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江蘇省蘇州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2023屆江蘇省蘇州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2023屆江蘇省蘇州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2023屆江蘇省蘇州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2023屆江蘇省蘇州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蘇州市2023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卷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答題時間75分鐘。2.答卷前學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調研序列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請把選擇題的答案涂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非選擇題的答案填寫在答題卡的指定位置上。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良渚文化都邑城池、宮殿神廟、獻祭神壇、權貴陵墓、大型聚落、水利工程、玉作坊群、玉制禮器乃至原始文字的發(fā)現,可以表明()A.三皇五帝的神話傳說得到證實 B.良渚文化與仰韶文化南北呼應C.遠古時期國家的雛形已經出現 D.良渚文化是華夏國家文明來源【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良渚文化遺址是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城邦規(guī)模較大,私有財產已出現,階級階層分化明顯,出現權貴階層,國家的雛形已經出現,C項正確;良渚文化屬于長江下游流域,而三皇五帝傳說,黃帝屬于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再者考古沒有完全證實三皇五帝傳說,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仰韶文化,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良渚文化是華夏文明的來源,只能說明良渚文化是中華文明國家產生的重要表現,排除D。故選C項。2.考古學家注意到,“二里頭至西周時代……宮廟合一,以廟為主;春秋戰(zhàn)國時代至秦漢時代……宮廟分離,以宮為主”。意在強調()A.夏商西周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 B.周秦之際是政教分離的分水嶺C.法家集權思想深刻影響歷史走向 D.秦漢文治武功奠定政治制度格局【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二里頭至西周時代……宮廟合一,以廟為主……”,并結合所學可知,夏商周時期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根據材料“……春秋戰(zhàn)國時代至秦漢時代……宮廟分離,以宮為主”,并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zhàn)國至秦漢時代,實行政教分離。由此可知,考古學家意在強調周秦之際是政教分離的分水嶺,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從夏朝到秦漢時期政治制度的變化,“夏商西周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法家集權思想,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秦漢文治武功奠定政治制度格局”,排除D項。故選B項。3.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之所以被譽為前無古人的古典繪畫瑰寶之一,正是由于其在表達畫面內容、表現人物造型、環(huán)境渲染和筆墨形式等方面,都有著重大的突破。這種突破主要表現在()A.把表現對象的內心與神韻作為追求目標 B.追求個性,不拘法度,不強調寫實與意境C.一改漢代以來繪畫婉約、輕巧的陰柔之美 D.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宗教畫有生活氣息【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正是由于其在表達畫面內容、表現人物造型、環(huán)境渲染和筆墨形式等方面,都有著重大的突破”并結合所學可知,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把表現對象的內心與神韻作為追求目標,因此所畫人物栩栩如生,A項正確;宋元兩朝書法家追求個性,不拘法度,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項;《洛神賦圖》體現了婉約、輕巧的陰柔之美,排除C項;隋唐時期的繪畫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宗教畫有生活氣息,排除D項。