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汨羅江上萬古悲風(fēng)
深思高舉潔白清忠古往今來,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佳聯(lián)妙對,對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愛國詩人充滿了緬懷之情。武昌東湖有座“行吟閣”,其名取《史記》中“屈原至于江濱,披發(fā)行吟澤畔”之意。閣中有原國家副主席董必武的題聯(lián):旨遠辭高,同風(fēng)雅并舉;行廉志潔,與日月爭光。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這樣評價屈原的詩品人品:《離騷》和《國風(fēng)》、《小雅》一樣,同為國粹,“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倍蠈⑺抉R之言信手拈來,巧撰成聯(lián),上聯(lián)歌頌屈原不凡的才華,其作品可與風(fēng)雅頌齊名;下聯(lián)贊美屈原高尚的品格,行廉守潔不染塵。全聯(lián)用語簡約,含義深刻。屈原列傳司馬遷
屈原,名平,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其家鄉(xiāng)即今湖北秭歸(古夔國)縣。屈原生于公元前339年1月24日,卒于公元前285年5月5日(據(jù)聶石樵《屈原論稿》),終年54歲。屈原是兩千多年前中國的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楚國的貴族家庭,知識淵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懷王信任。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誹謗而被楚懷王疏遠。屈原鑒于在秦國威脅下的楚國的危機,主張改良內(nèi)政,聯(lián)合齊國以求自存。但是,當權(quán)者靳尚和懷王的寵姬鄭袖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正確意見,和齊國絕交了。懷王甚至被秦國誘去做了三年的俘虜,囚死在秦國。楚懷王死后,頃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親還要糊涂,在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的挑撥和詆毀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歲時,他看到楚國的前途已經(jīng)絕望,于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跳進湖南省汨羅江自殺了。
簡介屈原的生平
屈原生活的時代,正是楚國由強盛轉(zhuǎn)向衰亡的年月。當時,楚國內(nèi)外都出現(xiàn)了尖銳的矛盾和斗爭:內(nèi)政上有保守派與改革派的斗爭,外交上有親秦與親齊兩派的斗爭。以楚懷王稚子子蘭等為代表的楚國貴族集團保守墮落,親秦誤國,而屈原則主張對內(nèi)立法強國,對外聯(lián)齊抗秦。屈原的“見疏”、放逐乃至自投汨羅江而死,就是這種斗爭的結(jié)局。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他的政治生活雖然失敗了,但作為偉大愛國主義者和偉大詩人卻贏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端午節(jié),全中國各地劃龍船,吃粽子,就是用來紀念屈原的。作表作:《離騷》《九章》《天問》。屈原的詩作,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精神的寫真。他同腐朽沒落的貴族政治集團作斗爭的頑強精神,他堅持自己的理想而寧死不屈的堅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戀祖國,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愛國主義思想,形成了他的詩作的基調(diào)。這便是屈原的作品傳頌千古的原因之一。屈原的詩作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座豐碑。它打破了以《詩經(jīng)》為代表的四言詩的格調(diào),吸收民間形式,創(chuàng)造了一種句法參差多變的新詩體“楚辭”,是詩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繼承和發(fā)展了《詩經(jīng)》的比興手法,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學(xué)家,都從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營養(yǎng)。屈原的影響:背景簡介
課文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史記記載了我國從遠古直到漢武帝時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兩千年來,我國封建社會的“正史”,大多數(shù)沿用《史記》開創(chuàng)的這種體例?!妒酚洝凡坏且徊渴穼W(xué)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學(xué)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語言簡潔生動;同時富于抒情性。它在敘述史實時,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大約因為屈原、賈誼都是文學(xué)家,又都懷才不遇,賈誼還作過《吊屈原賦》,所以就把他們當成“同列之人”合寫一傳。課文選的是屈原的傳文部分(有刪節(jié))。秦朝以前,古書中都不記載屈原的生平事跡。《史記》中的這篇傳記,是記載屈原生平事跡最早,最完整的文獻。目標展示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學(xué)習(xí)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2.學(xué)習(xí)本文記敘和議論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
