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基礎知識描述_第1頁
昆蟲基礎知識描述_第2頁
昆蟲基礎知識描述_第3頁
昆蟲基礎知識描述_第4頁
昆蟲基礎知識描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昆蟲基礎知識描述第1頁/共38頁昆蟲基本知識昆蟲分類農(nóng)作物常見害蟲第2頁/共38頁一.昆蟲基本知識昆蟲的體軀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1對觸角、2對翅膀和3對足蝗蟲第3頁/共38頁昆蟲口器分類咀嚼式口器:(蝗蟲、螻蛄)刺吸式口器:(蚜蟲、飛虱、粉虱、葉蟬)銼吸式口器:(薊馬)虹吸式口器:(蝴蝶、蜜蜂)舐吸式口器:(蠅)第4頁/共38頁昆蟲生活史完全變態(tài):卵、幼蟲、蛹和成蟲(螟蟲、蝴蝶)不完全變態(tài):卵、幼蟲和成蟲(蝗蟲、蚜蟲、粉虱)二化螟棉蚜第5頁/共38頁二.昆蟲的分類生物界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七個基本階元。昆蟲屬于動物界,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分類依據(jù):翅的質(zhì)地、形狀和對數(shù)口器、觸角、足及腹部附肢變態(tài)類型的變化第6頁/共38頁農(nóng)業(yè)昆蟲中重要的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雙翅目第7頁/共38頁1.直翅目

Orthoptera口器咀嚼式。除螻蛄類前足為開掘式外,大多種類后足發(fā)達為跳躍式。雌蟲腹末多具發(fā)達的產(chǎn)卵器。第8頁/共38頁直翅目螽斯科蟋蟀科螻蛄科蝗科螞蚱蛐蛐兒蟈蟈第9頁/共38頁2.半翅目

Hemiptera

通稱蝽象或蝽等口器刺吸式翅2對,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質(zhì)某些種類具臭腺第10頁/共38頁半翅目蝽科盲蝽科獵蝽科第11頁/共38頁3.同翅目

Homoptera

常見種類如蟬、葉蟬、蚜蟲、木虱、粉虱、介殼蟲等??谄鳛榇涛剑俺崛繛楦镔|(zhì)或膜質(zhì),后翅膜質(zhì)。第12頁/共38頁同翅目蟬科葉蟬科飛虱科蚜科第13頁/共38頁4.鞘翅目

Coleoptera通稱甲蟲,幼蟲通稱蠐螬昆蟲綱中最大的一目,占昆蟲總數(shù)的1/4多??谄骶捉朗?。前翅硬化成角質(zhì),稱鞘翅。第14頁/共38頁5.

鱗翅目

Lepidoptera通稱蛾和蝶。為昆蟲綱中僅次于鞘翅目的第2大目??谄骱缥?,能卷伸自如。一般有翅2對,膜質(zhì),翅面、身體以及附肢等密被鱗片,故有此目名。休止時,翅作屋脊狀覆疊(蛾類)或豎立體背兩側(cè)(蝶類)。第15頁/共38頁眼蝶第16頁/共38頁粉蝶第17頁/共38頁螟蛾食心蟲第18頁/共38頁夜蛾科的成蟲夜蛾科的幼蟲第19頁/共38頁6.膜翅目

Hymenoptera包括各種蜂類和螞蟻等已知種數(shù)僅次于鞘翅目和鱗翅目而居第3位。在地下、地上筑造各種巢室而居。營群居生活或社會性生活,除去一部分種類危害農(nóng)林業(yè)外,大部分是有益的,其中包括許多寄生性益蟲(赤眼蜂),以及授粉釀蜜的蜜蜂等。第20頁/共38頁7.雙翅目

Diptera蚊、虻、蠅等,為昆蟲綱第4大目。兩對翅膀,后翅退化成平衡棒。食蚜蠅第21頁/共38頁三.農(nóng)作物常見害蟲第22頁/共38頁1、小麥常見害蟲(麥蚜、小麥吸漿蟲等)2、棉花上常見害蟲(蚜蟲、紅蜘蛛、棉鈴蟲、盲蝽象等)3、水稻常見害蟲(稻飛虱、稻縱等)4、蔬菜常見害蟲(小菜蛾、白粉虱、薊馬、斑潛蠅、地下害蟲、根結(jié)線蟲等)第23頁/共38頁麥蚜1、分類:麥蚜主要分為麥長管蚜、麥二叉蚜、禾谷縊管蚜。第24頁/共38頁2、生活習性麥蚜的越冬蟲態(tài)及場所均依各地氣候條件而不同,南方無越冬期,北方麥區(qū)、黃河流域麥區(qū)以無翅胎生雌蚜在麥株基部葉叢或土縫內(nèi)越立,北部較寒冷的麥區(qū),多以卵在麥苗枯葉上、雜草上、茬管中、土縫內(nèi)越冬,而且越向北,以卵越冬率越高。從發(fā)生時間上看,麥二叉蚜早于麥長管蚜,麥長管蚜一般到小麥拔節(jié)后才逐漸加重。

