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880-2013 冶煉煙氣制酸工藝設計規(guī)范_第1頁
GB 50880-2013 冶煉煙氣制酸工藝設計規(guī)范_第2頁
GB 50880-2013 冶煉煙氣制酸工藝設計規(guī)范_第3頁
GB 50880-2013 冶煉煙氣制酸工藝設計規(guī)范_第4頁
GB 50880-2013 冶煉煙氣制酸工藝設計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閱讀全文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人文庫專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冶煉煙氣制酸工藝設計規(guī)范

Designcodeforacid-makingwithsmeltingoff-gas

GB50880-2013

主編部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xié)會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施行日期:2014年6月1日

人人文庫專用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13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冶煉煙氣制酸工藝設計規(guī)范

GB50880-2013

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

網(wǎng)址:www.jhpress.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木樨地北里甲11號國宏大廈C座3層

郵政編碼:100038電話:(010)63906433(發(fā)行部)

新華書店北京發(fā)行所發(fā)行

三河富華印刷包裝有限公司印刷

850mm×1168mm1/322.875印張72千字

人人文庫專用2014年5月第1版2014年5月第1次印刷

統(tǒng)一書號:1580242·277

定價:18.00元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侵權舉報電話:(010)63906404

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寄本社出版部調換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公告

第203號

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發(fā)布國家標準

《冶煉煙氣制酸工藝設計規(guī)范》的公告

現(xiàn)批準《冶煉煙氣制酸工藝設計規(guī)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

GB50880—2013,自2014年6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3.2.6、

3.7.3、6.4.3、7.2.7、7.4.5、7.4.8、7.4.10、8.7.3條為強

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

本規(guī)范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

發(fā)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人人文庫專用2013年11月1日

前言

本規(guī)范是根據(jù)原建設部《關于印發(fā)〈2006年工程建設標準規(guī)

范制訂、修訂計劃(第二批)〉的通知》(建標〔2006〕136號)的要求,

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工程建設標準規(guī)范管理處和中國恩菲工程技

術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制完成的。

在本規(guī)范編制過程中,編制組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總

結了國內有色金屬冶煉煙氣制酸的設計經(jīng)驗,對其中一些重要條

文進行了專題研究,反復討論、修改和完善,最后經(jīng)審查定稿。

本規(guī)范共分8章,主要技術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工藝選擇、

物料衡算、熱量衡算、設備選擇、設備布置以及管道等。

本規(guī)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

本規(guī)范由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釋,

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工程建設標準規(guī)范管理處負責日常管理工

作,由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本

規(guī)范在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至中國恩菲工程技術

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復興路12號,郵政編碼:100038),以供今后

修訂時參考。

本規(guī)范主編單位、參編單位、參加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

查人:人人文庫專用

主編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工程建設標準規(guī)范管理處

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參編單位: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中鋁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參加單位:宜興化工成套設備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董四祿黃祥華黃衛(wèi)華郭智生曹霞

·1·

吳桂榮袁愛武陳南洋蔣加軍李立軍

高飛肖萬平

主要審查人:郭奕全任文生常全忠肖輝曹龍文

王文觀李淑全申屠華德梁海衛(wèi)

人人文庫專用

·2·

目次

1總則…………………(1)

2術語…………………(2)

3工藝選擇…………………(4)

3.1一般規(guī)定………………(4)

3.2煙氣凈化………………(4)

3.3干燥與吸收……………(5)

3.4轉化與換熱……………(6)

3.5成品酸儲存與運輸………(7)

3.6尾氣脫硫………………(7)

3.7廢酸處理………………(7)

4物料衡算…………………(9)

4.1一般規(guī)定………………(9)

4.2煙氣凈化………………(9)

4.3干燥與吸收……………(11)

4.4轉化與換熱……………(12)

4.5尾氣脫硫………………(12)

4.6廢酸處理………………(13)

5熱量衡算人人文庫專用…………………(14)

5.1一般規(guī)定………………(14)

5.2煙氣凈化………………(14)

5.3干燥與吸收……………(15)

5.4轉化與換熱……………(16)

5.5尾氣脫硫………………(17)

6設備選擇…………………(18)

·1·

6.1煙氣凈化………………(18)

6.2干燥與吸收……………(19)

6.3轉化與換熱……………(21)

6.4成品酸儲存與運輸………(22)

6.5尾氣脫硫………………(23)

6.6廢酸處理………………(24)

7設備布置…………………(26)

7.1煙氣凈化………………(26)

7.2干燥與吸收……………(27)

7.3轉化與換熱……………(28)

7.4成品酸儲存與運輸………(29)

7.5尾氣脫硫………………(30)

7.6廢酸處理………………(31)

8管道…………………(32)

8.1一般規(guī)定………………(32)

8.2材質……………………(33)

8.3流速與規(guī)格……………(33)

8.4管道柔性分析及補償器選擇……………(35)

8.5管架……………………(35)

8.6閥門……………………(37)

8.7管道敷設………………(38)

8.8保溫……………………(41)

8.9識別色人人文庫專用…………………(43)

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45)

引用標準名錄…………………(46)

附:條文說明…………………(47)

·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Processesselection………(4)

