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文言文閱讀(三)_第1頁
中考 文言文閱讀(三)_第2頁
中考 文言文閱讀(三)_第3頁
中考 文言文閱讀(三)_第4頁
中考 文言文閱讀(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5篇周亞夫軍細柳[西漢]司馬遷

(八上)

原文呈現(xiàn)參考譯文段層精解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大規(guī)模侵入漢朝邊境。于

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劉禮為第一段:點明故事發(fā)生的背

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霸上;祝茲侯景一匈奴大舉入侵,邊關吃

將軍,軍棘門;以河內(nèi)守亞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緊,劉禮、徐厲、周亞夫奉

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任命河內(nèi)郡郡守周亞夫為將命備戰(zhàn)戌邊境。

胡。軍,駐軍在細柳:以防備匈

奴侵擾。

皇帝親自去慰問軍隊。

到了霸上京棘門的軍營,直

接馳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

著馬迎送。不久來到了細柳

軍營,軍中官兵都穿著盔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弓拉滿。文帝的先行引導人

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員到了營門前,不能進入。

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先導人員說:“皇上將要駕

被(PD甲,線屬公勰皿員到!”守衛(wèi)軍營的將官回答

弩(nd),持滿。天子先驅選:“將軍有命令說:'軍

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善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

子且至!”軍門都尉曰:聽從天子發(fā)布的詔令'?!?/p>

“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過了不久,文帝駕到,也無

令,不聞天子之詔法進入軍營。于是文帝就派

第二段:寫漢文帝勞軍的場

(zhao)"o"居無何,上至,使者拿了天子的符節(jié)去告訴

面,用對比、襯托的手法,

又不得入。錠助使使持將軍:“我要入營慰勞軍

集中表現(xiàn)了周亞夫的恪盡職

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隊?!敝軄喎蜻@才傳令打開

守、治軍有方和剛正不阿。

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軍營大門。守衛(wèi)營門的官兵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對跟著文帝的車馬隨從說:

“將軍約,軍中不得驅“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縱

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馬奔馳?!庇谑俏牡劬涂刂?/p>

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住車馬,緩緩前行。到了主

(VD日:“介胄之士不拜,請帥所在的營帳,將軍周亞夫

以軍禮見?!疤熳訛閯?,改手替兵器整子行禮,說:

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穿戴著盔甲之將不行跪除

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禮,請允許我用軍禮參見(陛

T)o”文帝被他感動,表情

嚴肅起來,扶著車前橫木俯

下身子奏示敬意,并派人向

同壺正致意說:“皇帝敬重

地慰勞將軍。”勞軍儀式完

成后離開。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第三段:寫漢文帝深明大

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后,群臣都感到驚詫。文帝義,贊嘆周亞夫治軍嚴格。

矣!曩(nXng)者霸上、棘門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

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軍呀!先前霸上、棘門的駐

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軍,簡直就像兒戲一樣,他

犯邪!”稱善者久之?們的將軍是一定可以偷襲并

俘虜?shù)?。至于周亞夫,哪?/p>

是能夠侵犯的呢?”稱贊了

周亞夫很久。

【文學常識】1.周亞夫(?—前143),西漢名將,絳侯周勃之子,封條侯。2.司馬遷(約前

145—?),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人,西漢歷史學家。他所撰寫的《史記》記述了從傳

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書一百三十篇,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文章主旨】本文主要講述了漢文帝到霸上、棘門、細柳三處勞軍的經(jīng)過,贅揚了周亞夫治

軍嚴謹、忠于職守的“真將軍”風范。

【人物形象】周亞夫:忠于職守、治軍有方、剛正不阿。

【寫作特色】1.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2.運用對比、襯托的寫法。(P133“課后習題

二”)

【現(xiàn)實意義】學習周亞夫忠于職守、剛正不阿的品行。

【??贾R清單】

一、重點詞語

1.通假字

①軍士吏被甲(“被”同“披”,穿著)

②改容去車(“式”同“軾”,車前橫木,這里用作動詞,指扶軾)

