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史導論第一章_第1頁
科學技術史導論第一章_第2頁
科學技術史導論第一章_第3頁
科學技術史導論第一章_第4頁
科學技術史導論第一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技術史導論第一章1第1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緒論一、對科學的理解1.科學的目的在于認識客觀世界,所以科學必然具有真理性,因為它發(fā)現(xiàn)并揭示了客觀規(guī)律。2.科學活動是社會化、規(guī)?;?、全球化、競爭和合作并存。3.科學一定是系統(tǒng)性的,科學是系統(tǒng)化的知識。4.科學顯現(xiàn)出交叉性,各學科知識與方法具有相關性。6.不同門類的科學都是統(tǒng)一的,因為自然界本身就是統(tǒng)一整體。5.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因為它有無止境的前沿。7.科學它同時具有可用性,因為知識就是力量。2第2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對技術的理解1.技術具有功利性,它必然滿足特定的功利需要。2.技術具有科學性,符合科學的原理,它不斷要創(chuàng)新,要有創(chuàng)造性,是科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3.技術具有系統(tǒng)性,或大或小是一個系統(tǒng),或者是若干子系統(tǒng)的集成。4.技術具有社會性和經(jīng)濟性,符合社會的需求、法規(guī)、道德和文明,同時它具有經(jīng)濟性,經(jīng)濟上可行才有競爭力,否則這個技術是沒用的。3第3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5.技術要具有生態(tài)性,就是要符合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要求。6.技術要具有藝術性,符合文化和美學的要求。

三、科學和技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1.基本任務不同:科學的任務是要有所發(fā)現(xiàn),從而增加人類的知識、文化財富;技術的任務是要有所發(fā)明、實現(xiàn)發(fā)明,從而增加人類的物質(zhì)財富并使人類生活得更好。2.要解決的問題不同:科學致力于回答對象“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技術注重于處置“做什么”、“怎樣做”的問題。4第4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研究過程和方法不同:科學主要關系到從個別到一般,從特殊到普遍,從經(jīng)驗到理論,主要采用抽象、概括、分析等方法來再現(xiàn)客體。技術主要采用綜合的方法來構建客體。4.相關知識和領域不同:科學相對技術來說是比較單純的,是最基礎的理論.但技術課題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它要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知識。5.目標與結果不同:科學活動主要是從多樣性到一元性,從模糊性到精確性??茖W活動要從紛繁的現(xiàn)象去解釋本質(zhì),從諸多的假說去確認真理。6.衡量標準不同:衡量科學的根本標準是真理性標準,即:看看科學認識是否真正反映了客觀世界的客觀規(guī)律。而對技術要評價優(yōu)劣要看它是否對社會有益、是否帶來經(jīng)濟效益。5第5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7.研究過程和勞動特點不同:科學研究的目標相對具有不確定性,而技術工作往往具有較強計劃性。

四、如何理解科學技術的功能1.對科學技術認識的三次飛躍⑴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論斷,是人們對科學技術認識的一次飛躍。⑵馬克斯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chǎn)力”的科學論斷,是人們對科學技術認識的又一次飛躍。⑶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科學論斷,是人們對科學技術認識的又一次新的飛躍。6第6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深刻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含義(1)在現(xiàn)代生產(chǎn)力系統(tǒng)中,科學技術起著第一位的變革作用。

(2)現(xiàn)代科學日益成為生產(chǎn)的先導。

(3)科技進步是推動國民經(jīng)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五、科學技術的起源與早期發(fā)展1.技術的起源與早期發(fā)展