故選A項。4.由于宋代傳世典籍材料相對豐富,故北宋時期宋遼、宋夏榷場以及南宋時期宋金榷場的研究成果較為豐贍,而對于夏金榷場則多語焉不詳。自黑水城出土的17件西夏榷場使文書公布后,夏金榷場研究得到極大改觀,其中一份文書如圖對該文書解讀正確的是()A.行文的對象是三司,屬于下行文,但無行文機構B.可以證實榷場是各對峙政權之間商貿往來的場所C.可以推斷大慶三年西夏開始設立榷場使管理榷場D.文書的性質不明,無法判斷所述事項與榷場有關【答案】D【解析】【詳解】通過觀察圖片文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雖然為西夏榷場使的文書,但由于文字殘缺,文書性質不明,無法判斷所述事項與榷場有關,D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行文屬于下行文,并且行文機構標明為“三司處”,排除A項;僅此一件文書不足以證實榷場是各對峙政權之間商貿往來的場所,排除B項;僅憑此文不能得出大慶三年西夏開始設立榷場使管理榷場,排除C項。故選D項。

5.公元1751年秋,從瑞典遠赴而來的牧師奧斯貝克,初次進入清朝土地,看著街頭小巷擁擠的人頭,很快就意識到了潛在風險。據此推斷,“潛在風險”是()A.農民起義 B.資源危機C.清朝由盛轉衰 D.對外侵略擴張【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中期,奧斯貝克看到清朝街巷擁擠、人口眾多,意識到在傳統(tǒng)生產力條件下,中國人地矛盾在積累,即存在資源危機的潛在風險,B項正確;農民起義與“街頭小巷擁擠的人頭”不符,排除A項;人口增多并不意味著清朝由盛轉衰,排除C項;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并不熱衷于對外侵略擴張,排除D項。故選B項。

6.徐繼畬在《瀛寰志略》中提到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王廷極恢宏,“內有學署、醫(yī)院、觀星臺、軍工廠、古玩庫、藥草鋪、療畜館”等。對此理解錯誤的是()A.近代博物館觀念已現中國 B.該書是一部世界歷史著作C.所提軍工廠是軍事博物館 D.所提古玩庫是歷史博物館【答案】B【解析】【詳解】徐繼畬對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王廷的描述,不能說明《瀛寰志略》是一部世界歷史著作,B項符合題意;《瀛寰志略》中關注西班牙王廷中的機構、功能以及“軍工廠”“古玩庫”等,反映出近代博物館觀念已現中國,排除A項;《瀛寰志略》中提到的軍工廠,設置在王宮內,其功能確為展示軍工的博物館,排除C項;《瀛寰志略》中提及的古玩庫相當于如今的歷史博物館,排除D項。故選B項。

7.梁啟超曾有詩描述某一歷史時刻的情景:“其時馬江已失利,黑云漠漠愁孤城。忍饑犯瘴五千士,盡與將軍同生死?!痹娭袑④娛牵ǎ〢.林則徐 B.劉銘傳 C.鄧世昌 D.劉永?!敬鸢浮緽【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其時馬江已失利,黑云漠漠愁孤城。忍饑犯瘴五千士,盡與將軍同生死”,并結合所學可知,梁啟超詩中描述的將軍是劉銘傳。1884年,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在馬江海戰(zhàn)中中國慘敗,清廷重新啟用老將劉銘傳,劉銘傳與將士們同仇敵愾抗擊法國侵略軍,B項正確;林則徐是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中方將領,排除A項;鄧世昌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將領,排除C項;劉永福是黑旗軍首領,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曾在中越邊境抗擊法軍,這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8.1905年,在考察英國英格蘭銀行與美國花旗銀行后,清政府在北京設立戶部銀行,這是我國最早由官府開辦的國家銀行。戶部銀行總資本400萬兩,總行位于北京,在天津、上海、武漢等9處設立分行。戶部銀行的設立()A.是清政府的“自救”舉措 B.促成洋務運動與國際接軌C.為民族企業(yè)發(fā)展掃除障礙 D.缺乏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905年是清末新政期間,清政府試圖通過“新政”進行“自救”,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1895年甲午戰(zhàn)敗標志洋務運動失敗,排除B項;根據材料可知,戶部銀行是由官府開辦的國家銀行,不可能為民族企業(yè)發(fā)展掃除障礙,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材料信息不能說明缺乏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排除D項。故選A項。9.《北伐戰(zhàn)爭史稿》(下圖)是范忠程在查閱大量歷史文獻、檔案和報刊資料以及有關專著的基礎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寫作而成的。該作目錄不包括()A.決戰(zhàn)贛南,會師武漢 B.決戰(zhàn)江西,克復福建C.血漫湘江,由黔入川 D.五原誓師,平甘援陜【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研究北伐戰(zhàn)爭史的學術專著,在目錄中不能包括紅軍長征中“血漫湘江,由黔入川”的經歷,C項符合題意;決戰(zhàn)贛南,會師武漢實為北伐軍進軍行程,排除A項;北伐軍的重要活動包括決戰(zhàn)江西,克復福建,排除B項;馮玉祥五原誓師,平甘援陜屬于北伐戰(zhàn)爭史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C項。