3、危害癥狀

直接為害主要以成、若蚜吸食葉片、莖稈、嫩頭和嫩穗的汁液。麥長管蚜多在植物上部葉片正面為害,抽穗灌漿后,迅速增殖,集中穗部為害。麥二叉蚜喜在作物苗期為害,被害部形成枯斑,其它蚜蟲無此癥狀。間接為害是指麥蚜能在為害的同時,傳播小麥病毒病,其中以傳播小麥黃矮病為害最大。第25頁/共38頁棉鈴蟲1、生活習性棉鈴蟲在華南地區(qū)每年發(fā)生6代,在黃河流域棉區(qū)年發(fā)生3-4代,長江流域棉區(qū)年發(fā)生4-5代,以滯育蛹在土中越冬。2、危害特征成蟲白天隱藏在葉背等處,黃昏開始活動,取食花蜜,有趨光性,卵散產(chǎn)于棉株上部。幼蟲5~6齡。初齡幼蟲取食嫩葉,其后為害蕾、花、鈴,多從基部蛀入蕾、鈴,在內(nèi)取食,并能轉(zhuǎn)移為害。受害幼蕾苞葉張開、脫落,被蛀青鈴易受污染而腐爛。第26頁/共38頁第27頁/共38頁盲蝽象1、生活習性盲蝽象喜歡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當氣溫在20℃~30℃時,相對濕度在80%時發(fā)生較重,當氣溫在11℃以下或35℃以上時不利于卵的孵化。6~8月份降雨較多,利于其大發(fā)生。反之,干旱少雨的年份一般發(fā)生較輕。2、危害特征盲蝽以成蟲、若蟲刺吸棉株汁液,造成蕾鈴大量脫落、破頭葉和枝葉叢生。棉株不同生育期被害后表現(xiàn)不同,子葉期被害,表現(xiàn)為枯頂;真葉期頂芽被刺傷則出現(xiàn)破頭瘋;葉片受害形成具大量破孔、皺縮不平的破葉瘋;幼蕾被害則由黃變黑,2~3天后脫落。第28頁/共38頁第29頁/共38頁二化螟1、生活習性二化螟以幼蟲在寄主植物的根茬或莖稈中越冬,主要在稻樁和稻草中越冬,極少在土內(nèi)越冬。春季氣溫高于11℃時開始化蛹,15-16℃時成蟲羽化。二化螟成蟲白天潛伏于稻叢基部和雜草中,夜間活動,趨光性強。成蟲羽化后當晚或次晚交尾產(chǎn)卵。2、危害特征蟻螟孵出后,沿稻葉向下爬行或吐絲下垂,從心葉、葉鞘縫隙或葉鞘外蛀孔侵入,先群集在葉鞘內(nèi)為害,造成枯鞘,分蘗期造成枯心,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蟲傷株第30頁/共38頁第31頁/共38頁稻飛虱1、生活習性在中國每年發(fā)生3~8代,為害單季中、晚稻和雙季早稻較重。灰飛虱在華北以若蟲在雜草叢、稻樁或落葉下越冬,在浙江以若蟲在麥田雜草上越冬,在福建南部各蟲態(tài)皆可越冬。華北地區(qū)每年發(fā)生4~5代,長江中、下游5~6代,福建7~8代。2、危害癥狀稻飛虱長翅型成蟲均能長距離遷飛。趨光性強,且喜趨嫩綠。成蟲和若蟲均群集在稻叢下部莖稈上刺吸汁液?;绎w虱能傳播病毒病條紋葉枯病。第32頁/共38頁稻縱卷葉螟1、生活習性稻縱卷葉螟是一種遷飛性害蟲,自北而南—年發(fā)生1~11代,稻縱卷葉螟發(fā)生輕重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guān),適溫高濕情況下,有利成蟲產(chǎn)卵、孵化和幼蟲成活,因此,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濕天氣,有利于猖獗發(fā)生。2、危害癥狀初孵幼蟲取食心葉,出現(xiàn)針頭狀小點,也有先在葉鞘內(nèi)為害,隨著蟲齡增大,吐絲綴稻葉兩邊葉緣,縱卷葉片成圓筒狀蟲苞,幼蟲藏身其內(nèi)啃食葉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條斑。嚴重時“蟲苞累累,白葉滿田”。以孕、抽穗期受害損失最大。第33頁/共38頁白粉虱1、生活習性在北方溫室一年發(fā)生10余代,冬天室外不能越冬,華中以南以卵在露地越冬。成蟲羽化后1―3天可交配產(chǎn)卵,平均每個產(chǎn)142.5粒。成蟲有趨嫩性,在植株頂部嫩葉產(chǎn)卵。白粉虱繁殖適溫18―21℃。春季隨秧苗移植或溫室通風移入露地。2、危害特征成蟲和若蟲吸食植物汁液,被害葉片褪綠、變黃、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強,繁殖速度快,種群數(shù)量龐大,群聚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嚴重污染葉片和果實,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發(fā)生,使蔬菜失去商品價值。第34頁/共38頁地下害蟲地下害蟲發(fā)生種類因地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