(1)技術的起源:狹義和廣義的技術定義

(2)技術的早期發(fā)展(石器、火、手工業(yè))7第7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科學知識的萌芽(1)科學知識的萌芽(2)原始的科學與宗教六、科學技術史的學科性質(zhì)1.研究對象與內(nèi)容2.學科性質(zhì)與方法8第8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七、科技發(fā)展面臨的問題9第9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0第10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水污染11第11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空氣污染12第12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3第13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4第14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一章文明古國的古代科學技術一、巴比倫王國的主要科技成果1.數(shù)學:公元前3千年,開始使用十進位與六十進位計算制度;公元前2500年就能計算矩形面積和長方體體積;計算圓和圓柱體體積時取π為3;制定了平方、立方、平方根、立方根的數(shù)字表;求解某些一次、二次、甚至三次方程;用等比級數(shù)和等差級數(shù)表示月亮的輝度。2.天文學:最早發(fā)現(xiàn)日食、月食的周期;發(fā)現(xiàn)了五大行星——水、火、金、木、土;記錄了太陽、月亮運行的有關數(shù)據(jù)和肉眼可見的星星位15第15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置,并且繪出詳細的星座圖,甚至有些星象家似乎還可以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3.歷法:星期——星的日期。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來命名一周中的七天。太陽日是星期日、月亮日是星期一、火星日是星期二、水星日是星期三、木星日是星期四、金星日是星期五、土星日是星期六。這就是七天一星期的最早起源。此外,巴比倫人還認為一晝夜24小時,每小時60分鐘,這種時間的劃分法一直保存到今天。16第16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空中花園的由來—巴比倫位于現(xiàn)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88千米處的幼發(fā)拉底河畔。巴比倫帝國崛起于公元前19世紀,之后由于赫梯人、喀西特人和亞述人的入侵和征服,其首都巴比倫城數(shù)度被毀。公元前7世紀末,新巴比倫王國再度興起,巴比倫又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相傳公元前604年,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與米提亞公主賽米拉斯結婚。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觀—金字塔、“空中花園”、宙斯神像、阿蒂密斯女神廟、太陽神像、摩索拉斯陵墓、亞歷山大港燈塔。4.建筑業(yè):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觀之一:“空中花園”。17第17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米提亞處于伊朗高原,山巒起伏、森林茂密,而巴比倫一片平原,滿地黃土,于是生起思鄉(xiāng)病來。整日郁郁寡歡,愁眉不展。后來尼布甲尼撒因此在王宮附近模仿她的故鄉(xiāng)風光和當時流行的宗教建筑神壇,建起一座有山有水有樹有瀑布的“空中花園”?!翱罩谢▓@”——長120多米;高25米;為一階梯式的四層建筑,底座面積約1260平方米,種植許多奇花異木,里面還建有富麗堂皇的宮殿。現(xiàn)在,伊拉克政府在巴格達市的臺拉公園里建造了一座模擬空中花園。吉薩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開羅西南10千18第18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米的吉薩郊外尼羅河西岸的沙漠上,它是古埃及第四朝法老胡夫之墓,被列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首,也是”七大奇跡“中惟一僅存的實體。胡夫金字塔塔基占地5.69平方千米。初建時塔高146.5米,現(xiàn)因地面下沉,實測為137.18米,相當于40層的摩天大樓高?;鶠檎叫?,底邊長230.38米,體積達352.1萬立方米,由230萬塊、每塊平均約為2.5噸的巨石堆砌而成,總重量約600萬噸。有人估算了一下,如果將這些石塊鋪成一條33厘米寬的小路,可以繞地球一圈。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巨石之間,不用任何黏合劑和填充料,其接縫處緊密得連一片薄紙都插不進去,僅這一點19第19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也足以使人嘆為觀止了。具估算,建此金字塔,至少需要10萬名勞工連續(xù)工作30年。2002年9月17日,考古人員將一個小機器人放入巷道,最后也因一道道石門而終止了。宙斯神像—在歐洲的巴爾干半島南部,有一個對人類文明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的古國希臘。在希臘首都雅典西南360千米的阿爾菲斯河谷內(nèi),坐落著一個風景秀麗的小村奧林匹亞。公元前470-前456年,人們在這里建起了宙斯神殿。宙斯神殿是以石灰?guī)r和大理石建成,長107.75米,寬41.1米,內(nèi)有34根高約17米的石柱作為支撐.神殿里有一座14米高(相當于4層樓高)的宙斯神像.20第20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公元426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下令燒毀奧林匹亞的建筑物,宙斯神殿也未能幸免于難。公元523-551年,該地區(qū)又發(fā)生了兩次強烈地震,使神像徹底被毀,只留下一些殘片湮沒在瓦礫中。阿蒂密斯女神廟—阿蒂密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相傳她是眾神之王宙斯與麗托所生,與太陽神阿波羅是孿生姐弟,掌管山林狩獵,還是少女的守護神。羅馬人稱之為黛安娜女神,也叫月亮女神。21第21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公元前560年前后,當時的呂底亞國王克羅伊斯在以弗斯(今土耳其境內(nèi))建造了阿蒂密斯神廟。神廟規(guī)模龐大,巍峨壯觀,長約110米,寬約73米,有10級臺階,以127根19米高的石柱支撐頂部。石柱的基座上有用金屬制成的浮雕裝飾,它們以神話故事為題材,做工考究,形象逼真。

