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冶金中學高三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冶金中學高三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冶金中學高三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冶金中學高三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冶金中學高三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冶金中學高三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1766年1月,約翰?亞當斯發(fā)表文章寫道:“如果有哪個年幼的國家值得愛護,那就是美利堅;如果有哪群人應當?shù)玫綐s譽和幸福,那就是它的居民。”這一觀點的宣揚有助于A.爭取人民對新國家支持B.北美人民法制觀的形成C.擴大《獨立宜言》的影響D.美利堅民族意識的增強參考答案:D【詳解】材料中的時間“1766年”和事件顯示,當時處于北美獨立戰(zhàn)爭前。材料中“約翰·亞當斯”要求“愛護”“美利堅”,認為“人民應當?shù)玫綐s譽和幸?!?。這種觀點的宣揚必然能夠增強美利堅民族的認同感,對自身很快將要建立的新興國家充滿了信心,促使美利堅的民族意識的逐漸覺醒。故答案為D項。A項,材料中的時間美利堅國家還沒有誕生,美國是1776年宣告成立的,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北美有關法規(guī)的信息,不能得出北美人民法制觀的形成的結論,排除;C項,《獨立宣言》發(fā)表于1776年,宣告了美國的誕生,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排除。【點睛】解答本題要搞清楚美利堅民族的發(fā)展形成表現(xiàn),還要搞清楚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背景特征。2.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對美國的體制稱贊不己,說“既像一個小國那樣自由和幸福,又像一個大國那樣光榮和強大”。托克維爾稱贊的體制是(

)A.邦聯(lián)制 B.中央集權制C.聯(lián)邦制 D.三權分立參考答案:知識考點:美國共和制的確立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聯(lián)邦制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美國的聯(lián)邦制較好地處理了中央和各州之間的關系,州擁有一定的自治權,但是要服從聯(lián)邦政府,中央擁有很大的統(tǒng)領權,所以正確答案為C。邦聯(lián)制是松散的,地方權力相對太大,排除A;因為地方有獨立的權力,所以排除B。三權分立強調的是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相互制約和平衡,排除D。3.古代土地制度經歷了從井田制到均田制的變化,這一變化表明A.土地從國家所有徹底轉變?yōu)樗饺怂?/p>

B.土地制度的性質并沒有發(fā)生根本變化

C.集體勞作到以家庭為單位的農耕生產

D.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實現(xiàn)了完全分離參考答案:C4.下圖為新中國某歷史時期工農業(yè)總產值變化圖,從中可以看出()A.“一五”計劃開局之年農業(yè)總產值呈現(xiàn)明顯下降趨勢B.“三大改造”期間的工業(yè)總產值始終不及農業(yè)總產值C.“大躍進”、“人民公社化”使農業(yè)總產值進一步下降D.20世紀50年代我國國民經濟呈現(xiàn)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趨勢參考答案:考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fā)展——“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分析:根據(jù)變化圖,“一五”計劃開局之年,1953年,農業(yè)產值并未明顯下降,故A項錯誤;根據(jù)所學,1953年—1956年為“三大改造”期間,結合變化圖,在1955年、1956年左右,工業(yè)總產值開始超過農業(yè)總產值,故B項錯誤;根據(jù)所學,1958年我國開始“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結合變化圖,農業(yè)總產值不斷下降,故C項正確;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1958年后“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嚴重違背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產業(yè)結構失衡,故D項錯誤。答案:C5.下表羅列了1870—1900年間美、歐、亞、非四大洲的鐵路長度(單位:千公里)。結合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A.美國開始主導世界市場B.非洲尚未接觸工業(yè)文明C.工業(yè)化成果在世界擴散D.鐵路發(fā)展呈現(xiàn)均衡態(tài)勢參考答案:C【詳解】根據(jù)圖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鐵路為工業(yè)文明的產物,1870-1900年歐美亞非四洲鐵路進程日益增長,體現(xiàn)了工業(yè)成果不斷在世界擴展,故C項正確。A項,從鐵路里程無法體現(xiàn)美國對世界市場的主導作用,排除。B項,非洲鐵路里程增長速度較快,尚未接觸工業(yè)文明的表述明顯錯誤,排除。D項,從圖表可知,四洲鐵路長度發(fā)展極不均衡,故排除。6.右圖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標志,兩岸同意于2010年9月12日實施。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A.該協(xié)議表明臺灣當局承認“一國兩制”

