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會互動_第1頁
第四章 社會互動_第2頁
第四章 社會互動_第3頁
第四章 社會互動_第4頁
第四章 社會互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社會互動第1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社會互動產生的三個條件:社會互動必須發(fā)生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之間。必須依賴于對行為意義的理解,并以信息傳播為基礎。社會互動必須使得互動雙方采取相互配合的行動。第2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社會互動的理論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在他1908年出版的《社會學》中最早使用社會互動這個詞。他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應是與社會互動內容相對應的互動形式。后來,美國形成了以G·米德為代表的符號互動理論流派。米德提出“自我”,認為每個人都會與內在的另一個“自己”進行交談。他認為:人類互動是基于有意義的符號之上的一種行動過程。比較有代表性的社會互動理論有:1、符號互動論符號(symbols)是泛指任何能夠有意義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包括聲音、語言、文字、圖畫、手勢、姿態(tài)、表情等都是符號。第3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符號互動論的基本觀點符號互動論強調“共享定義”和“情境定義”的關鍵作用。由于社會成員以同樣的方式解釋和定義多數(shù)同樣的情景,因此他們才可以以某種組織化的方式共同采取行動。符號在人們的社會互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人的互動其實是一種符號互動。人的行為是有意義的。這種意義是和一定的互動背景和情境相聯(lián)系的。在互動過程中,人們往往是通過扮演他人的角色,從他人的角度來解釋其思想和意向,即假定承擔別人的角色并試圖理解別人的思想和情感(米德稱之為“角色借用”)。并以此為根據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同時,人們往往透過互動過程,從自己所認識到的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法之中來認識自己,并修改自我概念。第4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美國社會學家布魯默總結了符號互動論的三個基本原理第一,我們依據對事物所賦予的意義而采取行動;第二,我們所賦予的事物的意義源自于社會互動;第三,在任何情況下為了賦予某種情景以意義,在采取行動之前,我們都要經歷一個內在的闡釋過程,并與“自我”進行交流。(以談戀愛的“暗送秋波”為例)。當代符號互動論有芝加哥學派和衣阿華兩大派別。前者以布魯默為代表,后者則以庫恩為代表。庫利提出的“鏡中我”(looking-glass-self)概念,即根據別人對我們自己的行為及外表感覺來理解自我。第5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芝加哥學派和衣阿華學派的區(qū)別

芝加哥學派注重用人文主義科學方法來研究互動過程。認為人的行為是無法預測的、非決定性的,互動本身是一個角色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他們主張用生活史、自傳、日記、信件等作為研究材料,采用個案研究、非結構式訪問、參與觀察等方法對社會互動過程進行研究。衣阿華學派主張用實證主義方法來研究互動結構。他們認為人的行為是被其地位、角色所決定的。根據個體的參照群體,可以預測其自我評價。并進而預測其行為。互動是一個角色扮演過程。提倡用問卷或態(tài)度量表來測量人們的自我概念,試圖將互動理論操作化。第6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擬劇理論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提出,又稱為“印象管理理論”。把互動場景(即社會)比擬為是“舞臺”,人們則是戲劇中的“演員”?;拥囊环娇傁胪ㄟ^控制對方的行為,使對方通過對自己行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計劃中的行為反應(如約會戀愛、工作面試、“吊帶衣”、搖滾樂裝飾)。當然也有表演失敗的場景,這時候互動情形顯得很尷尬,觀眾同樣也會顯得很尷尬。擬劇理論提出“前臺”(不太熟悉的情景)和“后臺”(親密親友之間)之說。第7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戈夫曼指出人際互動的四種禮儀:表達式禮儀——用來表示對他人的問候、恭維和感謝等(如見面時點頭微笑)。回避式禮儀——表示對個人隱私與個人空間的尊重。維系式禮儀——維持人際關系和人情,使之不中斷(如逢年過節(jié)走親訪友、送賀卡等)。認可式禮儀——表示對別人身份的認可(如恭賀新婚)。這些禮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違背了這些禮儀,就很難與他人相處。第8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參照群體理論“參照群體”是指個體在心理上所從屬的群體。個體將參照群體的價值和規(guī)范作為評價自身和他人的基準,作為展現(xiàn)自己的社會觀和價值觀的依據。參照群體對于個人而言是可以變動的。參照群體理論是研究個人的客觀社會地位與社會觀點之間相互作用的社會心理機制的工具。它表明了舞臺背景和表演者的內心世界對他們在臺上的互動的制約作用。揭示了非面對面的人際接觸對個人行為的制約作用,反映了個人與群體的互動的特殊方面。對于個體而言,參照群體有規(guī)范作用和比較作用兩個方面。