3.1Generalrequirements……(4)

3.2Gascleaning……………(4)

3.3Dryingandabsorption…………………(5)

3.4Conversionandheatexchange……………(6)

3.5Acidstorageandtransportation…………(7)

3.6Tailgasdesulfuration……(7)

3.7Wasteacidtreatment……(7)

4Calculationofmaterialsbalance………(9)

4.1Generalrequirement……(9)

4.2Gascleaning……………(9)

4.3Dryingandabsorption…………………(11)

4.4Conversionandheatexchange……………(12)

4.5Tailgasdesulfuration……(12)

4.6Wasteacidtreatment……(13)

5Calculation人人文庫專用ofheatsbalance……………(14)

5.1Generalrequirement……(14)

5.2Gascleaning……………(14)

5.3Dryingandabsorption…………………(15)

5.4Conversionandheatexchange……………(16)

5.5Tailgasdesulfuration……(17)

6Equipmentsselection……(18)

·3·

6.1Gascleaning……………(18)

6.2Dryingandabsorption…………………(19)

6.3Conversionandheatexchange……………(21)

6.4Acidstorageandtransportation…………(22)

6.5Tailgasdesulfuration……(23)

6.6Wasteacidtreatment……(24)

7Equipmentslayout………(26)

7.1Gascleaning……………(26)

7.2Dryingandabsorption…………………(27)

7.3Conversionandheatexchange……………(28)

7.4Acidstorageandtransportation…………(29)

7.5Tailgasdesulfuration……(30)

7.6Wasteacidtreatment……(31)

8Piping……………………(32)

8.1Generalrequirement……(32)

8.2Materialsofpiping………(33)

8.3Velocitiesandsizeofpiping……………(33)

8.4Pipingflexibilityanalysisandselection

ofexpansionjoints………(35)

8.5Pipesupports……………(35)

8.6Valves…………………(37)

8.7Pipingarrangement……(38)

8.8Heat人人文庫專用insulation…………(41)

8.9Identificationcolors……(43)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45)

Listofquotedstandards……(46)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7)

·4·

1總則

1.0.1為了統(tǒng)一有色冶煉煙氣制酸工藝設計技術要求,提高設計

質量和技術水平,達到綜合利用資源、節(jié)能減排以及清潔生產(chǎn)的目

的,制定本規(guī)范。

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冶煉煙氣制酸工程項目

的工藝設計。

1.0.3冶煉煙氣制酸工藝設計的生產(chǎn)規(guī)模應與冶煉生產(chǎn)能力相

適應。冶煉煙氣制酸工藝應在充分研究冶煉煙氣的性質、條件與

特點的基礎上,經(jīng)過綜合分析,全面討論確定。

1.0.4冶煉煙氣制酸工藝在總結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基礎上,應積極采用

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做到技術先進、經(jīng)濟合理、安全可靠、節(jié)能

減排。

1.0.5設計應對中溫位熱進行回收,具備回收條件的應回收和利

用低溫位熱。

1.0.6改建或擴建工程在滿足生產(chǎn)要求、安全規(guī)范的前提下,應

充分利用原有設施。

1.0.7過程控制及參數(shù)監(jiān)測應采用集散控制系統(tǒng),提高自動化程

度。對涉及安全、環(huán)保等關鍵參數(shù)應采取監(jiān)測、報警、連鎖控制等

相應措施,人人文庫專用確保安全生產(chǎn)。

1.0.8制酸過程產(chǎn)生的廢氣、廢液和廢渣應妥善處理,不得對環(huán)

