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詞照的語法化探析_第1頁
介詞照的語法化探析_第2頁
介詞照的語法化探析_第3頁
介詞照的語法化探析_第4頁
介詞照的語法化探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介詞“照”的語法化探析

王義潔摘

要:漢語中許多介詞的產生,都是動詞語法化的結果?!罢铡庇伞罢丈洹绷x動詞引申為“比照”義動詞后,又進一步虛化為介詞。介詞“照”有作依據介詞、時間介詞、方向介詞、對象介詞、比較介詞五種用法?!罢铡钡囊罁樵~用法、方向介詞用法和比較介詞用法來源于動詞“照”的“比照”義,“照”的時間介詞用法由依據介詞“照”虛化而來,“照”的對象介詞用法則來源于方向介詞“照”的功能擴展?!罢铡庇蓜釉~語法化為介詞的動因有語義層面的詞義擴大及語義感染、句法層面的連動式結構、語用層面的口語交際及方言推動。Key:“照”;介詞;語法化;路徑;動因;機制一般認為,介詞“照”主要有介引依據和介引方向兩種功能。而《漢語方言大詞典》[1](P6576)和《漢語大字典》[2](P2380)均收錄了介詞“照”的“比、比較”義。此外,楊奔列舉了“照”在廣西北流方言中表示方向、目標對象、依據等的用法[3],馮春田則列舉了介詞“照”在明清山東方言中表示介引方向、介引動作行為所對對象、介引憑據、介引視角、介引比較對象等五種用法[4](P573)。我們將介詞“照”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及方言共時層面的用法進行歸納,把它劃分為依據介詞“照”、時間介詞“照”、方向介詞“照”、對象介詞“照”、比較介詞“照”五類,并把“照”介引視角的用法歸入依據介詞“照”中。關于介詞“照”的現(xiàn)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表面描寫或部分用法分析上,對其功能和來源全面系統(tǒng)的探究則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共時與歷時相結合、描寫與解釋相結合的方法,梳理介詞“照”的語法化過程,探究其語法化的路徑、動因與機制。本文使用的語料主要來源于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料庫(BCC語料庫)、國家語委語料庫、詞典用例及前人用例。一、“照”的語義演變(一)“照”的詞性與詞義《說文解字·火部》將“照”解釋為:“照,明也。從火,昭聲?!薄罢铡钡谋玖x為“光線射向物體”[5](P1588)。由此可知,“照”的本義包含施事(太陽等發(fā)光體)、受事(一般的物體)兩個語義成分,具有[+動作]、[-自主]、[+照射]三個語義特征?!罢铡痹诂F(xiàn)代漢語中,有動詞、名詞、副詞、介詞四種詞性。我們對“照”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6](P1656)中的相關釋義進行了整理,具體如表1所示:總的來看,介詞“照”與名詞“照”的詞義相關性較弱,兩者之間不存在演變關系,副詞“照”應由動詞“照”演變而來,前人對此已有詳細論證。因此,本文在分析介詞“照”的語法化時,不再考慮“照”的名詞義與副詞義。(二)動詞“照”的語義演變1.“照射”義動詞“照”的本義是“光線射向物體”,“照射”這一非自主性動作的施事多為“日光”“月光”等,受事多為“天下”“四方”等表示廣闊地域的詞語,有時施事或受事可以不直接出現(xiàn)?!罢铡钡倪@一意義及用法在西周時期已經出現(xiàn),主要用于“N+V(+N)”或“(N+)V+N”的格式中。例如:(1)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詩經·陳風·月出》)(2)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周易·恒·彖》)(3)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周易·豐·彖》)大約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照”的施事不再局限于光線,也可以是“功德”“名聲”等;其受事亦不再局限于廣闊的地域,也可以是較小的范圍。例如:(4)名聲若日,照四海只。(《楚辭·大招》)(5)齊之北澤燒,火光照堂下。(《管子·輕重甲》)在例(4)中,將“名聲”比作“日”,“照”的施事由“光線”擴展到“功德”“名聲”等范疇。在例(5)中,“照”用于“N+V+N”格式,“照射”這一動作的受事是“堂下”這一處所,所指范圍縮小。2.“照影、反射影像”義動詞周代以后,“照”出現(xiàn)了“照影、反射影像”義,主要用于“手持義動詞/工具介詞+N+V”“V+于+N”或“V+N”格式中。例如:(6)鏡銘曰:以鏡自照,見形容;以人自照,知吉兇。