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_第1頁
四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_第2頁
四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_第3頁
四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_第4頁
四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四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

四班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2、借助解釋,讀詩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和伴侶依依惜別之情,培育審美情趣。

3、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鑒賞力量。

教學重點、難點

精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離上課還有幾分鐘,我們來玩?zhèn)€嬉戲,輕松輕松。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背了許多古詩,我們來玩?zhèn)€古詩對接的嬉戲,好嗎?

我說上句,你接下句??凑l舉手最快,回答得最好:

1、春眠不覺曉,到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倫送我情。

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家鄉(xiāng)。

又快又好,果真名不虛傳啊!

同桌玩一玩。

二、導入

1、剛才我們搶答的是哪兩位詩人的詩呀?

(李白、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詩人,他們又是一對好伴侶,今日我們一起來觀賞與他倆有關(guān)的一首古詩。大家齊讀。

3、詩的題目中有三個生字,給你1分鐘能記住嗎?趕快打開書本100頁。

記住了嗎?來,跟老師一起來寫。

h鶴:留意左邊略微寫窄一點。

mng孟:上面的"子'比較長。

lng陵:左窄右寬,后鼻音。

三、讀題獲信息

1、一起來讀讀:

來,隨著我的手勢再讀一遍,留意節(jié)奏。你看,留意了節(jié)奏,讀得好聽多了。

2、讀了幾遍課題,你讀出了什么信息?

3、說得真好,用你的朗讀告知大家:

李白,在何處/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楚的送別畫面。

同學們真會讀書,讀了幾遍詩題,就獵取了這么多信息。

今日,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一起來觀賞這首古詩。

四、讀精確?????、讀流利

1、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留意讀準字音。

2、讀好了?請你讀給同桌聽聽,讓他說說你讀得怎樣。

3、誰情愿讀給大家聽聽。還有想讀的嗎?

4、其他同學能讀好嗎?那我們一起來讀。

五、讀詩知畫面

1、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借助解釋,自身讀讀詩,邊讀邊想象,你好像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把你想到的畫面說給同桌聽聽。

3、讀著讀著,你的腦海里依次消失了哪些畫面?

(一生自由說。)

狀況一:

(同學說前兩行或全部。)

1、說得真好。你能把西辭說得更清晰些嗎?

(生說。)

來,看看示意***,你會說得更好。你再來說說。

你還想說。

孟浩然在西邊的黃鶴樓辭別了李白,然后乘著船,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向東邊的揚州駛?cè)ァ?/p>

2、你看,畫面動起來了。送別是在煙花三月的一天。

煙花三月是一幅怎樣漂亮的畫面呢?請你綻開想象的翅膀。

(同學不時地說,使畫面說豐滿。)

(生想象不出:你看到了什么景物?什么顏色?什么外形?怎么動的?)

真是一副美不勝收的江南春景!你的想象真豐富。

3、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4、說得真好!你能想著這些畫面,讀讀前兩行詩嗎?

5、繁花似錦的春天,正是詩人們游山玩水、飲酒賦詩的好時候,而好伴侶卻要離開我了。我們也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讀這兩行詩。

狀況二:

(同學說后兩行。)

1、你還想到了什么畫面?

2、(說到"唯見、望'。)

望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李白他會想些什么呢?他好像要把自身的一片情意托付給江水,陪送友人。人雖分,心相隨,多么真摯的友情??!

3、(說到"孤帆'。)

江面上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小船嗎?(不是)

(如答不出來:長江是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啊,每天來往的船只絡(luò)繹不絕,李白久久遙望江面,莫非真的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只船嗎?)

那為什么說"孤'呢?

(孤獨孤獨?????的心情。)

哦,你把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也想象出來了,畫面也活了。

你還能加入什么想象把畫面想得更活呢?

4、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5、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內(nèi)心的想象,讓送別的畫面更加豐滿起來了。

那你能想著畫面,讀讀后兩行詩嗎?

6、我們也像他那樣,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這兩行詩。

五、讀詩悟情感

1、是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我們想象著畫面,再讀整首詩,看看我們能感受到什么?

狀況一:

(我體會到了他們依依不舍的感情。)

那帶著你的體會,讀讀這首詩。老師給你配點音樂。

狀況二:誰還有不同的體會。請你讀讀。

哦,你的朗讀呈現(xiàn)了一個溫情的送別局面。

狀況三:你是想說還是想讀?

2、請同學們再讀讀整首詩,讀出你獨特的感受。

3、真摯的情意成果了千古名篇。讓我們把它背下來吧。

(自由讀背。)

能背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課件音樂)

多美的人間真情??!

