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學中醫(yī)_第1頁
生活中學中醫(yī)_第2頁
生活中學中醫(yī)_第3頁
生活中學中醫(yī)_第4頁
生活中學中醫(y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活中學中醫(yī)第1頁/共121頁一人活一口氣

一呼一吸一陰一陽

一開一闔一沙一乾坤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第2頁/共121頁和陰陽

表里

生成

虛實

開闔

上下寒熱

剛柔

左右內外

升降

終始前后

出入

燥濕水火

木金

幽明第3頁/共121頁中中國中華中醫(yī)中土中軸中正第4頁/共121頁日子(肝肺順接)第5頁/共121頁第6頁/共121頁第7頁/共121頁第8頁/共121頁第9頁/共121頁第10頁/共121頁第11頁/共121頁第12頁/共121頁第13頁/共121頁第14頁/共121頁第15頁/共121頁第16頁/共121頁第17頁/共121頁典型病例一姓名:肖某性別:男年齡:6歲初診:2014-3-14主訴:反復發(fā)熱3天。第18頁/共121頁病史:患兒10天前出現(xiàn)咳嗽,2014-3-4開始反復發(fā)熱,最高體溫40℃,經輸液治療后汗出熱退,但反復;近3日每日21:00開始低熱,體溫波動于37~38℃;(伏邪)有汗,頭頸汗出多;睡眠差,伴煩躁;(內有郁熱)第19頁/共121頁患兒咳嗽10日,近2日加重;痰多,流膿鼻涕;(寒濕火熱邪氣)咽癢、咽痛(風、寒、火邪)汗出正常。今日未解大便;舌尖紅,中部苔略黃脈細。第20頁/共121頁內有伏邪中上二焦有郁熱麻黃3g 細辛3g 蒸附片15g干姜5g 炙甘草30g 生半夏30g烏梅15g 蟬蛻5g 冰糖15g生曬參15g 厚樸15g 杏仁7g石膏30g1劑。用法:加水1300ml,文火煮2小時以上,煮取150ml,每3小時服一次。第21頁/共121頁二診:2014-3-14當日下午14:00、17:00點各服藥1次,18:00嘔吐1次,嘔吐物為白色痰液及中藥,當晚夜21:00未發(fā)熱,凌晨2:00出現(xiàn)低熱,再服上方30ml,熱漸退,晨醒熱退盡。精神佳,咳嗽減輕,痰轉為易咯出;昨日至今日大便調;舌淡紅潤,苔薄白;脈沉細滑。第22頁/共121頁款冬花10g 紫菀10g 前胡7g僵蠶7g 白薇10g 川貝4g瓜蔞皮10g 百合18g 芒果核15g甘草6g 冰糖5g(化入)2劑。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服藥后咳嗽消失。第23頁/共121頁再感2014年3月19日發(fā)熱半天。食用三個大芒果后出現(xiàn)發(fā)熱,來診時體溫37.5℃,伴輕微咳嗽,腹痛;大便正常;服用百服寧2小時后刻診時有汗出;唇面郁紅;舌淡潤,苔薄白;脈滑數;第24頁/共121頁蘇葉5g 蟬蛻10g 南豆花10g大腹皮15g 芒果核15g 白薇15g香附15g 甘草6g 谷芽10g青蒿5g后下5’ 羚羊骨15g先煎15’1劑煎水當茶飲,1劑熱退、咳消、腹痛止。第25頁/共121頁典型病例二姓名:劉某性別:男年齡:59歲高血壓病史6年。發(fā)現(xiàn)血糖升高2年,未予重視,2周前檢查空腹血糖20.5mmol/l,于重慶新橋醫(yī)院住院胰島素泵治療。出院后2天出現(xiàn)外感發(fā)熱。第26頁/共121頁患者2014-2-14夜間受涼,次日晚上8點開始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約38.5攝氏度;睡前服用開門逐盜方加桂芍(麻黃5g細辛10g黑順片30g干姜30g炙甘草60g生半夏30g烏梅30g桂枝10g赤芍30g)1劑。晨起熱退,但上午9點再次發(fā)熱,繼續(xù)服用上方熱稍退但反復,中午睡前體溫升至39.2攝氏度。第27頁/共121頁服用(麻黃10g細辛15g石膏90g淮山60g黑順片30g干姜45g炙甘草60g烏梅30g桂枝10g赤芍30g)后1小時熱退至38攝氏度,約1小時后體溫繼續(xù)升高。發(fā)熱至目前一直無汗出,服藥亦無汗;通體發(fā)熱,手腳心熱甚;無汗;患者疲勞思睡,但難入睡;(少陰)怕冷;口苦、口臭、口淡,不思飲;咽喉輕微疼痛;第28頁/共121頁下午17:00予服小柴胡湯原方原量加烏梅60g,服藥前輕微頭痛,服藥后頭痛消失,但體溫未有下降,仍無汗;近日大便日1解,排解不暢,今日大便一次,前干硬,后成形軟,需用開塞露幫助排便;舌淡紅,尖紅,水滑,苔黃綠膩,邊有齒痕,中有長深裂紋一條;脈數滑緊,右大于左。第29頁/共121頁固護根氣通腠理開表閉黃芩23g

