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學第七章(前寒武系)_第1頁
地層學第七章(前寒武系)_第2頁
地層學第七章(前寒武系)_第3頁
地層學第七章(前寒武系)_第4頁
地層學第七章(前寒武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中國地層概述中國地大物博、幅源遼闊,各類地質現(xiàn)象豐富多彩,是一個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尤為可喜的是它保存了3800Ma以來幾乎所有的地層資料。地層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的空間和一定的地質條件下形成的,它是物質的運動記錄。地層學在地質科學中是一門奠基性的基礎學科,但也是近幾年活力最強,內容和方法都有重大發(fā)展的一個學科。從60年代開始的地學革命—板塊學說的建立,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沉積學、古生態(tài)學、地質事件等在地層學中的廣泛聯(lián)系和應用,人們已從固定論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活動論觀點占據(jù)主導地位。本章以板塊理論為基調,以地質歷程為主線介紹中國地層概況。地質年代表第一節(jié)前寒武系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經(jīng)歷了復雜而漫長的歷程,作為太陽系的一員,地球的形成年齡和太陽系其它成員大體相同。從4600Ma至3800Ma之間的八億年左右為地球形成的天文時期。因無巖石記錄,其演化只能根據(jù)月球、太陽系其他行星作為類比來推測。從3800Ma至寒武紀初(540Ma)之間通常稱為前寒武紀(系)。前寒武紀地球上的生物界經(jīng)歷了化學演化、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后生生物的演化階段,生物界完成了從植物到動物的演化過程,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飛躍。地球各圈層也經(jīng)歷了重要的演變,全球各穩(wěn)定的大陸板快相繼形成。在我國境內經(jīng)過陸核,原地臺,地臺等不同階段形成三個重要的古陸板,即華北板塊、揚子板塊和塔里木板塊。

一、研究方法前寒武紀是一個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是地殼發(fā)展的早期階段。無巨大的穩(wěn)定地區(qū),只有孤立的小地塊。大部分地殼處于活動的狀態(tài)下,火山活動非常強烈。前寒武系一般為復雜的變質巖系,經(jīng)歷了多次構造變動和巖漿活動,無硬體生物化石,地層的劃分、對比具有非常大的困難性和復雜性。

1、構造-巖漿旋回法

2、特殊巖石類型和沉積組合(建造)

3、生物地層

4、同位素年齡測定

1、構造-巖漿旋回法早期地殼的形成及其性質牽涉到地球生成的假說,是一個長期爭論的問題。地殼發(fā)展的早期過程主要包括地殼相對穩(wěn)定部分與活動部分的相互分異及其規(guī)模發(fā)展;穩(wěn)定類型沉積的第一次出現(xiàn)和典型的蓋層沉積的普遍發(fā)育標志著大陸穩(wěn)定單元的不斷成長和擴大。地層間的重要接觸關系和巖漿活動的規(guī)律及性質代表著大陸各部分固結轉化過程。將同一性質的稱為一個構造巖漿期,將不同期進行劃分,即構造-巖漿旋回法。具資料,前寒武紀有幾次重大構造、巖漿活動:

10-8億年晉寧運動(南方)揚子地臺(板塊)形成薊縣運動(北方)華北地臺(板塊)最終形成

18-16億年呂梁運動華北原地臺形成

25-24億年五臺運動華北原始陸核形成

2、特殊巖石類型和沉積組合(建造)年代越老的巖石,經(jīng)受構造、巖漿活動越多,變質程度越深;年代越新的巖石,經(jīng)受構造、巖漿活動越少,變質程度越淺;最終基本未變質。巖漿:基性→中性→酸性變質程度:深變質→中變質→淺變質→未變質沉積組合(建造):在一定的構造帶和構造階段形成的一套有規(guī)律的巖石組合。前寒武系中特殊的巖石類型和沉積組合(建造)是劃分對比地層的良好標志。南沱冰磧層:成冰紀(系)(7-6.5億年)普遍發(fā)育冰川,與全球的氣候有關,可進行地層的劃分與對比。鞍山式鐵礦:成鐵紀(系)(25-23億年),條帶狀含鐵建造,屬于碧玉鐵質巖類。綠巖帶:成鐵紀(系)(25-23億年),火山巖類及其剝蝕產(chǎn)物硬砂巖泥巖類普遍呈綠色,故稱綠巖帶。