2.古今異義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節(jié)古義:符節(jié),皇帝派遣使者或調動軍隊的憑證

今義:物體各段之間相連的地方

②亞夫乃傳言開擘門

壁古義:營壘

今義:墻;像墻那樣直立的山石

③天子生您至

先驅古義:先行引導的人員

今義:走在前面引導(多虛用);先驅者

④使人稱謝

謝古義:致意,表示問候

今義:感謝

3.一詞多義

①軍軍霸上(動詞,駐軍)

上自勞軍(名詞,軍隊)

至霸上及棘門軍(名詞,軍營)

②勞上自芳軍(慰問)

歲其筋骨(使……勞累)

③詔不聞天子之舉(名詞,皇帝發(fā)布的命令)

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承將軍(動詞,詔令)

④居年無何(經(jīng)過,表示相隔一段時間)

年天下之廣居(居?。?/p>

⑤使他人稱謝(動詞,命令,派)

于是上乃使便持節(jié)詔將軍(名詞,使者,使臣)

4.詞類活用

①軍霸上(名詞作動詞,駐軍)

②介宣之士不拜(名詞作動詞,披甲戴盔)

③改容與車(同“軾”,車前橫木,名詞作動詞,指扶軾)

5.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①以I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動詞,任命)

以備胡(連詞,用來)

請以軍禮見(介詞,用)

②為I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動詞,作為)

天子為動(介詞,被)

③之I己而之細柳軍(動詞,至L往)

不聞天子之詔(結構助詞,的)

稱善者久之(助詞,補充音節(jié),不譯)

二、重點句子

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

①已而/之細柳軍

②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日

③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④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三、內(nèi)容探究

1.文中把文帝在細柳營和霸上、棘門軍遇到的不同情況加以對比,刻畫了周亞夫的形象,請指出三處對比,

并做分析。(P133”課后習題二”)

一是文帝到霸上、棘門兩處軍營時暢通無阻,而在細柳營卻兩次不得入,這突出了細柳軍軍紀嚴明;二是文

帝在前兩個軍營“直馳入”,而在細柳營卻“不得驅馳”,只能“按轡徐行”形成對比,這表現(xiàn)了周亞夫治軍有

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兩處軍營時,“將以下騎送迎”,而周亞夫卻“持兵揖”“介胄之士不拜,以軍禮

見”,這突出了周亞夫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的性格。

2.文中“改容式車”“使人稱謝”說明了什么?

說明文帝對周亞夫的理解、尊重及贅賞,烘托出了周亞夫的真將軍風采。

走迅里彎「

【甲】《周亞夫軍細柳》(文略)

【乙】魏征有膽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顏苦諫?;蚍晟吓魃裆灰?,上亦為之斂威。上嘗得佳I②自

國之望見延迷國坯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鶴竟死懷中。

(選自《魏征與唐太宗》)

【注釋】①回:回轉,扭轉。②鶴(yAo):猛禽。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吾欲入勞軍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B.請以軍禮見先帝不以臣卑鄙

C.萼回人主意擇其普者而從之

D.或逢上怒吸王命急宣

2.下列對選文相關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D)

A.【甲】文節(jié)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作者司馬遷,西漢歷史學家。

B.【乙】文畫波浪線文字的斷句劃分為“上嘗得佳鸛/自臂之/望見征來/匿懷中”。

C.【甲】文中“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乙】文中“上”特指君主、帝王。

D.【甲】文的“天子為動”與【乙】文的"上亦為之斂威”這兩個句子均為被動句。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甲】文主要記敘了漢文帝到周亞夫的細柳營慰問軍士的事。

B.【甲】文漢文帝在慰問過程中,在棘門軍那里,可以直馳入,而在細柳軍那里卻“不得驅馳”,兩相對

比,突出細柳軍軍紀嚴明,令人對其統(tǒng)帥頓生敬意。

C.【甲】文的周亞夫和【乙】文的魏征都能言善辯,深得皇帝器重。

D.【甲】【乙】兩文中的皇帝都是深明大義、胸懷寬廣的人。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穿戴著盔甲之將不行跪拜禮,請允許我用軍禮拜見皇上。

(2)征奏事固久不已,鶴竟死懷中.