3.掌握本課的文言常用實詞;熟記通假字,正確理解古今異義的詞,復(fù)習(xí)鞏固判斷句與被動句。朗誦課文
1、弄清字的讀音與句讀
2、理清文章的內(nèi)容屬()草稿慘怛()帝嚳()靡不畢見()濯()淖()蟬蛻()
滋垢()濁穢()皭()然泥()而不滓()既絀()商於()既咎()眷()顧被()發(fā)溫蠖()憔()悴()哺()育
啜()罹()難()zhǔdákùmǐzhuónàochántuìzīgòuzhuóhuìjiàonièz?chùwūjiùjuànpīhuòqiáocuìbǔchuòl(fā)ínàn注音課文分析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分三部分)以人物活動的時間為序進行記敘。第一部分,記敘了屈原的身份、才識,受讒被疏以及“憂愁幽思”而作《離騷》的情況,并寫了對《離騷》的評價。第二部分。記述了屈原被絀,楚國三次被秦所騙的歷史事實,以結(jié)語式議論指了人君不辨忠奸,不識賢愚是楚國產(chǎn)生禍患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寫屈原對漁父的對話及投江而死的壯舉,表現(xiàn)他熱愛祖國,憎恨讒佞,至死不屈的高尚品德。
第一部分(1--3):敘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遠的坎坷經(jīng)歷,介紹并高度評價《離騷》。
1、簡介屈原。
2、屈原被疏。
3、述評《離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博聞強志:知識廣博,記誦的事實多。
聞,動→名,見識,知識。志,記。
入:名→狀,對朝庭內(nèi)。
出:名→狀,對外。
任:信任。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健:ζ淠埽杭刀是馁t能。害,作“患”講,這是嫉妒的意思。造為憲令:制定國家的法令。屬(zhǔ):寫作。伐:夸耀,炫耀。疏:疏遠翻譯屈原名平,與楚國國君同姓。他擔任過楚懷王的左徒,見識廣博,記憶力很強,明白國家治亂的道理,熟習(xí)應(yīng)對辭令。在朝廷內(nèi)與國王商量國家大事,發(fā)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yīng)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與屈原的官位相同,想爭奪國王的寵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干。懷王讓屈原起草國家的重要法令,這個法令還未定稿時,被上官大夫看見了,他想奪走,屈原不給,他就在懷玉面前講屈原的壞話說:“大王讓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道法令頒布后,屈原總要夸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起草這種法令。’”懷王聽了很惱怒,從此疏遠屈原。
課文第一部分寫屈原由見“任”而見“疏”。第一段首先簡介屈原的姓名、官職和杰出才能,說明“王甚任之”。王怎樣“甚任”之?為什么“甚任之”?
王甚任之:“為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
“王甚任之”的原因: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兒子,受封于屈,因以屈為氏,是楚國王族中的一支。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楚王為什么怒而疏屈原?明確: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讒之”,根子在于“爭寵而心害其能”。才能杰出,蒙讒見疏。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端方正派的人不被(當世所)容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誠信卻被懷疑,忠貞卻被誹謗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國家治亂的規(guī)律,無不完全表現(xiàn)。他的志趣高潔,他的品行端正來超脫于塵埃之外
屈原痛心懷王不能明辨是非,被讒言媚語蒙蔽了眼睛,以致讓邪惡的人陷害公正的人,使端方正直的君子被朝廷所不容。所以屈原憂愁郁悶,寫下了長詩《離騷》。“離騷”就是遭遇憂患的意思。天是人類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困苦窮盡時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度勞苦困倦的時候,沒有不喊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呼父母的。屈原正道直行,用自己全部的忠誠和智慧,侍奉他的國君,卻被小人挑撥離間,可以說是處在了困難窮盡的境地。他誠信而被懷疑,忠貞而被誹謗,怎么能沒有怨恨呢!屈原創(chuàng)作《離騷》正是由這種怨恨所引起的?!秶L(fēng)》雖然多寫男女愛情,但沒有宣揚淫亂,《小雅》雖然多寫諷刺怨恨,但沒有宣揚叛亂,《離騷》可以說兼有兩者的特點。它稱贊遠古的帝嚳,稱述近世的齊桓公,稱道的商湯和周武王,用他們的史事來諷刺當時的政事。《離騷》對崇高的道德,國家治亂的描繪,無不生動顯明。他的文筆簡練,用辭精微;他的志向高潔,行為清廉。他的作品描寫的事物雖然細小,但意義卻非常大,寫的雖然淺近,但含義極其深遠。他的志向高潔,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茍且取容。他雖出自污泥之中,但就象蟬蛻殼一樣,浮游于塵世之外,不受濁世的污垢,清清白白,出污泥而不染??梢詳嘌?,他的這種志向,雖然與日月爭光,也是可以的。
屈原為什么作《離騷》?
