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jīng)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課件_第1頁
五經(jīng)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課件_第2頁
五經(jīng)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課件_第3頁
五經(jīng)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課件_第4頁
五經(jīng)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五經(jīng)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

11一、什么是經(jīng)、五經(jīng)

關(guān)于經(jīng)《說文》說:“經(jīng),織縱絲也?!薄夺屆氛f:“經(jīng),徑也,常典也?!薄段男牡颀垺ぷ诮?jīng)》篇說:“經(jīng)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論也?!薄端膸烊珪偰俊氛f:“經(jīng)稟圣裁,垂型萬世,刪定之旨,如日中天?!蔽褰?jīng):《周易》《尚書》《詩經(jīng)》《禮》(三禮,宋元人以《禮記》充五經(jīng)之數(shù))《春秋》6二、五經(jīng)對于中國文化的意義1、經(jīng)是中國文化之源“經(jīng)”是源,史學、子學、文學都是出自源的河流,“史”是實的,“子”是虛的,“文”是活的,而“經(jīng)”則是渾然的包容這一切的博大精神。王惲《醉經(jīng)堂記》:

五經(jīng)者,圣人之成法,生民之大命系焉。92、五經(jīng)是中華民族存在之本中華民族歷經(jīng)劫難而不衰,沒有遭到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倫那樣的命運,賴在中國有以五經(jīng)為核心的經(jīng)典文化體系。10111.1易經(jīng):天地之道

“《易》者五經(jīng)之本源,萬世文字之所自出,義理之所由生者也。散見于五經(jīng)者,皆學者人倫日用所當為之事,而其所以當為與不當為者,其理則具于《易》。”

——(明)丘?!洞髮W衍義補》

13

釋“易”

易:變化無窮、生生不息?!吨芤住は缔o》說:“生生之謂易。”荀爽云:“陰陽相易,轉(zhuǎn)相生也。”

1414釋“卦”《易緯》云:卦者,掛也,言懸掛物象以示於人,故謂之卦。15釋“爻”

《說文》:爻,交也。象《易》六爻頭交也。17六爻說卦: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正義:……三畫以象三才……但初有三畫,雖有萬物之象,於萬物變通之理猶有未盡,故更重之而有六畫,備萬物之形象,窮天下之能事。故六畫成卦也。18象19姤:

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21遯:

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22否: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23剝:

山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25坤: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26經(jīng)的部分以八卦為基礎。八卦即乾(天)、坎(水)、艮(山)、震(雷)、巽(風)、離(火)、坤(地)、兌(澤)。解釋經(jīng)的部分叫傳。傳有十篇,即:《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傳》、《系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也稱“十翼”。

2929《周易》分易經(jīng)與易傳兩部分周易的性質(zhì):推天道明人事《四庫全書總目·先天易貫》說:“圣人準天道以明人事,乃作《易》以牖民。理無跡,寓以象,象無定,準以數(shù),數(shù)至博而不可紀,求其端于卜筮。而吉兇悔吝,進退存亡,于是見之,用以垂訓示戒。”3030

以修己治人為目的,以“陰陽”、“則天”、“通變”為理論,以應時處中為核心。

3131《周易》的基本思想《周易》的目標歸屬:修己治人《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独は蟆罚旱貏堇?,君子以厚德載物?!额U彖》:圣人養(yǎng)賢以及萬民?!豆?jié)彖》:天地節(jié)而四時成,節(jié)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師象》: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跺肯蟆罚荷缴嫌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3232《易經(jīng)》的三個重要理論陰陽論----對立統(tǒng)一理論則天論----天人合一理論變通論----事物運動變化的理論

··陰陽論《系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cè)釘嘁?。”(此即對立統(tǒng)一理論。陰陽是事物的構(gòu)成法則,這法則確立了宇宙與社會的秩序。)(小說人物性格結(jié)構(gòu)例)3434則天論《系辭上》:“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此即“天人合一”理論,人法天地,構(gòu)建人類社會的秩序,規(guī)定人行為的方向,否則便是逆天違道,順天則昌,逆天則亡,由此而確定了治世的法則。)3535變通論《系辭上》:“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薄盎弥^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薄断缔o下》:“變通者,趣時者也?!保ㄓ纱硕_定了自然與人類社會變化以及王朝更替的合理性。故《革彖》說:“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保?636“三論”的關(guān)系“變通論”是建立在“陰陽論”與“則天論”的基礎上的。陰陽是事物的構(gòu)成,“則天”是事物的法則,而“變通”則是事物的規(guī)律?!断缔o下》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保▽O悟空的七十二變例)3737《周易》思想的核心:應時處中《訟彖》:“利見大人,尚中正也?!薄队^彖》:“中正以觀天下?!薄秺ュ琛罚骸皠傔^中正,天下大行也?!薄睹慑琛罚骸懊珊?,以亨行時中也?!薄兑驽琛罚骸疤焓┑厣?,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薄皶r中”其實就是中庸之道的體現(xiàn)。故《中庸》說:“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被輻潯兑诐h學·易尚時中說》:“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時中’?!蔽谭骄V《答趙寅永書》:“今日讀《易》,惟應玩辭以求圣人教人寡過之旨?!?939太極圖的意義40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與陽相互矛盾,又相互制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諧地處于統(tǒng)一體中。惟其不同,故能互動;惟其制約,故能和諧;惟其和諧,故有極強的運動感。1.2尚書:王者之范

