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習水某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18-2019年習水某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18-2019年習水某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18-2019年習水某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18-2019年習水某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習水五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

(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力ri強記憶。

第1題:

第2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題。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

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

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

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

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

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夜繾(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下來)而出B.越國以鄙(邊邑)遠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來,共其乏困D闕(使……缺,損害)

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5.“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B.或以為死,或以

為亡

C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D.以為得之矣

6下面是對燭之武這個人物性格的分析評價,其中正確的幾項是()

A能言善辯,智能過人B.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C巧舌如簧,挑撥離間D.不卑不亢,善于激將

E無中生有,撥弄是非

7翻譯下列句子(10分)

①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8,給下列文言斷句。(3分)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第3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題。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

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觸臚千里,旌旗蔽空,醐酒臨江,

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嫡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

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p>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

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

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

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

吾與子之所共食?!?/p>

(選自蘇軾《赤壁賦》)

21.對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正襟危坐,而問客日危:(R1

B.舉匏尊以相屬勸酒

C.知不可乎驟得驟:突然,引

申為輕易

D.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停止

2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托遺響于悲風②游于是乎始

B.①其聲嗚嗚然②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

C.①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②郊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D.①固一世之雄也②下飲黃泉,用心

一也

23.下列各句中加點字不屬于古今異義用法的一句是)

A.哀吾生之須臾B.凌萬頃之茫然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D.引觴滿酌,頹然

就醉

2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引“月明星稀”句,是因為由眼前的明月自然引起的聯想,表現曹操當年建

功立業(yè)的雄心,又為后文寫曹操失敗伏筆,先揚后抑。

B.“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的景物描寫,采用鋪陳排比

手法,作者描寫的情景不在眼前,而是寫想象,寫古戰(zhàn)場情景。

C.客人關于英雄不再、生命短暫以及理想與現實的深刻矛盾的議論,表現了一

種虛無主義思想,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另一個方面。

D.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這表現了蘇軾豁達的宇宙

觀和人生觀,因此,他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

狀態(tài)。

第4題:

第5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題(13——15題,每小題2分,16題12分,

共18分)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順治十八年,授廣西羅城知縣。羅城居萬山中,盛瘴

彷,民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成龍到官,召吏民

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fā)即時捕治,請於上官,漱實即處決,民安其居,盡力耕耘。

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建學宮,創(chuàng)設養(yǎng)濟院,凡所當興罷者,次第

舉行,縣大治??偠奖R興祖等薦卓異??滴趿?,遷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亂后,州

中遺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戶增至千。

遷湖廣黃岡同知,駐岐亭,嘗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偽,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

之,民驚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吳三桂犯湖南,師方攻岳州,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

發(fā),橋圮,坐奪官。十七年,遷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千人,獄成,

當駢戮。成龍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王素重成龍,悉從其請。十

九年,擢直隸巡撫。宣化舊有水沖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

累。成龍復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

墨,論如律。

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

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

節(jié),爾其勉旃!”旋賜帑金千、親乘良馬一,制詩褒寵,并命戶部遣官助成龍賑濟宣

化等處饑民。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成龍至江南,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糊蔬食自

給。居數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二十二年,副

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

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

二十三年,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未幾,卒於官。成龍歷官未嘗攜家屬,卒時,將

軍、都統(tǒng)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繡袍一襲、床頭鹽豉數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

之。賜祭葬,謚清端。內閣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成龍在官狀,錫住奏甚清廉,但

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上日:“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

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健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

能有幾耶?”