境造成污染。

1.0.9設計過程中應執(zhí)行相關的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當設計對施工

及驗收有特殊要求時,應在設計文件中加以說明。

1.0.10冶煉煙氣制酸工藝設計,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執(zhí)行國

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1·

2術語

2.0.1冶煉煙氣smeltingoff-gas

各種金屬硫化物在冶煉過程中,從冶金爐、窯等設備中排出的

含二氧化硫的煙氣。

2.0.2煙氣雜質impurities

冶煉煙氣中含有的煙塵、煙霧或氣溶膠、揮發(fā)性金屬及其化合

物、氣態(tài)非金屬化合物等。

2.0.3露點dewpoint

冶煉煙氣中含有三氧化硫和水,在一定壓力下,當溫度低于某

一值時,兩者結合生成的硫酸蒸氣凝結成為露,硫酸蒸氣開始凝結

時的溫度稱為露點。煙氣中水和三氧化硫含量不同,露點不同。

2.0.4廢酸wasteacid

根據(jù)煙氣中的雜質、三氧化硫和水分,經(jīng)計算需要從凈化工序

排出的酸性溶液。

2.0.5煙氣凈化gascleaning

凈化是指除去煙氣中的煙塵、煙霧或氣溶膠、揮發(fā)性金屬及其

化合物、氣態(tài)非金屬化合物等有害雜質。

2.0.6絕熱飽和adiabaticsaturation

在絕熱人人文庫專用狀態(tài)下利用高溫煙氣的熱量蒸發(fā)循環(huán)酸中的水,部分

煙氣顯熱轉變?yōu)檎舭l(fā)的那部分水蒸氣的潛熱,煙氣溫度降低,總熱

量不變。

2.0.7干燥與吸收dryingandabsorption

干燥系指采用濃度不低于93%的硫酸作為干燥酸與凈化后

的煙氣接觸,干燥酸吸收煙氣中的水被稀釋,煙氣被干燥。出干燥

塔煙氣含水應小于等于100mg/Nm3。

·2·

吸收系指采用濃度不低于98%的硫酸作為吸收酸與來自轉

化的煙氣接觸,煙氣中的三氧化硫與吸收酸中的水結合生成硫酸

或煙氣中的三氧化硫溶解在100%硫酸中生成發(fā)煙硫酸。

2.0.8轉化conversion

在一定溫度下,二氧化硫在觸媒的催化作用下與氧反應生成

三氧化硫。

2.0.9?jié)穹蛩幔鳎澹簦悖铮睿簦幔悖簦穑颍铮悖澹螅?/p>

凈化后的濕二氧化硫煙氣不需要干燥,直接在觸媒的催化作

用下與氧發(fā)生反應,生成的三氧化硫與水蒸氣結合成硫酸蒸氣,然

后被冷凝生成液體硫酸。硫酸濃度大于92.5%。

2.0.10尾氣tailgas

從最終吸收塔(單轉單吸的吸收塔)排出的氣體。

2.0.11低溫位熱lowgradeheat

在干燥和吸收過程中,傳遞到循環(huán)酸中的氣體顯熱、水蒸氣潛

熱、反應熱、稀釋熱以及混合熱等稱為低溫位熱。

人人文庫專用

·3·

3工藝選擇

3.1一般規(guī)定

3.1.1入硫酸系統(tǒng)煙氣量波動范圍應為35%~115%。

3.1.2入硫酸系統(tǒng)二氧化硫濃度(干基)應滿足下列要求:

1單接觸工藝大于3.5%;

2雙接觸工藝大于5.0%;

3濕法硫酸工藝大于2.0%。

3.1.3入硫酸系統(tǒng)煙氣含塵量應小于1g/Nm3。

3.2煙氣凈化

3.2.1煙氣凈化后雜質含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硫酸》

GB/T534成品硫酸質量的有關規(guī)定及安全生產(chǎn)的要求。出凈化

(或干燥塔入口)煙氣主要雜質含量,應符合表3.2.1的指標要求。

表3.2.1出凈化(或干燥塔入口)煙氣主要雜質含量

煙氣雜質砷氟氯塵酸霧(二級電霧)

含量(mg·Nm-3)≤1≤0.25≤0.5≤2.0≤5

3.2.2凈化出口煙氣溫度應滿足成品硫酸水平衡要求。

3.2.3循環(huán)酸中主要雜質濃度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在最人人文庫專用低操作溫度下雜質應不發(fā)生結晶;