前者是指參照群體在個體內化價值觀念,形成社會態(tài)度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后者是指參照群體往往是個體與自我、他人進行評價時所采用的比較標準。第9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4、社會交換理論社會交換論形成于20世紀50-60年代前后,代表人物是霍曼斯、布勞和埃默森。代表作是布勞的《社會生活中交換與權力》。社會交換論借用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認為人際互動其實是一種交換行為。他們以代價和報酬來分析社會互動和社會關系,認為社會互動的實質是人們交換報酬和懲罰的過程。社會交換中的報酬和賞賜是指在與他人的交往互動中所得到的收獲,包括金錢、社會贊同、名譽、聲望、服從等幾類。其價值依次增高,最有價值的酬賞是他人的服從,即控制他人的權力。第10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5、本土方法論(ethnomethodology)本土方法論是美國社會學家加芬克爾于60年代創(chuàng)立的,又譯成“民俗方法論”或“常人方法論”。加芬克爾是受陪審團評議的過程啟發(fā)而創(chuàng)立該理論。他試圖尋找社會中內在的那種指導人們在新的情境下而相互溝通的不言自明的規(guī)則,他稱之為本土方法(ethnomethods)。這種本土方法是某種簡化的程序,它可以使人們即便是在彼此不相識的情況下,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加芬克爾發(fā)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采取語言的索引和省略原則,即無須將所有的意思都完整地表達出來或解釋清楚。這些指導社會互動的規(guī)則涉及許多人們彼此擁有的隱含的理解和預期。如果人們刻意違反或者破壞這些背景假設,社會互動就很難進行。第11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為了說明這點,加芬克爾設計了一種“違規(guī)試驗”,實驗者違反對話后面的基本假定,發(fā)現(xiàn)溝通很難進行。本土方法論詳細考察了社會成員在建構和解釋它們的社會現(xiàn)實并對其賦予意義時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驟。是一個新的研究社會互動的視角。第12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二節(jié)非語言溝通借助非語言符號所進行的溝通就是非語言溝通,包括身體外貌、衣著和個人舉止,其中最重要的非語言溝通形式是身體語言(bodylanguage),包括動態(tài)的或靜態(tài)的體語、面部表情與個人空間。一、體態(tài)語言面部表情直接展示情緒的變化,“察言觀色”。二、個人空間人們經常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利用個人空間,即圍繞一個人四周的直接區(qū)域——以表達某種意義。其中個人之間的談話距離尤其有意義(如吵架或談戀愛的距離試探)。第13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美國人類學家霍爾對個人空間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如他根據美國東北部的健康的中產階級成年人的研究表明,分出四種類型:親密接觸(0-45cm),為求愛、安慰和保護的距離。成年人一般在公眾場合不保持這種距離。個人距離階段(45cm-122cm),一般是密友或者相愛者進行互動。社會距離(122-365cm),可以處理一些非個人事務,人們在偶然的交際場合常保持這種距離。公眾距離(365cm以上),如演講者一般保持這個距離。第14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跨文化研究表明,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社會文化對個人空間距離的意義理解是不一樣的。(如中國同性之間并肩行走的含義和美國社會就不一樣)。也有證據表明,男女之間對空間的要求是有差異的,男人要求的空間距離一般較女性更多些。個人空間的文化定義也體現(xiàn)在居室、房門和辦公室的布置上。第15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三節(jié)社會互動的情境和過程社會互動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進行的。情境不同,人們的互動方式也不同。不同的情景、不同類型的互動在過程上又有許多種表現(xiàn)形式。一、社會互動的情境人們總是選擇與自己所處的社會情境相協(xié)調的互動行為方式,即所謂“入鄉(xiāng)隨俗”、“審時度勢”。齊美爾曾對互動規(guī)模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二人關系:關系親密,但發(fā)生沖突時烈度較高。三人關系:三角關系,每人都要面對兩個人的性格特征。發(fā)生沖突時,第三者可以扮演多種角色。多人關系:互動形式更加復雜。大型群體:個人須要面對超越個別成員之上的客觀結構。第16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根據互動的目的,可分為熟悉情境、工作情境和社交情境三種類型。熟悉情境主要是指我們與熟人之間的日常交往的場合,如家庭、親友、鄰居間的交往,互動方式按照社會習俗行事。工作情境中,互動雙方有特定的目標和明確的分工,言談舉止較少情感交流,如工作會議、商業(yè)談判。社交情境中,有時候是為互動而互動,缺乏實際意義,但互動各方可以增進了解。第17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根據互動參與者之間人際關系的性質來分,可分為情感關系、工具關系和混合關系三種情境。情感關系一般是家庭內成員之間的關系,遵循需求法則(如父母滿足子女的生活需求)。