明確:不滿國君的昏庸和朝廷的黑暗,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因為“疾王聽之不聰也,讒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扒街鳌峨x騷》,蓋自怨生也。”
作者是怎樣對《離騷》進行記敘和議論的?
第一層從本段開頭至“蓋自怨生也”。第一句記敘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下幾句就“憂”“怨”展開議論,分析產(chǎn)生憂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對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二層第一、二句“上稱帝嚳……靡不畢見”概述《離騷》的主要內(nèi)容,以下幾句就其文、辭、志、行進行評論,評介其藝術(shù)成就,贊揚屈原的“泥而不滓”“與日月爭光”的高貴品質(zhì)。
第二部分:寫屈原由“黜”到“遷”和楚國由強到衰的過程。(4--10)1、屈原被黜,懷王三次被秦所騙而最終客死于秦。2、頃襄王昏憒腐朽,屈原被遷。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既:已經(jīng),副詞親:親近,動詞患:擔心之:代楚齊縱親乃:于是佯:假裝去:離開委:呈獻誠:確實如:到乃:又,副詞
★絀:通“黜”,指罷免官職。而齊國終究因為憤恨楚王而不救助楚國,楚國處境極為艱難。屈原已被罷了官。后來秦國想攻打齊國,本來齊國與楚國合縱相親,秦惠王擔心齊楚聯(lián)合抗秦。就叫張儀假裝脫離秦國,帶著豐厚的禮物到楚國,表示愿意事楚王。張儀對楚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而齊國又與楚國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能與齊國絕交,秦國愿意向楚國獻上商、於之間的六百里土地?!俺淹踟澩恋兀瑢垉x的話信以為真,就和齊國絕交,并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回到秦國后,張儀欺詐楚國的使者說:”我和楚王約定獻六里,沒聽說六百里?!俺氖拐邞嵟仉x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大怒,派大批軍隊去攻打秦國。秦國派兵還擊,在丹江和淅水之間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的將軍屈匄,奪取了楚國漢中一帶的土地。懷王又出動全國的軍隊,深人攻擊秦國,在藍田交戰(zhàn)。魏國聽到秦楚交戰(zhàn),乘機襲擊楚國,打到了楚國的鄧地。楚軍恐懼,從秦國撤回。這時齊國對楚國的舉動感到憤怒,不肯派兵救援楚國,楚軍陷入極大的困境。第一次受騙(4段):秦國巧設(shè)騙局,楚懷王自毀與齊的聯(lián)盟,孤立了楚國,軍敗地失,最后陷入腹背受敵的艱難處境。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睆垉x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fù)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①又憑借豐厚的禮物賄賂楚國當權(quán)的大臣靳尚,讓他在懷王的寵姬鄭袖的面前編造謊言。懷王居然聽信了鄭袖的話,又放走了張儀。
設(shè)詭辯:說騙人的假話。
顧反:回來。顧,還。明年:古義,第二年;今義,次于今年的一年與:給予,動詞以:目的連詞,以便焉:”之于“的合音詞。于,對;之,代議和一事乃:就以:拿,介詞因:用,介詞詭辯:古義,謊言,名詞;今義,無理狡辯,動詞竟:竟然第二年,秦國割漢中地給楚國以求和解。楚懷王說?我不愿意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聽了對秦王說:"用一個張儀來抵漢中土地,請讓我到楚國去。"張儀到了楚國,又用豐厚的禮物賄賂寵臣勒尚,通過他編造一套詭詐的言辭去騙懷王的寵姬鄭袖。楚懷王竟然聽信了鄭袖,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不在朝中任職,出使到齊國去了。他從齊國回來,勸懷王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后悔,派兵去追張儀,但已來不及了。第二次受騙(5段):楚懷王聽信鄭袖之言,放走張儀,屈原堅決反對,懷王悔之已晚。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眛。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睉淹踔勺幼犹m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懷王終于去了。進入武關(guān),秦國埋伏軍隊斷絕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懷王來強求楚國割讓土地。懷王非常氣憤,不答應(yīng)。逃跑到趙國,趙國拒不收留。又到秦國,終于死在秦國,后來才弄回來葬在楚國。懷王的長子頃襄王繼位,用他的弟弟子蘭做令尹。后來各國諸侯聯(lián)合起來攻打楚國,大破楚軍,殺了楚國的將軍唐昧。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要與楚懷王會面。懷王想去,屈原說:"秦國就象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能信任,不如不去。"懷王的幼子子蘭勸懷王去,說:"怎么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guān)系?"懷王終于去了。一進入武關(guān),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后路,扣留了懷王,強行要求他割讓土地。懷王憤怒,不聽秦國的要求。懷王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收留,仍舊回到秦國,最后死在秦國,尸體被運回楚國安葬。懷王的長子頃襄王繼承王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做令尹。第三次受騙(6、7段):
楚懷王聽信子蘭之言而入秦,秦設(shè)騙局絕其后援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最終客死于秦,為天下恥笑。歡:友好感情因:連詞之:往,動詞竟:終于而:連詞,表動作的先后關(guān)系內(nèi):通“納”以:任命一、第4—7自然段記敘了哪些事實?概括:4.①受騙絕齊②兵敗丹淅③藍田退兵5.④復(fù)釋張儀6.⑤諸侯擊楚7.⑥赴秦身死二、作者寫楚國的命運,用意是什么?