(《太公兵法》第二篇)(7)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東漢應劭《風俗通義·怪神》)例(6)中的“以鏡自照”為“手持義動詞/工具介詞+N+V”,其中的“照”表示“對著鏡子或其他反光的東西看自己的影子”,這一動作是自主性的,其施事是人,鏡子是受事或工具;“以人自照”則將人比作鏡子,其“比照”義是通過隱喻引申而來的。例(7)中的“照”用于“V+于+N”格式,表示“有反光作用的東西把人或物的形象反映出來”,這一動作是非自主性的,其施事是具有反光作用的東西,受事是人或物。大約在隋唐時期,“照”的“照影、反射影像”義可以進入“VP1+VP2”格式中。例如:(8)及還,家多變怪,照鏡不見其頭。(《晉書·五行志上》)(9)照鏡自憐回雪影,來時好取洛川歸。(唐代張懷慶《竊李義府詩》)例(8)、例(9)中的“照”出現(xiàn)在連動式中,“照鏡”承擔“VP1”的角色,“VP1”所表示的動作行為先于“VP2”所表示的動作行為。3.“知曉、明白”義動詞“照”的“知曉、明白”義,最早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可以用于“V+N”格式中。例如:(10)孰能思而不隱兮,照彭咸之所聞。(《楚辭·九章·悲回風》)漢代,“照”的“知曉、明白”義用例增多,“照”“察”開始連用。例如:(11)蓋天命當興,圣王當出,前后氣驗,照察明著。(東漢王充《論衡·吉驗》)(12)天與日與心常明,無不而照察。(《太平經》卷一百十九)在例(12)中,“心”與“天”“日”并列使用,由此可見,“照”已由“天”“日”的“照射”義引申為形容人心通達明曉,“照”的“知曉、明白”義應是由此而產生。需要指出的是,“照”的“知曉、明白”義較為抽象,主要表示心理活動,如“心照不宣”“心照神交”等,“心照”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經詞匯化。4.“比照”義動詞“照”大約在東漢時期,“照”出現(xiàn)表“比照”義的用法,可用于“V1+V2+N”格式中。但“照”的這一義項在東漢時期用例不多,目前僅檢索到例(13)一例。“照”的“比照”義在宋代前后用例增多,“照”可以出現(xiàn)在“V1+V2+N”格式中的V1位置上。例如:(13)忠臣孝子,覽照前世,以為鏡誡。(《后漢書·馮勤傳》)(14)據崔公度狀稱,取到壽州浮橋司狀,照驗得昨來五六月間,陳、潁州大水之時,淮水比常年大小,顯見自是諸河泛漲,并積水為害,并不干淮水之事。(北宋蘇軾《奏論八丈溝不可開狀》)例(13)、例(14)中的“照”出現(xiàn)在“V1+V2+N”格式中,分別與動詞“覽”“驗”連用?!坝[”與“照”、“照”與“驗”在時間上或是人們的認知心理上是存在先后順序的,根據這一順序,“照”既可以處于“V1”位置上,也可以處于“V2”位置上。“覽照”的語義重心在“照”上,“照”的意義還沒有虛化;而“照驗”的語義重心在“驗”上,“照”的意義已有虛化的趨勢。5.“照顧”義動詞“照”的“照顧”義始見于宋代,表示照料事情或者照看人,可以用于“照+動詞+名詞/代詞”格式中。“照”表此義時,常與“管”連用。例如:(15)徐守甚照管其喪,仍遣人報范承務。(南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十)(16)他本自光明廣大,自家只著些子力去提省照管他,便了。(南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十二)在例(15)、例(16)中,“照”“管”兩個動詞連用。在“V1+V2”格式中,“照”處在“V1”位置上,“管”處在“V2”位置上。“照”和“管”兩個動作行為存在一定的邏輯順序,語義重心在動詞“管”上。需要指出的是,動詞“照”很難脫離其他“照看”義動詞而單獨進入連動式中表“照顧”義,我們在語料庫中沒有檢索到此類用例。6.“通知”義動詞“照”的“通知”義,在古代漢語中很少使用,這一義項常用于書面語色彩較強的政論或通告中。例如:(17)其屬官有諳練故事、盡心官守者,九年任滿,亦照吏部升授京職。(明代張居正《陳六事疏》)(18)官方對此甚為惱火,再三照會,勒令停止。(王旭烽《茶人三部曲》)“照”的“通知”義在語料庫的用例較少。從例(17)、例(18)可以看出,“照”的這一義項的語體色彩及適用語境均有一定的特殊性。7.“拍攝”義動詞動詞“照”的“拍攝(相片)”義大約產生于晚清時期,“照”“相”可連用。“照”的這一義項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較多,而且“照相”已經成為一個離合詞。例如:(19)又非常碰巧,在照相地方碰見新嫂嫂同了小陸蘭芬在那里照相。(晚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八回)(20)因為欣賞景致停頓了一會兒,還照了個相。(沈從文《水云》)(三)介詞“照”的語義演變1.依據介詞“照”作依據介詞時,有“依據、按照”義?!罢铡钡囊罁樵~用法大約出現(xiàn)于宋代,主要可以進入“照+N+V/VP”格式中。例如:(21)當職先罰俸半月,牒學照規(guī)行。(宋代周密《齊東野語》卷八)(22)首人在外聽候,待贓物明白,照額領賞。