(節(jié)選自《清史稿?于成龍傳》)

1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次第舉行次第:按次序B.嘗微行村堡微行:微

服私訪

C.居數月居:居住D.明珠秉政,尤與忤忤:不和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于成龍“為官清廉”的一組是()

①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②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③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糊蔬食自給

④上褒為“清官第一”⑤居數月,政化大行⑥惟笥中繡袍一襲、床頭鹽豉數

器而已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處理岐亭盜賊一事的過程中,于成龍的魄力和計謀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現。

B.于成龍任福建按察使時,曾為關押在牢獄里被判處斬首的數千名百姓求情。

C.馬世濟彈劾于成龍被中軍副將田萬侯欺騙蒙蔽。于成龍引咎請求嚴厲處罰,皇帝將

他降職。

D.于成龍做官時,不曾攜帶家屬,吃穿極其簡樸。去世時,任職地方的老百姓停止了

買賣,聚集痛哭,家家畫像來祭奠他。

16.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fā),橋圮,坐奪官

(2)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

(3)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第6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題。(9分)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王史掾。

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

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秦御史監(jiān)郡者與從事,常辨之。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

請,得毋行。

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

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

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

也。何進言韓信,漢王以信為大將軍。語在《淮陰侯》事中。

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漢二年,漢王與諸侯

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棟陽。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

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關中事計戶口轉漕給軍,漢

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

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上數使使勞苦丞相。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

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

上必益信君。”于是何從其計,漢王大悅。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

盛,封為部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zhí)銳,多者百余戰(zhàn),少者數十

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zhàn),顧反居

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薄爸C狗乎?”日:

“知之?!备叩墼唬骸胺颢C,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fā)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能得

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fā)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

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比撼冀阅已?。

太史公曰:蕭相國何于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jié)。及漢興,而何之勛爛焉。

(節(jié)選自《史記?蕭相國世家》)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帝為亭長,常左右之左右:幫助

B.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去:離開

C.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距:距離

D.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輒:立即

8.以下句子分別編為4組,全部表現蕭何“功人”“勛爛”的一組是(3分)()

①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②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③何獨先入收秦丞相

御史律令圖書藏之④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⑤上數使使勞苦丞相⑥今蕭何舉宗數十人

皆隨我

A.①②④B.③⑤⑥

C.①②⑤D.③④⑥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劉邦的軍隊攻進咸陽城大肆搶掠財寶的時候,蕭何卻獨以政治家敏銳的眼光收走

了秦的律令圖書,為漢王朝治理關中地區(qū)提供了詳備的文獻資料。

B.劉邦對群臣爭功很生氣,他完全否定了將領們“被堅執(zhí)銳”“攻城略地”的功績,

認為他不過是一群“能得走獸”的“功狗”罷了。

C.雖然蕭何對劉邦忠心耿耿,但劉邦對蕭何卻是疑忌重重。在京索激戰(zhàn)中,劉邦就擔

心他會乘機反叛,所以常常借“勞苦”之名從前方派員到關中后方偵伺蕭何的動靜。

D.司馬遷對蕭何做了評價,認為蕭何在秦時充當刀筆吏,表現平平,“未有奇節(jié)”;

到“漢興”之時,蕭何才施展抱負,大有建樹,堪稱“勛爛”。

10.翻譯下列句子。(10分)

①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上必益信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王翦者,頻陽東鄉(xiāng)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滅三晉,走燕王,而

數破荊師。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

始皇以為賢勇。于是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于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

曰:“不過用二十萬人?!笔蓟蕟柾豸?,王翦曰:“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日:

“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彼焓估钚偶懊商駥⒍f南

伐荊。王翦言不用,因謝病,歸老于頻陽。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信又

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

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

始皇聞之,大怒,自馳如頻陽,見謝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

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王翦謝曰:"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

更擇賢將。”始皇謝曰:“已矣,將軍勿復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

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曰:“唯聽將軍計耳?!庇谑峭豸鍖⒈f人,始皇自送至

?±o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眾。始皇曰:“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日:

“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yè)耳?!?/p>

始皇大笑。王翦既至關,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蛟唬骸皩④娭蛸J,亦已甚矣?!?/p>

王翦日:“不然。夫秦王怛暴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于我,我不多請?zhí)镎瑸?/p>

子孫業(yè)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擊荊。荊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堅壁而

守之,不肯戰(zhàn)。荊兵數出挑戰(zhàn),終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親與士