10.1953年夏的金城戰(zhàn)役,是志愿軍轉入陣地戰(zhàn)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戰(zhàn)役,也是志愿軍對堅固設防之敵實施的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進攻戰(zhàn)役。此役殲敵5.3萬余人,重創(chuàng)南朝鮮軍4個師,收復陣地160余平方公里。該戰(zhàn)役的目的是()A.通過軍事主動爭取蘇聯(lián)出兵朝鮮 B.結束美軍在朝鮮半島軍事存在C.迫使美國在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 D.積累大規(guī)模攻堅戰(zhàn)役的寶貴經驗【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1953年”可知,這一年朝鮮戰(zhàn)爭即將結束,因此金城戰(zhàn)役是為了迫使美國在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C項正確;朝鮮戰(zhàn)爭中國沒有要求蘇聯(lián)出兵朝鮮,排除A項;美軍在朝鮮半島的軍事存在一直沒有結束,排除B項;金城戰(zhàn)役是陣地戰(zhàn)而非攻堅戰(zhàn),排除D項。故選C項。11.圖表和解讀,相當于硬幣的兩面,兩者不可分離。對下表解讀準確的是()國有企業(yè)、民營企業(yè)和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出口占全國總額比重的變化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tǒng)計A.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初步形成并不斷發(fā)展C.社會主義公有制主體地位受到全球化嚴重沖擊D.進入21世紀,國有企業(yè)盈利能力明顯下降【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中“國有企業(yè)、民營企業(yè)和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出口占全國總額比重的變化”并結合所學可知,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更加深層次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民營企業(yè)和外商投資企業(yè)比重不斷增高,經營主體多元化,各類企業(yè)開展貿易的積極性提高,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初步形成并不斷發(fā)展的表述正確,B項正確;中國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就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排除A項;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指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yōu)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fā)展起主導作用。國有企業(yè)份額雖然下降,但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仍然占據主體地位,排除C項;“進入21世紀,國有企業(yè)盈利能力明顯下降”此說法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選B項。12.古代羅斯人是現代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是東斯拉夫的一支。公元9世紀中期,東斯拉夫人請求被稱為“瓦良格人”的北歐人管理和統(tǒng)治他們,為他們建立法律和秩序。在此背景下建立了()A.留里克王朝 B.基輔羅斯C.金帳汗國 D.莫斯科公國【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公元9世紀中期,東斯拉夫人請求被稱為‘瓦良格人’北歐人管理和統(tǒng)治他們”并結合所學可知,862年,北歐諾曼人首領留里克成為諾夫哥羅德王公,建立留里克王朝,A項正確;882年,留里克的親屬奧列格占領基輔,并遷都于此,形成以基輔為中心的國家,史稱“基輔羅斯”,與材料“公元9世紀中期”不符,排除B項;金帳汗國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排除C項;16世紀初,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統(tǒng)一國家建立,并向周圍擴張,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3.