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 科學技術的社會屬性_第1頁
第八講 科學技術的社會屬性_第2頁
第八講 科學技術的社會屬性_第3頁
第八講 科學技術的社會屬性_第4頁
第八講 科學技術的社會屬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講科學技術的社會屬性第1頁,共1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本講內容科學技術的社會建制(3-11)科學技術的社會運行(12-14)觀看視頻《科學擇壤而棲》(上、下)第2頁,共1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科學家”一詞的產生19世紀中葉以前,英語中還沒有“scientist”這個詞。首次使用這一詞匯的是英國哲學家惠威爾?;萃栐?834年召開的英國科學促進協會成立大會上使用“scientist”一詞來區(qū)別“philosopher”這個傳統的詞匯。這個新創(chuàng)的詞匯很快被人們所接受。至此,作為社會角色的科學家群體,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第3頁,共1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科學家的社會群體:科學共同體共同體(community)這個概念在普通社會學中譯為“社區(qū)”,通常指在某一個地區(qū)范圍內生活并相互聯系的人群??茖W共同體(ScientificCommunity)這個概念首先由英國科學家和哲學家米切爾·波蘭尼(MichaelPolanyi)提出,意指全社會不同地域內從事不同專業(yè)的科學家組成的社會群體,在這個群體中,科學家們具有共同信念,共同價值和共同規(guī)范。第4頁,共1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庫恩與科學共同體

托馬斯·庫恩(1922——1996)

美國科學史家、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1962年發(fā)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之后,科學共同體成了科學界普遍使用的基本概念。在這本書中,庫恩把科學共同體概念與范式概念融為一體,成功地解釋了科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問題。他認為,科學發(fā)展的模式就是“前科學→常規(guī)科學→反常和危機→科學革命→新的常規(guī)科學→……”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第5頁,共1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什么是范式?所謂范式,是指科學共同體全體成員所共有的東西,包括共同的信念、共同的價值標準、共同的行為規(guī)范、共同的理論框架以及共同的研究方法等等。庫恩認為,科學共同體不僅僅是全體科學從業(yè)者的集合,更確切地說應該是擁有相同范式的學有專長的實際工作者的集合。第6頁,共1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科學共同體中的“無形學院”無形學院是科學共同體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是美國科學史家普賴斯(D.Price)在研究現代科學學術交流的社會網絡時發(fā)現的。普賴斯指出,現代科學即使是最小的分支也有成千上萬的同行,在這些同行中,真正有學問的人往往是少數,他們站在學科的前沿。為了盡快地獲得最新的信息,他們之間大多通過直接交談、通訊等個人聯系的方式進行非正式的學術交流,于是在無形之中形成了非正式的小團體,這種小團體就是無形學院。一般來說,在每門學科的前沿,往往是由“無形學院”通過少數人的非正式交流系統創(chuàng)造出新知識,然后由大范圍的正式交流系統來評價、承認、推廣和傳播。第7頁,共1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科學共同體的行為規(guī)范公有主義要求研究者不獨占或壟斷科學成果。普遍主義強調科學的標準到處都一樣。無私利性要求從事科學活動而創(chuàng)造知識的人不應以科學牟取私利。獨創(chuàng)性要求科學家依靠自己,獨立思考,對于自己所提交的學術論文必須提出新的看法和觀點。有條理的懷疑主義強調科學的永恒批判精神。第8頁,共1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科學共同體的社會分層由于社會成員對各種社會資源(包括物質財富、政治地位、文化水平、社會聲譽等)的擁有狀況不同,使得他們之間形成了不同的社會地位和等級差別,這種等級差別就是社會分層。在科學共同體中也存在特殊的社會分層現象,它主要是由科學家對科學貢獻的大小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科學家的學術地位與科學聲望的高低來決定的。第9頁,共1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分層的依據學術聲望是科學共同體社會分層的一個最重要依據,其大小在相當程度上可以用“知名度”來反映。首先,科技人員所在機構的知名度會影響其學術聲望。其次,根據一位科學家獲得的獎勵的聲望,可以間接地顯示出他的知名度。最后,科學家發(fā)表論文的數量及其被引證的次數是學術聲望的主要依據。第10頁,共1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分層的結構特點科學共同體的社會分層呈金字塔結構。高居塔尖的是少數科學家精英,越往塔底,人數越多。美國學者朱克曼提供過一個數字:相對于美國的每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有13名美國科學院院士,2400名有博士學位的科學家,2600名小有成就的科學家,4300名國家科學基金會認定的科學家和6800名在人口普查時自稱的科學家。第11頁,共1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科學技術社會化:從小科學到大科學小科學近代以前,科學研究活動主要表現為科學家個人的興趣活動,科學家自己解決研究經費,自己制造儀器設備,自己自由選題。這樣的科學被稱為小科學。例如,法拉第、波義爾時代的科學。大科學依照現代工業(yè)的形式組織起來并加以管理的科學。例如,美國的曼哈頓工程、阿波羅計劃,中國的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以及世界各國合作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等,都是典型的大科學。第12頁,共1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時間不平衡性在科學技術史上,有的學科歷史悠久,有的學科則是新興學科。有的學科發(fā)展迅速,有的學科發(fā)展緩慢。古希臘發(fā)展最快的是天文學、數學和靜力學;中國古代發(fā)展較快的是農學、天文學、醫(yī)學和數學。近代西方從哥白尼天文學革命開始,帶動了力學、數學、物理學迅速發(fā)展?,F代自然科學門類越來越多,但依然存在著不平衡。第13頁,共1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區(qū)域不平衡性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區(qū)域不平衡,也可以歸結為世界科技中心的轉移。日本科學史家湯淺光朝最先發(fā)現了這一現象。湯淺光朝指出,從近代科技革命以來,世界科技中心大約沿著意大利(1540-1610)→英國(1660-1730)→法國(1770-1830)→德國(1810-1920)→美國(1920-)的路徑轉移。人們把這一現象稱為“湯淺現象”。第14頁,共16頁,202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