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電壓技術第八章演示文稿目前一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高電壓技術第八章目前二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主要內(nèi)容
第一節(jié)輸電線路的防雷保護第二節(jié)發(fā)電廠和變電所的防雷保護第三節(jié)旋轉電機的防雷保護(發(fā)電機、調(diào)相機、變頻機、電動機)目前三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8.1輸電線路防雷保護
目前四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基本知識(1)輸電線路雷擊是線路跳閘的主要起因。原因:分布廣,易受雷擊在我國跳閘率比較高的地區(qū)的高壓線路由雷擊引起的次數(shù)約占40~70%,在多雷、土壤電阻率高、地形復雜的地區(qū),雷擊事故率更高在日本50%以上電力系統(tǒng)事故是由于雷擊輸電線路引起的雷擊經(jīng)常引起雙回同時停電,20-30%的輸電線路故障發(fā)生在雙回輸電線路美國、前蘇聯(lián)等十二個國家,雷害事故占總事故的60%據(jù)275-500kV總長為32700km輸電線路連續(xù)三年的運行資料目前五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基本知識(2)線路雷擊過電壓分為:感應雷過電壓、直擊雷過電壓。感應雷過電壓:雷擊線路附近地面,或塔頂?shù)窗l(fā)生反擊,由電磁感應引起的過電壓。直擊雷過電壓:雷擊于線路引起的過電壓。雷擊塔桿、避雷線及繞擊反擊-雷擊桿塔或避雷線,造成絕緣子接地端電位比導線高繞擊-繞開避雷線,雷電直接擊中導線直擊雷的危害更為嚴重。輸電線路耐雷性能和防雷措施效果衡量標準:耐雷水平、雷擊跳閘率。耐雷水平:雷擊線路時絕緣不發(fā)生閃絡的最大雷電流幅值耐雷水平越高,防雷性能越好。雷擊跳閘率:折算為統(tǒng)一條件(每年40雷暴日、100km線路)下,因雷擊而引起的線路跳閘次數(shù)。由于雷電放電的復雜性,相對于計算結果,實際運行經(jīng)驗更為重要目前六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輸電線路防雷的四道防線
雷擊輸電線路的危害:引起線路跳閘,影響正常供電雷電波侵入變電站,破壞設備絕緣,造成停電事故。危害更大輸電線路防雷措施又稱為線路防雷的四道防線防止雷直擊導線。措施:避雷線、避雷針,或電纜線路防止雷擊塔頂或避雷線后引起絕緣閃絡。措施:降低接地電阻、增大耦合系數(shù)、增強線路絕緣、采用線路型避雷器防止閃絡后轉為穩(wěn)定的工頻電弧,以免跳閘。增加絕緣子片數(shù)、采用不接地或經(jīng)消弧線圈接地防止線路中斷供電。自動重合閘、雙回路、環(huán)網(wǎng)供電應用時須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保護措施。如:線路電壓等級、供電重要程度、雷電活動強弱等。
目前七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感應雷過電壓的產(chǎn)生(1)感應雷過電壓的產(chǎn)生分為:靜電分量和電磁分量感應雷過電壓的靜電分量。雷云接近線路上空時,由于靜電感應,與雷云異號的正電荷被吸引到靠近先導通道的一段導線上,形成束縛電荷。而異號電荷則被排斥到線路遠方或流入大地先導放電速度較慢,電荷移動速度較慢,對應的電壓、電流波可忽略導線仍保持原有電位主放電開始后,先導通道中的負電荷被快速中和。靜電場突然消失,被束縛的電荷瞬間成了自由電荷,形成電壓波迅速向線路兩側傳播。感應雷過電壓的電磁分量。主放電時,雷電流沖擊波產(chǎn)生強烈的脈沖磁場,其磁通與導線相交時,即產(chǎn)生一定的感應電壓。由于主放電通道與導線基本垂直,故電磁分量較小,通常只考慮靜電分量
