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單質氧化物酸堿鹽_第1頁
九年級化學單質氧化物酸堿鹽_第2頁
九年級化學單質氧化物酸堿鹽_第3頁
九年級化學單質氧化物酸堿鹽_第4頁
九年級化學單質氧化物酸堿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質氧化物酸堿鹽復習課教學目標:.進一步掌握物質分類的知識及各類物質的性質.鞏固有關重要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總結化學反應的規(guī)律.學會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酸、堿、鹽溶解性表;單質氧化物酸堿鹽關系表;進行物質的轉化、鑒別、推斷、制取等.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學重點:.使分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網絡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難點:綜合利用本章知識解決具體問題教學方法:講練結合法教學準備:自制的投影片教學過程:引入:投影①例題:溶液、CW溶液五種物質兩兩進行,各類物質的相互轉化。今天我們學例1:(山西省,2001)用Mg、MgO、Mg(OH)2、H2sO2、反應,能得到MgSO4的方法有(溶液、CW溶液五種物質兩兩進行,各類物質的相互轉化。今天我們學A.3種B.4種C.5種D.無法確定例2:(北京市東城區(qū),2001)從你最熟悉的酸、堿、鹽中,任意選出四種物質,使其符合右圖中的關系,圖中連線的物質間均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請將物質的化學式填在相應的方框內。要順利的解決上述二題,必須熟練掌握物質的性質習的重點是,進一步掌握物質的性質,并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絡化。一、構建知識網絡.物質的分類投影②單質-純凈物-化學物—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I-稀有氣體氧化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酸—一無氧酸r可溶性堿單質-純凈物-化學物—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I-稀有氣體氧化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酸—一無氧酸r可溶性堿一不溶性堿酸式鹽一堿式鹽教師一邊講解一邊舉例,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回憶,使對物質分類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和了解。一混合物.酸堿、鹽、氧化物之間的反應規(guī)律 投影③⑴表中指向某物質的箭頭均是該類物質可能的生成方法。如獲得堿的方法有多種,其中有堿性氧化物和水反應,堿和鹽反應等。(2)表中橫向表明了不同類物質間的相互轉化關系,這些反應都生成鹽這個共同的產物。⑶表中縱向表明了由單質(金屬或非金屬)到鹽的轉化關系。例如:

2.反應規(guī)律在熟記酸堿鹽的溶解性表和理解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基礎上,重點掌握以下兩種重要反應類型。(1)置換反應的規(guī)律與條件規(guī) 律反應條件置換反應H2+金屬氧化物T金屬+水①加熱;②K、Ca、Na、Mg、Al等的金屬氧化物除外碳+金屬氧化物T金屬+CO2①高溫加熱;②K、Ca、Na、Mg、Al等的金屬氧化物除外置換反應金屬+酸T鹽+氫氣①因濃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與金屬反應不能生成氫氣;②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之前的金屬,才能置換酸中的氫金屬+鹽T新鹽+新金屬①鹽可溶;②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置換后面的金屬;③鉀、鈣、鈉很活潑,在鹽溶液中不能置換出金屬⑵復分解反應的規(guī)律與條件規(guī) 律反應條件復分解反應酸+堿T鹽+水中和反應,有水生成,一般能發(fā)生酸+鹽T另一種鹽+另一種酸①鹽中不溶于酸的BaSO4、AgCl等除外;②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氣體或水堿+鹽T另一種堿+另一種鹽①反應物都可溶于水;②生成物中要有沉淀鹽+鹽T另兩種新鹽①反應物都可溶于水;②生成物中要有沉淀、基礎練習,復習回憶.下列反應能否發(fā)生?寫出能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能反應的說明理由。(1)Mg+H2sO4 (2)Fe+HCl(3)Ag+H2sOJ稀) (4)Zn+HNO3(5)Zn+CuSO4 (6)Ag+ZnSO4(7)Cu+AgCl (8)Cu+Hg(NO3)2提出問題:置換反應能否發(fā)生的條件。(可分組討論).判斷下列復分解反應能否發(fā)生,能發(fā)生反應的寫出化學方程式,不能反應的說明理由。