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_第1頁
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_第2頁
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_第3頁
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_第4頁
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國承諾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1、了解和平統(tǒng)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兩岸交往概況;“汪辜會談”及“九二共識”。2、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祖國統(tǒng)一是歷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并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中國統(tǒng)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樹立起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體驗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堅決反對臺獨分子的分裂活動。學習目標重點:黨和政府確立的和平統(tǒng)一祖國的大政方針本課難點:

“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學習重難點自學指導1、20世紀50年代,黨中央確立了爭取用

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形成了“

”的對臺基本方針。2、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

”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近

年的隔絕狀態(tài)終于被打破。3、1992年,兩會(即海基會和海協(xié)會)就“海峽兩岸均屬

原則”達成共識。第二年,海協(xié)會會長

和?;鶗麻L

在新加坡舉行會談,海峽兩岸關系的發(fā)展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4、1995年初,江澤民針對兩岸關系等新情況,提出現(xiàn)階段發(fā)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tǒng)一進程的

,其中堅持

的原則是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的基礎和前提。5、20多年來,在“

”基本方針的指引下,海峽兩岸在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往蓬勃發(fā)展。海峽兩岸經濟上

、互補互利的局面。和平和平統(tǒng)一祖國辜振甫一個中國38三不八項主張一個中國汪道涵相互促進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1、用史實證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2、結合近代史用史實說明臺灣問題的由來。3、簡述黨和政府對臺灣的政策(方針)的變化。4、兩岸關系變化與發(fā)展的表現(xiàn)有哪些?5、目前阻礙臺灣回歸祖國的因素哪些?合作探究

三國時期衛(wèi)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州隋煬帝派人到達琉球(臺灣)

元朝設立澎湖巡檢司,臺灣正式隸屬于劃歸中國版圖清朝前期(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政府設立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管轄探究1: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衛(wèi)溫赴夷洲,隋通流求島,元設巡檢司,成功收臺灣,清置臺灣府。本是同根源,自古皆中華。-------《同根源》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后被迫割占臺灣、澎湖列島,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結束,臺灣回歸祖國懷抱1949年4月,國民黨殘余勢力逃往臺灣1950年,美軍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阻止解放臺灣探究2:臺灣問題的由來時間政策新中國成立初5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以后武裝解放和平解放“和為上計”

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八項主張四點意見《反分裂國家法》毛澤東探究3:黨和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政策的變化1979年1月鄧小平談到與臺灣關系時指出:“我們尊重臺灣的現(xiàn)實,臺灣當局作為一個地方政府擁有它自己的權力,就是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軍隊,同外國的貿易、商業(yè)關系可以繼續(xù),民間交往可以繼續(xù),現(xiàn)行的政策、現(xiàn)在的生活方式可以不變,但必須是在一個中國的條件下。”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1995年,江澤民主席發(fā)表的“為促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完成而繼續(xù)奮斗”的八項主張,闡述了鄧小平同志關于“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發(fā)展兩岸關系的新建議。江澤民講話的核心思想,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的前提和基礎。努力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江澤民對臺灣問題的“八項主張”

第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第二,爭取和平統(tǒng)一的努力決不放棄。第三,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第四,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絕不妥協(xié)。胡錦濤的四點意見:

2005年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三月十四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大會,會上審議并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探究4:海峽兩岸關系的變化和發(fā)展3、1992年,兩會達成“九二共識”4、1993年,兩會在新加坡進行“汪辜會談”5、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大陸行——破冰之旅1、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2、1990年海峽交流基金會和1991年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成立“九二共識”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海協(xié)、海基兩會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鶗蚝f(xié)會表示“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tǒng)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xié)會向?;鶗硎尽昂{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tǒng)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汪辜會談—歷史性突破1990年,臺灣“?;鶗背闪ⅲ瑫L辜振甫1991年,臺灣成立“海協(xié)會”,會長汪道涵2005年連戰(zhàn)大陸行——破冰之旅連戰(zhàn)1936年出生于陜西省西安市。2001年3月,當選為國民黨主席。兩岸姐弟50年后的團聚臺灣群眾支持北京奧運兩岸宗教交流贈臺熊貓“團團”“圓圓”兩岸經濟合作1992年至1995年達560多億美元,截至2005年底4957億臺灣品牌

臺灣知名學者、作家李敖來中國大陸的“神州文化之旅。9月23日李敖在清華大學發(fā)表演講。兩岸影視合作《還珠格格》胡錦濤會見蕭萬長就兩岸經貿交流交換意見2005年海峽兩岸關系出現(xiàn)了世界矚目的發(fā)展臺灣親民黨宋楚瑜訪問大陸

(2005、5)胡錦濤會見新黨主席郁慕明一行

(2005、7)20世紀70年代鄧小平曾經指出,臺灣問題歸根到底是美國問題。沒有美國干涉中國內政,就不會有臺灣問題。半個世紀來兩岸關系的發(fā)展表明,臺灣問題中的外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美關系的變化,臺灣問題一直是中美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最具有爆炸性的核心問題。美國的對臺政策直接影響到臺灣局勢的發(fā)展。D、2002.8陳水扁首次明確宣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臺灣與對岸中國,一邊一國,要分清楚”……E、2003.9.28陳水扁在民進黨十七周年黨慶晚會上第一次亮出“臺獨”時間表,聲稱要在二00四年“完成歷史性首次‘公投’”,……于二00七年實施“新憲法”。A、1990.9李登輝聲稱“臺灣早已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B、1994.4李登輝公開否認“一個中國”原則;C、1999.7李登輝提出大陸與臺灣的關系是“國與國”關系,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關系的“兩國論”一是以美國為首國外反華勢力的干涉;二是島內分裂,臺獨勢力的阻礙。目前阻撓統(tǒng)一的因素:

北京時間2010年1月30日凌晨,美國政府正式宣布向臺灣出售黑鷹直升機、愛國者反導系統(tǒng)等總額近64億美元武器裝備。我外交部連夜提出嚴正交涉。臺灣必然回歸祖國的原因:1、從歷史角度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2、從民族角度看,海峽兩岸同根同源,都是炎黃子孫3、從現(xiàn)實角度看,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4、從法律角度講,《反分裂國家法》的頒布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jù)5、從可行性角度講,香港澳門的和平回歸為統(tǒng)一臺灣提供了范例促進兩岸交往

推進對臺政策同根文化臺灣同胞綜合國力兩岸人民認同支持奠定渴望祖國統(tǒng)一1、在兩岸關系上,提出“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的我國家領導人是(

A、毛澤東

B、周恩來

C、劉少奇

D、朱德

2、我國形成“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對臺方針是在(

A、新中國成立后

B、澳門回歸后

C、改革開放后

D、香港回歸后

3、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指導思想的對臺八項主張的提出者是(

A、鄧小平

B、朱镕基

C、江澤民

D、溫家寶檢測反饋4、海峽兩岸關系邁出歷史性重要的一步是在(

A、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成立B、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成立

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