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館導游詞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08ab6aaae759106df1d86029c927db3/c08ab6aaae759106df1d86029c927db31.gif)
![南京博物館導游詞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08ab6aaae759106df1d86029c927db3/c08ab6aaae759106df1d86029c927db32.gif)
![南京博物館導游詞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08ab6aaae759106df1d86029c927db3/c08ab6aaae759106df1d86029c927db33.gif)
![南京博物館導游詞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08ab6aaae759106df1d86029c927db3/c08ab6aaae759106df1d86029c927db34.gif)
![南京博物館導游詞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08ab6aaae759106df1d86029c927db3/c08ab6aaae759106df1d86029c927db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京博物館導游詞南京博物館導游詞南京博物院是中國內地第二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中國最早創(chuàng)立的博物館,是大型綜合性的國家級博物館、全國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國家重點博物館。下面是學習啦帶來的南京博物館導游詞,僅供大家參考。篇一:南京博物館導游詞各位游客,如今我們參觀游覽的是著名的南京博物院。博物院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緊靠中山門內北側,占地1萬平方米。這里綠樹環(huán)抱,環(huán)境幽美。博物院內館藏特別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是一座大型的全國性歷史藝術博物館,也是中國為數(shù)甚少的全代史博物館。它的前身是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由著名學者蔡元培先生建議,于1933年4月創(chuàng)立。1950年3月9日,更名為國立南京博物院。[位于廣場中央]博物院由兩組建筑組成。面朝南的是博物院的舊館,建于三四十年代。面朝東的是新館,1999年落成。展覽陳列目前全部集中在新館。[面朝舊館]各位游客,介紹南京博物院,不能不介紹它的建筑藝術,大家先看舊館建筑。博物院于1936年由徐敬直、李惠伯設計,梁思成、劉敦楨二人擔任參謀,展廳面積達16000多平方米。展館門外上端的南京博物院五個鎦金大字為著名書法家沙孟海題寫。提起中國的古建筑,各位游客自然會聯(lián)想到大屋頂、木構架、斗拱、彩畫等。固然中國古代建筑本質上都是以木構架作為官式建筑最主要的構造形式,但在幾千年的演變發(fā)展經(jīng)過中,其構件尺度、造型比例、裝飾作法等,構成了各個時代的不同風格。大家如今所看到的舊館設計,指導思想力圖體現(xiàn)中國早期的建筑形式。大家知道,我國古代建筑以唐代最具代表性。但當時我國幾座僅存的唐代建筑還沒有被發(fā)現(xiàn),而以梁思成、劉敦楨等人為首的古建筑研究機構營造學社,已發(fā)現(xiàn)并研究了一批遼代建筑,如薊縣獨樂寺、寶坻廣濟寺、義縣奉國寺等,把握資料較多,故決定采用遼代的式樣來建造這座博物院。遼代建筑是10至12世紀在我國北方地區(qū)構成的一種式樣,它繼承、沿用了唐代的傳統(tǒng),主要表現(xiàn)為:建筑形式比擬真實地反映構造和材料的本質,造型雄渾樸實,屋面坡度較平緩,立面上的柱子從中心往兩側逐步升高,使檐部緩緩翹起,減弱了大屋頂?shù)某林馗?,增加了屋面的動感和美感。請看,南京博物院總體布局強調了層次豐富的對稱軸線,主體建筑遠遠退離中山東路主干道,前面留下深遠寬大的草坪、廣場和綠化帶,主殿前有寬大的三層石臺基。這樣的布置都是為了襯托出主體建筑的宏偉、高大,構成豐富的環(huán)境氣氛。在廣場東部樹有原國立中央博物院原址石碑和清代鐵炮,以及石馬、石龜?shù)龋蠹夷軌虺闀r間去看看。主體建筑為七開間的仿遼殿宇,頂鋪黃色琉璃瓦,梁柱斗拱粗壯古樸,四面起坡的大屋頂呈曲面翹起,雖特別龐大,但給人以輕快欲飛之感。