歐洲歷史上某次運動始于17世紀末的英國,結束于法國大革命,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將這一時期評價為“思維著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該運動()A.得到多國政府立法支持 B.有空前的公共性C.使理性化思維開始形成 D.缺乏經濟學成果【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始于17世紀末的英國,結束于法國大革命;思維著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可知,反映的是啟蒙運動,結合所學可知,啟蒙運動主要是一場知識分子運動,他們依靠各種社會文化機制,展開廣泛的交流活動,表現在社會名流和知識精英經常組織學術聚會活動;許多國家建立了科學院和學術社團組織;一些大學成為研究和傳播新思想的重鎮(zhèn),體現了啟蒙運動具有空前的公共性,B項正確;得到多國政府立法支持表述錯誤,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選項理性化思維開始形成表述有誤,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啟蒙運動在經濟學方面的成果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14.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指出:“對現實的描述會使獨立的哲學失去生存環(huán)境,能夠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過是從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考察中抽象出來的最一般的結果的概括。這些抽象本身離開了現實的歷史就沒有任何價值?!庇纱丝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A.肯定人民群眾的巨大歷史作用 B.以現實的歷史取代精神的歷史C.精神內核內嵌于“歷史具體”中 D.否定歷史理論對歷史研究的作用【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材料“這些抽象本身離開了現實的歷史就沒有任何價值”,可以看出抽象的概括離不開現實的歷史具體,可見唯物史觀精神內核內嵌于“歷史具體”中,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唯物史觀離不開歷史具體,排除B項;材料并未否定歷史理論對歷史研究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C項。15.1930年1月,甘地向英國政府提出11條要求。主要內容如:降低田賦5%,保護關稅限制外國布和服裝的進口,給印度船只以沿海航行權,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法和鹽稅,減少英籍官吏薪金5%等。據此推知,甘地此舉意在()A.擺脫經濟危機對印度的沖擊 B.團結廣大階層爭取民族獨立C.發(fā)展印度經濟擺脫英國控制 D.展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主要內容如:降低田賦5%,保護關稅限制外國布和服裝的進口,給印度船只以沿海航行權,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法和鹽稅,減少英籍官吏薪金5%等?!辈⒔Y合所學可知,甘地要求英國政府降低田稅、保護關稅、釋放政治犯等,意在團結廣大農民、資產階級等不同階層和派別爭取民族獨立,B項正確;甘地向英國提出的要求與擺脫經濟危機對印度的沖擊不符,排除A項;“發(fā)展印度經濟擺脫英國控制”此說法只是甘地向英國政府提出的部分要求,排除C項;“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手段和方法,并非目的,排除D項。故選B項。16.1974年6月,歐共體8國和美國在內北約15國首腦在相互妥協(xié)的基礎上簽訂了《大西洋關系宣言》,強調大西洋兩岸在政治和防務方面有不可分割的共同利益,為了實現共同目標,盟國需要保持密切的磋商與合作。這在實際上()A.促成美國與西歐從分化走向團結 B.大大拓展了西歐國家的外交空間C.基本實現西歐外交獨立自主 D.承認了西歐與美國地位平等【答案】D【解析】【詳解】由材料“大西洋兩岸在政治和防務方面有不可分割的共同利益”、“盟國”等可推知,《大西洋關系宣言》實際上承認了西歐與美國地位平等,D項正確;《大西洋關系宣言》是雙方相互妥協(xié)的產物,并不能促成美國與西歐從分化走向團結;《大西洋關系宣言》依然是基于歐美國家間建立的,并沒有拓展了西歐國家的外交空間;材料并沒反映西歐外交獨立自主問題,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第17題14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4分,第20題12分,滿分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國家糧食儲備的觀念源自西周。