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3?!庇谑峭豸迦眨骸笆孔?/p>

可用矣?!鼻G數挑戰(zhàn)而秦不出,乃引而東。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至

斯南,殺其將軍項燕,荊兵遂敗走。秦因乘勝略定荊地城邑。歲余,虜荊王負芻,竟

平荊地為郡縣。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賁,與李信破定燕、齊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盡并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于后世。

(節(jié)選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注釋:①超距:跳躍。古代的一種游戲,用于習武。)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于是引兵而西引:率領。

B.王翦言不用,因謝病謝:道歉,謝罪

C.老臣罷病悖亂罷:通“?!?/p>

D.李信果辱秦軍辱:使……受辱

5.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

B.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

乎!

C.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

乎!

D.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

乎!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王派李信攻打楚國,開始頻頻勝利,卻不知道楚軍正在跟蹤追擊他們,結果楚軍

大敗李信部隊,并殺死秦七個都尉。

B.秦軍大敗后,秦王親自找王翦,請他出任統(tǒng)帥。王翦認為,雖然自己老糊涂了,但

他相信只有秦王能再次任用像他這樣的良將。

C.王翦臨出發(fā)時,請求秦王賜予許多良田、美宅、園林池苑等,目的是表示自己出征

的堅定意志,不讓性情粗暴對人多疑的秦王對他產生懷疑o

D.王翦抵達戰(zhàn)場,不肯出兵交戰(zhàn),而是每天讓士兵休息,供給好的飯食;荊軍屢次挑

戰(zhàn),秦軍就是不肯應戰(zhàn),荊軍就向東去了,王翦趁機追擊他們,大敗荊軍。

7.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秦始皇既滅三晉,走燕王,而數破荊師。(5分)

(2)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5分)

第8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題。

夜繾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

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

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

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

之,乃還。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夜繾而出繾: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下來

B.敢以煩執(zhí)事執(zhí)事:辦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攜帶的物品

D.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闕:使……缺,損害

5.對“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

B.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

C.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D.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6.對燭之武這個人物性格的分析評價,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懷才不遇,牢騷滿腹②能言善辯,智能過人③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撥離間⑤無中生有,撥弄是非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⑤

7.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燭之武“夜緬而出”,說明當時鄭國的情況十分危急。

B.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與秦國的實力不相上下。

C.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答應過給秦國兩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劃過去后,就馬上修

筑城池進行防御。

D.從亡鄭于秦無益,說到秦、晉歷史關系,說到晉國滅鄭之后必然進犯秦國,步步深

入,層層逼緊,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第9題:閱讀《荊軻刺秦王》、《鴻門宴》語段節(jié)選,完成下面各題。

①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

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

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

不顧。

②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

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

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表椡鮿t受璧,置之坐上。亞父

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

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7.下列句中劃線字與“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沛公已去,回至軍中B、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D、項伯殺人,臣適之

8.選項中的“而"與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荊軻和而歌

A.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B.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C.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進

D、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9.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太子及其賓客知其事者B、亞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D、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第10題:閱讀下文,完成第23-28題。(17分)

醒心亭記曾鞏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園州之二年①,同亭曰“豐樂”,自為記,

以見其名之意。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蜃砬覄谝?,則必即醒心而望。以

見夫群山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

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

之《北湖》之詩云②。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矣。

雖然,公之作樂,吾能言之。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

下之學者皆為材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

旁,豈公樂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賢,韓子沒數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賓

客,尚未知公之難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

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則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而鞏也,又得以文詞

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歟!

慶歷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注]①歐陽公知州之二年:即宋慶歷六年,是歐陽修被貶滁州的第二年。

②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韓愈《北湖》詩有“應留醒心處,準擬醉時來”的句子。

23.解釋加點字(2分)

1歐陽公園州之二年2園亭曰“豐樂”

24.(3分)作者以“豐樂亭”起筆的用意何在?請簡要說明。

25.(2分)文中畫線句若用一個成語概括應該是□□□□.

