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2-2023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高一(下)期中歷史試卷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0分)1.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北緯30度附近的區(qū)域,出現(xiàn)了人類歷史上的“軸心時代”,雖然有千山萬水的阻隔,但各個文明卻都出現(xiàn)了偉大的精神導師,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這些現(xiàn)象說明()A.各個文明之間交流互鑒 B.地理環(huán)境影響文明發(fā)展
C.農業(yè)發(fā)展決定文明水平 D.人類早期文明多元一體2.圖中陰影部分所在的地區(qū)被稱為五海三洲之地,曾經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搖籃之一。這一地區(qū)()A.創(chuàng)造了象形文字 B.掌握了冶鐵技術 C.出現(xiàn)了種姓制度 D.誕生了城邦文明3.19世紀前,人們認為古希臘信史只能從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屆奧林匹亞賽會算起。但是19世紀后期以來,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邁錫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臘文明史被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由此可見()A.人類認知隨著時間推移而深入 B.文獻史料須與實物史料相印證
C.考古成果豐富了歷史認識 D.新材料能還原歷史真相4.“合理謀利”的精神起源于新興的市民等級。城市作為自由自治的市民社會,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可以引發(fā)農民的市場興趣,把他們的富余產品出售到市場從而為自己增加收入的新機制。這種經濟聯(lián)系產生的結果是()A.促進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B.不利于專業(yè)化的分工
C.直接導致了工業(yè)革命 D.有利于資本原始積累5.如圖是16世紀至19世紀初的某貿易航線圖,關于該航線說法錯誤的是()
A.西班牙經營的跨太平洋貿易 B.甲航線主要是運輸絲綢和瓷器
C.促進中國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發(fā)展 D.主要在澳門與墨西哥之間進行6.馬丁?路德認為“人的靈魂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儀式,上帝面前信徒人人平等……”此觀點本質上()A.揭露了贖罪券對民眾的欺騙 B.推動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建立
C.否定了羅馬教廷的神圣權威 D.解讀了神學視角的自由平等7.康德對盧梭推崇備至,肯定其純粹理性的追求之上還有人的尊嚴和權利。但伏爾泰卻批評盧梭“教唆人類返回動物狀態(tài)”。不同的評價源于他們()A.對主權在民的認識不同 B.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
C.對君主專制的態(tài)度不同 D.階級屬性的差異8.哥白尼闡述“日心說”的《天體運行論》被羅馬教廷宣布為禁書;通過天文觀測證實哥白尼學說的伽利略則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但是,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得到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和哲學家的肯定。材料意在強調()A.近代科學體系已經建立 B.科學在與神學的斗爭中前進
C.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不足 D.天主教會的權威仍占據主導9.如圖是研究者根據相關史料繪制的英國農業(yè)工人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動趨勢圖。對如圖史實價值分析正確的是()A.可直接用于研究工業(yè)革命影響 B.經甄別后可用于研究圈地運動
C.屬于一手史料,信息可信度高 D.屬于二手史料,信息可信度低10.18世紀后期在英國出現(xiàn)“新消費主義”。即民眾之間相互模仿,本來只買“必需品”的人開始購買“體面商品”,本來只買“體面商品”的人開始購買“奢侈品”。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主要源于()A.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B.工業(yè)革命進程的推動
C.消費者從眾心理影響 D.雄厚的資本原始積累11.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后,馬克思、恩格斯曾預言,新的革命高潮就會到來。1895年恩格斯又寫道:“歷史表明我們都是不對的,當時歐洲大陸的經濟發(fā)展狀況還遠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倍鞲袼褂^點的變化()A.揭示了無產階級聯(lián)合斗爭的必要性 B.旨在強調當時無產階級革命的迫切性
C.反映了恩格斯與時俱進的理論修養(yǎng) D.是對無產階級革命認識的根本性改變12.隨著拉美獨立運動的勝利這場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也相繼離開了政治舞臺。如主張廢除奴隸制、平分地權的莫雷洛斯慘遭暗殺,主張推行社會改革的奧奧希金斯流亡至秘魯。這些現(xiàn)象主要源于()A.拉美資本主義經濟基礎薄弱 B.拉美各國政局的動蕩不安
C.宗主國在拉美殘余勢力強大 D.拉美經濟體制具有封閉性13.1897年,英國雜志《星期六評論》談到:“德國的商販和英國的行商……在地球上每個角落里都彼此競爭。無數(shù)小沖突會成為大戰(zhàn)的借口,總有一天世界上會發(fā)生這種大戰(zhàn)。假使德國明天從地面上被消滅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國人。過去,各國為爭奪某一城市或某種遺產而廝殺若干年,難道現(xiàn)在它們不應該為每年五十億英鎊的商業(yè)收入而從事戰(zhàn)爭嗎?”該史料未提供的信息是()A.英國與德國的經濟競爭日益白熱化 B.英國更希望通過戰(zhàn)爭消滅競爭對手