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鶉鷹最終悶死在皇上懷中。

第16篇桃花源記(課標篇目)[東晉]陶淵明

(八下)

原文呈現(xiàn)參考譯文段層精解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

有個人以打魚為生。一天他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程

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

第一部分(第1段):寫漁人發(fā)

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林,生長在溪的兩岸,長達

現(xiàn)桃花源的經(jīng)過和沿途所見

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

的綺麗景色。(開端)

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芳草遍地,新鮮美好,落花

前行,欲窮其林。紛紛。漁人對此感到驚異,

繼續(xù)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

林子的盡頭。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桃林在溪小發(fā)遮的拽方

山有小口,而佛若有光。便就到頭了,便出現(xiàn)一座山,

工工看個小洞口,洞里隱隱

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

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約約似乎有點光亮。漁人于

黑。土地平曠,屋舍儼(yXn)是下了船,從洞口進去。起第二部分(第2、3段):寫漁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初,洞口很狹窄,僅僅容一人進入桃花源后的見聞。(經(jīng)

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過)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電狹窄期晴寒冬霍得匯闞激

夏五呈現(xiàn)洋袍眼琉荔是一

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髻(tiao),

片下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

并怡然自樂。

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

來。具答之。便要("0)還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加

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

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定都可以互相聽到。人們在

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

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

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安閑

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快樂。

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

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那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到

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

語(yii)云:“不足為外人道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

也?!庇腥司脱埶阶约杭依?/p>

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

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

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

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

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著妻子兒

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人世

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王

是就■同夕卜界的人隔絕了。他

而百藐更存三而工竟然

不知道有過漢朝,就更不必

說魏晉了。漁人把自己聽到

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詳

細地說出,他們都感嘆惋惜

起來。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

人邀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

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

幾天后,向村里人告辭。村

里人告訴C魚人)說:“這里

的事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

??!”

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

他的船,就順著先前的路(回

去),處無做記號。到了君R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城,去拜訪太守,家告亍這

路,處處志之。及郡禾,詣落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

(yi)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

第三部分(第4、5段):寫漁

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號,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人離開桃花源后再訪而不得

迷,不復得路。

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及之后無人問津的結果。白吉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果)

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的隱士,聽說這件事后,高

終。后遂無問津者。高興興地打算前往。但沒有

實現(xiàn),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沒有探求桃花源

的人了。

【文學常識】陶淵明(約365—127),東晉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尋陽柴桑(今

江西九江)人。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但由于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他空有才

智卻難以施展。他曾做過小官,由于個性高潔,與污濁的官場格格不入,“不為五斗米折

腰”,棄官回鄉(xiāng),從此過起了隱居的田園生活。后人稱其為“靖節(jié)先生”。有《陶淵明

集》。

【文章主旨】全文以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經(jīng)過、在桃花源的所

見所聞所歷、離開桃花源后再尋找桃花源的情形貫穿起來,故事曲折回環(huán)。虛構了一個與黑

暗現(xiàn)實社會形成鮮明對比的世外桃源(理想社會),寄托了自己對社會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

達了自己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zhàn)亂的愿望,也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美好愿望。(P57”課后習題

六”)

【寫作特色】1.構思精巧,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借武陵人的行蹤這一線索,將現(xiàn)實世界和

理想境界聯(lián)系起來。2.語言極簡潔,卻字字真醇,韻味十足。如寫田園風光”土地平曠,屋

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再如寫漁人與桃花源人談話的情景“此人一一為具言

所聞,皆嘆惋?!笨此坪唵?,意蘊卻十分豐厚。3.有詳有略,中心突出。詳寫了理想境界桃

花源的種種景象,略寫了現(xiàn)實社會的景況,用“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筆帶過。