這些事發(fā)生在“屈平既絀”以后,說明罷黜屈平是錯誤的。懷王復(fù)釋張儀、赴秦身死,都與未聽屈原的勸諫有關(guān),說明了屈原的才干和作用。國家危難之際,屈原的態(tài)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精神?
態(tài)度:嫉之信念: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存君興國
精神: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
這一部分作者議論的觀點是什么?對表現(xiàn)屈原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部分作者指出楚國的危難在于“懷王之終不悟”,“此不知人之禍也”。通過議論,突出了屈原對楚國(興盛衰亡)舉足輕重的作用。
楚國大都怨恨子蘭,因為他勸懷王人秦而未能返回。屈原也由此嫉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楚國,心里懷念著懷王,從末放棄回朝任職的希望。他殷切希望君王能夠覺悟,改變以往錯誤的政令。屈原心中不忘君王和國家的振興,反復(fù)思考著君國大事,在一篇作品中這種思想被多次表現(xiàn)出來。做君王的,無論是愚笨還是聰明、賢明還是無能,沒有不希望尋求忠臣來幫助自己,舉拔賢能的人來輔佐自己。然而歷史上國破家亡的事相繼發(fā)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卻又好幾代見不到一個,這是因為他們所稱的忠臣并不忠,所說的賢人也并不賢;懷王由于不了解忠臣的特點,所以在內(nèi)被鄭袖迷惑,在外被張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其結(jié)果是兵敗割地,失去六郡,自已客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所恥笑,這就是不了解人所造成的禍害。令尹子蘭聽說屈原嫉恨他,大怒,終于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憤怒,因而放逐了屈原。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睉淹踔勺?)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小兒子友好終于,最終聽從,接受同“納”,接納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責(zé)備恨掛心,掛念希望思念。一說,保全回歸表達意愿沒有才能幫助自己輔佐自己接連出現(xiàn)安定太平的國家許多代副詞,大概、或許職分,資質(zhì)迷惑,蠱惑軍隊被打敗土地被分割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
()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詆毀放逐到了同“披”,披散臉色,面容憂愁困頓的樣子外貌,模樣憔悴,消瘦拘泥,執(zhí)著隨世道變化而變化推波助瀾吃喝薄酒比喻保持高潔美好的節(jié)操志向。瑾、瑜,都是美玉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彈去冠上的灰塵潔凈的樣子渾濁的樣子即“長流”,指江水比喻品德的高尚純潔。皓皓,皎潔的樣子塵垢這一類人文辭,這里指文學(xué)奉為祖,繼承文辭委婉得體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钡侥车厝ヂ錅I,哭泣憑吊指離官去職或在朝任職茫然若有所失第三部分(11--12):屈原憤而自殺的經(jīng)過及他對后世的影響。1、屈原憤而自殺的經(jīng)過。2、屈原對后世的影響。屈原到了江邊,披散了頭發(fā),沿著水邊一面走一面吟詠。他的臉色憔悴,身體干瘦。漁父看見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了這個地方?”屈原說:“世上都混濁,唯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醉了,唯獨我還清醒,所以我被放逐了?!睗O父說:“凡是圣人,都不被外界事物所拘束,能夠順應(yīng)時世的轉(zhuǎn)移變化。世上都混濁了,為什么不隨波逐流?眾人都醉了,為什么不去吃他們吃過的酒糟,喝他們喝過的薄酒?為什么要保持美玉般的節(jié)操,自取被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必須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必須抖掉衣服上的塵土。哪一個人愿意讓自己潔白的身體,去接受外界事物的污染呢?我寧肯投進長流的大江,葬身魚腹,又怎能讓高潔的品德,蒙受世俗的塵滓的污垢?”于是屈原寫了《懷沙》賦,隨即抱著石頭,投汨羅江而死。11段:顏色:古義,面色;今義:物體光波通過視覺產(chǎn)生的印象,名詞
