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比較閱讀訓(xùn)練匯總_第1頁
《桃花源記》比較閱讀訓(xùn)練匯總_第2頁
《桃花源記》比較閱讀訓(xùn)練匯總_第3頁
《桃花源記》比較閱讀訓(xùn)練匯總_第4頁
《桃花源記》比較閱讀訓(xùn)練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桃花源記》比較閱讀訓(xùn)練匯總(一)【甲】林盡水源,……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薄疽摇可吓c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1.解釋詞語。(1)屋舍儼然(2)阡陌交通(3)或請重法以禁之(4)自是數(shù)年之后2.下列各句中加點“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是()A問所從來,具答之B民之所以為盜者C上哂之曰D或請重法以禁之3.翻譯下面的句子(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2)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4.桃花源是個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話來說,起碼是因為那里沒有和。陶淵明虛構(gòu)這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1.(3)有的人(4)這或此2.B3.(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何必要用嚴厲的刑法呢?4.賦繁役重,官吏貪求。表達了作者對和平、平等、和諧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也含蓄的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二)〔甲〕見漁人,……皆嘆惋。

〔乙〕房玄齡①奏:“閱②府庫甲兵,遠勝隋世?!鄙息墼唬骸凹妆鋫洌\不可缺;然煬帝④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p>

(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房玄齡:唐太宗時任宰相。②閱: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煬帝:指隋煬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語言回答:甲文村中人來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論述治國更需重視民生時舉的事例是

。(2分)2.解釋下面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還家

要: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絕境:

(3)誠不可缺

誠:

(4)卒亡天下

卒:

3.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4.甲乙兩文都傳達著使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愿望。如何實現(xiàn)這一愿望呢?選一個角度具體說說你從古文學(xué)習(xí)中獲得的啟示。(3分)

〔幫幫你〕可回憶《治水必躬親》、《捕蛇者說》、《岳陽樓記》、《鄒忌諷齊王納諫》、《陳涉世家》等文章內(nèi)容。

1.與“避秦時亂”和“盡心竭力”同意即可。2.(1)同“邀”,邀請

(2)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3)確實

(4)終于3.(1)竟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2)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這是我的武器裝備(或盔甲兵器)。4.示例1:我認為關(guān)注民間疾苦可以使百姓安樂?!恫渡哒哒f》中蔣氏等人的悲慘遭遇說明了“苛政猛于虎”。減輕賦稅,關(guān)注民生,這是使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的關(guān)鍵。

示例2:我覺得為官者親歷親為、廉政愛民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yè)。《治水必躬親》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時親臨現(xiàn)場,風(fēng)雨無阻,不苛扣百姓錢糧,像他這樣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三)(甲)土地平曠,……并怡然自樂。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

,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在原文劃橫線的空缺處填寫原句。

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交通:

戶:

3.甲、乙兩文都反映了古人對人類美好社會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對理想社會進行了

,乙文則是

。

4.乙文中與甲文“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相對應(yīng)的句子是。5.概括甲文的大意。6.《桃花源記》中,漁人離開桃花源時特意“處處志之”,而后人“尋向所志”卻“不復(fù)得路”,這是為什么?(2分)

7.解釋下列文言句中劃線的詞語。(4分)⑴選賢與能⑵貨惡其棄于地也⑶故外戶而不閉⑷良田美池桑竹之屬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文言句子。(2分)阡陌交通,雞犬相聞。9.[甲]文中闡述的“大同社會”與[乙]文中描繪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1.講信修睦

貨惡其棄于地也2.交錯相通

3.描寫

闡述

4.老有所終

幼有所長

5.描寫了桃花源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和幸福的生活6.“桃花源”是作者的虛構(gòu)之境,“處處志之”本不存在,所以“后人”不可能“復(fù)路。7.(1)通“舉”,選拔(2)憎惡(3)所以(4)類8.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處處可以聽得到。9.兩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四)(甲

)晉太元中,……并怡然自樂。(乙

)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xué)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曰:“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甚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①融然②。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張,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節(jié)選自《晉書》)

[注]①適:滿足。②融然:和悅快樂的樣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與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標志。

1.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2分)

⑴漁人甚異之(

⑵阡陌交通(

⑶穎脫不羈

⑷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

2.請從[乙]文中摘錄出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所表現(xiàn)的理想生活形成強烈反差的句子。(1分)

3.

