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研究試卷1(共6篇)_第1頁
中學語文教學研究試卷1(共6篇)_第2頁
中學語文教學研究試卷1(共6篇)_第3頁
中學語文教學研究試卷1(共6篇)_第4頁
中學語文教學研究試卷1(共6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學語文教學研究試卷1(共6篇)篇:中學語文研究試卷一

《中學語文教學研究》試卷(一)

一、填空(共15分,每空1分):

1、1902年清政府頒布了

學制,語文從此正式單獨設科。2、建國初,著名教育家

提議將“國文”“國語”課統(tǒng)稱為“語文”。3、語文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是:、、。4、語文知識包括、、。5、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

所要達到的最終結果。6、閱讀是心理活動與

活動的統(tǒng)一。7、閱讀活動開始前的三個準備活動是、、。8、口語交際的基本心理過程包括、兩個階段。二、名詞解釋(共20分,每小題4分)1、整體感悟法:2、經(jīng)典文獻:

3、語文教學策略:

4、“紅領巾教學法”

5、立意:

簡答題(40分,每小題10分):

1、理解寫作過程中的兩個“轉化”?2、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使語文學習發(fā)生了哪些變化?3、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具體體現(xiàn)哪些方面?4、口語交際教學有哪些方法?四、分析題(10分):

1、“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這句話中揭示了語文內容和語文形式的關系,請加以分析并具體闡述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五、問答題(15分):

你認為知識對于語文課程和教學的意義何在?《中學語文教學研究》試卷一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

1、“壬寅學制”;2、葉圣陶;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4、社會語言、他人的言語經(jīng)驗、個體言語規(guī)則;5、預期;6、生理活動;7、萌發(fā)閱讀動機、認真選擇讀物、形成閱讀期待;8、傾聽和表達與交流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1、閱讀者在閱讀時既要閱讀語言,也要接觸內容;盡量把握和理解文本的言語形式和內蘊;利用漢語的優(yōu)勢對文本進行整體的認讀和理解。2、從古今中外文化典籍中選出來的世界和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和文學作品。學生學習這些經(jīng)典文篇的主要任務是沉浸于這些詩文,對詩文加以內化。3、是為實現(xiàn)特定教學目標而制定的教學程序計劃和預設的教學措施,包括教學過程、內容安排、教學方法、步驟、媒體組織形式的選擇等。4、是前蘇聯(lián)教育專家普希金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提出的,它以題解、作者介紹、時代背景、講解生字生詞、學生質疑問難、結構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點難點分析,主題思想、研究寫作特點為主要教學基本模式的。但它也產(chǎn)生了形式主義的教學模式。5、確定文章的中心,作者把通過材料所要表達的旨意明確下來,立意的高低,決定文章的成敗。三、簡答題(要點,每題10分)

1、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轉化;模糊思維到具體思維的轉化。2、促進綜合效應;拓展選擇空間;提供便捷手段;改善參與條件;擴大共享范圍。3、課程目標綜合性;課程內容綜合性;教學方法綜合性;課程資源綜合性。4、培養(yǎng)傾聽能力;培養(yǎng)表達表達和交流能力。四、分析題(10分,要點)

1、語文內容決定語文形式,語文形式為表達內容服務(3分);一定的語文內容必須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3分);語文是思想感情等社會信息的載體(2分),多種多樣的語文形式包含著豐富的內容(2分)。五、問答題(15分,要點):

1、知識是人類發(fā)展的智力工具,人類的教育是通過知識來進行的。(5分)2、人類社會的知識狀況制約著教育活動。(5分)

3、語文課程的知識狀況也制約著語文教育教學活動。(5分)

第2篇:中學語文教學研究

《中學語文教學研究》形成性考核冊參考答案

二、簡答題

1、中國古代語文教學有哪些主要特點和經(jīng)驗?答:中國古代教學的的主要特點是:在封建教育階段①語文教學與文化、史、哲等方面的教學相結合起來;②先蒙先識字后讀經(jīng)書;③讀經(jīng)為主,文選為輔。中國古代語文教學的經(jīng)驗為:①識字教學、集中識字、為讀寫打下基礎,識字課本使用韻語和對偶,便于記誦,正確正理“文”與“道”的關系;②熟讀精思、博覽;③寫作教學注重培養(yǎng)基本功,多讀多寫多改,作文模仿著手。2、簡答如何優(yōu)化選擇教學方法?答:語文教學化選擇的依據(jù):①要依據(jù)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原則;②要依據(jù)教學目標和任務;③要依據(jù)教學內容;④要依據(jù)教師素質;⑤要依據(jù)學生特點。語文教學方法的原則有:①多樣性原則;②綜合性原則;③靈活性原則;④創(chuàng)造性原則。三、論述題

1、談談對語文課程綜合性的認識。答:語文課程綜合性表現(xiàn)在:①語文課程目標和綜合性是多元性的知識、能力、過程與務實、情感與態(tài)度與價值三個維度,綜合呈現(xiàn)為識字與寫字、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三個領域的綜合。②課程內容的綜合性,語文課程資源非常豐富,既在課內,也在課外,既要教知識,也要教能力;③語文教學方法的綜合性是指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閱讀教學,就要運用識字認詞語理解;④課程資源的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閱讀教學,既要運用漢字認識詞語理解,語文教學中重視課堂資源的開發(fā),綜合利用多種課程資源。四、分析題:

1、結合《歸田園居》的教學,談談在師生關系、教師地位、學生地位、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目標內容等方面分析比較在你所進行過的教學中(某一節(jié)課)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答:現(xiàn)代教育價值的轉型,使語文教學在傳承原有價值的基礎上,出現(xiàn)新的價值觀,語文課程目標呈現(xiàn)的知識和能力、手段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三個方面。與《歸田園居》的相同之處:他們都是陶潛的新詩,在情感上,在抒發(fā)上有相同之處,都是介紹寫作背景后及創(chuàng)作時間后,由學生表達看法。引發(fā)陶潛道路的爭論,在其得到出自己的觀點后,提出觀點。不同之處:引入《飲酒》一詩用的是插圖,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看懂后加入自己的想象

二、簡答題

1、語文教學評價有哪些作用?答:①教學評價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②教學評價是完善教學新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③教學評價是推動教學活動不斷增值的重要手段。2、怎樣做好語文教學目標設計?答:①教學目標的確定要依據(jù);②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教學法總目標和階段目標;③語文教學的實際水平;④老師對教學目標的實際掌握程度;⑤學生的認識狀況。3、簡要闡釋閱讀期待的理論和方法?答:整體語悟法和分析認識是相輔相承的矛盾統(tǒng)一的關系。首先,文本是言語和意義上的統(tǒng)一整體,其次,學生生活在母語環(huán)境中,母語與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第三,漢語言的特點具備使讀者進行整體認讀和理解優(yōu)勢。三、論述題

1、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是什么?談談你的認識和理解。答:語文教學設計屬于學科教學設計,它是從教學設計的一般原理出發(f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按課文和教學目標要求,根據(jù)教學內容的實際,結合教師的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對教學過程的安排和教學內容的一種策劃。正確的教育理念、明確的教育目的、恰當?shù)慕虒W策略,語文教學設計既要有科學性,又要有藝術性,語文教學設計十分重視并強調各系統(tǒng)要素之間的最佳配合,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教學評價的依據(jù),教學過程是教學目標呈現(xiàn)的載體。2、請你用自己的閱讀實踐和經(jīng)驗說明閱讀的多重性能。答:閱讀本質蘊含著閱讀教學的多元目標:閱讀教學應為學生健康成長打下牢固的基礎;閱讀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閱讀教學應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潛勇。閱讀的本質決定了閱讀教學的方法意義,閱讀教學注重詞語教學中的詞語主體。綜上所述,閱讀本質從根本上說決定了和制定了閱讀教學的變化和教學的獲取,立德、審美、開智等多元化的目標和內容。2、借鑒文學鑒賞和文學批評的理論,來解說閱讀反思和閱讀批評。答:閱讀反思是讀者的內省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讀者思索往往運行在上面所說過的“略消”之中,以求不斷縮小種種偏差。有人曾讀到自己的讀書偏差,讀了陶潛,感到自己的勢利,感到自己的狹隘,這種自責淡泊等精神境界,在讀者身上反思效應。閱讀批評一方面指文本內容和形式的否定,反駁更正。另一方面,也指文體內容的闡物和補充,它是對文章或作品的理性檢驗和否定,它更重于讀的社會價值。3、結合教學實踐經(jīng)驗,說明你對語文教科書中的“范文”的性質和作用的理解。答:長期以來,中國語文教學教科書都是采用“文造性”模式,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因的范文制度,閱讀教學的內容似乎就是教范文,長期以來,語文教材批判的觀念也影響深遠,閱讀教學的內容似乎就是以范文為例,去證實各種語文知識規(guī)律,但范文這一概念范圍的內涵和外延,都缺乏明確的解釋和界定,因此,閱讀教學完成模糊和游移。五、分析題

1、根據(jù)教材中所學的知識,獨立為一篇新課文設計一份教案。答:教學內容:理解作者堅生命的感悟,體會情物描寫對主題的作用,評價作者的抒情,表達的源沉。課時與課型:一課時、感悟鑒賞課。預習要求:結合課前自讀提示和課后練習初步閱讀課文,感愛課文的內函。教學設計:

(一)導語、引入;

(二)介紹作者;

(三)研習課文;

(四)總結全文;

(五)課后作業(yè):

1、閱讀課本中的基本部分;

2、寫讀后筆記。2、從閱讀的多重性能去研究和解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于閱讀教學總目標的規(guī)定。案例研究以教材82頁、96頁、156頁為重點領會理解分析。答:通過案例,我認為《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于閱讀教學總目標的規(guī)定有以下幾點:

閱讀教學應以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精神底子,這個底子首先表現(xiàn)在由閱讀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了解文化的歷史脈絡,關心當代文化生活,開闊文化視野,其次表現(xiàn)在閱讀中受到科學世界觀的留望,逐漸養(yǎng)起熱愛語言文學的情感。②

閱讀教學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要具備這種能力,要有廣泛的閱讀需求和興趣,這是閱讀的功力,其次還要學會運用這種閱讀方法。閱讀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智力、潛力、閱讀擁有廣泛的思維空間,充滿了豐富的智力操作,以獲得勞動的愉悅,學生在形成和發(fā)展閱讀的同時,發(fā)展了思維能力,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潛能,逐步培養(yǎng)求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總之,閱讀使人成為作文的同時,也使人享受到智慧人生的樂趣。二、簡答題

