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的轉(zhuǎn)變_第1頁
世界觀的轉(zhuǎn)變_第2頁
世界觀的轉(zhuǎn)變_第3頁
世界觀的轉(zhuǎn)變_第4頁
世界觀的轉(zhuǎn)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革命與知識的移動

—世界觀的轉(zhuǎn)變一、前言仰望星空,你看到了什么?頤和園長廊彩繪:牛郎織女鵲橋會Vega夏日大三角Altair夏季的夜晚,人們很容易在銀河兩旁找到兩顆明亮的星星。古代中國人稱之為牛郎星、織女星。它們在28星宿的編號為河鼓二、織女一。對古代的西方人來說,牛郎星與織女星卻分別是天鷹座與天琴座的主星。不同地區(qū)的人,因為彼此的文化差異,各自產(chǎn)生一套解讀星空的方式。但生活在同一個地區(qū)(比如西歐)的人,對于星空的解釋就會完全一樣嗎?兔子?鴨子?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同學先觀察右邊的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動物?圖片并沒有任何改變,但為何我們會看到“不同”的東西?心理學家相信,研究這些“錯覺”可以讓人更理解大腦的運作??茖W史家則認為,這也說明了為何我們總是無法理解古代人的世界觀。Q: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嗎?在科學革命的年代,人們理解的宇宙面貌產(chǎn)生了極大的改變,當宇宙觀新舊交替之后,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提出問題的方式也跟著產(chǎn)生劇變。因此有些學者認為,自此之后,我們就生活在一個不同的世界里面(同樣的圖,他們看到了鴨子,我們卻看到了兔子)。內(nèi)容安排這周我們將從三個角度談科學革命:人們的宇宙觀產(chǎn)生什么轉(zhuǎn)變?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人們怎么知道(還有接受)這些新知識?

科學知識的傳播以及這些轉(zhuǎn)變的影響?

科學研究重心的改變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第一部分希臘人的宇宙觀第五元素2017年,盧貝松的【第五元素】推出數(shù)位修復版。這個“第五元素”到底是什么呢?它跟我們的地心說又有什么關系呢?第五元素結合埃及文化為背景[Pixabay]宇宙的組成當古代的希臘人思考世界是由哪些物質(zhì)構成時,他們提出了幾個可能:泰勒斯(Thales,620-546B.C.E.):水是基本物質(zhì)赫拉克力特(Heraclitus,

?-500B.C.E.):火是萬物的本源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460-370B.C.E.):世界是由原子構成的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

,492-432B.C.E.)

:宇宙是由土、水、氣、火四種物質(zhì)構成圖片皆取自Pixabay米利都學派米利都(Miletus)位于今天的土耳其境內(nèi),是當時希臘的殖民地。因為商業(yè)繁榮,以及靠近東方(接近古代文明的重心),促進了學術的發(fā)展。上述提到的哲學家都來自米利都,因此也被稱為“米利都學派”。米利都在安納托利亞西海岸的位置