從[乙]文看,陶淵明的琴沒有琴弦,他本人也不會撫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卻“撫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撫琴嗎?結(jié)合全文看,這反映了他怎樣的性格?(3分)

4.翻譯下列句子。(4分)⑴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⑵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1.⑴對……感到驚異

⑵交錯相通

束縛,約束

⑷停止(2分)

2.

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1分)

3.不是,他只是作出撫琴的樣子。(1分)這反映了他無拘無束,本性率真,面對窮困的生活,自得其樂的性格。(意對即可)(2分)

4.(1)老人和小孩,都和悅幸福,自得其樂。

(2分)(2)只要能領(lǐng)會琴中的樂趣,就不用在意音準不準啊!(五)【甲】林盡水源,……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乙】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少負“氣節(jié),沉厚寡言。天資敏悟,強“記書傳,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吳兵法。家貧,拾薪為燭,誦習(xí)達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學(xué)射于周同”。同射三夾“,皆中的”,以示飛。飛引弓一發(fā),破其害“;再發(fā),又中。同大驚,以所受良弓贈之。飛由是益自練習(xí),盡得同術(shù)。①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②負:具有。③強:擅長于。④斤:在這里表示弓的強度的單位。⑤周同:人名,擅長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ó):箭的尾部。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2分)(1)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延:(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2.跟例句中的“與”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例句:率妻子邑人來止匕絕境,不復(fù)出焉,速與外人間隔。A.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馬說》)B.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以魚我所欲也》)C.似與游者相樂。(《小石潭記》D.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此人—一為具言所聞,旨嘆惋。譯文:(2)飛由是蓋自練習(xí),盡得同術(shù)。譯文:4.選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用自己的話概括。4分)答:5.選文乙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表現(xiàn)岳飛年少有志的?2分)答:1.(1)邀請(2)沒有成年2.B3.(1)這個人(漁人)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知道)的事,聽的人都長嘆表示惋惜。(2)岳飛因此更加刻苦訓(xùn)練,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術(shù)。4.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愉快;民風(fēng)淳樸;社會安定。5.刻苦讀書;苦練射箭。(六)【甲】復(fù)行數(shù)十步,……停數(shù)日,辭去。(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趙簡子①之子,長曰伯魯,幼曰無恤②。將置后③,不知所立。乃書訓(xùn)誡之詞于二簡④,以授二子,日:“謹識⑤之。”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詞。問其簡,已失之矣。問無恤,誦其詞甚習(xí)固。問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于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后,是為趙襄子,而果昌趙。(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注釋】①〔趙簡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長曰伯魯,幼曰無恤〕大兒子叫伯魯,小兒子叫無恤。③〔置后〕選立繼承人。④〔二簡〕兩片竹簡。⑤〔識(zhl)〕記住。⑥〔甚習(xí)〕很熟。習(xí),熟悉,熟練。⑦〔果昌趙〕果然使趙國昌盛起來。1.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2分)A.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B.乃書訓(xùn)誡之詞于/二簡C.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D.游人/去而禽鳥樂也2.解釋下列劃線的詞。(4分)(1)悉如外人悉:(2)便要還家要:(3)伯魯不能舉其詞舉:(4)出諸袖中而奏之諸:3.下列句中劃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乃書訓(xùn)誡之詞于二簡于舅家見之B.以授二子于是簡子以無恤為賢C.問其簡其真無馬邪D.出諸袖中而奏之人不知而不慍4.翻譯下面句子。(4分)(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2)問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5.文意理解。(6分)(1)[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2)①[乙]文中趙簡子通過觀察無恤“”“”這兩個細節(jié),認為他賢能,最后選定他做了繼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②這個故事給了你怎樣的啟示?(2分)1.A2.(1)全,都;(2)同“邀”,邀請;(3)列舉,說出;(4)之于3.A(2分)4.(1)(村人)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年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2)問他的竹簡在哪里,從袖子中把竹簡上呈給趙簡子。5.(1)甲段描寫展現(xiàn)了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圖景,與黑暗現(xiàn)實形成對比,寄托了作者對理想的美好生活的追求。(2)①誦其詞甚習(xí)出諸袖中而奏之(2分)②示例:①細節(jié)決定成敗。②要選賢任能。(2分.從小事、細節(jié)、教誨、機遇、品格、選人等任一角度談啟示,言之有理即可)(七)【甲】林盡水源,……后遂無問津者。(陶淵明