3、生物地層前寒武紀的地層保存化石非常稀少,除前寒武紀晚期出現(xiàn)原始的后生動物外,主要是海生的菌藻類和疊層石。細菌(38-33億年)→無核細胞生物藍綠藻(30億年±)→微古植物(19.5億年±)→真核細胞生物綠藻(疊層石、14億年±)→單細胞生物紅藻(10-9億年)→低等無殼動物(依迪卡拉動物群、7億年±)→具硬殼的高級動物群(小殼化石、6億年±)。前寒武紀化石

4、同位素年齡測定同位素年齡是前寒武紀時代劃分、對比的重要手段。因變質程度較深,測定尚有誤差(5﹪),運用時必須結合構造、巖漿、變質等地質作用綜合使用。二、華北-東北南部區(qū)華北-東北南部區(qū)廣泛出露著太古宇和元古宇,是研究程度較高的典型地區(qū)。從老至新主要有三套地層:太古宇深變質巖、下元古宇界淺變質巖系、中-上元古界基本未變質巖系。(一)太古宇太古宇的早中晚三個階段的劃分,構造運動事件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三個運動分別由曹莊運動(3500Ma±)、阜平運動(2900Ma±)及五臺運動(2500Ma±)所分割,形成地層中的角度不整合接觸關系。構造的疊加及褶皺運動可使地殼厚度劇增;殼熔花崗巖大量出現(xiàn),不僅可使地殼增厚,而且可使其分布面積向周遍擴張;變質作用可使地殼進一步固結;沉積作用可使硅鋁陸殼加厚與擴大。華北太古宇的演化是一部硅鋁殼逐步擴大,古陸不斷增生的歷史。至晚太古代末期,華北地區(qū)結晶基底已具規(guī)模,形成華北板塊的雛形-華北陸核。華北地區(qū)太古宇分布圖五臺-太行山區(qū)太古界-下元古界地層柱狀圖麻粒巖相綠片巖相陸核原地臺復理石磨拉石(二)元古宇下元古界的典型地區(qū)為五臺山和呂梁山等地區(qū);中、上元古界的標準地區(qū)為燕山地區(qū)。

1、下元古界下元古界以山西五臺山區(qū)發(fā)育最好,為滹沱群。滹沱群不整合于五臺群之上,滹沱群為一套遭受區(qū)域變質作用的沉積巖系,由碎屑巖、粘土巖和含豐富疊層石的富鎂鐵鹽巖組成。古元古代后期發(fā)生了強烈的地殼運動-呂梁運動。呂梁運動是一次極為重要的地質事件,對華北地區(qū)的巖石構造發(fā)展意義重大,它把古元古代初期分裂的陸核從新“焊接”起來,從而擴大了硅鋁質陸殼的范圍,增加了地殼的厚度,提高了穩(wěn)定程度,形成了華北板塊的原型-原臺地。從此,華北地區(qū)進入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發(fā)展的新階段,華北穩(wěn)定的大陸板塊基本定型。

2、中、上元古界中、新元古代是華北板塊形成的時期。地處燕山期的薊縣地區(qū)中、新元古代地層發(fā)育完整,三個群十二個組。中元古界為長城群和薊縣群,上元古界為青白口群。整個中元古界沉積物厚度巨大,夾少量火山巖,相變明顯,但未遭受區(qū)域變質,為穩(wěn)定板塊發(fā)展早期階段的裂陷槽沉積,與典型的蓋層沉積有一定的差別,因此稱為似蓋層沉積。在中元古代末期(1000Ma),發(fā)生一次抬升過程(芹峪抬升)。新元古代華北板塊沉積范圍較小,主要分布于東部,以青白口群為代表。厚度小,無火山物質,屬真正的穩(wěn)定型蓋層沉積。大約在800Ma左右華北地區(qū)又一次抬升,并遭受長期的風化剝蝕,從而華北地區(qū)主體缺乏800-570Ma期間的震旦紀地層,使青白口群與寒武系平行不整合接觸,這次抬升稱為薊縣運動。

