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炳麟的生平與思想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f609d50f4daaac373a7699dda5fbcc2/4f609d50f4daaac373a7699dda5fbcc21.gif)
![章炳麟的生平與思想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f609d50f4daaac373a7699dda5fbcc2/4f609d50f4daaac373a7699dda5fbcc22.gif)
![章炳麟的生平與思想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f609d50f4daaac373a7699dda5fbcc2/4f609d50f4daaac373a7699dda5fbcc23.gif)
![章炳麟的生平與思想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f609d50f4daaac373a7699dda5fbcc2/4f609d50f4daaac373a7699dda5fbcc24.gif)
![章炳麟的生平與思想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f609d50f4daaac373a7699dda5fbcc2/4f609d50f4daaac373a7699dda5fbcc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章炳麟的生平與思想章炳麟(一八八七 九三六),字枚叔,浙江余杭人,因仰慕明末清初顧炎武的為人,改名絳,別號太炎。幼年他隨外祖父朱左卿讀書時,就已聽說明末清初大學者王夫之、顧炎武關于民族思想的言論,因而種下了排滿思想的種子。稍后,又讀了《明季稗史》十七種,這種思想愈發(fā)地篷勃發(fā)展起來。(《從獄中答新聞報》)一八九二年,從俞檄問學。他于治學之余,還關心國家大事。時當甲午之后,維新派康、梁師弟正從事變法的活動,組織了“強學會”,并創(chuàng)辦了《時務報》從事宣傳。太炎當時即參加了這些活動。因此戊戌變法失敗后,也受到株連。為了避禍,逃往臺灣。庚子(1900年)聯(lián)軍入侵后,革命浪潮篷勃興起。太炎此時摒棄了改良主義思想,參加了革命運動,這時已與維新派決裂,并曾致書康有為,駁斥了康與華商書中的種種謬論,他直斥光緒,說“載湘小丑,未辨菽麥”。當他去看望他的老師俞擷的時候,受到俞的怒斥,說他到國外是背父母陵墓不孝,訟言索虜之禍,毒敷諸夏。與人書,直斥乘輿不忠。不忠,不孝,非人類。小人鳴鼓而攻之可也。太炎于是作《謝本師》,表示和俞氏決裂。太炎因與康書和為鄒容的《革命軍》作序,于是在上海入獄,判了三年徒刑。一九O六年出獄后,即到東京,任《民報》主編,開始與?;逝蓪τ趯淼膰w問題,進行了論戰(zhàn)。魯迅當時正在日本留學,非常愛看他編的報紙,后來在章太炎逝世后,魯迅回憶道:我愛看這《民報》,但并非為了先生的文筆古奧,索解為難,或說佛法,談“俱分進化是為了他和?;实牧簡⒊窢帲汀癤X”的xxx斗爭……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前去聽講,也在這時候。但又并非因為他是學者,卻為了他是有學問的革命家?!蛾P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陰謀帝制,太炎曾親臨總統(tǒng)之門,這種見解與宋人嚴詡《滄浪詩話》中所說“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的論點也是相似之處。四、反對創(chuàng)作用典故。他說:“詩義與議奏異狀,無取數(shù)典,鐘峰所以起例,雖杜甫愧之矣”。同時他還對宋詩加以抨擊。他說:訖于宋世,小說雜傳、禪家方伎之言,莫不徵引,夫以孫、許、高言莊氏,雜以三世之辭,猶云“風騷體盡”,況乎辭無友紀,彌以加厲者哉。宋時詩勢已盡,故其吟詠性情多在燕樂。在抨擊宋詩之余,接著對晚清宗法江西詩派的作者,又大加詆譬。他說:及曾國藩自以為功,誦法江西諸家,矜其奇詭,無下鷲逐,古詩多詰訕不可誦,近體乃與杯壬交讖詞相等,江湖之土,艷而稱之,以為至美,蓋自《商頌》以錄,歌詩失紀,未有如今日者也。