《桃花源記》節(jié)選)

【乙】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

1.理解文言文詞義,常常借助工具書。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漢語詞典》。

文中“屋舍儼然”中的“儼”字應(yīng)選擇的正確義項是【

】(填序號)(2分)

yǎn

①莊重?!对娊?jīng)?陳風(fēng)?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雅跽而相對?!雹谡R。王勃《滕王閣序》:“~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還家:

②既出,得其船: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⑴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譯文:

⑵便扶向路,處處志之。譯文:

4.請發(fā)揮你的聯(lián)想與想象,用語言描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彼宫F(xiàn)的畫面。(4分)

5.從《桃花源記》和《飲酒》中,你認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結(jié)合當今社會實際,簡要說出你對建設(shè)和諧社會的認識。(4分)

1.②2.要:邀請

其:他的、自己的(代漁人)

3.(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評分標準:關(guān)鍵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每個0.5分。)(2)(漁人)就沿著原先的走過的路,處處都做好標記。(評分標準:補充主語(漁人)0.5分、關(guān)鍵詞“扶、向、志”各0.5分。)4.在整齊的籬笆旁,我親手采摘金黃的菊花,周圍頓時香氣彌漫;在悠閑恬適間,突間望見高大的廬山,云霧繚繞。在夕陽的照耀下,廬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時有成群結(jié)對歸巢的鳥兒,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靜。(評分標準: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寫給1分,準確地修飾語給1分;根據(jù)表達效果,酌情給分。)

5.理想境界是:沒有戰(zhàn)亂,安定團結(jié);相處和諧;生活富足;環(huán)境優(yōu)美。(評分標準:答對其中的兩點即給2分;)

對建設(shè)和諧社會的認識,屬于開放性答題,只要能從以上四點中的任意兩個方面去答題。認識到位,表達流暢即給2分。

(八)【甲】林盡水源,……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孔子過泰山側(cè),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憂者?!倍唬骸叭?!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狈蜃訂枺骸昂螢椴蝗ヒ??”曰:“無苛政?!狈蜃釉唬骸靶∽英茏R之,苛政猛于虎也?!?/p>

(節(jié)選自《禮記?檀弓下》)

【注釋】①式:同“軾”,車前的扶手橫木,這里用作動詞。②壹:真是,實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稱呼公婆。④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xué)生的稱呼。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還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②今吾子又死焉。

3.從表達方式看,甲乙兩文都運用了

(填2字);從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看,甲文主要運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運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題。(3分)4.桃花源人、泰山婦人為什么都不愿意離開他們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

1.(4分)①交錯相通

通“邀”

③你

④繁重,使人難以忍受(各一分)

2.(4分)①(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2分)②如今我的兒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3.(3分)記敘(描寫)

虛構(gòu)(想象)

反襯(對比)(各1分)

4.(分)桃花源與世隔絕,遠離戰(zhàn)爭,沒有繁重的賦稅和無盡得徭役;環(huán)境優(yōu)美,民風(fēng)淳樸。人們安居樂業(yè),祥和幸福。(2分)雖然一家祖孫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婦人深知山下世間苛政帶來的災(zāi)難遠比山中的老虎更為慘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對即可)。(九)【甲】林盡水源,……并怡然自樂。

——選自《桃花源記》

【乙】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shù)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chǎn)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nóng)家,其丈夫方擔(dān)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shù)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

【注釋】①旦子岡:在江蘇省江寧縣附近。②甫:剛。③洵(xún):確實。④浣:洗衣。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2分)

①黃發(fā)垂髫

②甫行數(shù)里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①阡陌交通(

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擔(dān)糞灌園

④自恨不如遠甚也(

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只標一處)(2分)

屬。

4.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

5.【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現(xiàn)的生活圖景有什么共同之處?

