的教學與訓練中,要重視多樣化材料信息的開發(fā)、呈現,無論主觀題還是客觀題,都要提供材料情境。2、教給學生提煉材料信息的技能,如:從材料的引文和注釋中獲得信息;從材料中數據信息的對比、變化分析中得出結論;從材料的關鍵字、詞中獲得信息;從材料所反映的、作者的“語氣”中獲取有效的隱性信息;等等。

第七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二、兩份試卷的共同特點

2、注重歷史概念的考查

歷史概念是指人們對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進行抽象思維而形成的歷史理性認識。概念的考查并非只是對概念的記憶(時間、空間、人物、內容、結果五要素),更主要在于對概念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的靈活運用。第八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例4(2009)18.下列幾組詞匯,最能準確反映“過渡時期”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業(yè)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一邊倒人民公社另起爐灶

C.大躍進兩彈一星和平共處

D.合作化求同存異三個面向A第九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例5(2010)14.《朱子語類》云:“唐事,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省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若有未當,則門下繳駁,……若可行,門下又下尚書省,尚書但主書撰奉行而已?!睂Υ死斫庥姓`的是:

A.體現三省分權制

B.完善中央監(jiān)察機制

C.減少行政決策失誤

D.分散相權加強皇權

B第十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

例6(2010)21.《法國政治制度史》寫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勞動群眾通過其政治代表當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對此解讀準確的應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產物

②“勞動群眾”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會主義政權

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員

④“新政治制度”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制度。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D第十一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啟示:

歷史概念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講解要到位,要指導學生認真理解各歷史概念的內涵、外延,注意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復習重理解記憶,忌死記硬背。第十二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二、兩份試卷的共同特點

3、注重學科能力的考查(能力立意)

試題重視考生思維的嚴密性,對考生準確理解材料、正確全面的分析問題、遷移知識及最后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較高。第十三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考試說明》四大類十二項能力要求

1.獲取和解讀材料(1)理解試題提供的圖文材料和考試要求(2)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3)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2.調動和運用知識(4)辨別歷史事物和歷史解釋(5)理解歷史事實,分析歷史結論(6)說明和證明歷史現象和歷史觀點3.描述和闡釋事物(7)客觀敘述歷史事物(8)準確描述和解釋歷史事物的特征(9)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并做出正確闡釋4.論證和探討問題(10)運用判斷、比較、歸納的方法論證歷史問題(11)使用批判、借鑒、引用的方式評論歷史觀點(12)獨立地對歷史問題和歷史觀點提出不同看法第十四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

啟示:

復習時既不能純粹講知識點,也不能以練代講,應講練結合,注意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如信息解讀能力、知識再現及遷移能力、歸納概括能力、文字表述能力、歷史評價和反思能力等。第十五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二、兩份試卷的共同特點

4、重視史觀的統(tǒng)領

通觀初中、高中的《歷史課程標準》,我們可以發(fā)現其中較突出地體現了三種史學觀念—唯物史觀、文明史觀和全球史觀。對這三種史觀的把握,既是我們進行新課程教學的前提,也是我們備考新課程高考的基礎”。(黃牧航《史學觀念的轉變與高考歷史試題的命制》)第十六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文明史觀①文明史觀認為歷史研究中可以獨立說明問題的基本范疇或單位是文明②強調的是長時段的歷史變遷。③認為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同樣重要④認為應該在歷史中尋找對今天仍然起作用的東西。(如古希臘、古羅馬歷史中的民主精神、法律精神)⑤強調歷史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個人對歷史的影響。(強調人性的光輝)⑥研究方法強調多學科的綜合。(日漸關注社會史的研究)第十七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唯物史觀①80年代以來,我國的唯物史觀以現代化史觀備受矚目?,F代化的含義:18世紀后半期西方工業(yè)革命以后出現的一個世界性的全球發(fā)展進程。②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歸根到底是以生產力的發(fā)展為核心的,但同一性質和水平的生產力可能與幾種不同的生產關系相適應。(如各國的工業(yè)化進程)③非經濟因素(親緣關系、宗教觀念、政治權力等等)對歷史的發(fā)展起著巨大作用。

第十八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全球史觀①全球史觀的基本理論特征之一是對歐洲中心論的批判。②全球史觀的興起與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密切相關。③全球史觀以“社會空間”而不是以“國家”作為審視歷史的基本單位。④人類的主觀行為在社會規(guī)律的面前并非無能為力。⑤全球史觀重視整體與局部、中心與邊緣的關系。第十九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例7(2009)20.“我們全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臘?!庇寺髁x詩人雪萊這句話強調的是

A.英國人是古代希臘人的后裔

B.英國文化缺乏原創(chuàng)性

C.希臘文明對西方文明影響深遠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學與宗教之間存在內在

聯系C第二十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例8(2010)13.表2中的日文寫法主要仿自中國某種書法字體,唐代擅長這一書體的書法家是

