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史習題_第1頁
中國教育史習題_第2頁
中國教育史習題_第3頁
中國教育史習題_第4頁
中國教育史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教育史習題中國教育史題集及答案第一篇中國古代教育第一章官學制度的建立和“六藝”教育的形成一、選擇題1.對原始社會教育的特點描述正確的一項是()A.沒有階級性B.有組織性C.有等級性D.無目的性2.我國教育萌芽于()A.原始社會初期B.原始社會中期C.原始社會末期D.奴隸社會3.以下幾項哪一個不屬于學校產生的條件()A.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工B.社會事務日益復雜,需要專人管理C.家庭的出現為教育提供場所D.文字的產生為知識的傳播提供了條件4.以下幾項哪一個不是原始學校的形態(tài)()A.辟雍B.瞽宗C.序D.庠5.西周建立的兩大學校系統(tǒng)是()A.大學和小學B.國學和鄉(xiāng)學1.以下哪一項不是古代私學興起的原因()A.受教育的對象越來越多B.奴隸制的解體C.學術文化下移D.養(yǎng)士之風盛行2.諸子百家中被稱為“顯學”的是()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3.稷下學宮是戰(zhàn)國時代的一所著名學府,是戰(zhàn)國百家爭鳴的中心與縮影。()A.楚國B.燕國C.齊國D.秦國4.對稷下學宮的性質描述最準確的一項是()A.由官方出資興辦的官學B.以私人講學為主,因而是私學性質C.是在一種學術交流機構,而非學校的性質D.是一所由官家操辦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學校5.孔子政治主張的基本出發(fā)點是()A.利B.仁C.德D.信6.“性相近,習相遠”是孔子對的概括。()A.教育對象B.教育目的C.教育作用D.教育任務7.以下幾項哪一個不屬于孔子所確定的“六藝”。()A.禮B.樂C.數D.易8.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是最高的道德概念。()A.禮B.仁C.孝D.德9.以下哪一項不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則。()A.持志養(yǎng)氣B.立志樂道C.克己內省D.改過遷善10.被封為“亞圣”的是()A.莊子B.老子C.荀子D.孟子11.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礎是()A.性惡論B.性善論C.性三品D.素絲說12.孟子認為人人天生都有的四個善端是()A.仁、義、孝、禮B.信、愛、敬、懼C.仁、義、孝、忠D.仁、義、禮、智13.首先提出“明人倫”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4.“反求諸己”是由提出來的。()A.荀子B.孔子C.孟子D.韓非15.“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這是對教學方法的總結。()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16.第一個提出“化性起偽”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7.荀子提出的教育目標是()A.大丈夫B.仕人C.鴻儒D.大儒18.荀子將“六藝”改為“五經”,去掉了“六藝”中的()A.《詩》B.《書》C.《易》D.《春秋》19.自稱其學說代表“農與工肆之人”的利益的是()A.荀子B.墨子C.莊子D.孟子20.“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這是提出的。()A.墨翟素絲說B.韓愈性三品C.荀子素絲說D.韓非性三品21.提出培養(yǎng)“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個學派。()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2.“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A.教學的三種方法B.判斷言談的三條標準C.道德教育的三個層次的要求D.一種數學方法23.在教育上主張主動施教,“強說人”的學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24.孔子主張“述而不作”,墨家對此的態(tài)度是()A.批評B.贊成C.不作回應D.默認25.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個學派的是()A.韓非B.莊子C.老聃D.荀子26.道家的教育主張是()A.“不言之教”B.“以法為教”C.“興利除害”D.“化性起偽”27.以下人物在人性論上的觀點相似的一組是()A.孔子荀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韓非D.韓非孟子28.“以吏為師”是哪個派別的教育管理手段()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29.以下教育論著不屬于《禮記》的是()A.《大學》B.《四書》C.《學記》D.《樂記》30.“藏息相輔”是中的教育教學原則。()A.《大學》B.《中庸》C.《學記》D.《樂記》二、辨析題1.《學記》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三、簡答題1.簡述私學興起的原因及其歷史意義。2.分析稷下學宮的性質特點和歷史地位。3.孔子對教育作用是如何分析的?4.孟子的教育目標是什么?如何實現?5.孟子提出了哪些教學原則?6.《大學》里的三綱領、八條目是指什么?7.簡要介紹《學記》里的教育思想。四、分析論述題1.評述孔子的教育思想。2.試比較孟子與荀子教育思想的異同。3.試述墨家的教育思想。第三章儒學獨尊與讀書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一、選擇題1.“立五經博士”是哪一位統(tǒng)治者的決策()A.漢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2.漢代著名文獻《對賢良策》的作者是()A.王充B.董仲舒C.賈誼D.鄭玄3.“太學”這一官辦教育機構是在哪個朝代出現的()A.唐代B.漢代C.秦代D.周代4.漢代首先提出“獨尊儒術”思想的是()A.王充B.董仲舒C.賈誼D.鄭玄5.以下哪一個不是太學的法定教材()A.《詩》B.《禮》C.《樂》D.《易》6.我國讀書做官的教育模式是在形成的。()A.西周B.唐代C.秦朝D.漢代7.察舉制是時期得以確立的。()A.西周B.唐太宗C.漢文帝D.漢武帝8.是一種專門學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學藝術專門學校。()A.四門學B.太學C.鴻都門學D.國子監(jiān)9.董仲舒流傳下來的代表作是()A.《師說》B.《勸學》C.《春秋繁露》D.《聊齋志異》10.董仲舒的人性論屬于()A.性三品B.性善論C.性惡論D.素絲說11.以下教學方法不是由董仲舒提出的是()A.強免學問B.節(jié)博合宜C.兼程中衡D.專一虛靜12.《論衡》是哪位思想家的代表作()A.王充B.王陽明C.韓愈D.董仲舒13.王充的思想中,與儒家神學明顯對立的論點不包括()A.天道自然B.性有善惡C.萬物自生、萬物一元D.人死神滅14.以下幾位,在人性論上的觀點與其他幾位區(qū)別最大的是()A.韓愈B.董仲舒C.王充D.孟子15.王充把人才分為四等,其中最理想的一類人是()A.鴻儒B.文人C.通人D.儒生16.王充所提倡的教育內容是()A.四書B.五經C.六藝D.博通百家17.在處理與教師的關系問題上,王充提出的觀點是()A.師云亦云B.問難與距師C.師道尊嚴D.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二、簡答題1.簡述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2.試分析董仲舒的“性三品”學說及其教育作用。3.簡述王充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第四章封建國家教育體制的完善一、選擇題1.“重振儒術,兼融佛、道”是什么時期的文教政策?()A.漢代B.隋唐C.