太炎從這種文體代變的觀點出發(fā),對詩歌,總認為后人不及前人。他說:物極則變,今宜取近體一切斷之。古詩斷自簡文以上。唐朝有陳張李杜之徒,稍稍取其要足以繼風雅,盡正變。觀王粲之《從軍》而后知杜甫卑間也。觀潘岳之《悼亡》而后知元稹凡俗也;觀郭璞之《游仙》而后知李賀詭誕”。觀《廬江府吏》、《雁門太宋》敘事諸篇,而后知白居易鄙倍也,淡而不厭者陶潛,則王維可廢也;矜而不衰者謝靈運,則韓愈可絕也。要之本性情,限辭語則詩盛。遠性性,熹雜書,則詩衰。從藝術觀點來看這個說法是正確的,但要從反映生活的角度來看,就未免有點太狹隘了。章太炎的文學觀,總的說來,主張把作品內(nèi)容放在第一位。對散文主張“必先預之以學”;對詩賦則主張“頌善惡之德,泄哀樂之情”。這都是無可非議的。在形式上他提出雅與俗的標準,提出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因而對于那些敢于創(chuàng)新,和無視前人清規(guī)戒律的作家,予以痛詆,而對那些通俗的作品是鄙薄的。即如他對嘉道時期敢于開風氣的龔自珍,就大加抨擊,說什么“自自珍之文貴,則文學掃地垂盡”?!皩h種滅亡之妖耶”?(《文錄?說林下》)對白居易詩的批評已見前引。象這樣具有偏見論點不能不說是正統(tǒng)的文學觀對他的局限。大罵袁氏包藏禍心,因而被軟禁。袁氏垮臺始被釋放。晚年講學蘇州,一九三年六月逝世,魯迅評他晚年時說:既離民眾,漸入頹唐,后來的參與投壺,接收饋贈,遂每為論者所不滿,但這也不過白圭之玷,并非晚節(jié)不終。考其生平,以大勛章作扇墜,臨總統(tǒng)府之門大詬袁世凱的包藏禍心者,并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并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引文出處同前)生平著述有《章太炎先生所著書》,近有〈章太炎全集〉尚未出齊。太炎被魯迅先生稱為“有學問的革命家”,他的革命精神突出表現(xiàn)為兩點,即:一、民族主義思想;二、早期批孔思想。他的民族主義思想,是受明末清初顧(炎武)、王(夫之一)二人的影響,尤其是前者。明亡以后,顧炎武各地奔走,有光復漢民族河山之志。顧氏有名言,即: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撸渚涑?,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J《日知錄》卷十三《世風》太炎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所以雖從俞槌治樸學,但總是關心國事,及至后來從民族立場出發(fā),參加革命運動。隊顧、王外,太炎還受浙東學派影響至深,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說他:炳麟少受學于俞微,治小學極嚴謹。然因浙東人也,受全祖望、章學誠影響極深,大究心明清間掌故,排滿之信念日烈。民族主義思想形成了他的民族主義歷史觀,他認為一個民族的興亡,與其歷史的存廢有著極密切的關系。他說:露西亞來波蘭而易其言語,突厥滅東羅馬而變其風俗。滿州滅支那而毀其歷史?!栋Х贂匪J為人民的民族主義思想之花的開放,必須靠歷史來加以灌溉培養(yǎng)。他說。故仆以為民族主義如稼稽然,要以史籍所載人物、制度、地理、風俗之類,為之灌溉,蔚然以興矣。不然徒知主義之可貴而不知民族之可愛,吾恐其漸就萎黃也。《答鐵錚》這就說明了要復興漢民族,推翻異族的統(tǒng)治,必須提倡民族主義。而民族主義的發(fā)揚,又必須對民族歷史加以重視和教育。拿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一個民族的復興,要靠人民具有愛國主義思想,而要發(fā)揚這種思想,又必須對之進行民族歷史的教育。章太炎于晚清時期,對社會影響最大的是他的批孔思想。清代樸學家,比較能從科學的態(tài)度出發(fā),治經(jīng)學和小學,并進一步治先秦諸子。在研治諸子的過程中,對過去儒者所認為異端的如墨子、揚子等(曾受孟子的大力排斥,稱他們?yōu)椤盁o父,無君,是禽獸也。"),能夠比較客觀地分析其思想,公允地評論其價值。太炎繼而承之,所以在看待先秦諸子時,能夠排除了過去儒家一尊的階級偏見。乾嘉以來,對儒家思想,特別是程朱理學之為禍于人民,思想界曾經(jīng)進行過批判。首先是戴震、焦循等。