(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三十六卷)(23)同日將大字焦吉、十條龍苗忠、茶博士陶鐵僧,押赴市曹,照條處斬。(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十七卷)在例(22)中,“照額領賞”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照”作“比照”義動詞,表示“比照或比對數額然后領賞”;另一種是“照”作依據介詞,表示“以數額作為領賞的標準”。無論做何種解釋,句子的表意重心都是在“領賞”而非“照額”上,此時,“照”的動詞義已經虛化。在例(23)中,“照條處斬”之前已將罪犯“押赴市曹”,“照”用于說明“處斬”這一動作行為的依據是“條例”,再將“照”解釋為動詞“比照”則行不通,此句中“照”的虛化程度更高。依據介詞“照”在明清時期用例逐漸增多,“照”仍然是進入“照+N+V/VP”格式中,但這一格式中的內部成分漸趨復雜。例如:(24)大人臺鑒,照此單款為小生一追,使此子成立。(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25)若有被兵火所傷之家,都照人口賞給銀錢回去調養(yǎng)。(清代竹溪山人《粉妝樓》第四十九回)例(24)中,在“照+N+VP”格式中插入了“為小生”這一成分,作動詞“追(賬)”的狀語。例(25)中,在“照+N”后面使用了“賞給銀錢”“回去”“調養(yǎng)”等多個動詞短語。可見,依據介詞“照”的功能在明清時期已有所擴展。明代,“照”“依”開始連用,并且出現(xiàn)“照+N+一般+VP”的用法。明末清初,已有“照+N+一樣+VP”的用例。清代,“照……一般/一樣+VP”的用法進一步擴展,中間可以插入主謂結構。例如:(26)今要照依東院一般做張佛柜。(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五卷)(27)誰知這穿了道袍的人,他便不肯照平時一樣行禮,一連兩三拱,拱到客位里邊……(清代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十七回)(28)不然都照宋子京修史一般,大書一句了事,雖正史也成了笑柄了。(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①例(26)中的“照”用于“照+N+一般+VP”格式;例(27)中的“照”用于“照+N+一樣+VP”格式;例(28)中的“照……一般”中間可以插入主謂結構。此外,明清時期,介詞“照”還出現(xiàn)了“照+名詞/代詞+看/說”的用例。例如:(29)照我看著你極相是呂祖。(清代蒲松齡《聊齋俚曲集·蓬萊宴》)②(30)若照鮑二說起來,爺們家里的田地房產都被奴才們弄完了。(《紅樓夢》第八十八回)例(29)中的“照我看著”,雖然帶有個人判斷的意味,但還是基于“視線接觸”而作出的論斷。例(30)中的“照鮑二說起來”,雖然是在介引“鮑二”的觀點,但這一觀點可能是與“鮑二”之前的交談中獲取的,即“鮑二”曾表達過這一觀點。這兩例中的“看”和“說”還未完全虛化。在現(xiàn)代漢語中,“照”作為依據介詞仍然可用于介引人的觀點或看法,“照+名詞/代詞+看/說”可以獨立成句,起話語標記的作用;它也可以用于表示推斷的語境中。例如:(31)照李嘉圖看,在社會發(fā)展之中,各階級的利益是有矛盾的。(徐毓《經濟學說史》)(32)若照你說,你不在乎錢,那為什么你干這種事呢?(林語堂《京華煙云》)在例(31)、例(32)中,“照+名詞/代詞+看/說”起到了話語標記的作用。此時,“看”不再表示“視線接觸”,“說”也不再表示“用話來表達意思”,它們的意義已經虛化。在例(32)中,“照+代詞+說”除了起話語標記作用外,還與假設連詞“若”搭配用于表示推斷。至此,“照”的意義進一步虛化。2.時間介詞明代前后,“照”出現(xiàn)作時間介詞的用法,表示“依據、按照過去的行徑或習慣做某事”,主要進入“照+N時間+V/VP”格式中,這一用法在清代繼續(xù)沿用。例如:(33)急睜眼時,又是一伙強人,跳將過來,照前搬個磬盡。(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34)辭了出來,又合那個媒婆到了秦參政宅內,也照先見了夫人,又請見了小姐。(清代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八回)(35)又將孫知縣復原任,把馮旭提出復審,仍照前供定罪,流徙一千里之外。(清代佚名《五美緣全傳》第二十二回)從以上三個用例可以看出,“照”介引時間時,常常與“又”“也”“仍”等表示重復義的詞語連用,而且有較高的語境要求,其前后一般要出現(xiàn)相同的動作行為。此時,時間介詞“照”還未完全虛化?,F(xiàn)代漢語中,“照”作為時間介詞,可以與過去或現(xiàn)在的時間段、時間點一起使用?!罢?N時間”可以獨立成句,也可以用于表示推斷的語境中。例如:(36)照現(xiàn)在,他從外國回來做事的時候是站在世界之窗的窗口。