目前八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感應雷過電壓的產(chǎn)生(2)電荷聚集過程速度較慢,可忽略對應波過程電荷釋放過程速度快,形成明顯的波過程與先導放電和主放電的速度對應目前九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無避雷線時的感應雷過電壓(1)當雷擊點與電力線路之間的水平距離d>65m時,感應雷過電壓的最大值可為:
Ui=25Ih/dI——雷電流幅值,h—導線對地平均高度,d——雷擊點與導線間的水平距離由于雷擊點自然接地電阻較大,I最大可按100kA估算可以推算:感應雷過電壓是直擊雷的1/10左右。當d<50m,易擊中線路本身(受線路吸引)當d<50m,且未擊中線路本身,感應雷過電壓的最大值為:
Ui=ah=Ih/2.6a—感應過電壓系數(shù),單位為kV/m。數(shù)值上等于雷電流的時間陡度平均值,即I/2.6(單位kA/us)。對公式的理解目前十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無避雷線時的感應雷過電壓(2)即無避雷線時,雷擊點距線路65m以內(nèi),其感應過電壓不隨距離而變化;距線路65m以上,感應過電壓隨距離線性減小。實測表明,感應雷過電壓幅值一般不超過300~400kV可使35kV及以下水泥桿線路出現(xiàn)閃絡對110kV及以上線路,一般不會構成威脅感應雷的極性與雷云極性相反,一般為正。不同相導線產(chǎn)生的感應雷同極性,故相間不存在電位差,只會對地閃絡
目前十一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有避雷線時的感應雷過電壓(1)導線上方掛有避雷線時,感應的束縛電荷和電壓均減小雷電先導電荷產(chǎn)生的電力線部分被避雷線截住或者:避雷線聚集的電荷降低了先導電荷對導線的電場強度避雷線起到屏蔽線的作用。如果避雷線與導線一樣未接地,其感應雷過電壓與導線的計算過程類似。由于聚集電荷間的影響,感應電壓適度降低二者過電壓電荷極性相同但實際上,避雷線通過桿塔接地,其電位為零。從行波角度看,僅指到達桿塔接地點及以后為零。在感應電壓波到達桿塔(接地點)之前,不為零。復習:行波傳播的知識目前十二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有避雷線時的感應雷過電壓(2)避雷線感應電壓行波Ui(g)到達桿塔時,將產(chǎn)生一個-Ui(g)反射電壓波。行波的折反射反射電壓行波-Ui(g)將在導線上產(chǎn)生一個耦合電壓-kUi(g)。即,導線的實際感應雷過電壓為:k為避雷線與導線間的幾何耦合系數(shù)總體而言,由于避雷線的屏蔽作用,導線上感應電壓下降。避雷線與導線間距越小,耦合系數(shù)越大,導線上的過電壓越小
計及電暈影響后,耦合系數(shù)需要修正。目前十三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輸電線路直擊雷過電壓以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tǒng)為例雷擊桿塔桿頂雷擊避雷線位于塔桿擋距之間雷繞過避雷線擊于導線—繞擊目前十四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雷擊塔桿桿頂?shù)倪^程雷電流大部分經(jīng)被擊塔桿及其接地電阻流入大地,小部分經(jīng)相鄰兩塔桿入地從絕緣子串閃絡的角度看,雷擊塔桿桿頂比雷擊避雷線更最嚴重,過電壓更高。由于桿塔不高,接地電阻R較小,接地點反射電流立即達到塔頂,入射電流加倍。另一方面,避雷線有分流作用流經(jīng)桿塔的電流it<雷電流i。β:桿塔分流系數(shù),β:一般在0.86~0.92根據(jù)分流系數(shù)可以推算出桿塔接地電阻目前十五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雷擊桿塔塔頂時的過電壓(1)示意圖和等值電路Ri為塔桿沖擊接地電阻,Lt為塔桿電感,Lg為避雷線電感目前十六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雷擊桿塔塔頂時的過電壓(2)塔頂過電壓可表示為設雷電流為斜角平頂波,波前時間為2.6uS,則有則塔頂過電壓為:如果無避雷線,則β=1。