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望天門山》教案及賞析_第1頁
古詩《望天門山》教案及賞析_第2頁
古詩《望天門山》教案及賞析_第3頁
古詩《望天門山》教案及賞析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第第頁古詩《望天門山》教案及賞析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字詞解釋:

1,天門:位于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shè)的門戶,所以叫“天門”。

2,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3,楚江:即長江。由于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4,開:劈開,斷開。

5,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zhuǎn)向北流。

6、回:回漩,回轉(zhuǎn)?;剞D(zhuǎn)指這一段江水由于地勢險峻方向有所轉(zhuǎn)變,并更加洶涌。

7、兩岸青山:分別指博望山和梁山。

8、出:突出,消失。

9、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仿佛來自日邊。

望天門山原文翻譯:

宏偉的天門山被長江攔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兩岸青山相對屹立著拔地而起,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望天門山背景:

《望天門山》是李白開元十三年〔725〕乘船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初次見到天門山有感而發(fā),并沒有什么特殊用意。

望天門山主旨:

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奇妙壯美,表達了樂觀豪邁的感情。

望天門山藝術(shù)特色:

1,“望”。這是一首江行寫景的七絕詩,題為“望天門山”,可見作為描寫對象的天門山風(fēng)光,系詩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詩在“望”字統(tǒng)領(lǐng)下綻開,“天門”之山形水色融為一體,雄奇壯偉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呈現(xiàn)。詩人身在船上,眼望兩岸青山,有船不動而山在動的錯覺,故寫出“兩岸青山相對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遠來的孤帆,頗富情趣。

2,山水互為襯托。詩中的山水是緊密關(guān)聯(lián),互為襯托的。楚江浩蕩,好像把“天門”沖“開”,而“天門中斷”使楚江得以奔騰而出。天門兩峰橫夾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門。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連,景象壯麗?!氨趟畺|流”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門而回旋,山為水開,水為山回,互為制約,又融為了一體。“相對出”的“兩岸青山”,與水中的“孤帆一片”,點面結(jié)合,動靜相襯,構(gòu)成一幅完好而動人的畫面。通覽全詩,山形水勢,或合說,或分寫,或明提,或示意,親密相關(guān),互映互襯,呈現(xiàn)出了極為宏闊壯麗的景象。

望天門山字詞賞析:

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麗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概。詩人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白山與水的關(guān)系,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概?!氨獭弊置鲗懡祵懡?;“回”字描述江水奔騰回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相對”二字用得奇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結(jié)尾一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艷,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宏偉壯美畫卷呈現(xiàn)出來。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行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xiàn)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欣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由于它使原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假如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也許只會產(chǎn)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tài)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xiàn)出愈來愈清楚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特別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xiàn)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勢,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奇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好像正迎面對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dāng)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fēng)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

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宏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豪邁、奔放、自由瀟灑、無拘無束。

簡介:

后世將李白和杜甫并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fēng)格清爽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華景象,也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抵抗傳統(tǒng)束縛,追求自由和抱負的主動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抱負,畢生為實現(xiàn)這一抱負而奮斗。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華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tǒng)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