1、什么叫作文能力結構?答:把作文能力劃分為兩個層次:指作文的一般能力。包括觀察力、聯(lián)想力、思考力、記憶力等。2、口語交際教學有哪些特征?答:口語交際教學的特征有:

1、發(fā)展性;

2、整體性;

3、操作性。3、傾聽的心理過程是怎樣的?有什么特點?答:傾聽是語言以聲波的形式刺激聽覺器官,引起耳膜振動,再加上聽神經(jīng)把這個振動信號傳到大腦神經(jīng)相應中樞,中樞神經(jīng)細胞活動感知聲調和聲音代表語句,并把刺激帶到大腦聽覺區(qū),促進聽覺綜合活動。其特點是:①快速、敏銳地感覺;②隨時篩選加工;③情緒的反饋;④根據(jù)具體的語境,積極主動進行理解、評價和想象。三、論述題

1、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如何指導學生觀察?2、設計一個口語教學的教案,并說明其設計意圖?與學生的一次談話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難免與學生產(chǎn)生誤解和矛盾,而解決這些矛盾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及時與他們溝通,試就其中某一矛盾,主動與他們進行談話。實施步驟:①主動、鄭重地和學生約定談話時間和地點;

②向學生陳述矛盾、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和看法,提出解決的建議;③聽取學生的看法確定解決辦法。設計意圖:①通過教學活動,學生達到口語交際的目的②讓學生更好獲得溝通效果。四、分析題

1、以教材中211頁-215頁中的實例為例,分析《都是課代表惹的禍》一文,提出自己作文指導和講評的新見解。答:《都是課代表惹的禍》一文從審題角度看,重點落在“禍”字上,而從實際內容看,是非“禍”而是“?!保蚨恼骂}在“禍”字上加了引號,以便與作文的內容相一致,另一方面,如標題不作任何改動,那么就沒有必要寫自己的后因為課代表之職而對寫作發(fā)生興趣,從而充實自己及周圍的人帶來的好處。講一篇寫作,不僅要著眼于內容,著眼于形式,還要著眼于這二者的統(tǒng)一,而本文在這一點上的明顯不足。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①立題明確集中,表達方式符合文體要求,層次清楚,詳略較得當;②文章開頭,過渡照應恰當,詞語準確,用詞恰當,句子通順、連貫,書寫格式符合規(guī)范,但中心與材料不夠統(tǒng)一,內容站不住,形式上再改也沒有什么意義,即選材不夠恰當。二、簡答題

1、什么叫“語言”?什么叫“言語”?答:“語言”在語文教輔中,除了大學精典、文篇言語經(jīng)驗讀寫憑借折本之外,有一本專門的閱讀材料,這些材料有的講述語言和修辭的知識,有的介紹作品的常識,有的說明某一件文化的成就科學的現(xiàn)象,而言語是選文作文靈活的語言表情達意的成功范例而論述進來的這些文章和作品,都是作者運用社會,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態(tài)度主張的“言語”作品。2、什么叫“精要”和“致用”?答:“精要”是指語文知識內容的選擇要少而精,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程度?!爸掠谩笔钦Z文知識的教學應該便于學生在語言中操作和實踐,應該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語言技能,從而適應社會需要的語言能力,到過學的作用。3、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內涵是什么?答:是系統(tǒng)科學思想的引入,使人們對教育技術的含義有了深刻的認識,這就是方法和方法論的高度考慮,教育技術的內涵,教育技術是一種提供人類學習和傳統(tǒng)的基礎,確定的目標來設計的實施,評價兼管理問題及人員,程序思想設備和組織包括人類學習的各方面。4、專業(yè)化語文老師的素養(yǎng)內涵有哪些?答:

1、具有積極的職業(yè)態(tài)度和對教師的認識;

2、熱愛學生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前提;

3、具有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健康情操;

4、始終保持一顆童心;

5、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三、論述題1、根據(jù)自己已有的教學經(jīng)驗,用實例說明語文知識教學的原則。答:1、精要致用的原則,平時教學要少而精,適當運用。2、綜合的原則,學習語文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指導學生的言語實踐而個體的言語實踐應用是具有綜合性的。3、注重言語情原的原則是要注意整體規(guī)劃避免隨意的情況。2、語文學科如何加強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教學實踐的結合。答: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內函,對一概念的形成引發(fā)對學習的知識,對研究的語言教學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討論現(xiàn)代教育技術條件下,語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形式,特別是對“整合”問題的研究,即什么語文學科,教學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融合,為什么是整合整棄,是語言文學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四、分析題(略)

第3篇:中學語文教學研究簡答題.1、語文教學為什么必須堅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1)是由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條件以及教師素質等因素決定的。(2)是由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需要所決定的。(3)是由各種教學方法的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2、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如何表述的?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3、語文課程的綜合性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1)語文課程目標的綜合性。(2)語文課程內容的綜合性。(3)語文教學方法的綜合性。(4)語文課程資源的綜合性。4、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過程中,語文教師的職能有哪些?,(1)幫助學生明了自己想要學習什么和獲得什么(2)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3)幫助學生設計恰當?shù)膶W習活動(4)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5)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6)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6、何謂“

