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鮑德溫_第1頁
斯坦利鮑德溫_第2頁
斯坦利鮑德溫_第3頁
斯坦利鮑德溫_第4頁
斯坦利鮑德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斯坦利·鮑德溫英國政治家01人物生平榮譽人物評價雜記目錄030204基本信息斯坦利·鮑德溫爵士(SirStanleyBaldwin,1867年8月3日—1947年12月14日),英國首相,波德利的鮑德溫伯爵(1stEarlBaldwinofBewdley),保守黨領袖。鮑德溫爵士曾獲得嘉德勛章(PrivyCounciloftheUnitedKingdom)。英國保守黨政治家。曾3次出任首相(1923~1924,1924~1929,1935~1937)。其第一屆政府因保護關稅事件而結束。在第二屆任期中促進結束了1926年的英國工人大罷工。其第三屆政府經歷了法西斯主義在歐洲的崛起和愛德華八世退位而引起的英國君主制度危機等事件,并因漠視法西斯主義對和平構成的威脅而受到猛烈抨擊。人物生平早年生涯國會生涯出任首相重返政府晚年逝世12345人物生平早年生涯斯坦利·鮑德溫爵士1867年8月3日生于英格蘭烏斯特郡(Worcestershire)布由德利(Bewdley)下公園的下公園宅第(LowerParkHouse),父親名叫艾爾弗雷德·鮑德溫(AlfredBaldwin,1841年-1908年)。早年先后就讀于圣邁克爾學校、哈羅公學,最后入讀布萊頓學院,畢業(yè)后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修讀歷史,但是只獲得了三等學位,從劍橋大學畢業(yè)后,斯坦利又被父親送入伯明翰大學學習,作為鮑德溫投身于家族生意的準備,并在1892年9月12日與露西·里茲代爾結婚,兩人生有4名女兒和3名兒子(其中一名夭折)。在1906年大選中,鮑德溫首次參與國會選舉,出選基德明斯特(Kidderminster)選區(qū)。但由于當時保守黨在自由貿易的議題上出現內部糾紛,以致保守黨在當年大選中大敗,連帶鮑德溫也未能成功當選。兩年后,鮑德溫的父親去世,而他的父親生前是代表布由德利選區(qū)的國會議員,鮑德溫于是趁機會參與補選,并成功當選,繼承父親的席位,從此進入下議院。國會生涯斯坦利·鮑德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鮑德溫成為了時任保守黨黨魁安德魯·博納·勞的國會私人秘書,在1917年他又獲委任為官階不高的財政部財務秘書(FinancialSecretarytotheTreasury)。在財政部財務秘書任內,他致力鼓勵富裕的人自愿捐錢給國家,好讓英國在大戰(zhàn)后有能力償還戰(zhàn)債,當中,他更曾經以“FST”(即“財政部財務秘書”之英文簡寫)的名義,在《泰晤士報》撰文。至于他本人也以身作則,捐出自己家當的1/5,以解國家之困。在1921年,鮑德溫獲擢升為貿易委員會主席。在1922年下旬,當時保守黨黨內對自由黨首相戴維·勞合·喬治的不滿不斷升溫,不少黨員亦要求保守黨應退出與自由黨所組成的聯合政府。期間,保守黨黨員曾在是年10月,于卡爾頓會舉行了一次會議,在會上,鮑德溫聲言他不再支持聯合政府,更譴責勞合·喬治是一股“強大的動力”,將為整個政壇帶來破壞。縱使保守黨黨內大部分的領導人都不愿意退出聯合內閣,但在激進派的促使下,是次會議到最后仍然決定保守黨退出聯合政府。結果,聯合政府不久即因為保守黨的退出而垮臺,由安德魯·博納·勞出任英國首相,并且第二度出任保守黨黨魁。在組閣的時候,博納·勞希望有新血加入內閣,于是就委任了鮑德溫為財政大臣。到同年11月,英國舉行了1922年大選,保守黨重新在選舉中取得了多數優(yōu)勢。出任首相斯坦利·鮑德溫在1923年5月,博納·勞證實患上癌癥,而且是絕癥,于是他決定立時辭去首相一職。由于當時保守黨主要的元老都身在內閣以外,因此就只有兩位合適的人選,分別是時任外務大臣寇松勛爵和鮑德溫。按照慣例,首相人選應該要由英王喬治五世所親自欽定,但背后卻是要先聽從重臣元老,如亞瑟·貝爾福等等的意見。雖然我們現今很難得知當時的想法,但是大抵上,不少保守黨黨員都并不希望由寇松勛爵接任首相的。首先,喬治·寇松勛爵屬上議院議院,與首相之身份有所不符(這種考慮并不代表凡是貴族便不可任相);其次,他對國內事務缺乏經驗,而且部分人認為他為人討厭;第三,寇松勛爵具有貴族背景,但保守黨在當時卻正設法隱去其貴族色彩。最終,英王選擇了以鮑德溫擔任首相,并在1923年5月23日履新。在任相之初,鮑德溫仍然兼任財相一職。后來他曾經拉攏自由黨的前財相雷金納·麥克納(ReginaldMcKenna)到他的內閣出任財相,但是失敗。結果他在同年8月委任內維爾·張伯倫為財相。