宋代D.魏晉2.我國古代首次設立的中央教育行政機構是()A.國子監(jiān)B.太學C.教育部D.文部省3.我國歷史上教育成為獨立的部門是始于()A.西周B.漢代C.隋唐D.北宋4.以下唐朝的學校中,不屬于國子監(jiān)管轄的是()A.太學B.廣文館C.律學D.醫(yī)學5.唐朝府學的性質是()A.中央官學B.儒學C.私學D.地方官學6.唐朝各類學校中,屬于東宮管轄的是()A.弘文館B.崇文館C.廣文館D.國子學7.唐朝五月份放的長假稱為()A.旬假B.田假C.授衣假D.月假8.隋朝科的設立,標志著科舉制度的正式產生。()A.進士B.秀才C.明經D.明法9.科舉生源中,由中央、地方官學經過規(guī)定的學業(yè)考試合格,選送到尚書省應試的,稱為()A.鄉(xiāng)貢B.舉人C.進士D.生徒10.唐代科舉考試的時間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隋唐科舉中最高、最難考的一科是()A.進士B.秀才C.明經D.明法12.隋唐科舉考試中,由考官任揭經書的某一頁,將其左右兩邊遮住,露出中間一行,再裁紙為帖,貼蓋其中的數字,令應試者填出來,這種方法是()A.帖經B.墨義C.策問D.詩賦13.設題指事,由被試者做文章,是針對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問題,發(fā)表評論,設想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考試方法是()A.帖經B.墨義C.策問D.詩賦14.以下哪一向不屬于科舉制度的合理性()A.明確了學校教育的目的B.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C.使選士與育士結合D.使選拔人才較為公正客觀15.中外文化交流中以中國輸入為主的是()A.中日B.中朝C.中突D.中印16.中日文化交流中,肩負著外交和學習雙重任務的是()A.留學生B.學問僧C.遣唐使D.觀光客17.唐代被稱為“振興儒學的衛(wèi)道者”的思想家是()A.柳宗元B.韓愈C.王安石D.王充18.韓愈在人性論上主張()A.性善輪B.性惡論C.素絲說D.性三品19.從性三品出發(fā),韓愈認為不可教,須施以刑罰的是()A.上品之人B.中品之人C.下品之人D.都不可教20.韓愈的代表作是()A.《勸學》B.《師說》C.《論衡》D.《春秋繁露》二、簡答題1.試述科舉制度的產生、發(fā)展及其影響。2.分析韓愈的性三品說及其教育作用觀。3.簡述韓愈《師說》中的教育思想。第五章理學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學校的改革與發(fā)展一、選擇題1.宋朝科舉考試的地位提高的表現不包括()A.罷察舉,重科舉B.取士名額增加C.增加恩科D.增加考試方法2.宋朝科舉廢除帖經、墨義、詩賦等傳統(tǒng)科目,改試()A.策問B.經義C.口試D.殿試3.北宋范仲淹主持的興學稱為()A.慶歷興學B.崇寧興學C.熙寧興學D.庚款興學4.熙寧興學是由主持的。()A.范仲淹B.蔡京C.王安石D.胡瑗5.北宋第一次興學期間,胡瑗用于太學的教學制度稱為()A.蘇湖教學法B.三舍法C.朱子讀書法D.實學教學法6.“三舍法”是北宋興學期間,用于太學的教學改革方法。()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7.崇寧興學時期的是中國古代唯一舉辦過的專門美術學校。()A.書學B.美學C.畫學D.國學8.《三經新義》中的“三經”是指()A.詩、書、樂B.禮、樂、易C.詩、樂、春秋D.詩、書、禮9.“三舍法”是在熙寧興學期間創(chuàng)立的,是對太學的一種改革。()A.范仲淹B.王安石C.蔡京D.胡瑗10.在太學中,初入學者為()A.外舍生B.內舍生C.上舍生D.下舍生11.蘇湖教學法實質是一種()A.升舍考核制度B.科舉制C.分齋教學制D.選拔制12.創(chuàng)立了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必修選修制度()A.王安石B.范仲淹C.蔡京D.胡瑗13.以下幾個書院中,哪一個性質與其余幾個不同?()A.應天府書院B.白鹿洞書院C.東林書院D.集賢殿書院14.朱熹擔任洞主,親自掌教的書院是()A.東林書院B.白鹿洞書院C.嵩山書院D.岳麓書院15.創(chuàng)立的書院定期舉行學術會講。()A.朱熹白鹿洞B.顧憲成學海堂C.顧憲成東林D.朱熹東林16.詁經精舍的創(chuàng)立者是()A.阮元B.顧憲成C.胡瑗D.朱熹17.以下幾種私塾,哪一個屬于義塾()A.《三味書屋》B.有錢人家為孩子請家庭教師C.村里的醫(yī)生捐錢辦的一所簡易學校D.全村人湊錢辦的學校18.以下蒙學教材,哪一個不是唐宋時的?()A.《三字經》B.《急就篇》C.《千字文》D.《百家姓》19.以下蒙學教材,不屬于詩歌類的是()A.《蒙求》B.《訓蒙詩》C.《千家詩》D.《唐詩三百首》20.《四書》的作者是()A.孔子B.顏元C.朱熹D.王守仁21.“存天理,滅人欲”是朱熹對的描述。()A.教育的作用B.教育方法C.教育內容D.教育手段22.朱熹認為大學的教育目的在于()A.學事B.明理C.學經D.鍛煉意志23.“心外無物”的觀點是由提出來的。()A.朱熹B.陸九淵C.王充D.王守仁24.提出了“隨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則。()A.朱熹B.陸九淵C.王充D.王守仁25.在教育內容上,王陽明的主張是()A.六經皆史B.博習百家C.提倡儒學D.反對讀書二、簡答題1.介紹北宋的三次興學的主要內容。 2.三舍法及其歷史意義。 3.什么是蘇湖教學法?4.宋代書院產生的原因,辦學特色及其意義是什么?5.簡述王陽明對教育作用的分析。三、分析論述題1.闡述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歷史地位。第六章早期啟蒙教育思想的產生一、選擇題1.以下幾項哪一個不屬于早期啟蒙教育思想的一般特征?()A.批評傳統(tǒng)B.包容廣大C.崇尚西學D.提倡實用2.早期啟蒙思想家的教育目標是()A.治術之士B.實德實才之士C.統(tǒng)治人才D.明道之人3.顏元是時期的教育家。()A.宋代B.元朝C.明清D.隋唐4.顏元認為治國安民的根本是()A.禮教B.人才C.勞動D.科技5.顏元對學校、人才、治國三者之間關系的描述是()A.“學而優(yōu)則仕,仕而優(yōu)則學”B.“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C.“齊家、治國、平天下”D.“人才為政事之本,而學校尤為人才之本。”6.顏元的教學內容可概括為()A.“三事、六府、三物”B.“正德、利用、厚生”C.“六德、六行、六藝”D.“金、木、水、火、土、谷”7.顏元的分齋教學中,沒有設立的齋舍是()A.理學齋B.藝能齋C.治事齋D.帖括齋8.顏元晚年創(chuàng)立,采用分齋教學的學校是()A.應天府書院B.湖州書院C.漳南書院D.顏氏書院9.顏元的漳南書院中有兩齋是應時局的需要暫時設立,待時機成熟就會關閉,指的是()A.文事齋帖括齋B.理學齋帖括齋C.經史齋理學齋D.經史齋帖括齋二、分析論述題1.闡述顏元的實學教育思想。第二篇中國近代教育第一章洋務教育的興起與近代教育的起步一、選擇題1.以下哪一個不是封建教育衰敗的表現()A.官學名存實亡B.閉關鎖國C.教育內容空疏D.科舉弊病叢生2.以下哪一項不是清末改革派的新主張()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B.“不拘一格降人才”C.“師夷長技以制夷”D.復興“經世致用”之學風3.清末,明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是()A.龔自珍B.顏元C.林則徐D.魏源4.“不拘一格降人才”反映的是清末的教育主張。()A.改革派B.啟蒙家C.改良派D.洋務派5.外國傳教士在中國開辦的最早的學校是()A.圣約翰大學B.馬里遜學堂C.英華書院D.圣保羅書院6.對于外國人在中國開辦的教會學校的教育內容,以下敘述正確的一項是()A.沒有宗教方面的內容B.不為中國學生開設外語課程C.西學也是教育內容之一D.教會學校不設中國儒家經典的課程7.對教會學校的性質,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是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的成果B.是西方國家在教育事業(yè)上對中國的大力支持C.是一種文化侵略,對中國百害而無一利D.西方殖民擴張的產物,中國半殖民地的國家地位在教育上的表現8.