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市任丘市一中2019-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滄州市任丘市一中2019-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滄州市任丘市一中2019-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滄州市任丘市一中2019-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滄州市任丘市一中2019-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一中2019_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一中2019_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PAGE50-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一中2019_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一中2019—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一、單選題1。下列敘述不符合事實的是()A。孟德爾通過雜交實驗發(fā)現了生物遺傳規(guī)律,但并沒有將遺傳因子定位在染色體上B.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體內轉化實驗,證明遺傳物質就是DNAC.摩爾根用果蠅進行雜交實驗,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D。沃森和克里克運用前人的成果,成功構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察了生物遺傳史上重要科學家的科學貢獻,孟德爾提出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格里菲斯設計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提出了轉化因子的存在,摩爾根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驹斀狻緼、孟德爾發(fā)現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但當時并未將遺傳因子與染色體聯系起來,A正確;B、格里菲斯通過肺炎雙球菌的體內轉化實驗,提出S型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可以將R型菌轉化為S型菌,B錯誤;C、摩爾根采用假說—演繹法,利用果蠅的雜交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C正確;D、沃森和克里克根據前人的實驗結果成功構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D正確;故選B。2.下列有關變異的說法正確的是()A.發(fā)生在生物體體細胞內的基因突變一般不能傳給后代,所以它是不可遺傳的變異B。染色體變異可以用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C。非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D。秋水仙素誘導多倍體形成的原因是促進染色單體分離使染色體加倍【答案】B【解析】【分析】可遺傳的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1)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這會導致基因結構的改變,進而產生新基因;(2)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組合,包括兩種類型:①自由組合型: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隨著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②交叉互換型: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體),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換而發(fā)生重組。此外,某些細菌(如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在人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產生基因重組。(3)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變異(重復、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體數目變異.【詳解】A、發(fā)生在生物體體細胞內的基因突變一般不能傳給后代,但是基因突變是可遺傳的變異,A錯誤;B、染色體變異可以用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但基因突變不能用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到,B正確;C、非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于染色體變異,C錯誤;D、秋水仙素誘導多倍體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加倍,D錯誤.故選B?!军c睛】本題考查生物變異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生物變異的類型、特點及實例,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3。有關進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新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進化一定意味著新物種的產生B。某校學生(男女各半)中,有紅綠色盲患者3.5%(均為男生),色盲攜帶者占5%,則該校學生中的色盲基因頻率為5。67%C.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不僅能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釋生物界的適應性與多樣性,但不能解釋遺傳與變異的本質,且對進化的解釋僅限于個體水平D。一個符合遺傳平衡的群體,隨機交配后,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都不發(fā)生改變【答案】A【解析】新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但進化不一定就會有新物種的產生,A錯誤;設該校男女學生各200人,由于色盲是X染色體的隱性遺傳,Y染色體上無對應的等位基因,色盲攜帶者是女性,因此該校學生中的色盲基因頻率=(400×3。5%+400×5%)÷(200×2+200)×100%≈5。67%,B正確;自然選擇學說能科學地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適應性、多樣性的形成,但不能解釋遺傳與變異的本質,且對進化的解釋僅限于個體水平,C正確;一個符合遺傳平衡的群體,隨機交配后,其子代種群的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都不發(fā)生改變,D正確。4.下列各種措施中,能產生新基因的是()A。用X射線、紫外線處理青霉菌獲得高產菌株B。高稈抗病小麥自交得到四種表現型小麥C.用秋水仙素誘導二倍體西瓜,獲得四倍體西瓜D.用離體花藥培育單倍體小麥植株【答案】A【解析】【分析】可遺傳的變異的來源主要有3個: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1.基因重組是指非等位基因間的重新組合.能產生大量的變異類型,但只產生新的基因型,不產生新的基因;2?;蛲蛔兪侵富虻姆肿咏Y構的改變,即基因中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發(fā)生了改變,從而導致遺傳信息的改變.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但能產生新的基因,對生物的進化有重要意義;3。染色體變異是指染色體的數目或結構發(fā)生改變,沒有新基因的產生?!驹斀狻緼、用X射線、紫外線處理青霉菌獲得青霉素高產菌株,育種方法是誘變育種,原理是基因突變,能產生新的基因,A正確;B、高稈抗銹病小麥自交產生四種表現型的小麥,改過程的原理使基因重組,只能產生新的基因型,B錯誤;C、用秋水仙素誘導二倍體西瓜獲得四倍體西瓜,育種方法是多倍體育種,原理是染色體變異,只能產生新的基因型,C正確;D、用花藥離體培育出單倍體小麥植株,原理是染色體變異,不能產生新基因,D錯誤。故選A。【點睛】5。下列有關染色體、DNA、基因、脫氧核苷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基因一定位于染色體上B.核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C.一條染色體上含有1個或2個DNA分子D.四種脫氧核苷酸數目和排列順序決定了基因的多樣性和特異性【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體上,也存在于線粒體或葉綠體中,A錯誤;B、核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B正確;C、在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一條染色體上含有1個或2個DNA分子,C正確;D、四種脫氧核苷酸的數目和排列順序決定了基因的多樣性和特異性,D正確故選A【點睛】6?;虻淖杂山M合定律發(fā)生于下圖中哪個過程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發(fā)生于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即圖中的①過程,D正確.故選D【點睛】7.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和基因組測序的敘述,錯誤的是()A.通過產前診斷可以初步確定胎兒是否患有21三體綜合征B。人類基因組測序是測定人體細胞中所有DNA的堿基序列C。調查某遺傳病的發(fā)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D。產前診斷能有效地檢測胎兒是否患有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組測序需測定22條常染色體及2條性染色體的堿基序列.【詳解】A、通過產前診斷可以初步確定胎兒是否患有21三體綜合征,A正確;B、人類基因組測序是測定人體細胞中22條常染色體及2條性染色體的堿基序列,B錯誤;C、調查某遺傳病的發(fā)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C正確;D、產前診斷檢測胎兒是否患有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D正確。故選B。8.下列關于遺傳信息傳遞的敘述,錯誤的是()A.線粒體和葉綠體中遺傳信息的傳遞不遵循中心法則B。遺傳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C。DNA病毒中沒有RNA,其遺傳信息的傳遞遵循中心法則D.DNA中的遺傳信息可決定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排列順序【答案】A【解析】【分析】遺傳信息的傳遞即為中心法則的內容,其主要包含DNA的復制、轉錄、翻譯和RNA的自我復制、逆轉錄過程,任何一種生物的遺傳信息傳遞過程均遵循中心法則.【詳解】A、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遺傳信息仍然遵循中心法則,也可以進行復制、轉錄和翻譯,A錯誤;B、遺傳信息是指DNA分子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B正確;C、DNA病毒只含有DNA,沒有RNA,其遺傳信息傳遞過程也遵循中心法則,C正確;D、DNA中堿基的排列順序可以決定mRNA上堿基的排列順序,即密碼子的順序,從而決定氨基酸的排列順序,D正確;故選A。9.科學家比較了人類與黑猩猩等近緣靈長類動物染色體的差異,確認人類第2號染色體是由古猿的兩條染色體融合而來,其余染色體數相同。人與這些靈長類動物在第4、5、12和17染色體上的倒位變異也存在一些差異.據此作出的推測,不合理的是()A.人類可能比黑猩猩等近緣靈長類少了一對染色體B。人類與近緣靈長類染色體上存在不同排序的基因C.古猿進化為人的過程與2號染色體上的基因密切相關D.染色體數目和結構變異是導致各種生物進化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分析】