(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37)他趕緊跑出村去,看看“塘路”上最近的兩個繭廠,果然大門緊閉,不見半個人;照往年說,此時應該早已擺開了柜臺,掛起了一排烏亮亮的大秤。(茅盾《春蠶》)在例(36)中,“照現(xiàn)在”獨立成句,有提示受話者以引起關注的作用。在例(37)中,“照往年說”作為話語標記獨立成句,后面又與“應該”搭配表示推斷。時間介詞“照”的這一用法與依據介詞“照”相似,至此,時間介詞“照”已經進一步虛化。3.方向介詞方向介詞“照”大約產生于元明時期,有“朝、向”義,除介引方向外,還可以介引身體部位。方向介詞“照”常用于“照+N方位+VP”或“照+N方位+NP”格式中,“VP”多由動賓短語、動量短語、動趨短語充當,“NP”則多由名量短語充當。例如:(38)若相公恐怕供給煩難,百姓們情愿照里遞人丁派出做公費,只要相公做主,求得天師來,便莫大之恩了。(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九)(39)趕上一步,照那漢后胯上一腳。(清代竹溪山人《粉妝樓》第三十五回)(40)春梅又嫌忒咸了,拿起來照地下只一潑,早是蘭花躲得快,險些兒潑了一身。(明代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九十四回)在例(39)中,“照”介引身體部位,用于“照+N方位+NP”格式中,由于“照”后面沒有出現(xiàn)其他動詞,所以還不能將“照”完全理解為介詞,但是其動詞義已經開始虛化。在例(40)中,“照”用于“照+N方位+VP”格式中,介引“潑”這一動作行為所發(fā)生的方向,句子的語義重心是在“照”后面的動詞“潑”上,此句中的“照”可重新分析為方向介詞。“照”用于介引動作行為的方向時,可以與“定”或“著”連用。例如:(41)左手一拳,照著武松心窩里打來。(明代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五回)(42)來到靠外的一堵院墻跟前,程公子照定墻根一腳,只聽得“哈落”一聲,將墻打倒了半邊,二人跳墻出來走了。(清代竹溪山人《粉妝樓》第四十二回)從明清時期一直到現(xiàn)代,“照”都保留著介引方向與身體部位的用法。例如:(43)賈菌如何忍得住,見按住硯臺,他便兩手抱起書篋子來照這邊扔去。(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44)當烏木勞夫銜著那支煙走過臨時拘留所的衛(wèi)兵的面前時,那衛(wèi)兵冷不防照鼻子上給了他一巴掌,鼻子流了血,煙也被打掉了。(《人民日報》,1950-11-30)在例(44)中,“照+N方位”后有雙賓結構“給了他一巴掌”??梢?,方向介詞“照”可以進入的句法環(huán)境更加廣泛。在現(xiàn)代漢語中,還有“照+死里+V/VP”的用法。例如:(45)這就叫“照死里夸”。把死人夸活,借尸還魂。把活人夸死,豐碑永存。(王朔《美人贈我蒙汗藥》)(46)鄰居當時琢磨,女人這么照死里打那小姑娘,只能有一個原因,那小姑娘侵犯她最致命的利益,所以鄰居也沒敢聲張。(苗長水《終極美貌》)在例(45)、例(46)中,介詞“照”相當于“往”,可以把“生”和“死”理解為抽象的空間概念,“照死里”有表示程度深的意思。至此,“照”的動詞義已經完全虛化。從“照”介引方向的用例來看,方向介詞“照”與依據介詞“照”、時間介詞“照”大不相同,依據介詞“照”和時間介詞“照”具有較強的依據性,而方向介詞“照”具有較強的指向性。4.對象介詞對象介詞“照”在明代前后出現(xiàn),“照”用于介引動作行為所對對象,有“朝、向”義,表示朝向某一對象發(fā)出動作?!罢铡苯橐齽幼餍袨樗鶎ο髸r,往往用于“照+N+NP”或“照+N+VP”格式中。例如:(47)說罷,看見路旁一株大樹,掣出樸刀來,照定那樹一刀分為兩段,撲通一聲響,倒過去了。(清代竹溪山人《粉妝樓》第三十三回)(48)公主不知所以,忙欲看時,被火靈圣母舉劍照龍吉公主劈來。(明代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十一回)在例(47)中,“照定那樹一刀”是動作行為,其結果是“(將樹)分為兩段”,“照”用于“照+N+NP”格式時,仍有動詞“比照”義,其虛化程度較低。在例(48)中,“照”用于“照+N+VP”格式中,句子的語義重心主要是在“劈來”這一動作上,“照”的動作性削弱,其虛化程度較高,可重新分析為對象介詞。與方向介詞“照”一樣,“照”介引動作行為所對對象時,也可以與“定”或“著”連用。例如:(49)兩家大戰(zhàn),未及數合,楊任恐軍士傷了被擒官將,忙用五火神焰扇照著方義真一扇扇去。(明代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回)從明清到現(xiàn)代,“照”仍有介引動作行為所對對象的用法。例如:(50)鴇兒照著六哥拜了兩拜,說:“您六叔,說不盡虧你看顧俺。”(清代蒲松齡《聊齋俚曲集·增補幸云曲》)(51)我被斗過許多次,要是我公開和革命派站在一條線上,保守派都照我沖來,說我興風作浪,想撈稻草,我怎么受得了?