(2分)

6.在【甲】中,桃花源中的民風(fēng)如何?從哪些內(nèi)容可以看出來?(4分)7.節(jié)選文字【甲】【乙】在展現(xiàn)的生活圖景和表現(xiàn)手法方面各有何相同點?(3分)1.①tiáo

②fǔ

評分:每空1分,共2分。

2.①交錯通達

②全

③正,正在

④遺憾

評分:每小題1分,共4分。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評分:答對得2分。共2分。

4.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的樣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間耕耘種作。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翻譯正確,語言通順即可。

5.和諧安寧

自得其樂(評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6.民風(fēng)淳樸,熱情好客(意對即可,2分):“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备鳌坝嗳烁鲝?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一句1分,兩句即可,2分)(共4分)7.(1)和諧安寧、自得其樂(2分)(2)以人物見聞為線索、由遠及近。由景及人,等等。(說出其中一點方法即可得1分)(合情合理即可。共3分)(十)【甲】見魚人,……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選自《桃花源記》)【乙】貞觀十九年,太宗征高麗,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門樓撫慰之。有從卒一人病,不能進,詔至床前,問其所苦,仍敕州縣醫(yī)療之,是以將士莫不欣然愿從。及大軍回次柳城,詔集前后戰(zhàn)亡人骸骨,設(shè)太牢致祭,親臨,哭之盡哀,軍人無不灑泣。兵士觀祭者,歸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兒之喪,天子哭之,死無所恨。"太宗征遼東,攻白巖城,右衛(wèi)大將軍李思摩,為流矢所中,帝親為吮血,將士莫不感勵。(選自《貞觀政要》)【注】①太牢:古代祭祀對牛、羊、豕(shi,豬)三具備謂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國家規(guī)格最高的祭祀大典。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①便要還家()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③次定州()④天子哭之,死無所恨()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兩個劃線句子的意思。(4分)①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②是以將士莫不欣然愿從。3.【甲】文中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2分)4.【乙】文寫了唐太宗的哪幾件事情?從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樣的君王?(3分)1.(4分)①"要"同"邀",邀請②妻子兒女③駐扎(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④遺憾(答對一個得1分)2.(4分)①(2分)(他們)竟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乃"、"無論"譯錯一個扣1分)②(2分)因此將士們沒有不高興地愿意跟從的。(或意譯:因此將士們沒有不甘心情愿隨駕出征的。)("是以"、"莫"譯錯一個扣1分)3.(2分)桃源人嘆惋桃花源外面戰(zhàn)亂不絕,民不聊生。(意思對即可)4.(3分)親臨州城北門樓撫慰兵士:床前詢問士兵的病情并令州縣為他治療(答對其中一點即可);親自祭奠陣亡將士;為李思摩吮血。(答對兩點得1分,答對四點得2分,答對一點不得分)寬厚仁愛,體恤將士,善于收攬人心(1分)。(答對一點即得分,意思對即可)附:《貞觀政要》(節(jié)選)的參考譯文:貞觀十九年,太宗親征高麗,駐扎在定州,只要有士兵到來,太宗都親臨州城北門樓撫慰他們,當時有一個隨從的士兵病重,不能進見。太宗詔令把他抬到自己的床前,詢問他的病情,下令州縣的醫(yī)官給他好好治療。因此將士們沒有不心甘情愿跟隨太宗出征的。等到大軍回師駐扎柳城,又詔令收集前后陣亡將士的骸骨,設(shè)太牢隆重祭奠。太宗親臨祭祀,為死者哀悼痛哭,全軍將士無不落淚哭泣。觀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鄉(xiāng),把這件事情告訴陣亡者的父母,他們的父母說:"我們的兒子戰(zhàn)死,天子為他哭喪致哀,死了也沒有什么遺憾了。"太宗征伐遼東,攻打白巖城,右衛(wèi)大將軍李思摩被亂箭射中,太宗親自替他吮血止傷,將士們沒有不因此而受感動和深受激勵的。(十一)(一)晉太元中,……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二)水益澀①,曳②舟不得進,陸行六七里,止藥師寺。寺負紫芝山,僧多讀書,不類城府。

越信宿,遂緣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環(huán),遙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蓋澗

水爾。桑畦麥隴④,高下聯(lián)絡(luò),田家隱翳竹樹,樵童牧豎⑤相征逐,真行畫圖中!欲問地

所歷名,則輿夫樸野,不深解吳語,或強然諾,或不應(yīng)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

越二嶺,首有亭當?shù)溃蹠蕖把└]山”字。(節(jié)選自鄧牧《雪竇游志》)

注:①澀:不通暢。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細長的水流。④隴:通“壟”。⑤牧豎:牧童。⑥髹(xiu)書:用赤黑色的漆寫。

1.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異

漁人甚異之

使內(nèi)外異法也(《出師表》)