鮑德溫上任首相之時,保守黨在下議院占有明顯的多數優(yōu)勢,可確保其政府能執(zhí)政最多5年,才需要再次舉行大選。但是前任首相博納·勞在在上次大選時曾經各國民許下諾言,指保守黨政府一日不再舉行大選,一日也不會引入關稅。而對鮑德溫而言,面對國內失業(yè)率日益上升,自由貿易又帶動入口貨品的價格下降,削弱本土貨品的競爭力,因此他的政府是有必要引入關稅的。結果,鮑德溫決定提前在1923年12月舉行大選,以期盡早為英國引入保護性關稅,減低失業(yè)率。雖然鮑德溫此舉重新消弭了保守黨黨內的矛盾,但是次大選卻反映國民對實......重返政府斯坦利·鮑德溫榮登《時代》封面(1925年)鮑德溫政府垮臺后,工黨的拉姆齊·麥克唐納在1924年1月22日擔任首相,組成了一個不穩(wěn)的弱勢政府。這個英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工黨政府,僅僅存活了10個月便宣告垮臺,于是英國在1924年10月再次舉行了大選。保守黨在這次選舉中重新得到了壓倒性的勝利,憑借著自由黨的急速衰敗,成功在下議院得到了223席的多數優(yōu)勢,并由鮑德溫于同年11月4日第二度出任首相。在他第二次任首期間,國內發(fā)生了1926年英國全國大罷工,期間鮑德溫設法維持全國的基本公共服務,又表明除非工會放棄罷工,否則堅決拒絕進行任何談判。雖然他的政府未有因此垮臺,但罷工仍然對全國構成了沉重的破壞。鮑德溫上任后不久,便委托了韋爾勛爵(LordWeir)擔任一個委員會的主席,以“評估全國電力供應的問題”。韋爾勛爵在1925年5月14日發(fā)表了委員會報告,報告建議英國應設立一個中央電力委員會,屬于政府獨占性質,而委員會之經費將由英國政府和地方電力企業(yè)共同承擔。鮑德溫接納了韋爾勛爵的建議,并在1926年年尾制定了相關的法律。中央電力委員會之設立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到了1929年,全國電力供應上升了4倍,但營運開支卻不增反減。至于用電者的數量亦由1926年的75萬,大幅增加至1929年的9百萬人。在1929年大選以后,工黨再次上臺,但到了1931年,時任工黨首相麥克唐納卻不得不與鮑德溫和保守黨合作,組成聯合政府。麥克唐納之決定,使他被工黨開除黨籍,而他的聯合內閣中更充斥保守黨人,此外,麥克唐納之精神狀況大不如前,因此當時正出任樞密院議長的鮑德溫才是政府內真正的掌權者。到1935年,麥克唐納被迫下臺,鮑德溫遂第三度擔任首相,當時他已經67歲,上任不久,其政府即通過了極富爭議性的《1935年印度......晚年逝世鮑德溫伯爵紋章的盾徽鮑德溫退休后沒有再活躍于政壇,而隨著內維爾·張伯倫的去世,鮑德溫也同樣被輿論認定他在戰(zhàn)前是綏靖政策的支持者,這使他在二戰(zhàn)期間和戰(zhàn)后都變得不受歡迎。而丘吉爾任戰(zhàn)時首相期間,亦只曾一次向鮑德溫征詢意見,希望他就英國應否加強與正在保持中立的愛爾蘭自由邦加強合作發(fā)表意見(鮑德溫的意見是不應加強合作)。在1945年6月,鮑德溫的妻子去世,他自己在當時也患上了關節(jié)炎,要倚靠手杖走路。在1947年10月,鮑德溫最后一次出席公眾場合,在倫敦為一尊喬治五世的雕像主持揭幕儀式,其時鮑德溫已經耳聾,面對在場群眾的歡呼歡迎,他卻向旁人問到:“他們是否向我發(fā)出噓聲?”在1947年12月14日,鮑德溫在烏斯特郡附近,塞弗恩河畔斯陶爾波特(Stourport-on-Severn)的阿斯特利堂(AstleyHall)安睡時去世,享年80歲,遺體火化后安葬于烏斯特大教堂(WorcesterCathedral)。其宅第在遺囑中估值280,971英鎊。鮑德溫在1930年起出任劍橋大學校監(jiān)至逝世為止。人物評價人物評價鮑德溫是一位一國保守主義者。在1937年退休的時候,他獲得了不少的稱頌。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爆發(fā)大大貶抑了他的公眾形象。姑勿論誰是誰非,鮑德溫,連同張伯倫與麥克唐納,常被認為要對英國在1939年大戰(zhàn)爆發(fā)之前,未及有充足的軍事準備負責。而鮑德溫的辯護者卻指出,他一向走溫和路線,因此沒有全國一致的共識,都不應推行激進的軍事重整計劃。而事實上,當時不論英國、法國還是美國,本身高舉和平主義的綏靖政策大行其道,所以英國軍備之所以未及重整,誠非鮑德溫一人之過也。不過對丘吉爾而言,他卻認為鮑德溫難辭其咎。他堅信鮑德溫對納粹德國采取安撫的態(tài)度,促使希特勒認為,英國一日不受到攻擊,一日也不會戰(zhàn)斗。丘吉爾雖然對內維爾·張伯倫等政治對手都以寬宏大量對待,不過對鮑德溫卻不留情面。在鮑德溫1947年80大壽的時候,丘吉爾就拒絕寄送賀卡,更說到:“我希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