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隋唐時期的政治思想_第1頁
第三講隋唐時期的政治思想_第2頁
第三講隋唐時期的政治思想_第3頁
第三講隋唐時期的政治思想_第4頁
第三講隋唐時期的政治思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講

隋唐時期的政治思想

581年,隋朝建立。繼而滅梁平陳,于589年實現(xiàn)天下一統(tǒng),結束了自魏晉以來持續(xù)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不久,天下大亂,隋朝覆滅,李唐代之。唐初諸帝勵精圖治,社會經(jīng)濟文化空前繁榮。中唐以后,各種社會矛盾激化。以755年安史之亂為轉折點,唐王朝盛極而衰,由藩鎮(zhèn)割據(jù)漸次步入五代十國分裂局面。一、隋朝的政治思想隋朝的建立:楊堅出身于北魏六鎮(zhèn)叛亂中的胡化漢人,祖輩一直是西魏、北周的重要將領和軍事貴族,封爵是隨國公。楊堅在北周末年以外祖父的身份輔政,篡奪了外孫的皇位,建立隋朝,此時北方突厥分裂衰弱,隋朝發(fā)兵南下滅陳,終于在四百年分裂動亂之后又一次統(tǒng)一了中國。富強的隋朝:隋朝以強有力的措施調查戶口、改革地方制度、廢除九品中正制,又開鑿大運河溝通南北,國家控制的戶數(shù)達到900萬,口約5000萬,文帝后期到煬帝前期,國力達到鼎盛,據(jù)說倉庫糧食可支五六十年,此時外無強敵,富裕的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文明最強大的國家。隋文帝的政治思想:文帝初年既重視儒學,也相信佛教,但是他在實際政治中卻具有明顯的法家風格,執(zhí)法冷酷無情,即使自己的兒子也不赦免,晚年“不悅儒術,專尚刑名”,“遂廢天下之學”,實行嚴刑峻法。隋文帝像隋煬帝和隋朝的覆亡:隋煬帝是個相當矛盾的人物,他的文才和政績在即位前就相當突出,而且十分謙虛謹慎、對被征服的陳國政策相當寬和,即位后非常重視文化事業(yè),恢復學校、聚書講學,但是變得惟我獨尊、好大喜功,貪圖豪華而不惜民力,建東都、開運河,特別是多次遠征高麗使人民忍無可忍,強盛的帝國在各地起義的烽煙里很快土崩瓦解。在隋唐,中國古代社會進入鼎盛時期,皇帝制度及其統(tǒng)治思想也達到了成熟階段。帝制成熟的主要表現(xiàn)是:

在中央確立三省六部制度和集體宰相制度,政治中樞機構一分為三;在地方,廢除漢魏以來州郡主官自辟僚佐制度,實行各級官員由中央任命制度和輪換制度;廢除九品中正制,建立科舉制度,逐步形成以考試任用為主要仕途的銓選制度等等;

這些措施強化了中央集權和皇權,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和政治穩(wěn)定。

統(tǒng)治思想成熟的標志主要有兩個:

一是指導王權具體運作的君道理論的成熟與完備;二是作為官方學說的儒學的政治哲學有重大發(fā)展,在理論上逐步達到巔峰,名副其實地登上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王位。

前者是由隋唐帝王基本完成的,后者則是由隋唐名儒初步完成的。隋文帝楊堅著有《刑書要制》;唐太宗李世民撰有《帝范》及《金鏡》、《民可畏論》等論著;則天皇帝武曌著有《臣軌》;唐玄宗李隆基則注疏《孝經(jīng)》、《道德經(jīng)》等。二、唐代的政治思想唐朝的建立:唐朝李氏與隋朝楊氏家世十分相似,都是北魏六鎮(zhèn)叛亂中起家的胡化漢人,北朝的軍事貴族,封唐國公,李淵是隋煬帝的表兄。李氏乘天下大亂,隋煬帝出巡不歸,出兵占據(jù)長安,逐漸統(tǒng)一天下,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取皇位,成為歷史上聲名顯赫的唐太宗。唐高祖李淵唐代政治制度:唐代制度淵源隋代以至北朝,進一步加以完善,對后世有相當大的影響,經(jīng)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后來又改行兩稅法;軍事上實行府兵制,后來又改行募兵制;中央政府實行三省六部制;編定了比較完善的法典;更重要的是官員選拔和考核中建立了科舉、詮選、考課等制度,打破了門閥世族的壟斷,對中國古代官僚體系的完善影響至為深遠。中國經(jīng)濟和人口重心移向東南:一方面由于魏晉以來南方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一方面由于北方持續(xù)的戰(zhàn)亂和破壞,或許也有氣候變化的影響,中國經(jīng)濟和人口重心向東南移動,隋唐時期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長安已經(jīng)無法靠關中土地來供養(yǎng),經(jīng)常要到東都洛陽去“就食”,開鑿大運河已經(jīng)不可避免,特別是唐后期,國家稅收幾乎完全仰仗東南,以后這個趨勢一直延續(xù)。唐太宗和《貞觀政要》:唐太宗和他的大臣們組成了中國歷史上杰出的統(tǒng)治集團,被后代視為賢明統(tǒng)治的典范,他們的政治經(jīng)驗總結在《貞觀政要》中,這本書也成為中國古代基本的政治教科書,其中關于居安思危、民本思想、君臣關系、節(jié)儉為政等的闡發(fā)都很精辟。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