B.舍

便舍船

屋舍儼然

C.去

停數(shù)日,辭去

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D.道

不足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語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2分)

4.根據(jù)語段(一)(二)的內(nèi)容,分條概括雪竇與桃花源的相似之處。(4分)1.C(2分)

2.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不要)說魏朝和晉朝。(翻譯出大意,1分;“無論”譯對,1分。共2分)

3.對沒有戰(zhàn)亂、寧靜淳樸、安居樂業(yè)。幸福和諧的理想社會的向往。

(意思對即可。2分)

4.①山阻水隔,很難進入。

②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田同風(fēng)光如畫。

③人們生活安寧和樂。

(多基本與世隔絕,民風(fēng)淳樸。意思對即可。每對一處1分,共4分)(十二)桃花源記(選文)晉太元中,……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毖ㄖ腥苏Z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相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枲(xǐ,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繡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于人耳?!睏钪x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逼饶?,與老人同出。選自南宋康與之《昨夢錄》1.第一段選文的作者是朝代的詩人。(1分)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2分)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②麻枲之屬3.第一段選文的開頭描寫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美景,請你就這部分內(nèi)容寫幾句評注性的文字。(3分)4.第一段選文中的“漁人”沒有留在桃花源,最終是離開了。那么第二段選文中的“楊氏”是否要定居穴中,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來?(1分)5.兩段選文所描繪的社會在社會面貌居民生活狀態(tài)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3分)6.“桃花源”是陶淵明虛構(gòu)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它?請用簡單的語言回答。(3分)1.東晉陶淵明(每空0.5分)2.①與世隔絕的地方②類(每個1分)3.這部分景物描寫帶有神秘色彩,暗示將會出現(xiàn)奇境,(1分)為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氣氛,(1分)也為桃花源的美好作鋪墊。(1分)4.是。楊謝而從之。(每問0.5分)5.社會安定、和平(1分)人人平等,民風(fēng)純樸(1分)人們過著自由快樂、自給自足的生活。(1分)(意對即可)6.因為“桃花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的否定和批判。(每點1分,共3分)(十三)(甲)晉太元中,……并怡然自樂。(乙)南陽劉子驥,好游山水。嘗采藥至衡山,深入忘反。見有一澗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閉一開,水深廣,不得渡。欲還失道,遇伐薪人問徑,僅得還家?;蛘f囷中皆仙方靈藥及諸雜物。子驥欲更尋索,不復(fù)知處。長沙醴陵縣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見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跡,異之。乃相謂曰:“可試如水中,看何由爾?!币蝗吮阋泽易哉希胙?。穴才容人。行數(shù)十步,便開明朗然,不異世間。[注]囷:這指似圓形谷倉的巨石。斫:砍削。樵:柴。薪:柴禾。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4分)①落英繽紛②阡陌交通③深入忘反④可試如水中2.翻譯句子。(4分)(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譯文:(2)深山中有人跡,異之。譯文:3.“開明朗然”與《桃花源記》中的一詞相仿。(1分)4.“深山中有人跡”,根據(jù)是什么?(用文中的話回答)(1分)5.結(jié)合課文分析作者虛構(gòu)桃源美景的真實用意?(2分)1.①繁多的樣子②交錯相通③同“返”,返回④到、往。2.(1)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園竹林之類。(2)深山中有人存在的跡象,他們覺得很驚奇。3.豁然開朗4.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5.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優(yōu)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等,而且社會風(fēng)尚淳樸,“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等。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真實用意在于表現(xiàn)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桃花源這個美好的淳樸的理想社會的向往。(意思對即可)(十四)[甲]見漁人,乃大驚,……遂迷,不復(fù)得路。——陶淵明《桃花源記》[乙]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①??