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免疫應答_第1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免疫應答_第2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免疫應答_第3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免疫應答_第4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免疫應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肇慶醫(yī)學高等??茖W?;A醫(yī)學系免病教研室蔣紅群老師第六章免疫應答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病原微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教學資源庫系列課件教學目標掌握

免疫應答的概念、類型;參與固有免疫的物質與作用;適用性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與特點;抗體產(chǎn)生的規(guī)律及其意義;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生物學效應與特點比較熟悉

固有免疫應答與適用性免疫應答的關系;固有免疫應答的生物學意義;免疫耐受、免疫調節(jié)的概念了解

誘導免疫耐受的條件、研究免疫耐受的醫(yī)學意義;免疫應答的調節(jié)機制。學習內容第一節(jié)固有免疫應答第二節(jié)適應性免疫應答第三節(jié)免疫耐受第四節(jié)免疫應答調節(jié)小結第一節(jié)固有免疫應答概念

一、固有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二、固有免疫應答的機制與特點三、固有免疫應答的生物學意義固有免疫應答概念概念:是指機體在種系發(fā)生和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它是機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也是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二、固有免疫應答的機制與特點(一)固有免疫應答的機制

1.固有免疫的識別對象2.固有免疫的識別方式——模式識別(二)固有免疫應答的特點

1.反應快速2.非特異性3.無細胞的增殖和分化4.短效且無免疫記憶性一、固有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一)

組織屏障及其作用(二)固有免疫細胞及其主要作用1.吞噬細胞

2.NK細胞

3.γδT細胞

4.B1細胞(三)非固有免疫效應分子及其作用(一)

組織屏障及其作用1.皮膚與黏膜(1)組成

(2)物質基礎(物理屏障、化學屏障、生物屏障)2.血腦屏障

(1)組成(2)物質基礎(3)發(fā)育完善時間3.胎盤屏障

(1)組成(2)物質基礎(3)發(fā)育完善時間2.吞噬細胞(1)吞噬細胞的種類:小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大吞噬細胞:單核-巨噬細胞(2)吞噬細胞對病原體等抗原性異物的殺傷消化和清除①吞噬和殺傷過程

接觸、吞入、殺滅與消化②殺菌機制

氧依賴性殺菌系統(tǒng)、氧非依賴性殺菌系統(tǒng)③吞噬后果: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此外,會造成鄰近組織損傷。2.NK細胞能直接殺傷腫瘤細胞、病毒感染細胞。在早期非特異性抗病毒和胞內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還有ADCC作用。3.γδT細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和上皮組織表面。其受體缺乏多樣性,識別有限的抗原。與αβT細胞不同可直接識別某些完整的多肽類抗原,且不受MHC限制。是皮膚黏膜局部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效應細胞,對腫瘤細胞也有一定的殺傷作用,其殺傷機制與CD8+CTL基本相同。還通過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參與免疫調節(jié)。(三)

非特異性免疫分子1.補體2.細胞因子干擾素3.防御素4.溶菌酶5.乙型溶素

干擾素一、干擾素的概念二、干擾素的抗病毒作用⒈干擾素的種類:根據(jù)來源分

α、β、γ干擾素。α、β干擾素:也稱Ⅰ型干擾素:γ干擾素:也稱Ⅱ型干擾素、免疫干擾素。⒉干擾素的誘生與作用機制:⒊干擾素抗病毒作用特點:⑴廣譜性⑵種屬特異性⑶間接性⑷作用發(fā)揮早、持續(xù)時間短三、固有免疫應答的生物學意義(一)機體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線(二)發(fā)揮抗腫瘤作用(三)啟動并協(xié)助適用性免疫應答(四)影響適用性免疫應答的類型第二節(jié)適應性免疫應答一、概述二、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三、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一、概述(一)適應性應答的類型(二)適應性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三)抗原提呈細胞對抗原的加工和提呈(四)免疫應答的特點(三)抗原提呈細胞對抗原的加工和提呈1.外源性抗原的加工、處理還呈遞2.內源性抗原的加工、處理還呈遞3.MHC分子對抗原的交叉提呈途徑3.MHC分子對抗原的交叉提呈途徑即在某些情況下,外原性抗原可由MHC-I類分子提呈,而內源性抗原也能夠由MHC-Ⅱ類分子提呈。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特點1.特異性2.獲得性3.記憶性

4.可傳遞性5.自限性(免疫調節(jié))二、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一)B細胞對TD抗原的應答(二)B細胞對TI抗原的應答(三)體液免疫應答的一般規(guī)律(四)體液免疫應答的生物學效應與特點.(三)體液免疫應答的一般規(guī)律1.初次應答特點2.再次應答特點3.抗體產(chǎn)生一般規(guī)律:再次應答與初次應答比較4.抗體產(chǎn)生的規(guī)律臨床意義1.體液免疫應答的生物學效應與特點①中和作用:中和外毒素、中和病毒②激活補體③調理作用④參與ADCC⑤參與超敏反應2.體液免疫的特點①所清除的抗原為胞外游離抗原或細胞表面抗原,在胞外抗感染或I型、Ⅱ型、Ⅲ型超敏反應中起重要作用。②最終清除抗原需要補體、吞噬細胞、NK細胞等協(xié)助③效應速度快,在數(shù)分鐘到小時內發(fā)生④可通過抗體被動轉移三、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一)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及活化過程(二)效應T細胞的免疫效應1.

CD4+Th1細胞介導的主要生物學作用2.

CD8+Tc細胞對靶細胞的主要生物學作用

(三)細胞免疫的生物學效應與特點1.細胞免疫的生物學效應①抗胞內感染作用②抗腫瘤免疫③參與移植排斥反應④引起免疫損傷2.細胞免疫的特點①所清楚的抗原主要是胞內感染病原微生物及細胞抗原;②效應發(fā)生遲緩,反應高峰多在接觸抗原后48-72h出現(xiàn)③細胞抗原可由效應CTL直接殺傷,細胞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可由效應Th1細胞釋放因子,激活吞噬細胞予以清除;④細胞免疫可通過細胞因子等被動轉移轉運體粒細胞/Mφ集落刺激因子Mφ趨化因子Mφ移動抑制因子免疫應答的類型

根據(jù)對抗原刺激的反應結果:異常情況下:出現(xiàn)過強的免疫應答(超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異常免疫應答。正免疫應答免疫應答負免疫應答(免疫耐受)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據(jù)應答時對抗原識別的特點:非特異性免疫應答(固有免疫應答、天然免疫應答等。)特異性免疫應答(適應性免疫應答、獲得性免疫應答)適應性免疫應答過程的三個階段

適應性免疫應答發(fā)生的場所主要在外周免疫器官。整個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1.抗原提呈與識別階段:包括APC對抗原的攝取、處理呈遞和淋巴細胞特異性識別抗原。2.活化、增殖、分化階段:指T、B細胞識別抗原后傳遞活化信號,自身發(fā)生活化、增殖和分化。3.效應階段:引發(fā)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效應和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效應。

第三節(jié)免疫耐受一、免疫耐受的概念(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