【成語】世外桃源、落英繽紛、豁然開朗、黃發(fā)垂髯、怡然自樂、無人問津。

【??贾R清單】

一、重點詞語

1.通假字

便攀還家(“要”同“邀”,邀請)

2.古今異義

①芳草鰥美

鮮古義:指色彩鮮艷美麗

今義:食物味道好

②復前行

復古義:再,又

今義:重復

③阡陌卒理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各種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④率事干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

今義:對已婚男子配偶的稱呼

⑤率妻子邑人來此饗境

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⑥王玲魏晉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表示條件關系的連詞

⑦停數(shù)日,辭寺

去古義:離開

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

⑧不是為外人道也

足古義:值得

今義:夠,充足

⑨便停向路

扶古義:沿著、順著

今義:用手支持,使人、物不倒

3.一詞多義

①舍便畬船(shL動詞,舍棄)

屋畬儼然(sh4,名詞,房屋,房舍)

②志處處有之(動詞,做記號)

尋向所有(名詞,標記)

③尋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骨病終(副詞,隨即,不久)

④遂遂迷,不復得路(終于)

舉與外人間隔(于是、就)

4.詞類活用

①漁人甚異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驚異)

②復即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

③欲行其林(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

④處處有之(名詞作動詞,做記號)

5.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①之忘路之遠近(結構助詞,的)

漁人甚異?(代詞,代桃花林的美景)

具答々(代詞,代桃花源人的問題)

②為武陵人捕魚為業(yè)(動詞,作為)

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③乃見漁人,乃大驚(副詞,于是,就)

乃不知有漢(副詞,竟然,居然)

④然屋舍儼然(“……的樣子”)

二、重點句子

1.特殊句式

⑴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也”表判斷)

(2)省略句

①見漁人,乃大驚(省略主語“村民”)

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為具”中間省略“之”)

③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延至”中間省略“漁人”)

(3)倒裝句

林盡水源(狀語后置)

2.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

①漁人/甚/異之

②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④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⑤后/遂無問津者

三、內(nèi)容探究

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并不存在。那么,陶淵明描

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表達作者的理想,即追求一種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勞動,和樂富足,寧靜淳樸的和諧生活環(huán)境。

走迅卬苣X

【甲】《桃花源記》(文略)

【乙】明日,宿旦子岡。甫行數(shù)里見四野水濁油然老紈男次俱然于田間2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

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chǎn)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nóng)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并且浣衣,門

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shù)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

不如遠甚也!

(節(jié)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C)

A.停數(shù)日,群去蒙超以軍中多務

B.乃不知有漢乃以人宗正劉禮為將軍

C.偶含騎步行畬生而取義者也

D.見四野禾油油矮人恒過,然后能改

2.下列對選文相關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C)

A.【甲】文選自《陶淵明集》,作者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潺陽柴桑人。

B.【乙】文畫波浪線文字的斷句劃分為“甫行數(shù)里/見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

C.【甲】文中“黃發(fā)”用來指小孩,“垂髻”用來指老人。

D.【甲】文的“此中人語云”與【乙】文的“宿旦子岡”這兩個句子均為省略句。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甲】文通過環(huán)境描寫,為讀者展現(xiàn)了桃花源美麗、和平、安寧的景象。

B.【乙】文描繪了一幅和諧安寧的農(nóng)家風情圖,作者特別贊美婦女也參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江北之俗”。

C.【甲】【乙】兩文從不同角度描繪了所見所聞,都屬于實錄。

D.【甲】【乙】兩文所展現(xiàn)的生活圖景有共同之處:和諧安寧,自得其樂。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處處可以互相聽到。

(2)自恨不如遠甚也!