即避雷線降低了雷擊塔頂?shù)碾妷罕芾拙€上的過電壓與塔頂相同目前十七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雷擊桿塔塔頂時的過電壓(3)避雷線過電壓在導線上的耦合電壓為:耦合電壓與雷擊電壓同極性導線上的感應過電壓感應過電壓極性與雷擊電壓反極性考慮了避雷線路感應過電壓的耦合電壓導線過電壓為:耦合電壓與感應電壓之和絕緣子串兩端電壓為:塔頂電位與導線電位之差一些假設條件:如各電壓分量的最大幅值同一時刻出現(xiàn),忽略系統(tǒng)工作電壓等目前十八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雷擊塔頂時的耐雷水平雷擊塔頂時的耐雷水平:當絕緣子串兩端電壓等于50%沖擊放電電壓時的雷電流幅值有避雷線的線路耐雷水平較高。提高耐雷水平的方法:加強線路絕緣,增大耦合系數(shù),降低塔桿接地電阻,降低線路高度,等。工程上更多采用降低塔桿接地電阻和增大耦合系數(shù)的方法增大耦合系數(shù)方法:單避雷線改為雙避雷線,等目前十九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雷擊擋距中央避雷線時的過電壓(1)是雷擊避雷線最嚴重的情況原因:從兩側的負反射波返回的時間最長雷擊點的初始電壓(反射波未返回前):設兩側避雷線波阻抗(400R)并聯(lián)值與雷道波阻抗(200R)相同,故無折反射i(t)為雷電流。等于雷擊入射電流的2倍。則每側電流為i(t)/4設入射雷電波為斜角平頂波,I為雷電流最大值,斜率
一般塔距小于2.6uS內(nèi)的行波傳播距離(750m),可認為斜角波:目前二十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雷擊擋距中央避雷線時的過電壓(2)雷擊點的最大電壓:為兩側反射波到達時刻的電壓值注意:行波的傳播過程和線路上的電壓變化雷擊點避雷線與導線間的最大電壓:k為避雷線與導線間的耦合系數(shù)考慮導線感應電壓時如何?負反射波尚未返回雷擊點時,雷電流已過峰值,A點最高電位將如何確定?對應塔距大于2.6uS內(nèi)的行波傳播距離(750m)入射雷電波為斜角平頂波目前二十一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雷擊擋距中央避雷線時的過電壓(3)可計算出避雷線和導線間的最小距離。我國規(guī)程規(guī)定空氣絕緣較好,一般不會擊穿
兩側塔桿絕緣子串承受的電壓,在忽略塔桿電阻和電感時,為0。電壓波沿避雷線到塔桿時,注入大地,電壓為0。在導線上的耦合波也分為正負兩個,合并電壓為0。因此,絕緣子串的承受電壓為0。為什么可以忽略塔桿電阻和電感??即使考慮塔桿電阻和電感時,其承受的過電壓也較小,小于雷擊于塔頂時的過電壓。因此在計算雷擊跳閘率時,不考慮雷擊避雷線的情況
注意:分析雷擊塔頂和避雷線時的過電壓大小和分布目前二十二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繞擊導線的過電壓(1)繞擊:雷繞過避雷線而擊于導線繞擊率和避雷線對邊相導線的保護角、桿塔高度、地形地貌、地質(zhì)條件等有關示意圖和等值電路設雷電通道波阻抗Z0為200R,線路波阻抗Z為400R。則雷電在雷擊點無折反射
目前二十三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繞擊導線的過電壓(2)設入射雷電波為斜角平頂波則雷擊點的最大電壓為:
I為雷電流最大值,是原始電流的2倍。雷擊點避雷線和導線間的最大電壓為
避雷線上有耦合波,k為耦合系數(shù)
兩側塔桿絕緣子串承受的最大電壓等于問題:為何忽略耦合電壓?避雷線上的耦合電壓波到塔桿很小
線路的耐雷水平為:根據(jù)規(guī)程的計算,雷繞擊的耐雷水平較雷擊塔桿小很多。無避雷線時,雷直擊導線的過電壓和耐雷水平與此類似
目前二十四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輸電線路耐雷水平無避雷線,雷直擊線路時的耐雷水平:35、110、220、330、500kV線路電壓等級3.5、7、12、16、27.4kA耐雷水平91、87、73、66、50%超耐雷水平雷電流概率
有避雷線,反擊時的耐雷水平:
35、110、220、330、500kV線路電壓20-30、40-75、75-110、100-150、125-175kA耐雷水平可見雷直擊導線會引起幾乎所有電壓等級的線路絕緣子閃絡因此,我國110kV及以上線路需全線架設避雷線。目前二十五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輸電線路雷擊跳閘雷擊跳閘過程:雷電流超過耐流水平--->沖擊閃絡--->時間幾十us,開關來不及動作--->如果工頻續(xù)流,則跳閘--->如果無工頻續(xù)流,則不跳閘是否發(fā)生工頻續(xù)流,取決于弧道中的平均電場強度閃絡瞬間工頻電壓值(相位)去游離條件(氣溫、風速等)雷擊跳閘原因:反擊或繞擊反擊跳閘主要是:雷擊桿塔繞擊:繞擊導線。
雷擊避雷線一般不發(fā)生跳閘目前二十六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雷擊桿塔的跳閘率雷擊跳閘率:折算為統(tǒng)一條件(每年40雷暴日、100km線路)下,因雷擊而引起的線路跳閘次數(shù)。每100km有避雷線的線路每年(40個雷暴日)的落雷次數(shù):N=2.8hg。hg為避雷線對地平均高度擊桿率g:雷擊桿塔次數(shù)/雷擊線路總次數(shù)。1/6~1/2。不同條件下的擊桿率見P196表8-2
雷電流幅值超過雷擊塔頂耐雷水平的概率為
P1可查閱P169圖7-2建弧率η:絕緣擊穿后存在工頻續(xù)流的概率。每100km線路每年雷擊桿塔跳閘次數(shù)
目前二十七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繞擊跳閘率每100km線路每年繞擊跳閘次數(shù):Pa為繞擊率。繞擊次數(shù)/雷擊線路總次數(shù)平原線路繞擊率:山區(qū)線路繞擊率:Α為避雷線保護角,ht為避雷線平均高度P2為雷電流幅值超過繞擊耐雷水平的概率。可查閱P169圖7-2目前二十八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線路雷擊跳閘率線路雷擊跳閘率:=雷擊桿塔(反擊)跳閘率+繞擊跳閘率
目前二十九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中性點非直接接地電網(wǎng)雷擊跳閘率無避雷線,每100km線路每年40雷暴日的雷擊跳閘率為hc——上導線平均高度,η—建弧率:P1為:雷擊使一相導線與塔桿閃絡,再向第二相導線反擊且雷電流幅值超過耐雷水平的概率。單相閃絡不跳閘。需要兩相同時閃絡(接地并短路)才能跳閘。為什么?目前三十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輸電線路的防雷措施(1)架設避雷線減少雷直擊導線;分流作用降低塔頂電位;屏蔽作用降低感應過電壓規(guī)程規(guī)定:220kV及以上全線雙避雷線110kV除少雷區(qū)外全線架設避雷線保護角。110kV:α=20o-30o;220kV:α=20o;500kV:負角降低桿塔接地電阻。一般高度桿塔特別有效架設耦合地線。降低接地電阻困難時用導線下方架設一條接地線具有分流作用,又加強了避雷線對導線的耦合。運行經(jīng)驗表明,可降低雷擊跳閘率50%左右目前三十一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輸電線路的防雷措施(2)加強絕緣針對個別大跨越、高桿塔,落雷機會多等情況方法:增加絕緣子片數(shù)采用不平衡絕緣方式。同桿雙回線路采用。方法:一回普通絕緣,一回加強絕緣。避免同時閃絡,同時跳閘。裝設自動重合閘我國110kV及以上線路重合閘成功率達75~95%采用消弧線圈接地運行方式單相雷擊閃絡電弧被消弧線圈熄滅,不跳閘我國的運行經(jīng)驗表明,可使雷擊跳閘率降低1/3左右僅適用中壓配電網(wǎng)目前三十二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輸電線路的防雷措施(3)加裝線路型避雷器作用:實質(zhì)是一種放電器,并聯(lián)連接在被保護設備附近,當作用電壓超過避雷器的放電電壓時,避雷器先放電,限制了過電壓的發(fā)展基本要求:良好的伏秒特性,實現(xiàn)合理的絕緣配合很強的絕緣強度自恢復能力,快速切斷工頻續(xù)流硅橡膠護套氧化鋅線路避雷器已取得良好應用效果目前三十三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