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隋唐考古課件 魏晉13.唐代墓葬_第1頁
魏晉隋唐考古課件 魏晉13.唐代墓葬_第2頁
魏晉隋唐考古課件 魏晉13.唐代墓葬_第3頁
魏晉隋唐考古課件 魏晉13.唐代墓葬_第4頁
魏晉隋唐考古課件 魏晉13.唐代墓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中原(兩京)地區(qū)唐代墓葬分區(qū)兩京地區(qū)南方地區(qū)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1)各區(qū)唐墓特點:(依齊東方,2002)兩京模式與規(guī)范舊傳統(tǒng)與新制度滲透的南方唐墓制度滯后的北方唐墓地區(qū)時尚與兩京模式結合的西北唐墓(2)兩京模式與規(guī)范(以西安地區(qū)為例,依宿白,《文物》1995/12)西安是唐墓最集中的地區(qū)。京城附近的墓葬較嚴格地遵守當時頒布的喪葬制度,具有規(guī)范意義。這種規(guī)范,至少適用于黃河中下游。西安唐墓多出墓志。年代、身份明確,便于探討分期與類型(反映等級)問題。程義:《關中地區(qū)唐代墓葬研究》,文物出版社,2012年。西安唐墓的分期第一期:高祖、太宗(618-649),承隋,唐代特征尚未形成。第二期:高宗至玄宗(650-756)。以712年為界分為兩段。前段是高宗、武則天時期為唐代特征的形成;后段玄宗時期是特征的發(fā)展。第三期:玄宗之后到唐亡(757-907),可包括肅宗至德宗,以及順宗以后兩個階段。特點是因循、簡化、混亂、衰落。兩京唐墓的模式是比較整齊劃一的方形或長方形單室墓(雙室墓很少見),基本結構是墓道、過洞、天井、小龕、甬道、墓室。類型劃分的標準是墓葬平面、建筑質料(磚,土洞)、墓室尺寸、葬具、隨葬品。西安唐墓的四個類型。A雙室弧方形磚室墓;B單室(?。┓叫未u室墓;C單室方形土洞墓;D單室長方形土洞墓。各型墓葬與等級的對應關系A型:一品以上的皇室和得到殊遇的重臣;B型:一至五品的墓制,可分為兩級:一至三,四、五品。C型:五品以下品官的墓制;D型:庶人墓制。這四種墓制和唐代一般儀制多分四級,即“三品以上”、“五品以上”、“九品以上”、“流外及庶人”的情況頗相吻合。雙室墓的特征墓室數(shù)量上的特點不僅是身份顯赫的標志,還體現(xiàn)出超乎一般皇室貴族和三品以上官吏的特殊禮遇。特別是尉遲敬德、鄭仁泰、蘇定方、李謹行四人的墓葬,體現(xiàn)了唐初“崇重今朝冠冕”,“不須論數(shù)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的等級制度新風。多有石質葬具,是恩制特許的。

《通典·禮四十五·兇七·棺槨制》:“大唐制,諸葬不得以石為棺槨及石室,其棺槨皆不得雕鏤彩畫施戶牗欄檻,棺內又不得有金玉珠寶?!彪S葬品豐富,遠遠超過規(guī)定,應為唐代“別敕葬”。

《唐會要·葬》:“其別勅優(yōu)厚官供者,準本品數(shù)十分加三等,不得別為華飾……(開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敕:古之送終,所尚乎儉。其明器墓田等,令于舊數(shù)內遞減。三品以上明器,先是九十事,請減至七十事……”