B.“九二共識”是兩岸合作的政治基礎

C.該協(xié)議有利于開創(chuàng)兩岸關系的新局面

D.該協(xié)議有利于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參考答案:A7.陳布雷在1937年的日記中寫道:“敵人在金山衛(wèi)登陸,我陸空軍在前線備戰(zhàn)已將三月,傷亡慘重,而英勇抵抗,迄不少衰,國際視聽為之聳然起敬?!蔽闹械摹敖鹕叫l(wèi)”應位于A.北京B.上海C.太原D.徐州參考答案:B“我陸空軍在前線備戰(zhàn)已將三月”等字眼反映的是抗戰(zhàn)期間的淞滬會戰(zhàn),因為淞滬會戰(zhàn)激戰(zhàn)三個月粉碎了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計劃,所以文中的“金山衛(wèi)”應位于上海而非北京、太原、徐州等地點,所以只有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8.漢武帝規(guī)定:“自今郡國率二十萬口,歲舉孝廉一人,四十萬二人,六十萬三人,八十萬四人,百萬五人,百二十萬六人。不滿二十萬二歲一人,不滿十萬三歲一人。漢和帝規(guī)定:幽并涼州,戶口率少,進仕路狹……其令緣邊郡,口十萬以上,歲舉孝廉一人;不滿十萬,二歲舉一人;五萬以下,三歲舉一人?!庇纱丝梢姖h代孝廉察舉制()A.員額分配的變化,有利于邊遠地區(qū)的人才選拔B.在人才選拔的對象上,對普通民眾逐步傾斜C.“孝”“廉”標準不易掌握,實際操作難度大D.是為政以德理念的實際運用,體現(xiàn)公正性參考答案:A根據(jù)題干中漢武帝時期與漢和帝時期地區(qū)人才選拔員額分配的變化,可知其體現(xiàn)出了有利于邊遠地區(qū)人才的選拔,故A項正確;題干中并未提到關于人才選拔對象的信息,故B項錯誤;題干中并未提到關于人才選拔標準的信息,故C項錯誤;題干中并未體現(xiàn)出對察舉制的評價,故D相錯誤。9.北宋時期,商業(yè)出現(xiàn)一個新的轉折點,去除了經營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同時,政府允許工商業(yè)者“以資買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了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結合的趨勢。這折射出北宋A.商品經濟的繁榮發(fā)展B.取消了重農抑商政策C.資本主義萌芽已出現(xiàn)D.官商勾結現(xiàn)象很嚴重參考答案:A【詳解】據(jù)材料“經營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同時,政府允許……以資買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宋代商品經濟的繁榮發(fā)展,導致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故A正確;宋代并未取消重農抑商政策,故B排除;明代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故C排除;僅憑材料信息并不能說明宋代官商勾結現(xiàn)象很嚴重,故D排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信息“經營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同時,政府允許……以資買官”,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從北宋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的歷史背景入手,即可排除無關選項。10.據(jù)《東京夢華錄》等記載,宋代都城多見“當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涼食和專向客商出租鋪席宅舍等現(xiàn)象。這主要反映了

A.生活習俗改變

B.經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勵經商

D.城市商業(yè)功能增強參考答案:D11.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中指出古希臘城邦是“許多公民各以其不同職能參加而合成的一個有機的獨立體系”,因此城邦需要“契約”,城邦中議事、行政、審判都以法律為依據(jù),而古代中國則主張“導之以德、齊之以禮”,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古希臘民主政治制度優(yōu)于中國古代政制B.中國古代儒家思想是封建統(tǒng)治的思想基礎C.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體現(xiàn)了家國同構的特征