【詳解】A、人類第2號染色體是由古猿的兩條染色體融合而來,其余染色體數相同,說明人類可能少了一對2號染色體,A正確;B、人與這些靈長類動物在第4、5、12和17染色體上的倒位變異也存在一些差異,說明人類與近緣靈長類染色體上存在不同排序的基因,B正確;C、因為人類的第2號染色體是由古猿的兩條染色體融合而來,其余染色體條數相同,可以說明猿進化為人的過程與2號染色體上的基因密切相關,C正確;D、染色體數目和結構變異是否是導致各種生物進化的主要原因,從題目中不能得出,D錯誤。故選D。10。人類對遺傳物質本質的探索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孟德爾發(fā)現遺傳因子并證實了其傳遞規(guī)律和化學本質B.實驗證明細胞核遺傳物質是DNA,細胞質遺傳物質主要是RNAC.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比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更具說服力D.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煙草實驗說明部分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答案】D【解析】【分析】1、孟德爾發(fā)現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測交實驗)→得出結論。2、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3、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驹斀狻緼、孟德爾沒有證實遺傳因子的化學本質,A錯誤;B、細胞生物及某些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R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B錯誤;C、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能把DNA和蛋白質徹底分開,故比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更具說服力,C錯誤;D、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煙草實驗說明該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D正確.故選D.11。下圖為某一哺乳動物生殖發(fā)育過程中不同細胞的分裂方式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分別有4,2,2,2對B.一般不用該生物的性腺作為觀察減數分裂的實驗材料C。圖②所處時期發(fā)生交叉互換,可能形成4種不同類型的生殖細胞D。①細胞在分裂末期形成細胞板,分裂成兩個子細胞【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題圖:①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②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排布于細胞中央,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④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詳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圖中①②③細胞中具有同源染色體,④沒有同源染色體,A錯誤;B、動物的精巢(睪丸)是觀察動物細胞減數分裂的最佳材料,卵巢中同一時期進行減數分裂的卵原細胞很少,并且它的分裂是不連續(xù)的,一般不用雌性動物的性腺作為觀察減數分裂的實驗材料,④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細胞質不均等分裂,為雌性動物,B正確;C、交叉互換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②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C錯誤;C、該系列圖像為哺乳動物細胞分裂圖象,不會出現細胞板,C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周期的概念,明確不同生物的細胞周期一般不同;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12.下列關于基因表達的過程,敘述錯誤的是()A.轉錄過程中不遵循T-A配對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碼子C。核糖體認讀mRNA上決定氨基酸種類的密碼子D。在一個mRNA上可以有若干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工作【答案】AC【解析】【分析】基因表達的過程一般包括轉錄,即以DNA為模板合成RNA,以及翻譯過程,即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驹斀狻緼、轉錄過程中DNA上的T會與RNA上的A配對,A錯誤;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碼子,B正確;C、tRNA認讀mRNA上決定氨基酸種類的密碼子,C錯誤;D、在一個mRNA上可以有若干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工作,同時合成多條肽鏈,D正確.故選AC。13。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用小球做孟德爾定律模擬實驗。甲同學每次分別從Ⅰ、Ⅱ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乙同學每次分別從Ⅲ、Ⅳ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將抓取的小球分別放回原來小桶后再多次重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實驗中每只小桶內兩種小球的數量不需要相等B.甲同學模擬是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配子的隨機結合C.乙同學模擬的是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D.甲、乙重復300次實驗后,統(tǒng)計的Dd、AB組合的概率依次為50%、25%【答案】A【解析】【詳解】A、由圖分析可知I和II模擬的是基因的分離定律,在此實驗中I和Ⅱ兩個小桶代表的是雌雄生殖器官,桶內小球數量可以不等,但每只小桶內的兩種小球的數量必須相等,A錯誤;B、分離定律的實質是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抓取的過程模擬的就是分離過程,而記錄過程模擬的是配子的隨機結合,B正確;C、Ⅲ和Ⅳ分別代表一對同源染色體,抓取過程模擬的是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而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組合,C正確;D、在統(tǒng)計足夠多的情況下,Dd組合的概率應是50%,AB組合的概率是25%,D正確。故選A。【點睛】在模擬遺傳定律的實驗中必須清楚兩個小桶代表的含義,桶中的小球代表的含義,另外還需要掌握雌雄配子的數量不是1:1。14.下圖是某對血型為A型和B型的夫婦生出孩子的可能基因型的遺傳圖解,圖示過程與基因傳遞所遵循遺傳規(guī)律的對應關系是()A。僅過程Ⅰ遵循基因分離定律 B.過程Ⅰ和Ⅱ遵循基因分離定律C。僅過程Ⅱ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D。過程Ⅰ和Ⅱ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人類ABO血型系統(tǒng)遺傳受一對復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一對血型為A型和B型的夫婦,都是雜合體,過程Ⅰ表示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體現了基因傳遞所遵循的分離定律;過程Ⅱ表示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形成受精卵,不能體現基因傳遞所遵循的遺傳規(guī)律。綜上所述,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選A。15.鴿子從出生到成年,雌雄個體在外觀上幾乎完全一樣,僅憑肉眼難以區(qū)分性別。已知雌性鴿子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W,雄性鴿子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Z.在鴿子中Z染色體的復等位基因,BA(灰紅色)對B(藍色)為顯性,B對b(巧克力色)為顯性?,F有一只灰紅色鴿子和一只藍色鴿子交配,后代中出現了一只巧克力色的個體。則親代藍色、灰紅色與子代巧克力色鴿子的性別分別是()A.雄性、雌性、雌性 B。雄性、雌性、雄性C.不能確定、不能確定、雌性 D.不能確定、不能確定、雄性【答案】C【解析】【分析】親本灰紅色必然含有ZBA;藍色不含ZBA,但是至少含有一個ZB,巧克力色只能含有Zb,據此答題。【詳解】1.若親本中灰紅色為雌性(ZBAW),則藍色個體為雄性(ZBZb),后代中可出現巧克力色的個體(XbW),即代灰紅色、藍色與子代巧克力色的性別可能分別是雌性、雄性、雌性;2。若親本中灰紅色為雄性(ZBAZb