整幢建筑比例嚴謹,是在知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鋼筋混凝土等當代材料,模擬遼式殿宇構造的優(yōu)秀實例。博物院的展廳部分做成干屋頂,四面屋檐做成傾斜的披檐,上面鋪有與大屋頂一樣的琉璃瓦,加強了建筑的整體感。由于工程復雜,加受騙時處于抗日戰(zhàn)爭前夕,經(jīng)費緊張,以致于工程到1947年才完成大體輪廓,全部工程直到50年代初才陸續(xù)完成。[面朝新館]新館仍然是仿遼代建筑,總體風格和舊館一樣。展館內分為上下兩層,總面積達16700平方米,使得博物院的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整體感進一步加強。它堪與國際一流的當代化博物館媲美,由于它不僅擁有多件國寶級文物,而且為數(shù)千件文物營造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場所。館外門楣上物華天寶匾額,標明館藏豐富,更標明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史。[進入新館二樓]在參觀游覽之前,我先將這里的館藏情況向大家作個簡介。1933年6月,由蔡元培先生主持擬定的(設立國立中央博物院計劃書草案)公布于眾,確立了中央博物院的建設宗旨:為提供科學研究,輔助公眾教育,以適當之陳列展覽,圖智識之增進。計劃中的中央博物院設立自然、人文、工藝三館,體系完好,力求全面反映我國社會史、自然史和文化的發(fā)展經(jīng)過,體現(xiàn)了當時我國最先進的博物館辦館思想?;I備處成立后,工作人員廣收遍尋,征集藏品。陳列品以清代內府文物為基本正本,并7次向全國征集。第一批大宗藏品來自熱河、奉天兩大清代行宮,文物件數(shù)共達20多萬。此外,還獲得了一批考古開掘品,如黑龍江昂昂溪的陶器、內蒙古西林和赤峰的細石器、山東日照兩城鎮(zhèn)的黑陶、云南大理蒼洱的古陶、河南安陽殷墟的銅陶器和甲骨、長沙楚墓的漆器、寧夏居延海的漢簡、新疆羅布泊烽燧墩的邊防遺物、四川彭山的崖墓石刻和陶俑、甘肅莫高窟的彩塑及寫經(jīng)等。民俗文物也是征集的重點之一。通過民族學調查,采集了松花江赫哲族的皮筏和捕獵工具、海南島黎族的勞作工具和生活用品、貴州苗族的服飾及四川、西藏、云南的藏、傣、納西等十多個民族的生活用具、武器、服飾、經(jīng)典等。擁有如此諸多的珍貴藏品,真可謂是抱荊山之玉,握靈蛇之珠,為博物院的珍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令人扼腕的是,由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形勢惡化,迫使籌備處內遷四川,籌備工作陷入極度困難?;I備人員歷盡艱苦,才使得籌備工作有所進展??稍?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期間,國民-政府見本人氣數(shù)已盡,逐將館藏珍貴文物852箱分三批運往臺灣,使藏品數(shù)量和質量遭到很大影響。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而今的南京博物院已擁有藏品419000件,其豐富程度在當今博物館界名列前茅。其中以原清宮瓷器數(shù)量最多,以殷墟出土文物科學價值最高,以西南地區(qū)的彝族、納西族、傣族、藏族、傈僳族的民族文物最有特色。而最為國內外學術界重視的是,博物院考古所親身主持或介入調查開掘而得到的各類文物。此外,藏品中還有相當可觀的竹木雕刻、玉器、漆器、刺繡、緙絲和絲錦、民族學材料、近代手工業(yè)生產(chǎn)工具和產(chǎn)品、清代太湖理民府檔案、翁同和與薛福成等人的文稿書札,太平天國和辛亥革命時期的文物資料,以及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揚州八家、金陵八家的作品,均具有重要的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博物院還設有專事搜集中外考古、藝術、博物館、歷史類圖書資料的專業(yè)圖書館,擁有20余萬冊圖書,其中有古籍線裝書12萬冊?,F(xiàn)江蘇省博物館學會、考古學會、民俗學會和民間珍藏學會常務機構均設在博物院內。整個展區(qū)共分九個部分,一層有青銅器、民俗、瓷器、珍寶和陶藝五個館,二層有江南織繡、玉器、古字畫和漆器四個館。館內共展出5000多件藏品,其中有七成來自原國立中央博物院的館藏,另有三成是建國后多年來考古開掘的出土文物。整個展館的陳列強調藝術史與考古學的結合,陳列設計著力于在院藏考古學材料中提取藝術素材,以突出文物的藝術之美。這也是初創(chuàng)者的設想,今天得以實現(xiàn)。