D.古希臘城邦與中國古代王朝有著不同的政治運作方式參考答案:D12.“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yǎng)犬長食肉?!标P于這首古詩,下列表達最準確的是A.說明當時貧富懸殊、土地兼并嚴重

B.揭示當時賦稅徭役沉重的歷史事實C.全面反映了當時的農業(yè)和商業(yè)狀況

D.可以以詩證史,了解當時社會情況參考答案:D13.歌德曾評價《古蘭經》道:(它)是百讀不厭的,每讀一次,起初總覺得它更新鮮了,不久它就引人入勝,使人驚心動魄,終于使人肅然起敬?!@部經典,將永遠具有一種最偉大的勢力。從史學研究的角度觀察,它的價值在于A.文辭優(yōu)美被奉為阿拉伯文學的典范B.富有哲理是伊斯蘭教義學和阿拉伯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C.其法制思想和道德規(guī)范成為伊斯蘭國家當權者經世治國的依據(jù)D.提供了了解早期阿拉伯社會政治、經濟、軍事和司法情況的直接材料參考答案:D14.晚清以前,鄭成功至多是以“遺民忠義”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視之為“草寇”。但19世紀末20世紀初,因其“排滿驅荷開拓臺灣”而備受國人推崇。這種現(xiàn)象主要反映了A.國人信仰推高了鄭成功地位B.國人對民族歷史的重構以適應時代C.近代以來傳統(tǒng)儒家思想式微D.國人對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普遍認同參考答案:B材料信息是,晚清時期,被視為“草寇”的鄭成功被國人推崇為“排滿驅荷”民族英雄。這一轉變適應了民族危機、統(tǒng)治危機空前嚴重的社會現(xiàn)實,是國人對民族歷史的重構,故B項正確;材料和國人信仰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不出傳統(tǒng)儒家思想式微,故C項錯誤;D項錯在“普遍認同”,故錯誤。點睛:本題考查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解題的思維邏輯是“現(xiàn)象——本質”。本題的現(xiàn)象是清末人們推崇“排滿驅荷”的鄭成功,這實質上反映出當時的民族危機和統(tǒng)治危機非常嚴重。15.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立法權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行使,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眾議院用普選方式選出……行政權由總統(tǒng)和內閣掌握?!贝艘?guī)定體現(xiàn)法國政權的特點不包括A.體現(xiàn)了分權原則

B.實行民主共和政體C.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

D.內閣對總統(tǒng)負責,不對議會負責參考答案:D16.西塞羅在其《論共和國》中闡述道:“國家是人民的事業(yè)??墒侨嗣瘛侵敢粋€人群因服從共同的正義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體結合。國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維護正義,物質目的就是保護私有財產。國家是人民為了正義和保護私有財產,通過協(xié)議建立起來的政治組織?!边@種法治觀表現(xiàn)在《十二銅表法》中,最為確切的認識是A.體現(xiàn)了一定的奴隸制民主 B.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C.廢除貴族對法律的控制權 D.野蠻的習慣法被廢除參考答案: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羅馬法。由材料信息可知,西塞羅認為,國家是人民的事業(yè),其精神目的就是維護正義,物質目的就是保護私有財產。這一思想體現(xiàn)了一定的奴隸制民主,故A項符合題意。在《十二銅表法》中,自由民在“私法”范圍內平等,故B項錯誤;《十二銅表法》限制了貴族對法律的隨意解釋,但保留了一些比較野蠻的習慣法,故C、D兩項錯誤。17.下列四幅歷史示意圖反映的歷史時期,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D.①④③②參考答案:A三角貿易。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xiàn),圖片2是海上絲綢之路,圖片3是新航路開辟,圖片4是新航路開辟之后的三角貿易。圖片1是工業(yè)革命之后,英國成為世界市場。所以本題答案就是A.②③④①。18.有學者認為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光榮革命”,是一場失敗了的“光榮革命”。該觀點主要著眼于辛亥革命A.以溫和的方式推翻了舊政權