A.王羲之B.顏真卿

C.柳公權D.懷素

D第二十一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啟示:

要把文明史觀、唯物史觀、全球史觀等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用新的視角和史學觀念統(tǒng)領備考,整合知識。第二十二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二、兩份試卷的共同特點

5、突出歷史階段特征,重視中外歷史橫向聯系比較“歷史的階段特征比歷史的階段分期重要。”(黃牧航《史學觀念的轉變與高考歷史試題的命制》)第二十三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

例9:2009試卷第38題第(3)有學者認為,李贄的著作盡管在當時影響很大,但并沒能在歷史上開拓出一條新路。結合明清之際中國社會的實際狀況,從政治、經濟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說明。(9分)

【答案】君主專制空前強化;自然經濟仍占統(tǒng)治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受到嚴重阻礙;正統(tǒng)思想仍占據統(tǒng)治地位。李贄沒有從根本上否定現存秩序,沒有對未來社會提出自己的設想。

2010年第38題(2)分析影響B(tài)段中國與西歐人均GDP走勢變化的主要原因(不考慮人口因素)。(12分)

【答案】中國:自然經濟為主;君主專制統(tǒng)治強化;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政策;思想文化專制。西歐:商品經濟發(fā)展,工業(yè)革命與科技進步;資本主義制度逐步確立;海外貿易、殖民擴張與掠奪;民主思想發(fā)展。第二十四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啟示:

要加強通史復習,將必修模塊各專題中的同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相關內容整合,歸納歷史階段特征,強化同一時期中、外歷史事件的聯系對比,形成縱橫交錯的知識網絡。

第二十五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二、兩份試卷的共同特點

6、關注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要充分體現歷史學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在命題時,將知識和能力的考查視為全面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載體。第二十六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例10(2009)23.西方歷史哲學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在這里,柯林伍德強調的是

A.思想史構成了全部歷史的主干

B.一切歷史都可以被置換為思想史

C.思想史決定了整個歷史的發(fā)展

D.歷史學離不開人的主觀判斷D第二十七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例11(2010)17.李大釗在《史學要論》中指出,“一時代有一時代比較進步的歷史觀,一時代有一時代比較進步的知識;史觀與知識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歷史事實的解喻自然要不斷的變動?!彼谶@里強調歷史研究要

A.與時代同行B.有歷史觀引導C.為現實服務D.充分掌握史實A第二十八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

例11:(2009)41C(2)……你對他們(華盛頓和孫中山)的辭職以及辭職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動作何評價?

【答案】對他們辭職的評價:

華盛頓:不貪戀權位,在防止獨裁、促進國家民主建設起了表率作用。

孫中山:

觀點一:以大局為重,不貪戀權位,光明磊落。

觀點二:對袁世凱的政治面目認識不清,給民主共和造成損失,體現民族資產階級的局限性。

觀點三:因內外形勢所近,他只能選擇辭職,不必苛求。

對孫中山重新投身政治活動的評價:捍衛(wèi)民主共和,推動民主革命。

第二十九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

例12:41A(2)……談談你對當時民族的認識。

【答案】認識: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給中原文明帶來了鮮活的元素;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交融、互補,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漣;避免民族對立,消除民族隔閡,是國家發(fā)展進步的重要保證。

第三十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啟示:

要適當加強對基本文史知識、史學理論的學習,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掌握課程標準中的核心價值觀,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

第三十一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二、兩份試卷的共同特點

7、凸顯福建地方特色

自主命題特色——自主性、地方性,所以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與福建地方有關的內容,如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文化。第三十二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福建地方史內容例舉:古代史:閩中郡、福建行省、臺灣府、泉州港、閩商、土樓、朱熹、李贄、鄭成功近代史:林則徐、嚴復、福廈開放、馬尾船政局、革命根據地、住宅現代史:鷹廈鐵路、改革開放(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閩南三角區(qū)、海西)、兩岸關系的發(fā)展第三十三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例13(2009)14.古代有“閩人以海為田”之說,這種說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A.臨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圍海造田的生產方式

C.靠海謀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為家的生活方式C第三十四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例14(2010)

16.圖六為某名人陵墓護欄上鐫刻的文字,其含義反映了該名人的社會發(fā)展觀。據此判斷他是

A.顧炎武B.林則徐

C.洪秀全D.嚴復D第三十五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二、兩份試卷的共同特點

8、堅持跨學科知識融通的命題導向第三十六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例15(2009)

17.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八路軍主力從集結地開赴華北戰(zhàn)場協同友軍作戰(zhàn),途中需要

A.東渡黃河B.北渡長江

C.跨越隴海線D.挺進大別山A第三十七頁,編輯于星期一:八點三十七分。例16(2010)20.圖9是一張歷史研究性學習涉筆活動宣傳海報的配圖。據此判斷,下列標題中最適合于這份海報的是

A.“超越時空的夢想”

B.“探索與發(fā)現: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