26.(2分)

從上文內

容推測,

歐陽修以

“豐樂”

二字命名

亭子的主

要原因

是______

(用自己的語言回

答)

27.(4分)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上文與

此意思相對應的兩處是()()

A.凡公與州之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

B.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

C.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

D.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

E.一山之隅,一泉之旁……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28.(4分)你認為曾鞏的這篇記“醒心亭”的文章是否做到了“以見其名之意”?請結

合文章內容加以評價。

第11題:閱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7—13題。

酈食其,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衣食業(yè)。為里監(jiān)門,然吏縣中賢豪不

敢役,皆謂之狂生。

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食其聞其將皆握齪上好荷禮自用,不

能聽大度之言,乃深自藏匿。后聞沛公略地陳留郊,沛公麾下騎士適食其里中子,沛

公時時問邑中賢豪。騎士歸,食其見,謂曰:“吾聞沛公嫂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

愿從游,莫為我先。若見沛公,謂曰'臣里中有酈生,年六十余,長八尺,人皆謂之

狂生,自謂我非狂。'"騎士曰:“沛公不喜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

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食其日:"第言之。"騎士從容言食

其所戒者。

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謁,沛公方踞床令兩女子洗,而見食其。

食其入,即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欲率諸侯破秦乎?”沛公罵日:

“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攻秦,何謂助秦?”食其日:“必欲聚徒合

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庇谑桥婀z洗,起攝衣,延食其上坐,謝之。食其

因言六國從衡時,沛公喜,賜食其食,問曰:“計安出?”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

卒,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人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

沖,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下之。即不聽,足

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于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隨之,遂下陳留。號食其為廣野

君。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有刪改)

注釋:①握齪,器量狹窄。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沛公麾下騎士適食其里中子適:到達

B食其至,入謁謁:拜見

C不宜倨見長者倨:傲慢

D于是沛公輟洗,起攝衣攝:整理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延食其上坐,謝之延:延請

B足下起瓦合之卒起:出身

C夫陳留,天下之沖沖:交通要道

D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下之善:和……交好

9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同法相同的一項是

A吾聞沛公慢而易人夜繾而出,見秦伯

B則長揖不拜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

C與人言,常大罵視其所與,不知

D乃深自藏匿荊軻廢,乃引起匕首提秦王

10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同法相同的一項是

A收散亂之兵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B欲以徑入強秦以其無禮于晉

C酈生因言六國從橫時不如因善遇之

D臣為內應公為我獻之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表現酈生“狂生”的一項是

①然吏縣中賢豪不敢役②乃深自藏匿③食其入,即長揖不拜④足下欲助秦攻

諸侯乎?⑤“必欲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雹夼婀S之,遂

下陳留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12下列評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項是

A酈食其作為謀士,選擇人主很有眼光,對好苛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的諸將,態(tài)

度是“深自藏匿”,不屑與交;而對“慢而易人”但“多大略”的劉邦,確認為“此

真吾所愿從游”,主動要求去見他。

B酈食其有才干,很有自信,明知劉邦''不好儒",并且常以無禮的態(tài)度羞辱儒生,

仍然請人傳言要見劉邦。因為他相信,“多大略”、“時時問邑中賢士豪俊”的劉邦

不可能不需要有才干的人輔佐自己成就大業(yè)的。

C酈食其初次謁見劉邦就表現出過人的膽略和善于說服人的口才,而對傲慢的劉邦,

他“長揖不拜”,并無意中提出了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激怒劉邦的問題,然后順著劉邦

的回答提醒他,要成就大業(yè)就“不宜倨見長者”,從而折服了劉邦。

D酈食其在和劉邦談了昔日“六國從橫”的時勢,博得劉邦高興以后,又提出先攻取

和怎樣攻取陳留的建議,這反映了他胸有韜略,具有遠見卓識。

13把下列課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2)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3)乃引起匕首提秦王。(3分)

第12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梁以樟,字公狄,清范人。以樟負異才,八歲讀書家塾中,值璧裂,作《璧裂歌》