我遺憾自己遠遠不如他們?。?/p>

第17篇小石潭記(課標篇目)[唐]柳宗元

(八下)

原文呈現(xiàn)參考譯文段層精解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第一段:采用“移步換景”

隔篁(huWng)竹,聞水聲,如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的手法,交代了發(fā)現(xiàn)小石潭

鳴珊坯,…心樂之。伐竹取聲,好像(便■黃的)琳蘇碰撞的經(jīng)過并點出了小石潭的位

it,下位小潭,水尤清冽(發(fā)出)的聲音,(我.防)心瑩名置、環(huán)境,也寫出了作者探

(1論)。全石以為底,近岸,之高興。砍倒竹子,開辟出幽的濃厚興味。“水尤清

卷石底以出,為詆(ch。,為一條道路(走過去),向下看冽”是作者對小石潭的第一

嶼,為?。╧an),為巖。青樹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涼。印象。

翠蔓,蒙絡搖綴z參差披以整塊的石頭為底,靠近岸

拂。龍,石底扃龍部分翻卷過

來,露出水面,最為M、

嶼、峨、巖落種不同的形

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

蔓,蒙蓋纏繞,…搖里牽連,.

參至京齊,施反嬴詼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

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第二段:寫游魚,首先由面

.至游無所依,目光下澈,影

有什幺依核瓦..陽元照就不到點,接著采用特寫鏡頭。

展,魚曲影字蕨云反底前石日光、魚影是靜態(tài)描寫,

(ch@)爾遠逝,往來翕(xi)忽,

彳以與游者相樂。(既寫水之頭上。.里兒凝止不動,.忽然“遠逝”“往來”是動態(tài)描

間(%)回還處捱去,往策輕寫,動靜結合,勾畫出一幅

清,又寫魚之態(tài)。正面寫

庭敏正姨雨凝人一同歡生動活潑的游魚圖。

魚,側面寫水)

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

行,明滅可見。其岸勢關牙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

差(ci)互,示畝知其源。(運圻,像能那樣施捱前任,逝

隱時現(xiàn)。溪岸的叁狀像狗前

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北斗

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第三、四段:描寫潭上的景

七星的曲折和蛇的行跡來形

它的源泉在哪里。物及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

容小溪的形狀,用狗的牙齒和感受,含蓄地表達了作者

形容小溪的兩岸,形象逼真)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貶謫后內(nèi)心終究無法擺脫的

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落寞。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

空無一人,達人感到。情悲

寥無人,MiiMfLJlCaiao)傷,寒氣透尋「瀛礪「

愴幽邃3垃。以其境過清,

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了。

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

同游者:吳武陵,龔

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隨著

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

同去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第五段:記錄同游者。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

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

壹。

壹。

【文學常識】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世稱“柳河東”,唐代

文學家。與韓愈一起倡導古文運動,同時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稱“韓柳”。代表作有

政論文《捕蛇者說》,山水游記《永州八記》,哲學論著《天說》《天對》等。有《柳河東

集》傳世。本文是作者被貶為永州司馬時寫下的具有連續(xù)性的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中的第

四篇。

【文章主旨】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huán)境結合起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突出小石

潭環(huán)境的凄清幽邃,不可久居,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在被貶后憂傷凄苦的感情。

【寫作特色】1.采用移步換景(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與定點觀察(由近及遠寫小石潭及周圍景

物的特點)相結合的方法。2.語言精練優(yōu)美,抓住特征,細致描繪。如寫近岸卷石的種種形

狀,水中游魚的動和靜;還運用很多巧妙的比喻,把景物寫得生動形象,如潭上溪行“斗折

蛇行”的比喻。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游覽過程中,隨著景物的變化,作者的心情也隨

之變化。如文章開始“隔篁竹,聞水聲,心樂之”,結尾“坐潭上,寂寥無人,凄神寒

骨”“不可久居”。(P59“課后習題五”)

【成語】斗折蛇行、犬牙交錯

【常考知識清單】

一、重點詞語

1.古今異義

①崔氏二個生

小生古義:年輕人,后生

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②潭中魚貝百許頭

可古義:大約

今義:可以

2.一詞多義

①從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詞,自,由)

隸而叢者(動詞,跟隨)

②環(huán)如鳴琪孫(玉飾)

四面竹樹杼合(環(huán)繞)

③伐住竹取道(砍伐)