C.英國社會普遍彌漫著一股戰(zhàn)爭情緒 D.英國媒體為未來戰(zhàn)爭尋找歷史依據14.如圖是1931年蘇聯(lián)的一幅宣傳畫。蘇聯(lián)體育運動委員會明確指出“勞衛(wèi)制”是國家的一項根本體育制度,要求公民從7到60歲都要接受跑步、滑雪、手榴彈、射擊、越野等十六個軍事項目訓練,只有五個項目合格才能報考大學、招工、參軍。這表明當時蘇聯(lián)()A.增強國民體質是衛(wèi)國之本
B.體育鍛煉已經成為時代風尚
C.加快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
D.提升公民體能服務生產國防15.全新的歷史正在徐徐展開,中東歐國家相繼獨立,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興的民族國家,蘇聯(lián)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英國女性獲得了普選權,福利國家逐漸出現(xiàn)。該學者意在說明,一戰(zhàn)()A.加速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B.改善了現(xiàn)代國際治理體系
C.拓展了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路徑 D.促進了社會福利國家建立16.人類學家們認為,歷史發(fā)展并不像通常所說的“一事成功百事順”,最具適應性,最成功的社會要在轉變時期改變和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是極為困難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會更有可能適應變化,突飛猛進。人類學家們將此稱為“受到阻滯的領先的法則”。下列最能體現(xiàn)這一法則的是()A.英國工業(yè)革命 B.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C.美國獨立戰(zhàn)爭 D.德意志帝國的成立第II卷(非選擇題)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0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城市是皇杈統(tǒng)治下的城市,皇帝意志以及行政權力的觀念對城市結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郡縣治所和軍事要塞。財政收支由政權把持,經濟活動受到政權的主導和官僚階層盤剝。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會使城市功能突破原有的分區(qū),改變城市的階級構成。晚明江南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批專門的工商業(yè)城鎮(zhèn),這對城市社會結構也產生了較大影響。但是由于中國封建專制政治的控制,中國古代的城市在向近代城市發(fā)展的道路上出現(xiàn)了很大的困難,傳統(tǒng)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以及對工商業(yè)缺少立法方面的保護,使得中國古代工商業(yè)發(fā)展緩慢,城市更多的是作為政治中心而存在?!幾暂驯?、葛華陽《明清城市結構初探》材料二:中世紀西歐的城市既不起源于伯爵的城堡,也不起源于大教區(qū)管轄的中心。從地理位置上講,它們建立在商業(yè)貿易的交結點上,出現(xiàn)在封建關系最薄弱、封建統(tǒng)治鞭長莫及或權力真空的地帶。所以在這些城市中……無法阻礙資本主義結構的潛組織因素的結合。在西歐封建社會遠未衰落之際,就形成了城市自治,城市自治政府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城市有自行管理的行政官、有團體印章,有市政廳和鐘塔。即使是封建稅收,也是由城市政府來課稅,領主不能直接征收。——摘編自金觀濤《西方社會結構的演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明清時期城市結構的因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清時期的城市與中世紀西歐城市的不同之處。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時間作品人物形象1599-1602年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一個渴望理想人生、對未來和人類充滿信心的青年,他對生活的美好幻想因父親的暴斃而破滅……在實施復仇計劃時,他想改造崩潰的現(xiàn)實社會,又因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喪失良機,最終落得一敗涂地的下場19世紀30年代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葛朗臺將全部感情強烈地傾注在金錢上,只知斂財,不知享受生活和天倫之樂。他不顧妻子和女兒的健康,妻子生病舍不得請醫(yī)生看病禁閉女兒,每天只給面包和涼水。他的一生可悲可笑,是一個被金錢異化的吝嗇鬼1929年海明威《永別了,武器》美國青年弗瑞德里克?哼利是抱有幻想與愛國精神的熱血青年,出于對國家的信任,他志愿參加了一戰(zhàn)。但是當他深入戰(zhàn)場后,他看到的是死亡與困苦,眼前的戰(zhàn)爭是非正義的,這讓亨利陷入迷惘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自行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邏輯清晰,史論結合)19.疫情往往引發(fā)人們更多地關注社會問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浩劫當前,這城里的法紀和圣規(guī)幾乎全都蕩然無存了;因為神父和執(zhí)法的官員,也不能例外,都死的死了,病的病了,要不就是連一個手下人也沒有,無從執(zhí)行他們的職務了;因此,簡直每個人都可以為所欲為。在這種情況下,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開始抬頭?!≠で稹妒照劇凡牧隙?4世紀的黑死病奪去了歐洲2千萬到3千萬人的生命,重要的是即使是那些幸存下來的工人也減少了他們的勞動力供應,1349年英國秋天收割的時候,地主們只能花雙倍的工錢才能雇到人手,在整個中世紀,消費品一直供不應求。黑死病促進一部分人認識到在死神面前,貴賤都是平等的,人們沖破了教會的禁欲觀念,此時的意大利和歐洲呼喚人性的解放?!跫t印《淺談中世紀西歐黑死病的影響》材料三2020年3月,白宮表示考慮以聯(lián)邦政府名義下達對紐約州等三個疫情嚴重州的強制隔離,遭到紐約州州長科莫的強烈反對,認為這是“聯(lián)邦政府向這些州宣戰(zhàn)”。因為根據聯(lián)邦分權原則,對重點疫區(qū)是否采取強制隔離屬于各州行使的權力,聯(lián)邦政府無權用強制性手段干預州政。