大家請聽,館內正在播放洞簫古樂,還有青銅編鐘演奏的(南風操)、石編磬演奏的(寒松露)和石塤吹出的(風翔干仞)。這些樂曲都是藝術家用博物院的館藏文物實地錄制的,這在國內博物館陳列中還是初次。如今,請大家隨我從二樓開場參觀。[江南織繡陳列館]該館的設計風格突出了江南水鄉(xiāng)特色。大家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養(yǎng)蠶、繅絲、織綢的國家,織繡技藝特別發(fā)達,依其工藝、功用,大致可分為綢緞、刺繡、緙絲、服飾四大類。數(shù)千年來,錦繡工藝經(jīng)過不斷發(fā)展,構成了獨特的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色彩艷麗,形式紛繁,紋樣豐富,尤其是其裝飾技法,借鑒了中國字畫藝術而愈加絢麗多姿,使織繡從單純的實用品,演變成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藝術品,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江南地區(qū)是中國絲綢的故土,是中國織繡品的主要產(chǎn)地。江南織繡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織繡史上散發(fā)出迷人的光彩。絲綢中國絲綢歷史悠久,技藝精臻。在干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其工藝不斷進步,技法日益提高,由簡單的平紋組織、斜紋組織演變?yōu)閺碗s的緞紋組織;由平素織物提升到小花織物、大提花織物;由單組經(jīng)緯織物發(fā)展到多種經(jīng)緯織物,構成了綢、緞、紗、羅、絨、錦等諸多品類,編織出絢麗多彩的絲綢世界。刺繡用彩色絲線在絲織物上繡成圖案的刺繡工藝,在商代已出現(xiàn),當時主要用于服飾。宋以后,刺繡逐步向具有觀賞性的藝術品方向發(fā)展,明代的露香園顧繡突出地表現(xiàn)了刺繡在藝術上的成就。清代刺繡工藝構成了不同的藝術流派,蘇繡、粵繡、蜀繡、湘繡四大刺繡名旦,爭奇斗艷,異彩紛呈。以蘇州為中心的蘇繡,獨領風騷,影響深遠。緙絲緙絲是用通經(jīng)斷緯法織成的花紋絲織物。南宋以前的緙絲品多用于字畫包首或經(jīng)卷封面;南宋以后,緙絲品向純藝術晶方向發(fā)展,采用細經(jīng)粗緯的緯起花技法,大量摹仿名人字畫,緙工精巧,形神兼?zhèn)?。明清緙絲技藝更進一步,可隨緙織內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手法,使作品愈加層次分明,富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服飾隨著染織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刺繡、緙絲工藝的廣泛應用,服飾越來越華美,其作用不再僅是御寒遮體,更能表現(xiàn)審美情趣。在歷史上服飾還成為法權的標志,其形式、紋樣、色澤都有著特定的文化含意。這種多元化的服飾文化以獨特的美學風格,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館內展出了60余件織繡品,請觀眾朋友們欣賞這些絲綢、刺繡、緙絲、服飾的精品。[玉器陳列館]該館的設計風格簡潔明快,體現(xiàn)出玉潔冰清的特色。被中國人稱為玉的石頭,學名叫角閃石,它溫澤滋潤,晶瑩美麗。數(shù)千年來,人們將各種玉碾琢成形式多樣的玉器,用作裝飾、祭祀、禮儀、饋贈、陳設和日用,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玉文化。中國玉器與中國文化同時孵化,八千年的歷史,峰回路轉,柳暗花明,至今仍異彩繽紛,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表征。上古玉器,琮壁成套,斧鋮馳騁,龍飛風舞,彌漫著中國禮儀精神。中古玉器,變化中求統(tǒng)一,推陳出新,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宏厚基座。近代玉器,發(fā)揚傳統(tǒng),深化民間,并不斷影響四域,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玉器的特殊魅力,體如今四個方面,這就是紛繁的造型、特殊的用處、精湛的琢磨工藝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蘊。這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中國文化數(shù)千年連綿不絕的歷史見證,是獨樹于世界藝術之林的瑰寶。館內展出了600余件玉器,請觀眾朋友們欣賞這些光彩照人、技藝精湛的古代玉器工藝精品。