麻黃30g 細辛30g蒼術15g

紅參45g

黑順片45g干姜45g 炙甘草60g

生姜30g大棗12枚

黑豆30g 核桃6枚(打,帶殼)蔥白1根(后下5分)服一劑,每次150ml,觀察汗出,汗應先從額角出后及全身。熱退余藥棄去。第30頁/共121頁晚10點服上方第一次,服藥前體溫39.3攝氏度,服藥后30分鐘額角微汗出,再服一次后10分鐘全身出汗,30分鐘后暢汗?jié)裢竷纫?,汗出極臭,更換衣物后測體溫已降至38.5攝氏度,此后汗出明顯減少,11點30分解小便后安然入睡,今晨4點體溫已降至正常,并再解小便一次;清晨6:30分、7:00、7:30分別解溏泥樣臭穢大便3次,色青黃黑,量極多。精神轉佳,食欲轉常。第31頁/共121頁歲四季五方一元氣第32頁/共121頁第33頁/共121頁第34頁/共121頁第35頁/共121頁第36頁/共121頁第37頁/共121頁第38頁/共121頁第39頁/共121頁第40頁/共121頁第41頁/共121頁第42頁/共121頁第43頁/共121頁第44頁/共121頁第45頁/共121頁第46頁/共121頁第47頁/共121頁第48頁/共121頁第49頁/共121頁第50頁/共121頁第51頁/共121頁第52頁/共121頁第53頁/共121頁第54頁/共121頁第55頁/共121頁第56頁/共121頁扁桃體癌咽喉癌并轉移第57頁/共121頁姓名:黃某性別:男年齡:83歲初診:2014-3-6主訴:咽部異物感2年余,加重半年,痰中帶血1月余。(代訴)第58頁/共121頁患者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咽部異物感,無咽癢、咽痛,偶有痰,未予重視;半年前咽部異物感漸進性加重;近1月余吞咽痛,口干;痰多,白黃,帶泡沫,偶痰帶血絲;當地醫(yī)院就診,惠東人民醫(yī)院MRI(檢查號30175)示:左側咽、扁桃體占從位,考慮扁桃體癌并右側頸深部多發(fā)淋巴結轉移,建議穿刺活檢;右側咽隱窩,聲門小區(qū)右側小結節(jié)(14.2*8.4*14.9mm),考慮咽喉癌。頸以上的腫瘤,火包六氣,是其普遍規(guī)律。第59頁/共121頁精神可;納可;眠可怕冷,不怕熱;汗出偏少;感冒首發(fā)癥狀為咳嗽咳痰(太陰,土中垃圾偏盛)口干,飲水多;頸部淋巴結腫大;(土中有郁火)大便日一解,質可,成形,順暢;小便調慢性肺氣腫病史;主動脈硬化病史;無高血壓病史。(大氣、陽氣、土氣不足)第60頁/共121頁突破重圍——陽明大降機生半夏30g 生大黃10g后下1’

