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jié)描寫在凸顯《百合花》人性主題中的作用_第1頁
細節(jié)描寫在凸顯《百合花》人性主題中的作用_第2頁
細節(jié)描寫在凸顯《百合花》人性主題中的作用_第3頁
細節(jié)描寫在凸顯《百合花》人性主題中的作用_第4頁
細節(jié)描寫在凸顯《百合花》人性主題中的作用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細節(jié)描寫在凸顯《百合花》人性主題中的作用■陳圓圓

注重小說的細節(jié)描寫是茹志娟小說創(chuàng)作的主要藝術手法,冰心曾這樣評價茹志娟的作品:“不放過她觀察里的每一個動人的細膩和深刻的細節(jié),而這每一個動人的細膩和深刻的細節(jié),特別是關于婦女的,從一個女讀者看來,仿佛是只有女作家才能寫得如此深入,如此動人!”這樣的評價很真實,縱觀茹志娟前后兩個時期的小說創(chuàng)作,細節(jié)描寫是共同的特點。當然,茹志娟的細節(jié)描寫不僅僅表現在對環(huán)境、人物、情感等物象的細致描摹,還表現在對作品結構的妥善設計上?!栋俸匣ā肥侨阒揪曜髌凤L格的集中代表。

一、曇花一現的人道主義小說

欣賞《百合花》的人性之美,必定無法忽略作者的創(chuàng)作歷程和時代背景。學者們將茹志娟的文學創(chuàng)作分為兩個階段,前期的“清新、俊逸”,后期的“沉穩(wěn)、內斂”,以“文化大革命”為分界線,《百合花》是其前期的代表作。翻開中國文學史,十七年文學是十分重要的一頁,從新中國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的爆發(fā),所有的文學作品都屬于十七年文學的范疇。這一時期,毛澤東文藝思想成為新中國文學藝術的指導思想,在“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下,大量歌頌工農革命的帶有濃郁政治色彩的作品被創(chuàng)作出來。在小說創(chuàng)作領域,描寫大場面、歌頌大人物的長篇小說占據了主導地位,柳青的《創(chuàng)業(yè)史》、周立波的《山鄉(xiāng)巨變》、梁斌的《紅旗渠》、楊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吳強的《紅日》等大量優(yōu)秀長篇小說都創(chuàng)作于這一時期。但較強的政治干預影響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學藝術的發(fā)展,十七年文學的發(fā)展異常曲折。

但是文藝界的自救從未停止,對文藝思想的爭論一直存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左”的思想嚴重壓縮著文藝界的生存空間,使得許多作家失去了創(chuàng)作的熱情。針對這一現象,以巴人、王淑明、錢谷融為代表的作家團體發(fā)起了呼喚人道主義的呼聲,他們旗幟鮮明地呼喚文學作品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反對政治過多干預文藝創(chuàng)作,出現了短暫的人道主義文藝時期。但是,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人道主義論很快就被扣上了修正主義的帽子,湮滅在歷史的浪潮中。1960年前后,人道主義論雖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幾年時間,卻為一部分處于迷茫中的作家撥散了迷霧,指明了方向。1958年,茹志娟的《百合花》發(fā)表,正是對人道主義論的有力回應,小說所表達的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打動了無數讀者,是作者“在匝匝憂慮之中,緬懷追念時得來的產物”。

二、結構之美與人性之美

茹志娟是從軍隊走出來的作家,經歷過戰(zhàn)爭殘酷和血腥的一面,然而在處理《百合花》這一革命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時并沒有將戰(zhàn)爭場面作為主要的內容進行敘述,作家甚至在竭力避免對戰(zhàn)爭的正面描寫,以達到“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的藝術效果。在對小說情節(jié)和內容的處理上,茹志娟做了精心的設計和取舍,精雕細鑿小說結構,使之沒有一絲“閑筆”,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讓讀者在微笑中猛然轉入“逝者”的悲痛中,從而將人性美、人情美的主題在作品結尾轟然爆發(fā)。