戰(zhàn)國時期李悝在魏國推行平糴法,即政府在豐年購進糧食儲存,以免谷賤傷農,歉年賣出所儲糧食以穩(wěn)定糧價。漢武帝時,桑弘羊發(fā)展了上述思想,創(chuàng)立平準法,在京師賤收貴賣以平抑物價。宣帝(前74年—前48年在位)元康年間連年豐收,谷價低至一石五錢,“農人少利”。此時,“歲漕關東谷四百萬斛以給京師,用卒六萬人”。(班固《漢書》)五鳳年間,宣帝采納大司農中丞耿壽昌的建議:在三輔、弘農、河東、上黨、太原等郡買糧,供給京師所用,“省關東漕卒過半”。這一措施成效顯著,耿壽昌又于五鳳四年(前54)奏請在邊郡普遍設置糧倉,“以谷賤時增其賈而糴,以利農,谷貴時減賈而糶,名曰常平倉。民便之”。該制度在后世逐步完善,影響至今。王夫之稱其為“利民之善術也”?!幾酝跷臐渡鐣戎暯窍碌臐h宣帝中興》(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宣帝建立常平倉制度的背景。(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宣帝建立常平倉制度的作用和影響?!敬鸢浮浚?)背景:國家糧食儲備的傳統(tǒng)觀念;戰(zhàn)國漢初的歷史經驗;宣帝中興;宣帝重視民生或民本思想;采納大臣的建議或善于納諫;科學治理或成功治理的實踐;防御自然災害或國防的需要。(2)作用:穩(wěn)定糧食價格,保護農民利益;利于防災救災、應對戰(zhàn)爭等突發(fā)事件;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發(fā)展;垂范后世,影響深遠?!窘馕觥俊驹斀狻浚?)背景:依據材料“國家糧食儲備的觀念源自西周”,得出國家糧食儲備的傳統(tǒng)觀念;依據材料“漢武帝時,桑弘羊發(fā)展了上述思想,創(chuàng)立平準法,在京師賤收貴賣以平抑物價”,得出戰(zhàn)國漢初的歷史經驗;依據材料“宣帝(前74年—前48年在位)元康年間連年豐收,谷價低至一石五錢”,得出宣帝中興;宣帝重視民生或民本思想;依據材料“宣帝采納大司農中丞耿壽昌的建議”,得出采納大臣的建議或善于納諫;依據材料“這一措施成效顯著,耿壽昌又于五鳳四年(前54)奏請在邊郡普遍設置糧倉”,得出科學治理或成功治理的實踐;從防御自然災害或國防角度分析,得出防御自然災害或國防的需要。(2)作用:從對農民的利益保護分析,得出穩(wěn)定糧食價格,保護農民利益;從對防御突發(fā)事件分析,得出利于防災救災、應對戰(zhàn)爭等突發(fā)事件;從維護社會穩(wěn)定分析,得出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發(fā)展;依據材料“該制度在后世逐步完善,影響至今”,得出垂范后世,影響深遠。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紀90年代,張學良“開口說話”,述及其生平重大經歷,其中對“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問題多有闡述。張學良關于不抵抗問題的回憶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命令是他下達的。二是,他之所以下達不抵抗的命令,是沒有想到日本會大規(guī)模地進攻,是對日本侵略形勢的判斷錯誤,“我情報不夠,我判斷錯誤!”三是,不抵抗命令與國民黨中央具體講與蔣介石無關,國民黨中央和蔣介石沒有下達過這樣的命令?!顤|朗《張學良、蔣介石與“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主義——一基于張學良回憶的討論》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自選角度,擬定論題,評論張學良關于不抵抗問題的回憶。要求:史論結合,史實準確,邏輯清晰?!敬鸢浮拷嵌纫唬嚎谑鍪妨系膬r值與局限。張學良開口說話反映出口述史料的既有歷史價值也有其局限性。角度二:不抵抗問題的現象與本質。論題:張學良不抵抗命令是國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的必然示例一:論題:張學良關于不抵抗問題“開口說話”,反映出口述史料既有歷史研究價值也有其局限性。評論:分論點“口述史料對歷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論證:張學良作為當事人和親歷者,其口述說不抵抗命令出自自己、蔣介石并無此令回憶;結合史實,可以認定是可信的;說明張學良對不抵抗命令造成的嚴重后果負有重要責任。分論點“口述史料有明顯的主觀性局限”:張學良對日軍侵略情況誤判,以及蔣介石和不抵抗主義沒有關聯(lián)的回憶,顯然與歷史真實有出入。1928年底,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告東北三省服從國民政府,改旗易幟。1927年,日本東方會議已經確立把滿洲從中國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區(qū),置于日本勢力之下的侵略方針,駐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不斷策劃占領東北并制造事端。