姜炭30g山藥60g 茯苓30g 澤瀉30g牛膝30g 白術30g 蒸附片10g炙甘草30g 生曬參30g 7劑用法:1劑/2日,每劑加水1500ml,一直文火煮1.5小時以上,煮取200ml,分2日,2次/日。第61頁/共121頁二診:2014-3-24代訴藥后右頸部腫大淋巴結較前縮小,壓痛減輕,吞咽痛消失;怕冷消失;口干,現(xiàn)飲水可解渴;咽部灼熱感,異物感同前;(燥熱火寒風濕—梅夏)精神可,納佳,眠可二便調第62頁/共121頁陰陽一氣寒溫一爐生半夏30g 生大黃15g后下1’ 姜炭30g山藥60g 茯苓30g 澤瀉30g牛膝30g 蒸附片10g 炙甘草30g生曬參45g 烏梅15g 吳茱萸3g細辛1g7劑用法:1劑/3日,每劑加水1500ml,一直文火煮1.5小時以上,煮取300ml,分3日,2次/日。第63頁/共121頁師父李可老中醫(yī)語錄“扶陽是真理,八法不可廢”“陽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機”肺胃膽心包心膀胱,十二經氣圖中以降為主。第64頁/共121頁元氣第65頁/共121頁六氣是一氣的變現(xiàn)第66頁/共121頁晨曦第67頁/共121頁陰天第68頁/共121頁霧霾第69頁/共121頁暴雨第70頁/共121頁冰雹第71頁/共121頁雪第72頁/共121頁泥石流第73頁/共121頁春天——和風細雨第74頁/共121頁木金者生成之終始也第75頁/共121頁人元氣之脫皆脫在肝厥陰肝復元氣第76頁/共121頁來復湯生山茱萸60g 紅參30g 生龍骨30g生牡蠣30g 白芍30g 炙甘草30g黃芪60g第77頁/共121頁肺為華蓋兼具土金二德陽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機“陽明居中屬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肺之化源“衛(wèi)出下焦”——元氣第78頁/共121頁李可變通小青龍湯——甲流防治方麻黃45g 蒸附片45g 遼細辛45g生半夏65g 生曬參45g 干姜45g五味子33g 桂枝45g 赤芍45g炙甘草60g 炙紫菀45g 炙冬花45g帶殼白果20g(打)蟬蛻30g 生姜65g大棗12枚加水2500ml,先煮麻黃,去上沫,后入余藥,文火煮取300ml,日分3次服,首劑得暢汗者,麻黃減為10克,起病即發(fā)熱咳喘者,加生石膏250克,烏梅36克,杏仁25克,高熱39℃以上者,生石膏加至500克,麝香0.2克(首次頓沖)。此方連服3日,輕癥即可平穩(wěn)痊愈,已阻斷向重危險癥之傳變。第79頁/共121頁第80頁/共121頁臨床療效是硬道理!平凡中醫(yī)真英雄!第81頁/共121頁孕期闌尾炎第82頁/共121頁姓名:肖某性別:女年齡:36歲就診日期:2013-10-148:00點再發(fā)

孕周:24周主訴:腹部隱痛,右側為主1天,加重3小時。第83頁/共121頁病史:2012年8月29日患急性闌尾炎服大柴胡湯合大承氣湯加味2劑藥疼痛消失。現(xiàn)因2013-10-13晚21點出現(xiàn)腹部隱痛,23點至凌晨4點解大便2次,排解欠順暢,無矢氣,量不多,質軟;凌晨5點疼痛加重,無走竄性,無陰道出血;凌晨6點至刻診嘔吐2次;第84頁/共121頁嘔吐后腹痛減輕;痛時怕冷,無發(fā)熱,無咽痛;自覺胎動正常,無明顯頻率增多,無胸悶無胃痛;口干,無口苦,飲水量多;13日晚餐進食絲瓜、香蕉、菜心、魚、鴿子及咸豬骨黨參黃芪湯等;舌淡暗苔薄微黃;脈沉細弱;第85頁/共121頁成云水醫(yī)師處方生曬參30g 干姜15g 白術90g炙甘草30g 白芍30g 生半夏30g枳殼10g 木香10g(后下5)

沉香10g(后下5)砂仁15(姜汁炒)2劑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第86頁/共121頁服中藥后腹痛無改善14日14:30入廣醫(yī)二院急診,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為16.510e12/L,經內科、外科、產科會診,確診為慢性闌尾炎急性發(fā)作;并予止痛、消炎對癥治療,于22:00結束輸液,疼痛仍未有緩解,欲解大便,醫(yī)生予開塞露排出少量、質軟的大便,便后疼痛微減。外科建議手術。第87頁/共121頁14日21:00成云水醫(yī)師電話囑在原方第二劑中加入酒大黃5g(后下1分)

(腑以通為用;有是氣,有是證,用是藥)24:00左右開始服:第一次服藥后,全身不由自主的冷顫了近5分鐘;(厥陰?。┑诙畏幒螅_始發(fā)燒,繼而全身出大汗,熱自退,燒退后疼痛減輕50%。有便意,但排不出。(厥陰闔,開太陽,根氣不足)第88頁/共121頁2013-10-15:上午復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從16.510e12/L降至1510e12/LB超示闌尾腫脹至4.1cm*1.5cm,但炎癥未有彌漫跡象,因自身疼痛減輕,患者決定保守治療,醫(yī)囑門診用抗生素治療至少2周。白天繼續(xù)輸液,未再服中藥。下午,疼痛加劇,并出現(xiàn)發(fā)燒,體溫38攝氏度。(局部正邪相爭)于19:00服中藥,此后熱退,疼痛再次減輕。全天未解大便。第89頁/共121頁清解局部郁熱流轉氣機生曬參25g