五、讀詩遷方法

1、同學們,今日我們一起通過"讀古詩、想畫面、體會情感'這種方法觀賞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現(xiàn)在,我們就用這種觀賞古詩的方法獨自觀賞《送元二使安西》。(課件)音樂。

2、來,先把它讀正確。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請同學們自由觀賞這首詩,借助解釋,邊讀邊想象,你好像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體會到怎樣的情感。

4、同桌溝通溝通。

5、誰想談?wù)劊?/p>

(生自由談。)

6、你想著畫面,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這首詩。

7、能不能試背一下:

不一樣的景,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送別里卻蘊涵著同樣的深情。

五、結(jié)束

1、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也要分別了。同學們,戴老師真舍不得你們哪!你們今日表示得太精彩了,我想送一句詩給你們:

你們的確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這離別之際,你們有什么話想對我說嗎?用一句送別詩,或者自身想說的話都可以。

2、同學們,今日我們記住的不只是這美麗的詩句,更難遺忘的是人間美妙的真情:

你能把這樣深情的送別詩改編成一個感人的小故事嗎?

出示課件:

作業(yè):發(fā)揮你的想象,從兩首詩中任選一首,把它改編成一個感人的送別小故事。

四班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2

微課題討論小組

抓住關(guān)鍵詞培育閱讀思維力量的討論

教學內(nèi)容

4.秋天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點,品嘗秋景的漂亮,感受豐收的喜悅。

2.熬煉同學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力量,引導同學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實踐者。

3.培育同學喜愛大自然,學會發(fā)覺美、觀賞美、制造美。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點,品嘗秋景的漂亮,感受豐收的喜悅。

教學難點

熬煉同學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力量,引導同學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實踐者。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前預(yù)備

課件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策略/方法

第一課時

一、目標導學,導入新課

1.激趣:同學們,一年四季,季節(jié)更替,轉(zhuǎn)瞬,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碩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節(jié),讓我們跟著詩人王宜振的腳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麗的秋天吧!(板書課題)

2.(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秋景)老師范讀全詩。

3.同學自由談:看了秋景,聽了寫秋的詩,你對秋天有什么問題嗎?(此處可讓同學質(zhì)疑)

二、精講點撥,初讀詩歌,理清詩歌的脈絡(luò)。

1.同學自讀全詩,要求:對比生字表,讀準字音,讀準課文,不錯、不添、不漏。同時,邊讀邊標出詩歌的小節(jié)來。

2.指名讀全詩,相機正音。

3.出示生詞卡片,指名領(lǐng)讀齊讀:

明麗釀造苦惱羊腸小道

照射珍藏柔韌井井有條

4.提問:這些生字中,有哪些簡單寫錯的地方?我們怎樣記住它們?

5.嘗試聽寫,并溝通反饋。

6.齊讀。

7.再讀全詩,將自己喜愛的地方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思索: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了秋天?

8.小結(jié):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

三、有效反饋,布置作業(yè):

1.小結(jié):讀了這一首詩,你眼前消失了什么樣的情景?

2.布置作業(yè):

①熟讀詩歌,背誦全詩。

②聽寫生字詞,描紅習字。

③選擇你最喜愛的一個小節(jié),依據(jù)內(nèi)容畫一幅秋天的畫。

④課后收集寫秋天的詩,古詩,現(xiàn)代詩都可以。

其次課時

一、復(fù)習:

1.聽寫課后詞語,并反饋。

2.談話: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讀來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好嗎?

二、進入新課

1.精讀感悟,體會秋天各樣的美。

①過渡:跟著詩人我們走進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愛秋天的什么風景呢?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嗎?(此處可讓同學質(zhì)疑)讀讀課文,把你的發(fā)覺告知大家,還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畫畫談?wù)勛约旱睦斫狻?/p>

讀完課文后同學自由談,老師相機板書: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可以打亂挨次)

②指導同學重點品讀:其中,你喜愛什么呢?把描寫這一景物的語句勾畫下來圈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批注上你的體會。

組織溝通,相機指導:A、秋風:

(1)、你為什么喜愛秋風?指名同學答。(秋風像個調(diào)皮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韌的梳子。)

(2)、"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覺得這個省略號有什么作用?(似乎是風在一點一點擦拭腳印,掩蓋夏的痕跡。)

(3)、能把你的喜愛用讀表達出來嗎?(感情朗讀這一小結(jié),師生共同評價。)

B、秋實:

(1)秋天里,有哪些果實成熟了?都是什么樣子的?(稻穗、向日葵、蘋果、葡萄)

(2)自讀第三到五小節(jié),感受豐收的喜悅。

(3)匯報朗讀,老師指導。

(4)全班賽讀,看誰先背下來。

(5)在看到累累秋實的時候,我們還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顏色呢?(紅、黃、紫。同學可以想象補充課文中沒有的顏色。)

2.回歸整體,感受詩的韻律美。組織爭論:

(1)你喜愛這首詩嗎?為什么呢?(寫得美讀起來上口)

(2)你覺得這首詩還有什么特點呢?