),則藍色個體為雌性(ZBW),則后代中也可能出現巧克力色的個體(ZbW),即代灰紅色、藍色與子代巧克力色的性別可能分別是雄性、雌性、雌性。故不能判斷親本的性狀及性別,但子代巧克力色鴿子的性別為雌性,C正確。故選C。16。下列相關敘述符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A.環(huán)境保持不變,種群基因頻率也一定保持穩(wěn)定不變B.經常使用抗菌素,會引起病菌向抗藥性方向不斷變異,從而產生耐藥性C.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具有優(yōu)良性狀個體比例上升D.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捕食者與被捕食者之間相互選擇,共同進化【答案】D【解析】【分析】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詳解】A、環(huán)境保持不變,種群基因頻率未必保持穩(wěn)定不變,A錯誤;B、變異是不定向的,抗菌素不會使“耐藥性”病菌發(fā)生定向變異,而是對不定向的變異起到了選擇作用,B錯誤;C、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而不是基因型頻率的改變,C錯誤;D、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捕食者與被捕食者之間相互選擇實現共同進化,D正確.故選D。【點睛】17。下列有關基因型、性狀和環(huán)境的敘述,錯誤的是()A.“牝雞司晨”現象表明性別受遺傳物質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影響B(tài)?;蛐拖嗤膫€體表現型都相同,表現型相同的個體基因型可能不同C。患紅綠色盲夫婦生的孩子均為色盲,說明該性狀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D.長翅果蠅的幼蟲在35℃下培養(yǎng)都是殘翅,可能與溫度影響酶活性有關【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體的性狀由基因型和環(huán)境共同決定。【詳解】A、“牝雞司晨”即母雞打鳴,現象表明性別受遺傳物質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影響,A正確;B、基因型相同的個體表現型可能不同,表現型相同的個體基因型可能不同,B錯誤;C、患紅綠色盲夫婦生的孩子均為色盲,說明該性狀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C正確;D、長翅果蠅的幼蟲在35℃下培養(yǎng)都是殘翅,可能與溫度影響決定翅形的相關酶活性有關,D正確。故選B。18.下圖為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遺傳病的家系圖,該病為隱性伴性遺傳病,Ⅲ-1的致病基因是由()A.Ⅰ—1遺傳的 B。Ⅰ—2遺傳的 C.Ⅰ—3遺傳的 D。Ⅰ-4遺傳的【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分析,已知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是隱性伴性遺傳病,圖中顯示該家系有女患者,說明該病是X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據此分析答題?!驹斀狻扛鶕陨戏治鲆阎M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為伴X隱性遺傳病,其主要特點是男患者的致病基因來自母親,且具有交叉遺傳的特點,遺傳系譜圖中Ⅲ-1是男患者,其致病基因直接來自Ⅱ—1,而Ⅱ—1的父親正常,不攜帶致病基因,則Ⅱ-1的致病基因來自其母親Ⅰ—2,因此Ⅲ-1的致病基因最終來自Ⅰ-2.故選B。19.某基因(14N)含有3000個堿基,腺嘌呤占35%。若該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標記過的四種游離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復制3次。將全部復制產物進行密度梯度離心,得到如圖1結果;如果將全部復制產物加入解旋酶處理后再離心,則得到如圖2結果。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W層與Z層的胞嘧啶數之比為1:4 B.X層全部是僅含14N的DNA分子C.W層中含15N標記鳥嘌呤6300個 D.Y層中含有的氫鍵數是X層的3倍【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基因中含有3000個堿基,腺嘌呤占35%,則A=T=1050個,G=C=450個;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標記的游離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復制3次,得8個DNA分子,其中2個含有14N和15N,6個只含15N.由于DNA分子為雙鏈結構,所以加入解旋酶再離心,共得到2個含有14N的DNA單鏈,14個含有15N的DNA單鏈。【詳解】A、由于DNA分子復制了3次,產生了8個DNA分子,含16條脫氧核苷酸鏈,其中含15N標記的有14條鏈,W層是14個含有15N的DNA單鏈,Z層是2個含14N的DNA母鏈,所以W層與Z層的胞嘧啶數之比為2/14=1/7,A錯誤;B、由于DNA分子復制為半保留復制,所以X層全部是含14N和15N的基因,B錯誤;C、由于DNA分子復制了3次,產生了8個DNA分子,含16條脫氧核苷酸鏈,其中含15N標記的有14條鏈.又在含有3000個堿基的DNA分子中,腺嘌呤占35%,因此鳥嘌呤占15%,共450個,所以W層中含15N標記的鳥嘌呤為450×14÷2=3l50個,C錯誤;D、在DNA分子中,堿基對之間通過氫鍵相連,DNA分子復制了3次,產生的8個DNA分子中,2個DNA分子含14N和15N,6個DNA分子只含15N,所以X層中含有的氫鍵數是Y層的1/3,D正確;故選D。20。下列細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體的是()A.極體 B。胚細胞C。含一個染色體組的細胞 D.單倍體生物體細胞【答案】C【解析】【分析】同源染色體是指減數分裂過程中配對兩條染色體,形態(tài)、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識記同源染色體的定義和來源是本題的解題關鍵.【詳解】A、若多倍體生物,例如四倍體,進行減數分裂過程,則可能在極體中存在同源染色體,A錯誤;B、胚是受精卵發(fā)育而來的,正常二倍體的胚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B錯誤;C、一個染色體組是指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因此染色體組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體,C正確;D、若單倍體生物的體細胞中含有2個或以上的染色體組,則可能含有同源染色體,D錯誤;故選C。21.有些植物的花為兩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為單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對植物雜交育種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對兩性花的植物進行雜交需要對母本進行去雄B。