三、百、千、千”?中國古代最流行、最著名的蒙學讀物,即《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其主要作用是集中識字。5、中國古代的寫作教學有哪些經(jīng)驗時我們今天的教學改革具有啟發(fā)和借鑒的意義?注重基本功訓練;多瀆多改多寫;從模仿入手學作文;先放后收。7、簡述1996年頒發(fā)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的特點?明確了語文是負載文化的交際工具的特點,全面反映了語文是思維和交際工具的本質特點;首次提出語文學科課程的整體結構。語文教材也構成相應系列;建立了聽說讀寫能力訓練體系,提出6項教學原則。8、張志公先生概括的古代語文教學的弊端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脫離口語實際和應用實際,忽視文學教育和知識教育。9、語文教學要重視讀解課文。讀解課文應抓住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有哪些?感知性閱讀;理解性閱讀;鑒賞性評價。10、中國古代語文教學有什么特點?語文教學與文史哲等教育綜合在一起;發(fā)蒙先識字,后讀經(jīng)書;讀經(jīng)為主,文選為輔。11、如何理解語文教學目標觀的傳承與發(fā)展?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教學目標體現(xiàn)新的知識觀、學生觀、以及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目標呈現(xiàn)三堆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12、現(xiàn)代語文教學內容觀應從哪幾個方面來理解?語文內容與語文形式的辯證統(tǒng)——關系;.語文與思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全面訓練,協(xié)調發(fā)展;課程資源優(yōu)選重構。13.語文標準中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語文課程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自我理解略

14.如何理解語文是交際工具?答:語文是思維的工具;是學習的工具;是生活的工具。15.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的具體任務是什么?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文的情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16.語文能力包括哪些方面?一般能力;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研究能力

17、積累語言材料有哪些具體要求?你在實踐中是如何做的?1.內容的廣博性;過程的應用性;目標的定向性;態(tài)度的堅韌性;方法的多樣性。(聯(lián)系實際略)

18.自主學習具有哪些特征?答:(1)學習參與提出學習目標,制定學習進度,設計評價指標;

(2)學習者積極發(fā)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3)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投入,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學習者對認識活動能夠自我監(jiān)控、調適。19.與語文課程性質相關的語文學習具有什么特點?注重直接感受體驗;不忽視間接知識和經(jīng)驗;豐富的感情活動伴隨整個學習過程。20.在語文學習中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包括調動哪些方面的能力?結合工作實踐進行論述。1.(1)調動學生的感悟能力;(2)調動學生的記憶能力;(3)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4)調動學牛的想象能力。21.如何理解語文教學設計的性質?它屬于學科教學設計,是從教學設計的一般原理出發(f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按照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根據(jù)教學內容的實際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實際,結合教師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對教學過程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運用所作出的一種策劃。2.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內容的實際;教師自身的實際;現(xiàn)代技術的恰當運用。22.教學過程的安排應該考慮哪些因素?(1)從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實際出發(fā)安排教學過程,(2)從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fā)安排教學過程,從教師自身的實際出發(fā)安排教學過程。1.根據(jù)本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分析自己的一篇教案,看看在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過程安排、教學策略運用、教學評價組織等方面有什么得失。23.簡述微觀視野下閱讀活動作為一個行為系統(tǒng)的特征。閱讀是物質活動與精神活動的統(tǒng)一;閱讀是心理活動與生理活動的統(tǒng)一;閱讀是言話操作技能與言語心智技能的統(tǒng)一;閱讀是審美實踐。24.讀者的閱讀期待主要表現(xiàn)為哪些方面?體裁期待;形象期待;意蘊期待;自我期待。25.閱讀批評與閱讀鑒賞的區(qū)別是什么?鑒賞是對文章或作品的情感性參與,滿足的是讀者個體的審美趣味,著重實現(xiàn)的是讀物的審美價值。批評是對文章或作品的理性檢驗和評定,它往往是從一定的背景和理淪出發(fā)去感受和理解讀物,并盡可能作出客觀評價,它更著重于讀物的社會價值。26.刨意性閱讀的思維操作一般有哪三種模式?綜合.即“統(tǒng)攝性加工”;組接,即“傾向性加工”;排序,即“系列性加工”。27.課堂教學中救師提問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應具有適當?shù)碾y度;有具體的針對性;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對學生的應答應給予及時的反饋;不要使學生處于連續(xù)的“被追問”狀態(tài)。28.簡述言語分析法的特征。注重言語表達的形式技法和成功經(jīng)驗;著眼于作者運用語言過程中的動態(tài)思考和表達經(jīng)驗;注重言語的人文意蘊。29.如何從閱讀活動的自然進程角度,理解閱讀活動中不同階段的閱讀能力結構?積累性閱讀與閱讀感知力;理解性閱讀與閱讀理解力;欣賞性閱讀與閱讀審美力;研究性閱瀆與閱讀評價力;創(chuàng)意性閱讀與閱讀創(chuàng)造力;信息社會中的信息閱讀。30.結合實際淪述閱讀教學指導學生整體感悟的方法。了解文本的全局,促成原初感悟,形成閱讀期待,從初感發(fā)展到評說。第4篇:中學語文教學研究

楊修之死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wǎng)→語文教案→楊修之死2006-11-13