[古字畫陳列館]該館的設計顯露出墨香的氣息,充滿了寫意美。館內主要是繪畫作品,共有60余件。其中有宋代趙佶的鸛鵒圖軸,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大嶺圖軸,明代仇英的松溪橫笛圖軸、徐渭的三友圖軸、董其昌的松溪幽勝圖軸,清代龔賢的夏山過雨圖軸。中國繪畫,底蘊深厚,風格鮮明,是中華思維形式和審美理念的凝結。中國繪畫,源遠流長,發(fā)展至唐宋,其技藝臻于完善,風格各異,形式多樣,工筆重彩與水墨渲淡并重,潑墨寫意與沒骨技法并行,交織出一派興盛景象。宋代掘起的文人畫至元代成為中國畫的主流,它強調抒發(fā)主觀情感,融入書法筆意,追求詩情畫境,繪畫藝術由寫實傳神向抒情寫意方向發(fā)展。明清是中國畫集大成的時代,出現(xiàn)了摹古和創(chuàng)新兩大藝術潮流,流派紛呈,名家輩出。近代中國畫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大量吸收西方繪畫的表現(xiàn)技法,推陳出新,創(chuàng)始了中國畫的新紀元。下面請觀眾朋友們欣賞這些中國畫藝術精品。[漆器陳列館]該館設計艷麗,光彩奪目,充分體現(xiàn)了江南特色。中國是最早用漆的國家,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髹漆的木器、髹飾的陶器。商周時期出現(xiàn)了工藝較為完善的漆器,成為貴族奢華用品。漢魏是中國漆器工藝的黃金時代,青銅工藝的衰弱,為髹漆工藝提供了發(fā)展的機遇;官營手工作坊的擴大,為髹漆工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此時的漆器,造型別致,裝飾華貴,用處廣泛。唐宋元時期,民間髹漆工藝異軍突起,技法愈加成熟,裝飾更趨華美,新晶不斷涌現(xiàn)。金銀平脫、嵌螺鈿、素漆、戧金、犀皮、堆漆,林林總總,令人目不暇接。明清兩代,漆器制作發(fā)展成為全國性的手工業(yè),構成了各具特色的制漆中心。北京的雕漆、揚州的百寶嵌、福建的脫胎漆,千姿百態(tài),繼往開來,為中國古代漆藝劃上了完美的句號,也拉開了中國漆藝新的時代風格的帷幕。館內展出了漆器百余件,請觀眾朋友們觀賞這些千姿百態(tài)、造型別致的漆藝精品。好,如今請大家到展館一層參觀游覽。[青銅器陳列館]該館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凝重、渾厚的藝術風格。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銅冶鑄技術的文明古國之一。青銅器的出現(xiàn)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標志,對社會進步產(chǎn)生了宏大而深遠的影響。夏商周三代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青銅禮樂文明。青銅器種類繁多,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具等。江南青銅器在中國青銅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青銅器可分為三種類型:其一為中原型青銅器;其二為江南與中原混合型青銅器;其三,也是最多的一類,就是具江南地方特色的青銅器。它的造型脫離了中原型的范式,充滿了江南人的匠心與巧思,靈動而娟秀;它與中原青銅器如春蘭秋菊,交相映輝,彪炳千秋。館內展出了青銅文物80余件,請觀眾們欣賞這些獨具江南特色的青銅藝術品。[明清瓷器陳列館]該館的設計簡潔明快,亮麗流暢。瓷器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奉獻。在經(jīng)歷了商周原始瓷,六朝青瓷,唐宋青瓷、白瓷、彩瓷,元代青花、釉里紅瓷的發(fā)展后,明清瓷器步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瓷業(yè)生產(chǎn)出現(xiàn)了很多新的變化。景德鎮(zhèn)瓷器一統(tǒng)天下,繽紛艷麗的彩瓷逐步替代了如冰似玉的青瓷,成為瓷器的主流;青花瓷新品迭出,釉里紅進一步成熟;五彩、斗彩、粉彩、琺瑯彩及特種工藝瓷爭奇斗艷。同時,色彩亮麗、釉汁勻凈的顏色釉瓷器,在美輪美奐的彩瓷世界中,別具神韻,耐人尋味。館內展出的200余件瓷器精品大都是明清宮廷用瓷,多為繽紛艷麗的彩瓷,尤其是色澤亮麗、釉質勻凈的單色釉瓷器,凸現(xiàn)了這一時期的瓷器風氣。下面請觀眾朋友們欣賞這些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的瓷器藝術珍寶。[陶藝陳列館]該館的設計古樸典雅。