戴氏認為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理殺人,“駿駿乎舍法而論理,死矣,更無可救矣!”(《東原文集與某書》),真是垂涕而道之。到了清末,維新派曾進行排荀運動。他們認為幫以后的學術,不論是漢學宋學,或清代的樸學,追溯淵源,都來自荀卿。譚嗣同在《仁學》中有一段話,說得非常中肯,他說:竊以為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xiāng)愿也。惟大盜利用鄉(xiāng)愿,惟鄉(xiāng)愿工媚大盜。”但是維新派,雖攻擊荀卿,還不敢觸及荀卿的祖師孔丘。因為維新派當時宗法公羊學,還須要掛孔丘這塊招牌。到了革命派的章太炎,他深知兩千年來的帝王無不利用孔丘,來鞏固他們的政權。清室雖然以異族統(tǒng)治中國,但同樣是利用孔丘。推翻清王朝,思想上自然要對為虎作傕的孔丘與其后學所謂儒家,進行揭露與抨擊。他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中已指出清室的尊孔,是為了要利用孔子。到了一九。六年,清王朝看到他們封建大廈行將崩潰的時候,于是又大肆宣揚孔教,認為其極有用。太炎在此時又發(fā)表了其震動一時的《諸子學略說》。文章利用《莊子》、《墨子》書中,有關詆管孔丘言行的資料,指出他的居心險詐,言行不一。他曾抨擊“鄉(xiāng)愿”,實際他乃是“國愿”,曾“鄉(xiāng)愿”之不若。至于后來的儒者都是些醉心利祿之輩。俗諺有云:書中自有千鐘粟。此儒家必至之弊,貫于征辟、科舉、學校之世,而無于不遍者也。論到儒家的理想,太炎說:“故宗旨多在可否之間,論議止于函胡之地,被邪蘇教,天方教,崇奉一尊,其害在堵塞人之思想。而儒術之害則在淆亂人之思想。此程朱陸王諸家所以有權而無實也?!碧椎呐字撛诋敃r影響很大。特別是在革命高潮到來之時,一時間革命派刊物如《河南》以及在歐洲出版的《新世紀》,都發(fā)表了一些類似的文章,這對于后來推翻清廷,在掃除封建思想上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五四”前夕的“打倒孔家店”的思想革命運動從其淵源來說,也是深受太炎批孔的影響的。吳虞在當時反孔教文章中,一再提到太炎,他說:“知政治儒教當革改者,章太炎諸人也?!保ā蹲x荀子書后》)又說:“明李卓吾以卑侮孔孟,專崇釋民,為張問達奏劾,逮死獄中。所著《焚書》兩次禁毀。言論出版皆失自由,則儒教徒之心理與獷悍,可以想見。謬種流傳,至今日,某氏收取章太炎《諸子學略說》燼于一炬,而野蠻荒謬之能事極矣”!《儒家主張階級制度之害》反孔最堅決的魯迅,早在《河南》上發(fā)表的《摩羅詩力說》中即對孔子文學觀進行過批判。“五四”前夕發(fā)表的《狂人日記》更是反孔教有力的力作。而魯迅這種思想實亦源于太炎。由此可見太炎當時批孔思想影響之大。而魯迅這種思想實亦源于太炎。由此可見太炎當時批孔思想影響之大。不過太炎晚年思想漸趨保守,并有悔其少作之意。即如他的這篇論文及其他論戰(zhàn)文章,即沒收入到他的自編集子里邊。對此魯迅在太炎去世后,論及此事還深以為不然,認為“此種醇風,正使物能遁形,遺患千古?!保ā兑蛱紫壬肫鸬亩隆诽准又幸灿行┱撐牡淖髌?。由于他是個文字學家因而論文學常從文字的角度來立論。他的《文學?論略》中,曾給文學下過定義即:“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謂之文。論其法式謂之文學?!焙茱@然,這個定義在范圍上是太廣泛了。按這樣的理解,文學與文獻有什么區(qū)別,更不要說與歷史、科學之間的區(qū)別了。因此后來講文學的同意他的看法的很少。當他在東京講學時,他的學生魯迅即極不贊同這個意見,曾同許壽裳講;“先生詮釋文字,范圍過于寬泛,把有句讀的和無句讀的,悉數(shù)歸入文字,其實文字和文學,固當有分別的?!唇x〉、《海賦》之類,辭雖奧博,而其文學價值就很難說。”許壽裳《亡友魯迅印象記》七太炎對詩文的見解,大體根據(jù)各種文體的特點,而指出在寫作時,應注意的地方。即以散文而論,他認為一般的敘事與議論文,在表現(xiàn)方法與詞匯運用上,不應同于小說和詩歌。他說:除小說外,凡敘事者,尚其直敘,不尚鞭比況。若云“血流漂杵”或云“積戈甲與熊耳山齊”,其文雖工,而為f0規(guī)改錯矣。凡議論者尚其明示,而不尚其代名。若云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蛟疲鹤愀餐跬ィ瑰\虎口,其文雖工,而為雕刻曼辭矣。