《楊修之死》教案

教學思路

》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以插敘的方式記敘了曹操殺害楊修的經(jīng)過和緣由,從不同的側面修的矛盾沖突。教讀本文,應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楊修、曹操的性究楊修的死因,深刻領會作者的意圖,互動交流,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讀文學作品的能力,在個性閱讀的基礎上得到啟示。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三國演義》和羅貫中。3.分析理解楊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4.分析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征。5.總結楊修之死給我們的啟示。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國演義》主題曲、DVD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步驟節(jié)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演義》的主題曲)師由音樂導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渾和古樸為我們翻開了三作為欣賞者的我們,仿佛又被帶到了金戈鐵馬的古戰(zhàn)場。經(jīng)受了一番刀光劍影的洗禮。是呀,在三,曾經(jīng)有過許多鮮活的面容,涌現(xiàn)出許多的人物。我們曾經(jīng)接觸過其中的兩位,一位是足智多謀的?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劉備),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羅貫中的《楊修之死》,看看作者筆下另兩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師板書課題)

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故事發(fā)生在曹操、劉備兩個軍事集團為激烈的時候。當時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時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進取?!皸钚拗馈暗墓适戮褪窃谶@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疏理小說情節(jié)。1.檢查字、詞(給加點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曠”造句)庖官主簿譖綽刀恃才放曠

求:語速要適中,句子停頓要準確,尤其注意語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場合,要讀出感情來。讀任務:課文寫了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幾件事?請用概括性的語言說出來。對楊修每次犯忌,曹操應?朗讀后做答。邊朗讀邊指導朗讀。找出小說的三要素。修。故事情節(jié):曹操殺楊修。環(huán)境:戰(zhàn)場。小故事。事分別是:破字,分酥,破夢,告密,出門,答教。私解“雞肋”怒殺楊修

破譯曹操寫“活”字的用意雖稱美,心甚忌之

分食一合酥雖喜笑,心甚惡之

揭穿曹操夢中殺人用意愈惡之

密告曹丕愈惡之

教曹植出城大怒

替曹植作答教有殺修之心

文,將文章分為三大部分,并歸納段意。明確:

—3自然段)寫楊修被曹操所殺。—9自然段)記敘楊修和曹操之間矛盾的發(fā)展過程?!?2自然段)寫曹操兵敗班師。插入的六件事是楊修之死的根本原因。以楊修“身死因才誤”做為行文線索。修和曹操給人留下什么印象?才放曠。曹操:陰險虛偽、狡詐奸猾。的回答,學生只要能說出倆人性格的主要特點即可。)

研討探究,概括楊修的死因。辯論活動,了解人物性格(學生各抒己見)

了解人物性格。故事情節(jié)是曹操殺楊修。任何事情的發(fā)展都是有其淵源的,楊修之死也是這樣。這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必發(fā)展的必然。下面請同學們以“楊修之死是否完全歸因于曹操”展開辯論。點為:楊修之死歸因于曹操。女生為反方,觀點為:楊修之死不歸因于曹操。理有椐(你的觀點要有事實依據(jù))。在辯論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征陰險狡詐;楊修——恃才放曠。由于楊修能夠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慮到留他在身邊終不免造成禍患,總想的罪名把他殺掉。這大概是許多人的共同看法。二是楊修恃才放曠,為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置軍紀于不顧,一聞“雞肋”就自行收拾行裝,并煽

計,因此,他的被殺是咎由自取。三是由于楊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爭奪接班的斗爭之中,在曹丕已經(jīng)得勢的情況下,他必將成為品。曹操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慮必定會殺掉他的。把握楊修、曹操的形象。(要求:

1、跳讀課文,抓關鍵詞;

2、品析關鍵詞;

3、用短語概括總結二曹操

陰險狡詐

城府很深

賣弄聰明表里不一

虛偽多疑

剛愎自用

殘忍歹毒

暗藏禍心

?固執(zhí)虛偽

?

獨具個性,請同學們看一看他們的照片(打出二人圖象)但是同學們看這都是《三國》中他們的形上他們就是這樣的人嗎?請大家回家搜集材料,經(jīng)過研討寫個小報告。為曹操、楊修各進一言,辨證看待歷史人物

通過學習《楊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陰險狡詐的一面,但是我們看問題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中的曹操是個什麼樣的呢?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他愛惜老百姓的麥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誦已經(jīng)學過的《龜雖壽》)

陰險狡詐,奸詐狡猾,被稱為“天下第一奸雄”,但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個方面,他還是個任人唯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復雜的,我們要辨證的一分為二的看待歷史問你給曹操和楊修各進一言,你會和他們說些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代青少年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養(yǎng)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獨尊,慣。今天,有心理學家總結,楊修的死因與他的心理有關,只是當時的人沒有從心理學角度去考慮理障礙的人往往表現(xiàn)為:無法正確調整情緒,控制個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蕩不羈、孤傲自負?..大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當今這個提倡合作、團隊精神的社會里找到自己的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三國》中楊修和曹操的性格特點,知道了楊修的死因,獲得了一些啟示,身上學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祝愿每個人都能擁有美好和諧的人際關系。最后,請大家欣賞毛阿敏演唱的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尾曲,讓咱們在悠揚的歌聲中回憶那留在我們心中的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吧。曹操寫“人物評論”。第5篇:中學語文教學法試卷1_7