形容:古義,形體容貌;今義,描述,動詞舉:全于:被與:和,介詞為:句末反問語氣詞之:代下文新:剛剛,副詞人:指上文的圣人者乎:復(fù)合語氣助詞乃:于是,副詞遂:于是以:第一、二個是介詞(讓),第三個是結(jié)果連詞小結(jié):寫屈原憤而自沉汨羅江的經(jīng)過。第一次對話揭示了屈原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舉世混濁”“眾人皆醉”,“清”者“醒”者必然遭到厄運。第二次對話突出了屈原的高貴品質(zhì):寧愿以死堅持真理,保持高潔直行,也決不同流合污茍且偷生。討論:這一部分著重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的思想內(nèi)容及作用?明確:通過對話描寫,揭示屈原思想行為與社會的尖銳對立,其“見放”是時代的悲劇,表現(xiàn)屈原與社會環(huán)境的激烈沖突,充分展示了屈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zhì),強調(diào)了他始終不渝的心志和誓不妥協(xié)的抗爭的精神。這段對話實際上是關(guān)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議論,既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
屈原死后,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愛好文學(xué)創(chuàng)作,以善于作賦被人稱道。他們的作品都學(xué)習(xí)屈原語言的委婉含蓄,但終于不敢直言規(guī)勸。在這以后,楚國的領(lǐng)土一天天削減,幾十年后,終于被秦國所滅。12段:辭:文學(xué)以:憑,介詞祖:效法從容:古義,言語舉止適度得體,形容詞;今義,鎮(zhèn)定沉著的樣子,形容詞日:一天天,名詞作狀語為……所:固定結(jié)構(gòu),表被動
小結(jié):述屈原對后世的影響。屈原的后來者雖然繼承了他的文體,但都不能像屈原那樣“直諫”。任疏絀沉遷才華橫溢1
正道直行3正直與邪曲不相容2懷王三次受騙4-7
影響12江邊遇漁父11高貴品質(zhì)屈原的命運:愛國、正直、高潔屈原精神本文以屈原的活動時間為序,請用課文中的五個字概括屈原的一生。屈原流放江南8-10
本篇人物傳記記載了屈原的政治經(jīng)歷和他的政治主張,贊揚了他熱愛祖國和敢于同邪惡勢力作斗爭的精神,也嚴厲地譴責(zé)了楚懷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的陰險。說明楚國衰敗的原因是王聽不聰,讒諂蔽明,邪曲害公,方正不容,即由于疏遠賢臣,聽信小人言,楚國此時已是內(nèi)外交困、眾叛親離。主題思想
司馬遷寫此傳也意在抒寫個人幽憤,在本文末說他對屈原是“悲其志”。聯(lián)系屈原生平,說說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馬遷為什么“悲其志”。
屈原的“志”疾王聽之不聰……方正之不容竭忠盡智以事其君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現(xiàn)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冀幸……其存……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忠君愛國堅持真理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蟬蛻……浮游……泥而不滓舉世混濁……眾人皆醉……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
司馬遷與屈原有相似的身世:一樣的懷才,正直,忠君愛國,有志向;一樣的受讒被疏,面臨生死抉擇。唯一不同的是屈原是以死明“志”,司馬遷是以生踐“志”。所以司馬遷是借寫屈原的身世在抒發(fā)自己的感憤。1、是對屈原才能、品格的崇敬(見上頁)2、是對腐敗的政治(君昏、臣佞)的控訴(讒人間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懷王不知忠臣之分,此不知人之禍也,爽然自失……)3、是對屈原遭遇的同情(可謂窮矣,能無怨乎,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怪其自令若是……)司馬遷為什么悲其“志”?