《大唐六典·將作·都水監(jiān)》甄官署條:“凡喪葬,則供其明器之屬,別敕葬者,余供并私備?!辟幬镓S厚,喪事隆重。雙室墓志文中大都有“喪事所資,隨由官給,鼓吹儀仗,送至墓所”、“榮哀所加”等記載。韋泂墓志還載“賻物□千段,米粟五百石”,遠超《通典·禮四十六·兇八》中關于唐代關于一品官“”賻物二百段,粟二百石”的規(guī)制。這些表明別敕葬是不同于一般制度規(guī)定的墓葬,是比品官更高的埋葬等級,其典型特征便是使用石室、石槨及其他石材。中晚唐時期,墓葬形制混亂,西安地區(qū)以外也發(fā)現(xiàn)了雙室磚墓。河北正定大中八年(854年)成德節(jié)度使王元逵墓有前后室、東西耳室(考古與文物1983/1),反映出此時中央集權衰落,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已然形成。因此,這種雙室墓與高宗至睿宗時期雙室墓的性質顯然已完全不同了?;》叫位蚍叫螁问夷挂黄分寥饭倌怪苹》叫屋^方形為高。第一期從一品的郡王也建方形墓室,第二期弧方形墓室才逐漸在三品以上品官墓中流行,第三期更擴大到正四品。第三期,等級高的磚室墓墓室內空間向高發(fā)展。罕見墓室外兩側的小龕,但在墓室內出現(xiàn)了既淺又小的小龕,按方位放置十二時。方形單室土洞墓四、五品以下官員的墓制,常見于一、二期。庶人墓多用不規(guī)整的斜方形土洞,墓室尺寸大都不超過3米。長方形單室土洞墓原為無官品者的墓制到第三期才出現(xiàn)較多的品官使用——《五代會要》卷八《喪葬記》:“諸喪葬不得備禮者,貴得同賤,賤不得同貴”。中晚唐時,墓葬制度的新情況?;鹿伲憾海ㄈ芬陨希┦褂瞄L方形單室土洞墓;但是,同時期的高克從、張叔遵(宦官,從三品下)用方形單室磚墓。李壽墓石槨石槨上的雕刻專題一:陶俑唐俑的類別與組合一、俑的類別1、鎮(zhèn)墓類,包括人面和獸面鎮(zhèn)墓獸、武士或天王俑、十二生肖俑(十二時俑)晚唐墓葬中還出土鐵豬、鐵牛等與道教相關的鎮(zhèn)墓俑。南方及山西等地盛行人首禽身、雙人首蛇身等怪獸俑。武士、天王俑通常只出在品官墓葬中,其它在兇肆可購。2、出行儀仗類,唐初以牛車為中心的騎馬樂俑、文武騎俑、文武立俑、女騎俑及牽馬牽駝俑。高宗時儀仗和游獵俑增多,天寶時牛車俑絕跡。3、家內侍役類。4、庖廚明器及動物模型類。二、俑的數(shù)量和墓葬等級的對應關系第一期三品以上90-600以上三品以下40-70以上庶人10第二期三品以上70以上三品以下20-40庶人15第三期三品以上100三品以下50-70庶人25三、俑群的時代變化與壁畫內容變化相似,共同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變化。前期,越是品級高的墓主人,越重視表現(xiàn)外出的內容。中期,則改變成重視家居的游樂生活。晚期,突出了鎮(zhèn)墓守衛(wèi)內容的俑類。初唐初唐高武—天寶德宗以后俑的擺放位置唐段成式《髻鬟品》:唐高祖時有半翻髻、反綰髻;唐玄宗時宮中有雙環(huán)望仙髻、回鶻髻、拋家髻、倭墮髻。唐張籍詩《昆侖兒》:昆侖家住海中州,蠻客將來漢地游。言語解教秦吉了,波濤初過郁林洲。金環(huán)欲落曾穿耳,螺髻長卷不裹頭。自愛肌膚黑如漆,行時半脫木綿裘。