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發(fā)生后,日本統(tǒng)治集團為緩和國內矛盾,擺脫困境,急于發(fā)動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這些基本的國際形勢,國民政府和張學良不可能不知情。1930年開始,國民政府已開始大規(guī)?!皣恕备锩鶕?,顯然,國民政府的基本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內”。九一八事變后,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國出面調停,幻想依賴國際聯(lián)盟迫使日本撤兵,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偨Y:綜上所述,張學良關于不抵抗問題“開口說話”,反映出述史料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但不可能完全還原客觀真實的過去,要注意甄別其主觀乃至虛假成分。示例二:論題: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是國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的必然。評論:張學良關于不抵抗命令出自自己、蔣介石并無此令的回憶,是確實的;但他對日軍侵略情況誤判,以及蔣介石和不抵抗主義沒有關聯(lián)的回憶,是不準確的。1928年底,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告東北三省服從國民政府,改旗易幟。1927年,日本東方會議已經確立把滿洲從中國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區(qū),置于日本勢力之下的侵略方針,駐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不斷策劃占領東北。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發(fā)生后,日本統(tǒng)治集團為緩和國內矛盾,擺脫困境,急于發(fā)動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這些基本的國際形勢,國民政府和張學良不可能不知情。1930年開始,國民政府已開始大規(guī)模“圍剿”革命根據地,顯然,國民政府的基本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內”。九一八事變后,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國出面調停,幻想依賴國際聯(lián)盟迫使日本撤兵,充分證實了這一點。綜上所述,不抵抗是國民政府應對日本侵略東北的既定方針,張學良服膺蔣介石,其不抵抗命令是國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的必然,應注意甄別不抵抗問題的現象與本質?!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屬于開放性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依據材料“張學良關于不抵抗問題的回憶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命令是他下達的。二是,他之所以下達不抵抗的命令,是沒有想到日本會大規(guī)模地進攻,是對日本侵略形勢的判斷錯誤,‘我情報不夠,我判斷錯誤’”可以看出張學良開口說話反映出口述史料既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也具有有其局限性。由此可以得出論事張學良關于不抵抗問題“開口說話”,反映出口述史料既有歷史研究價值也有其局限性。評論:依據材料“‘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命令是他下達的”、“不抵抗命令與國民黨中央具體講與蔣介石無關,國民黨中央和蔣介石沒有下達過這樣的命令”可知,張學良作為當事人和親歷者,其口述說不抵抗命令出自自己,蔣介石并無此令的回憶。結合所學可以認定是可信的,說明張學良對不抵抗命令造成的嚴重后果負有重要責任。依據材料“他之所以下達不抵抗的命令,是沒有想到日本會大規(guī)模地進攻,是對日本侵略形勢的判斷錯誤,‘我情報不夠,我判斷錯誤’”、“不抵抗命令與國民黨中央具體講與蔣介石無關,國民黨中央和蔣介石沒有下達過這樣的命令”可知,張學良對日軍侵略情況誤判,以及蔣介石和不抵抗主義沒有關聯(lián)的回憶,顯然與歷史真實有出入。結合所學可知,1928年底,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告東北三省服從國民政府,改旗易幟。1927年,日本東方會議已經確立把滿洲從中國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區(qū),置于日本勢力之下的侵略方針,駐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不斷策劃占領東北并制造事端。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發(fā)生后,日本統(tǒng)治集團為緩和國內矛盾,擺脫困境,急于發(fā)動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這些基本的國際形勢,國民政府和張學良不可能不知情。