B.使中國開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C.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D.沒有從根本上使中國社會轉型參考答案:D【試題解析】辛亥革命使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制度,故A項錯誤;辛亥革命雖結束了封建帝制,但沒有實行真正的民主共和,故B項錯誤;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但與材料中“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光榮革命’,是一場失敗了的‘光榮革命’”不符,故C項錯誤;英國光榮革命以不流血的宮廷政變方式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而中國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實現(xiàn)中國社會轉型,故D項正確。19.我國一位經濟學家指出:“先行工業(yè)化國家在19世紀后期就已經轉入現(xiàn)代增長模式?!边@里的“先行工業(yè)化國家在19世紀后期”的“現(xiàn)代增長模式”是指()①依靠資本原始積累發(fā)展②依靠科學技術發(fā)展③依靠提高勞動生產率發(fā)展④依靠殖民擴張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參考答案:C20.明代《天工開物》一書記載了我國某一時期的活塞式鼓風技術,活塞的反復運動可產生連續(xù)的風力,從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爐溫。該技術有助于()A.打破西方科技壟斷

B.大大提高冶金業(yè)的規(guī)模C.中國農業(yè)技術革命

D.金屬工具的進一步推廣參考答案:D該技術早于西方出現(xiàn),故A項錯誤;該技術有助于提高冶金的質量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擴大規(guī)模,但“大大提高”說法過于夸張,故B項錯誤;該技術有助于冶金業(yè)的發(fā)展,有助于手工業(yè)的發(fā)展,與農業(yè)技術關系不大,故C項錯誤;該技術有助于提高金屬的質量和產量,有利于金屬工具的進一步推廣,故D項正確。21.“一切公職人員,都只應領取相當于工人工資的薪金,并且毫無例外地可以隨時撤換。”材料所描述的措施出自于(

)A.巴黎公社

B.人民公社C.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D.德意志帝國參考答案:A考點:本題旨在考查巴黎公社。“一切公職人員,都只應領取相當于工人工資的薪金,并且毫無例外地可以隨時撤換”體現(xiàn)公職人員為人民服務的本質,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應出自巴黎公社政權,A項正確。22.《說文解字》對“龍”字的釋義為: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對此理解有誤的是:A.龍是一種文化圖騰

B.龍與農耕文明密切關聯(lián)C.龍兼具靈性和力量

D.龍的變化象征皇權消長參考答案:D23.“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敝芏鱽碚f這段話是在A.與尼克松會面時