(《人民日報》,1967-04-24)在例(50)、例(51)中,“照”用于“照+N+VP”格式中,句子語義重心分別在“拜了兩拜”和“沖來”上。與之前“照”介引對象時常用的動詞“打”“劈”“砍”等不同,“拜”“沖”所表示的動作行為并非落于所對對象身上,“照”的“朝、向”義更強,動詞義已經完全虛化。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方向介詞“照”與對象介詞“照”的意義與用法頗為相似,都表示“朝、向”義,有較強的指向性,都常用于“照+N+NP”或“照+N+VP”格式中,都可以與“定”“著”連用。從時間上看,方向介詞“照”產生于元明時期,對象介詞“照”產生于明代前后,其用例都在清代前后增多。由此可以推測,方向介詞“照”與對象介詞“照”應該存在一定的演變關系。5.比較介詞“照”可以用作比較介詞,有“比、及”義。我們推測,“照”的這一意義和用法大約產生于二十世紀初。“照”作為比較介詞在方言中較常使用,多見于東北官話和北京官話。比較介詞“照”主要用于“名詞/代詞+照+名詞/代詞+形容詞”格式中。例如:(52)山葡萄照這還酸呢,在偽滿,那玩藝也得交出荷。(周立波《暴風驟雨》)(53)他打聽了他們兩口子的感情,近來照往常好些,從來不頂嘴。(周立波《暴風驟雨》)以上兩個用例均是典型的比較句,由比較主體、比較基準、比較詞、比較結果構成,此時,“照”已經虛化為比較介詞。在例(52)中,比較主體是“山葡萄”,基準由代詞“這”代指,比較結果是“酸”;在例(53)中,比較主體是“近來他們兩口子的感情”,基準是“往常他們兩口子的感情”,比較結果是“好些”?!八帷焙汀昂谩倍际怯糜诒硎臼挛锉旧硇再|或特征的形容詞,與比較主體合起來承擔語義的重心。我們發(fā)現(xiàn),宋代至明清時期,“照”已可進入“照+名詞/代詞+比況助詞(+形容詞)”的格式中,但是此類用例較少。例如:(54)若是我有些好處,加利贖你回來;若是照前這般不順溜,只索罷了。(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55)好齊整帽套!我京里也看夠了幾千百頂,就只見兵部職方司老吳的一頂帽套齊整,也還不照這個前后一樣,他那后邊就不如迎面的。(清代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八十四回)可以看出,在例(54)、例(55)的語境中存在比較關系,“照”后面有比況助詞“這般”“一樣”,“照”相當于“像、同”。此時,“照”的動詞義已經削弱,已含有表示比較的意思,但是“照”還不能單獨作比較介詞使用。我們推測,介詞“照”的“比、及”義應該是由此演變來的。直到現(xiàn)在,“照”仍然可以作為比較介詞使用,相當于“比、及”。比較句中的比較結果可以由表示事物本身性質或特征的成分充當,也可以由表示增加或減少趨勢的成分充當。例如:(56)這個照那個可差遠了。(轉引自《漢語方言大詞典》)(57)此次檢查對城市中的城鄉(xiāng)結合部、居民區(qū)、背街小巷、小餐館、小旅店、街辦市場等要進行重點檢查,同時檢查的數量要照過去增加一倍。(BCC科技語料)“照”作為比較介詞,可以與“不”搭配用于否定句中,相當于“不及、比不上”。例如:(58)陳老師不照王老師教得好。(BCC科技語料)(59)他勞動不好,學習不照我。(BCC科技語料)比較介詞“照”與動詞“照”的“比照”義非常接近,參與比照的雙方之間往往可以建立比較關系,當兩者具有較強的可比性,而且句中出現(xiàn)表示事物本身性質、特征或表示增加、減少趨勢的成分充當比較結果時,“照”的比較介詞用法就產生了。綜上所述,“照”作動詞和介詞的用法十分豐富。動詞“照”主要有“照射”義、“照影、反射影像”義、“知曉、明白”義、“比照”義、“照顧”義、“通知”義和“拍攝”義等,介詞“照”主要有“依據、按照”義、“朝、向”義和“比、及”義等。焦艷妮認為,動詞“照”的“照料”“通知”及“知曉、明白”義較為抽象,動詞“照”的“拍攝”義是后起的,由此推斷,這四個義項沒有進入到“照”的語法化過程中[7]。我們通過上文的相關分析,可以證實這一觀點。與此同時,動詞“照”的“照射”義和“照影、反射影像”義也不易直接虛化為介詞?!罢丈洹笔侵浮肮饩€射向物體”,“照射”這一動作是非自主性的,其施事一般是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后來,“照射”這一動作的施事有所擴大,但也主要是由“名聲”“功德”等充當。“照影、反射影像”是指“對著鏡子或其他反光的東西看自己的影子”或者“有反光作用的東西把人或物的形象反映出來”。前者是自主性動作,其施事一般是人,受事一般是鏡子等反光物體;后者是非自主性動作,其施事一般是有反光作用的物體。鏡子等反光物體與太陽等發(fā)光體有一定相似之處,動詞“照”的“照影、反射影像”義應該是由“照射”義引申而來的?!氨日铡边@一動作一般是自主性的,其施事一般是人,受事一般是能夠起到參照作用的事物。將兩事物作比照與照鏡子有相似之處,動詞“照”的“比照”義應該是由“照影”義引申而來的。而比照一定的標準或方向做事,又可以引申出“依據、按照”義和“朝、向”義;將兩事物作比照還可以引申出“比較”義。由此可以推測,介詞“照”應是來源于動詞“照”的“比照”義。