云:“璧猛裂,龍驚出。”見者大奇之。崇禎己卯舉鄉(xiāng)試第一,明年成進士。命試騎

射,進士皆書生,夙不習,以樟獨躍馬彎弓,矢三發(fā),的皆應弦破,觀者嘆異。

中原賊起十余年,所在茶毒,督撫英能辦,率倡撫議,茍且幸無事,盜且服且叛。而

河南比年大旱蝗,人相食,民益蜂起為盜。人為以樟危,僉都御史史可法以其有世

略,獨勸之行。抵任,探知境內賊凡三十六窟。于是練鄉(xiāng)勇,修城堡,嚴保甲;募死

士,入賊巢,伺賊出入。嘗夜半馳雪中,帥健兒密搗賊壘,賊驚俠,擒其渠,毀巢而

歸。居半載,境內賊悉平。

調商丘,時李自成犯開封,不能破,乃東攻歸德①。以樟嬰城血戰(zhàn)三日夜,城陷。以

樟被重創(chuàng),仆亂尸中,死復蘇,商民救之出,奔淮上,被逮漱請室②。賊入潼關,復

渡河東犯,京師震動。以樟乃從獄中上疏:“請皇太子撫軍南京,輔以重臣,便宜從

事,系人心。倡召豪杰義旅,大起勤王兵?!笔枭?,執(zhí)政尼之。

迨出獄,而都城陷。福王立,以樟自德州、臨清南下,與各郡邑丈武史及諸豪士故獻

血盟,人皆感憤流涕,受約未待命。渡淮見可法,因建議:“山東、河北為江南藩

蔽,若無山東、河北,是無中原、江北,無中原、江北,區(qū)區(qū)江南。也能自守耶?今宜

于河南北、山東,設三大鎮(zhèn),仿唐節(jié)度使、宋經制招討使之制,以大臣文武兼資者為

之?!庇盅裕骸氨狈饺诵南蝽?,宜及時撫為我用。否則忠者不能支,黠者反戈相向

矣?!鼻昂笞嘤洶贁凳?。而馬士英專政,貨鬻官爵,用逆黨阮大鉞為兵部尚書,競立

門戶,斤忠說之士,君臣日夜酣樂。左良玉、劉澤清等各擁兵跋扈,莫能制。以樟知

事不可為,憤郁成疾,辭去??煞ㄈ耘e以樟為兵都職方司主事。

未幾,揚州破,可法死,南都相絕清。以樟遂遁跡寶應之葭湖,買田數十畝,躬耕自

給。清初,召用勝國諸巨,以樟年才三十七,朝貴致書勸駕,不應。自筑忍冬軒,四

方之士,若閻爾梅、王定、僧松隱暨其鄉(xiāng)人王世德父于,時時過以樟劇飲,慷慨激

昂,繼以涕泣??滴跛哪昶咴率迦?,端坐作論學數百言,擲筆而卒。年五十八。

【注】①歸德:商丘別稱。②請室:清洗罪過之室。即囚禁有罪官吏的牢獄。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矢三發(fā),的皆應弦破的:確實

B人為以樟危危:危險。

C而馬士英專政,貨鬻官爵貨:出賣

D時時過以樟劇飲過:指責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僉都御史史可法以其有經世略②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B①擒其渠,毀巢而歸②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C①以樟乃從獄中上疏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立及時撫為我用②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梁以樟文武雙全。小時候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才華,引起關注;中進士后,更以其

漂亮的騎射功夫令人嘆服。

B.在商丘做官時,梁以樟與李自成所部血戰(zhàn)三天三夜,最后城池陷落。他也身負重

傷,雖死里逃生,卻被定罪下獄。

C.梁以樟出獄后,向權臣馬士英提了很多建議。而當時阮大鉞排斥忠良,左良玉等大

將擁兵自重,梁以樟憂憤成疾,辭官而去。

D.明亡后,梁以樟隱居于寶應的葭湖,親自耕種以自給。清朝初年,朝廷下詔征用明

朝遺臣,梁以樟沒有應詔。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請皇太子撫軍南京,輔以重臣,假便宜從事,系人心。(3分)