B.與田中角榮會面時C.出席萬隆會議時

D.出席聯(lián)合國大會時參考答案:C24.錢穆《國史新論》中說:“漢代宰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這與下面漫畫表明一致是: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C.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參考答案:C【詳解】根據(jù)材料“漢代宰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代宰相是首長制”是指這時期宰相位尊權重,因此出現(xiàn)材料圖片中的“坐而論道”的現(xiàn)象,說明這時期宰相權力和地位高。到唐朝時期通過三省六部制度分散宰相權力,皇權進一步加強,因此材料中說“唐代宰相是委員制”。宋代進一步削弱相權,宰相討論國家事務時得站著,而不是“坐而論道”。清朝軍機處的建立,軍機大臣跪受筆錄,說明皇權進一步加強,故C選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xiàn)了君主專制的加強問題,而不是中央集權的問題,故A選項錯誤;材料內容沒有涉及到內閣逐漸成熟的問題,而體現(xiàn)了皇權逐漸加強的問題,故B選項錯誤;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丞相權力沒有被六部分割,故D選項與史實不符。25.19世紀70年代,有些人士認為仿制洋貨,大興工商,以自制洋貨取代外來洋貨,以此來占領洋貨消費市場,在朝野上下產生了廣泛影響。這表明()A.商品經濟基本取代了自然經濟B.發(fā)展工商業(yè),與西方進行商戰(zhàn)C.傳統(tǒng)手工業(yè)品市場日漸萎縮D.追逐西方時尚成為社會主流參考答案:B材料中給出的時間和內容來看,材料敘述的歷史事件是洋務運動。A選項錯誤,自然經濟依舊在此時占有主體地位;B選項說法正確,符合材料的內容;C選項與材料敘述無關;D選項材料無法體現(xiàn)。35.有俄羅斯學者認為,中國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屬于新版的蘇俄新經濟政策。這一認識的依據(jù)是兩者都A.處于相似的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 B.面臨著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C.鞏固了農村的集體所有制經濟 D.促進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參考答案:B27.伏爾泰在《路易十四時代》中認為,一個國家要強大,必須使人民享有建立在法律基礎之上的自由,或者使最高權力鞏固強化,無人非議。伏爾泰主張A.要確立君主專制 B.完善法律體系C.實現(xiàn)君主立憲制 D.建立法治社會參考答案:D28.《全球通史》一書中提到:“(雅典)最初是實行君主政體,以后讓位于由九個執(zhí)政官主持的寡頭政治。這九個執(zhí)政官是主要執(zhí)政官,全部屬于貴族。……后來朝民主化方向發(fā)展。急速發(fā)展的貿易創(chuàng)造出一個強有力的中產階級,他們同失去產業(yè)的農民聯(lián)合,要求政治自由化?!碑敃r“政治自由化”體現(xiàn)在權利分配標準的變化,即

A.公民大會向所有等級公民開放

B.以財產取代血緣關系

C.打破貴族世襲特權

D.以地區(qū)部落取代氏族部落參考答案:B29.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期,英國普遍出現(xiàn)工資上揚的情勢,不少重商主義者在尋求解決之道時認為,“節(jié)省勞力的技藝、銑具和器械是減少勞動和降低價格的方法,盡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們的工資不應該減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窮人的工資,結果是減少了產品的價值。這將永遠是貿易的真理,因為你付出的工資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這些觀點最有可能直接影響A.英國獲得世界殖民霸權

B.英國工業(yè)革命蓬勃興起C.英國最終成為世界工廠

D.英國工人運動迅速發(fā)展參考答案:B考察工業(yè)革命。材料的觀點主要是力求在保證工人高工資基礎上,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提高勞動生產率,保持產品價格優(yōu)勢,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這直接影響到工業(yè)革命的興起。故應選B。30.宋代形成了~個慣例:“國朝以來,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議之,不然猶使各條具利害,所以盡人謀而通下情也?!边@一慣例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綱獨斷

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表明君主權力有下移趨勢

D.彰顯了政府決策的開明性參考答案: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調動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材料中““國朝以來,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議之,不然猶使各條具利害,所以盡人謀而通下情也?!钡男畔⒄f明專制制度下政府的決策有一定的開明性,故D項正確;A中不能防止君主專斷;B中效率提高;C中下移錯誤??键c:古代中國政治·漢到元期政治制度演變·宋代中央制度演變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3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我國(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過程中……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是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軍事需要。春秋時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種:第一,大小諸侯國國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國紛爭中需要在戰(zhàn)略要地筑城……第三,統(tǒng)治者為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會的城市商業(yè)是在這些舊城的基礎上發(fā)展繁榮起來的。

——引自胡如雷《中國封建社會形態(tài)》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壩(畔),謂之河市,五代國(國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車所聚,四方商賈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鞏《聞見近錄》

材料三圖1西漢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圖

圖2唐朝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圖

材料四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些城市,如棉紡業(yè)發(fā)達的松江、陶瓷業(yè)發(fā)達的景德鎮(zhèn)、冶鐵業(yè)發(fā)達的佛山、長江的商品轉運碼頭漢口等地?!z織巨鎮(zhèn)盛澤鎮(zhèn),本是青草灘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間倍之,以綾綢為業(yè),始稱為市”。因“絲綢之利日擴”到乾隆時,“居民百倍于昔,綾綢之聚亦且十倍……蓋其繁阜喧盛,實為邑中諸鎮(zhèn)之第一?!?/p>