以下不屬于洋務學堂教學內容的是()A.西方軍事技術B.西方政體制度C.外國語D.外交準則9.洋務派最早創(chuàng)辦的外國語學堂是()A.上海廣方言館B.京師同文館C.京師大學堂D.廣州同文館10.中國最早創(chuàng)辦的官方新式學堂是()A.福建船政學堂B.上海廣方言館C.京師大學堂D.京師同文館11.福建船政學堂最初的創(chuàng)辦者是()A.張之洞B.沈葆楨C.左宗棠D.曾國藩12.以下哪一個不屬于福建船政學堂培養(yǎng)的人才范圍()A.政治人才B.軍事人才C.軍工技術人才D.藝術人才13.洋務派所創(chuàng)辦的學堂,在中國歷史上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所是()A.京師同文官B.福建船政學堂C.廣東水陸師學堂D.天津電報學堂14.清朝最早提出派遣留學生留美建議的是()A.容閎B.沈葆楨C.左宗棠D.李鴻章15.以下幾位,沒有提出國派遣留學生建議的是()A.李鴻章B.林則徐C.沈保楨D.容閎16.張之洞的使“中體西用”的思想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A.《勸學篇》B.《中體西用》C.《洋務教育》D.《大同書》17.“西學”中的“西藝”指的是()A.西方文化藝術B.西方政治體制C.西方歷史D.西方科技18.洋務派的教育宗旨是()A.“師夷長技以制夷”B.“西學為體,中學為用”C.“中學為體,西學為用”D.“全盤西化”二、辨析題1.京師同文館是中國最早的新式學校,具有巨大的歷史進步意義。三、簡答題1.介紹張之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第二章普及教育思想的提出與近代學制的建立一、選擇題1.早期改良派對向西方學習的態(tài)度是()A.“中體西用”B.“全面學習西方”C.“師夷長技以制夷”D.全盤否定2.以下哪一個是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A.張之洞B.嚴復C.鄭觀應D.魏源3.中國最早倡導把書院改為學堂的人是()A.鄭觀應B.康有為C.梁啟超D.顏元4.以下哪一個不是維新派興辦的學堂()A.經正女學B.萬木草堂C.時務學堂D.陜北公學5.強學會是的宣傳組織。()A.改革派B.改良派C.維新派D.革命派6.《京師大學堂》的章程是由起草的。()A.梁啟超B.康有為C.鄒韜奮D.陳天華7.康有為在一書中論述了他所理想的學制體系。()A.《變法通議》B.《請開學校折》C.《猛回頭》D.《大同書》8.康有為設想的學制系統(tǒng)不包括()A.慈幼院B.通儒院C.人本院D.大學院9.以下幾項中,對康有為的學制系統(tǒng)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重視學前教育B.特別強調師范教育C.提倡實施公費教育D.主張男女教育平等10.在中國,最早提出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階段來確定學制階段和年限的人是()A.康有為B.容閎C.梁啟超D.嚴復11.中國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以專文論述師范教育的文章是()A.《大同書》B.《勸學篇》C.《變法通議.論師范》D.《學記》12.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沒有涉及的教育領域是()A.職業(yè)教育B.師范教育C.女子教育D.幼兒教育13.中國教育史上,從德智體三要素出發(fā)構建教育目標模式的第一人是()A.嚴復B.譚嗣同C.蔡元培D.梁啟超14.以下哪一項不屬于嚴復的教育目標()A.鼓民力B.保民生C.興民德D.開民智15.中國近代政府最早頒布的全國性學制系統(tǒng)是()A.癸卯學制B.壬寅學制C.壬子學制D.壬戌學制16.中國近代最早得以實施的學制系統(tǒng)是()A.癸卯學制B.壬寅學制C.壬子學制D.壬戌學制17.癸卯學制將整個教育過程分為()A.兩段七級B.三段五級C.三段七級D.兩段五級18.癸卯學制中的最高級是()A.人本院B.大學院C.研究生院D.通儒院19.科舉制正式廢除的時間是()A.1902年B.1875年C.1905年D.1915年20.清末新政設立的學部最高長官是()A.祭酒B.學監(jiān)C.提學司D.尚書21.中國近代第一次正式頒布的教育宗旨是()A.自由、平等、博愛B.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C.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2.1898年維新變法失敗后,在形式上唯一未被頑固派廢除的新設學堂是()A.北洋西學堂B.南洋公學C.時務學堂D.京師大學堂23.1905年,清政府成立中央教育行政機關,作為統(tǒng)轄全國教育的管理機構。()A.教育部B.學部C.學府衙門D.國子監(jiān)24.“壬寅—癸卯學制”是在什么時期頒布的?()A.1912—1913年B.1902—1903年C.1922—1927年

D.1898—1899年

25.梁啟超提出的,即普遍提高民眾素質。()A.“開民智”B.“伸民權”C.“鼓民力”D.“興民德”二、辨析題1.我國近代第一部由國家公布實施的學制是壬寅學制。三、簡答題1.早期改良派的基本教育主張包括哪些內容?2.“百日維新”教育改革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3.簡述嚴復“體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觀。4.簡述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措施。四、分析論述題1.試評述梁啟超的教育思想。第三章資產階級民主教育體制的建立一、選擇題1.資產階級革命派和改良派在教育問題上的最大分歧是()A.革命派認為教育在救國問題上不起作用,改良派宣傳教育救國B.革命派堅持救國先發(fā)展教育,改良派認為應先革命后發(fā)展教育C.革命派堅持先革命后發(fā)展教育,改良派認為要救國必須先發(fā)展教育D.革命派主張教育救國,改良派認為教育無用2.民國初年,五育并舉的方針是由提出來的。()A.蔡元培B.陳獨秀C.李大釗D.吳玉章3.民國初年頒布的學制是()A.壬寅學制B.壬子癸丑學制C.癸卯學制D.戊辰學制4.下面哪一項不屬于壬子癸卯學制與癸卯學制相比的進步之處()A.取消畢業(yè)獎勵出身,消除了科舉制度的陰影B.增加了師范和實業(yè)兩個教育系統(tǒng)C.女子教育取得一定地位,開創(chuàng)了男女同校D.課程上增加了自然科學和生產技能的訓練5.以下幾項,不屬于蔡元培的教育方針的一項是()A.愛國主義教育B.實利主義教育C.美感教育D.軍國民教育6.蔡元培在教師的聘用上所采取的原則是()A.品行第一B.政治清白C.興趣第一D.學詣第一7.“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辦理的基本指導思想。()A.輔仁大學B.陜北公學C.中國教育D.北京大學8.對蔡元培的教育獨立思想,理解錯誤的一項是()A.教育經費獨立,不得挪為它用B.教育行政獨立,不屬于政府部門,而由教育人士主持C.教育權脫離國家而獨立D.教育方針穩(wěn)定,不受政治干擾9.新文化運動在教育方面,與前面的洋務運動、維新運動所不同的是()A.開始從技藝層面接受西方教育B.開始從思想觀念的層面接受西方教育C.開始從制度層面上接受西方教育D.開始批判西方教育10.以下哪一項不是新文化運動時期教育的特點()A.現代化B.實用化C.科學化D.個性化11.新文化運動時期,教育方法和內容受到歐美那種思潮的影響最大()A.新教育運動B.勞作學校C.進步主義教育運動D.要素主義教育12.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屬于五四時期教育思潮的是()A.工讀主義教育思潮B.職業(yè)教育思潮C.復古主義教育思潮D.平民教育思潮13.以下是新文化運動時期平民教育代表人物的是()A.黃炎培B.胡適C.鄧中夏D.孫中山14.工讀主義者分為四派,其中胡適代表的是()A.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B.純粹的工讀主義C.工學主義者D.無政府主義者15.中國近代第一個研究職業(yè)教育的專門機構是()A.楊賢江創(chuàng)立的中國職業(yè)總工會B.黃炎培創(chuàng)立的中華職業(yè)教育社C.陶行知創(chuàng)立的中華職業(yè)教育社D.