(2)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

游記》)(3分)

(3)或日: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日: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4分)

第13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8—22題(共17分)

南康直節(jié)堂記①

[宋]蘇轍

南康太守聽事之東,有堂曰“直節(jié)”,朝請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

長短巨細若一,直如引繩,高三尋,而后枝葉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

莖;凜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長劍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為軍六曹吏所居,杉之

陰,府史之所蹲伏,而簿書之所填委,莫知貴也。君見而憐之,作堂而以‘'直節(jié)"命

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風雨撓之,巖石軋之,然后委曲隨物,不能自

保。雖竹箭之良,松柏之堅,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

雪,而死能利棟宇者,與竹柏同,而以直過之。求之于人,蓋所謂不待文王而興者

耶?

徐君溫良泛愛,所居以循吏稱,不為嗷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觀其所說,而其

為人可得也?!对姟吩唬骸拔┢溆兄?,是以似之?!碧贸?,君以客飲于堂上??妥矶?/p>

日吾欲為曲為曲必屈曲可為乎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

柯布葉,安而不危乎?清風吹衣,飛雪滿庭,顏色不變,君來燕嬉乎!封植灌溉,剪

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廬山之民,升堂見杉,懷思其人,其無己乎!”歌

闋而罷。

元豐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蘇轍記。

注:①蘇轍作此文時為元豐八年,他因蘇軾案牽連而遭貶已有五年,其時應是仍

在筠州。筠州雖屬江南西路而南康屬江南東路,但二者相鄰,故與徐望圣有往來。

18.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舉

B.觀其所說,而其為人可得也說:同“悅”

C.然后委曲隨物委曲:屈曲變彎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特立:與眾不同

19.下列各組加點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府史之所蹲伏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B.惟杉能遂其性其皆出于此乎?

C.與竹柏同,而以直過之青出于藍而青于藍

D.而行不失于直不拘于時

20.下列對文意的敘述或文章的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聽事唐的東面種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樹,并在杉樹旁建造了一座

廳堂,命名為“直節(jié)堂”。

B.作者認為樹木剛生長時,沒有不直的,然而經過風吹雨打,或巖石的擠壓,往往不

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樹可以。

C.“直節(jié)”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對杉樹的“直節(jié)”作了由衷的贊美。巨杉之性即剛

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狀物,實則寫人。

D.文章寫堂而寫杉,寫杉而實寫徐望圣,借寫徐望圣又將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態(tài)度

抒發(fā)無遺,纖徐曲折,極盡含蓄之妙。

21.用“/”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3分)

客醉而歌曰吾欲為曲為曲必屈曲可為乎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

為乎

2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

(1)君見而憐之,作堂而以“直節(jié)”命焉。(2分)

(2)廬山之民,升堂見杉,懷思其人,其無已乎?。?分)

第14題:

第15題:

第16題:12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17題。

陶淵明,字元亮,或云潛,字淵明,沼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淵明少有高

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

錄。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

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

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對臼:“潛也何敢望

賢,志不及也。二道濟饋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

之,以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惫锵ち罾舴N秫,曰:“吾常

得醉于酒,足矣?!逼拮庸陶埛N杭,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

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睖Y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

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征著作郎,不就。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業(yè)

漸隆,不復肯仕。元嘉四年,將復征命,會卒,時年六十三。世號“靖節(jié)先生”。

(蕭統(tǒng)《陶淵明傳》)

1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穎脫不群,任真自得群:?合群

B.州召主簿,不就就:接受

C.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聊:悠閑

D.恥復屈身后代恥:以…為恥辱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樂琴書以消憂

B.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

長江也

C.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D.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若事之不濟,此乃天

16.以下六句話中,全都直接表現陶潛志趣的一項是

①潛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②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

③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④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⑤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奁淦薜允弦嗄馨睬诳?。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

D.③⑤⑥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柳先生傳》中,五柳先生像陶潛一樣安貧樂道,但時人并不認為這篇文章是實