乃若疊韻雙聲,連字連義,用為形容者,惟于韻文為宜,無韻之文亦非所適,所以為何?韻文以聲調節(jié)奏為本。故形容不患其多,無韻之文,便與此異。前世作者,用之符命,是為合格。其他諸篇,儻見則可,過多則不適矣!……夫解文者,以典章學說之法,施之歷史公犢,復以施之雜文,此所以安置妥貼也。不解文者,以小說之法施之雜文,復以施之歷史公牘,此所以機跛不安也(出處同上)可知太炎是主張用平實地議論說理的方法,來寫歷史公牘,與雜文一類的文章,而反對用寫小說那種鋪張夸飾的手法來寫這類體裁的文章。所以他舉出《尚書》、《武成》,同《史記》中的《伯夷列傳》中某些辭句,加以詆詈。其次,太炎論文,還提出了“雅俗”的標準。他說:或曰:“子前言一切文辭體裁各異,其工拙亦因之而異。今乃欲以書志疏證之法,施之于一切文辭,不逢相刺謬耶”?答曰:“前者所說,以工拙言也。工拙者,系乎才調;雅俗者存乎軌則。軌則之不知,雖有才調而無足貴。是故俗而工者,無寧雅而拙也。雅有消極積極之分。消極之雅清而無物,歐、曾、方、姚之文是也。積極之雅,閡而能肆,楊、班、張、韓之文是也。雖然俗而工者,無寧雅而拙。故方姚之才雖駕,猶足以傲今人也。”(出處同上)從這一段話中可以知道,太炎所謂“雅俗”的區(qū)別在于文章是否合乎他所說的“軌則”,合的為雅,否則為俗。至于他所提出的雅,有兩個標準。一是“軌則”,他說:先求訓詁,句分字析,然后敢造詞也。先辨體裁,引繩切墨,然后敢放言也。這是先從文字的訓詁入手,然后遣詞造句;從辨析文章的體裁入手,然后再進行發(fā)揮,這是合乎“軌則”的基本之點。二是“便俗致用”。他說:或曰:予謂不辨雅俗,則工拙可不不論,前者已云便俗致用為要者,公牘是也。彼公犢者,復何雅俗之可言乎?答曰:“所謂雅者,文能合格。公牘既以便俗,則上準格令,下適時語,無屈奇之稱號,無表象之言詞,斯為雅矣”,(漢書?藝文志)日:書者,古之號令,號令于眾,其言不立具,則所受施行者弗曉。古文讀應爾雅故解古今語而可知也。是則古之公牘,以用古語為雅;今之公牘,以用今語為雅?;蛴密婇T、觀察,守令、丞伸,以代本名,斯所謂屈奇之稱號也?;蜓裕骸八涫?,剜血補瘡,以代本義,斯所謂表象之言詞也。其余批判之文,多用四六,昔在宋時,已有《龍筋風髓》之書,近世宰官,相奉崇效,以文掩事,猬瀆萬端,此弊不除,此公犢所以不雅也。公牘之文與所謂高文典冊者,其積極之雅不同,其消極之雅則一,要在質直而已。(出處同上)從這一段里可以看出,“便俗致用”之要,在老老實實地敘事說理,讓看的人容易理解,這就是“雅”,至于那些引用古時官名以代時制,用一些陳詞濫調與浮夸的詞語來表現(xiàn)事理,既不切合實際,反令讀者不明真意,這就是“不雅”,也就是庸俗。此外,他還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小說。他認為小說亦有雅俗之別。如《史記》之《滑稽列傳》,《漢書》之《東方朔傳》,邯鄲淳之《笑林》,劉義慶之《世說》,以及《搜神記》,《幽明錄》之類,無淫污流漫之文,是在小說,猶不失為雅。相反的那些“惟懷婚姻,自詡風流,廉恥道喪,以及那些以古艷相矜,以明媚自喜,則無不淪為惡道?!弊詈笏f:“故知小說自有雅俗,非有俗無雅也?!闭绿滓陨系挠^點基本上是正確的。即如他提出質直的標準,主張敘事說理,要老老實實等。不炫奇,不浮夸,以及命筆之前先辨體裁,引繩切墨,然后再放言遣詞,這在今天,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如先求訓詁,句分字析,爾后敢造句,這個要求不僅太高,為一般人所作不到,特別是今天用白話來敘事、抒情、說明,就更沒有必要了。太炎因為是小學家,所以常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別人的文章,因而能被他看上眼的作家和作品是屈指可數(shù)的。魯迅早期的文章,如《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因受他的影響,所以淵雅古奧,就很難懂,后來他提倡白話文,就不敢再去看他了。另外,他還抨擊小說中寫男女愛情的作品,說是“惟懷婚姻,自詡風流”、“流為惡道”等,這種觀點,還是由于他受儒家正統(tǒng)的思想觀念影響的結果。至于太炎所提出的“雅”的標準,從理論上似乎還能自圓其說,但在實踐上往往形成觀深古奧的文風,令人“讀不斷,看不懂”。(魯迅評太炎《.埴書》語),這同他提出的“雅”的另一標準所謂“便俗致用”,產(chǎn)生了明顯的矛盾。