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民版政治史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單元測試 公開課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政治史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單元測試 公開課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政治史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單元測試 公開課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政治史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單元測試 公開課_第4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政治史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單元測試 公開課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單元能力測試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1.曹兵武在《分封制度與華夏傳統(tǒng)的普世化》中指出:“分封制度對相對于四夷的中國傳統(tǒng)的形成與擴大、對中國文化自先秦以來日益壯大與普遍認同的獲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边@里主要強調()A.分封制擴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鞏固西周統(tǒng)治的作用C.分封制推動中原文明的傳播D.分封制阻礙了中華民族融合2.“古者天子封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滿城以自守也?!边@段文字的核心觀點是()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擴張疆土B.分封制容易導致分裂割據C.諸侯國領土不能隨意擴展D.諸侯國實行小農經濟3.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不斷有幼童、白癡和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擁有的制度化權力與實際的政治能力之間發(fā)生了嚴重的沖突或不對稱問題”。究其淵源,這一現象的出現源自于()A.分封制B.宗法制C.郡縣制D.中央集權制4.傳說古代先王在陰歷一月決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陰歷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為正月,又因“正”字的讀音與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讀作“征月”。材料體現了()A.中央集權的建立和加強B.歷法是為封建政府服務的C.向社會宣揚君權神授觀D.封建皇權至高無上5.錢穆說:“拿歷史大趨勢來看,可說中國人一向意見,皇室和政府是應該分開的,而且也確實在依照此原則而演進?;实凼菄业奈ㄒ活I袖,而實際政權則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实凼菄业脑?,象征此國家之統(tǒng)一;宰相是政府的領袖,負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毕铝蟹襄X穆觀點的是()A.中國傳統(tǒng)政治是皇帝專制B.中國傳統(tǒng)政治是宰相專制C.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不是專制制度D.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不是皇帝專制6.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說:“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wèi)而為守宰?!似渌詾榈靡??!币韵聦@句話理解正確的是()A.抨擊秦的專制暴政B.否定中央集權制度C.肯定秦的郡縣制度D.主張恢復分封制度7.唐初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唐高宗時,打破宰相任用的資歷限制,允許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員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名義行相權,參與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舉取士B.緩和矛盾,抑制朋黨之爭C.分工協作,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相權,加強君主專制8.《新唐書》中記載:“(盧商)早孤,家窶困,能以學自奮。舉進士、拔萃,皆中?!弊鳛槲墨I史料,此記載可用于證明唐代科舉制()A.體現九品官人法的原則B.擴大了人才選拔的范圍C.選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D.進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徑9.宋代的授官制度分官、職、差遣三個體系,只有得到“差遣”才能掌握實權,南宋史堯弼描繪道:“無其事虛設其官,無其功而空食其祿?!边@種現象使得宋代()A.中央政府的權力削弱B.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C.地方權力得到增強D.官僚隊伍膨脹及濫政10.關于中國古代某朝官制,有史學家如此評述:“當時的官,僅以寓祿秩,而別以差遣治事?!边@說明該朝官制()A.規(guī)范了官員職責B.加強了對官員的控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D.削弱了專制君權11.史料記載,1384年9月14日至21日皇宮收到奏章1660件,共計3391件政務。“庶務叢集……人主以一身統(tǒng)御天下,不可無輔臣。”于是皇帝下令()A.立左右丞相處理全國政務B.建中朝參與軍國要務C.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D.由議政王大臣會議共議12.從明朝廢丞相到清初增設軍機處的變化,實質上反映了()①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②皇權更加鞏固③封建制度漸趨衰落④實權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13.歷史上人們對于分封制與郡縣制的優(yōu)劣看法不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別子(嫡長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后也。宗其繼別子者,百世不遷者也。——《禮記·大傳》材料二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材料三天下之道……使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繼世而理;繼世而理者,上果賢乎,下果不肖乎?……圣賢生于其時,亦無以立于天下,封建者為之也。——柳宗元《封建論》材料四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萬方以自私,敢于變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遺生民氣運世世無窮之大禍,祖龍(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顏元《習齋四存編》(1)據材料一,指出材料所說的制度對維護周天子權威有何積極作用。(6分)(2)據材料二、三,分別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從秦代到唐代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體現了他們的觀點。(6分)(3)據材料四,分析顏元反對郡縣制的理由。(4分)(4)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材料中對分封制與郡縣制的看法產生較大差異的原因。(4分)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當代史學家對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權力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作了如下總結:皇帝從資歷較淺、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從中選拔一些人來承擔政務,逐漸演變成正式的輔政機構。