中學語文教學法試卷1

班級______

學號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成績__________

一、填空(20分)

1、在古代,中國語文不獨立成科,_________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1902年頒布《欽定學堂章程》,使語文獨立成科。2、“語文”一詞,是由現(xiàn)代教育學家_________定名的。他認為“語”應指_________,“文”應指_________。3、語文能力可概括為四個方面,即_________能力、_________能力、_________能力、_________能力。4、錢夢龍是當代著名的特級教師,他的“三主四式”教學思想,對語文教學影響極大。他的“三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當代語文教學流派眾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大派影響最大。6、文章“六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板書的“六要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古人把文章分為_________和_________兩大體裁;介于兩者之間的還有_________、_________等文體。9、作文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它包括例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10、“中學語文教學法”這門課,隨研究的深入,逐漸將更名為_________。二、名詞解釋(20分)

1、語文:

2、教學法:

3、導讀派:

4、語文教材:

三、簡答題(30分)

1、語文教學的目的是什么?2、選擇語文教材有什么標準?3、語文的美育內容包括哪些方面?四、論述題(30分)

1、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談語文教學

2、葉圣陶說:“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蔽簳f:“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王尚文說:“語文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請你談談你對語文教學任務的理解。中學語文教學法試卷2

班級______

學號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成績__________

一、填空(20分)

1、“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名稱,經(jīng)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階段。2、“教學法”原名“教授法”,“教學法”一詞最早由_________命名。3、中學語文教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要素構成的。4、素有“南錢(夢龍)北魏”之稱的魏書生,是“自學派”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始人、代表人,他的“六步課堂教學法”以當代語文教學有很大的影響,他的“六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語文教學法中的“講授法”包含許多小方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讀文教學的內容,有人概括為六個方面,它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導入”的結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構成。8、說明文的“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古代小說發(fā)展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它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精講多練”是語文的教學原則之一,它由_________提出的。二、名詞解釋(20分)

1、大語文:

2、“三主四式”導讀法:

3、得得派:

4、教學節(jié)奏:

三、簡答題:(30分)

1、語文學科的本質特點是什么?2、提問的作用是什么?3、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什么?四、論述題(30分)

1、談“語文課是審美課”。2、淡“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中學語文教學法試卷3

班級______

學號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成績__________

一、填空(20分)

1、“大語文一詞最早由”_________提出,并形成教學主張。2、語文教學過程的時間結構系統(tǒng)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構成的;空間結構系統(tǒng)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構成的。3、葉對陶的精讀三步教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議論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是_________、_________、。6、從形式上分,中學語文教科書,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按提問的深淺及側重能力之不同,提問可分為五種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應用文教學方法很多,主要可概括為四種,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葉圣陶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教育學家。他的語文教學理論被概括為“五本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言文教學的內容可概括為十一個方面,它們是:辨文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評得失。二、名詞解釋:(20分)

1、中學語文教育學:

2、討論法:

3、自學派:

4、教學情緒:

三、簡答題:(30分)、1、語文教學有哪些基本原則?2、“導入”有哪些基本方法?3、作文教學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四、論述題(30分)

1、試談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

2、葉圣陶說:“語文是工具學科。”王尚文說:“語文是人文學科。”請你談談對語文學科的理解。中學語文教學法試卷4

班級______

學號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成績__________

一、填空(20分)

1、“語文”一詞是葉圣陶提出的,他在《語文教育書簡》中說:“??彼國人之意,以_________為語,_________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3、中國古代語文教學,文史哲不分。主要使用的教材為:

(1)教授文字類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授經(jīng)史類的有“四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經(j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語文教材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海育才中學校長段力佩的“四段教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前蘇聯(lián)的教育家凱洛夫的“五段教程”對中國影響特別大。這“五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按中國人的習慣分法,把文章分為一般文章和文學作品。一般文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學作品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古文翻譯要做到信、達、_________。二、名詞解釋:(20分)

1、語文美育:

2、課堂氣氛“

3、茶館派:

4、“五本論”:

三、簡答題:(30分)、1、語文教學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什么?3、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四、論述題(30分)

1、馬克思說:“科學的教育的任務,是教學生去探索創(chuàng)造。”請你談談語文教學與創(chuàng)新教育。2、有人說:“作文教學觀察最重要”,有人說:“作文教學閱讀最重要”,有人說:“作文教學教師指導最重要”,有人說:“作文教學勤奮最重要”。請你談談中學作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法試卷5

班級: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成績__________

一、填空題(20分)

1、教學法原名教授法,教育家__________認為教書應包括兩個方面,即“教”與“學”,幫提倡改名為“教學法”。隨著研究的深入,“教學法”這門課,近年漸漸被“學科教育法”所代替。2、語文教育即素質教育。語文素質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個方面。3、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有兩點,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其他屬性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4、當代語文有著名的五大流派,它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論文的論證方法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6、戲劇的結構主要有三種形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被人概括為許多原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現(xiàn)行《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語文教師的任務,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更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大語文”理論有“一體兩翼”之說?!耙惑w”是指__________;“兩翼”是指__________。10、學生作文能力,可分為一般能力和專門能力。專門能力主要是指審題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能力和修改能力。二、名詞解釋:(20分)

1、文道合一:

2、六步課堂教學法:

3、情感派:

4、文教學原則:

三、簡答題:(30分)

1、古代中國語文教學有什么特點?2、語文教學的一般步驟如何?3、詩歌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四、論述題(30分)

1、試談語文藝術個性化。2、當代閱讀教學中兩種相反的主張,一種認為閱讀教學要有“文體感”,一種認為閱讀教學不要分文體。請你也談談閱讀教學中的“文體”問題。中學語文教學研究

一、簡答題

1.語文課程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哪些實踐應用能力?2.簡述語文教學設計的性質。3.傾聽的心理特點是什么?4.從今天語文教學改革的角度談談古代寫作教學有哪些經(jīng)驗值得借鑒。5.請從一般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角度,概括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學習方法。二、論述題

1.為什么學生缺乏寫作欲望?聯(lián)系作文教學實際談談你是如何激發(fā)學生寫作動機的?2.教師作為“教育促進者”的角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如何表現(xiàn)?請結合教學實際論述。三、分析題

分析下面的課堂教學實錄,回答問題。問題:1.本課教學過程是由哪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的是什么?2.試分析本課的教學體現(xiàn)了什么教學理念?《愛蓮說》課堂實錄

師:這節(jié)課,咱們先一起欣賞一幅畫(打開配樂蓮花畫面)多莢的蓮花啊,清純、脫俗,她從來就是丈人墨客筆下的愛物,請同學搜索一下記憶中有關描寫蓮花的文字。并朗讀給全班同學聽。生:宋代詩人楊萬里寫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土上頭”。生:揚萬里還寫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唐代大詩人李白寫過:“清水出莢蓉,天然去雕飾?!?/p>

生:王昌齡也寫過:“荷葉羅裙一色裁,莢蓉向臉兩邊開。”

生:唐代還有一位大詩人李商隱也寫過:“留得殘荷聽雨聲。”

師:同學們平時看的書很多,朗讀得也很好,這些詩句都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蓮花,贊美了蓮花,令人陶醉,令人難忘。今天,咱們就一起再泉欣賞一下宋代哲學家的名作《愛蓮說》,看看和剛才朗讀的詩句有什么不同。(打開課題字幕)請同學們打開書,邊聽邊看邊讀邊思考。(打開配樂朗讀畫面)

師:老師首先要問的是,宇面上還有什么不懂?生:沒有。師:好。請同學們朗讀課史。(學生全文朗讀)師:朗讀得很好,字音咬得比較準確。下面請同學們接著上面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本文和同學們剛才朗讀的詩句相比,有什么不同?(學生討論半分鐘左右)

生:剛才同學們吟的詩句都是寫蓮花的外形。生:周敦頤的《愛蓮說》是通過時蓮花外形的描述,著重寫了蓮花的品格——“出淤泥而不

染”,從用敦頤的議論中可以看出,是借蓮花的品格喻指了其人的品格。師:很好,這就是和剛才同學們吟的詩句的不同之處,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生:托物言志。師:(宇幕顯示:托物言志)這堂課我們就要重點了解周敦頤賦予“蓮”哪些高潔的品格,又是怎樣含蓄而充分地表達文章的主旨和“托物言志”的。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可以聯(lián)系個人情趣和愛好,以及風格,展開想象,發(fā)散思維,從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師:用敦頤為什么要借蓮花柬抒發(fā)自己不慕榮華富貴,潔身白好的志向?能不能換成其他的花卉?生:不能,因為所寫的物與抒發(fā)的感情之間一定要有內在聯(lián)系。師:那么,從哪些句干上可以看出蓮花具有和作者一樣的品格呢?生:“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這是從生長環(huán)境來說的,和作者所處時代中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淤泥”世風相似,而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高潔、質樸。生: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作者寫了蓮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棱”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作者自喻不與俗人為伍,以蓮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擬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生:還有-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花的清高,作者進一步把蓮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剛直,莊重,大有如屈原所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漬,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貴品格。師:同學們講得太好了。說明同學們的自學能力很強,不僅書看得認真,而且善于思維,善于聯(lián)想。是的.一般來說,詠物抒情,貴在揭示所詠之物與所言之志一定有內在相通之處。本文以精細全面的觀察和獨到的審莢追求,將蓮花的可愛可敬、可詠可贊,一一再現(xiàn)于人們眼前。句句是精細的描景,筆筆是精辟的繪神,再融注作者的情思與意趣,使蓮花凈潔清幽、高雅挺拔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人們心中。作者對蓮花的審視和再現(xiàn),確實達到了后世難以企及的藝術高度,而這一切,除了作者有深厚的文學功底之外,更有“蓮花”般的高潔、質樸、正直.芳香和清高,如果沒有這一切,就算作者的文學功底再厚,也無法表達得如此淋漓盡致。因此,我們是否要再現(xiàn)一下周敦頤當時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呢?生:要。師:請同學們互相交流周敦頤所處的時代與環(huán)境資料,然后再看看老師準備的材料??赐旰笙胍幌敫嬖V大家,用敦頤身上具有哪些“蓮花。的品格?(打開背景文字)