輸電線路的防雷措施(4)加裝線路型避雷器(續(xù))線路避雷器的投資較大,難以普遍采用建議優(yōu)先安裝在:山區(qū)線路易擊段、易擊點的桿塔山區(qū)線路接地電阻超過100Ω且發(fā)生過閃絡的桿塔水電站升壓站出口線路接地電阻大的桿塔,大跨越高桿塔多雷區(qū)雙回線路易擊段、易擊點的一回線路上目前三十四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輸電線路的防雷措施(5)目前三十五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輸電線路的防雷措施(6)日本:總結77kV各種防雷措施的效果,統(tǒng)計出:增加絕緣,可使雷擊跳閘次數(shù)降至62%架設耦合地線,可使雷擊跳閘次數(shù)降至56%減少桿塔接地電阻,可使雷擊跳閘次數(shù)降至45%安裝MOA后可消除雷擊跳閘事故美國:AEP和GE公司1980年開始研制線路防雷用合成絕緣ZnO避雷器,1982年10月有75只在138kV線路上投入試運行。運行表明在裝有避雷器的被保護線段沒有出現(xiàn)絕緣子串的閃絡。法國:1998年開始在63kV和90kV線路安裝避雷器中國:1993年,清華大學研制出110-220kV無間隙的線路避雷器,1999年,500kV線路避雷器掛網(wǎng)運行目前三十六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8.2發(fā)電廠和變電所的防雷保護
目前三十七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變電所防雷的要求和雷害來源發(fā)電廠和變電所防雷保護的要求更高:線路防雷,可以是部分耐雷。線路絕緣損害主要是絕緣子沿面閃絡,可恢復。具體耐雷水平可視線路重要程度而定。發(fā)電廠、變電所,要求是完全耐雷。雷擊造成的停電面積大。發(fā)電廠是電力網(wǎng)的心臟,變電所是樞紐。一些重要設備不是自恢復絕緣。一旦閃絡,不可恢復。發(fā)電廠和變電所雷害事故的來源:雷直擊雷電波沿輸電線路侵入對直接雷的防護:避雷針、避雷線+良好的接地網(wǎng)對雷電波侵入的防護:避雷器(如閥式避雷器)+輔助措施。限制過電壓幅值;限制雷電流幅值;降低侵入波的陡度。目前三十八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直擊雷保護方法:避雷針、避雷線+良好的接地網(wǎng)使所有設備和建筑物處于保護范圍之內(nèi)復習:避雷針和避雷線的保護范圍。防止反擊(逆閃絡)發(fā)生。反擊的概念。被保護物與避雷針(線)在地上和地下均留有足夠的距離。工作接地和防雷接地要分開。避雷針分類:獨立避雷針、構架避雷針目前三十九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獨立避雷針的過電壓(1)在避雷針的A點(高度h)和接地裝置B點的電位為:
L0—避雷針單位高度等值電感Ri—接地裝置沖擊接地電阻避雷針與被保護物體的空間距離(空氣間歇)應滿足
E1—空氣擊穿場強一般為500kV/md1d2BRi目前四十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獨立避雷針的過電壓(2)地中距離應滿足:E2為大地的擊穿場強一般為300kV/m根據(jù)規(guī)程?。篒=100kA,平均陡度di/dt=100/2.6(kA/uS),L0=1.55uH/m,帶入可得d1和d2
我國標準推薦獨立避雷針的工頻接地電阻不宜大于10歐姆。接地電阻增大,d1,d2增大,避雷針高度增加,從技術經(jīng)濟角度權衡不合理
d1d2BRi目前四十一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構架避雷針構架避雷針:避雷針架設在構架上構架避雷針特點:造價低廉、便于布置;但離電氣設備近,易發(fā)生反擊。關于避雷器的國家規(guī)程規(guī)定:35kv及以下配電裝置的絕緣較弱,其架構或房頂上不宜裝設避雷針,而應裝設獨立避雷針。60kv的配電裝置,在大地電阻率ρ<500Ωm的地區(qū)容許采用構架避雷針,而在ρ>500Ωm