黃炎培創(chuàng)立的中國職業(yè)總工會16.杜威的思想在五四時期表現為哪一種教育思潮?()A.科學教育思潮B.國家主義教育思潮C.平民教育思潮D.實用主義教育思潮17.率先發(fā)表文章提出“收回教育權”口號的是()A.余家菊B.蔡元培C.陳獨秀D.李大釗18.以下四項中與其余幾項所指的內容不一樣的一個是()A.1922年學制B.壬戌學制C.戊辰學制D.“六三三學制”19.1923年8月,由晏陽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發(fā)起成立了,從而將平民教育運動推向高潮。()A.平民教育講演團B.平民教育社C.平民教育學校D.中華平民教與促進總會20.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總長是()A.孫中山B.蔡元培C.袁世凱D.李大釗21.蔡元培于1912年發(fā)表一文,奠定了民國教育方針的理論基礎。()A.《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B.《改革北京大學的設想》C.《學校系統(tǒng)改革案》D.《教育獨立議》22.1919年10月,第五次全國教育會聯合會通過了的國民教育宗旨。()A.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B.養(yǎng)成健全人格,發(fā)展共和精神C.思想自由,兼容并包D.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二、簡答題1.簡述新文化運動時期教育觀念的特點。2.1922年學制的內容和主要特點是什么?三、分析論述題1.試分析蔡元培先生改革北京大學的指導思想、具體措施,及其對我們的啟示。第三篇中國現代教育第一章南京國民政府的教育建設一、選擇題1.1929年3月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上決議通過了教育宗旨和實施原則。()A.新民主主義B.黨化主義C.三民主義D.中華民國2.抗戰(zhàn)期間,國民政府實施以為核心的抗戰(zhàn)教育政策,客觀上維持了教育的連續(xù)性。()A.“戰(zhàn)士須作平時看”B.“民辦公助”C.統(tǒng)一戰(zhàn)線D.黨化主義3.1927年,中央設立中華民國大學院主管全國教育,任大學院院長。()A.孫文B.胡適C.楊賢江D.蔡元培4.1928年中華民國大學院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上,以1922年學制為基礎并略加修改,提出了()A.壬寅學制B.戊辰學制C.癸卯學制D.壬戌學制5.國民政府時期——抗戰(zhàn)時期——抗戰(zhàn)勝利,中等教育的發(fā)展狀況是()A.穩(wěn)定發(fā)展——維持——衰敗B.起步——發(fā)展——頂點C.穩(wěn)步發(fā)展——挫敗——頂點D.起步——受挫——停滯6.以下哪一個學校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國民政府將其他學校西遷而成的()A.南開大學B.北京大學C.抗大D.西南聯合大學二、簡答題1.簡答介紹國民政府時期的大學院和大學區(qū)制。2.簡單介紹抗日戰(zhàn)爭前后,國民教育發(fā)展的狀況。第二章新民主主義教育實踐一、選擇題1.以下幾位,哪一個是早期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A.惲代英B.胡適C.黃炎培D.梁漱溟2.《新教育大綱》是哪一位教育家撰寫的?()A.魯迅B.胡適C.楊賢江D.惲代英3.楊賢江認為,完滿的青年生活應當包括()A.健康生活精神生活物質生活B.健康生活勞動生活公民生活文化生活C.體育生活職業(yè)生活政治生活情感生活D.體育生活學藝生活健康生活4.“在于以共產主義的精神來教育廣大勞苦大眾,在于使文化教育為革命戰(zhàn)爭與階級斗爭服務,在于使教育與勞動聯系起來,在于使廣大的勞苦群眾都成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边@是()A.蘇區(qū)教育教育總方針B.解放戰(zhàn)爭時期教育總方針C.抗日戰(zhàn)爭時期教育方針D.新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5.以下哪一個教育政策不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來的?()A.文化工作中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B.干部教育第一,國民教育第二C.民辦公助D.戰(zhàn)士須作平時看6.西北抗日紅軍大學更名為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后,遷到了()A.瓦窯堡B.北平C.延安D.重慶7.抗大的教育方針是由確定的。()A.周恩來B.毛澤東C.晏陽初D.楊賢江8.抗大學風中最重要的一點是()A.走群眾路線B.具體問題具體分析C.與生產勞動相結合D.理論聯系實際9.以下哪一個不是根據地時期小學的辦學形式()A.童子軍B.游擊小學C.兩面小學D.聯合小學10.下面哪一個不是根據地教育的基本經驗()A.教育為政治服務B.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C.教育要有獨立權D.要依靠群眾辦學二、簡答題1.簡述楊賢江“全人生指導”思想的基本內容。2.請解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方針。3.簡要介紹抗大的教育情況。 第三章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一、選擇題1.1917年,黃炎培發(fā)表了標志著職業(yè)教育思潮的形成。()A.《論中國職業(yè)教育》B.《新教育大綱》C.《教育獨立議》D.《中華職業(yè)教育社宣言書》2.黃炎培提出的職業(yè)教育的要旨不包括()A.為改善人民生活之準備B.為個人謀生之準備C.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D.為世界、國家增進生產力之準備3.黃炎培認為,職業(yè)教育的社會作用在于()A.有助于緩和階級矛盾B.有助于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C.有助于中國教育的完善D.有助于解決中國最急需解決的生計問題4.1929年開始的河北“定縣實驗”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主持的?()A.陳鶴琴B.梁漱溟C.晏陽初D.黃炎培5. 晏陽初針對中國農村實際,提出的四大教育是()A.生活教育文化教育健康教育政治教育B.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wèi)生教育公民教育C.文藝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生產教育D.生活教育生計教育健康教育衛(wèi)生教育6.梁漱溟是的代表人物。()A.平民教育B.職業(yè)教育C.鄉(xiāng)村教育D.生活教育7.“活教育”的思想是由哪位教育家提出來的?()A.陳鶴琴B.梁漱溟C.陶行知D.晏陽初8.“活教育”的實驗主要是在教育階段進行的。()A.幼兒B.中學C.大學D.成人9.陶行知是理論的代表人物。()A.生活教育B.鄉(xiāng)村教育C.活教育D.平民教育10.陶行知最早創(chuàng)辦的學校是()A.小莊學校B.育才學校C.山海工學團D.自然科學園11.對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影響最大的外國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齊B.凱興斯泰納C.福祿培爾D.杜威12.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是()A.社會即學校B.生活即教育C.教做學合一D.教育即生長二、簡答題1.簡述黃炎培的職業(yè)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2.簡述梁漱溟的鄉(xiāng)村教育理論。三、分析論述題1.評述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現實啟示。