拓展思考
1、司馬遷是如何看待屈原的“自沉”的?我們又如何看待司馬遷的觀點?2、我們應(yīng)如何看待屈原的“自沉”?司馬遷既崇敬屈原“眷顧楚國,系心懷王”的忠君愛國品格又希望他“游諸侯”,不贊同他去死。司馬遷的這一思想矛盾反映了寫史和評史的不同出發(fā)點。寫史,他是從人物的客觀實際出發(fā)。屈原所處的歷史條件及他在楚國的地位決定他不可能離開楚國,司馬遷肯定這一點,是尊重客觀事實。而評史則是從作者所處時代的思想高度出發(fā)。司馬遷從漢初“大一統(tǒng)”的觀點看待戰(zhàn)國歷史,便覺得屈原事秦事楚都無所謂,重要的是要讓賢才發(fā)揮作用。也是對楚國政治黑暗的控訴和對屈原遭遇同情的一種憤懣的說法。
屈原在那“舉世混濁”、“眾人皆醉”的惡劣環(huán)境中,“寧赴常流”“葬身魚腹”決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決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溫蠖”地去死,他是以死明“志”。
1、歌頌了他潔身自好的高尚節(jié)操和寧折不彎的斗爭精神,2、表現(xiàn)了他對理想和正義的執(zhí)著追求,對卑劣、腐朽的切齒痛恨,是對邪惡勢力的強烈控訴,3、也是對渾渾噩噩的人們的呼喚和激勵。但是我們應(yīng)該看到,1、屈原的這種反抗終究是消極的,2、同時他這種孤芳自賞,傲世疾俗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他輕視群眾,脫離人民的階級局限和時代局限,表現(xiàn)了他的“國無人莫我知”(《離騷》)的孤獨感。問題討論
傳記的通常表達方式是客觀記述,而司馬遷為屈原作傳卻融入了大量議論,你能找出來嗎?這是為什么?“
傳評結(jié)合”
有人稱它是“史太公之變調(diào)”,亦即史傳中的“變體”,其原因可能有四:其一、先秦史籍皆不傳屈原生平事跡,有關(guān)屈原的史料太少(可能與秦始皇焚書有關(guān)),單靠敘事不容易寫出屈原光輝的一生。其二、屈原史料雖少,但其作品猶在,通過作品感其精神是最好的辦法,而將閱讀所得見諸筆端就離不開“評議”。其三、司馬遷寫此傳也意在抒寫個人幽憤,所以“評”就顯得尤其重要。其四、“評議”更有利于表現(xiàn)屈原的性格。小結(jié)——屈原的性格特征:愛國、正直思想品德的兩個最基本的特征。屈原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詩人,而且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司馬遷在表現(xiàn)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時有兩個方面與一般文章不同:(1)、把屈原的個人遭遇同整個楚國的命運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從而說明了屈原的遭遇與祖國的命運是休戚相關(guān)的。
(2)、把屈原的“眷顧楚國”同“系心懷王”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因古代君主是國家的象征),通過他的“存君興國”的思想集中表現(xiàn)他的愛國主義精神。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表現(xiàn)屈原的才干時,就著重突出其治國之才。這樣介紹屈原,不僅可以使讀者了解屈原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他的政治、外交才能,而且似乎可以看到他里里外外為國操勞的動人形象,同時也反映了他在楚國的重要地位和對祖國的杰出貢獻。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屈原不僅在祖國強大時熱愛祖國,而且在祖國處于“大困”時,仍然堅定不移地?zé)釔圩鎳?;不僅在自己被“王甚任之”時熱愛祖國,而且在個人遭受屈辱時仍堅韌不拔地?zé)釔圩鎳?。?當他“不復(fù)在位”時,聽說楚懷王放走了屢次欺騙、坑害楚國的張儀,出使在外的屈原連忙從齊國趕回,勸懷王殺掉張儀。當懷王想要往秦赴會時,屈原又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秦國是“虎狼之國”的本質(zhì),勸諫懷王“毋行”,直到懷王被秦王劫持,仍不改初衷,誠摯地“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一心寄希望懷王有朝一日能幡然醒悟,祖國有朝一日能面目一新。他的這種愛護懷王,振興祖國之心在《離騷》中得到了多次的表現(xiàn)。屈原的愛國之心,不因楚國的治亂興衰而改變,更不隨個人的榮辱升沉而動搖。他對待祖國確是一顆丹心,一片赤誠,堅貞不移,至死不悔!