2應確保出凈化煙氣雜質含量滿足本規(guī)范表3.2.1的要求。

3.2.4煙氣凈化工藝應根據(jù)煙氣性質、產(chǎn)品質量要求、凈化指標

等選擇。

3.2.5凈化流程宜選用:一級洗滌塔—氣體冷卻塔—二級洗滌

塔—一級電除霧器—二級電除霧器。

3.2.6電除霧器出口總管上必須設置安全水封。

·4·

3.2.7稀酸冷卻宜選用板式冷卻器,冷卻器的酸側入口和水側入

口應設置過濾器。

3.2.8當煙氣含氟較高時,應采用化學法除氟,并應滿足本規(guī)范

表3.2.1的要求。

3.2.9當煙氣含汞時,根據(jù)煙氣中的汞含量,應設置除汞設施。

3.2.10凈化工序應設置稀酸脫吸塔,脫出的含二氧化硫煙氣應

返回凈化工序的氣體冷卻塔入口。

3.2.11凈化工序應設置沉降和壓濾設施,分離外排廢液中的顆

粒物。濾渣應返回冶煉或進一步加工處理,濾液(廢酸)應排往廢

酸處理工序。

3.2.12電除霧器陽極應設置連續(xù)或間斷沖洗裝置,沖洗外排廢

液應返回第一級洗滌塔或排往廢(酸)水處理工序。

3.2.13對一級洗滌塔等關鍵設備的各種重要參數(shù)應采取監(jiān)測、

連鎖控制及自動報警的措施。

3.3干燥與吸收

3.3.1干燥與吸收的工藝流程應與轉化工藝相對應。

3.3.2酸冷卻宜選用泵后冷卻流程。

3.3.3干燥與吸收的串酸應通過方案比較確定,宜采用泵后串酸

流程。

3.3.4干燥塔進出塔酸濃度差不宜超過0.5%,吸收塔進出塔酸

濃度差不宜超過0.8%。

3.3.5當人人文庫專用直接從干燥循環(huán)系統(tǒng)生產(chǎn)93%硫酸時,應設置成品酸

脫吸塔。產(chǎn)品為98%硫酸時可不設成品酸脫吸塔。

3.3.6送往成品酸庫的硫酸溫度應低于40℃;若高于40℃,應設

置成品酸冷卻器。

3.3.7所有泵槽液面應維持微負壓,排氣總管應接到干燥塔入

口管。

3.3.8最終吸收塔出口與干燥塔入口之間應設置連通管線。

·5·

3.3.9對于煙氣量及煙氣二氧化硫濃度比較穩(wěn)定且二氧化硫濃

度較高的大中型制酸裝置,應回收低溫位熱。

3.4轉化與換熱

3.4.1正常煙氣條件下,應選擇成熟的、經(jīng)生產(chǎn)驗證的常規(guī)轉化

工藝。

3.4.2選擇工藝時,應根據(jù)煙氣二氧化硫濃度是否滿足自熱操作

確定采用單接觸工藝或雙接觸工藝。

3.4.3除滿足自熱操作外,入吸收塔煙氣(包括一次轉化氣和二

次轉化氣)溫度應高于露點。

3.4.4轉化觸媒層數(shù)及觸媒類型應根據(jù)煙氣二氧化硫濃度和總

轉化率要求確定,常規(guī)接觸法制酸轉化工藝選擇應符合表3.4.4

的規(guī)定。

表3.4.4常規(guī)接觸法制酸轉化工藝選擇

轉化入口二氧化硫濃度V(%)宜采用的轉化工藝

3.5~6單接觸

5~18雙接觸

>2濕法硫酸(濕式接觸)

3.4.5入轉化高濃度二氧化硫煙氣氧硫比(O2/SO2)不應小于

0.75,其他煙氣氧硫比不應小于1.0。

3.4.6換熱流程應根據(jù)煙氣條件、轉化器觸媒層配置及轉化余熱

回收方案等綜合比較后確定。

3.4.7高人人文庫專用濃度轉化工藝宜選擇預轉化、三氧化硫循環(huán)、等溫轉化

工藝等。

3.4.8觸媒應根據(jù)煙氣條件和總轉化率要求選擇,觸媒裝填量及

各層分配比例應通過計算確定。

3.4.9開工預熱宜選擇燃油、燃氣或電加熱方式。

3.4.10采用雙接觸工藝時,開工預熱系統(tǒng)應同時滿足一次轉化

和二次轉化的預熱要求。

·6·

3.4.11為方便觸媒的篩分和裝卸,應設置觸媒篩分裝置,篩分裝

置應滿足環(huán)保和安全要求。

3.5成品酸儲存與運輸

3.5.1成品酸庫設計應包括硫酸儲存和裝卸酸設施,儲酸及裝卸

酸流程應簡捷方便、安全可靠。

3.5.2成品酸宜采用大酸罐儲存,儲罐區(qū)儲酸罐數(shù)量不應小于2

個,儲酸罐出酸管道應設置雙閥門。

3.5.3成品酸運輸應根據(jù)建設地運輸條件和用戶要求確定,運輸

方式宜采用火車、汽車或船舶。

3.5.4裝酸設施應根據(jù)不同的運輸設備設計。裝酸宜采用自動

計量,也可采用計量槽計量。

3.6尾氣脫硫

3.6.1尾氣脫硫工藝應根據(jù)冶煉操作制度、煙氣性質(包括二氧

化硫濃度和氣量的波動)、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總量、脫硫效率、脫硫

劑供應、自然資源情況、脫硫副產(chǎn)物的綜合利用、廢水/廢渣排放、

廠址條件以及技術經(jīng)濟指標等因素,綜合比較后確定。

3.6.2脫硫宜選擇二氧化硫吸收(附)/解析(吸)和脫硫劑易獲

取、產(chǎn)品有銷路的工藝。

3.6.3鋅冶煉或鉛鋅冶煉聯(lián)合企業(yè),宜選擇氧化鋅脫硫工藝。

3.6.4尾氣排放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鉛、鋅工業(yè)污染物排放標

準》GB25466人人文庫專用、《銅、鎳、鈷工業(yè)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7和《硫

酸工業(yè)污染物排放標準》GB26132的有關規(guī)定。

3.7廢酸處理

3.7.1廢酸處理工藝應根據(jù)廢酸成分、資源回收及處理后排液要

求、技術經(jīng)濟指標、安全環(huán)保要求確定。

3.7.2對于含砷及其他重金屬離子較高的廢酸宜采用硫化法與

·7·

中和法相結合的處理工藝;其他可采用中和處理工藝,工藝選擇應

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含砷濃度小于0.5g/L的廢酸,宜采用堿中和處理工藝。

2含砷濃度大于等于0.5g/L的廢酸,宜采用硫化法與堿中

和組合處理工藝。

3硫化劑宜采用硫化鈉、硫氫化鈉及其他液相硫化劑,不宜

采用氣體硫化劑。

3.7.3廢酸處理產(chǎn)出的廢物必須合理處置,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含砷及其他重金屬固體廢渣必須與一般固體廢渣分開堆

存,嚴禁產(chǎn)生二次污染。

2處理后的廢氣必須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惡臭污染物排放標

準》GB14554、《銅、鎳、鈷工業(yè)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7的有關

規(guī)定。

3硫化區(qū)域必須設置固定式硫化氫監(jiān)測報警裝置。

人人文庫專用

·8·

4物料衡算

4.1一般規(guī)定

4.1.1設計基礎應包括下列內容:

1煙氣量(Nm3/h)及成分(%)。成分包括:二氧化硫、三氧

化硫、氧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氣、水等。

2煙氣有害物及含量(mg/Nm3)。煙氣有害物包括:鉻、鐵、

鈷、銅、鋅、鎘、鉛、砷、硒、汞、二氧化硅、氟、氯等。

3入硫酸系統(tǒng)總硫。

4煙氣溫度、煙氣壓力。

5冶煉操作制度。

4.1.2物料衡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凈化率應按煙氣中三氧化硫全部損失、忽略廢酸經(jīng)脫吸損

失的二氧化硫進行計算。酸霧在各段被除去比例,應根據(jù)選擇的

工藝和設備并結合生產(chǎn)實踐經(jīng)驗選取。

2轉化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雙接觸工藝大于或等于99.5%;

2)單接觸工藝大于或等于96%。

3吸收率應大于或等于99.95%。

4二人人文庫專用氧化硫風機出口煙氣應滿足下列要求:

1)塵小于或等于1.2mg/Nm3;

2)水分小于或等于100mg/Nm3;

3)酸霧小于5mg/Nm3。

4.2煙氣凈化

4.2.1煙氣凈化的物料平衡計算,應包括煙氣量、硫(包括二氧化

·9·

硫和三氧化硫)、水等組分的物料平衡計算;當煙氣中砷、氟、氯、

硒、汞等物質濃度較高時,應進行這些組分的物料平衡計算。

4.2.2煙氣量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計算進入凈化工序的空氣量(含空氣中的水分)。

2冶煉煙氣具有煙氣量、二氧化硫濃度波動的特點,應對最

大、正常、最小煙氣條件分別做物料平衡計算。

4.2.3硫平衡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進入凈化工序的總硫量應包括煙氣中的二氧化硫量和三

氧化硫量;

2外排廢酸量(折100%硫酸)應按煙氣中的三氧化硫全部

生成硫酸計算;

3外排廢酸量及濃度應按砷、氟、氯、固相塵等在循環(huán)酸中的

最大允許濃度分別計算,選取其中酸量大、濃度低的數(shù)值。

4.2.4凈化出口煙氣溫度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氣體冷卻塔出口溫度可視為凈化出口溫度,凈化出口溫度

應滿足干吸工序產(chǎn)出合格成品酸的要求;

2干吸加水量或加水比例應根據(jù)煙氣二氧化硫濃度、生產(chǎn)工

藝等確定;

3當電除霧器絕緣箱采用氣封時,干吸加水量應包括漏入電

除霧器空氣中的水分。

4.2.5水平衡計算應包括下列內容:

1進凈化煙氣含水量;

2脫吸人人文庫專用空氣含水量;

3電除霧器氣封空氣含水量;

4槽(罐)抽氣進入凈化工序的空氣含水量;

5工藝加水量;

6出凈化煙氣含水量;

7外排廢酸含水量。

4.2.6采用絕熱蒸發(fā)稀酸洗滌凈化工藝,達到100%絕熱飽和的

·10·

煙氣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計算采用煙氣溫度應比其飽和溫度高2℃;

2煙氣水蒸氣含量應為絕熱飽和溫度下的100%。

4.3干燥與吸收

4.3.1干燥與吸收的物料平衡計算應包括下列內容:

1干吸塔進出口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水、酸霧等;

2塔和泵槽進出口酸量、串酸量、加水量、硫酸濃度;

3補充空氣量及空氣中含水量。

4.3.2物料平衡計算選用的工藝操作參數(shù)應以生產(chǎn)實踐為依據(jù),

可按表4.3.2選用,部分操作指標應通過計算確定。

表4.3.2干燥與吸收操作參數(shù)

項目干燥塔中間吸收塔最終吸收塔發(fā)煙酸塔

氣體入口溫度(℃)≤40160~200140~180160~200

氣體出口溫度(℃)35~5060~11060~9060~80

噴淋酸入口溫度(℃)<49<95<83<60

噴淋酸出口溫度(℃)<70≤120≤100<70

噴淋酸濃度(%)93~9598~98.598~98.5104.5~104.6

噴淋酸密度

≥18≥18≥18≥18

[m3/(m2·h)]

操作氣速(m/s)1.2~1.81.2~2.51.2~2.51.2~2.0

氣體出口含水

效率(%)≥99.95≥99.9550~70

人人文庫專用≤0.1g/Nm3

4.3.3干燥塔入口煙氣含水量,應包括下列內容:

1電除霧器出口煙氣含水量;

2當從干燥塔前補充空氣時,空氣中的含水量。

4.3.4干吸塔的噴淋酸量應通過進出塔酸的濃度差計算,在未確

定塔徑前,不宜通過噴淋密度計算循環(huán)酸量。

4.3.5產(chǎn)品酸規(guī)格應根據(jù)煙氣二氧化硫濃度、循環(huán)水溫度、環(huán)境

·11·

溫度以及市場需求等確定。

4.3.6串酸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生產(chǎn)98%硫酸和104.5%硫酸時,98%硫酸和104.5%

硫酸對串,向98%硫酸中加水;