1930年開始,國民政府已開始大規(guī)?!皣恕备锩鶕?,顯然,國民政府的基本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內”。九一八事變后,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國出面調停,幻想依賴國際聯(lián)盟迫使日本撤兵,充分證實了這一點。最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是張學良關于不抵抗問題“開口說話”,反映出述史料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但不可能完全還原客觀真實的過去,要注意甄別其主觀乃至虛假成分。也可從其他角度并提出論題,結合口述史料價值和有關不抵抗政策的相關知識分析。言之有理即可。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世界文學中,對奴隸貿易的再現和控訴已經屢見不鮮。然而,“苦力貿易”卻鮮為人知,盡管其中的罪惡和暴力程度絲毫不亞于黑奴貿易??傮w而言,苦力貿易和契約華工問題在學術界得到的關注明顯不足,相關的文學書寫也很少,數量和影響力都難以與奴隸題材的文學作品相比肩?!壳吧婕翱嗔Q易和契約華工海外流散的代表性文學作品有:英國作家約瑟夫·康拉德的《臺風》(1903)、古巴裔美國作家克里斯蒂娜·加西亞的《獵猴》(2003)、華裔美國作家林露德的《幸運之神》(2007)、古巴作家馬爾塔·羅哈斯的《黃色行李》(2009)和中國香港作家雷競璇的《遠在古巴》(2016)等。這些文學作品都選取華工在拉丁美洲的流散作為書寫主題……出發(fā)點不同、敘述手法各異,但是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苦力貿易以及契約華工的海外流散歷史。從作家的敘事方式和主題選擇,可以清楚地看出苦力貿易所映射出的權力關系?!济鞔_反映出一些深層次的主題,例如苦力貿易中契約華工的苦難……人性之險惡和脆弱等?!幾岳畋=堋妒澜缥膶W中的苦力貿易和契約華工》(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苦力貿易的實質,并指出契約華工在拉美分布的主要地區(qū)或國家。(2)綜合以上材料,說說你如何看待文學作品與真實歷史中契約華工事件的關系?!敬鸢浮浚?)實質:歐美殖民者對中國進行的剝削和掠奪。地區(qū)或國家:加勒比群島、秘魯、古巴等(2)關系:真實歷史為文學寫作提供素材,文學作品一定程度反映歷史真實,其本身也是史料的一種;文學書寫將宏大歷史人本化,消解契約華工在歷史敘述中的缺位和消音、彌補歷史缺失(再現華工的經歷);從不同角度反映苦力貿易和殖民掠奪的殘酷性,對契約華工的海外流散及話語建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替華工發(fā)聲);文學作品從契約華工的經歷反映苦力貿易,體現出文學敘事的社會歷史使命,發(fā)揮文學的社會作用;文學書寫的著眼點不僅是歷史的再現,而且還是對人性的考量,帶有藝術加工的色彩?!窘馕觥俊驹斀狻浚?)實質:根據材料可知,苦力貿易中的罪惡和暴力程度絲毫不亞于黑奴貿易,可得出其實質是歐美殖民者對中國進行的剝削和掠奪。地區(qū)或國家:根據材料“這些文學作品都選取華工在拉丁美洲的流散作為書寫主題”和所學知識可知,契約華工在拉美分布的主要地區(qū)或國家有加勒比群島、秘魯、古巴等。(2)關系:根據材料,“這些文學作品選取華工在拉丁美洲的流散作為書寫主題”,“反映了苦力貿易以及契約華工的海外流散歷史”,“看出苦力貿易所映射出的權力關系”,可以看出真實歷史為文學寫作提供素材,文學作品一定程度反映歷史真實,其本身也是史料的一種;根據材料“苦力貿易和契約華工問題在學術界得到的關注明顯不足,相關的文學書寫也很少,數量和影響力都難以與奴隸題材的文學作品相比肩?!笨煽闯?,材料中的文學書寫將宏大歷史人本化,消解契約華工在歷史敘述中的缺位和消音、彌補歷史缺失,再現華工的經歷;這些文學作品替華工發(fā)聲,從不同角度反映苦力貿易和殖民掠奪的殘酷性,對契約華工的海外流散及話語建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材料中的文學作品從契約華工的經歷反映苦力貿易,體現出文學敘事的社會歷史使命,發(fā)揮文學的社會作用;根據材料,這些作品“都明確反映出一些深層次的主題,例如苦力貿易中契約華工的苦難……人性之險惡和脆弱”也表明,文學書寫的著眼點不僅是歷史的再現,而且還是對人性的考量,帶有藝術加工的色彩。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0年、1990年、2010年全球前20大集裝箱港口單位:萬TEU排名197019902010港口區(qū)域吞吐量港口區(qū)域吞吐量港口區(qū)域吞吐量1奧克蘭北美33.6新加坡東南亞522.4上海東亞2906.92鹿特丹歐洲24.2香港東亞510.1新加坡東南亞2843.13西雅圖北美22.4鹿特丹歐洲366.7香港東亞2353.24安特衛(wèi)普歐洲21.5高雄東亞349.5深圳東亞2251.05貝爾法斯特歐洲21.0神戶東亞259.6釜山東亞1415.76不來梅/哈文港歐洲19.5洛杉磯北美258.7寧波東亞1314.47洛杉磯北美16.5釜山東亞234.8廣州東亞1255.08墨爾本澳新15.8漢堡歐洲196.9青島東亞1201.29蒂爾伯里歐洲15.5紐約