對單性花的植物進行雜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C。無論是兩性花植物還是單性花植物,在雜交過程中都需要套袋D。提供花粉的植株稱為父本【答案】B【解析】【分析】1.對于兩性花,人工異花授粉過程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紙袋→人工異花授粉(待花成熟時,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頭上)→套上紙袋。2.對于單性花,人工異花授粉過程為:套上紙袋→人工異花授粉(待花成熟時,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頭上)→套上紙袋?!驹斀狻緼、對兩性花的植物進行雜交需要對母本進行去雄,防止其自交而影響實驗結果,A正確;B、對單性花的植物進行雜交時,不需要進行去雄操作,B錯誤;C、無論是兩性花植物還是單性花植物在雜交過程中都需要套,以防止外來花粉干擾,C正確;D、提供花粉的植株稱為父本,D正確。故選B?!军c睛】本題考查雜交實驗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人工異花授粉的過程,能正確區(qū)分兩性花和單性花,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22。A、a和B、b是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1號和2號這一對同源染色體上,1號染色體上有部分來自其他染色體的片段,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B.可以通過顯微鏡來觀察這種染色體移接現象C.染色體片段移接到1號染色體上的現象稱為基因重組D。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交叉互換后可能產生4種配子【答案】C【解析】【分析】考點是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類型??疾榭忌R記所列知識點,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的能力?!驹斀狻恳粚Φ任换虻倪z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A正確。染色體變異可通過顯微鏡觀察,B正確。非同源染色體之間染色體的移接稱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C錯誤.發(fā)生交叉互換后,姐妹染色單體上的基因不同,所以可能產生4種配子,D正確?!军c睛】只考慮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時,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同時考慮兩對等位基因,且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時,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而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遵循基因的連鎖與交換定律。染色體變異是指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的改變,染色體結構的變異主要有缺失、重復、倒位、易位四種類型。非同源染色體之間染色體的移接稱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同源染色體之間染色體片段交叉互換稱為基因重組.23.下列敘述中屬于染色體變異的是()A。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的交叉互換B.受精過程中來自兩種配子染色體匯合到受精卵C.利用低溫或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甜菜種子獲得含糖量高的新品種D.果蠅的白眼、缺刻翅、棒狀眼的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體變異是指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的改變。染色體結構的變異主要有缺失、重復、倒位、易位四種類型。染色體數目變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驹斀狻緼、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A錯誤;B、受精過程中來自兩種配子的染色體匯合到受精卵,屬于受精作用,B錯誤;C、利用低溫或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甜菜種子獲得含糖量高的新品種,屬于染色體變異,C正確;D、果蠅的白眼、缺刻翅、棒狀眼的形成是通過基因突變形成的,D錯誤。故選C?!军c睛】本題考查染色體變異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難度不大,要求學生理解染色體變異的類型。24.下列有關生物變異與進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B.基因重組不產生新的基因,但也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C.抗生素的使用誘導細菌產生了抗藥性,使細菌的抗藥基因頻率增大D。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的變異包括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可遺傳變異的來源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2、基因突變指的是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從而導致基因結構的改變,結果是產生新的等位基因,主要發(fā)生在細胞分裂間期?;蛑亟M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改變基因型,但是不改變基因的種類和數量。染色體變異包括數量變異和結構變異.【詳解】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A正確;B、基因重組不產生新的基因,但可以產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現型,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B正確;C、抗藥性出現在抗生素使用之前,抗生素的使用對細菌產生的不同抗藥性個體進行定向選擇,使細菌種群的抗藥基因頻率增大,C錯誤;D、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D正確。故選C.25.