公元前356年,神廟被大火焚毀(縱火焚毀阿蒂密斯神廟的是一個名叫埃羅斯特拉特的偏執(zhí)狂)。神廟前前后后共經(jīng)歷了七次重建。公元262年,哥特人入侵以弗斯,將神廟中的財富劫掠一空,然后付之一炬,把它徹底摧毀了。22第22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太陽神像—阿波羅是古代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在愛琴海東南端的羅得島,西距希臘大陸450千米,北距土耳其19千米,是古希臘文明的發(fā)源地。公元前305年,馬其頓名將德米特里率領一支由300多艘戰(zhàn)船和4萬余名士兵組成的龐大艦隊入侵羅得島,全島人民不畏強暴,撤守羅得城,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馬其頓軍隊圍城一年也未能攻陷,最后只得倉皇撤軍,將大量攻城的軍械設備遺棄于城下,羅得人為了慶祝勝利,決定將這些武器裝備統(tǒng)統(tǒng)熔化,然后鑄造一尊太陽神巨像。從公元前303年開始,用了12年時間,一座34米高的23第23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巨大銅像終于落成。太陽神巨像的“生命”非常短暫,大約在公元前225年,一場大地震使太陽神巨像坍塌倒地。摩索拉斯陵墓—摩索拉斯陵墓位于土耳其的哈利卡納蘇斯,是小亞細亞西南部的加利亞國王摩索拉斯之陵(死于公元前353年),大約建造于公元前4世紀中葉,主要用料是大理石,上面還刻有華麗的雕飾。摩索拉斯陵墓為長方形,長約39米,寬約33米,整座建筑高近50米。公元12世紀,一場地震使摩索拉斯陵墓遭到嚴重破壞。之后竟成了“采石場”。24第24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亞歷山大燈塔—亞歷山大燈塔于公元前285年破土動工興建。公元前246年竣工。亞歷山大燈塔位于亞歷山大城附近的法羅斯島防波堤的南端,塔高約135米(當今世界最高的日本橫濱燈塔也只有106米),共分四層。第一層是底座,方形,高約69米,內(nèi)有許多房間,可供人居住。第二層是八角形的塔身,高38米。第三層是燈塔的“燈體”—一個圓形環(huán)廊,由八根圓柱撐著一個圓形燈盤,盤中放入燈油,一到夜間便由工作人員點燃,照亮遠方,指引航船入港。最上一層是一座7米高的海神波塞冬塑像。塔內(nèi)共有房間近300間,可供上千人居住。25第25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公元7世紀時,因戰(zhàn)亂亞歷山大燈塔遭到破壞,到公元880年才得以修復.到了公元11世紀末,八角形塔身和圓形燈火樓在地震中倒塌,僅存正方形塔。又過了200多年,1302年的一次強烈地震使亞歷山大城毀于一旦,亞歷山大燈塔自然也就蕩然無存。26第26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楔形文字27第27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古埃及的主要科技成果古埃及經(jīng)歷的歷史階段—古埃及經(jīng)歷了前王朝時期、早期王國時期(第一、二)、古王國時期(第三至第八)、中王國時期(第九至第十七)、新王國時期即帝國時期(第十八至第二十)、衰敗時期(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一),共記31個王朝。

