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回族文學中的自然意象、宗教建筑意象及動物意象,少數(shù)民族文學論文意象作為文學表象和深層意蘊的美學復合體在東西方的文學理論中都有過詳盡的討論.在中國古代美學范疇內(nèi),意象的概念最早見于(易傳系辭〕,而在隨后的闡述中,則以劉勰的(文心雕龍神思〕和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縝密〕為代表.在古代文論的體系內(nèi),意象就是指詩人的主觀情志與客觀景物在審美感興中相碰撞而產(chǎn)生的意中之象或心中之象或人心營構之象.它源于物,孕于心,是審美主客體意向性結合的一個產(chǎn)物.而在西方文學理論譜系中,對意象的討論則更為詳細.概而言之,西方理論以為意象不是一種圖像式的重現(xiàn),而是理智與感情的復雜經(jīng)歷體驗的交融和各種完全不同的觀念的聯(lián)合.但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認同意象的創(chuàng)作來源于作家對宇宙世界的直觀經(jīng)歷體驗材料的藝術加工變形,用以傳達復雜的思緒和體悟,構建起文本的血肉情感.詳細到回族作家的創(chuàng)作,由于自覺的民族意識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及宗教堅守令回族文學的意象書寫傳達出如下特征:一方面反映出回族文學在宗教文化影響下獨特的藝術品性,另一方面則在文本敘事功能中傳達著回族的生命狀態(tài)和精神向度.一、自然意象:貧瘠的土地與宗教化的人生遼闊的大自然孕育著萬事萬物.人類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在人與自然的互相作中逐步構成.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孕育出形態(tài)各異的文明板塊,因而,自然意象的選取既包含著當?shù)孛癖姷纳钌a(chǎn)方式,同時也折射出不同的道德倫理觀和藝術審美觀.西部大地蒼涼貧瘠的地域環(huán)境養(yǎng)育著在這方水土上困難求生的回族穆斯林.尤其在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qū),大自然充分展現(xiàn)了它猙獰殘忍的一面.作家石舒清在(西海固的事情〕中曾悲悼地寫道:縱目所及,這么遼闊而又動情的一片土地,竟連一棵樹也不能看見.有的只是這樣只生絕望不生草木的光禿禿的群山,有的只是這樣的一片旱海.確實,干旱、少雨、多風沙、多荒漠的環(huán)境意味著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發(fā)展的困難.這注定了回族民眾艱苦勞作卻收獲甚微的殘酷現(xiàn)實.回族作家對黃土高原的展示是為了凸顯回族堅韌不屈的民族特質,強調人的內(nèi)在精神氣力.所以漫天黃沙的高原并不令人厭惡,甚至在情感上,作家對他們的生身之地充滿了眷顧.在精神維度上,這片絕境成為靈魂棲居的桃源圣地.忠誠的回族穆斯林用宗教文化戰(zhàn)勝了現(xiàn)實的貧瘠窘迫,守護著精神上的富足.能夠講,黃土高原承載著回族人的精神偉力,在與它的對抗經(jīng)過中民族的頑強堅韌和血性尊嚴得到彰顯.黃土高原上的一場雨、一場雪,或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都會令回族人感念真主的慈憫.忠誠的回族穆斯林舍不得出走,由于一旦搬離他們的桃花源,他們恒常的堅守便面臨著商業(yè)文明的侵蝕.在物欲的得與精神的失之間,他們用實際的踐行給出了血性的答案:.