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經濟_第1頁
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經濟_第2頁
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經濟_第3頁
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經濟_第4頁
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經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目前一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導語解析1、古代中國農業(yè)的地位與成就:①立國之“本”②技術成熟、管理完備③對世界貢獻卓越2、古代中國農業(yè)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形態(tài):

3、古代中國農業(yè)生產關系的基本特點:

4、古代中國工商業(yè)發(fā)展特點:

①小農個體經營;②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①農民的負擔沉重;②土地私有制為主①關鍵部門以官營為主,管理嚴格;②商業(yè)被看做“末業(yè)”,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目前二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五谷豐登慶太平六畜興旺歌盛世萬象更新目前三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黍稷粟麥稻豬馬牛羊雞狗五谷:六畜:目前四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知道古代中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國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一、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經濟目前五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專題一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第一課時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經濟課本各子目內容說明:一、“神農”的傳說——農業(yè)的起源和農業(yè)的地位二、從“刀耕火種”到“以牛田”——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產工具的演進三、貧者無立錐之地——土地問題四、沉重的賦稅和力役——賦稅和徭役五、大禹和他的繼承人——水利事業(yè)的發(fā)展目前六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一、農業(yè)的起源——神農的傳說傳說中“神農”及其后裔具有特殊地位,說明了什么?

中國農業(yè)的始祖

神農氏(炎帝)

性別:男出生年月:遠古家庭住址:寶雞山洞名人名片名人形象肩披樹葉頭生雙角龍顏大唇手捧五谷名人事跡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氏’。——《白虎通義》

目前七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無農不穩(wěn),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民間俗語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以為幣用,不識其始終。漢景帝農業(yè)在我國古代有著怎樣重要的地位?說明農業(yè)的地位非常重要,占主導地位。目前八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唐代漢代春秋戰(zhàn)國商周時期原始階段發(fā)展階段鐵農具數量大大增加,出現曲柄鋤、大鐮、鏤車二、從“刀耕火種”到“以牛田”農具的變化耕作技術的變化石、骨、木石、骨、木青銅農具(少)

鐵制農具(發(fā)達地區(qū))曲轅犁“刀耕火種”“石器鋤耕”鐵犁牛耕(發(fā)達地區(qū))農用動力的革命;傳統(tǒng)耕作方式形成鐵犁牛耕(普及全國)(西漢耦犁——東漢一牛挽犁)鐵犁牛耕(傳統(tǒng)步犁基本定型)目前九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目前十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鐵制農具骨耜石斧

耦犁(二牛抬杠)

曲轅犁二、從“刀耕火種”到“以牛田”目前十一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生產工具:耕作技術:農業(yè)動力:石器青銅器鐵器刀耕火種鐵犁牛耕人力畜力(原始社會)(商周時期)(春秋戰(zhàn)國)(春秋戰(zhàn)國)(春秋戰(zhàn)國)農業(yè)耕作方式和農具的發(fā)展變化(原始社會)石器鋤耕(商周時期)二、從“刀耕火種”到“以牛田”目前十二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秶Z·晉語》觀察并尋找這頭春秋青銅牛的特殊之處目前十三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請回答:圖一和圖二分別反映了什么樣的農業(yè)耕作方式?哪種方式更進步?古代農業(yè)耕作方式和農具變革對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有什么影響?

圖一圖二農業(yè)生產力提高;農產品產量提高;促進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圖一是石器鋤耕,圖二是鐵犁牛耕,第二種方式更進步目前十四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三、貧者無立錐之地