屈原的正直集中在他敢于同邪惡勢力抗爭而決不與之妥協(xié)的斗爭精神上。屈原從一開始就處在戰(zhàn)國七雄錯綜復(fù)雜的斗爭之中,處在楚國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尖銳紛繁的矛盾之中,處在昏君讒臣的重重包圍之中。屈原以其杰出的才干,博得了楚懷王的信任,也招致了奸人佞臣的妒忌,當“心害其能”的上官大夫要攫取他的勞動成果時,屈原堅決“不與”,使上官大夫碰了一鼻子灰,對于炙手可熱的實權(quán)派人物靳尚和寵姬鄭袖、令尹子蘭,屈原也決不趨炎附勢,更不愿與之同流合污,而是同這些損害楚國利益的讒佞之徒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他不僅“嫉”恨這些奸臣,而且敢于“刺”責(zé)那聽信讒言,不辨忠奸的昏君,這一“疾”、一“怨”、一“刺”、一“嫉”,便是屈原剛正不阿的斗爭精神的突出表現(xiàn)。這種正直高潔的品德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就象經(jīng)線和緯線一樣緊密地交織在一起,織成了宏偉壯麗的浪漫主義詩篇《離騷》。在詩中,屈原多次表白了自己的高潔德操。
課文的最后兩部分通過屈原同漁父的比喻性對話,讓屈原將自己以死保節(jié)的決心作了最終的表白,在那“舉世混濁”、“眾人皆醉”的惡劣環(huán)境中,唯獨屈原保持了“清醒”的政治頭腦,“清白”的品德節(jié)操使他“寧赴常流”“葬身魚腹”決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決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溫蠖”。這種潔身自好的高尚節(jié)操和寧折不彎的斗爭精神,表現(xiàn)了他對理想和正義的執(zhí)著追求,對卑劣、腐朽的切齒痛恨。屈原的死,是對邪惡勢力的強烈控訴,也是對渾渾噩噩的人們的呼喚和激勵。但是我們應(yīng)該看到,屈原的這種反抗終究是消極的,同時他這種孤芳自賞,傲世疾俗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他輕視群眾,脫離人民的階級局限和時代局限,表現(xiàn)了他的“國無人莫我知”(《離騷》)的孤獨感。寫作特點:第一,重點突出,重點放在與對立集團的矛盾斗爭上。第二,把屈原的身世遭遇和楚國命運交織敘述,并行描寫,從而突出了歷史人物的歷史地位。第三,記敘、議論、抒情三者密切結(jié)合,敘事多用散行句式,議論多用對偶、排比句式,語言精練,富于感染力。
本文在寫法上與選入中學(xué)教材的其它《史記》中的幾篇傳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其一,在選材上,《廉頗藺相如列傳》等主要取人物的橫斷面,濃墨重彩地刻畫人物,而《屈》傳則取人物的縱剖面,粗線條地勾勒人物一生。
其二,在寫法上,《廉頗藺相如列傳》等故事情節(jié)生動曲折,人物性格鮮明,富有戲劇性?!肚袀鳌穭t不具備曲折、生動、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描寫和細致的人物刻畫之筆。如果說前者近乎小說筆法,那么,《屈》傳則類于飽含激情的抒情記事散文了。
1、文言實詞、虛詞的多義2、古今異義詞3、通假字4、文言句式5、翻譯詞句練習(xí)一詞多義屬
1、屈平屬草稿未定
2、亡國破家相隨屬
3、屬予作文以記之
4、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屬
6、神情與蘇、黃不屬
7、有寧越……之屬為之謀
8、吾屬今為之虜也
9、若屬皆且為所虜動詞,zhǔ,寫作動詞,zhǔ,連接通“囑”,囑托,動詞屬于動詞,掌管動詞,類似名詞,類,這些人名詞,用在人稱后面,表復(fù)數(shù)。吾屬,我們。若屬,你們這些人1、博聞強志2、忽聞門外蟲鳴3、初聞涕淚滿衣裳4、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6、況草野之無聞?wù)邭e7、無何,宰以卓異聞8、以勇氣聞于諸侯名詞,學(xué)識,見聞動詞,聽見動詞,聽說使動用法,使……聽到懂得,明白名詞,聲望,聲名動詞,聞名動詞,聞名,出名1、博聞強志2、聊齋志異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尋向所志5、其志潔,其行廉6、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8、項脊軒志
記憶力記述志氣標記志趣理想意愿名詞,一種記事的文體伐: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2、其后秦欲伐齊
3、此五霸之伐也4、坎坎伐檀兮
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2、今背本而趨末3、此之謂失其本心4、本在冀州之南夸耀進攻,征伐功績,戰(zhàn)功砍,砍伐來源根本原來的,固有的本來,原來疏:1、王怒而疏屈平2、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3、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4、<<論積貯疏>>5、仗義疏財約:1、其文約,其辭微2、決負約不償城3、懷王與諸將約曰疏遠,生疏分條陳述稀疏上給皇帝的奏章分散,分給簡約約定,信約定約,規(guī)定1、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