齊師保我(討伐,攻打)

④樂心樂之(以...為樂)

似與游者相樂(逗樂,嬉戲)

⑤清水尤渣冽(清澈)

以其境過潰(凄清)

⑥可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明滅可見(可以,能夠)

3.詞類活用

①從小丘尊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

②心樂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③下見小潭(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

④皆若宅游無所依(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⑤4折蟆行(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那樣;像蛇那樣)

⑥其岸勢不學差互(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

⑦穆神搴骨(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凄涼;使……寒冷)

4.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①以I全石"為底(介詞,用,把)

卷石底以出(連詞,表修飾,可不譯)

以其境過清(連詞,因為)

②而I潭西南^望(連詞,表修飾,可不譯)

乃記之畫去(連詞,表順承,可譯為“就”)

隸畫從者(連詞,表并列,可不譯)

③乃乃記之而去(于是,就)

二、重點句子

1.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影布石上(省略“于”)

②斗折蛇行(省略主語“小溪的岸邊”)

③以其境過清(省略主語''我")

(2)倒裝句

①如鳴琳環(huán)(謂語前置)

②全石以為底(狀語前置)

③卷石底以出(謂語前置)

2.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

①全石/以/為底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③影/布石上

④其岸勢/犬牙差互

三、內(nèi)容探究

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由樂而悲,你如何看待他這種以物喜,以己悲的憂樂觀?

示例一:我認為作者的這種憂樂觀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心胸豁達,樂觀向上,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

折。示例二:我能夠理解作者的這種憂樂觀。人生遭遇挫折,加上環(huán)境的凄涼,難免會產(chǎn)生悲傷的情緒,這是人

之常情。

走一小一

【甲】《小石潭記》(文略)

【乙】登百丈山三里許,右俯絕壑,左控①垂崖;疊石為磴②,十余級乃得度。山之勝蓋自此始。循③磴而

東即得小澗石梁跨于其上。皆蒼藤古木,雖盛夏亭午無暑氣;水皆清澈,自高淙④下,其聲濺濺然。度石梁,府

黃崖,品折而上,得山門⑤,小屋三間,不能容十許人。然前瞰澗水,后臨石池,風來兩峽間,終日不絕。

(節(jié)選自朱熹《百丈山記》)

【注釋】①控:臨,連接。②磴(ddng):山道的石階。③循:順著、沿著。④淙:流注,灌注。⑤山門:寺

院。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

A.不可知其源林盡水源

B.潭西南加望思加不學則殆

C.終日不絕維啾多生怪柏

D.然前瞰澗水頹然乎其間者

2.下列對選文相關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

A.【甲】文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河東人,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乙】文畫波浪線文字的斷句劃分為“循磴而東/即得小澗/石梁跨于其上”。

C.【甲】【乙】兩文中“許”表示確數(shù)。

D.【甲】文的“全石以為底”與【乙】文的“風來兩峽間”這兩個句子均為倒裝句。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甲】文語言凝練,用“蒙”“絡”“搖”“綴”四個字就描畫了樹木、莖蔓的種種姿態(tài)。

B.【乙】文詳寫了百丈山上的石磴和小澗,而略寫了山門處的景致,這樣的安排詳略得當。

C.【甲】【乙】兩文都屬于山水游記,都按照游覽的先后順序來描寫景物,寓情于景。

D.【甲】文描寫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面描寫;【乙】文則從正面描寫的角度來突出澗水的清

澈。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2)皆蒼藤古木,雖盛夏亭午無暑氣。

兩旁都是蒼青色的藤條和古老的樹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沒有一點熱氣。

第18篇核舟記[明]魏學洲

(八下)

原文呈現(xiàn)參考譯文段層精解

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

的人叫王叔遠,能夠在直徑

一寸的木頭上,雕刻出宮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殿:、器具、人物,以至飛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