(1)BaCl2+H2sO4 (2)Na2cO3+HCl(3)NaCl+Cu(OH)2 (4)FeCl3+NaOH(5)K2sO4+NaNO3 (6)CaCO3+NaCl(7)NaCl+AgNO3 (8)Ca(OH)2+HNO3提出問題: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學生分組討論).判斷下列反應能否發(fā)生?(1)Na+O2 (2)Na2O+H2O (3)NaOH-^—(4)Cu+O2 (5)CuO+H2O (6)Cu(OH)三、典型舉例,重點講解:.如例1:思路分析題中給了單質、氧化物、堿、酸、鹽五類物質中各一種,要利用這五種物質制備MgSO4,須理解各類物質間的相互轉化關系,掌握制鹽的一般規(guī)律,熟悉有關的化學方程式。A.Mg+H2sO4=MgSO4+H2T B.MgO+H2sO4=MgSO4+H2OC.Mg(OH)2+H2sO4=MgSO4+2H2O D.Mg+CuSO4=Cu+MgSO4解此題時許多同學誤選為C,認為Mg(OH)2+Cu2so4=MgSO4+Cu(OH)2J,而忽視了不溶性堿不能和鹽溶液反應這一條件。解選B.例2:思路分析可以從最熟悉的酸中選HCl,最熟悉的堿中選NaOH。能與鹽酸反應的鹽可選AgNO3;那么既能與AgNO3反應,又能與NaOH反應的鹽,即可選CuCl2或FeCl3。答:酸:HCl,堿:NaOH鹽:FeCl3 AgNO3或其它合理答案。.例3:(北京市石景山區(qū),2001)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使之充分反應后,有下列情況:(1)若反應后鋅有剩余,則溶液中所含溶質是 。(2)若反應后過濾,向所得固體物質加鹽酸沒有氣體產生。則溶液中一定有 ,可能有。(3)若反應后過濾,向濾液中滴加NaCl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則此時溶液中含有的溶質為。思路分析因為Zn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Cu和Ag的前面,所以Zn和Cu(NO3)2.AgNO3都能反應,且Zn一般是先和AgNO3反應(因為Ag排在Cu的后面,即使Zn先把Cu(NO3)2中的銅先置換出來,置換出來的Cu還要和AgNO3進一步反應)。⑴中鋅有剩余,說明Cu(NO3)2、AgNO3均反應完,則溶液中所含溶質是Zn(NO3)2;(2)中Zn已完全反應,生成物中一定有Zn(NO3)2,而Cu(NO3)2和AgNO3可能反應完,也可能有剩余;(3)向濾液中滴加NaCl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濾液中有Ag+,即AgNO3也沒有完全反應,則此時溶液中含有的溶質為:Cu(NO3)2、AgNO3、Zn(NO3)2。解(1)Zn(NO3)2;(2)Zn(NO3)2;Cu(NO3)2、AgNO3(3)Zn(NO3)2>Cu(NO3)2>AgNO3o四、強化訓練,鞏固拓展.(濟南市,2002)甲、乙、丙是三種單質,A、B、C是三種化合物,它們之間有下圖所示關系:據此推斷乙、B、C的化學式:乙 ,B,C。(每空填一種物質).(泉州市,2001)已知反應:①酸X+堿丫fNaCl+水②堿Y+鹽WfNaCl+難溶性堿③鹽Z+鹽HfNaCl+難溶性鹽則(1)X的名稱是 ;Y的化學式是 。(2)鹽W中一定含有 元素。(3)寫出鹽Z和鹽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徐州市,2001)有一混合溶液是由鹽酸、碳酸鈉、硫酸、氯化銅四種物質中的兩種混合而成。向該混合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Ba(OH)2溶液體積的關系如圖。據此回答:(1)該混合溶液由 和組成。(2)不含另外兩種物質的理由:一種是 ;另一種是 。.(黑龍江省,2001)某工廠甲乙兩車間排放的廢水,分別含有以下五種物質:MgSO4、CuSOjNaOH、FeC^、BaC^中的三種和兩種,且甲、乙兩車間各自的廢水中均無沉淀物。若將兩車間的廢水按適當比例混合,生成四種沉淀物,其中三種是氫氧化物。沉淀回收后,排放出同一種鈉鹽的稀溶液。試推斷:(1)甲車間的廢水中含有的三種物質是 。(2)乙車間的廢水中含有的兩種物質是 。.(武漢市,2001)下圖的轉化關系中所涉及到的物質都是我們在初中化學課本中學過的幾種物質,已知A、B、M、N是單質,C、G、W、H、I、J是化合物,M、N、W是三種難溶于水的黑色粉末,H、I不溶于稀硝酸。⑴寫出下述轉化關系中,C和H的化學式:C:H:⑵根據下述轉化關系,寫出下列變化的化學方程式:ETA:CTJ:。.(蘇州市,2001)下圖表示各物質間的轉化關系:根據推斷,將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物質的化學式填在相應的空格內:A、D、G、H、。7.(廈門市,2002)某研究小組查閱了《廈門2001年海洋環(huán)境公報》得知:廈門海域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學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rnand,簡寫為COD)、磷、氮、油類、鉛和汞等,其中COD是指一定量海水與高鎰酸鉀或K2Cr2O7發(fā)生氧化反應時所用高鎰酸鉀或K2Cr2O7的量。據此回答:(注:Cr是銘元素的元素符號;7 2(1)高鎰酸鉀的化學式為。(2)受污染的海水含有X物質,它與K2Cr2O7反應的化學方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