2當生產(chǎn)98%硫酸和93%硫酸時,98%硫酸與93%硫酸對

串,向98%硫酸中加水。

4.4轉化與換熱

4.4.1轉化物料平衡計算應包括總轉化率和分段轉化率的確定、

轉化器各觸媒層進出口煙氣的物料計算、觸媒總量及各層觸媒分

配率的計算。

4.4.2觸媒損耗量可按優(yōu)質觸媒使用7a~12a全部更換,普通觸

媒使用5a~8a全部更換進行計算。

4.4.3對于氣量和二氧化硫濃度周期性波動的煙氣,應分別對正

常氣量、最大氣量、最小氣量等進行物料平衡計算。換熱器換熱面

積計算依據(jù)應根據(jù)物料平衡計算結果確定。

4.4.4采用燃油、燃氣預熱升溫時,物料平衡計算還應包括燃燒

爐進口燃燒物料量、空氣量及出口燃燒氣量的平衡計算。

4.4.5轉化物料平衡計算結果應以物料平衡圖或表格形式列出,

氣相物料應列出氣體成分、體積百分比、質量流量及體積流量(標

準狀況下)。

人人文庫專用4.5尾氣脫硫

4.5.1尾氣脫硫的物料平衡計算,應包括脫硫塔進出口煙氣主要

組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水等)、塔和槽進出口物料(循環(huán)液量、

循環(huán)液組分、補充吸收液及排放液等)的計算。

4.5.2物料平衡計算用工藝參數(shù),應根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或同類工藝生

產(chǎn)實踐數(shù)據(jù)選取。

4.5.3物料平衡計算結果應包含下列內容:

·12·

1脫硫塔出口煙氣量及煙氣成分;

2產(chǎn)品產(chǎn)量及主要成分;

3吸收(附)劑消耗量;

4解析(吸)劑消耗量;

5其他物料消耗量;

6外排廢液、廢渣量及成分。

4.6廢酸處理

4.6.1廢酸處理的物料平衡計算應根據(jù)本規(guī)范第3.7.2條選擇

的工藝分段計算。

4.6.2物料平衡計算中有關化合物或離子態(tài)物質的單位應以

g/L和kg/d表示。

4.6.3各環(huán)節(jié)進出口的物料平衡計算應根據(jù)主反應和主要副反

應反應式、反應酸堿度、需要控制的pH值(或氧化還原電位值)等

進行,計算結果以列表或物料平衡圖的形式表示。

4.6.4廢酸中主要元素,如砷、銅、鎘、鉛、鋅、汞等,應分別進行物

料平衡計算。

人人文庫專用

·13·

5熱量衡算

5.1一般規(guī)定

5.1.1煙氣制酸的絕熱蒸發(fā)冷卻、二氧化硫轉化和干燥吸收三大

主工藝熱量平衡應按絕熱過程計算。

5.1.2出絕熱增濕塔的氣體顯熱與水蒸氣潛熱之和應與入絕熱

增濕塔氣體總熱量相等。

5.1.3觸媒層氣體出口熱量應等于氣體入口熱量與轉化反應熱

之和。

5.1.4入干吸塔的煙氣熱量、噴淋酸熱量、塔內反應熱和冷凝熱

之和應等于出塔煙氣熱量與出塔酸熱量之和。

5.2煙氣凈化

5.2.1煙氣凈化的熱量平衡計算,應包括各塔和稀酸冷卻器的熱

量平衡計算。

5.2.2一級洗滌塔熱量平衡計算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出塔煙氣溫度計算應按本規(guī)范第4.2.6條規(guī)定進行;

2循環(huán)酸溫度可取煙氣絕熱飽和溫度。

5.2.3熱量平衡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一人人文庫專用級洗滌塔熱量平衡計算應包括下列內容:

1)入塔煙氣顯熱;

2)入塔煙氣水蒸氣潛熱;

3)三氧化硫生成硫酸的生成熱;

4)入塔酸熱量;

5)出塔煙氣顯熱;

6)出塔煙氣水蒸氣潛熱;

·14·

7)出塔酸熱量。

2氣體冷卻塔熱量平衡計算應包括下列內容:

1)入塔煙氣顯熱;

2)入塔煙氣中水蒸氣潛熱;

3)水蒸氣冷凝熱;

4)噴淋酸帶入熱;

5)出塔煙氣顯熱;

6)出塔煙氣中水蒸氣潛熱;

7)出塔酸帶出熱。

3稀酸冷卻器換熱計算應包括下列內容:

1)氣體冷卻塔入塔酸熱量;

2)氣體冷卻塔出塔酸熱量。

4由后向前竄的液體中酸霧稀釋熱和熱損失可忽略不計。

5.3干燥與吸收

5.3.1干燥與吸收的熱量平衡計算應包括塔、酸冷卻器及泵槽的

熱量平衡計算。

5.3.2干燥塔熱量平衡計算應包括下列內容,計算時熱損失可忽

略不計:

1入塔煙氣顯熱;

2入塔煙氣中水蒸氣潛熱;

3水蒸氣冷凝熱;

4噴淋人人文庫專用酸帶入熱;

5入塔硫酸稀釋至出塔酸濃度的稀釋熱;