如果精原細胞有三對同源染色體: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個精子是來自同一個精原細胞的()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答案】D【解析】【分析】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正常情況下,一個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分裂可以產生2種4個精子細胞?!驹斀狻恳粋€初級精母細胞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后形成2種次級精母細胞;每個次級精母細胞經過減數第二次分裂,著絲點分裂,產生的都是相同的精子,所以有三對同源染色體:A和a、B和b、C和c的一個精原細胞經正常減數分裂只能形成4個、2種精子,且兩兩相同,ABC錯誤,D正確。故選D。26。探究利用秋水仙素培育四倍體藍莓的實驗中,每個實驗組選取50株藍莓幼苗,以秋水仙素溶液處理它們的幼芽,得到結果如圖所示,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原理是秋水仙素能夠抑制著絲點分裂,誘導形成多倍體B.自變量是秋水仙素濃度和處理時間,所以各組藍莓幼苗數量和長勢應該相等C。判斷是否培育出四倍體藍莓最可靠的方法是將四倍體果實與二倍體果實進行比較D。由實驗結果可知用約0。1%和0。05%的秋水仙素溶液處理藍莓幼苗效果相同【答案】B【解析】秋水仙素能抑制細胞分裂時紡錘體的形成,不是抑制著絲點分裂,A錯誤;據圖分析,實驗的自變量是秋水仙素濃度和處理時間,因變量是多倍體的誘導率,實驗過程中各組草莓幼苗數量和長勢應該相同,排除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B正確;讓四倍體草莓結出的果實與二倍體草莓結出的果實比較并不能準確判斷,因為草莓果實的大小受到外界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鑒定四倍體草莓的方法之一是觀察細胞中的染色體數,最佳時期為中期,此時染色體的形態(tài)、數目最清晰,C錯誤;圖中信息可知,秋水仙素濃度和處理時間均影響多倍體的誘導率,當用0.05%和0.1%的秋水仙素溶液處理草莓幼苗1天或2天,誘導率效果相同;但若處理時間為0.5天,則誘導效果不同,D錯誤。27.下面分別為DNA、tRNA的結構示意圖.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A。圖示DNA分子中的⑤為氫鍵,tRNA中無氫鍵B。DNA分子復制、切割目的基因片段時分別破壞的化學鍵為⑤⑥C。tRNA是由多個核糖核苷酸連接成的單鏈分子D。c處表示反密碼子,可以與mRNA堿基互補配對【答案】A【解析】【分析】左圖中⑤為氫鍵,⑥⑦均可稱為磷酸二酯鍵,但⑦為一個核苷酸內部脫氫核糖的5號碳原子與磷酸基團之間的連接;而⑥為兩個脫氧核苷酸之間的連接,DNA分子復制和切割與的基因片段破壞的化學鍵分別是⑤氫鍵和⑥脫氫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tRNA是由多個核糖核苷酸連接成的三葉草結構。【詳解】A、圖示DNA分子中的⑤表示兩個核苷酸分子之間堿基配對的鍵,所以⑤是氫鍵,tRNA中存在氫鍵,A錯誤;B、DNA分子復制、切割目的基因片段時分別破壞的化學鍵為⑤氫鍵,⑥脫氧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B正確;C、tRNA是由多個核糖核苷酸連接成的三葉草結構的單鏈分子,C正確;D、tRNA的c處表示反密碼子,是由三個核糖核苷酸組成的,可以與mRNA上的密碼子進行堿基互補配對,D正確。故選A。【點睛】不同重點考查DNA、tRNA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tRNA的結構、種類、特點及功能,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28。金魚是重要的觀賞魚,品種眾多,可觀賞的性狀多種多樣。金魚培育專家培育的珍貴品種——藍劍,其性染色體組成為XYY.下列有關金魚的說法錯誤的是()A。金魚能與野生鯽魚雜交,并產生可育后代,這說明金魚與野生鯽魚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現象B?!八{劍”的產生可能是因為雄性親本個體在減數第二次分裂時遺傳物質分配異常C.所有金魚品種都是經過突變、自然選擇、隔離等過程形成的D.“藍劍"不能產生后代根本原因是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性染色體聯會紊亂【答案】C【解析】【分析】人工選擇是在不同的飼養(yǎng)條件下,原始祖先產生了許多變異,人們根據各自的愛好對不同的變異個體進行選擇.經過若干年的選擇,是所選擇的形狀積累加強,最后選育出不同的品種。眾多金魚品種是經過人工選擇培育而成的。【詳解】A、金魚不能與野生鯽魚雜交,這說明金魚與野生鯽魚為不同的物種,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A正確;B、“藍劍”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Y是由正常卵子X與異常精子YY結合形成的,產生的原因是親本中雄性個體在減數第二次分裂時遺傳物質分配異常所致,B正確;C、由分析可知,眾多金魚品種都是經過變異、人工培育、選擇等過程形成的,C錯誤;D、“藍劍”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Y,不能直接產生后代的根本原因是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性染色體聯會紊亂,D正確.故選B.【點睛】29。關于雙鏈DNA分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一條鏈中(A+C)/(T+G)=0.4,則其互補鏈中的此值是2.5,整個分子中的此值是0.4B。若一條鏈中(A+T)/(C+G)=0.4,則其互補鏈中的此值是2.5,整個分子中的此值是2.5C。嘌呤堿基與嘧啶堿基配對保證了DNA分子的穩(wěn)定性D.A、T堿基對比例高的DNA分子熱穩(wěn)定性較強【答案】C【解析】【分析】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的應用:(1)在雙鏈DNA分子中,互補堿基兩兩相等,A=T,C=G,A+G=C+T,即嘌呤堿基總數等于嘧啶堿基總數。(2)DNA分子一條鏈中(A+C)/(T+G)的比值與互補鏈中的該種堿基的比值互為倒數,在整個雙鏈中該比值為1。【詳解】A、若一條鏈中(A+C)/(T+G)=0.4,則其互補鏈中的此值是2.5,整個分子中的此值是1,A錯誤;B、若一條鏈中(A+T)/(C+G)=0.4,則其互補鏈中的此值也是0.4,整個分子中的此值還是0。4,B錯誤;C、嘌呤堿基與嘧啶堿基配對保證了DNA分子的穩(wěn)定性,C正確;D、A、T堿基對比例高的DNA分子熱穩(wěn)定性較弱,D錯誤.故選C?!军c睛】30.下列有關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解釋實驗現象提出的“假說"是: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B。解釋性狀分離現象的“演繹’過程是: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出現兩種表現型,且比例接近C.檢測假設階段完成的實驗是讓子一代與隱性純合子雜交D.豌豆是自花受粉,實驗過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煩【答案】D【解析】【分析】