工具關系是指個體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與他人交往時所發(fā)生的關系,交往雙方只是為達成功利性目的而不預期有親密的情感關系和長期交往,彼此遵循公平法則(如商業(yè)買賣關系)?;旌闲完P系是個人在家庭之外所建立的各種人際關系,如親友、同學、同鄉(xiāng)關系等,遵循人情法則。當然,以上三種關系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第18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四節(jié)社會互動的形式一、互動形式19世紀德國社會學家G·齊美爾對社會互動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在此基礎上,社會學界分出了許多的互動形式,主要包括如下幾種:1、交換交換交換關系是個人或群體所采取的一種以獲取報酬或回報為目的的自愿性的互動形式。這種報酬包括經濟或者情感回報,也包括期待別人的感激(公交車讓座)?;貓蟛灰欢ó攬鰞冬F(xiàn)。交換關系遵循互惠對等的原則,有助于創(chuàng)造持續(xù)的相互間的義務來維持交換的平等(如費孝通對中國“人情”關系的分析)。另一種交換形式也可能追求凈收益。從某種程度上說,許多社會關系(如婚姻、友誼)都是一種交換關系。符號互動論者批評:交換論根本不考慮互動的意義、價值、動機、意圖以及自我等社會生活的基本要素。第19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合作合作是兩個或多個個人或者群體聯(lián)合起來去獲取單個個人或群體難以達成的利益或目標。合作有多種類型,從自發(fā)合作到互相援助,也包括依照傳統(tǒng)生活習慣或以制度化的形式而形成的傳統(tǒng)合作?,F(xiàn)代社會更多是以來具有權威地位的第三方的管理和協(xié)調下的合作。現(xiàn)代社會還依賴職責明確的契約合作。3、沖突沖突是指雙方為了實現(xiàn)某種目標而相互排斥、傷害、剝奪甚至毀滅對方的互動形式。沖突雙方在價值觀念和利益上相差甚遠,有明確的敵對情緒。沖突論者強調人類社會總是因面對社會中有限的資源、權力和聲望而爭斗。第20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齊美爾概括了沖突的四種類型:群體間的戰(zhàn)爭,群體內的沖突,打官司(指合法處理并且通常在法院加以解決的沖突)和理念之間的對立。理念間的沖突通常是最殘忍最具破壞性。沖突具有正、負功能,其中正功能是促進群體內部團結、或導致必要的社會變遷。4、競爭競爭是遵循某些規(guī)則的一種合作性沖突,追求目標比打敗對手更為重要。競爭最重要的是雙方要遵循預定的游戲規(guī)則。5、強制強制是指使用物質力量、精神力量或以暴力威脅為最終基礎,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另外一方。強制的一個正面功能是有助于構造出一種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第21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社會網絡社會網絡由個人之間復雜的聯(lián)系網組成。對個人而言,網絡提供的資源對自身的社會經濟地位產生深刻的影響。網絡在幫助個人形成意見和作出決定、獲得信息和建議以及找到友伴等都很重要的。中國俗稱“拉關系”,其實就是尋找網絡資源。網絡也是信息和建議的主要來源之一。網絡有一定的認同感和團結感,“觀其友可知其品性”。網絡的特征一是成員間的親密度(網絡中個人關聯(lián)的程度),一是多重關系卷入的程度(兩個人卷入交往的多重方式)。關系有強弱之分。強關系是人們在其中投入更多時間、更多情感、并且彼此更為親密也更頻繁地提供互惠性服務的關系。但弱關系往往可以提供許多新的信息。網絡分析是社會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維度,它更具有動態(tài)的視角。第22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五節(jié)集體行為一、集體行為及其特征集體行為是指一種人數(shù)眾多的自發(fā)的無組織的行為。準確地說,集體行為是人們在暫時的、無結構的、非制度化的社會聚群中相互影響而產生的共同行為。集體行為和群體行為不同,后者有明確的目標,成員之間的關系比較明確,成員知道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應該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集體行為通常沒有明確的組織形式和行為規(guī)范,如暴亂、時尚、追星等。集體行為的特征:人數(shù)眾多;無組織性、非理性的;行為者相互影響;具有反常的社會特征。集體行為一般是社會大眾在面臨某些突發(fā)事件中的行為反應,持續(xù)的時間較短。第23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幾種典型的集體行為1、恐慌指人們在面臨某種直接威脅時所產生的緊張心態(tài)及所做出的不協(xié)調的違反常規(guī)的行為,如危機出現(xiàn)會導致這種情況(如軍事入侵)。2、謠言謠言是從不知名的來源發(fā)生、通過非正式的途徑而傳播的信息,它往往是人們在情況不明的時候,利用集體想象構造出來的沒有確切的事實根據的描述某一廣泛關心的事件的信息。謠言可以憑空捏造,也可以通過對正確信息的加工、歪曲。當人們無法獲得(正式傳播的)信息時,謠言可能盛行。第24頁,共2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流行流行是指一個時期內社會上流傳很廣、盛行一時的外表和行為的風格,是一時間內為人們廣為崇尚的生活模式。流行涉及到服飾、音樂、美術、娛樂、語言、用品等。流行具有新奇性、消費性、周期性、選擇性等特點。人們追求流行時個性表現(xiàn)與從眾心理的統(tǒng)一。一方面追求流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