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2、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3、讒諂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廣崇7、蟬蛻于濁穢詞類活用動作狀在內(nèi),在外動作名,聽覺,聽力動作名,中傷別人的小人形作名,邪惡小人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形作動,闡明名作狀,像蟬一樣8、厚幣委質(zhì)事楚9、其后楚日以削10、時秦昭王與楚婚11、亡國破家相隨屬12、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14、存君興國而欲反復(fù)之15、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名作狀,用厚幣名作狀,一天天地名作動,結(jié)為婚姻使動用法,使……滅亡,使……破敗。形作動,詆毀使動用法,使……存,使……興名作狀,在內(nèi),在外名作動,效法,模仿為: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竟為秦所滅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庖丁為文惠君解牛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聞秦王善為秦聲我為趙將為刎頸之交語氣詞,表反問介詞,被變?yōu)?,變作介詞,替,給因為彈奏表判斷成為以:竭忠盡智,以事其君以一儀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其后楚日以削傳以示美人皆以美于徐公夫夷以近,則游者眾無以,則王乎舜無置錐之地,以有天下連詞,來介詞,拿,用因為連詞,狀中之間,表修飾動詞,認為連詞,表并列通“已”,停止連詞,表轉(zhuǎn)折介詞,把乃:乃令張儀詳去秦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今君乃亡趙走燕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家祭無忘告乃翁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舉之禮于是才卻,反而,竟然副詞,表肯定,就是你的初,始這樣,如此焉:愿得張儀而甘心焉姜氏欲之,焉辟害而惴惴焉摩玩不已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烧Z氣詞疑問代詞,哪里,怎么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什么兼詞,于此古今異義
1、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2、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古義:第二年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古義:騙人的假話今義:無理狡辯,動詞3、顏色憔悴4、形容枯槁5、而能與世推移古義:臉色今義:色彩古義:形體容貌今義:對人或事物的形狀或性質(zhì)加以描繪。古義:變化今義:移動通假字:1、離騷者,猶離憂也。2、人窮則反本3、靡不畢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施工安全防護操作合同樣本
- 設(shè)立分公司市場推廣協(xié)議
- 婦科診所主任醫(yī)師招聘協(xié)議范本
- 客戶關(guān)系管理保密協(xié)議管理辦法
- 民事請律師合同范例
- 自主聯(lián)系醫(yī)學(xué)生協(xié)議書(2篇)
- 托管合同法律規(guī)定
- 公路養(yǎng)護的合同工好嗎
- 工作內(nèi)容 擬寫合同
- 集體建設(shè)用地使用權(quán)聯(lián)營合同
- 工會新聞寫作培訓(xùn)課題
- 統(tǒng)計年報和定報培訓(xùn)
- 小說改編權(quán)改編作品轉(zhuǎn)讓合同
- 隧道坍塌應(yīng)急演練
- 物流行業(yè)物流供應(yīng)鏈金融服務(wù)方案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二上學(xué)期期末學(xué)業(yè)水平測試政治試題 含解析
- 體育賽事消防應(yīng)急預(yù)案制定
- 腎膿腫護理查房
- 專題4.3 平面鏡成像【五大題型】【人教版2024】(原卷版)-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上冊物理舉一反三系列(人教版2024)
- 《義務(wù)教育數(shù)學(xué)課程標準(2022年版)》數(shù)學(xué)新課標解讀
- 咪咕在線測評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