二、介詞“照”的語法化路徑如前所述,“照”有動詞、名詞、副詞、介詞四種詞性。在作介詞時,“照”有依據介詞、時間介詞、方向介詞、對象介詞、比較介詞五種用法?!罢铡笔怯伞罢丈洹绷x動詞一步步引申為“比照”義動詞后,又進一步虛化為介詞的。從介詞“照”的五種用法產生的時間來看,“照”作依據介詞的產生時間最早,其次是作時間介詞、方向介詞、對象介詞,而作比較介詞的用法出現(xiàn)最晚。從介詞“照”的五種用法所表示的意義來看,依據介詞“照”與時間介詞“照”都表示“依據、按照”義;方向介詞“照”與對象介詞“照”都表示“朝、向”義;比較介詞“照”表示“比、及”義。從介詞“照”的五種用法適用的句法環(huán)境來看,依據介詞“照”與時間介詞“照”相近,都可以用于“照+N+V/VP”和“照……看/說”格式中,在特定格式中都具有話語標記或者表示推斷的作用;方向介詞“照”與對象介詞“照”相近,都常用于“照+N+VP”或“照+N+NP”格式中,都可以與“定”“著”連用;比較介詞“照”與其他四種介詞“照”的用法則不同,它所在的句子一般要包括比較對象、比較基準和比較結果,主要用于“名詞/代詞+照+名詞/代詞+形容詞”格式中。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對介詞“照”的語法化路徑進行了梳理,具體如圖1所示:下面,我們就對介詞“照”的語法化路徑進行具體分析。(一)路徑1:“比照”義動詞>依據介詞馮春田認為,依據介詞“照”直接來源于動詞“照”[8](P342);石微認為,依據介詞“照”可能直接來源于動詞“照”的“照射”義,但尚未發(fā)現(xiàn)可供重新分析的例子[9]。我們認同馮春田的觀點,并進一步認為依據介詞“照”的直接來源為動詞“照”的“比照”義。這是因為“照射”義和“照影、反射影像”義一般有特定的施事或受事,而且動作一般是非自主性的,不易于進一步虛化。從句法環(huán)境來看,“比照”義的動詞“照”經常出現(xiàn)在連動句中前一個動詞的位置上,當句子的語義重心轉移到后一動詞時,“照”的動詞義便逐漸虛化。此外,“照額領賞”中的“照”既可以理解為“比照”義動詞,也可以理解為依據介詞,這可以作為“比照”義動詞“照”與依據介詞“照”并存的一個例證。漢語中的動詞演變?yōu)榻樵~是常見的語法化現(xiàn)象。漢語中的依據介詞一般都經歷了“動詞>依據介詞”的語法化路徑,比如“依”由“依靠、依仗”義動詞演變?yōu)橐罁樵~[10](P259),“據”由“倚恃、依靠”義動詞演變?yōu)橐罁樵~[10](P262),“憑”由“靠、倚”義動詞演變?yōu)橐罁樵~[10](P279),“按”由“考、察”義動詞演變?yōu)橐罁樵~[10](P265)等。此外,《漢語大字典》收錄了“照”的“察知、知曉”義項,這一義項與“按”的“考、察”義相近。就此而言,動詞“照”是存在著語法化為依據介詞的條件的。(二)路徑2:依據介詞>時間介詞從意義上來看,時間介詞“照”主要表示“依據、按照過去的行徑或習慣做某事”,有較強的依據性,其意義與依據介詞“照”相近。不過,相比于依據介詞“照”所依據的數額、條款、規(guī)章、法則等,它依據的標準更為抽象。從用法上來看,時間介詞“照”與依據介詞“照”的共同之處,多于其與“比照”義動詞“照”的共同之處。“比照”義動詞“照”可以進入“V1+V2+N”格式中,根據兩個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順序或者邏輯順序,“照”既可以處于“V1”的位置上,也可以處于“V2”的位置上。時間介詞“照”和依據介詞“照”除了能進入“照+N+V/VP”格式外,還有“照……看/說”等引發(fā)觀點、表示推斷的用法。從演變過程來看,依據介詞“照”大約產生于宋代,元明時期用例增多;時間介詞“照”產生于明代前后。依據介詞“照”在明清時期已有“照+名詞/代詞+看/說”的用例,在現(xiàn)代漢語中用例增多;時間介詞“照”大約在現(xiàn)代才出現(xiàn)“照+N時間+看/說”的用例。由此可以推斷,時間介詞“照”應是來源于依據介詞“照”。從認知的一般性規(guī)律來看,人們的認知是由具體到抽象、由空間范疇到時間范疇發(fā)展的。數額、條款、規(guī)章、法則等較為具體的依據、憑證是屬于空間范疇的,過去或當前的狀態(tài)、模樣等更為抽象的依據、憑證是屬于時間范疇的。就此來說,介詞“照”由依據介詞演變出時間介詞的用法,也是符合人們的認知特點的。(三)路徑3:“比照”義動詞>方向介詞方向介詞“照”應是由“比照”義動詞“照”發(fā)展而來的。用于“比照”的事物可以是較為具體的數額、條款、規(guī)章、法則等,也可以是“比照著”或“面朝著”某一方位或處所。前者依據性更強,遂演變出“照”作依據介詞的用法;后者則指向性更強,遂演變出“照”作方向介詞的用法。從語法化過程的一般規(guī)律來看,表“朝、向”義的方向介詞一般都是由動詞演變過來的,比如“向”由“面對”義和“向……前進、進軍”義動詞演變?yōu)榉较蚪樵~[10](P68),“往”由“運行”義動詞演變?yōu)榉较蚪樵~[10](P83),“朝”由“拜訪”義動詞演變?yōu)榉较蚪樵~[10](P87)。