以土燒制而成的陶器,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最古老的手工藝制品,是人類最早的生活用具。陶器是日常生活用品,而陶藝則是集實用、觀賞于一體的陶塑制品,為陶苑菁華,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中國古代的陶藝,數(shù)量宏大,品類繁多,是中國古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石器時代的陶藝,簡潔明快,生動傳神,閃耀著遠古文明的火花。分布于黃河上下、大江南北的彩繪陶器,紋樣多彩,創(chuàng)始了陶藝裝飾的新天地。秦漢魏晉陶塑,著力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以不同的陶塑品,表現(xiàn)了當時的世情風貌。南朝磚畫,將藝術家的繪畫作品模印于磚上,別具神韻。唐宋時代的陶塑,題材愈加廣泛,技藝更趨成熟,彩塑的興盛,譜寫了中國陶藝的新篇章。元明清陶藝,絢麗多彩,建筑陶藝雍容華貴;戲文陶藝神情并茂;日用陶藝返璞歸真,充滿著生活情趣。館內展出的近百件陶藝制品,有不少是國寶。70年代出土的明報恩寺塔的琉璃建筑構建所搭的拱門,也陳列在館內。請觀眾朋友們欣賞這些豐富多彩的陶藝制品。[珍寶陳列館]該館的設計珠光寶氣,給人以華貴之感。珍寶之范疇,涵蓋甚廣,其狹義指金銀、寶石、玉石、珍珠、瑪瑙等具有較高經(jīng)濟價值的天然寶藏,是大自然成千上百萬年地殼運動的杰作,其廣義指蘊含著歷代先進的文化、藝術、科技價值的歷史遺珍,是人文心智的結晶,是時代精神與社會進步的標志。各個門類的奇珍異寶,都以其特有的品性和神韻,獨樹于珍寶之林。金銀器的耀目光澤,佛教造像的莊嚴神圣,鬼斧神工般的造型藝術,玉石印材的珍稀品質,使中國古代珍寶以無比的璀璨照射千秋,給人們以永久的美感享受和睿智的啟迪。館內展出了50余件歷史遺珍,其中有數(shù)件國寶級文物。下面請觀眾朋友們欣賞這些古代珍寶。[民俗美術陳列館]該館的設計典雅簡潔,注重質樸。作為農耕民族,中國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密切的,有著本人的認識并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歷。他們根據(jù)季節(jié)的變化來安排本人的生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時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荀子.王制篇))而散落在四季的大小節(jié)日、民俗活動和豐富的民間文藝形式,則是為了更美妙的生活。以物的形態(tài)存在著的民俗美術,與勞動者的生產(chǎn)、生活、風俗有著密切的聯(lián)絡,其多數(shù)是直接用來美化本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環(huán)境的。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風。不同的風俗習慣使民俗美術顯現(xiàn)出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民俗藝術天地。各地豐富的物產(chǎn)是構成民俗美術地方特色的基礎,而因材施藝的制作手段更使民俗美術的地方特色得以加強。雕、刻、剪、繪、塑、染、織、繡、冶、磨、削等工藝方法,在施行時講究的是工巧,既要符合功能的要求,又要保持材料的自然特性,這在所有的民俗美術品上幾乎都有所反映。同時它也體現(xiàn)出制作者的匠心獨運之處。廣為流傳的民俗美術,過去由于熟視而致無睹,現(xiàn)時則因遠離人們的生活而變得陌生,這是不應該的。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講,了解、重視民俗美術這一文化形態(tài),是有利社會發(fā)展的。館內展出了民俗美術文物600余件,下面請觀眾朋友欣賞這些具有濃郁民間特色的藝術珍品。好,今天的參觀游覽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篇二:參觀南京博物館作文南京是出名世界的六朝古都。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著很多的名勝古跡,如今我就向你介紹江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建筑等級最高,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明清時代的建筑---------南京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坐落在朝天宮,黃綠相間的琉璃瓦,紅色的墻掩映在高大的綠樹叢中,顯得宏偉壯麗。