寧夏回族作家對黃土高原傾注了一腔柔情,在他們心中那不僅僅是一片皴裂的大地,那還是一個精神充盈的價值世界,在天人之際自有不可輕薄的莊重.黃土高原的意象,凝結著西部回族穆斯林民眾的強韌氣質和清潔的精神堅守,使民性與自然風土完成了從對峙到融合的嬗變.回族作家對月亮意象可謂偏愛備至.在回族作家筆下,月亮早已成為一種深具民族象征性與隱喻性的審美意象.皎潔的月亮與神圣的宗教信仰嚴密相連.教宣稱宇宙萬物皆為真主所造,而萬物所呈現(xiàn)出的美妙亦與真主密切相關.阿拉伯半島的穆斯林很久以前便開場密切地關注月亮的變化,并將它的圓缺變化視為真主顯示的跡象之一.除此之外,月亮的溫潤寧靜與回族人含蓄安順的內(nèi)在氣質相吻合,而月亮的清冷寂寞又與回族孤寂苦難的族群記憶相契.月亮的色、形、質,分別負載了中國回民尚潔、喜白、思鄉(xiāng)、念親與堅忍內(nèi)隱等獨特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及民族精神,月亮便成為回民心象的最恰切的載體.月亮意象的美學感悟與回民族的歷史、文化、心理、民性有著眾多的相通性.經(jīng)過月亮意象,讀者能夠觸摸到回族文學最根本的精神體溫.例如,查舜在長篇小講(穆斯林的兒女們〕中屢次書寫月亮意象.他筆下的月亮好像黑暗路途上的一盞明燈,指引著回族穆斯林在信仰的道路上不屈不撓地前行.暴虐的政治環(huán)境,困難的生存境遇,孤苦的尋夢之旅造成了回民族現(xiàn)世生活的磨難.然而,回族穆斯林由于擁有忠誠的宗教信仰實現(xiàn)了靈魂的救贖和苦難人生的超越.同樣,在石舒清的文學世界中,他除了讓月亮意象承載著宗教意蘊外,更寄托著作者對西海固民眾困難生存的痛惜和哲理性感悟.水是回族作家在自然意象中選取的又一個審美意象.干旱皴裂的西部大地對水無比保重,舍不得一丁點的浪費.并不多見的下雨和下雪的日子成為西海固人的節(jié)日.水是穆斯林民眾遵循真主規(guī)約,到達外清內(nèi)潔的重要中介物.因而,水意象具有傳達民族宗教情感與特定民族心理的意象功能.這也解釋了回族穆斯林在珍惜每一滴水的同時卻毫不吝嗇地用它來干凈身體的原因---他們能夠忍耐口腹的焦渴,卻不會對教規(guī)定的凈禮有絲毫的懈怠.比方李進祥的短篇小講(換水〕仔細地摹寫了馬清楊潔夫婦對身體的清潔,嚴格遵照教的規(guī)約來進行沐浴.而在石舒清的(節(jié)日〕中,途經(jīng)拱北的路上有一條清冽的小河,朝拜的信徒需要在河邊將一路的污濁洗去,在清潔身體的同時,也把內(nèi)心的私心雜念淘洗干凈,然后才能清潔地去拱北朝拜.總之,黃土高原、月亮、水等自然意象的書寫,不僅真實地反映了西部自然環(huán)境的酷烈貧瘠,回族穆斯林生活的困難困苦,也同時傳達出他們不絕望不虛無的人生態(tài)度.他們視俗世的苦難為精神的試煉場,積極遵循建構著宗教化的人生,保持著內(nèi)心的充盈.二、宗教建筑意象:忠誠的信仰與生死的徹悟回族文學的文本內(nèi)部矗立著一座座肅穆的清真寺.清真寺是回族民眾開展宗教活動,接受經(jīng)堂教育,加強民族認同,內(nèi)涵修養(yǎng)宗教心性的重要場所.來自異域的回族穆斯林初到華夏大地之時總是聚居在清真寺的周圍.繞寺而居的他們親切地稱清真寺為安拉的房子,并以為清真寺是教的靈魂所在.在西海固大地上,幾乎每一個村莊至少有一座清真寺.正是在清真寺里,一代代的回族穆斯林感受著教的博大和神圣,調適著世俗生活帶來的身心疲憊,凈化著躁動迷離的心靈.清真寺寓寄著永遠恒久、神圣的宗教精神,回族作家賦予它承載民族歷史,傳達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成效.古原的短篇小講(老待〕講述了黑大莊人對清真寺的舍命守護.文化大革命中瘋狂的革命小將們來到黑大莊準備拆除清真寺,這樣的舉動惹怒了一貫隱忍的回民.他們暴怒了,一個個眼珠子瞪得血紅,寺里木梆一響,從家中拿來鋒利斧頭、長把鐵锨,冷視小將們怎樣妄動.