西安唐墓出土三彩俑《文物》04年1期專題二、唐墓壁畫主要題材1.四神;2.儀衛(wèi);3.列戟;4.建筑;5.內侍;6.游獵;7.天象西安地區(qū)唐墓壁畫題材和布局的演變(重點)。主要參考宿白:《西安地區(qū)唐墓壁畫的布局和內容》,《考古學報》1982-2。總體上:高宗之前北朝遺風;高宗至玄宗開元間唐代特征形成且大發(fā)展;開元之后簡化衰落。(1)高宗之前的唐墓壁畫,以李壽墓為例:墓道天井墓室三部分的布局都分為上下兩欄。墓道上欄繪飛天引導的游獵、農牧等場景,下欄繪儀衛(wèi)鞍馬,以列戟為界自成單元。甬道繪屬吏晉謁、寺院道觀等,墓室繪內宅樂舞。(2)高武時期,分欄布局為粗線條的闌額、廊柱取代;出現(xiàn)了影作木結構以像宅院;影作木結構柱間繪男女侍。(3)8世紀初到八世紀中葉(號墓為陵的幾座特殊),壁畫不分欄,車馬儀衛(wèi)基本不見,影作木結構盛行,晚期出現(xiàn)折扇式屏風畫,花鳥圖案復雜多樣,且開始作為獨立畫面出現(xiàn)。人物構圖自由、生動,繪畫技術成熟,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題材增多。(4)安史之亂之后,墓葬形制簡化,墓道縮短,天井減少,壁畫簡化,主要集中在墓室中,沿用屏風式布局,云鶴翎毛取代了人物(寓意道家羽化仙去)。李壽墓630年唐代制度,三品以上,官家為之立戟。天子24,東宮18,一品16,二品14,三品10-12新城長公主墓663年懿德太子墓(706)永泰公主墓(706)章懷太子墓剖面章懷太子和房妃墓(706-711)節(jié)愍太子墓(710)其它唐墓壁畫介紹薛儆墓阿斯塔那唐墓3.南方地區(qū)南方唐墓最全面的研究:《中國南方隋唐墓的分區(qū)分期》,權奎山,《考古學報》1992-2。分區(qū):長江上游;長江中游;贛江地區(qū);長江下游;福建;嶺南長江中游唐墓數(shù)量多,有長方形、梯形、凸字形、中字形等,墓壁常砌出壁龕,內置十二時俑。隨葬品主要是瓷器。4.北方地區(qū)主要分布在河北、京津、遼寧、內蒙古中南部、山西等地。遼寧河北等地的唐墓,尤其是唐初墓,有相當數(shù)量是圓形墓,這是對北朝山東地區(qū)傳統(tǒng)的的延續(xù)。北方唐墓中的怪獸俑具有鮮明的地區(qū)特點。人獸鳥身(“千秋”,“萬歲”),人首魚身(“儀魚‘),雙頭俑(”墓龍“)。朝陽韓貞墓太原金勝村唐代渤海墓葬《寧安虹鱒魚場》,渤海墓地。貞惠公主墓與六頂山渤海墓地貞惠公主是渤海文王大欽茂次女,渤海寶歷七年(780年)陪葬于“珍陵之西原”。墓葬位于吉林省敦化市六頂山,地表尚存高1.5米的圓形封土,砌于地下的墓室大致呈方形,南北長2.80—2.94、東西寬2.66—2.84、深約2米。墓室四壁以大小不等的石塊平砌而成,四壁由下而上微內收,壁面涂抹白灰。墓室頂部為抹角疊澀藻井,以13塊石板抹角疊砌。墓底平鋪大石板作為棺床。墓室南壁中部為長1.74、寬1.10、高1.40的石砌甬道,甬道南接長11、寬2.45米的墓道,墓道底部鋪砌石塊,中部的石塊上還鋪磚。貞惠公主墓雖遭多次盜掘,但仍出土了墓志碑、石獅、鎏金圓帽銅釘?shù)冗z物。貞惠公主墓的發(fā)現(xiàn)及墓志碑的考釋引發(fā)了渤海史研究的一個高潮。六頂山墓地其他墓葬舉例M205、206石室墓M5M241土坑墓和龍龍頭山渤海王室貴族墓地龍頭山在海蘭江支流福洞河西岸(福洞河所形成的這個谷地,或即貞孝公主墓志上所記“陪葬于染谷之西原”之“染谷”。)