紲Y明所記,止言先世避秦亂來此,則漁人所見,似是其子孫,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殺雞作食,豈有仙而殺者乎?……舊說南陽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飲其水皆壽②,或至百二三十歲?!鼩q道稍通,漸能致五味③,而壽益衰,桃源蓋此比也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則已化為爭奪之場久矣。常意天地間若此者甚眾,不獨桃源。——蘇軾《和桃源詩序》注釋:①多過其實:很多都夸大其詞。②壽:長壽。③五味:這里指日常的調(diào)味品。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1)無論魏晉()(2)便扶向路()(3)止言先世避秦亂來此()(4)或至百二三十歲()2.找出與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A.輟耕之壟上B.無絲竹之亂耳C.奉命于危難之間D.屬予作文以記之3.翻譯下列句子。(4分)(1)不足為外人道也。(2)又云殺雞作食,豈有仙而殺者乎?4.通讀甲乙兩文,完成(1)—(2)小題。(6分)(1)甲、乙兩文寫再尋“桃花源”,各有怎樣的結(jié)果?請用原文的語句回答。(2分)(2)對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蘇軾認為“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你對《桃花源記》有何看法?請簡要說說。(4分)1.(4分)要點與評分:解釋準確,每個1分。(1)不要說,(更)不必說(2)沿,順著(3)通“只”,只有(4)有的(人)2.(2分)D3.(4分)要點與評分:翻譯準確,表達通順。每小題2分。(1)(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2)又說殺雞作為食物,哪里有仙人殺生的?4.(1)(2分)要點與評分:用原文回答2分,摘抄正確才能得分,有錯別字扣1分。示例:甲文再尋桃源,“不復(fù)得路”。乙文再尋桃源,“則已化為爭奪之場久矣”。(2)(4分)要點與評分:明確表達看法1分,能結(jié)合甲文或乙文闡述理由2分,表達1分。例一:我覺得桃花源是陶淵明心靈的真實存在。桃花源里景美人美,沒有紛爭。雖然看似一個似有似無,亦真亦幻的所在,但它是陶淵明心靈釀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給后世美好的向往。所以我們直到今日仍以“世外桃源”來指與現(xiàn)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例二:我和蘇軾的看法相似,世上所傳說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詞的。當太守找到桃花源,那里早已變成名利爭奪場了。陶淵明文中漁人太守后再尋桃花源,結(jié)果是不復(fù)得路,后世人遍尋不得,以致無人問津。是因為桃花源只是他心靈和理想的一種寄托,而非現(xiàn)實的存在。例三:我認為桃花源寄寓了陶淵明對于理想世界的一種美好愿望。這是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也是對現(xiàn)實的棄絕。桃花源中是一個沒有賦稅,人人平等的社會,“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老幼皆有所養(yǎng)。這是當時知識分子的一個社會理想,雖然不太可能實現(xiàn),但是卻有其積極意義。(十五)【甲】林盡水源,……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凡八百里,始得靈壁張氏之園于汴之陽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喬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為巖阜③。蒲葦蓮芡④,有江湖之思;椅桐檜柏,有山林之氣;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態(tài);華堂廈屋,有吳蜀之巧。其深可以隱,其富⑤可以養(yǎng)。果蔬可以飽鄰里,魚鰲筍茹可以饋四方之客。(節(jié)選自蘇軾《靈璧張氏園亭記》)【注釋】①靈壁:即今安徽靈壁縣。張氏之園:為宋仁宗時殿中丞張次立的莊園。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巖阜:假山。④芡(qiàn):水生植物。⑤富:豐饒的物產(chǎn)。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1)屋舍儼然()(2)便要還家()(3)始得靈壁()(4)因汴之余浸()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1)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2)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喬木蓊然以深3.請找出【甲】文和【乙】文都出現(xiàn)的自然景物?!炯住课模骸疽摇课模?.請用一句話分別概括【甲】和【乙】文的主要內(nèi)容?!炯住课模骸疽摇课模?.請簡析【甲】文和【乙】文寫景方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1.(1)……的樣子;(2)通“邀”,邀請;(3)才;(4)依靠,憑借2.(1)他們自己說,上代因為逃避秦時的戰(zhàn)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鄉(xiāng)親們來到這塊和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就此同外面的人斷了來往。(2)從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蔭郁的喬木。3.(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其外修竹森然以高4.【甲】文敘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和在桃花源做客的經(jīng)過?!疽摇可鷦有蜗蟮孛枘×藦埵蠄@亭的天然奇景。5.