視頻(單擊)貞觀之治:據(jù)說貞觀四年(630年)“天下大稔,流散者皆歸鄉(xiāng)里,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于海,南及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赍糧,取給于道路焉”。唐太宗愛惜民力,對吐蕃是用和親政策,但并沒有全取守勢,先后擊敗東突厥、吐谷渾,勢力擴張到西域,建立安西四鎮(zhèn),這些戰(zhàn)爭速戰(zhàn)速決,并沒有給人民帶來很大的負擔。亦能覆舟。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一)、民本論與君臣一體論1、民本論:君權的絕對性與相對性民本論是關于君民關系的政治理論,其核心論點是:國家為君主之本,庶民為國家之本,所以安定民生為政治之本。

唐初君主經(jīng)常關心的問題:國家、君主與民眾在政治上究竟是什么關系?如何處理好君民關系以實現(xiàn)李唐王朝的長治久安?

唐太宗著重從四個角度論證了民本論及貫徹重民政策的重要性:其一,立君為民其二,民養(yǎng)君其三,民擇君其四,民歸于君他們不僅確定了“治天下者,以人為本”(《貞觀政要·擇宮》)的政治方略,還提出了系統(tǒng)的重民政策原則:

其一,君主無為

其二,因順民心

其三,不竭民力

其四,以農(nóng)為本

其五,調整官民關系

唐太宗在《金鏡》等文章中曾發(fā)出“民樂則官苦,官樂則民勞”的感慨,清醒地認識到調整官民矛盾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因此,唐太宗慎選臨民官,并以行政、監(jiān)察、立法、司法手段整飭吏治。2、君臣一體論:馭群臣與馭天下君臣一體論的基本論點都形成于先秦。隋唐諸帝都認同君臣一體論,許多御臣之道還在很大程度上制度化、政策化。理論內容很豐富:

其一,君不可以獨治說其二,君臣合道其三,君臣師友。其四,君臣利害攸關說其五,君主臣輔?!兜鄯丁徆佟分赋觯饔萌藨蟛拇笥?,小材小用,使才當其任,人盡其才,他們善于將御臣之道、御臣之術制度化、法制化。如制定行政法典、確立集體宰相制度、創(chuàng)立科舉制度、完善諫議制度等。這就使馭臣之道與馭臣之制都達到相當成熟且完備的程度。

(二)、封建論:家天下與公天下

自秦漢以來,是否分封諸侯,如何分封諸侯,一直是朝野上下爭論不休的問題。

帝王必須兼顧國與家,處理好中央與地方、集權與放權、君與臣之間的關系,因此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最高統(tǒng)治者的難題。直到唐代,這個問題才在理論上和實踐中大體得到解決。在分封制問題上,大致有三派意見:贊成派、反對派和折中派。

爭論之一,是何種體制有利于李姓子孫永居皇位;

爭論之二,是何種體制能有效地維護最高統(tǒng)治者的地位與權力;爭論之三,是何種體制有利于改善地方吏治;爭論之四,是何種體制可以使君臣相安;爭論之五,是兩種體制孰公孰私

唐太宗一方面承認封賞太濫是“以天下為私”,另一方面又主張適當分封。他提出的思路可以歸納為三點:一是“封建親戚,以為藩衛(wèi)”;二是“遠近相持,親疏兩用”;三是“眾建宗親而少力”。特點:郡縣與分封并舉,以郡縣為主;改相對獨立的封國為中央法令控制下的州縣,封君為世襲官僚;封君以下皆為國家職官。唐代實際實行的是單純郡縣制。