【詳解】A、解釋實驗現象時,提出的假說是: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A正確;B、解釋性狀分離現象的“演繹"過程是: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出現兩種表現型,且比例接近,B正確;C、檢測假設階段完成的實驗是測交實驗,即讓子一代與隱性純合子雜交,C正確;D、豌豆是自花受粉植物,因此在做雜交實驗時要進行人工授粉,D錯誤。故選D。31。通過測交實驗,不能夠了解F1的A.基因型 B.相關基因的結構C.所產生配子的種類 D.產生配子的比例【答案】B【解析】【分析】測交的定義是孟德爾在驗證自己對性狀分離現象的解釋是否正確時提出的,為了確定子一代是雜合子還是純合子,讓子一代與隱性純合子雜交,這就叫測交.在實踐中,測交往往用來鑒定某一顯性個體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類型及其比例.【詳解】A、測交往往用來鑒定某一顯性個體的基因型,A正確;B、測交不能檢測F1相關基因的結構,B錯誤;C、根據測交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可以推測被測個體產生配子的種類,C正確;D、根據測交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可以推測被測個體產生配子的比例,D正確.故選B。32.人體內某一細胞在進行減數分裂,其內有44條常染色體與2條X染色體,此細胞可能是()①初級精母細胞

②次級精母細胞

③初級卵母細胞

④卵細胞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答案】A【解析】【分析】精子形成過程:精原細胞(44+XY)→初級精母細胞(44+XY)→次級精母細胞(22+X或22+Y,但后期時為44+XX或44+YY)→精細胞(22+X或22+Y)。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卵原細胞(44+XX)→初級卵母細胞(44+XX)→次級卵母細胞(22+X,但后期時為44+XX)→卵細胞(22+X)。【詳解】①初級精母細胞的染色體組成為44+XY,與題干不符,①錯誤;②次級精母細胞的染色體組成為22+X或22+Y(44+XX或44+YY),②正確;③初級卵母細胞的染色體組成為44+XX,與題干相符,③正確;④卵細胞的染色體組成為22+X,與題干不符,④錯誤。故選A?!军c睛】本題考查人類的染色體組成、減數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要求考生識記人類的染色體組成,識記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根據題干要求對各細胞進行準確判斷,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33.實驗室條件下可以研究細菌抗藥性形成的機理。野生型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是敏感的,將它接種到青霉素濃度為0.1單位/cm3的培養(yǎng)基里,絕大多數細菌死亡,但有個別細菌能存活下來,并能進行繁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在青霉素的選擇下,金黃色葡萄球菌種群抗青霉素的基因頻率升高B.細菌抗藥性的產生是人工選擇的結果C。存活下來的個體產生的后代不一定抗青霉素D.接觸青霉素之前金黃色葡萄球菌個體間已經產生了抗青霉素的差異【答案】B【解析】【分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變異是不定向的,可遺傳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通過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而使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進化,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詳解】A、在青霉素的影響下,不能抵抗青霉素的細菌死亡,存活的個體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因此金黃色葡萄球菌種群抗青霉素的基因頻率升高,A正確;B、細菌抗藥性的產生是基因突變的結果,與人工選擇無關,B錯誤;C、存活下來的個體通過繁殖產生后代可能會出現性狀分離,故不一定都能抗青霉素,C正確;D、接觸青霉素之前金黃色葡萄球菌個體間已經產生了抗青霉素的差異,使用青霉素時,青霉素對細菌進行了選擇,D正確。故選B。34.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之所以能保持親、子代染色體數目的恒定,是因為在生殖過程中要進行()A.有絲分裂和受精作用 B。染色體加倍和減半C.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 D。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細胞進行的細胞分裂,在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復制一次,而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因此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減少一半,通過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的數目,據此答題.【詳解】減數分裂使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減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的數目.因此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體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利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于遺傳和變異都很重要,D正確。故選D。35.如下圖甲、乙為兩種不同的病毒,經人工重建形成“雜種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細胞,在植物細胞內增殖后產生的新一代病毒是A、B、C、D中的()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題圖:圖中病毒甲、乙為兩種不同的植物病毒,而“雜種病毒丙”是由病毒甲的蛋白質外殼和病毒乙的遺傳物質RNA重建形成的?!驹斀狻俊半s種病毒丙”是由病毒甲的蛋白質外殼和病毒乙的遺傳物質RNA重建形成的,而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因此用病毒丙去侵染植物細胞,在植物細胞內增殖后產生的新一代病毒與提供遺傳物質RNA的病毒乙一樣。故選A.【點睛】本題考查病毒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病毒的結構,明確病毒的性狀是由其遺傳物質決定的,再根據題干中雜種病毒丙的遺傳物質做出準確的判斷。36。在DNA分子的一條單鏈中相鄰的堿基A與T是通過下列哪種結構連接起來的()A.