因此,“照”由“比照”義動詞演變?yōu)榉较蚪樵~,也是符合語法化的一般規(guī)律的。(四)路徑4:方向介詞>對象介詞對象介詞“照”與方向介詞“照”意義相同,用法相近。兩者都表示“朝、向”義,都有較強的指向性。方向介詞“照”用于介引動作行為所朝向的方位、處所,對象介詞“照”用于介引動作行為所朝向的人或物。從演變過程來看,方向介詞“照”產生在元明時期,對象介詞“照”產生在明代前后,兩者的虛化程度都在清代前后逐步增強。因此,兩者是存在演變條件的。從認知角度來看,“照”應是先有介引方向的用法,在此基礎上,“照”可以表示朝向人或物所處的方位,進而介引動作行為所對對象這一抽象的方位處所。由此可以推測,對象介詞“照”的產生,應是方向介詞“照”功能擴展的結果。從語法化過程的一般規(guī)律來看,動詞語法化為方向介詞之后,在方向介詞的基礎上繼續(xù)語法化為對象介詞,是一條常見的語法化路徑。比如“向”由“面對”義動詞演變?yōu)榉较蚪樵~之后,又演變?yōu)閷ο蠼樵~[8](P328);“望”由“看、觀望”義動詞演變?yōu)榉较蚪樵~之后,又在明代演變?yōu)閷ο蠼樵~[10](P337)。因此,“照”由方向介詞演變?yōu)閷ο蠼樵~,也是符合語法化的一般規(guī)律的。(五)路徑5:“比照”義動詞>比較介詞從意義上來看,比較介詞“照”與“比照”義動詞“照”有相通之處。參與“比照”的兩個事物往往存在著一定的比較關系。從時間上看,動詞“照”在宋代之前已產生“比照”義,比較介詞“照”大約產生于二十世紀初,兩者存在演變條件。因此,我們推測,比較介詞“照”應是直接來源于“比照”義動詞“照”。我們還發(fā)現(xiàn),“照”的動詞“比照”義與比較介詞產生時間相距較遠,這可能與“照”存在的句法環(huán)境有一定關系。比較句一般要有表示事物本身性質或特征的成分作為比較的結果,這一成分大多是由形容詞充當的。也就是說,“照”只有進入“照+名詞/代詞+形容詞”的格式中,才有可能產生比較介詞用法。從宋代到清代,“照”進入“照+名詞/代詞+形容詞”格式的用例較少,同時,“照”還要與比況助詞一同完成表示比較的功能。這些因素都使得“照”作為比較介詞出現(xiàn)較晚。三、介詞“照”的語法化動因“照”由動詞語法化為介詞,其詞義、詞性都發(fā)生了變化,造成詞義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由詞義引申而引起的詞義擴大,造成詞性變化的原因則涉及到語義、句法、語用三個方面。(一)語義原因1.詞義擴大如前所述,“照”的本義為“光線射向物體”,“照射”這一動作的施事則是能發(fā)光的物體。由于鏡子、水面等能反光的物體與發(fā)光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于是,“照”通過隱喻而引申出“照影、反射影像”義。同時,將兩個事物作比照與照鏡子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照”又引申出“比照”義。這就為動詞“照”的進一步虛化奠定了基礎。2.語義感染語義感染包括組合關系中的感染和聚合關系中的感染。馬貝加認為,“照”和“按”都有“考、察”義,而且“照”“察”可以連用,“按”“察”也可以連用,“按”的依據介詞用法大約見于唐代。因此,她推斷介詞“照”可能直接來源于“按”的同義滲透[10](P269)。我們認為,動詞“照”具備演變?yōu)榻樵~的自身條件,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按”和“依”的語義感染的影響。“按”與“照”既有組合關系,也有聚合關系,“按”“照”兩者連用屬于組合關系,“按”“照”分別與“察”連用則屬于聚合關系。國家語委語料庫的檢索結果顯示,“按察”見于漢魏六朝時期,在宋代前(包括宋代)已有107條用例;“照察”見于漢代,在宋代前(包括宋代)已有27條用例;而“按照”在清代才有用例。因此,“按”對“照”具有聚合關系上的語義感染作用。此外,“照”“依”可以連用,“照”與“依”則存在組合關系?!耙馈痹谖簳x六朝時期已有介引“條例”“法令”“制度”等的用例。國家語委語料庫的檢索結果顯示,“照依”見于元明時期,這一時期的用例有63條;依據介詞“照”也在元明時期用例增多,應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依”的語義感染的影響。同時,“照”與“對”“比”也存在組合關系?!皩φ铡痹谖簳x時期已有用例,“比照”在元明時期已有用例。“對”有作方向介詞和對象介詞的用法,在唐代開始用例較多[10](P261);“比”在宋代前后,出現(xiàn)作比較介詞的用法[10](P253)?!罢铡弊鞣较蚪樵~和對象介詞的用法,很可能是受到了“對”的語義感染的影響;“照”作比較介詞的用法,則很可能是受到了“比”的語義感染的影響。(二)句法原因連動句為“照”的語法化提供了句法環(huán)境。“照”作為動詞,除了可以進入“V+N”格式之外,還可以進入到“V1+N+V2”或“V1+N1+V2+N2”格式中。“照”在連動句中可以承擔“V1”的角色,“V1”“V2”兩個動作行為最初存在先后順序或邏輯順序。