參考答案中國教育史第一篇中國古代教育第一章官學制度的建立和“六藝”教育的形成一、選擇題1.A2.C3.C4.A5.B6.A7.B8.A二、簡答題1.簡要介紹西周時期的官學教育制度。答:奴隸社會的經濟、政治條件,決定了西周只有官學而沒有私學,官學機構與政治機構聯系在一起,沒有分離獨立,歷史上稱這種現象為“學在官府”。西周已形成這種“學在官府”、“官安學業(yè)”的局面,政教一體,官師合一,以“明人倫”為教育宗旨,培養(yǎng)治術人才。西周建立了兩大系統(tǒng)的學校,即國學和鄉(xiāng)學?!皣鴮W”是專為貴族子弟設立的,設在天子、諸侯所在的都城;鄉(xiāng)學是按照地方行政區(qū)域為一般奴隸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設立的,規(guī)模比較簡單,只有小學一級,設在都城以外的地方?!皣鴮W”又分為小學和大學兩級。小學高在王宮內。大學設在都城過郊,天子所設的大學叫辟雍,諸侯所設的大學叫泮宮。西周學校的教師都由官吏兼任。教育內容包括德、行、藝、儀四個方面,而以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為基本內容。“禮”,后世稱之為周禮,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為核心的道德規(guī)范以及各種禮儀?!皹贰卑ǜ柙仭⑽璧负脱葑鄻菲鞯??!岸Y”和“樂”密切配合,“禮”是外在的政治原則、道德行為規(guī)范,是其思想行為準則,具有強制性。“樂”則陶冶人的感情,使強制性的禮轉化為人們內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吧洹奔蠢浼募夹g?!坝奔瘩{馭戰(zhàn)車的技能?!皶笔亲x書、寫字?!皵怠笔怯嫈??!傲嚒斌w現了西周教育文武兼?zhèn)?、諸育兼顧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文明發(fā)展早期的輝煌。第二章私人講學的興起和傳統(tǒng)思想的奠基一、選擇題1.A(解析:受教育對象的增加是私學興起的結果而不是原因)2.D3.C4.D5.C6.C7.C8.B9.A10.D11.B12.D13.B14.C15.A16.C17.D18.C19.B20.A21.C22.B23.B24.A(解析:孔子主張對古人的東西“述而不作”,只繼承不創(chuàng)新,墨家對此提出批評,認為對于古代的好東西應當繼承,但是在今天應當創(chuàng)造出新的東西)25.B26.A27.C(解析:法家發(fā)揚了荀子的“性惡論”提出了“人性利己說”)28.D29.B30.C二、辨析題1.《學記》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答: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秾W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它是先秦時期儒家教育和教學活動的理論總結,它主要論述教育的具體實施,偏重于說明教學過程的各種關系。其作者一般認為是思孟學派,甚至具體到是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其中的內容主要包括教育作用與目的,教育制度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等幾大部分?!秾W記》把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概括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興辦學校,推行教育,教化人民群眾遵守社會秩序,養(yǎng)成良好風俗?!秾W記》還規(guī)定了教育豬肚和學校管理,把大學教育定為兩段、九年。七年為一段:謂之“小成”;九年合格后,謂之“大成”。規(guī)定視學與考試?!秾W記》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學的原則,可歸納為:“預、時、遜、摩”,“長善救失”,“啟發(fā)誘導”,”“藏息相輔”??傊?,《學記》內容十分豐富,論述十分深刻,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則和方法,充滿了辯證法因素,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它是十分全面、嚴整的教育專著,值得我們不斷研習。三、簡答題1.簡述私學興起的原因及其歷史意義。答:私學興起的原因:1.封建私有制在奴隸制的母胎里發(fā)生發(fā)展,新興地主階級逐漸在一些諸侯國里取得了政權,這就促進了奴隸制解體,于是“學在官府”的壟斷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經濟支柱和政治依據,造成“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的局面。2.原在周王宮里的一批有文化知識的人,失去了原來的地位和職守,其中一部分人變成了一批靠著自己過去掌握的“六藝”知識來自謀生活的知識分子,他們把原來秘藏于官府中的典籍文物、禮器樂器帶到了民間。這就是出現了“學術文化下移”的趨勢。3.養(yǎng)士之風盛行,進一步促進了私學的發(fā)展。以齊魯為發(fā)祥地,很快向各地發(fā)展,在這個潮流中,孔子起到了開辟道路的作用。私學興起的意義:1.私學使學校從官府中解放出來,打破了“學在官府”的教育壟斷局面,教育過程與政治活動有所分離,教師成為獨立的職業(yè);2.教育內容與社會生活發(fā)生了緊密的聯系;3.擴大了教育對象,培養(yǎng)了各類人才;4.私學的發(fā)展在教育理論和教育經驗方面有輝煌的成就,在中國教育史上有重要貢獻,為百家爭鳴奠定了基礎,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2.分析稷下學宮的性質特點和歷史地位。答:稷下學宮是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一所著名學府,是戰(zhàn)國百家爭鳴的中心與縮影,也是當時教育史上的重要創(chuàng)造,對中國古代學術、文化、教育的發(fā)展,產生過重大的歷史影響。(1)稷下學宮的性質:稷下學宮是一所由官家操辦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學校。①稷下學宮由齊國官方出資舉辦,始終不改變養(yǎng)士、用士的基本目的。從其主辦者和辦學目的來看,稷下學宮是官學。②稷下學宮是由養(yǎng)士制度發(fā)展演變而成的教育機構,它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講學,不加干涉與限制的風范,其教學與學術自由,體現出私學的性質。③稷下學宮是一所集講學、著述、育才活動為一體并兼有咨政議政作用的高等學府。(2)特點:①學術自由,表現在:稷下學者“不治而議論”,擁有相當的獨立和自由;來者不拒,包容百家;歡迎游學,來去自由;學術論辯,相互爭鳴及吸取。

②待遇優(yōu)厚,包括給予“不治而議論”的政治待遇及優(yōu)厚的物質待遇。

(3)歷史地位:

①促進戰(zhàn)國時期思想學術的發(fā)展。