除非各州愿意讓渡一部分治權,聯(lián)邦政府無權統(tǒng)一部署旨在切斷病毒傳播鏈的強制性措施?!耗现Α睹绹挂卟涣Φ恼沃贫劝Y結》《光明日報》2020年06月14日08版(1)據材料一、二,概括黑死病對歐洲的主要影響。(2)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抗疫不力的制度原因,簡要評析該制度。20.蘇聯(lián)(俄)走向社會主義經歷了長期的探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們計劃(說我們計劃欠周地設想也許較確切)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F(xiàn)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三四年來我們稍稍學會了實行急劇的轉變……——[蘇]列寧《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寧全集》第四十二卷材料二經過半年時間的實踐,列寧由否定商業(yè)到承認商業(yè),最后號召共產黨員學會經商做生意。然而,他的繼任者多數(shù)對新經濟政策的實質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暫時的退卻?!幾陨蛑救A等《蘇聯(lián)歷史專題研究》材料三在經過相當大的動搖之后,斯大林決定放棄新經濟政策,支持工業(yè)和農業(yè)都由莫斯科控制和管理的中央集權經濟。這不僅意味著政府對工廠的繼續(xù)經營管理-像戰(zhàn)時共產主義時期的情況一樣,而且意味著政府通過農民土地集體化對農業(yè)的控制?!猍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下冊(1)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蘇聯(lián)(俄)探索通向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先后出臺的三大經濟政策及其核心特征。(2)據材料一、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兩大經濟政策的共同影響。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據材料“北緯30度附近的區(qū)域”,各個文明卻“都”出現(xiàn)了偉大的精神導師,結合所學,北緯30度附近的區(qū)域自然地理環(huán)境較適宜人類生存發(fā)展,有利于發(fā)展農業(yè)等經濟,為文明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B項正確;
材料中文化有“相通”的地方更多指的是文化有相似的內容或特點,但不代表“各個”文明之間交流互鑒,另外新航路開辟前,美洲大陸相對孤立于亞非歐三大洲之外,A項表述也過于絕對,排除A項;
材料主旨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影響文明發(fā)展,而非農業(yè)發(fā)展決定文明水平,另外農業(yè)是文明孕育和發(fā)展的基礎,而近代以來工業(yè)對文明影響力更大,C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
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體特征,但世界各地的不同文明不能說多元一體,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考查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生,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影響人類文明的因素。
本題考查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生,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答案】B【解析】陰影部分位于西亞地區(qū),當時的赫梯人掌握了冶鐵技術,B項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的成就,排除A項;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印度出現(xiàn)了種姓制度,排除C項;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希臘出現(xiàn)了城邦文明,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考查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需要結合兩河流域文明的特征來解答。
本題考查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答案】C【解析】考古發(fā)現(xiàn)邁錫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使得古希臘文明史被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糾正了之前人們的錯誤認識,這說明考古成果能豐富歷史認識,C項正確;
材料強調的是考古發(fā)現(xiàn)的歷史價值,而非人類認識的自動深化,排除A項;
B項表述絕對,排除B項;
新材料如果是信史,才有可能還原歷史真相,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古希臘文明、史料的重要作用,要求學生結合古希臘文明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古希臘文明、史料的重要作用,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4.【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的是農產品商品化,有利于促進商品經濟發(fā)展,A項正確;
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有利于專業(yè)化分工,排除B項;
工業(yè)革命爆發(fā)的直接原因是工場手工業(yè)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排除C項;