這些墓葬由北至南可分為龍湖墓區(qū)、龍海墓區(qū)、石國墓區(qū)(圖4—11)。經(jīng)過十多年的考古調查和物探查尋工作,探得龍頭山墓群共有墓葬48座,可疑的墓葬15座。經(jīng)過清理的身份明確的貴族墓有貞孝公主墓、石國Ⅰ號墓、簡王后墓、文王大欽茂妃墓(《考古》2009年6期)。M8貞孝公主墓南北長15、東西寬7米,由地面塔、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組成。墓室、甬道上面的塔僅存方形塔基,墓道北的封門磚墻與墓門相連,墓門白灰抹作門額,北接甬道。甬道以磚砌兩壁、石板封頂、磚砌地面。甬道后部豎立貞孝公主墓碑,兩壁繪有壁畫。墓室磚砌墓壁,石板封頂。壁面墓頂均抹白灰,東、西、北三壁繪有壁畫。墓底中部磚砌棺床,分兩次筑成,人骨及葬具擾動嚴重。夫緬覽唐書,媯汭降帝女之濱;博詳丘傳,魯館開王姬之筵。豈非婦德昭昭,譽名期于有后;母儀穆穆,余慶集于無疆?襲祉之稱,其斯之謂也。公主者,我大興寶歷孝感金輪圣法大王之第四女也。惟祖惟父,王化所興。盛烈戎功,可得而論焉。若乃乘時御辨,明齊日月之照臨;立丞握機,仁均乾坤之覆載。配重華而旁夏禹,陶殷湯而韜周文,自天祐之,威如之吉。公主稟靈氣于巫岳,感神仙于洛。生于深宮,幼聞婉嫕。瓌姿稀遇,曄似瓊樹之叢花;瑞質絕倫,溫如崑峰之片玉。早受女師之教,克比思齊;每慕曹家之風,敦詩悅禮。辨慧獨步,雅性自然,◎◎好仇,嫁于君子。標同車之容儀,葉家人之永貞。柔恭且都,履慎謙謙。蕭樓之上,韻調雙鳳之聲;鏡臺之中,舞狀兩鸞之影。動響環(huán)珮,留情組紃;黼藻至言,琢磨潔節(jié)。繼敬武于勝里,擬魯元于豪門。琴瑟之和,蓀蕙之馥。誰謂夫聟先化,無終助政之謨;稚女又夭,未延弄瓦之日。公主出織室而灑淚,望空閨而結愁。六行孔備,三從是亮,學恭姜之信矢,銜杞婦之哀凄?;萦谑ト耍矐验€德,而長途未半,隙駒疾馳,逝水成川,藏舟易動?;浺源笈d五十六年夏六月九日壬辰,終于外第,春秋三十六,謚曰貞孝公主。其年冬十一月二十八日巳卯,陪葬于染谷之西原,禮也?;噬狭T朝興慟,避寢馳懸。喪事之儀,命官備矣。挽郎嗚咽,遵阡陌而盤桓;轅馬悲鳴,顧郊野而低昂。喻以鄂長,榮越崇陵,方之平陽,恩加立厝。荒山之曲,松槚森以成行;古河之隈,泉堂邃而永翳。惜千金于一別,留尺石于萬齡,乃勒銘曰:不顯烈祖,功等一匡。明賞慎罰,奄有四方。爰及君父,壽考無疆。對越三五,囊括成康。(其一)唯主之生,幼而洵美。聰慧非常,博聞高視。北禁羽儀,東宮之姊,如玉之顏,蕣華可比。(其二)漢上之靈,高唐之精。婉孌之態(tài),聞訓茲成。嬪于君子唐之精。婉孌之態(tài),聞訓茲成。嬪于君子,柔順顯名。鴛鴦成對,鳳凰和鳴。(其三)所天早化,幽明殊途。雙鵉忽背,兩劍永孤。篤于潔信,載史應圖。惟德之行,居貞且都。(其四)愧桑中詠,愛柏舟詩。玄仁匪悅,白駒疾辭。奠殯已畢,即還靈。玄仁匪悅,白駒疾辭。奠殯已畢,即還靈轜?;隁w人逝,角咽笳悲。(其五)河水之畔,斷山之邊,夜臺何曉,荒隴幾年。森森古樹,蒼蒼野煙,泉扃俄俄閟,空積凄然(其六)貞孝公主墓壁畫所繪人物形象共12個。甬道后部兩壁分繪頭戴兜鍪、身著對衽戰(zhàn)袍、右肩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