(三)、法制論與諫議論

1、人治與法治主要論點

其一,法自君出,獄由君斷;

其二,沿革隨時,務當政要;

其三,“失禮之禁,著在刑書”;

其四,德主刑輔,禁暴防奸;

其五,“納之軌度,令行禁止”;其六,“按舉不法,震肅權豪”。

2、諫議論:兼聽與獨斷

隋唐諸帝都在理論上重視諫議的政治功能,并把納諫列為君道的重要內容。

唐太宗論證了納諫的必要性及政治功能其一,聞過補厥,獻可替否

“聞過即改,從善如流”(《貞觀政要·求諫》)其二,兼聽博納,集思廣益;其三,尊師聽教,以臣為鑒;

《貞觀政要·任賢》、《舊唐書,魏微傳》都記載著唐太宗的一句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p>

其四,通下情,防壅蔽;魏徵指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其五,辨忠奸,去讒佞;

其六,正身黜惡,受諫則圣;

其七,君主雖圣,亦應受諫;

其八,拒諫國亡,納諫邦興。(四)、隋唐君道的思想特點唐君道具有綜合性、系統(tǒng)性、實踐性和典范性。

所謂綜合性,即兼王霸術,采百家言,集帝王思想之大成。

所謂系統(tǒng)性,即包羅萬象,內容和體系完備。

所謂實踐性,即具有可操作性。

所謂典范性,即規(guī)范政治,垂范后世。唐代君主沒能恪守君道的原因,正如唐太宗在《帝范后序》中所說:君道大綱,“非知之難,惟行不易;行之可勉,惟終實難。是以暴亂之君,非獨明于惡路;圣哲之主,豈獨見于善途?良由大道遠而難遵,邪徑近而易踐”。佛教的昌盛和中國化:佛教在隋唐進入高度昌盛的時期,寺院數(shù)量眾多,組織嚴密,經(jīng)濟實力雄厚,高僧輩出,而且大多為中國本土人。寺院圖書豐富,僧侶頗有學識,傳教的俗講開啟了白話文學,佛教造像、繪畫、音樂藝術風靡一時,社會各個階層都深受感染,佛學對于人生心性思辨精密,能補儒學的不足,提高了整個中國學術的抽象思維水平。而且隋唐佛教不再否認忠孝等中國傳統(tǒng)倫理,這種本土化的趨勢更有助于其廣為傳播。道教的繁榮:李唐建立后,自稱是道教祖師老子(李耳)的后代,對道教大為尊崇,唐玄宗親自為《老子》作注,甚至以道教經(jīng)典開科取士,道士可以作官、封爵。道士們出入宮廷,大量編造祥瑞、符命支持李氏王朝的合法性,原來民間道教的反抗色彩大大減弱。儒學的復興:魏晉南北朝長期政治動蕩和政權頻繁更迭,使統(tǒng)治者和知識階層逐漸認識到儒學在維持政治穩(wěn)定和社會秩序上無可替代的作用,儒學在經(jīng)歷四百年的衰落之后開始走向復興,隋唐統(tǒng)治者雖然崇信佛、道,但是同時把儒學作為官方學說加以提倡,由國家出資建立各級學校傳授儒學,并主要把儒學經(jīng)典選拔官員的考試內容,學者們也開始了更深入的文獻整理和理論研究。女皇帝武則天和她的周朝: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比較迷信的,很依賴佛教、道教,但也很懂得利用儒學,特別是大力推動科舉制度,選拔了大量儒生以取得支持,同時也任用酷吏嚴厲鎮(zhèn)壓反對派??梢哉f她并沒有什么系統(tǒng)的政治思想,而是機敏地利用一切學說和教義維護她的權力,雖然她的出現(xiàn)引起了中央權力中樞的混亂,但是對于普通民眾并沒有太大影響,她的靈活政策大體上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唐朝的繁榮得以持續(xù)。武則天像唐玄宗與開元盛世:

玄宗通過政變上臺,初期勵精圖治,整頓了官僚統(tǒng)治系統(tǒng),國家控制的戶口超過隋朝,使得唐朝的繁盛達到了頂峰,杜甫詩中有“憶昔開元全盛時,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社會治安極好,“遠適數(shù)千里,不持寸刃”。玄宗崇尚道教,對佛教實行了嚴格控制,他本人是一個藝術家,也是文化事業(yè)的支持者,當時文化藝術高度開放和繁榮,到達了整個中國歷史上無可企及的高峰,涌現(xiàn)出象杜甫、李白這樣后世無法超越的偉大詩人,也使得唐朝在所有古代王朝中放射出獨特的瑰麗光彩,至今仍有巨大的魅力。

安史之亂:北方民族的重新強大,使得唐前期在經(jīng)營邊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外重內輕”的軍事局面,內地府兵制廢弛,邊疆由募兵制聚集了龐大的軍隊,精兵猛將云集邊塞,而且相當比例是外族出身,形成了極大的隱患,終于爆發(fā)了安史之亂,使唐朝的繁盛突然終結。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的形成:安史之亂的平定并不徹底,北方許多地區(qū)只是表面上的歸服,實際上處于獨立狀態(tài),中央無法控制,割據(jù)的藩鎮(zhèn)建立了家族世襲的統(tǒng)治。募兵制形成的龐大雇傭兵集團十分驕橫,往往自立將帥,這種軍人跋扈割據(jù)的局面一直延續(xù)到唐朝的滅亡。唐代中后期的經(jīng)濟支柱:

北方地區(qū)經(jīng)濟在動亂中遭受破壞較大,又常常處于割據(jù)獨立的狀態(tài),服從中央的養(yǎng)兵負擔也很重,所以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東南地區(qū)。理財能手劉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財政改革,使鹽稅、茶稅等商業(yè)稅成為重要的財政收入,后期又實行兩稅法,只收戶稅和地稅,簡化了稅收,提高了效率和合理性。儒學的新方向:舊有的儒家經(jīng)學理論水平較低,在佛學面前常常處于下風,從唐代中后期開始,韓愈、柳宗元、李翱、劉禹錫等努力探索儒學新的發(fā)展方向,擺脫兩漢以來注疏的束縛,“以經(jīng)駁傳”,直接從先秦大師那里吸收營養(yǎng),否定西漢開始形成的天命觀,吸收佛學的心性論,使儒學建立在更高的理論水平上,他們的探索為宋代道學或者說新儒學的興起開了先河。韓愈的生平:出身中下級官僚家庭,在科舉中進士,政治上幾起幾落,最后作到兵部侍郎,也算是很大的官了。韓愈一生不改文人本色,好發(fā)議論,作地方官愛護百姓,也在對藩鎮(zhèn)的斗爭中建立過功勛。他極為自負,喜歡教育年輕人,認為從孟子以后儒學衰微,要靠他來復興,而且他也確實起到了相當?shù)淖饔?,并被后世所承認,明朝以后韓愈像進入學府,受儒生祭祀。他還是著名的文學家,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的反佛思想和行動:韓愈一生激烈反對佛教,其思想主要從經(jīng)濟、華夷之辨、綱常倫理、風俗禮儀等方面闡發(fā)佛教的危害,捍衛(wèi)中華文化的正統(tǒng)——孔孟之道,而且在斗爭中非常勇敢,幾乎送掉性命也毫不后悔。韓愈的圣人史觀:他認為人類早期與禽獸相似,有圣人出,作出種種發(fā)明,創(chuàng)造文化制度、倫理道德,人類才從蒙昧走向文明,如果背棄圣人的教誨,就會重新回到禽獸狀態(tài),總之,是圣人創(chuàng)造了歷史、創(chuàng)造了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韓愈的道統(tǒng)思想:唐朝盛行的佛教禪宗中提出了佛法傳承的血脈,韓愈也試圖建立儒家的道統(tǒng),神化孔子,大力抬高孟子一派,貶低荀子和兩漢儒學,宣稱自己是孟子的直接繼承人,希望通過正統(tǒng)的強化達到統(tǒng)一思想、使儒學重新取得獨尊地位。韓愈的性三品說:韓愈吸收了佛學的分析方法,深化了先秦的人性論,對于人性善還是惡的問題,他的回答超過了孟子和荀子,認為人分三品,上品性善,中品有善有惡,下品性惡,并以仁、義、禮、智、信五德與三品相配合,這個理論的解釋能力顯然更加豐富。

韓愈的心性修養(yǎng)論:《禮記》中《大學》一篇以往并不受人重視,韓愈把它單獨提出來,大力宣揚闡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