氫鍵 B.—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C.肽鍵 D.—磷酸—脫氧核糖—磷酸—【答案】B【解析】【分析】DNA平面結構:【詳解】在DNA分子的一條單鏈中,相鄰核苷酸間通過磷酸和脫氧核糖間的磷酸二酯鍵相連,相鄰堿基間則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相連,B正確。故選B。37.如圖中甲、乙、丙3個圖分別表示某個生物(假設只含兩對同源染色體)的3個正在進行分裂的細胞,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甲和乙B.丙細胞名稱為次級精母細胞或極體C.不含姐妹染色單體的細胞是乙和丙D.甲、乙、丙三個細胞的DNA數分別為8、8、4【答案】B【解析】【分析】甲:減一后期,其均等分裂,推知為精母細胞,乙:有絲分裂后期,丙:減二后期?!驹斀狻緼、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甲和乙,A正確;B、分析可知丙細胞名稱為次級精母細胞,B錯誤;C、乙丙著絲點分裂,不含姐妹染色單體,C正確;D、甲、乙、丙三個細胞的DNA數分別為8、8、4,D正確。故選B。38。生物學家以野生的草莓為原料,經人工誘導后培育出四倍體草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檢測染色體時,用卡諾氏液固定細胞后直接染色觀察B。檢測染色體時,不能使用醋酸洋紅溶液作為染色劑C。經誘導處理,植株中僅部分細胞發(fā)生染色體數目變異D。培育出的四倍體草莓高度不育,只能進行無性繁殖【答案】C【解析】【分析】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低溫處理幼苗→固定細胞的形態(tài)→制作裝片(解離、漂洗、染色、制片)→觀察?!驹斀狻緼.用卡諾氏液固定細胞后,需要解離、漂洗、染色、制片后進行觀察,A錯誤;B.檢測染色體時,使用醋酸洋紅或龍膽紫等堿性染料作為染色劑,B錯誤;C。一般用低溫或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因此植株中僅處于分裂前期之前的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C正確;D。培育出的四倍體含有同源染色體,因此能進行有性生殖,D錯誤。故選C。39.下列屬于相對性狀的是()A.水稻的早熟和高產 B.狗的卷毛與豬的直毛C.小麥的抗病和易感病 D。蠶豆的高莖與豌豆的矮莖【答案】C【解析】【分析】相對性狀是指一種生物同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詳解】水稻的早熟和高產,不屬于同一性狀,A不符合題意;狗的卷毛與豬的直毛,不屬于同一種生物,B不符合題意;小麥的抗病和易感病,是一種生物同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C符合題意;蠶豆的高莖與豌豆的矮莖,不屬于同一種生物,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相對性狀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40。下列關于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特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通常表現為世代連續(xù)遺傳B。該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男性患者與正常女性結婚,兒子一定是患者D.部分女性患者病癥較輕【答案】C【解析】【分析】抗維生素D佝僂病屬于伴X顯性遺傳病,致病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男性的X染色體一定來自母親,一定會傳給女兒,據此可分析該病的遺傳特點.【詳解】A、由于致病基因為顯性,后代只要含有致病基因就會患病,所以通常表現為世代連續(xù)遺傳,A正確;B、女性含有兩條X染色體,出現致病基因的機會更大,該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A正確;C、男性患者與正常女性結婚,兒子的X染色體來自母親,一定不是患者,C錯誤;D、部分女性患者為致病基因的雜合子,病癥較輕,D正確.故選C。二、填空題41。下圖表示利用某二倍體農作物①、②兩個品種培育④、⑤、⑥三個新品種的過程,Ⅰ—Ⅴ表示育種過程,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分析回答:(1)由圖中Ⅰ→Ⅱ獲得④稱為___________育種,其育種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過程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圖中Ⅰ→Ⅲ→Ⅳ獲得④過程稱為___________育種,其育種原理是___________,該育種方法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Ⅲ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中Ⅳ、Ⅴ過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種⑥為_________________倍體,它接受④花粉后結_____________(有、無)籽果實。【答案】(1).雜交(2)?;蛑亟M(3).自交(4)。單倍體(5).染色體變異(6)。明顯縮短育種年限(7)?;ㄋ庪x體培養(yǎng)(8).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9)。四(10)。有【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Ⅰ、Ⅱ是雜交育種,Ⅲ、Ⅳ是單倍體育種,Ⅴ是多倍體育種;2、四種育種方法的比較如下表: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方法雜交→自交→選優(yōu)輻射誘變、激光誘變、化學藥劑處理花藥離體培養(yǎng)、秋水仙素誘導加倍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組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染色體組先成倍減少,再加倍,得到純種)染色體變異(染色體組成倍增加)【詳解】(1)由圖中Ⅰ→Ⅱ獲得④稱為雜交育種,其育種原理是基因重組,其中過程Ⅰ是雜交,過程Ⅱ是自交。(2)由圖中Ⅰ→Ⅲ→Ⅳ獲得④過程稱為單倍體育種,其育種原理是染色體變異,其中Ⅲ表示花藥離體培養(yǎng);由于獲得的單倍體經秋水仙素處理后都是純合體,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所以該育種方法優(yōu)點是明顯縮短育種年限。(3)圖中Ⅳ、Ⅴ過程常用的是秋水仙素處理幼苗.(4)品種⑥的細胞中含4個染色體組,為四倍體;而品種④的細胞中含2個染色體組,為二倍體,所以④和⑥雜交后代為三倍體,故⑥接受④花粉后結有籽果實.【點睛】本題考查作物育種和物種形成的相關知識,分析出各種途徑的育種方式,結合題干進行分析解答.42。如圖是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示意圖,請回答:(1)圖示中,DNA的模板鏈是