鳥、走獸、樹木、石頭,全第一部分(第1段):總說。簡

皿(min)、人物,以至鳥獸、

都是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要介紹王叔遠的雕刻技藝和

木石,罔不國勢象形,各具

模擬刻成(備種事物的)形核舟的由來。

情態(tài)。嘗貽(yf)余核舟一,蓋塞,叁著東盆露格萎態(tài)。

大蘇泛赤壁云。

(他)曾經(jīng)送給我一個用桃核

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懸蘇

軾泛舟游赤壁(的情景)。

小船從頭到尾長約長八

分多一點兒,大約有兩個黃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米粒那么高。中間高起而寬

?,高可二黍(sh。)許。史,軒

敞者為艙,箸(ru6)箍覆之。做的船篷瓦蓋著它。船艙旁

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邊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第二部分(第2?5段):

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一共八扇。推開窗戶來看,全文的主體部分詳細介紹核

意。閉之,則右切T“山高月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舟的形狀、結構及舟上各個

小,水落石出”,左刻“清咫。關上它,就見右邊刻著人物的神情狀態(tài),用事實說

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藝。

核(S油)之。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

第①層(第2段):介紹船

不興”,用石壹涂在刻著號

體設計的大小和格局。

的凹處。

第②層(第3、4段):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紹舟中人物的神態(tài)和動作。

多髯(ran)者為東坡,佛印居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

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胡子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坐第③層(第5段):介紹核

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在右邊,黃魯直坐在左邊。舟制作者的題款和篆章。

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著一

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幅手卷。東坡的右手拿著手

造。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卷的右端,左手撫著魯直的

京,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背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

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左端,右手指著手卷,W

絕類彌勒,袒胸露乳,正直在說什么似的。東坡露后右

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

臥右膝,訕(qU)右臂支船,微側著身子,他們互相靠近

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手卷下

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邊的衣褶里。德印極像彌新

佛,敞胸露懷,抬頭仰望,

神情跟東坡、魯直不相類

似。他平放著右膝,彎著右

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

左膝,左臂掛著佛珠挨著左

膝一佛珠可以清清楚楚地

數(shù)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

船槳的左右各有一個撐船的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人。右邊的船工梳著椎形發(fā)

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

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好

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像在大聲呼喊的樣子。左邊

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的船工右手拿著蒲葵扇,左

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手撫著茶爐,爐上有個壺,

聽茶?然。那個人的眼睛正視著(茶

爐),神色不蒸,好褸云濟茶

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只船的頂部較生,就

在上面薪前有苗蕤袤名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

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

上,文曰“天啟壬戌(r6nxii)

日,常.人王毅宇叔遠

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蔽爭質而一樣

刻”,細若蚊足,鉤畫了嬴;,筆畫清楚明白,它的

了,其色墨。又用篆(zhu&n)

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枚篆

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字圖章,文字是“初平山

其色丹。

人”,它的顏色是朱紅的。

第三部分(第6段):總括核舟

上雕刻的人、物、文字及其

總計在一條船上,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數(shù)目,贊頌王叔遠的精巧技

刻了五個人,八扇窗戶;刻

窗八;為磐篷,為楫,為藝。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計

了竹篷、船槳、爐子、茶

三十四個??墒怯嬎?/p>

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

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是

聯(lián)、題!,

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挑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成

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的。啊,技藝也打放號啊

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文學常識】魏學渺(約1596一約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興)人。本文選

自《虞初新志》卷十(清代張潮編)。

【文章主旨】運用說明和描繪相結合的筆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明末雕刻藝人王叔遠高

超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才華,熱情贅揚了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藝術成就。

【寫作特色1.層次井然。作者對核舟各部的描寫先總寫,后分寫;從右到左,由上至下,章

法分明。2.描寫細致。3.富于想象。

【常考知識清單】

一、重點詞語

1.通假字

①祺右臂支船(“訕”同“屈”,彎曲)

②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橫”,橫著)

2.古今異義

①其兩膝相生者

比古義:靠近

今義:比較,對比

②您首昂視

矯古義:舉

今義:矯正

③而計其長,不盈寸曾

曾古義:竟然

今義:曾經(jīng)