②顯示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③稷下學宮創(chuàng)造了一個出色的教育典范。它所獨創(chuàng)的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辦學形式,集講學、著述、育才與咨政為一體的職能模式,自由講學和自由聽講的教學方式、學術自由和鼓勵爭鳴的辦學方針,尊重優(yōu)待知識分子的政策,都顯示了它的成功之處。④留給后人的思考:稷下學宮尊重賢士,尊重學術,其思想學術、文化教育的成功卻未帶來齊國政治的成功。3.孔子對教育作用是如何分析的?答:孔子對教育作用的分析包括兩個方面,即教育的社會作用和對個人成長的作用:(1)教育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孔子政治主張的基本出發(fā)點是“為政以德”,他認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工作,通過文化教育工作可以把社會的政治思想、倫理道德,傳播到民眾當中,這樣就會對政治發(fā)生重大影響;但是教育工作并不就等于政治工作,它是通過傳播文化、培養(yǎng)人們的道德,對政治施加影響。同時,孔子還闡述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綱。從三者排列看,孔子認為治理好一個國家,要有這三個條件:首先要有較多的勞動力;其次,發(fā)展生產,解決人民的物質生活中的吃、喝、穿、住的問題,只有在先庶、先富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化,發(fā)展教育事業(yè)。(2)教育在人的成長中的作用孔子承認人的成長教育起了決定作用,這一思想集中體現在孔子“性相近,習相遠”的思想中??鬃与m然非常重視教育的作用,但也不是教育萬能論者??鬃犹岢觥拔ㄉ现桥c下愚不移”的命題。4.孟子的教育目標是什么?如何實現?答:(1)孟子的教育目標是:“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他對“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描繪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笔紫?,“大丈夫”有高尚的氣節(jié),他們絕不像權勢低頭,決不無原則的順從。其次,“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氣?!昂迫恢畾狻笨梢岳斫鉃槭苄拍钪笇У那楦泻鸵庵鞠嗷旌系囊环N心理狀態(tài)或精神境界,具有高度自覺性。(2)要實現這一教育目標,培養(yǎng)“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途徑主要靠內心修養(yǎng),大致有以下幾條:1.持志養(yǎng)氣。孟子所說的,“持志”就是堅持崇高的志向,一個人有了志向與追求就會有相應的“氣”——精神狀態(tài),志、氣是互為因果的。2.動心忍性。就是指意志鍛煉,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練。3.存心養(yǎng)性。孟子指出,雖然人人都有仁義禮智的善端,但善端要形成實實在在的善性善行要靠存養(yǎng)和擴充。存養(yǎng)的障礙來自人的耳目之欲。要擴充善端就要寡欲,要發(fā)揮理性的作用。4.反求諸已。當你的行動未得到對方的回應時,就應當首先反躬自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然后對人做得更到家。凡是必須嚴于律己,時時反省。5.孟子提出了哪些教學原則?答:孟子的擴充善性的思想,蘊含著他對教學過程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體現人的理性特點,要遵循和發(fā)展人的內在能力,他特別強調個體認知中的自覺性。其教學原則如下:1.深造自得孟子,認為知識的學習,并非從外而來,必須經過自己主動自覺地努力鉆研,才能徹底領悟。既然萬事萬物的道理都在我心中,那么只有自求自得,才能深入心通,心有所得,達到運用自如的地步。他說:“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他認為君子的高深造詣要有正確的辦法,這就是要求他自覺地追求得到。自覺地追求得到的,掌握得比較牢固,牢固地掌握而不動搖,就能積蓄很深,積蓄很深,便能取之不盡,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自覺地有所得。2.盈科而進就是指教學和學習的過程要有步驟,循序漸進。3.教亦多術教學方法有很多種,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在各種教育方式中,還有一種是不屑于去教誨他,這也是一種教誨呢!這是一種激勵他人奮發(fā)的方式。4.專心致志孟子重視學習的專心致志,反對三心二意。他認為,人們在學習上的差異取決于其在學習過程中專心致志與否,而不是在于天資的高低。6.《大學》里的三綱領、八條目是指什么?答:《大學》提出了“三綱領”和“八條目”。《大學》開頭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边@就是后人所說的《大學》“三綱領”。所謂“明明德”,就是發(fā)揚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賦的光明道德。所謂“在親民”,是指發(fā)揚了善性之后,即從事治民。治民要親愛人民。所謂“止于至善”,就是要求達到儒家封建倫理道德的至善境界?!盀槿司褂谌剩瑸槿顺贾褂诰?,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边@是《大學》提出的教育綱領和培養(yǎng)目標?!洞髮W》還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备裎?、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后世稱之為《大學》的“八條目”,這是實現“三綱領”的具體步驟?!案裎铩?、“致知”是八條目的基礎。所格的“物”,所致的“知”都是指倫理和道德原則,是指修己治人的道德修養(yǎng),其實就是指學習儒家經典,提高自身素質。所謂“誠意”,就是要不自欺,要慎獨。在與別人相處時是這樣,在獨處時也應該是這樣。所謂“正心”,就是教人防止個人感情、欲望的偏向?!靶奚怼笔恰鞍藯l目”的基本,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所要達到的目的,即把個人修養(yǎng)達到完善的地步,也是《大學》中講培養(yǎng)人的最高要求。只有這樣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7.簡要介紹《學記》里的教育思想。答:《學記》也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它是先秦時期儒家教育和教學活動的理論總結,它主要論述教育的具體實施,偏重于說明教學過程的各種關系。其作者一般認為是思孟學派,甚至具體到是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其中的內容主要包括教育作用與目的,教育制度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等幾大部分。1.教育作用與教育目的:《學記》把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概括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興辦學校,推行教育,教化人民群眾遵守社會秩序,養(yǎng)成良好風俗?!秾W記》將教育與政治高度結合起來。使教育成為政治的手段。其次,盡管也說明了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但人的發(fā)展問題是服從于政治與社會的發(fā)展的。因此,教育與人的關系只是一個中介。2.教育制度與學校管理(1)學制與學年《學記》把大學教育定為兩段、九年。七年為一段:謂之“小成”;九年合格后,謂之“大成”。(2)視學與考試其中,一、三、五、七、九,都有考試,分別是:“視離經辨志”、“視敬業(yè)樂群”、“視博習親師”、“試論學取友”、“知類通達,強力爾不返”。體現國家對教育的重視。3.教育教學的原則可歸納為:“預、時、遜、摩”,“長善救失”,“啟發(fā)誘導”,“藏息相輔”。(1)“禁于未發(fā)之謂預”——預防性原則(2)“當其可之謂時”——及時施教原則(3)“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遜”——循序漸進原則(4)“相觀而善之謂摩”——學習觀摩原則(5)“長善救失”——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幫助他們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6)“啟發(fā)誘導”“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答”:教師引導學生,但又不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督促勉勵,又不勉強、壓抑;打開學生的思路,但又不提供現成的答案。(7)“藏息相輔”:既有有計劃的正課學習,又有課外活動和自習,有張有弛,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勞逸結合。四、分析論述題1.