不過這種矛盾,太炎自己也并非沒有明顯感覺到。他在給鄒容《革命軍序》中講到當時宣傳革命的文章時,說鄒容寫了《革命軍》后給他看時,說“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辭多恣肆,無所回避,然得無惡其不文耶”?這里說明鄒容認為自己的文章筆鋒尖刻露骨,毫無顧忌,因而深怕太炎嫌自己的文章不夠文雅。但太炎根據(jù)洪楊失敗的教訓,深深感到為了革命的勝利,對理論的宣傳是非常重要的。而宣傳革命的文章,就不應該用那些溫文爾雅的文章。他談到他們所處的時代,同洪楊那個時代有所不同,但真正潛心從事革命的為數(shù)還不多。但就這些人所發(fā)表的文墨議論來看,大抵務為蘊藉,不欲以跳踉搏擊言之。意思是他們的文章總是偏重于含蓄,不想搞所謂奔走呼號,大喊大叫。接著他又說:“雖余亦不免是也?!憋@然這時他認為“蘊藉爾雅”的文章是不能適應當時的戰(zhàn)斗要求的,因而對自己過去所寫的這類文章,作了自我批評。這篇序中,他對鄒容的文章從宣傳角度作了肯定,對于甘心為敵人服務的漢民族士大夫,讓他們看后慚愧覺悟。對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屠沽負販之徒,由于它的徑直易知,也能受到教育。最后歸結到,要不是不文怎能會收到這樣的效果。從這里可以知道章太炎的觀點這時已有了很大的改變。章太炎對文章的雅俗觀點,后來又有進一步的發(fā)展。她在《與人論文書》(《章氏叢書》文集卷二)中說:徒論辭氣,太上則雅,其次猶貴俗耳。俗者,謂土地所生習,婚姻喪祭,舊所行也,非猬鄙之謂。孫卿云:“有雅儒者,有俗儒者”。李斯云:“隨俗雅化”。夫以俗為綬白,雅乃繼起以施章彩,故文質不相畔。世有辭言襲常而不善故訓,不恭文理,不致隆商者,然亦自有友紀,窕傲側媚之辭,薄之,則必在繩墨之外矣。是能俗者也。這里所說的“俗”不是庸俗的“俗乃是指的近于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文章,不過是極其質樸,沒有經(jīng)過進一步加工。如果在這樣文章的素質上,作一番藝術加工,那就成為“雅”的文章了。章太炎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古之作者。他推許魏晉名理之文,認為“其守己有度,伐人有序,和理在中,孚尹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頂?shù)装b盒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落地式拆碼盤機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智能電梯紫外線消毒系統(tǒng)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耐高溫硅膠電纜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夾具零件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鈣鈦礦封裝膠膜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數(shù)學競賽專題講座七年級第5講-計算-工具與算法的變遷(含答案)
- 爆破工程承包合同書
- 搬遷合同協(xié)議書
- 2025書畫銷售合同
- 四川省自貢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八年級英語期末試題(含答案無聽力音頻及原文)
- 2025-2030年中國汽車防滑鏈行業(yè)競爭格局展望及投資策略分析報告新版
- 2025年上海用人單位勞動合同(4篇)
- 新疆烏魯木齊地區(qū)2025年高三年級第一次質量監(jiān)測生物學試卷(含答案)
- 衛(wèi)生服務個人基本信息表
- 高中英語北師大版必修第一冊全冊單詞表(按單元編排)
- 苗圃建設項目施工組織設計范本
- 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學校食品安全舉報投訴處理制度
- 2025年生物安全年度工作計劃
- 通用電子嘉賓禮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