冀東薊縣地區(qū)中上元古界柱狀剖面圖薊縣運動芹峪抬升

★元古界剖面分析構造方面:五個不整合面,因此分為五個階段。以呂梁運動(原地臺形成)到薊縣運動(地臺形成為主。沉積方面:沉積旋回顯著,可分為6個小旋回,歸屬于3個大旋回和1個巨旋回,其中霧迷山期為最大海侵期。霧迷山組以碳酸鹽巖為主,富含疊層石,厚度巨大(﹥3000m),約占中上元古界總厚度的三分之一以上。古生物(疊層石):長城群以層柱狀或簡單平行分叉類型為主;薊縣群各種類型的錐疊層石大量出現(xiàn);青白口群以分叉多樣、形態(tài)復雜的中小型柱狀疊層石為主。中國中元古代古地理圖二、中國南部地區(qū)及其他地區(qū)除華北板塊外,還存在幾個大型板塊,地塊和周圍洋殼海域。這些地塊除西藏板塊外,均為前震旦系為基底,震旦系為蓋層。(一)揚子地區(qū)揚子地區(qū)包括從川滇東部到江浙沿海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其核心部分是四川盆地。核心部分存在上太古界-下元古界的變質基底,該變質基底形成了揚子板塊的雛形。中、新元古代揚子板塊上發(fā)育一套似蓋層沉積,其主要為碳酸鹽巖、碎屑巖及火山巖沉積。揚子板塊邊緣中、上元古界多以活動類型的火山型的火山巖和深海沉積巖為主。板塊西緣為活動大陸邊緣島弧區(qū)和俯沖帶的構造背景。板塊東南緣及下?lián)P子地區(qū),包括湘黔桂交境一帶經(jīng)湘西北向東延至贛北、皖南、浙西等地,下元古界發(fā)育不好,中、上元古界大面積出露。湘黔桂地區(qū)新元古代沉積示意圖四堡運動(晉寧運動第Ⅰ幕)晉寧運動第Ⅱ幕蛇綠巖套復理石(二)華夏地區(qū)華夏板塊的存在與否一直有不同認識,分析的關鍵在于對板塊基底的認識。浙閩粵地廣泛分布的建甌群、陳蔡群變質巖可能代表該板塊古元古代的褶皺變質基底,并包括中新元古代的似蓋層沉積。推測新元古代后期華夏板塊已經(jīng)形成。華夏板塊與揚子板塊的界限大致沿紹興-江山-武夷山西麓-云開大山西麓一帶。(三)塔里木地區(qū)塔里木板塊主體為塔里木盆地。盆地周緣已發(fā)現(xiàn)變質的元古宇,如盆地的東北緣庫魯克塔格出露元古宇變質碎屑巖和碳酸鹽巖地層;南緣昆侖山、阿爾金山北側也發(fā)育元古宇的火山-沉積巖系。古元古代晚期的興地運動,其南北兩側發(fā)育陸緣陷槽,如西北緣阿克蘇地區(qū)發(fā)育長城紀的蛇綠巖及元古宙的藍閃石片巖,到新元古代后期,塔里木板塊形成,震旦紀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至于其他板塊和微板塊,由于沒有準確的地層證據(jù),尚難以確定。位于青藏地區(qū)的風底斯、藏南江孜、保山等板塊或微板塊可能與岡瓦納板塊為一體尚未分離出來。三、中國的震旦系

震旦紀在地史發(fā)展中處于一個特定的階段。這個時期地球上所有的大型穩(wěn)定的板塊都已形成,板塊上具有特殊的生物組合和沉積類型。從生物演化來看,震旦紀后期的裸露動物群代表了地球上高等后生動物的出現(xiàn)。板塊內部的沉積均為穩(wěn)定類型的蓋層。從這個意義上看,震旦紀更接近于古生代。但就總的來看,化石的分布和保存程度均差,還不足以生物化石建階和分帶,與寒武紀以后有重要的不同。因此,可以把震旦紀看成從元古宙到古生代的過渡階段。我國震旦系分布廣泛,在板塊內部主要為穩(wěn)定的蓋層沉積,局部裂陷槽內亦有火山活動。在板塊邊緣主要為不同類的大陸邊緣沉積中國震旦紀古地理圖(一)揚子板塊震旦系