前王朝時期,埃及分上埃及(南部)、下埃及(北部),大約在公元前3500~3000年之間,上埃及國王美尼斯統(tǒng)一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直到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共經(jīng)歷了31個王朝28第28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數(shù)學:每年的6至9月尼羅河定期泛濫,土地需要重新丈量,于是產(chǎn)生了高水平的幾何。比如:計算圓的面積,當時所用的圓周率π=3.1605:能夠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面積及立方體、柱體的體積。為了控制尼羅河水,埃及人在蘇聯(lián)的援助下于1960年動工興建阿斯旺水壩。它位于埃及首都開主要科技成果—29第29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羅以南900千米的阿斯旺市附近,它是非洲第一大河尼羅河的攔河大壩,耗資15億美元巨款,花費時間為10年,參加施工建設的人員超過4萬。阿斯旺水壩壩高110米,長3830米,壩底寬980米,頂部寬40米,動用土石4300萬立方米,相當于胡夫金字塔的12倍。整個大壩呈弧形,氣勢壯觀。在其南面形成一個群山環(huán)抱的水庫,這個水庫以當時埃及總統(tǒng)納賽爾的名字命名,兼有防洪、灌溉、發(fā)電、船運等多種功能。水庫長300多千米,平均寬22.4千米,面積6500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水庫,但它的深度(210米)和蓄水量(1820億立方米)則居世界第一。30第30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歷法:埃及人發(fā)現(xiàn)尼羅河泛濫之間總是相隔365天,另外還發(fā)現(xiàn)每當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時,尼羅河就開始泛濫,于是他們把一年定為365天,而把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的那一天作為一年的起點.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余下的5天作為年終節(jié)日,這就是古埃及的太陽歷。公元前46年羅馬在太陽歷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稱為儒略歷。后來到了1582年,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組織一批天文學家,根據(jù)存在的問題,對儒略歷進行了修改,這就是人們所稱的公歷(或陽歷)。另外古埃及人還繪制了星圖。31第31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建筑: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埃及的第四王朝胡夫金字塔最大(略)。獅身人面像是胡夫的兒子建造的,雕像高20米,長57米,一只耳朵就有兩米高。埃及金字塔十奇—(1)穿越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線,恰好把地球上陸地與海洋分成相等的兩部分;(2)其塔高乘上10億,差不多等于地球與太陽的距離;32第32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以二倍的塔高去除塔底的周長,恰好等于圓周率3.14159;(4)把生銹的首飾置于塔內(nèi),過了一段時間后,首飾銹斑全無;(5)把肉、蛋、奶等食品長時間儲存于塔內(nèi),不會腐爛變質(zhì),其保鮮功能勝過現(xiàn)代冰箱;(6)經(jīng)過脫水處理的鮮花置于塔內(nèi),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花朵既不枯萎也不褪色,鮮艷如初;(7)用塔內(nèi)放過的水沖洗傷口,傷口愈合得很快,勝過當今最好的藥物愈合;33第33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8)用塔內(nèi)的水洗臉,皮膚變得細嫩;(9)用塔內(nèi)的水澆樹苗,樹生長得非常茂盛;(10)一些科學家曾在塔內(nèi)長時間居住,都產(chǎn)生了一種奇異的感覺,覺得體內(nèi)增加了某種新的力量.4.醫(yī)學:古埃及的醫(yī)學較為發(fā)達,他們留下的較完整的醫(yī)學草紙書有六、七部。其中埃伯斯草紙書(成書于第18王朝,約公元前1584~1320)是一部寬0.3米,厚20.23米的醫(yī)學巨著。該書記載了許多病癥的醫(yī)療方法,包括內(nèi)科、婦科、眼科、解剖、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的知識,所載藥方有877個。34第34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木乃伊——埃及人認為人的尸體是靈魂的安息處,古埃及人有制作木乃伊的傳統(tǒng)。其方法是掏去尸體內(nèi)部的五臟,再用鹽、香料、樹脂等多種藥物進行泡制以防腐敗,風干后,用麻布包扎,使尸體得以保存,用這種方法保存的尸體就叫木乃伊。5.古埃及文字:在早期王國以前,埃及人就發(fā)明了圖形文字,經(jīng)過長時期的演變形成了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多刻于金字塔、碑、廟宇墻壁等一些神圣的地方。紙草是古埃及盛產(chǎn)的一種植物,人們將其莖干切成薄片、壓平、曬干,用來書寫。但紙草時間長了會干燥并裂成碎片,所以能夠保存至今的紙草文書很少。35第35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古印度的科技成果1.數(shù)學:古印度人發(fā)明了人們熟知的數(shù)碼和零號。后來演變成阿拉伯數(shù)字。(1)公元前5世紀,印度數(shù)學家創(chuàng)造了“零”的概念及其數(shù)字符號“0”。零號成為位值制計數(shù)法的精髓;同時創(chuàng)造了十進制的數(shù)值體系。(2)在幾何學方面,人們已經(jīng)知到了勾股定理,算出了圓周率等于3.1416。(3)創(chuàng)造了級數(shù)的求和方法,引入了負數(shù)和無理數(shù)運算等等。36第36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醫(yī)學:醫(yī)學在古印度是頗受重視的一門學科之一.成書于1世紀左右的《阿柔吠陀》(長壽知識)是古印度最早的一部醫(yī)學著作,載有內(nèi)科、外科、兒科、等許多疾病的治療方法.《妙聞集》則記載了一些解剖學、生理、病理、內(nèi)外科、婦科、兒科等知識,各類病癥達1120種,對一些外科手術有相當高的水平,記載外科手術器材120種.3.建筑:古印度人是最早使用燒制過的磚建造房屋的人,燒磚的發(fā)明是建筑技術史上的一件大事.