______

。(2)[

______

上含有反密碼子,這種物質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示中細胞核內發(fā)生的過程叫做

______

,該過程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

酶。(4)遺傳信息是指

______

分子上的

__________

排列順序.(5)圖中核糖體在信使RNA上的移動方向是

______

(填“←"或“→”)?!敬鸢浮?1).E(2)。ctRNA(3).識別并轉運特定的氨基酸(4).轉錄(5).RNA聚合酶(6)。DNA(7).脫氧核苷酸(8).→【解析】【分析】分析題圖:圖示為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示意圖,其中A為mRNA,是翻譯的模板;B為核糖體,是翻譯的場所;C為tRNA,能識別密碼子并轉運相應的氨基酸;D為肽鏈;E和F為DNA分子?!驹斀狻浚?)根據A(mRNA)上的堿基序列可知,DNA轉錄時的模板鏈是E。(2)圖中c為tRNA,其一端相鄰的3個堿基稱為反密碼子;tRNA能識別并轉運特定的氨基酸。(3)圖示細胞核內發(fā)生的是轉錄過程,該過程需要RNA聚合酶。(4)遺傳信息是指DNA分子上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5)根據tRNA的移動方向可知,圖中核糖體的信使RNA上相對運動方向是→?!军c睛】本題結合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示意圖,考查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要求考生識記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的概念、過程、場所、條件及產物,能準確判斷圖中各物質的名稱,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43。某研究小組研究了某地的兩個湖泊。這一地區(qū)有時會發(fā)洪水。每個湖中生活著兩種相似的魚:紅褐色的和金黃色的.他們不清楚這兩種魚之間的關系,于是作出兩種假設,如圖所示。(1)在假說甲中,湖泊Ⅰ中的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這兩種魚的祖先是___________.湖I和湖Ⅱ會形成金黃色魚和紅褐色魚的原因是灰色魚通過基因突變形成金黃色魚和紅褐色魚,并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逐漸將適應環(huán)境的金黃色魚和紅褐色魚保留,而將不適應環(huán)境的灰色魚淘汰.(2)在假說乙中,湖泊Ⅰ中原來的魚是紅褐色魚,湖Ⅱ中原來的魚是金黃色魚,由于發(fā)洪水時,這兩個湖中的魚發(fā)生混雜在一起的原因而形成現在湖Ⅰ、Ⅱ中的兩種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