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介紹(地理位置、旅游資源、美食等)教學(xué)提綱_第1頁
青海-介紹(地理位置、旅游資源、美食等)教學(xué)提綱_第2頁
青海-介紹(地理位置、旅游資源、美食等)教學(xué)提綱_第3頁
青海-介紹(地理位置、旅游資源、美食等)教學(xué)提綱_第4頁
青海-介紹(地理位置、旅游資源、美食等)教學(xué)提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青海第一頁,共25頁。目錄一、交通路線二、地理位置三、行政區(qū)域四、旅游景觀(jǐnɡɡuān)五、特色美食六、風(fēng)俗習(xí)慣第二頁,共25頁。交通路線方案一:杭州東—德清—湖州—長興—宜興—溧水—江寧—南京南—徐州(xúzhōu)東—永城北—開封北—鄭州東—洛陽龍門(G1882)—洛陽—澠池—三門峽—渭南—西安—楊陵—蔡家坡—寶雞—天水—定西—蘭州—蘭州西—海石灣—西寧(K177)第三頁,共25頁。交通路線方案二:杭州東—德清—湖州—宜興—溧陽—南京(nánjīnɡ)南—蚌埠南—徐州東—永城北—商丘—蘭考南—鄭州東—洛陽龍門—三門峽南—華山北—渭南北—西安北—楊陵南—寶雞南—天水南—定西北—蘭州(G1874)—定西—蘭州—蘭州西—海石灣—西寧(K177)第四頁,共25頁。一、地理位置(dìlǐwèizhì)青海省,省會西寧,位于我國西北地區(qū),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西鄰西藏,北接新疆,東面甘肅,南望四川。面積七十二平方公里(pínɡfānɡɡōnɡlǐ),人口五百八十萬。第五頁,共25頁。二、行政區(qū)域(xínɡzhènɡqūyù)(1)西寧市(2)海東(hǎidōnɡ)市(3)海北藏族自治州(4)黃南藏族自治州(5)海南藏族自治州(6)果洛藏族自治州(7)玉樹藏族自治州(8)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第六頁,共25頁。三、旅游(lǚyóu)景觀(一)青海湖第七頁,共25頁。青海湖又名“庫庫諾爾”,即蒙語“青色的?!敝?。它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nèi),既是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湖泊,也是國內(nèi)最大的咸水湖。它長105公里,寬63公里,最深處達38米,湖泊的集水面積約29661平方公里(pínɡfānɡɡōnɡlǐ),海面海拔3196米。比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番陽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pínɡfānɡɡōnɡlǐ)。第八頁,共25頁。(二)茶卡鹽湖(chákǎyánhú)茶卡鹽湖(yánhú),別稱茶卡或達布遜淖爾,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zhèn)的天然結(jié)晶鹽湖(yánhú),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yánhú)之一?!安杩ā笔遣卣Z,意即鹽池,也就是青海的鹽;“達布遜淖爾”是蒙古語,也是鹽湖(yánhú)之意。第九頁,共25頁。(三)塔爾寺塔爾寺,創(chuàng)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內(nèi)為紀念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gǔn)本賢巴林”,位于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里處的湟中縣城魯沙爾鎮(zhèn)。塔爾寺是中國西北地區(qū)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中國及東南亞享有盛名,歷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爾寺的宗教地位(dìwèi)。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shù)三絕”。塔爾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十頁,共25頁。第十一頁,共25頁。(四)柴達木盆地柴達木盆地是中國三大(sāndà)內(nèi)陸盆地之一,屬封閉性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北北抵阿爾金山脈;西南至昆侖山脈;東北有祁連山脈,面積25.7768萬平方千米。第十二頁,共25頁。(五)青島(qīnɡdǎo)湖鳥島青海湖的西北,距布哈河三角洲不無的地方,有兩座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島嶼(dǎoyǔ),一東一西,左右對峙,傍依在湖邊。