古印度人識別了黃疸、麻風、天花、關節(jié)炎等病,并懂得如何使用驅蟲藥、免疫疫苗.37第37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四、古希臘的科技成果:按照歷史的走向和科學發(fā)展特征,可以把這一時代劃分為四個時期:愛奧尼亞時期、雅典時期、亞歷山大時期和羅馬時期。愛奧尼亞時期、雅典時期—科學發(fā)展主要在希臘本土上展開,其主要形式或特點是自然哲學,即自然科學與哲學融為一體,這時的自然科學家同時又是哲學家。(公元前6~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時期—這一時期科學發(fā)展的中心轉向了亞歷山大城,自然科學開始從自然哲學中分化出來,形成了獨立的學科。(公元前3世紀~公元2世紀中葉)羅馬時期—這一時期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停滯,無多大進展。(公元前2世紀中葉~公元5世紀)38第38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愛奧尼亞時期:代表人物泰勒斯(B·C624~B·C546),發(fā)展了幾何學。畢達哥拉斯(

B·C580~B·C500)首先證明了勾股定理。德謨克利特(

B·C460~B·C370)主張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它是組成萬物最小的、不可分割、不可改變的物質(zhì)粒子。2.雅典時期:代表人物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是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古代科學思想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有:《物理學》、《論產(chǎn)生和消滅》、《天論》、《氣象學》、《動物的歷史》、《動物的結構》等.通過這些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在天文學、物理學、39第39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力學、化學、氣象學、心理學、邏輯學、歷史等方面都有所研究。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觀點是地球是球形,(原由:他認為,在航海中,遠方的來船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甚至于可以看到水面是彎曲的。)3.亞歷山大時期:(公元前3世紀~公元2世紀,約500年)代表人物歐幾里德(公元前330~275,數(shù)學家),名著有《幾何原本》,給出了點、線、面等概念。代表人物阿波羅尼(公元前247~205,數(shù)學家),名著為《圓錐曲線論》,研究拋物線、橢圓、雙曲線等,而且他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雙曲線有兩支。40第40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物理學家、數(shù)學家),他是歷史階段上最早觀察、實驗同數(shù)學方法融為一體的科學家。他用實驗方法發(fā)現(xiàn)了浮力原理和杠桿原理(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代表人物托勒密(約A·D100),他把古代的地心說發(fā)展成系統(tǒng)的地心說,他的地心說能夠對行星運動作出十分精確的說明了而且他在研究天文學的時候,采用了抽象模型的方法,在當時是一大進步。4.羅馬時期:

羅馬時期大約從公元前2世紀中葉到公元5世紀。古希臘燦爛文化到羅馬時期開始衰落。英國哲學家羅素(1872~1970)曾把羅馬士兵殺害阿基米德看作是羅馬扼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象征。41第41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古羅馬時期值得提及的科學成就—儒略歷法、普林尼的《博物志》。(1)儒略歷法:公元前46年,當時羅馬的獨裁統(tǒng)治者儒略·凱撒(公元前100~公元前44)根據(jù)太陽的周期制定了“儒略歷”,結束了古羅馬歷法的混亂局面。儒略歷是陽歷,它比較精確地符合地球上節(jié)氣的變化,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很有利,所以很受人們的歡迎。但儒略歷還不十分精確,到了公元1582年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宣布改革歷法,頒布了新的歷法,稱為格列高利歷,我們今日用的公歷就是格列高利歷。我國從1912年開始采用格列高利歷,但同時保留我們自己的農(nóng)歷。42第42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普林尼的《博物志》:普林尼(公元23~79)生于意大利北部的新科莫(即今科莫).他是一位博物學家.普林尼廣征博引編輯出版的37卷的大部頭巨著《博物志》即《自然史》,匯集了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各種知識:從宇宙-地球-人;飛禽走獸-森林園藝;從科學研究-巫神活動,兼收并蓄,無所不包。這部巨著基本上是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的記述,理論上沒有什么新鮮獨到之處。羅馬時期的自然科學停滯不前的原因第一,羅馬帝國依靠農(nóng)業(yè)和軍事維持其統(tǒng)治,沒有繁榮的商品市場刺激科學發(fā)展;43第43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二,羅馬人從古希臘人那里吸取了許多現(xiàn)成而直接可用的科學成果;第三,基督教的產(chǎn)生,極大地阻礙了科學的發(fā)展。五、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1.科學:農(nóng)學、數(shù)學、醫(yī)學、天文學、地學、物理學.2.技術:冶金;采礦;瓷、漆器制造;造船;紡織;火藥與火器;造紙術;建筑技術;水利工程。農(nóng)學—三千年前我國就已經(jīng)有了關于某些農(nóng)作物的記載。如:麥、稻、粟、稷等.古人在總結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驗基礎上,形成了376種農(nóng)業(yè)專著,其中影響較大的有10多種。44第44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數(shù)學—我國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分數(shù)概念和九九表.我國古代十大數(shù)學名著-《海島算經(jīng)》、《五曹算經(jīng)》、《孫子算經(jīng)》、《夏侯陽算經(jīng)》、《張丘建算經(jīng)》、《五經(jīng)算術》、《緝古算經(jīng)》、《綴術》《周髀算經(jīng)》、《九章算術》。(1)戰(zhàn)國時期的《周髀算經(jīng)》:該著作完成于公元前1世紀.數(shù)學方面的成就主要有:勾股定理、分數(shù)運算和開平方的方法。(2)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該書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一部數(shù)學著作,它標志我國古代數(shù)學體系的形成,對我國數(shù)學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45第45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九章算術》是按246個題目分成9章編寫而成,故此而得名。(3)南宋秦九韶的《數(shù)書九章》:秦九韶是南宋四川人.他的《數(shù)書九章》共18卷,按81個數(shù)學問題,分為9大類,每類各9個問題編排.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高次方程的解法.包括二次、三次、以至十次。醫(yī)學—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長期的醫(yī)療實踐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醫(yī)、中藥理論,它以內(nèi)容豐富、功效神奇享譽中外,時至今日仍是一塊挖不盡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