干姜10g

姜炭15g白術25g 灸甘草25g 烏梅15g蒲公英45g 芙蓉葉15g 皂角刺10g酒大黃5g(后下1’)

木香5g(后下5’)

沉香5g(后下5’)1劑用法:煮水代茶飲。下午18時開始服藥;(元氣不足,厥陰中化,熱化于陽明,局部郁而化熱)(急則治其標,立足后天土氣,清解局部熱毒)第90頁/共121頁2012-10-16:7:00起床后,疼痛已經基本消失,行動自如,只在按壓闌尾處時,有壓痛。上午排解大便一次,量少,質爛(通而不暢)。血常規(guī):白細胞從1510e12/L降至8.910e12/L囑上方加金銀花15、丹皮5。(局部殘余熱毒)下午產檢,胎心正常,無宮縮。當晚繼續(xù)服用中藥,至23:00時解再大便一次,質爛、粘、臭。(寒、濕、熱、火邪)第91頁/共121頁2013-10-17:早上解大便1次,質爛;上午復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從8.9

10e12/L降至5.910e12/L,自身感覺疼痛,闌尾處的壓痛完全消失,行動自如。余無明顯不適;舌淡略郁紅,苔薄白;脈沉細滑。第92頁/共121頁此后整個孕期于成云水醫(yī)師門診服中藥治療,以理中湯加小劑銀花、大黃為主方;2014年1月29日中午順產一2.9公斤女嬰。第93頁/共121頁腎結石術后膿毒血癥第94頁/共121頁姓名:翁某性別:女年齡:52歲初診:2013-12-15第95頁/共121頁1998年因右腎結石阻塞輸尿管,反復高熱。于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行手術治療。2012年12月31日突發(fā)高熱40攝氏度,極惡寒,精神極差,納差,自行用草藥煮水沖澡后大汗出,汗出熱退,諸癥消失。發(fā)熱反復發(fā)作2此,就診佛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行B超、CT檢查發(fā)現(xiàn)左側腎結石,大小約0.8*0.6cm,2013-19-6在該院性超聲碎石術,書中發(fā)現(xiàn)局部包膿,予沖洗處理,未行碎石術。第96頁/共121頁術后1小時面色黧黑,極度怕冷,四末冰涼,精神可,行相關檢查后該院考慮“膿毒血癥”,遂轉ICU治療;2013-6-19至2013-7-2反復發(fā)熱,怕冷、尿少,每日尿量100ml,伴肉眼血尿,色黑,肌酐1000umol/l,血透時怕冷甚,心悸、心慌,無汗;2014-7-1轉至廣東省人民醫(yī)院ICU住院治療,患者反復發(fā)熱,最高溫度38℃,怕冷,腹瀉日十余次,大便色黑,肛周皮膚潰爛,便前腹痛。伴脫發(fā)、皮膚干燥、脫屑。就診當日仍于南方醫(yī)科大學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住院治療第97頁/共121頁精神一般;近1月怕熱,時晨起顏面烘熱感;

(厥陰直升,陽不守位)平素汗出少;飲熱水則周身汗出多;汗出后不覺疲勞,不怕冷;平素怕冷甚;(“衛(wèi)出下焦”,陽不守位)口淡,食生冷時明顯;食欲食量一般,喜咸味食物,不喜酸甜食物;時有心前放電感;第98頁/共121頁無口干口苦,飲水量可,喜溫飲;易“上火”表現(xiàn)為咳嗽,干咳,氣上沖則咳;大便日2解,成形,順暢,食寒涼食物則腹瀉

(釜底火不足);小便量可,色黃,渾濁;(寒濕熱邪絞結)寐可,夢少;舌邊尖郁苔薄黃膩脈實疾第99頁/共121頁三陰里氣內潰不可托透!山藥60g 茯苓30g 澤瀉30g川牛膝30g 懷牛膝30g 白術90g蒸附片30g 姜炭15g 炙甘草60g生山茱萸60g 生曬參30g 生龍骨30g生牡蠣30g 活磁石30g 制乳香5g桂枝10g 赤芍30g 烏梅15g7劑用法:每日1劑,加水1500ml,文火煮2小時,煮取200ml,分2次服。