《荀子·勸學》:“書者,政事之紀也?!薄妒酚洝ぷ孕颉罚骸啊稌酚浵韧踔?,故長于政。”乾隆皇帝:“心傳允在辨危微,敷政平章慎萬幾……千古帝王師法具,斂時錫極會而歸。”

4141“尚”與“書”《尚書》,尚者上也,上世帝王之遺書也。

《說文》:“書,著也。從聿者聲?!薄墩f文序》又說:“著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2

《尚書》的基本內(nèi)容

全書分四部分,共58篇?!队輹?篇,《夏書》4篇,《商書》17篇,《周書》32篇。這些文件,大約分為六類,即:典(檔案)、謨(謀也,約如會議紀錄)、訓(教誨)、誥(告諭)、誓(誓辭)、命(命令)。

4343《尚書》的文化意義

一、《尚書》確立了圣王系統(tǒng)與王道政治典范。

二、《尚書》確立了以德為核心的價值系統(tǒng)。三、《尚書》展示了圣王的憂患意識。

四、樹立了天下觀念與世界精神。4444一、確立了圣王系統(tǒng)與王道政治典范堯:其仁如天(《大戴禮記·五帝德》)舜:克諧以孝(《堯典》)禹: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大禹謨》)湯:表正萬邦,纘禹舊服(《仲虺之誥》)文王: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無逸》)4545二、確立了以德為核心的價值系統(tǒng)《周書·蔡仲之命》:“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薄断臅の遄又琛氛f:“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薄吨軙ざ喾健罚骸懊裰毂貜闹??!?646三、展示了圣王的憂患意識《周書·康誥》:“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薄吨軙ぬ┦纳稀罚骸疤煊酉旅瘢髦?,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薄吨軙よ鞑摹罚骸坝劣谌f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4747四、樹立了天下觀念與世界精神堯: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禹:“奄有四海,為天下君”(大禹謨)。“朔面暨聲教,訖于四?!保ㄓ碡暎浩錉柸f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湯誥)三代更替所體現(xiàn)的天下觀4848中國之道與西方民主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是高于皇權(quán)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道制約皇權(quán),高于皇權(quán)“道”重在“德”,“民主”重在“利”。道可平天下糾紛,“民主”可增強利益集團群體的力量。民主利于競爭而不利于和平,道利于和平而不利于競爭。4949

《詩經(jīng)》是先民之歌,是純情感的東西。這情感是先王之澤的產(chǎn)物,它出于性情之正,發(fā)之無邪之思,有著“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的功能。5050

1.3詩經(jīng):王澤之光

《詩經(jīng)》的性質(zhì)《詩經(jīng)》是一部周代詩歌的總集,共305篇。全書分《風》、《雅》、《頌》三部分?!吨苣稀贰ⅰ墩倌稀?、《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十五國風,有詩160篇?!堆拧贩帧洞笱拧?、《小雅》,有詩105篇?!俄灐贩帧吨堋贰ⅰ遏敗?、《商》三頌,有詩40篇。51一、“采詩”制?!坝^民風,知得失,自考正。”二、“獻詩”制。“故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三、《詩經(jīng)》與現(xiàn)實社會?!爸问乐舭惨詷?,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252

《詩經(jīng)》與周代禮樂制度

第一、它是先民真情的宣泄。第二、《詩經(jīng)》具有“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教化意義。第三、它體現(xiàn)著“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的民主政治制度,因而可供后世為政者效法。第四、《詩經(jīng)》所反映的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過程,是這一個歷史過程中先民喜怒哀樂情感的展現(xiàn)。

5353

《詩經(jīng)》的多重意義

小結(jié)《易》言天理,《書》言政事,《詩》言人情,三者構(gòu)成了“經(jīng)”的核心,作為一種思想與精神,滲入了不同階層的思想意識與行為規(guī)則之中。54

與《易》《書》《詩》不同,“三禮”與《春秋》是關(guān)于行為規(guī)則與行為評斷的?!肚f子·天下篇》說:“《禮》以道行,《春秋》以道名分。”5555第二節(jié)、“三禮”與《春秋》