當這些輔政機構和官員的權力較重時,皇帝又從更為親寵的近侍或仆從中另選一些人來承擔政務,有意架空原有的輔政機構和官員,剝奪其實權,僅保留虛銜或使之變?yōu)闃s譽職稱。然后又進行下一輪的循環(huán)……每一次循環(huán)的結果,都使得中樞機構原權力更分散,皇帝的權力更加強。這種不斷的轉移與分散,是封建國家權力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材料二中國的專制主義……用自己的鎖鏈武裝了自己,而變得更為兇暴。因此,中國是一個專制的國家。它的原則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沒有這么遼闊,政府的專制的精神也許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況正好相反?!系滤锅F《論法的精神》(1)材料一中所述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權力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反映的是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哪一對基本矛盾?根據所學知識,概述西漢、隋唐、宋、元幾個時期中樞機構權力體系的主要變化。(10分)(2)結合所學知識,明清之際的哪些史實能夠反映材料二中的“但是今天的情況正好相反”?對此你如何評價?(10分)

答案1.C[解析]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分封制度”對“中國”“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可見其強調的是分封制造就了中華、中原文明的同一性,故選C項。擴大西周文化和鞏固西周統(tǒng)治都是分封制對當時社會的作用,沒有涉及“自先秦以來”的作用,故A、B兩項錯誤;分封制阻礙中華民族融合的說法錯誤,且與材料意思相反,故D項錯誤。2.C[解析]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拱衛(wèi)周王室,而且材料也沒有體現擴張疆土,故A項錯誤;春秋戰(zhàn)國時期才形成分裂割據局面,而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實行初期的情況,故B項錯誤;結合材料“容其民”“自守”等信息可以看出分封制對諸侯國領土有一定限制,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的政治情況,與小農經濟沒有關系,故D項錯誤。3.B[解析]中國古代王位繼承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不考慮實際的政治能力,故B項正確。分封制、郡縣制屬于地方政治制度,故A、C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專制君權,不是中央集權制,故D項錯誤。4.D[解析]解讀題意可知,因與秦始皇的名字同音,政月被改為正月,這體現的是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下的避諱制度,故D項正確。中央集權反映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故A項錯誤;B項不是題干的主旨,故錯誤;君權神授的意思是君主的權力來自于上天,由漢代董仲舒最早提出,故C項錯誤。5.D[解析]關鍵信息:“皇室和政府是應該分開的”“皇帝是國家的元首,象征此國家之統(tǒng)一;宰相是政府的領袖,負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并歸納題干材料的觀點,題干認為皇室與政府是有區(qū)別的,即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不是皇帝專制,故D項正確。A項與題干觀點相對立,故錯誤;B項“是宰相專制”說法錯誤,故排除;C項“不是”說法錯誤,故排除。6.C[解析]“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即秦朝統(tǒng)一全國后在全國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柳宗元認為“此其所以為得也”,這是肯定秦朝的郡縣制度在加強中央集權方面的作用,因此C項正確。B、D兩項與材料意思相反,A項在材料中沒有反映。7.D[解析]唐高宗時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名義允許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員行相權,參與朝政,分割了相權,從而達到了加強君主專制的目的。A、B兩項與材料無關,材料中沒有體現分工協作,故答案為D項。8.B[解析]題干材料“舉進士、拔萃,皆中”說明可以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個人命運,科舉制興起于隋唐時期,A項是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的表述,不符合要求;C項是對漢朝察舉制的表述,故錯誤;D項說法絕對化,排除。B項是對科舉制作用的正確表述。9.D[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通過分權來加強中央集權,故A項錯誤;積貧積弱是由冗兵、冗官和冗費共同造成的,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官職增多就是為了削弱地方的權力,故C項錯誤;“無其事虛設其官”說明官僚隊伍膨脹,故D項正確。10.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當時的官,僅以寓祿秩”可知,官稱只用來表示官位和俸祿的高低,官稱與職務相脫離,真正負實際責任、有實際權力的是“差遣”,這種官職差遣分離的制度加強了對官員的控制,可以防止其擅權專斷,故B項正確。官職差遣分離、名實混淆,不利于規(guī)范官員職責,故A項錯誤;這種制度導致機構重疊,行政效率低下,故C項錯誤;官職差遣分離,使各層權力機構的權力趨于分散,加強了專制君權,故D項錯誤。11.C[解析]廢除丞相后,全國重大政務都由明太祖一人決斷,他每天要處理大量奏章,深感力不從心,于是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幫助他處理繁多的政務。因此正確答案是C項。A項是在秦朝,B項是在漢武帝時期,D項是在清朝初年,都與題目時間不符。12.D[解析]明代設立內閣與清代設立軍機處都是君主專制強化的體現,而君主專制強化并達到頂峰,正是封建制度趨向衰落的表現,①②③④都正確,故D項正確。13.(1)建立在血緣關系基礎之上的政治聯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維護周天子的權威,有利于西周王朝的統(tǒng)治。(2)李斯認為,隨著血緣關系的疏遠,分封制無法有效運行;柳宗元認為在世襲分封制下統(tǒng)治者的素質得不到保證。政治制度:郡縣制、科舉制。(3)顏元認為郡縣制是君主實現“自私”天下的手段。(4)時代背景;看問題的角度;個人的學識修養(yǎng);等。[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分封制和郡縣制的認識。第(1)問需要理解材料意思,從“百世不遷”可得出此制度有利于鞏固統(tǒng)治,維護周天子的權威。第(2)問,第一小問結合材料二概括出李斯的觀點是分封子弟,后世疏遠,導致諸侯相互攻擊;結合材料三概括出柳宗元的觀點是分封制下統(tǒng)治者素質不高。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秦代廢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唐代為了提高官員素質,實行科舉制。第(3)問,結合材料四,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收萬方以自私”,體現了加強君主專制。第(4)問應站在時代背景和個人學識等角度來分析原因。14.(1)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主要變化:西漢設置中朝,限制丞相權力;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權,加強皇權;北宋設置中書門下、樞密院與三司,進一步分割相權,強化皇權;元朝實行一省制,設中書省。(2)明朝廢除丞相,設置內閣,專制皇權發(fā)展到新高度;清朝設置軍機處,專制皇權發(fā)展到頂峰。明清之際專制皇權的不斷強化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鞏固,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提高決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