第100頁/共121頁二診:2013-12-17服上方后小便混濁較前好轉60%,色轉淡,尿量2300-2800ml/日飲熱水則全身烘熱伴上半身汗出多如前,服藥后出現(xiàn)上癥時伴打噴嚏;(伏邪有外出之機)心前區(qū)放電感消失;食欲轉佳,食量增多,口淡好轉;精神好轉;面色轉紅潤;第101頁/共121頁服上方4-5劑,大便日6-7解,稀水樣,伴泡沫,色黑,味臭,噴射狀,排解后舒適;繼續(xù)服藥每日排便次數逐漸減少;現(xiàn)大便2-3解,質偏爛;(邪有出路,風寒濕熱邪氣外出)(“腎開竅于二陰”)第102頁/共121頁2013-12-16佛山禪城區(qū)中心醫(yī)院檢查示:肌酐:211ummol/l(60-133)尿蛋白0.3g/l;2013-11-28南方醫(yī)科大學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檢查示:肌酐:333umol/l(60-133)尿蛋白(++)尿白細胞(+)舌暗郁紅苔黃中有小裂紋數條;脈滑第103頁/共121頁守方加強中氣斡旋之力山藥60g 茯苓30g 澤瀉30g懷牛膝30g 白術90g 蒸附片30g炙甘草60g 生山茱萸60g 生曬參45g生龍骨30g 生牡蠣30g 活磁石30g川牛膝30g 制乳香5g 桂枝10g赤芍30g 烏梅15g 姜炭30g黃芪45g

五味子10g7劑用法:每日1劑,加水2000ml,文火煮2小時,煮取300ml,分2次服。

第104頁/共121頁三診:2014-1-7精神體力、食欲食量進一步改善;(陽根、中氣增強)怕冷、口淡、晨起顏面烘熱感消失;飲熱水則全身熱、上半身汗出;(離位的相火逐漸歸位)小便明顯轉清澈第105頁/共121頁服藥后微汗出,打噴嚏、流鼻涕;服第6劑藥后晨起打噴嚏,伴流鼻血,量少,流鼻涕,鼻涕色白,質粘;

(里證出表,“衛(wèi)出下焦”)(深伏于里的陽明火熱燥氣顯露)舌暗紅苔中白黃有裂紋脈細滑第106頁/共121頁趁勢托透伏邪山藥75g 茯苓30g 澤瀉30g懷牛膝30g 白術90g 蒸附片60g炙甘草120g 生山茱萸45g 生曬參45g生龍骨30g 生牡蠣30g 活磁石30g烏梅15g 麻黃5g 細辛10g酒大黃10g(后下1分鐘)

7劑用法:每日1劑,加水2000ml,文火煮2小時,煮取300ml,分2次服。

第107頁/共121頁四診:2014-2-13服藥期間2014-1-21及2-5兩日皆排出細沙樣黃色結石,結石被淡黃色膿膜包裹,排石總量約兩顆紅豆大?。恍”銣啙崛缦疵姿?,其中夾雜塊狀膿樣漂浮物;(邪氣的不同形式)排石期間小便量增多至3000-4000ml/日;現(xiàn)每日小便約2700ml,色淡黃,揉眼可見沉渣,尿液上層可見膜樣物;第108頁/共121頁日期2014-2-122014-1-202013-12-31血肌酐ummol/l290.4303.0489.0尿素氮mmol/l21.3918.4521.99尿酸umol/l392.4408.3313.9日期2014-2-122014-1-20尿蛋白+-+++尿潛血-+尿蛋白+-+-第109頁/共121頁服上方第2劑后唇內局部潰瘍痊愈;飲熱水后全身發(fā)熱感上半身出汗癥狀消失;(相火歸位)時有打噴嚏、流鼻涕,少量流鼻血;(伏邪仍有外出之機)精神體力較前好轉90%怕冷好轉80%;飲涼水則反胃消失;(釜底火增強)大便日1-2解,質軟,順暢;舌暗苔白黃燥膩脈沉第110頁/共121頁護根氣加強疏通之力山藥75g 茯苓30g 澤瀉30g懷牛膝30g 白術90g 蒸附片60g炙甘草120g 生山茱萸60g 生曬參15g生龍骨30g 生牡蠣30g 活磁石30g烏梅15g 麻黃10g 細辛30g酒大黃10g(后下1’)干姜30g 紅參45g熟地黃50g 生半夏65g7劑用法:每日1劑,加水2000ml,文火煮2小時,煮取300ml,分2次服。

第111頁/共121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