3.一詞多義

①奇明有穹巧人曰王叔遠(奇妙)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零數(shù)、余數(shù))

②有明,奇巧人曰王叔遠(有,表存在)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③可高可二黍許(大約)

珠可歷歷數(shù)也(可以)

④端東坡右手執(zhí)卷強(名詞,東西的頭,文中指右端)

其人視跚容寂(形容詞,正視)

4.詞類活用

①中軒敞者為艙,答簿覆之(名詞作狀語,用箸竹葉做的船篷)

②中嚶旌而多髯者為東坡(名詞作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

③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詞作狀語,梳著椎形發(fā)髻)

5.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①為為宮室、器皿、人物(動詞,做,這里指雕刻)

中軒敞者為艙(判斷動詞,是)

②以能以徑寸之木(用)

③之I能以徑寸之木(助詞,的)

箸篷覆本(代詞,它,指船)

閉之(代詞,指窗)

二、重點句子

1.特殊句式

⑴判斷句

①蓋大蘇泛赤壁云

②中軒敞者為艙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④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2)省略句

①各隱卷底衣褶中(“隱”后面省略介詞“于”)

②臥右膝,訕右臂支船(省略主語“佛印”)

③則題名其上(“名”后面省略介詞“于”)

⑶倒裝句

①嘗貽余核舟一(定語后置,即“嘗貽余一核舟”)

②又用篆章一(定語后置,即“又用一篆章”)

2.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

①罔不/因勢象形

②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③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三、內(nèi)容探究

作者為什么不按船頭、中間、船尾的順序一一介紹核舟?(P62"課后習題二”)

有兩個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間部分是艙,高起而寬敞,十分引人注目,艙邊的窗竟然可以關閉,由此說起能

夠引發(fā)讀者的興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蘇軾《赤壁賦》《后赤壁賦》中寫景的名句,可以使讀者通過想象感知蘇軾當

年泛舟赤壁時的優(yōu)美環(huán)境。第二個原因尤為重要——如果我們把核舟比作一幅圖畫的話,那么,蘇、黃、佛印三

位泛舟者所在的船頭是畫的主體部分,而船艙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寫背景,不僅能引人入勝,還可以使讀者初步

領略這個環(huán)境中的特殊氛圍。如果按正常順序先寫船頭次寫船艙,就不會產(chǎn)生這樣的藝術效果。至于最后寫船

尾,是基于以兩個舟子烘托船頭三位游者的考量。

走迅ID直1

【甲】《核舟記》(文略)

【乙】成化間,一樂工能刻木為舟。大可二寸,篷、桅、櫓、舵成具。二人對酌于中,壺觴①館燈②滿案,

一人挽篷索,一人提櫓,一人運舵,皆有機能動。置于水中能隨風而行略無欹③側。一舟必需白金一兩,好事者

競趨焉。

(周輝《刻木巧匠》)

【注釋】①壺觴:酒器。②短燈(dOuding):供陳設的食品。③欹(qi):傾斜。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神情與蘇、黃不盡厚予作文以記之

B.左臂掛念珠倚之何陋之有

C.篷、桅、櫓、舵咸丹此人一一為丹言所聞

D.二人對酌于中駢死于槽楊之間

2.下列對選文相關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A.【甲】文選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學渺,字子厚,明末嘉善人。

B.【乙】文畫波浪線文字的斷句劃分為“置于水中/能隨風而行/略無欹側”。

C.【甲】文中“甫”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多附于字之后;【乙】文中“兩”是重量單位,古代二十四銖為

一兩,十六兩為一斤。

D.【甲】文的“嘗貽余核舟一"與【乙】文的“二人對酌于中”這兩個句子均為倒裝句。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甲】文最后一段收束全文,層層蓄勢,最后用“嘻”這個嘆詞領出“技亦靈怪矣哉”一句,突出了作者

的贊嘆之情。

B.【乙】文對船上二人的描寫概括、簡略。

C.【甲】【乙】兩文從正面和側面兩個方面表現(xiàn)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