當兩個動作行為同時進行、強調動作進行的先后順序或邏輯順序變得沒有必要時,語義重心就逐漸轉移到后一動詞上。在此基礎上,“照”的意義逐漸虛化,最終由動詞語法化為介詞。(三)語用原因虛化是一種抽象化的演變,抽象化使得某一語素的應用范圍更廣;而隨著使用范圍的擴大,使用頻率也隨之增加。我們對“照”在國家語委語料庫中各個時期的使用頻次與使用比率進行了統(tǒng)計,具體如表2所示:表2顯示,就整體狀況來看,“照”的使用比率是呈上升趨勢的。尤其是在隋唐五代時期,“照”的使用頻次急劇增加,這說明“照”的使用范圍在不斷擴大??梢哉f,使用范圍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照”的語法化進程。介詞“照”的語法化過程還受到口語交際的影響。我們對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料庫中“照”在文學、報刊、微博和科技文獻出現(xiàn)的頻次及平均每萬字中的出現(xiàn)頻率進行了統(tǒng)計,具體如表3所示:表3顯示,“照”在微博中使用頻次最高,其次是報刊和科技文獻,在文學中使用頻次最低。根據“照”在不同文獻平均每萬字中出現(xiàn)的頻率進行排序,從少到多依次為:文學、科技文獻、報刊、微博。而從文學到科技文獻和報刊,再到微博,其語體的口語化色彩則是越來越強。這說明“照”在口語中使用較多,其語法化過程也應受到了口語交際的影響?!罢铡痹诜窖灾械氖褂靡餐苿恿私樵~“照”的語法化進程?!稘h語方言大詞典》指出,在閩語中有“照”的“憑、沖”義介詞的用法,在東北官話和北京官話中有“照”的“比”義介詞的用法,在膠遼官話和閩語中有“照”的“朝、沿著”義介詞的用法[1](P6576)。此外,“照”在廣西北流白話中用作介詞,有表示處所、方向、經由、目標對象、依據等用法[3](P85)?!罢铡钡倪@幾種介詞義在方言中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依據介詞“照”、比較介詞“照”、方向介詞“照”和對象介詞“照”的發(fā)展。四、介詞“照”的語法化機制“照”由動詞語法化為介詞,其語法化的機制主要體現(xiàn)在功能擴展和重新分析兩個方面。(一)功能擴展“照”作為動詞,最初出現(xiàn)在“V+N”格式中的“V”位置上(如“照天下”),后來可以出現(xiàn)在連動式“V1+N+V2”或“V1+N1+V2+N2”中的“V1”位置上(如“照鏡不見其頭”),這為“照”由動詞到介詞的語法化提供了條件。依據介詞“照”、時間介詞“照”、方向介詞“照”和對象介詞“照”的產生都以動詞“照”進入連動式為前提,因此,它們語法化的機制是功能擴展。此外,“照”可以在比較句中作比較介詞使用,比較句一般包括比較主體、比較基準、比較詞、比較結果,比較結果很多情況下由表示主體性質或特征的形容詞充當。因此,比較介詞“照”經常出現(xiàn)在“名詞/代詞+照+名詞/代詞+形容詞”格式中,而這一格式的出現(xiàn)是“照”進一步功能擴展的結果。因此,比較介詞“照”的語法化機制也屬于功能擴展。(二)重新分析依據介詞“照”、方向介詞“照”和對象介詞“照”的語義均來源于“照”的功能擴展,而要真正實現(xiàn)語法化,還有待于人們語感上對連動式的重新分析。由于對象介詞“照”與方向介詞“照”在產生時間、意義與用法上頗為相近,這里主要以依據介詞“照”和方向介詞“照”為代表進行重新分析。兩者的重新分析,如圖2、圖3所示:當“照”的后面成分只有名詞時(如“照天下”“照鏡”),“照”只能作動詞。當“照”后面既有名詞也有動詞,但是兩個動作行為存在先后順序或邏輯順序時(如“照鏡不見其頭”“覽照前世”),“照”也只能作動詞。只有當“照”出現(xiàn)在“V1+N+V2”或“V1+N1+V2+N2”中的“V1”位置上,且“V1+N1”與“V2”所表示的兩個動作行為存在一定的依據或指向關系時(如“照額領賞”“照地下一潑”),“照”才可以用于介引動作行為所進行的依據或動作行為的方向。“照”的動詞義由此開始虛化,“照”逐漸語法化為依據介詞或方向介詞。也就是說,依據介詞“照”和方向介詞“照”是在動詞“照”功能擴展之后,由連動式重新分析而來的。類似地,對象介詞“照”(如“照龍吉公主劈來”)也可以進行這樣的分析,它是方向介詞“照”進一步功能擴展的結果。綜上所述,“照”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動詞、名詞、副詞、介詞四種詞性,在普通話與方言共時層面有依據介詞、時間介詞、方向介詞、對象介詞、比較介詞等五種介詞用法?!罢铡钡谋玖x為“光線射向物體”,引申出“照影、反射影像”義后又引申出“比照”義?!罢铡痹谒未_始虛化為依據介詞,在明代前后虛化為時間介詞、方向介詞、對象介詞,在二十世紀初虛化為比較介詞。“照”作依據介詞、方向介詞的用法來源于動詞“照”的功能擴展與“比照”義動詞用法的重新分析;“照”的時間介詞用法則由依據介詞“照”進一步虛化而來;“照”的對象介詞用法來源于方向介詞“照”的功能擴展;“照”的比較介詞用法來源于“比照”義動詞的功能擴展。關于介詞“照”語法化的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