遠遠望去,這兩個島嶼(dǎoyǔ)就象一對相依為命的孿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翹首遙望著遠方。這兩座美麗的小島,就是舉世聞名的鳥島。島上鳥類數(shù)量多,約有八、九萬只之多。這里的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的世襲領(lǐng)地。每年春天,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等一起來到這里,在島上各占一方,筑巢壘窩,全島布滿鳥巢。第十三頁,共25頁。第十四頁,共25頁。(六)昆侖山口昆侖山東西長25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聳立在格爾木市南面。西段喀拉昆侖山是塔里木盆地與藏北高原的自然(zìrán)分界線,東昆侖由三大山系組成,北支阿爾金山-祁連山、中支昆侖山、南支唐古拉山。昆侖山中萬壑縱橫,蘊藏著無盡的壯美、神秘和富饒。站在昆侖山口,東西昆侖盡收眼底。往東看,在靜寂的萬古雪野中,玉虛峰孤兀雄起,勢壓萬山,造就了冰雪世界特有的自然(zìrán)景觀。第十五頁,共25頁。(七)西王母瑤池(Yáochí)這是一座天然高山平湖,海拔4300米,東西長約12000米,南北寬約5000米,湖面最深處達107米。湖水粼粼,碧綠如染,清得透亮。水鳥云集,或翔于湖面,或嬉于水中,湖畔(húpàn)水草豐美,珍禽相伴為戲,樂不可支。第十六頁,共25頁。(八)日月山日月山,初唐時名赤嶺。位于湟源縣西南,在青海湖東南,既是湟源、共和兩縣的交界處,又是青海農(nóng)區(qū)和牧區(qū)的分界線,海拔3520米,是游人進入青藏高原的必經(jīng)之地,故有“西海屏風(fēng)(píngfēng)”、“草原門戶”之稱。第十七頁,共25頁。(九)唐蕃古道(ɡǔdào)唐蕃古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nèi)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jīng)之路。它起自陜西西安(即長安),途經(jīng)甘肅、青海,至西藏拉薩(即邏些),全長3千余公里。整個古道橫貫中國西部,跨越舉世聞名(jǔshìwénmíng)的“世界屋脊”,聯(lián)通我國西南的友好鄰邦,故亦有“絲綢南路”之稱。第十八頁,共25頁。(十)察爾汗鹽湖察爾汗鹽湖位于青海省格爾木市,是中國最大的鹽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內(nèi)陸鹽湖之一,青藏鐵路穿行而過。鹽湖東西長160多公里,南北寬20-40公里,鹽層厚約為2-20米,面積5800平方公里,海拔(hǎibá)2670米。湖中儲藏著500億噸以上的氯化鈉,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還出產(chǎn)聞名于世的光鹵石,它晶瑩透亮,十分可愛。伴生著鎂、鋰、硼、碘等多種礦產(chǎn),鉀、鹽資源極為豐富。第十九頁,共25頁。四、特色美食(一)釀皮釀皮是地方風(fēng)味較濃的青海傳統(tǒng)小吃。釀皮是在麥面中摻和一定數(shù)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溫水調(diào)成硬面團,幾經(jīng)揉搓,等面團精細光滑后,再放入涼水中連續(xù)搓洗,洗出淀粉,面團成為蜂窩狀物時,放進蒸籠蒸熟,這叫“面筋”,再將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盤中蒸熟,這便叫“蒸釀皮”。蒸熟了釀皮,從盤中剝離,切成長(chéngzhǎng)條,配上面筋,澆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來辛辣、涼爽、口感柔韌細膩,回味悠長。第二十頁,共25頁。(二)甜醅甜醅,西北地區(qū)的特色小吃之一,用燕麥或青稞制作(zhìzuò),具有醇香、清涼、甘甜的特點,還有開胃健脾的功效。第二十一頁,共25頁。(三)羊腸(yánɡchánɡ)面羊腸面是青海常見的一種風(fēng)味小吃。它以羊腸為主料,并伴以熱湯切面共食。做法是將羊的大小腸管洗凈,腸壁油不剔剝,裝入蔥、姜、花椒、精鹽(jīngyán)等為佐料的糊狀豆面粉,扎口煮熟,并在煮羊腸的湯內(nèi)投入已煮熟的蘿卜小丁、蔥蒜丁混合的梢子湯。第二十二頁,共25頁。五、風(fēng)俗習(xí)慣(fēnɡsúxíɡuàn)(一)花兒青海素有“花兒家鄉(xiāng)”的美稱,河惶花兒是西北花兒的精魂,最美的花兒是用三江最純凈的源頭之水面(shuǐmiàn)的圣潔之花。從農(nóng)歷四月后相繼開始?;▋菏歉髯迦嗣袢罕姷男穆?。有對愛情的追求,對情人的思戀,對黑暗的詛咒,對幸福的渴望。第二十三頁,共25頁。(二)茶文化青海人喜歡喝茶。但青海人不喝碧青翠綠的綠茶,也不飲色紅濃艷的紅茶,而喜歡用銅壺(tónɡhú)、招壺或陶瓷罐罐熬煮色澤黃褐、濃醇微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