幾百年來,回族為了守教護教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毫不退縮,他們的血性悍勇在維護宗教信仰的行動中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呈現(xiàn)回族穆斯林宗教信仰的意象還有圣人的拱北和埋葬普通穆斯林的墳院.拱北是圣徒的墳墓,墓主都是在教歷史上作出過特殊奉獻的人物.回族人將拱北視為神圣不可褻瀆的所在.回族人經(jīng)常會去給一些自個從未見過的亡者上墳,譬如一個因對抗強權而不幸殉命的人,譬如一個德高望重的銷聲匿跡的身心修煉者,即便故去數(shù)百年了,他們也會循跡而至,在他的墳頭默默地跪上一跪,念誦一段經(jīng)文,以表示出一個后來者的念想和敬意.拱北中的亡人在活著的時候用自個的性命和常人難以忍耐的靈肉磨難守護著信仰,保持著對真主的虔信.而后代信眾因而遭到鼓舞,他們在敬意中也堅定了自個的宗教修持.拱北崇拜已經(jīng)成為回族人宗教生活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他們不遠萬里地去拜祭拱北.穆斯林順從并追隨所信仰的安拉的召喚,跟從圣徒,并把追求和捍衛(wèi)自個信仰的抽象意義轉變?yōu)楦鷱氖ネ脚c崇拜圣徒的行為實踐---無論是亡故的還是在世的.莊嚴肅穆的祭奠儀式浸潤著回族穆斯林對先賢的敬仰之情.拱北象征著穆斯林信徒所看重的虔信、傳統(tǒng)和孝道,因此成為世代回民頂禮膜拜的場所.假如講圣徒的拱北寄托著回族人對宗教的虔敬,那么埋葬普通穆斯林的墳院則表示出著人們對生的思考和死的體悟.回族人對死亡的看待鮮少恐懼,由于對教的篤信,人們對死亡采取了達觀的態(tài)度.死亡被稱為歸真,意即回歸到真主那里,所以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徹底消亡,而是現(xiàn)世生活的結束,天國樂園的開啟.兩世吉慶的觀念讓回族穆斯林的生命觀與漢族人的生命觀迥然不同,具有鮮明的異質感.在中國古代文學傳統(tǒng)中,無論是(聊齋志異〕還是(金瓶梅〕,死亡后閻王殿內(nèi)的恐懼氣氛和對亡人的嚴酷懲罰成為一種文化傳承下來.在漢族人的思維觀念中,死亡是人生最大的苦難,由此也導致了絕望和xuwuzhuyi的彌漫.孔子的名言未知生,焉知死道出了儒家文化對生的眷顧和對死亡問題的懸置.然而回族文學則直面死亡,在回族作家的思維觀念中,死亡不代表絕望和恐懼,而是呵護及內(nèi)涵修養(yǎng)生命的特殊方式.古原的(清真寺背后的老墳院〕里的老墳院成為蘭風奎阿訇每次星期完必去的地方.在墳院里,他滄桑而不幸的心靈獲得了救贖,滋生出頑強存活于世的意愿.石舒清對墳院的書寫也是不遺余力,墳院成為他念茲在茲的心愛之所.他用宗教的信仰之光化解了死亡的痛苦,獲得了超越的視角,撫慰著靈魂的焦灼.由于忠誠信主,回族作家對死亡的書寫充滿溫情的觀照.在他們的文本世界里,墳院與回族民眾的居所嚴密結合在一起.亡人與活人毗鄰而居,走出墳院,則是雞鳴犬吠的煙火人生.生與死的界線不再分明,死亡意味著另一種生活方式的開啟,而墳院則成為活著的人緬懷亡人、思考生與死、現(xiàn)世與彼岸的媒介之一.因而,清真寺、拱北、墳院等場所與回族人的生活相互關聯(lián),是他們敬畏真主、養(yǎng)護高潔心性的精神溫床.三、動物意象:人性的異化與生命的超越毋庸置疑,人類的生活與各種動物密切相關.在回族文學的建構中,總少不了各種動物靈動奔突的身影.動物不僅僅是西部回族人生產(chǎn)和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伴侶,而且它們還在不同層面詮釋著生命的異化與超越.回族文學動物意象書寫的主旨在于探查人性,反思人生,并試圖通過宗教精神實現(xiàn)對俗世人生的超越,進而到達對自然萬物的深切理解和體恤.