亞里斯多德亞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B.C.E.)綜合前人以及柏拉圖的看法,提出一套宇宙論。他認為地球是由土、水、氣、火四種物質(zhì)構成,而宇宙間的星體則是由第五種元素“以太”構成?!堆诺鋵W院》的細節(jié)。柏拉圖手指向天,而亞里斯多德則手指下地。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亞氏認為地球上物體的運動與星體不同。地球上的物體采取直線運動,較重的土、水會向宇宙中心移動,而氣、火則遠離宇宙中心,這說明了為何地球是圓形的,而且位于宇宙中心。而星體則以地球為中心,以等速、正圓形的方式運動。亞里斯多德的學說與中國五行概念類同想一想為什么希臘人認為行星的運動方式一定是“等速、正圓”?這是經(jīng)由觀測得到的結果嗎?希臘人認為圓形乃是最完美的形狀,而天空中的星體是由純凈的“以太”構成,因此會采取完美的“正圓、等速”運動。有限的宇宙亞氏認為行星被鑲嵌在殼透明的水晶球,而球殼的最外層是恒星天球。如右圖所示,這是一個有限、封閉的宇宙,而地球居于中心。行星逆行然而,當人們實際觀察天體的運動時,卻發(fā)現(xiàn)行星偶爾會進行不規(guī)則(而非等速、正圓)運動。從地球上觀察火星在2003年的逆行運動托勒密托勒密(Ptolemy,85-165)是希臘化時代的天文學家(比亞里斯多德晚約400年)。利用過去幾個世紀留下的觀測資料,他試著建立一套模型,不只要解釋行星的不規(guī)則運動,還要讓行星繼續(xù)維持“等速、正圓”的運動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夠預測行星未來的位置。托勒密與環(huán)形球儀托勒密與《天文學大成》托勒密畫像托勒密著作稿件片段托勒密地心體系托勒密假設,行星運動時除了繞大圓(均輪),還繞著小圓(本輪),這兩個圓的運動,依然保持“等速、圓周”狀態(tài)。當行星跑到大圓內(nèi)側時,地球上的人就會觀察到“逆行”現(xiàn)象。托勒密地心體系圖第二部分文藝復興希臘哲學的再發(fā)現(xiàn)阿拉伯帝國與百年翻譯運動古希臘的科學被羅馬人繼承下來,到了中世紀初期,雖然修道院抄寫了部分的希臘典籍,但有更多的典籍則失傳了。與此同時,在阿拉伯帝國統(tǒng)治的地區(qū),古希臘的典籍反而受到妥善保存,并且被有計劃地譯成阿拉伯文。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歐幾里德、以及托勒密的作品都在其中。亞里斯多德的原稿被翻譯成阿拉伯文收復失地運動11世紀末,當基督徒逐漸接管穆斯林在西班牙的領地,他們也接觸到這些典籍。這些著作再次被翻成拉丁文,成為西方早期文藝復興(12世紀)的重要基礎。伊比利亞半島伊斯蘭勢力的退潮(914-1492)經(jīng)院哲學當人們再度接觸希臘人的哲學作品,也出現(xiàn)了理性(哲學)與信仰(神學)何者優(yōu)先的問題。巴黎大學神學院的教授圣?阿奎納(St.ThomasAquinas

,1225-1274)將亞里斯多德引入基督教神學,但維持神學中心的立場,反對“二元真理”的說法。圣?阿奎納的勝利(14世紀)右圖為佛羅倫薩SantaMariaNovella教堂的壁畫。圣?阿奎納坐在畫面中間,那些主張“二元真理”的人則跪在他腳下。左右邊的七個人,分別代表大學與神學的七個科目。圣.阿奎納圖像示意文藝復興12世紀的文藝復興來自于伊斯蘭世界,以阿拉伯語言為中介語言。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其中心則在繁榮的佛羅倫薩,學者收集散落各地的希臘作品,并將之翻譯成拉丁文。挑戰(zhàn)經(jīng)院哲學這些重新復活的希臘哲學,挑戰(zhàn)了當時大學僵化的經(jīng)院哲學(一套混合亞里斯多德與神學的知識體系)。例如柏拉圖(透過數(shù)學才能認識真理);德謨克利特(宇宙是由原子構成的);赫密士主義(Hermeticism)重視感官經(jīng)驗、實驗操作、煉金術、占星術;連盧克萊修(Lucretius

99-55B.C.E.)《物性論》都重見天日。柏拉圖德模克利特赫密士主義盧克萊修盧克萊修《物性論》宇宙是由粒子構成,只有粒子是不朽的。宇宙是無限的,沒有創(chuàng)造者,也沒有設計者。宇宙并不是為人類而生,也與人類無關。人類并不獨特。沒有來生。盧克萊修塑像盧克萊修盧克萊修認為“把握事務的本質(zhì)”是走向幸福的關鍵,鼓勵人運用自己的理性探索世界。人們將會發(fā)現(xiàn),沒有理由認為人類比其他物種高明,地球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