剛剛進入大門,遠遠望見一塊牌坊,上面寫著檑星門三個大字。門前左右兩側各有三只石獅子,他們神態(tài)不一,姿態(tài)各異。門前的斜坡特別平滑,很多小朋友在滑滑梯,滑出了一道道痕跡。據(jù)講檑星門是當時招賢納士的地方,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會聚集于此。庭院的中間有一尊孔子像。他雙手自然地放于前側,神態(tài)端莊,若有所思??粗鬃拥乃芟瘢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鼓樂聲就在耳邊想起。拾級而上,來到大成門。大成門共有五個門,中間的門又高又大,是皇上走的;中間左右兩側則是親王和郡王走的,而最邊上的門則是文武大臣走的??梢姡糯牡燃壷贫仁呛蔚鹊纳瓏???邕^高高的門檻,眼前一片蔥綠:銀杏,榆樹高大挺拔;冬青,翠柏郁郁蔥蔥,整個庭院顯得平靜而又充滿生機。不遠處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長33米,進深達18米,門前有很寬的石階。大成殿有九脊重梁,每道重梁的末端有龍,栩栩如生。大成殿里正進行(六朝風采)展覽,以大量的珍貴文物、模型和圖片資料,反映了六朝時代南京地區(qū)的文明成就,展現(xiàn)了六朝文化的輝煌風采。大成殿的左右兩側是東西廂房。西廂房里收藏著很多稀世珍品。如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皿、陶人面雕塑和玉雕品;東吳甘露元年銘青瓷熊形燈藏品特別豐富,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藝術價值。向東走,沿著彎曲的長廊,穿過圓形門,來到御亭閣。御亭閣里有御亭碑,碑是由碑座、碑身、碑頂三部分組成,碑身長約3米,寬1。2米。當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來到朝天宮,在此寫下五首詩。固然歷史的年輪跨過幾百年,但碑上的字至今明晰可見,保存完好。站在御亭閣遙首翹望,飛云閣是一個不大亭子,亭角向上,狀如飛翼。飛云閣是整個朝天宮的最高處,遙想當年,站在飛云閣,鳥闞美景是何等的快意?;⒕猃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正以他燦爛的文化,博大的襟懷吸引著海內外的游客。作為一個南京人,我自豪;作為一個中國人,我驕傲。篇三:參觀南京博物館在這個寒假,我們全家一同去參觀了南京博物館。我們在門口領了票,進入了館內。博物館真大啊,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LY/T 3405-2024竹材弧形原態(tài)重組材
- 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第7課時《平行線的性質(一)》聽評課記錄
- 2025年造紙色漿合作協(xié)議書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應用(1)》聽評課記錄
- 蘇人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7.2《違法要受法律處罰》聽課評課記錄
- 生態(tài)保護資源共享合同(2篇)
- 環(huán)境監(jiān)測設備合作開發(fā)合同(2篇)
- 六年級上冊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數(shù)學配套聽評課記錄:5.1.3 《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 四年級科學聽評課記錄
- 拆遷征收代理服務投標方案
- 完形療法概述
- SL631-637-2012-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標準
- 商標基礎知識課件
- 監(jiān)理質量管理講義監(jiān)理工作的基本知識
- 涉詐風險賬戶審查表
- 煙花爆竹考試真題模擬匯編(共758題)
- 2023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模擬真題及答案
-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口算天天練4
- 蘇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寒假輔導提高班課件 第1講 眼花繚亂的數(shù)據(jù)(66張PPT)
- 水利水電工程監(jiān)理平行檢測表部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