6出塔煙氣帶出熱;

7出塔酸帶出熱。

5.3.3吸收塔熱量平衡計算應包括下列內容,計算時熱損失可忽

略不計:

1入塔煙氣顯熱。

·15·

2噴淋酸帶入熱。

3塔內反應熱包括下列內容:

1)冷凝熱:三氧化硫(氣)→三氧化硫(液);

2)生成熱:三氧化硫(液)→100%硫酸;

3)稀釋熱:100%硫酸→出塔酸;

4)濃縮熱:98%硫酸→出塔酸。

4出塔煙氣帶出熱。

5出塔酸帶出熱。

5.3.4泵槽和酸冷卻器的熱量平衡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根據(jù)串酸流程和產(chǎn)酸方案,應分別對各泵槽和酸冷卻器進

行熱量平衡計算;

2各泵槽熱量輸入應計算不同濃度硫酸的混合熱;

3陽極保護酸冷卻器進口酸溫:93%硫酸不應高于70℃,

98%硫酸不應高于120℃;

4板式酸冷卻器進口酸溫應通過投資、運行費用比較后確

定。

5.4轉化與換熱

5.4.1轉化工序熱量平衡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各觸媒層氣體出口溫度及各熱交換器的換熱負荷應根據(jù)

確定的相應各觸媒層氣體入口溫度及轉化率計算;

2開工爐和預熱器應進行熱量平衡計算;

3回收人人文庫專用轉化余熱時,余熱回收裝置應進行熱量平衡計算。

5.4.2轉化器熱量平衡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轉化器各層出口熱量應等于入口煙氣熱量與反應熱之和;

2計算反應熱采用的溫度應為該層的平均溫度,不宜以溫升

系數(shù)(λ)法進行熱量平衡計算。

5.4.3冷熱交換器的冷端平均壁溫及進中間吸收塔、最終吸收塔

的煙氣溫度不應低于露點。

·16·

5.4.4對于煙氣量和煙氣濃度有周期性波動的煙氣,應以確定的

基準氣量和濃度作為熱量平衡計算的依據(jù),并應按最大波動范圍

內極端煙氣條件下對熱量平衡進行校核計算,包括旁路全開時換

熱器的熱量平衡計算。

5.4.5轉化工序散熱損失宜根據(jù)經(jīng)驗數(shù)據(jù)選取。

5.5尾氣脫硫

5.5.1尾氣脫硫的熱量平衡計算,應包括塔(器)、槽的熱量平衡

計算。

5.5.2脫硫塔的熱量平衡計算,應包括下列內容:

1煙氣帶入熱;

2吸收劑帶入熱;

3反應熱;

4煙氣帶出熱;

5產(chǎn)品或排放液帶出熱。

5.5.3泵槽熱量平衡計算,應包括下列內容:

1循環(huán)液帶入熱;

2補充吸收劑帶入熱;

3反應熱;

4循環(huán)液帶出熱;

5排放液帶出熱。

5.5.4熱量平衡計算的結果,應包含下列主要內容:

1脫硫塔人人文庫專用出口煙氣溫度;

2排放液溫度。

5.5.5當采用吸收(附)/解析(吸)工藝時,應對解析(吸)設備進

行熱量平衡計算。

·17·

6設備選擇

6.1煙氣凈化

6.1.1空塔計算與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逆流式空塔處理的工況氣量宜采用進、出口平均溫度和平

均壓力進行計算,并流式空塔處理的工況氣量宜采用進口溫度、進

口壓力進行計算。

2逆流式空塔操作氣速可選用1.0m/s~2.0m/s;并流式空

塔操作氣速可選用2.5m/s~4.5m/s。

3噴淋密度可選用15m3/(m2·h)~25m3/(m2·h)。

4空塔可采用玻璃鋼或鋼襯耐腐蝕材料制作,煙氣入口段材

質應耐高溫、耐腐蝕及耐磨蝕。

6.1.2高效洗滌器計算與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處理的工況氣量宜采用進口溫度、進口壓力進行計算;

2逆噴管操作氣速可選用26m/s~35m/s;

3噴淋密度可選用260m3/(m2·h)~350m3/(m2·h);

4氣液分離器處理的工況氣量宜采用出口溫度和出口壓力

進行計算;

5氣液分離器操作氣速可選用2.5m/s~3.5m/s;

6逆人人文庫專用噴管材質宜選用哈氏G30、耐高溫玻璃鋼、內襯石墨耐

高溫玻璃鋼、內襯耐腐蝕材料碳鋼等,氣液分離器材質宜選用玻璃

鋼、內襯耐腐蝕材料碳鋼等。

6.1.3氣體冷卻塔計算與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處理的工況氣量宜采用進、出口平均溫度和平均壓力進行

計算;

2操作氣速可選用1.2m/s~2.0m/s;

·18·

3噴淋密度可選用15m3/(m2·h)~35m3/(m2·h);

4氣體冷卻塔宜采用玻璃鋼制作。

6.1.4電除霧器計算與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電除霧器的除霧指標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2.1條的規(guī)定;

2電除霧器處理的工況氣量宜采用進、出口平均溫度、平均

壓力進行計算;