《周禮》、《儀禮》與《禮記》,作為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tài)與禮制的淵藪,確立了兩千年中國社會以禮為核心的組織形態(tài),對中國歷史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

《左傳·隱公十一傳》:“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孝經(jīng)》:“安上治民,莫善于禮?!?6561.1“三禮”:王者之制

釋“禮”《說文》:“禮,履也?!薄夺屆罚骸岸Y,體也,得其事體也?!薄抖Y記·樂記》說:“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禮是治身治家治國之主體,是要履而行之有道,是不可更易之理。

57禮:君子之容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徳,色容莊,坐如尸,燕居告溫溫。58

條理的《周禮》

《周禮》又稱《周官》,是一部關(guān)于周代政治制度的書?!吨芏Y》全書分六個部分,分別由六官區(qū)分。六官即天官(主官朝廷及宮中事務)、地官(主管土地和人口)、春官(主管祭祀和禮儀)、夏官(主管軍政)、秋官(主管刑法)、冬官(主管百工及土木建筑)。5959《周禮》在官職職責的記述中,體現(xiàn)出了對民生的極大關(guān)心。如萍氏、禁暴氏、媒氏、司市、草人等官職的設立?!吨芏Y》中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如《地官》中山虞、澤虞、跡人,《天官》中的獸人、(漁)人、鱉人等。6060

《周禮》的現(xiàn)實意義

《儀禮》與《周禮》不同,它不是講行政制度,而是講生活禮儀?!夺屆氛f:“儀,宜也,得其事宜也。”“儀”是指具體行事中非常得當?shù)男袨楸憩F(xiàn)。

6161

古奧的《儀禮》

七種禮儀一、成年禮?!妒抗诙Y》二、婚禮?!妒炕瓒Y》

三、交往之禮?!妒肯嘁姸Y》《聘禮》四、宴飲之禮?!多l(xiāng)飲酒禮》《燕禮》五、射禮。《鄉(xiāng)射禮》《大射禮》六、喪禮。《士喪禮》《士虞禮》七、祭祀之禮。《特牲饋食禮》《有司徹》

62一、《儀禮》中所記載的禮的基本內(nèi)容,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部分地得到了延續(xù)和發(fā)展。如婚禮中“六禮”、見面禮、喪服中的五服制度等。

6363《儀禮》的現(xiàn)實價值二、《儀禮》對重建現(xiàn)代禮儀有具一定的參考價值?!妒炕瓒Y》:“女子許嫁,筓而醴之,稱字。祖廟未毀,教于公宮三月。若祖廟已毀,則教于宗室。”《禮記·射義》:“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nèi)志正,外骸直,然后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薄吧湔?,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465《禮記》的取名有對古禮“分疏而識”的意思。《說文》說:“記,疏也?!?/p>

有《大戴禮記》與《小戴禮記》之分,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禮記》是《小戴禮記》。

65

龐雜的《禮記》

《禮記》內(nèi)容的四個方面一、解釋《儀禮》或與《儀禮》有關(guān)的文字?!豆诹x》”容體正”的道德意義?!熬铀?,冠不免”《禮記·射義》:“鄉(xiāng)飲酒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薄堆嗔x》:“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6二、記述各種禮制與禮節(jié)的文字。如《王制》《月令》《內(nèi)則》。三、雜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文字,如《坊記》、《表記》、《緇衣》、《孔子閑居》

四、專題論文,如《學記》、《經(jīng)解》、《樂記》、《大學》、《中庸》

6767禮在周代既作為制度與生活規(guī)則存在,也作為一種價值標準對社會上發(fā)生的種種行為進行評斷?!洞呵铩肪褪且远Y來評斷歷史的史書。孟子:“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倍偈妫骸盀槿顺级恢洞呵铩罚叵莺x弒之禍;為人君而不知《春秋》,必被首惡之名?!?868

1.2《春秋》:禮定褒貶

《春秋》其書古代重大的活動,如祭祀、朝聘等多在春秋兩季舉行有關(guān),故舉春秋以代表一年四季。

魯國史記的舊名曰《春秋》?!洞呵铩肥谴呵锒偎氖隁v史的大綱,是孔子修定的“近代史教材”。69《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一、復禮。即修復周代的禮制?;腹哪辏骸按簳诓埽苋酥吗q,禮也。”僖公五年:“夏會于葵丘,尋盟且修好。禮也。”襄公九年:“毛伯衛(wèi)來求金,非禮也。”宣公八年:“襄仲卒而繹,非禮也。”70二、正名。即正名分,反對無禮的僭越行為。吳楚私稱王,則復其位曰“子”,王死曰“崩”,諸侯死曰“薨”。三、尊王。維護周王的尊嚴,維護一統(tǒng)。《春秋》:“春王正月。”《公羊傳·隱公元年》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