的地區(qū)宜采用獨立避雷針。110kv及以上的配電裝置,在土壤電阻率ρ<1000Ωm時,不易反擊,容許裝設構架避雷針。架構避雷針的接地裝置與主變接地點之間電氣距離應大于15m防止發(fā)生反擊不允許在變壓器門型架上裝設避雷針。發(fā)電廠廠房一般不裝設避雷針。以免發(fā)生感應或反擊使繼電保護誤動作,或者造成絕緣損壞。目前四十二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避雷線與被保護設備的距離兩端接地避雷線與被保護設備的地上和地中距離:思考題:為什么分流系數(shù)不是按照波阻抗而是按線路長度計算?一端接地、另一端絕緣的避雷線與被保護設備的地上和地中距離:規(guī)程規(guī)定:避雷針、避雷線的最小距離:地上距離:d1>5m地下距離:d2>3m—避雷線分流系數(shù)—雷擊點到較近支柱間的距離—雷擊點到另一支柱間的距離目前四十三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發(fā)電廠、變電所雷電侵入波防護措施主要措施:避雷器。此外需附加:輔助措施。對帶間歇類避雷器的要求:伏秒特性在被保護絕緣的伏秒特性之下;滅弧能力強,避免工頻續(xù)流。對MOA類避雷器的要求:伏秒特性在被保護絕緣的伏秒特性之下;殘壓低于被保護絕緣的擊穿強度。如果避雷器與被保護設備連接在一點,滿足上述條件即可但實際應用中,保護效果需要進一步研究避雷器一般裝在母線上、以保護多個設備。避雷器與被保護設備間有一定距離的電氣引線。一般而言,由于該段線路的波過程(折射和反射),被保護設備上的電壓將在一個短時間內(nèi)高于避雷器的殘壓,使避雷器的保護效果打折扣或遲延。
目前四十四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閥式避雷器動作后變壓器上的過電壓(1)避雷器和變壓器的電氣距離為l,行波傳播時間為T=l/v
入射雷電波為斜角平頂波,最大幅值為:UT波前陡度為由于l<<2.6*300=780m,在短時間內(nèi),可以設電壓波為
忽略變壓器入口電容,視其為開路。則可以根據(jù)電壓波在l的折反射分析過電壓
在0~2T內(nèi),反射波未返回,避雷器電壓為u1=at變壓器入口電容忽略避雷器目前四十五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閥式避雷器動作后變壓器上的過電壓(2)由于正反射,在T~2T內(nèi),變壓電壓為:u2=2a(t–T)2T時刻,反射波返回避雷器,避雷器和變壓器電壓幅值相等,均為2aT
2T以后,二者均可表示為
u1=u2=2a(t–T)二者曲線重合避雷器上的電壓是一個折線。2T后,整個電氣連線上的電壓均相等,以2a速率增加tb時,電壓與避雷器的伏秒特性相交,避雷器放電,殘壓u1近似為一直線。
目前四十六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閥式避雷器動作后變壓器上的過電壓(3)避雷器放電時,相當于產(chǎn)生一個-2at的反射波。該反射波在經(jīng)歷T后,即時刻tb+T,才到達變壓器。[tb,tb+T]時間內(nèi)變壓器電壓繼續(xù)升高避雷器的保護作用被減弱,或被延遲變壓器的最大電壓比避雷器的殘壓要高
Δu=2aT=2al/v
,等于實際上,變壓器有一定的入口電容,波過程將更為復雜這種波與沖擊全波相差很大,對變壓器的作用與截波相近,有較大的損害
目前四十七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變壓器與避雷器之間允許的最大電氣距離(1)Uw(i)—絕緣擊穿值;UR—避雷器殘壓;a為電壓波時間陡度;為電壓波空間陡度即:最大距離與變壓器的多次截波耐壓值、避雷器殘壓、侵入波的陡度有關。避雷器殘壓與雷電流幅值有關侵入波的陡度與雷電流的幅值和波前時間有關。不同類型避雷器的殘壓值也不同。在變壓器和避雷器確定的條件下,最大距離主要和雷電流幅值及陡度有關
確定電氣距離,也可計算出雷電流波的最大容許空間陡度or目前四十八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變壓器與避雷器之間允許的最大電氣距離(2)其它設備與避雷器之間允許的最大電氣距離為
其它設備耐壓性能更好
變壓器離避雷器最近對于中間變電所或多出線變電所,最大電氣距離比終端變電所時要長
k為修正系數(shù)
問題:為什么?