3陽極管操作氣速可選用0.65m/s~1.2m/s;

4氣體在陽極管內的停留時間可選用4s~8s;

5電除霧器的材質可選用導電玻璃鋼(C-FRP)、鉛(Pb)、聚

氯乙烯(PVC)等。

6.1.5沉降槽計算與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沉降槽的容積、煙塵的沉降速度應根據(jù)煙塵性質、成分等

通過試驗或參照類似裝置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確定;

2沉降槽可選用圓錐、斜管(板)或其他型式,沉降槽材質宜

選用玻璃鋼。

6.1.6稀酸板式冷卻器計算與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稀酸板式冷卻器應根據(jù)冷、熱介質的參數(shù)計算選擇;

2稀酸板式冷卻器的傳熱系數(shù)宜取4000W/(m2·K)~

5000W/(m2·K);

3板片及墊片材料應根據(jù)循環(huán)液中硫酸濃度,氟、氯等腐蝕

性介質的含量,經(jīng)綜合經(jīng)濟比較后確定;

4稀酸進口應安裝內置過濾器。

6.1.7稀酸泵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稀人人文庫專用酸泵的揚量和揚程應根據(jù)輸送介質,塔、槽的操作參數(shù)

及布置要求等通過計算確定,其富裕系數(shù)可?。保保啊保保?;

2稀酸泵宜選用離心泵;

3接觸介質部件宜選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耐酸橡膠等。

6.2干燥與吸收

6.2.1干燥塔、中間吸收塔和最終吸收塔規(guī)格應根據(jù)工藝、煙氣

·19·

條件及本規(guī)范表4.3.2的干燥與吸收操作參數(shù)計算確定。

6.2.2塔、槽獨立布置時,塔宜采用碟形底結構;塔、槽連體布置

時,塔宜采用平底或碟形底結構。

6.2.3干燥塔和吸收塔(中間、最終吸收塔)計算與選擇,應符合

下列規(guī)定:

1工況煙量可按進、出口平均溫度和平均壓力進行計算;

2操作氣速應按本規(guī)范表4.3.2選擇;

3填料高度應通過計算確定。

6.2.4填料支承應選用開孔率大、阻力小的條梁或球拱。

6.2.5干燥塔、吸收塔分酸裝置宜選用槽管式或管式分酸器。

6.2.6干吸塔除霧器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干燥塔宜采用網(wǎng)墊式除霧器;

2吸收塔宜采用燭狀纖維除霧器。

6.2.7干燥塔、吸收塔主體宜選用鋼襯耐酸瓷磚、鋼襯合金鋼或

整體合金鋼結構。

6.2.8干吸泵槽宜采用臥式或立式,泵槽宜采用鋼襯耐酸瓷磚、

鋼襯合金鋼或整體合金鋼結構。

6.2.9?jié)馑岜眠x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濃酸循環(huán)泵宜選用液下泵。

2最大流量宜取正常流量的1.10倍~1.15倍;最大揚程宜

取正常揚程的1.05倍~1.10倍。

3流量小于600m3/h的泵,轉速宜采用1450r/min;流量大

于或等于6人人文庫專用00m3/h的泵,轉速宜采用980r/min。

4泵安裝底座底面至泵吸入口的垂直距離為泵的插入深度,

泵吸入口與泵槽底部距離宜?。常埃埃恚?;泵吸入口應配濾網(wǎng)。

5中間吸收和最終吸收共用泵槽時,可通過最終吸收酸泵串

酸和產(chǎn)酸。

6.2.10濃酸冷卻器型式宜選用管殼式或板式。管殼式應包括帶

陽極保護和不帶陽極保護兩種形式,設計時應進行綜合經(jīng)濟比較。

·20·

濃酸冷卻器計算與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濃酸冷卻器選型計算的內容應包括熱負荷、平均溫差、換

熱面積和冷卻水量等的計算。

2傳熱系數(shù)應合理選擇。板式酸冷卻器,宜取1500W/

(m2·K)~2500W/(m2·K);陽極保護管殼式酸冷卻器,宜

取800W/(m2·K)~1000W/(m2·K)。

3濃酸冷卻器的材質應根據(jù)硫酸濃度和操作溫度合理選

擇。帶陽極保護管殼式酸冷卻器的換熱管宜選用316L不銹

鋼焊管,殼體、管板、折流板以及補償器宜選用304L不銹鋼。

采用93%硫酸干燥,入干燥酸冷卻器酸溫不宜超過70℃;入吸

收酸冷卻器酸溫不宜超過120℃(單側保護);板式酸冷卻器入

口酸溫根據(jù)板片材質選用,合金C-276溫度不宜超過90℃,酸

溫高于90℃時,宜選用哈氏合金D-205等。

6.3轉化與換熱

6.3.1轉化器計算與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轉化器直徑應根據(jù)處理的標況氣量及選擇的操作氣速計

算確定。

2轉化器操作氣速宜選0.30m/s~0.50m/s(標況)。

3轉化器各觸媒層布置順序應根據(jù)管線布置便捷、維修及觸

媒裝卸方便的原則確定。

4濃度和氣量波動較大的煙氣以及低濃度煙氣宜采用大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