評述孔子的教育思想。答: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私學的創(chuàng)始人??鬃邮俏覈逃飞系谝粋€將畢生精力貢獻給教育事業(yè)的人,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貢獻主要有兩個:①編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整理和保存了我國古代文化典籍;②開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成為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其教育思想豐富而詳實,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分析:(一)孔子理論體系的思想基礎是“仁”、“禮”:1、“仁”的思想孔子把“仁”視作最高的道德規(guī)范,其要義就是“愛人”。他的“仁”的思想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政治上積極要求實施“德政”,緩和階級矛盾;另外一個是“忠恕”的觀念中,這是要求人積極幫助別人,對人要忠,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事強加給人2、“禮”的思想孔子的“禮”是就政治而言的,其精神集中表現在“正名”思想中?!罢彼枷胝J為,君臣和父子都應嚴格恪守各自的名分和尊卑長幼的次序,應當“父慈、子孝、兄愛、弟敬”,“群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所以要求統(tǒng)治者提倡禮教。(二)孔子對教育作用的論述包括社會和個人兩個方面:1、教育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孔子政治主張的基本出發(fā)點是“為政以德”,他認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工作,通過文化教育工作可以把社會的政治思想、倫理道德,傳播到民眾當中,這樣就會對政治發(fā)生重大影響;但是教育工作并不就等于政治工作,它是通過傳播文化、培養(yǎng)人們的道德,對政治施加影響。同時,孔子還闡述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綱。從三者排列看,孔子認為治理好一個國家,要有這三個條件:首先要有較多的勞動力;其次,發(fā)展生產,解決人民的物質生活中的吃、喝、穿、住的問題,只有在先庶、先富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化,發(fā)展教育事業(yè)。2、教育在人的成長中的作用孔子承認人的成長教育起了決定作用,這一思想集中體現在孔子“性相近,習相遠”的思想中??鬃与m然非常重視教育的作用,但也不是教育萬能論者??鬃犹岢觥拔ㄉ现桥c下愚不移”的命題。(三)孔子對教育對象的論述是一種創(chuàng)舉孔子認為教育對象應當“有教無類”?!坝薪虩o類”中的“類”是指“種類”即族類。不分族類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貴賤?!坝薪虩o類”的本意是在教育對象上,無分貴族與平民,不分華夏與華夷諸族都可以入學??鬃印坝薪虩o類”的提出是針對奴隸主階級有教有類而言的,不僅把教育擴展到蠻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等級制度,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四)教育目的:“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從理論上概括了孔子教育目的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意是:為官者已盡職尚有余力,應致力于學問;為學者有了豐富的知識還有余力,應去做官。主張把官職與學習緊密聯系起來,可見孔子教育的目的是仕途,要培養(yǎng)的是治國安民的賢能之士。(五)孔子的教學思想首先,在教育內容上,孔子承襲了西周的傳統(tǒng),以“六藝”為教學內容,但是根據現實的情況作了調整,提出他的“六藝”的教育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其中他特別注重《詩》、《禮》、《樂》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作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缺陷:①忽視自然知識的傳播;②鄙視生產勞動和知識技能其次,在教學方法上,孔子認識到教學過程不僅是教師教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的過程,他把學生的學習過程歸結為三個緊密聯系的環(huán)節(jié),即掌握知識、進行思考、見諸行動,簡稱學、思、行。基于對教學過程的這種認識,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學原則和方法:(1)因材施教這項原則主要解決教學中統(tǒng)一要求與個別差異的矛盾,教學中不能沒有統(tǒng)一要求,但也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重視學生資質、性格、才能、志趣等方面差異,以實現共同目標。實現因材施教的關鍵是對學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準確掌握學生的特點。(2)啟發(fā)誘導這一原則主要是解決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調動學生積極性間的矛盾的,二者缺一不可。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教學成敗的關鍵??鬃诱f:“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睉嵟c悱是內在心理狀態(tài)在外部容色言辭上的表現。就是說,在教學前務必先讓學生認真思考,已經思考相當時間但還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啟發(fā)他;雖經思考并已有所領會,但未能以適當的言詞表達出來,此時可以去開導他。教師的啟發(fā)是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啟發(fā)之后,應讓學生再思考,獲得進一步的領會。(3)學思并重這項原則主要是解決學習與思考或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思維的矛盾??鬃又匾晫W,也重視思,主張學思并重,思學結合。他在論述學與思的關系時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4)由博返約這項原則主要解決學習的廣度和深度的矛盾,或者說解決知識的廣博與專一的矛盾。孔子主張學生學習的知識要廣,但知識面廣又必須做到不能雜亂無章,必須有一個中心加以統(tǒng)帥。(六)有關道德教育思想1.道德教育內容道德教育思想是孔子教育理論的核心。其中,“仁”是最高的道德概念,即各種道德準則的基本精神。其道德教育思想體系大體是以“孝悌”為本,以“禮”為規(guī)范,以“忠恕”為一貫,以“中庸”為準則。此外還提倡智、勇、信、義等道德。2.道德教育原則(1)立志樂道“立志”就是要確立人生的遠大理想和宏偉目標,找到前進的動力;“樂道”就是要要決心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政治信心心甘情愿為之奉獻。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是要教育學生正確處理遠大理想與眼前利益的關系,政治理想與物質享受的關系。要做到這一點要求學生能經受磨練,有恒心。(2)克己內省(自省自克)在人與人交往的關系中,有一個如何對待自己和如何對待別人的問題,這兩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鬃釉谔幚砣穗H關系時,主張重在嚴格要求自己,約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規(guī)范,他把這稱之為“克已”。