——岳麓版高中新課程(《歷史》必修二)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國封建社會城市(集鎮(zhèn))形成原因。(3分)

(2)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國古代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區(qū)域發(fā)生的變化。(2分)

(3)根據(jù)材料四指出明清時期城市發(fā)展的主要原因。(4分)

(4)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時期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新特點。(4分)參考答案:(1)政治、軍事的需要;商業(yè)發(fā)展的結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結果。(3分)(2)由主要在北方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逐漸向南方、向沿海和運河沿岸地區(qū)發(fā)展。(2分)(3)原因:交通要沖;手工業(yè)、商業(yè)發(fā)達;城市人口增加。(4分答兩點即可)(4)特點:專業(yè)化城市出現(xiàn):經濟功能加強;資本主義萌芽產生。(4分答兩點即可)3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以下是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三種觀點:觀點一:民族的馬克思主義是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馬克思主義現(xiàn)在只能是,將來也永遠只能是國際主義的學說。觀點二:著重于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特別是把握它的唯物辯證法,并且必須精通他們自己的所專門研究的科學部門中已有的成果,以達到中國各門學術的馬克思主義科學化。觀點三:一方面要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huán)境,使之在其每一表現(xiàn)中帶有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另一方面,要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孔朝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探索研究》材料二在武裝群眾的工作中,必須對于工業(yè)城市的無產階級加以最大的注意,絕不能把工人階級的武裝暴動看成對于鄉(xiāng)村游擊戰(zhàn)爭的簡單響應或補充。誰不懂只有工業(yè)城市是暴動的組織中心,誰不懂只有無產階級是暴動的領導力量,誰就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暴動策略絲毫也不懂。——《王明言論選集》材料三“中國的特點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國家。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因此,無議會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地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zhàn)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xiāng)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薄霸谥袊?,主要的斗爭形式是戰(zhàn)爭,而主要的組織形式是軍隊?!薄珴蓶|《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問題》請同答:(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三種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運用問題上的區(qū)別。(3分)(2)根據(jù)材料二、三,指出王明和毛澤東的觀點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他們的不同觀點的依據(jù)分別是什么?(5分)(3)材料三中的觀點與材料一中的哪個觀點是一致的?為什么?(4分)參考答案:(1)觀點一: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運用;觀點二:將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的學術界;觀點三:將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實際。(3分)(2)相同:都主張暴力革命。(1分)不同:王明主張城市中心;毛澤東主張農村包圍城市。(2分)依據(jù):王明是照搬蘇聯(lián)的經驗;毛澤東是根據(jù)中國社會的特點。(2分)(3)與觀點三一致。(1分)因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并且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指導的。(3分)33.(14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西漢賈誼在《論積貯疏》中提出“生之有時,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倍髂┣宄觞S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卻認為:“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材料二:1838年在曼徹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1846年,國會在社會壓力下終于廢除了《谷物法》,3年后又廢除了實行近兩個世紀的《航海條例》,貿易自由代替了保護主義。1846—1849年英國取消了大約200種商品的進口稅。這些政策大大幫助了英國工業(yè)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糧食進口增加……促進了貿易自由化的更大發(fā)展……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各國終于基本達成一致,從而為更加廣泛的貿易自由化確立了基本框架。

——劉宗緒《世界近代史》材料三:世俗主義、平等主義與國家資本主義是經濟發(fā)展的三大必要條件,而政府減少了對經濟事務的干預(或自由化),則為充分條件。當今中國(大陸)世俗主義已經具備,大多數(shù)人民群眾都想得到發(fā)展,平等主義也有很大進步,國家主義也日益彰顯,中國的大國地位更趨鞏固,中國在世界市場上的一買一賣都能影響價格的升降,中國若舉措得當,可以更多地享用大國紅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