/新澤西北美187.2迪拜西亞1160.010拉恩歐洲14.7基隆東亞182.8鹿特丹歐洲1114.611弗吉尼亞北美14.3橫濱東亞164.8天津東亞1008.012利物浦歐洲14.0長灘北美159.8高雄東亞918.113哈里奇歐洲14.0東京東亞155.5巴生港東南亞887.014哥德堡歐洲12.8安特衛(wèi)普歐洲154.9安特衛(wèi)普歐洲846.815費城北美12.0費力克斯托歐洲141.8漢堡歐洲790.016勒阿弗爾歐洲10.8圣胡安加勒比138.1洛杉磯北美783.217安克雷奇北美10.1不來梅/哈文港歐洲119.8丹戎帕拉帕斯港東南亞653.018費力克斯托歐洲9.3西雅圖北美117.1長灘北美626.319神戶東亞9.0奧克蘭北美112.4廈門東亞582.020悉尼港澳新8.3馬尼拉東南亞103.9紐約/新澤西北美529.2材料二圖11948—2008年全球貨物貿易出口額請任選1970、1990、2010中的一年,以材料一和材料二相關數據為基礎,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所選年代全球化的特點及成因,并談談你的認識(啟示)?!敬鸢浮坷唬?970年特點:歐美是全球化的主力(主導);相比此后40年,此時全球化水平較低。成因:分論點1:歐美是全球化的主力(主導)二戰(zhàn)后,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把穩(wěn)定政治、經濟和社會視為頭等大事,社會和國際關系整體穩(wěn)定;二戰(zhàn)后,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強化國家干預為核心的調整,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經濟增長一度較快;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等國際經濟組織,加強在金融、投資和貿易等領域的國際協(xié)調,通過大國相對平等的協(xié)商,采取市場敢于行動,協(xié)調利益,維護經濟秩序,促進了經濟發(fā)展;科學技術的新發(fā)展推動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生產力進步,第三產業(yè)迅速發(fā)展;近代以來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殖民掠奪積累大量財富,并擁有較好的工業(yè)和社會基礎;分論點2:相比此后40年,此時全球化水平較低第三世界獨立不久,發(fā)展水平低,加之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導致亞非拉廣大地區(qū)對全球化的參與和貢獻有限;兩大陣營對峙,加之實行計劃經濟,社會主義陣營游離于全球化之外;等等。認識:此時的全球化最多只是半球化,且以發(fā)達國家為主導,說明真正的全球化遠未實現;只有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國際格局對全球化進程有重要影響;發(fā)展中國家要努力參加全球化;科技發(fā)展程度直接影響國家在全球化中的地位。等等。(任2點,言之有理即可)例二:1990年特點: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依然保持全球化中的優(yōu)勢地位;但受到新型民族獨立國家的挑戰(zhàn),東亞、東南亞國家表現出色;/相較前20年,全球化程度有所提高(任2點)。成因:分論點1: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依然保持全球化中的優(yōu)勢地位:二戰(zhàn)后二十年,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fā)展迅速,有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等優(yōu)勢;歐美發(fā)達國家不同程度調整經濟政策如減少國家干預等,仍保持經濟優(yōu)勢;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進步;蘇聯(lián)及東歐國家改革陷入困境,沒有擺脫計劃經濟的束縛,總體上仍游離于全球化之外;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經濟建設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在計劃經濟體制內,尚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程度受限,全球競爭力有待提高;分論點2:東亞、東南亞等國家表現出色東亞、東南亞等新興民族國家,努力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掀起了現代化建設浪潮。20世紀60—80年代,新加坡、韓國等亞洲國家抓住西方國家進行產業(yè)結構調整的機會,利用本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本吸引外國資本,發(fā)展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實現了經濟高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