【甲】文采用的是白描;【乙】文采用的是細描;表現(xiàn)了作者多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間接抒發(fā)了追求散淡空靈、隨緣自適的思想感情。附【乙】譯文走了八百里,才來到汴水之北靈壁張氏家的園林。從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蔭郁的喬木,園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園中的蒲草蘆葦蓮花菱角,讓人聯(lián)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讓人感覺到山林的清爽;奇花異草,讓人回憶起京、洛的繁華;高堂大廈,有吳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園中深廣可以隱居,出產(chǎn)豐饒可以養(yǎng)家。瓜果蔬菜可以饋贈鄰里,魚鱉新筍可以招待來自遠方的賓客。(十六)【甲】林盡水源,……并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乙】小國寡民①,使②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④而不遠徙。雖有舟輿⑤,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fù)結(jié)繩⑥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第八十章《小國寡民》)注釋:①小國寡民:使國小,使民少。②使:即使。③什伯之器:各種各樣的器具。④重死:珍惜生命。⑤輿:車。⑥結(jié)繩:在繩子上打結(jié)。古代原始人沒有文字,采用這種辦法幫助記憶、傳遞消息。1.解釋下列短語。(4分)(1)豁然開朗:(2)仿佛若有光:(3)無所陳之:(4)鄰國相望: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3.(1)【甲】文中的“世外桃源”與【乙】文中的“小國寡民”有什么相似處?(2分)(2)聯(lián)系實際,簡要談?wù)勀銓献印班弴嗤?,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句話的看法。(2分)1.(1)由狹隘幽暗一變而為開闊明亮(2)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3)沒有地方陳列它(4)鄰近的國家互相望得見(共4分。關(guān)鍵字詞是判分的主要依據(jù)。有小毛病,如寫了1個錯別字等,可以不扣分)2.(1)(這里)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園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相互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2)(人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適,過得歡樂。(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譯,無大錯即可得滿分)3.(1)兩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對(黑暗社會的批判否定)理想社會的追求。(2分。意對即可。結(jié)合語句分析也可。如“平安寧靜,和睦相處,人們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生活快樂”等)(2)示例一:老子這種“老死不相往來”的觀點是錯誤的。當今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日益走向融合,如果不與鄰國交往,必然會導(dǎo)致國家的閉塞,進而影響國家的進步與發(fā)展。示例二:結(jié)合全文看,老子的這種“老死不相往來”,是讓國民熱愛自己的家園,在自己家園生活至老死,不離開自己的故土而遷居他國,這是值得推崇的愛國表現(xiàn)。安守故土,知足常樂,避免戰(zhàn)爭,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gòu)建。(2分。言之成理、語言表達通順即可。)參考譯文:國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看重自己的生命,不去冒著死亡的危險而向遠方遷移。雖然有船和車,沒有人去乘坐它;雖然有武器裝備,沒有人去陳列它。使人民重新采用古代結(jié)繩記事的辦法。讓他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適,過得歡樂。鄰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鳴犬吠的聲音也互相聽得見,可是人民直到老死,都互相不來不往。(十七)【甲】林盡水源,……并怡然自樂?!疽摇苛x犬(蒲松齡)周村有賈某,貿(mào)易(1)蕪湖,獲重資,賃舟將歸,見堤上有屠人縛犬倍價贖之豢養(yǎng)舟上。舟人固積寇也,窺客裝豐,蕩舟入莽(2),操刀欲殺。賈哀賜全尸,盜乃以氈裹置江中。犬見之,哀鳴投水;口銜裹具,與共浮沉。流蕩不知幾遠,淺擱乃止。犬泅出,至有人處,狺狺哀鳴?;蛞詾楫悾瑥闹?,見氈束水中,引出,斷其繩??凸涛此?,始言其情。復(fù)哀舟人載還蕪湖將以伺盜船之歸。登舟失犬,心甚悼(3)焉。抵關(guān)三四日,估楫如林,而盜船不見。適有同鄉(xiāng)賈(4)將攜俱歸,忽犬自來,望客鳴嗥,喚之卻走。客下舟趁之(5)。犬奔上一舟,嚙人脛股,撻之不解??徒侵娝鶉Ъ辞氨I也。衣服與舟皆易(6),故不得而認之矣。縛而搜之,則曩金猶在。嗚呼!一犬也,而報恩如是,世無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ㄟx自《聊齋志異》)【注釋】(1)貿(mào)易:做生意。(2)莽:蘆葦叢。(3)悼:難過。(4)賈(gǔ):商人。(5)趁之:追它。(6)易:換。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1)屋舍儼然:(2)悉如外人:(3)或以為異,從之而往:(4)適有同鄉(xiāng)賈將攜俱歸:2、翻譯下列句子。(4分)(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2)客近呵之,則所嚙即前盜也。3、給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