錄。

B.因親人年邁,家里貧窮,陶潛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場繁瑣,任職不久,就解職回

家。

C.陶潛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

D.陶潛的妻子和他志趣相同。元嘉四年,陶潛將要接受朝廷征聘,卻恰好去

世了。

1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6分)

(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保?分)

②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征著作郎,不就。(4分)

(2)把下列在第一模塊所學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③木直中繩,棘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荀子《勸學》)(3分)

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韓愈《師說》)

(5分)

⑤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陶淵明《歸去來兮辭》)(3分)

⑥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左丘明《燭之

武退秦師》)(4分)

⑦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

北面而事之!(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4分)

第17題: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7—25題。(21分)

(一)戰(zhàn)馬記

[明]羅洪先

王公楨,濟陽公孫也。濟陽死靖難,公死賊,獲贈于朝,任一子廣,吉水稱忠義家莫

過之。至其戰(zhàn)馬事,有足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學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會荊襄賊流劫入夔,焚巫山縣治。是時同知蘇

州王公授碟捕賊,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數之曰:“汝食朝廷

祿,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餓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晝夜行,至則巫山已破,賊方聚

山中,索擊之,殺渠桀三十三人,余盡遣。居三日,賊復劫屬邑大昌,公促王,王又

不行,而翟塘衛(wèi)指揮曹能、柴成兩人,與王素黨結避禍,多方詭辭庇之。且激公日:

“公誠為國家出力氣,肯慨然復行乎?“公即聲應。即日勒民兵,夾曹、柴兩人赴

之,與賊夾水陣。己而麾民兵畢渡趣戰(zhàn),曹、柴望走,公陷圍中,誤入淖田,不得

脫。賊欲降之,公大奮罵。賊怒以刀斷其喉及右臂,墮淖中,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賊不敵,不敢言。是日將歸,有物嘯于山者,

商驚祝曰:“為王公耶?果爾,當三嘯止?!比缙溲浴I堂嘏c家人負警往尋亂尸,見

衣白紗豐臂者,公也。載警上,令不深沒。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馬奔歸府,門闔,

長嘶踢其扁,若告急狀。守者納之,血淋漓,毛發(fā)盡赤,眾始駭公已死,而賊尤不

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廣始隨木商往殮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貧甚,不能歸,

盡售行李與馬為資。而王意在馬,不償直,競徒手得之。距殮之二十五日,夜且半,

馬哀鳴特異。王命秣者加年①豆,不為止。王疑秣者紿②己,自起視楊。馬驟前嚙其

項,不釋口,久乃得脫。復奮首搗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嘔血數升死。賊既

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誅。

嗚呼!自昔相傳義馬事不一二,皆言臨難能相濟也。世嘗言至靈者人,畜之至賤宜莫

犬馬若也。銜轡所制,鞭策所驅,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嗚呼!可不畏哉!可不戒

哉!

[注]①基(cud):鋤碎的草。②紿(ddi):欺騙。

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賊欲降之降:投降

B.與王素黨結避禍黨:勾結

C.商稔公,知賊不敵稔:熟悉

D.商驚祝曰祝:禱告

18.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現戰(zhàn)馬“義”的一組是

①至其戰(zhàn)馬事,有足為世戒者

②長嘶踢其扃,若告急狀

③而王意在馬,不償直,竟徒手得之

④復奮首搗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馬哀鳴特異

⑥自昔相傳義馬事不一二,皆言臨難能相濟也

A.①⑤⑥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③④

19.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而王某心思在馬上,因為它不值錢,最終白白地得到它。

B.王楨任夔州府通判時,遇到荊襄的賊寇前來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軍吏

曹能、柴成卻不敢出兵。危急時刻,王楨出于義憤犬吠之警兵擊賊,壯烈犧牲。

C.王楨遇難后,朋友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遺體,準備送回家鄉(xiāng)安葬,但因貧窮,只

好賣行李和戰(zhàn)馬作路費。戰(zhàn)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楨戰(zhàn)死后,他的戰(zhàn)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報訊;在同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