通過動物意象的探查,能夠尋覓到有效抵達回族文學獨特精神世界的途徑.首先,回族文學通過動物意象來批判政治文化對人性的戕害.意象具有直感性和生動性,但真正使其具有意義并發(fā)揮作用的,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它是一個心理事件與某種文化要素的奇特結合.外表看來,作家似乎是能夠隨心所欲地選擇、營造意象,但實際上,意象的背后隱含著深邃的文化語境,它潛在地制約和影響著作家的創(chuàng)作力.回族文學的動物意象潛隱著寧夏回族作家對荒唐政治和經(jīng)濟壓迫導致的人性變異的深深憂懼.揭示出特定時代的歷史文化對普通回族穆斯林生命與靈魂的荼毒.文化大革命時期,在高度政治化的語境中,人性也被塑造和改寫.回族作家借助狗這種動物來揭示勢力對人性的戕害.當代文學傳統(tǒng)中,狗成為象征奴才嘴臉,諂上欺下的惡人代表.尤其在魯迅的動物意象譜系中,他寫得最多的動物就是狗.對狗,他窮追猛打惡罵,一生樂此不疲.他最早刻意寫狗應該是在(狂人日記〕中,小講中的趙家的狗是作為吃人者的形象登場的,它的目光,它的叫聲,覆蓋全篇,渲染出一種陰森可怖的氣氛.除此之外,在魯迅筆下,他對叭兒狗喪家犬寵犬之類深惡痛絕.在對狗的窮形盡相描摹中,鄙棄它們所象征的那類喪失獨立人格,極盡奴顏婢膝丑態(tài)的人格范式.回族作家李進祥繼承了魯迅式的批判,他通過花狗(李進祥(關于狗的二三事〕)狐假虎威的行徑指斥政治特權影響下狗性和人性的扭曲變形.瘦小的、見了人就夾緊尾巴的花狗給村里人的印象是馴良的.然而當它獲得了庇護---仗著比它威武的黑狗的勢,在猝不及防中,窮兇極惡地撲咬著弱小的馬強.此時的花狗與它的主人會計的形象到達了驚人的一致.能夠講,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黑狗隱喻著小村里勢力最大的村長,而孱弱的花狗則象征著身有殘疾不甚強大的會計.黑狗的彪悍固然令人恐懼,村長的權威也對弱小者構成了精神壓迫,但這種壓迫卻是擺在明處的;而花狗和會計的兇惡卻更具隱蔽性,他們平日里以馴順的面目出現(xiàn),一旦獲得權威,便會暴露出他們駭人的惡劣根性.李進祥通過對花狗的貶斥,揭示出在極左思潮的浸潤下,在權利的掌控中,社會上一類人表現(xiàn)出的雙重面相---對強者奴顏婢膝的奉承逢迎,對弱者毫無憐憫的欺壓迫害.其次,回族文學通過動物意象來諷喻金錢物欲對人性的異化.隨著商業(yè)時代的到來,人們在享受物質文明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被金錢物欲所裹挾.膨脹的金錢欲求使回族穆斯林遵從的價值操守失去了規(guī)范效用,進而導致了一幕幕人間悲劇的發(fā)生.固執(zhí)描寫清水河邊回族民眾生活的痛與苦,變與常的李進祥在溫情描繪敘述昔日鄉(xiāng)村社會優(yōu)美、溫馨、和諧的生存環(huán)境時,也無奈地揭示出商業(yè)社會金錢物欲對老鄉(xiāng)村兒女們良善人性的無情摧毀.曾經(jīng)珍視的道德倫理及諧順的人際關系在這樣的沖擊下無可挽回地走向了衰敗.(遍地毒蝎〕中的蝎子既能給鄉(xiāng)民帶來金錢實利,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嫉妒、貪心的人心和死亡的陰影.小講結尾,四處爬行,無處不在的毒蝎則對這種泛濫的現(xiàn)在狀況敲響了警鐘.作家憂心忡忡地揭示出物欲社會中人性泯滅的殘酷現(xiàn)實.同樣,(屠戶〕中那頭用牛血摻和飼料喂養(yǎng)起來的黑犍牛也隱喻著商業(yè)社會金錢欲望導致的生命之殤.對商業(yè)社會的疑懼與質疑,使得蝎子和黑犍牛等動物具備了價值評判與反思人性的功能.血腥的悲劇告誡著世間的人們不能任由貪心人性的惡性膨脹,不然終將付出沉重代價.