實際工程中,變電站雷電侵入波保護設計就是選擇避雷器的布置位置。原則是在任何可能的運行方式下,變電站內(nèi)變壓器和其它設備距避雷器的電氣距離應小于最大允許電氣距離目前四十九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變電所的進線段保護(1)對于確定的變電所,lmax固定。為可靠防雷,須:減小侵入波的陡度,<a’。減小電壓波在往返lmax時間內(nèi)的上升幅度。減小雷電流幅值。減小避雷器的殘壓,雷電流越大,殘壓越大。避免通流過大損壞避雷器。如果沒有輔助保護措施,則不能滿足要求變電所要求完全耐雷變電站入口處發(fā)生反擊,則雷電波陡度為0最大雷電流幅值可達數(shù)百kA統(tǒng)計表明:變電站侵入波事故50%是1km內(nèi)線路落雷造成的,71%是3km內(nèi)線路落雷造成的即,如果雷擊變電所附近導線,雷電流幅值和陡度可能超過限定值,影響保護效果甚至損壞避雷器一個可利用的條件:雷電流在線路傳輸時會有一定的幅值衰減和陡度延緩目前五十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變電所的進線段保護(2)進線段保護的含義:在靠近變電所的一段進線(1~2km)上,加強防雷措施,使其耐雷水平高于線路其它部分,減小進線段繞擊和反擊形成侵入波的概率,使侵入變電站的雷電波主要來自進線段之外。無避雷線的線路,裝設避雷線、避雷針或其他防雷裝置全線有避雷線的線路,減小保護角,增加絕緣子片數(shù),加避雷針等。一種輔助保護措施進線段沖擊電暈可使波前時間拉長
T0為原始波前時間/uS,hc為線路高度/m,
l為行波行進距離/km,U為電壓波幅值/kV最嚴重的情況:反擊形成的直角波T0=0。根據(jù)電壓波陡度a最大值,求出進線段的最小長度。目前五十一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變電所的進線段保護(3)進線段的限流作用雷電波從進線段以外傳來,變電所侵入波的幅值不超過線路絕緣子的50%放電電壓。線路絕緣子承擔了第一級的防雷作用避免避雷器擊穿時產(chǎn)生的負行波在雷擊點往返產(chǎn)生的電流增大作用。與反向傳播的負電壓波對應的,電流波為正,與入射電流波同極性雷擊點的電流反射系數(shù)為正,因此反射波會增大避雷器電流行波在1~2km線路上往返一次的時間為6.7~13.3uS,遠超波前時間2.6uS,電流反射波到達避雷器時,原始入射波的峰值已過。通過增大雷電波傳輸距離和時間,避開折反射造成的峰值疊加保護機理:將雷擊點推向遠處,使雷電波從進線段外傳來,通過長距離沖擊電暈的衰減和畸變,降低波前陡度和幅值目前五十二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變電所防雷的幾個具體問題(1)自耦變壓器和三繞組變壓器保護在中壓側與斷路器之間加一組避雷器在高壓斷路器的內(nèi)側加一組避雷器高中壓繞組間加一組避雷器目前五十三頁\總數(shù)五十九頁\編于十五點變電所防雷的幾個具體問題(2)一線一變時,一般在中性點加裝一個與首段相同電壓等級的避雷器配電變壓器的保護高壓側裝避雷器低壓側裝一組避雷器油田380V/1140V配變,低壓側接電動機、輸電線路短,不用裝避雷器變壓器中性點保護是否需要保護,應視其對地絕緣而定對于35kV~60kV中性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個人商鋪租賃合同(含裝修補償條款)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塔吊租賃及勞務分包施工合同
- 2025民法典合同編修訂版修訂咨詢合同3篇
- 2025年度個人擔保業(yè)務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項目派遣員工勞動合同及文化交流協(xié)議4篇
- 養(yǎng)老院物業(yè)管理勞務合同范本(二零二五年度)3篇
- 2025年度美食城檔口租賃合同參考范本3篇
- 2025年度個人獨資企業(yè)股權轉讓合同范本與法律風險分析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木工班組職業(yè)健康與安全協(xié)議合同3篇
- 2025年度農(nóng)業(yè)設施搭棚種植技術服務合同3篇
- 肺炎臨床路徑
- 外科手術鋪巾順序
- 創(chuàng)新者的窘境讀書課件
- 綜合素質(zhì)提升培訓全面提升個人綜合素質(zhì)
- 如何克服高中生的社交恐懼癥
- 聚焦任務的學習設計作業(yè)改革新視角
- 移動商務內(nèi)容運營(吳洪貴)任務三 APP的品牌建立與價值提供
- 電子競技范文10篇
- 食堂服務質(zhì)量控制方案與保障措施
- VI設計輔助圖形設計(2022版)
- 眼科學??己喆痤}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