1、揚子板塊內部震旦系揚子板塊震旦系發(fā)育較好,自西向東可以分為揚子西部區(qū)、上揚子區(qū)和下?lián)P子區(qū),各區(qū)沉積特征略有差異。上揚子區(qū)震旦系鄂西一帶發(fā)育最好,以宜昌三峽東段剖面為的代表。該剖面包括下震旦統(tǒng)蓮沱組和南沱組,上震旦統(tǒng)陡山沱組和燈影組,燈影組頂部天柱山段含大量小殼化石,已屬下寒武統(tǒng)。鄂西三峽地區(qū)震旦系柱狀剖面圖陸上河(大陸冰川)流沉積河口灣-水下三角洲沉積(近岸冰海)干燥氣候條件下的碳酸鹽潮坪及瀉湖環(huán)境,

☆揚子板塊西部區(qū)的滇中-川西一帶下震旦統(tǒng)不整合與元古宇變質巖上,為大陸裂谷噴發(fā)酸性火山巖-冰川湖泊沉積巖系,局部厚度大于5000m。上震旦統(tǒng)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形成了上揚子陸表海穩(wěn)定的碳酸鹽巖沉積。

☆在湘鄂贛交界、贛西北、蘇皖、浙西北等地的下?lián)P子地區(qū)下震旦統(tǒng)下部為河流-濱淺海碎屑巖沉積,局部有少量火山巖楔入,上部普遍為冰海冰磧巖。上震旦統(tǒng)以暗色硅質巖、硅質頁巖及碳質頁巖發(fā)育為特征,代表深水、靜水、還原的沉積環(huán)境。

2、揚子板塊大陸邊緣震旦系揚子板塊和華夏板塊之間的九嶺-雪峰山以東,武夷山-云開大山以西,為分隔揚子板塊和華夏板塊的復雜大陸邊緣。它由湘桂裂陷海盆和華夏板塊西緣的島弧海組成。☆湘桂裂陷海盆(黔、桂、湘交界區(qū)至雪峰山一帶)

下震旦統(tǒng)是冰水雜礫巖、冰成含礫板巖、含火山巖;上震旦統(tǒng)是非補償黑色-灰黑色碳質頁巖、硅質頁巖?!钕孚M邊境至閩西之間是一套砂泥質復理石沉積,厚達4000余m,下統(tǒng)夾火山巖(島弧海),上統(tǒng)夾多層硅質巖(非補償深水的沉積)?!顡P子板塊的北部大陸邊緣(南秦嶺地區(qū))中基性-堿性火山熔巖,到穩(wěn)定型碎屑巖和碳酸鹽巖沉積,含微古植物及其它藻類化石。

(二)華北板塊震旦系華北板塊自青白口期末抬升以來,一直處于剝蝕狀態(tài),稱為華北古陸。震旦系僅在其東緣遼南、膠東、蘇北、淮南和南緣的豫西及西緣賀蘭山一帶出露?!钊A北板塊東緣(遼東半島復縣)為石英砂巖、雜色粉砂巖及頁巖;到碳酸鹽巖沉積為主。含微古植物、多種疊層石及類紅藻,厚度大于1500m。構成一個大的海侵旋回。與下伏和上覆地層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钊A北板塊的南緣及西緣,自豫西至龍首山-賀蘭山一帶震旦系發(fā)育不全,由碎屑巖-碳酸鹽巖組成,上部為山岳冰川形成的冰磧巖(羅圈組),其上覆與下伏地層呈平行不整合接觸。羅圈組冰磧巖屬上震旦統(tǒng),不同于揚子板塊上南沱冰磧巖層位。由此可見,震旦紀可能存在多期冰川活動。此外,在板塊周緣還可能存在震旦系。如南緣北秦嶺地區(qū)島弧型火山巖沉積;北緣的黑龍江雞西地區(q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