最后,回族文學動物意象的書寫還有另外一條更為重要的途徑---禮贊生命,敬畏真主.正是這一堅守,使回族文學動物意象的書寫與主流漢文學在精神維度上表現(xiàn)出不同的審美特色.西部宗教作家經(jīng)常通過富有宗教意味的動物書寫,來表示出西部人對宗教信仰的忠誠,對靈魂意義的追問,對生死命題的考慮.宗教文化的浸潤,令回族作家對高潔的生靈充滿了由衷的摯愛和探求的熱情.內(nèi)心深處的宗教情懷使生于世間的穆斯林在人性向惡還是向善的十字路口中不至于迷失心性.盡管在商業(yè)社會中這種堅守顯得極其困難,然而在與充滿神性的高貴生命比照中,回族穆斯林執(zhí)拗地守護著信仰,獲得了生命的安詳.在狂飆猛進的五四時代,以立人為主旨的魯迅在其雜文(一點比喻〕中寫到一只領頭的山羊帶著一大群胡羊浩浩蕩蕩地奔赴屠宰場的場景.這群柔順的、待宰的羊群挖苦封建禮教馴化出的順民形象.然而回族文學在描寫羊和牛這兩種動物時則與魯迅式的書寫全然不同.同樣是面對死亡,同樣是溫馴的羊和牛,回族作家對它們進行了深情的禮贊.這些被獻上祭壇的動物承當著現(xiàn)世的穆斯林與真主溝通的神圣責任,它們的安詳肅穆某種程度上正是西部回族民族性的寫照.忠誠的穆斯林要時時遵守宗教規(guī)約,一旦發(fā)現(xiàn)本身存在不符合教規(guī)的思想和言行時,便需要深入的反省和懺悔.石舒清的小講(節(jié)日〕中的主人公環(huán)環(huán)媳婦就是一個通過舍散羯羊來求得真主寬恕的穆斯林.作為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她敬畏真主,安順度日.但是她的丈夫卻在世俗欲樂中快速地沉淪.環(huán)環(huán)媳婦規(guī)諫著丈夫,同時她自個也在一次偶爾的事件中窺見深埋在心底的貪心欲望.她為自個的想法而愧疚,并決心去拱北舍散一只羊來救贖丈夫和自個的靈魂.同樣擔負著救贖靈魂的動物還有(清水里的刀子〕中的老牛.文本中那頭任勞任怨的老牛被賦予高貴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樓內(nèi)廚余垃圾處理清潔合同范本3篇
- 艾滋病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復合制劑的應用進展
- 應急預案防護措施
- 化學產(chǎn)品設計師工作總結
- 營銷行業(yè)話務員工作總結
- 高校教研人才培養(yǎng)與選拔
- 美容設計師的工作總結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奔馳出租車共享出行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車位使用權轉讓及車位租賃管理服務協(xié)議4篇
- 二零二五版醫(yī)療信息化設備定期檢修與保養(yǎng)服務合同3篇
- 電纜銷售年終工作總結與計劃
- (完整)三年級數(shù)學口算題300道(直接打印)
- TB 10012-2019 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
- 春節(jié)文化研究手冊
- 小學綜合實踐《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說課稿
- 《鋁及鋁合金產(chǎn)品殘余應力評價方法》
- IATF-16949:2016質量管理體系培訓講義
- 記賬憑證封面直接打印模板
- 人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全冊完整課件
- 北京房地產(chǎn)典當合同
- 檔案工作管理情況自查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