資本原始積累主要通過暴力手段剝奪農民土地和掠奪貨幣財富,與農產品商品化關系不大,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考查了中世紀城市,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了中世紀城市,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5.【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16世紀至19世紀初的某貿易航線圖”和圖片中的“馬尼拉、阿卡普爾科”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條貿易路線是馬尼拉大帆船貿易,主要是在菲律賓與墨西哥之間進行,而非澳門與墨西哥之間,D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結合所學可知,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是16—19世紀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與本土之間進行的商貿活動中的一環(huán),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在馬尼拉大帆船貿易中,西班牙人先用從美洲殖民地掠奪的白銀從菲律賓收購中國商船運來的絲綢、瓷器等產品,再用大帆船橫渡太平洋,將這些商品運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馬尼拉大帆船貿易使得大量白銀流入中國,促進中國商品經濟發(fā)展,工商業(yè)市鎮(zhèn)繁榮,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D。
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解題的關鍵信息是“16世紀至19世紀初的某貿易航線圖”和圖片中的“馬尼拉、阿卡普爾科”,結合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的路線、主導國家、運輸商品以及對中國的影響分析。
本題考查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6.【答案】D【解析】據材料“人的靈魂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儀式,上帝面前信徒人人平等……”結合所學,宗教改革主張因信稱義,找到了以上帝為依托的自由、平等,信徒不再被天主教會愚弄敲詐勒索,有利于資本原始積累、有利于發(fā)展工商業(yè)追求財富等,有利于為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相對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所以材料觀點本質上解讀了神學視角的自由平等,D項正確;
A、C項是直接直觀的目的或作用,不是本質,宗教改革的本質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排除A、C項;
該觀點有利于信徒擺脫羅馬教廷的束縛,有利于近代民族國家的建立,但不是該觀點直接“推動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建立,排除B項。
故選:D。
本題考查馬丁路德宗教改革,讓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馬丁路德宗教改革,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7.【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康德在政治思想上傾向于盧梭,主張人應該獨立思考、人非工具、主權在民、自由也要自律,伏爾泰在政治制度上主張從開明君主制過渡到君主立憲制,二人對盧梭不同評價源于對主權在民的認識不同;A項正確;
生活環(huán)境差異不會對思想認識起決定作用,排除B項;
結合所學可知伏爾泰、康德都反對君主專制,排除C項;
伏爾泰和康德都是資產階級思想家,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考查了啟蒙運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了啟蒙運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8.【答案】B【解析】從材料中的“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得到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和哲學家的肯定”等信息可以看出,盡管這些科學家本人身遭不幸,但他們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推動著社會進步,這表明科學在與神學的斗爭中前進,故答案為B項;
近代科學體系建立的標志是牛頓經典力學的創(chuàng)立,故A錯誤;
材料內容與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無關,排除C項;
D項說法與材料內容主旨不符,故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文藝復興,考生需要結合近代科學發(fā)展的史實來回答。
本題主要通過文藝復興來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yǎng)。
9.【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之后出現(xiàn)了價格革命,農產品的價格升高,從事農業(yè)經營和生產的農場主和農業(yè)工人日收入增高,圈地運動開始于15世紀末,導致部分底層農民失去土地淪為自由勞動力,而農場主則積極順應變化,改變經營形式,反而有利于增加收入,可見經甄別后趨勢圖可用于研究圈地運動,B項正確;
1765年英國人哈格里夫斯發(fā)明了珍妮紡紗機,標志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始,排除A項;
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fā)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根據材料“研究者根據相關史料繪制”可知,這不是一手史料,排除C項;
僅憑借材料信息不能證明其可信度低,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考查圈地運動,讓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圈地運動,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0.【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18世紀后期在英國出現(xiàn)‘新消費主義’。即民眾之間相互模仿,本來只買‘必需品’的人開始購買‘體面商品’,本來只買‘體面商品’的人開始購買‘奢侈品’。”可知,18世紀后期,隨著工業(yè)革命的推進,人們的消費觀念發(fā)生變化,民眾之間相互模仿,開始購買更高層次的消費品,B項正確;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A項;