總體來說,《百合花》由三個片段構成,通過出發(fā)上路、農戶借被、戰(zhàn)斗犧牲三個片段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整體。小說全篇不足6000字,其中前兩個片段近5200字,第三個片段不足1000字,然而情感的爆發(fā)就集中在這不足1000字的第三個片段,作家顯然對作品結構進行了細致的安排。如果說第一個片段描寫了戰(zhàn)友之間的人性美好,第二個片段描寫了軍民之間的人性美好,那么第三個片段就將這種人性的美好進行了升華,表現出一種高于生死的純真的人性之美。小說的發(fā)展圍繞“我”、通訊員、新媳婦三人展開,其中“我”作為紐帶連接了通訊員和新媳婦,連接了軍與民之間的魚水之情,“我”又作為眼睛見證了通訊員與新媳婦之間懵懂的、純真的美好情感。在第一個片段中,通過“我”與通訊員的相處展現了通訊員靦腆、羞澀、稚嫩、倔強的性格特點,但從他等“我”的細節(jié)又體現了通訊員細心,關心同志的一面。第二個片段描寫了通訊員向新媳婦借被子的場景,一個“盡咬著嘴唇笑的”調皮的新媳婦形象躍出紙面,雖然舍不得婚被,但在紅軍需求與個人需求之間毅然選擇了前者,將嶄新的婚被借給紅軍,新媳婦善良、開明的一面得以體現。小通訊員的形象在這一個片段有了新的展示,盡管依舊羞澀,但是通過“將被子送回去”的細節(jié)描寫又體現了善良、講原則的一面。第三個片段是整篇小說最精彩的部分,無論是通訊員還是新媳婦,人物形象、情感都隨著故事的進行變得高大、豐滿,在美好的人性面前,性格的弱點、物質的追求,乃至生命都黯然失色。

茹志娟曾對《百合花》的創(chuàng)作進行回顧:“戰(zhàn)爭使人不能有長談的機會,但是戰(zhàn)爭卻能使人深交。有時僅幾十分鐘,幾分鐘,甚至只來得及瞥一眼,便一閃而過,然而人與人之間,就在這一個剎那里,便能夠肝膽相照,生死與共?!蹦敲?,新媳婦眼中“晶瑩發(fā)亮”的東西可能就是對這一種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最好的詮釋吧。

三、細節(jié)之美與人性之美

《百合花》這篇作品,必須一讀再讀。作家細膩的、嚴謹的細節(jié)刻畫讓作品不再死板,而是如同一灣涓涓細流,生動而又美妙。作家對意象的選擇都是有的放矢的,寓意或者深意耐人尋味。同時作家通過伏筆、鋪墊等藝術技巧的運用,使作品達到了前呼后應,有呼必有應的緊湊效果,循序漸進的將通訊員、新媳婦的美好品質刻畫出來。

百合花的意象。百合花在辭海中的解釋為:“在潔白、美麗、純潔和脆弱等方面類似百合花的一種人?!蔽闹邪俸匣樾孪眿D婚被上的裝飾物,寓意新媳婦潔白、美麗、純潔的品格。中秋節(jié)、月與月餅的意象。故事發(fā)生于1946年的中秋節(jié),這個時間絕非作者隨手拈來,在中國的傳統(tǒng)中這三個意象都代表團圓、思念的情感表達。中秋節(jié)應該是團聚的,美好幸福的,然而這種美好的寓意與血腥的戰(zhàn)爭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更讓通訊員的死成了一種無法言明的遺憾,寄托了作家厭惡戰(zhàn)爭,渴求團圓的美好愿望。樹枝、野菊花的意象。樹枝和野菊花是隨處可見的東西,小說中主要作為通訊員槍筒里的裝飾物出現,寓意通訊員自由、純真的美好心靈。

茹志娟在作品中運用了大量的細節(jié)描寫,一步步剖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將故事情節(jié)推向高潮。通訊員在出場時是靦腆的,面對女同志“張惶”“訥訥”“忸怩”“局促不安”,還是一個稚氣的孩子,然而毅然加入革命隊伍,在面對擔架隊伍的危險時,毫不猶豫的趴在了手榴彈上,用自己的死換來了同志們的生。新媳婦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調皮、害羞,好像總有一肚子的笑料,但她卻又開明大義,支持革命事業(yè)。作家通過兩個細節(jié)描寫凸顯了新媳婦的人性美、人性美。一個是從最開始不愿借出被子到借出被子再到最后固執(zhí)的將心愛的被子放入通訊員的棺槨中,一個是最開始由于害羞不愿意幫傷員擦拭身體到打下手再到主動解開通訊員的扣子,“莊嚴而虔誠地給他拭著身子”,新媳婦對通訊員那種突破自身性格弱點的發(fā)自心底的感情迸發(fā)了出來。正如作家所說,戰(zhàn)爭里一個剎那便能肝膽相照,生死與共,新媳婦與通訊員僅有一面之緣而建立起的深沉而永久的情感或許是對這種美好人性的最好詮釋。作家在小說中兩次寫到通訊員槍筒里的樹枝,兩次寫到通訊員給的饅頭,三次寫到百合花被子,四次寫到通訊員衣服上的破洞,都是前后出現,相互照應,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達起到了烘托作用。

茅盾稱贊《百合花》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間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這種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