另外,在處理客觀的道德準則與主觀的道德思想的關系時,重視積極開展主觀的思想分析活動,強調自覺地進行思想監(jiān)督,把被動遵守變成為內在的自覺要求,而不受外來強加的限制,他把這種主觀的思想活動,稱之為內省。內省是靠自覺性來監(jiān)督的,不自覺就難于真正進行內在的自我反省。(3)身體力行道德教育有知的問題,也有行的問題,這也就是道德的認識與道德行為問題,這兩方面是緊密聯系的??鬃訉τ谶@兩方面的關系,著重強調的是道德的行動,他提倡身體力行,要求言行相顧、言行一致,他認為道德認識的真假與深淺,依靠道德實踐的檢驗就可以證實。(4)改過遷善在處理過失和改過的關系方面,孔子強調改過,他把道德修養(yǎng)過程也看作是改過遷善的過程。要正確對待自己的過錯,也要正確對待別人的過錯,要容許別人犯錯誤,對別人過去的錯誤采取諒解的態(tài)度。(七)關于教師的論述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教師要盡職盡責2.熱愛學生對學生無私無隱。3.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傳。4.教學相長??鬃诱J識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不是單方面的知識傳授,而是可以教學相長的。他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答疑解惑,經常共同進行學問切磋。不但教育了學生,也提高自己。是教人的前提條件。綜上所述,孔子以自己一生的教育經驗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思想,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對教育的社會作用和個人作用的肯定,提高了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有教無類”的教育對象觀,打破了貴族子弟對教育權的壟斷,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在教育目的和內容上的獨到見解,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啟示;同時還給人們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原則,成為教育史上的一筆巨大的財富。然而,由于受到歷史時代的局限,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能超出封建思想的界限,其根本目的是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民主性,并且,其思想中明顯地透露出對生產勞動知識和技能的鄙視,這可以從其教育內容中看出,因而,我們在宣揚孔子的積極思想的同時,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局限,揚長避短。2.試比較孟子與荀子教育思想的異同。答: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國古代儒家學派的著名代表人物,然而二者的教育思想既有共同之處,也存在很大的區(qū)別:(1)共同點首先,在教育作用問題上,孟子和荀子沒有什么分歧,二者都重視教育在社會發(fā)展和個人成長中的作用。孟子認為教育對個人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賦的善端加以保持、培養(yǎng)、擴充、發(fā)展,或把已經喪失的善端找回來,啟發(fā)人們恢復天賦的善良本性,使之成為道德上的“完人?!苯逃纳鐣饔脛t是“行仁政”、“得民心”。他說:“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彼J為好的政治既非完善的政治制度,也非高明的統(tǒng)治手段,而是教育。教育通過講明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等“人倫”規(guī)范,普遍提高民眾的仁義道德水平與智慧、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習俗,天下也就“歸仁”了。荀子也是高度重視教育的作用。他認為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著“化性起偽”的作用。他指出凡人都可以通過“化性起偽”,改變自己的惡性,化惡為善,而成為君子甚至禹那樣的高尚人物。荀子主張的教育作用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是環(huán)境的作用,因而,化性起偽是環(huán)境、教育和個體努力的共同結果。其次,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上,而這也有相同的見解,即都認為培養(yǎng)統(tǒng)治人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標,并且都強調道德教育的是教育內容中的重要方面。孟子認為辦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倫”。所謂的“人倫”就是五對關系:“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薄懊魅藗悺钡慕逃康臎Q定了他的教育內容是以倫理道德教育為主體。孟子認為仁義禮智的基礎就是“孝悌”。以倫理道德為基本教育內容,以“孝悌”為倫理道德基礎的教育,是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教育的重要特點。這一點,與荀子的要求教育培養(yǎng)推行理法的“賢能之士”的教育目標是不沖突的,而荀子整理“五經”為教育內容,與孟子“孝悌”的教育內容更是一脈相承。(2)不同之處首先,在人性論上的分歧是二者最大的區(qū)別:孟子肯定“性善論”,認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義、禮、智四個“善端”。這四個“善端”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因而從理論上講,人人皆可為堯舜。但是,僅有這些“善端”是不夠的,必須加以擴充,使之達到完善的境地,就可以成為圣人。相反,由于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人們的“善端”受到破壞,心靈遭到“陷溺”,就會成為小人、惡人。荀子學說中最突出的是與孟子“性善論”相對立的“性惡論”,他認為人性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屬性,它完全排除任何后天人為的因素。他說:“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边@就是說,與生俱來的本能是“性”,而后天習得者為“偽”。荀子指出孟子所說的人性善,實質上是“偽”而不是“性”,他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而人的善德是后天習得的。這一點較孟子的“良知”、“良能”具有更多的唯物主義色彩。其次,由于哲學觀和人性論上的區(qū)別,導致孟子和荀子在教學思想上也存在較大差異,孟子主張“內發(fā)”,而荀子更傾向于“外鑠”。在學與私的關系上,孟子比較強調“思”,主張深造自得,專心致志;而荀子更提倡“學”。孟子的這種觀點是受其唯心主義思想影響,夸大“思”的作用而忽視“聞見”,過多強調理性認識。另外,在教學過程上,孟子將其視為“存養(yǎng)”、“內省”、“自得”的過程,把它看成是發(fā)揚人天上的善性過程,唯心主義的傾向較重;而荀子把教學過程看成是聞見、知、行三個環(huán)節(jié),更可貴的是強調學是要落到實踐上,充分反映其唯物主義的思想,具有較多的客觀性。以上就是孟子與荀子二者在教育思想上的相同與分歧的分析,應該說,二者都有值得我們吸收、發(fā)揚的可貴之處,對于他們各自的缺陷,我們應該取長補短,借鑒吸收。3.試述墨家的教育思想。答: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和墨家是兩個最著名的學派,后來韓非將他們并稱“世之顯學”。墨家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