唐朝初期特別推崇牡丹,把它從山西一帶移植到長安,視為珍品,譽為國花。到貞元時,對牡丹的賞玩,更成為盛行長安的杜會風氣。暮春時節(jié),車水馬龍,權貴們不惜高價爭相購買。由于唐朝統(tǒng)治者的愛好和提倡,以致長期以來形成一種社會風氣,直到宋代仍然存在??墒牵髡咴跀?shù)百年習染成風的勢力中,卻能獨步于塵俗之外,顯示了他的高超不凡。作者在《愛蓮說》中不但寫出了蓮花莢麗的外形、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它那高尚的品德、荑好的情操、剛正的風度作了逼真逼肖,盡善盡莢的描繪,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對蓮花的傾慕之情。很顯然,這和一般封建士大夫消遣地賞玩是迥然不同的。它反映了作者對在污濁社會中能保持高潔情操的志同道合者的敬仰,對追名逐利的小人的厭棄。同時,也是他自我品德的寫照。他為官正直,不媚權貴,不畏酷吏,明斷獄案,“以洗冤為己任”,為了主持公道,他甚至不惜丟掉烏紗帽。黃庭豎稱頌他:“人品其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一個封建士大夫力求。出淤泥而不染”,本來就難能可貴,何況把自己的這種莢學理想大膽地生動地體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更給人以鼓舞力量和莢感享受。生:作者在數(shù)百年習染成風的勢力中,卻能獨步于塵俗之外,顯示了他的高超不凡”,對應了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生長環(huán)境。盡管它生長在“世俗”淤泥之中,但出淤泥而不染。生:“他為官正直,不媚權貴,不畏酷吏”,對應了蓮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的體態(tài)芳香。在污泥之中堅貞不渝地保持了自己正直的操守和香氣。生:“為了主持公道,他甚至不惜丟掉鳥紗帽”。對應了蓮花。亭亭凈植。??蛇h現(xiàn)而不可褻玩焉”的剛直、清高。為了不和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同流合污,寧可丟掉烏紗帽。師:都說得好板了,柞者之所以能寫出“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息息相關,更和他在這一特定的環(huán)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關,周救頤那筆筆待神、甸句融情的文筆是不是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要寫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妁文章,就不僅要貼近生活,有真實的經(jīng)歷,還要有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鮮明的獨特的個性。師:剛才同學們通過思維,聯(lián)想,討論,已經(jīng)把周敦頤為什么要借蓮花來抒發(fā)自己不慕榮華富貴。潔身自好的志向和在當時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中形成的獨特的個性風格都巴闡述清楚了。下面請同學們回顧一下,看還有什么仍不明白的,提出來請同學們幫助。生:這篇文章寫的是蓮,為什么還要寫菊與牡丹?生:這是寫作中運用的襯托法,作者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我有不同意見。我同意菊和牡丹是襯托蓮花的,但是兩者是不同性質的襯托。因為,作者把菊比擬成。隱逸者”,所謂“隱逸。就是隱居,作者在這里是指那些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人,所以隱逸避世。這至少說“不愿意艱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是和作者的個性品格相一致的,可以成為綠葉,而牡丹就不同了,作者在文中把牡丹比作是貪圖富貴、追名逐利、趨爽附勢的沾染惡濁世風的人,或者說是“小人”,作者是取鄙棄態(tài)度的,因此,這里的“牡丹”就不是綠葉。師(插說):講得好極了。在寫作中,襯托可分為兩種,一種叫正村,一種叫反襯。作者這里講的“菊。是正襯,是莢麗的紅花須村不可少的綠葉。而“牡丹”呢?屬于反襯。那么,“牡丹”不作正襯,不是綠葉,可以比作什么呢?生:是萆芥,是墻頭草。盡管它也具有綠色,但不應該是春風吹又生的“離離原上草”,而

是趨炎附勢、隨風倒的。墻頭草”。師(插話):太好了。同學們的生動比擬,把菊花的正襯與牡丹的反襯用綠葉和墻頭單來作比,貼近作者的原意,而且貼近生活。尤其是對“牡丹”的比擬,愛牡丹的人很多,說明當時官場上追名逐利,貪圖富貴的“墻頭蘋”、小人很多,更襯托了作者自比的“花之君子”。生:我也有一個問題不明白,課文的最后一節(jié)中,作者先寫菊,再寫牡丹,最后寫蓮花,可到結尾時,順序顛倒了一下,先寫菊.再寫蓮,最后寫牡丹,為什么?生:這篇文章就是批判當時一種攀附權貴的世風,把牡丹放在最后一個寫,更顯得褒貶分明。生:這篇文章寫了三種花,表達了作者對三種花的態(tài)度:評菊花,抑牡丹,贊蓮花。所以開始的三句按照這個順序寫了,后面三句把牡丹放在最后一個寫,把正面的放在前面寫,最后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生:我認為,這樣寫不僅顯得褒貶分明.而且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述,特別是最后寫牡丹時用了感嘆號,更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師:分析得有理有據(jù)、獨到。透徹。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生:文章第1段中有兩個“獨”。都是“單一”、“只有一個”的意思,也就是陶淵明只愛菊,而周敦頤只愛蓮花,是因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而自比。邵么菊花呢?這里可以說明陶淵明和用敦頤一樣,都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那么,下面,作者又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這個隱士是比作陶淵明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但又無力抗爭而逃避現(xiàn)實,這一層意思槁懂了,但菊是不是和蓮同義呢?生:作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