材料中沒有描述關于消費者從眾心理影響的信息,排除C項;
雄厚的資本原始積累,與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關系不大,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考查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1.【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當時歐洲大陸的經濟發(fā)展狀況還遠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可知,恩格斯的思想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社會條件的變化其認識不斷深化,反映了恩格斯與時俱進的理論修養(yǎng),C項正確;
材料并未提到無產階級聯(lián)合斗爭,排除A項;
根據材料“還遠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說明并不是強調無產階級革命的迫切性,排除B項;
恩格斯仍然堅持無產階級革命,其認識并未發(fā)生根本變化,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考查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主要理論貢獻,讓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和主要理論貢獻,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2.【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鑒于當時拉美的資本主義因素還相當薄弱,上層階級就都出來收獲這場運動的勝利果實,一批獨立派的重要領導人相繼離開政治舞臺,統(tǒng)治階級把新生的共和國政權繼續(xù)作為階級與種族壓迫的工具,把維護本階級的利益與實現(xiàn)民族解放對立起來,使殖民地時期的許多前資本主義制度長期延續(xù)下來,從而既無助于民族國家的建設,也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A項正確;
題干設問是要得出一些國家政局動蕩的原因,根據材料也不能得出拉美各國的政局情況,排除B項;
拉美很多國家贏得了獨立運動的勝利,材料中的政治斗爭是內部之爭,排除C項;
材料體現(xiàn)的是政治斗爭,未涉及經濟體制,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考查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以及亞非拉人民的抗爭,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以及亞非拉人民的抗爭,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3.【答案】C【解析】材料中只有雜志的一段話,未體現(xiàn)出普遍希望有戰(zhàn)爭,C項符合題意,選擇C項;
根據材料“德國的商販和英國的行商……在地球上每個角落里都彼此競爭”可知,英國與德國的經濟競爭日益白熱化,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根據材料可知“假使德國明天從地面上被消滅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國人”,英國更希望通過戰(zhàn)爭消滅競爭對手,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根據材料“各國為爭奪某一城市或某種遺產而廝殺若干年,難道現(xiàn)在它們不應該為每年五十億英鎊的商業(yè)收入而從事戰(zhàn)爭嗎”可知,英國媒體在為未來戰(zhàn)爭尋找歷史依據,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解答本題需要結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相關知識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4.【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要求公民從7到60歲都要接受跑步、滑雪、手榴彈、射擊、越野等十六個軍事項目訓練,只有五個項目合格才能報考大學、招工、參軍”可知,蘇聯(lián)把一些軍事項目落實到體育制度中,并作為報考大學、招工、參軍的重要要求,反映了體育為生產國防服務,D項正確;
材料表明蘇聯(lián)政府重視體育運動,沒有表明增強國民體質是衛(wèi)國之本,排除A項;
材料沒有表明體育鍛煉已經成為時代風尚,排除B項;
材料沒有表明加快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考查斯大林模式,讓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斯大林模式,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5.【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中東歐國家相繼獨立,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興的民族國家,蘇聯(lián)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英國女性獲得了普選權,福利國家逐漸出現(xiàn)”可知,一戰(zhàn)后,新興民族國家出現(xiàn),蘇聯(lián)建立,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發(fā)展,福利國家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一戰(zhàn)推動了社會發(fā)展,拓展了人類文明發(fā)展路徑,C項正確;
一戰(zhàn)加速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但材料信息還有蘇聯(lián)建立、英國婦女獲得普選權等,對材料信息表述不完整,排除A項;
新興民族國家出現(xiàn)、蘇聯(lián)建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現(xiàn)代國際治理體系,但與英國婦女獲得普選權和福利國家的出現(xiàn)無關,排除B項;