同學自由談,只要有道理就賜予確定。(重點指導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3)老師小結(jié):這首小詩運用擬人的手法,用流暢明快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秋天的美。

3、再讀全詩,試著背誦全詩。

三、拓展延長,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

1、談話"同學們,金秋是漂亮的,在每一個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禮贊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組合,分組活動,出示分組活動內(nèi)容:

(1)彩筆繪秋色,畫出心中的秋。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小組合作編排詩朗誦《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即課后練習4,將詩句改成一段話。)

3、全班匯報溝通,老師總結(jié)。

1-1揭題,生齊讀課題。

1-3生自由談

2-1生自讀全詩

2-4教學易錯字

2-7生思索

3-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同學發(fā)言。

3-2引導同學在***畫中、從身邊景物、人物、事物的變化中找秋天,使同學在不知不覺中發(fā)覺秋天的特點。

1-2同學質(zhì)疑

2-1讓同學有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間選擇自己喜愛的景物進行品析,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2-2組織同學爭論。

四班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古詩。

2.體會詩人在廬山時,觀看的地點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樣。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溝通。

教學重點

1.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

2.引導同學把握好朗讀的節(jié)奏,把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思想,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預(yù)備

1.橡皮泥。

2.同學收集有關(guān)蘇軾的資料。

rpoint。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吟誦):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近凹凸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你們都知道老師吟誦的是哪首古詩吧?(題西林壁)今日,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到廬山去領(lǐng)會一下那奇妙的自然風光。請全班打開課本第22面,齊讀古詩《題西林壁》。

(生讀古詩,師板書課題)

師:這首古詩,同學們都會背了,但是你們知道它的含義嗎?今日,我們就要用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你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的步驟嗎?

解詩題,知

抓字眼,明詩意

多誦讀,悟詩情

二、學習課文

(一)解詩題,知

1.師:請結(jié)合課文的解釋,理解一下本詩題目的意思。(書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2.師:誰知道蘇軾的生平?(生溝通蘇軾的資料。)

(蘇軾,字子瞻,好東坡居士,北宋聞名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為"三蘇'。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本文是蘇軾在被貶途中經(jīng)過廬山時寫下的五首游記詩之一。)

(二)抓字眼,明詩意

1.(師指名讀古詩)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索,你們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2.師:四人小組合作溝通,你們從這句詩中讀懂了什么?

3.師:誰來說說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橫著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cè)著看卻仿佛變成了一座山峰。

4.師:你們能用橡皮泥捏出蘇軾描繪的這座山嗎?

遠近凹凸各(重讀)不同:向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看到的廬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師:從這兩句詩中,你知道為什么廬山在蘇軾的眼中,會有怎么多種變化嗎?

(蘇軾站在不同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廬山)

6.師:對,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現(xiàn)在就面對著廬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說一句話嗎?(出示小黑板)不識廬山真(重讀)面目:(識:認清)"我'沒有認清廬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緣身在此山中:只由于我站在廬山中

7.師:這一句里有一個字很難寫,誰知道呢?("緣'字)讓我們一起來疏通一下筆畫。

(三)多誦讀,悟詩情

多誦讀:

1.師:老師有一個問題:為什么要描寫廬山?(寵愛廬山)從多個角度,細致地觀看了廬山,簡潔而生動地描繪了廬山的奇怪景象,可見他對廬山的秀麗景色流連忘返。你們說,你們能不能把那贊美之情用美麗的嗓子朗讀出來?好,現(xiàn)在讓我們用自己寵愛的方式朗讀這首古詩。誰還記得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齊誦、輪誦、唱誦、表演讀、疊誦)好,現(xiàn)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寵愛的方式讀這首古詩。

2.四人小組表演

悟詩情

師:剛才同學們特別有感情地朗讀了《題西林壁》。但吳老師有一個地方卻怎么也不能理解:為什么說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經(jīng)說廬山"橫看成嶺側(cè)成峰'了嗎?(由于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是站在遠處看的,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則是身在廬山時看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們要想對事情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就要多聽一聽其他人的意見。)

三、總結(jié)

師:《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麗、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業(yè)

1.背誦、默寫《題西林壁》。

2.結(jié)合生活事例,說說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意思。

四班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4

熟悉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有感情朗讀并且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溝通。

突出"遠、近、高、低、橫、側(cè)'幾個字的展現(xiàn)的畫面。

通過"莫笑、足'等詞語,體會農(nóng)家的純普熱忱、鄉(xiāng)間的風光習俗。

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