福利國家建立只與材料部分信息相關,與蘇聯(lián)建立、新興民族國家出現(xiàn)等無關,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讓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6.【答案】D【解析】A.近代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開展工業(yè)革命,這不符合材料“不太成功的落后社會”,故排除;
B.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最終確立了共和制,而且法國相對于其他歐美國家也不是突飛猛進、領先地位,故排除;
C.美國在獨立戰(zhàn)爭之前,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迅速,也不是“不太成功的落后社會”,故排除;
D.德意志帝國成立之前,德國處于四分五裂狀態(tài),資本主義發(fā)展水平不高,到德意志帝國成立,國家統(tǒng)一,君主立憲制確立,其經濟發(fā)展迅速,突飛猛進,故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側重于考查的是西方的重大革命。
本題考查對西方大政治事件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7.【答案】【小題1】因素: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皇帝意志以及行政權力的觀念);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工商業(yè)城鎮(zhèn)的出現(xiàn);經濟政策及立法。【小題2】不同:明清城市是皇權統(tǒng)治下的城市,中世紀西歐的城市受封建勢力影響小;明清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和軍事要塞,中世紀西歐的城市主要是經濟功能(建立在商業(yè)貿易的交結點);明清的城市由政府管理,中世紀西歐的城市實行自治;明清城市工商業(yè)發(fā)展緩慢,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西歐城市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窘馕觥勘绢}主要考查中西方的城市化進程。第一問結合明清時期城市化的特征來解答;第二問結合明清時期的城市化特征和西方城市化的特點來解答。
本題主要考查中西方的城市化進程,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8.【答案】本試題是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答案,學生需要按照題目要求完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根據材料信息哈姆雷特、葛朗臺和弗瑞德里克?哼利的人物形象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確定論題為“文學創(chuàng)作受時代的影響,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論證過程中可根據材料中所給到的時間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每一個人物形象所處的是時代背景以及帶來的影響;最后可運用唯物史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觀點對主題進行升華。
故答案為:
示例:
論題:文學創(chuàng)作受時代的影響,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闡述:14~17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fā)展,歐洲出現(xiàn)文藝復興運動,人文主義廣泛傳播,文學創(chuàng)作深受影響,哈姆雷特的經歷反映出個人性格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樹立了典型的人文主義者的形象。19世紀上半期,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進一步開展,資產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沈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工業(yè)水處理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與教育法規(gu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畢節(jié)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度嵝钥纱┐骷夹g》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河子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導游基礎知識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農林大學《液壓與氣壓傳動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黔南科技學院《電子商務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原工學院《微型計算機技術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泰州2025年江蘇泰州市人民醫(yī)院招聘42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武漢外語外事職業(yè)學院《工程測量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太陽能采暖系統(tǒng)項目效益評估報告
- 智慧教育 云平臺建設方案
- 精雕JDPaint快捷鍵大全
- 燈泡貫流式機組基本知識培訓ppt課件
- 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培優(yōu)補差記錄
-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體育與健康教案(全冊教學設計)
- DB61∕T 5006-2021 人民防空工程標識標準
- 土壤學習題與答案
- 產品結構設計(課堂PPT)
- 第九課_靜止的生命
- 尖尖的東西我不碰(課堂PPT)
- 工程勘察和設計承攬業(yè)務的范圍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