奴隸主貴族土地國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地主私有土地(主體)自耕農私有土地(附屬)君主私有土地(補充)1、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態(tài)目前十五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2.井田制:時間:起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廢除于戰(zhàn)國。特點:a.土地國有,實為國王所有;b.貴族強迫奴隸/庶民集體耕作(千耦其耘),并支配所有勞動產品;c.西周時期,耕地阡陌縱橫,形同“井”字,稱為井田;d.分公田、私田,公田上勞動者集體耕作,庶民有私田的使用權,向奴隸主貴族交納貢物,但勞作時以公田為先。目前十六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2.井田制:瓦解:戰(zhàn)國時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瓦解原因:a.生產力提高,鐵犁牛耕的出現,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私田增加,卻不向國家交納賦稅;b.戰(zhàn)爭頻繁,井田上的勞動者減少;c.稅制改革,客觀承認土地私有制加速井田制的瓦解。(如魯國“初稅畝”,齊國“相地衰征”)目前十七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3.封建土地所有制出現的根本原因:鐵犁牛耕的應用,生產力提高,使個體生產成為可能。特點:a.封建地主占有全國大部分土地——“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主體。b.廣大農民只有很少的土地——“小農土地所有制”是附屬。c.封建政府和皇室直接控制的一部分——“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是補充。(北魏到唐前“均田制”)目前十八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地主私有土地(主體)自耕農私有土地君主私有土地指有宮廷有關部門掌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開支。土地的所有者,但土地規(guī)模有限,只限一家人自己耕種。地主的土地有多種來源,如原來的公卿貴族占有“公田”,將其轉化為私有土地;也有立軍功者,通過賞賜獲得大量土地,成為地主;第三種是一些人通過買賣獲得土地而成為地主。目前十九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4.土地兼并問題: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有力者無田可耕,有田者無力可耕。(1)產生原因:(2)土地兼并導致的社會問題嚴重影響了國家的賦稅收入。引起社會動蕩不安。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土地買賣的合法性目前二十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3)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統(tǒng)治者往往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但由于地主階級是封建統(tǒng)治的階級基礎,封建王朝不可能從根本上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也就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兼并問題。面對這種情況,請你為統(tǒng)治者想想辦法,該如何解決呢?

那當時的統(tǒng)治者又是如何做的呢?目前二十一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1、水利工程——戰(zhàn)國五、大禹和他的繼承人目前二十二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封建國家、地主、農民之間的關系徭役兵役(均田、限田)封建國家佃農抑制兼并地主自耕農田賦人頭稅田賦地租土地兼并淪為農民起義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國家新的自耕農輕徭薄賦死亡或逃亡四、沉重的賦稅和力役憫農詩

唐·李紳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賦稅目前二十三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前246年,秦王嬴政采納韓國人鄭國的建議在秦國開鑿鄭國渠。全長300余里,成為我國古代最大的一條灌溉渠道。五、大禹和他的繼承人1、水利工程——戰(zhàn)國目前二十四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五、大禹和他的繼承人1、水利工程——秦朝

靈渠中國廣西境內,于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聯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為秦王朝統(tǒng)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同時,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譽。目前二十五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1、水利工程——漢代的井渠法五、大禹和他的繼承人坎兒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漢代。它的特點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據統(tǒng)計,吐魯番盆地有坎兒井1237條,實際使用853條,總長度超過5000公里,總出水量每秒約10立方米??矁壕蓤跃⒌叵掳登?、地面明渠、澇壩四個部分組成。豎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長3—8公里,最長的達1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畝,最好的年灌溉可達500畝。目前二十六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

兩漢之際,黃河在魏郡地方奪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漢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黃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統(tǒng)籌兼顧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這次治河使桀驁不遜的黃河安流將近800年。后人因此贊揚說:“王景治河,千載無患”。1、水利工程——王景治河東漢王景黃河在河套平原五、大禹和他的繼承人目前二十七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1、水利工程——隋唐五、大禹和他的繼承人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與長城并稱為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47公里。除航運功能外,京杭大運河對沿線地區(qū)工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起了巨大作用。目前二十八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2、灌溉工具五、大禹和他的繼承人戽(hù)斗是古代最常見的提水器具,在木桶、柳條筐系上繩子,兩人相對而立,用手牽拉繩子,從低處戽水上岸。目前二十九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2、灌溉工具——三國五、大禹和他的繼承人翻車,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yè)灌溉機械之一?!逗鬂h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目前三十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2、灌溉工具——隋唐五、大禹和他的繼承人隋唐五代的立井水車

立井水車是唐代發(fā)明的一種灌溉工具?!短綇V記》引《啟顏錄》:“鄧玄挺入寺行香,見水車,以木桶相連,汲于井中?!边@種“以木桶相連”的水車是用來提取井水的,故又稱為井車。目前三十一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筒車唐代詩人徐來軍的《調笑令》曾這樣描述筒車:“翻倒,翻倒,喝得醉來吐掉。轉來轉去自行,千匝za)萬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灌溉工具——隋唐五、大禹和他的繼承人目前三十二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2、灌溉工具——宋明清五、大禹和他的繼承人風力水車目前三十三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水利是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發(fā)展的命脈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發(fā)展了以灌溉為主的水利建設.戰(zhàn)國都江堰(李冰)/鄭國渠(鄭國)漢代井渠法/治理黃河(王景)隋唐五代明清風力水車立井水車、高轉筒車、京杭大運河宋代水轉翻車傳說秦靈渠目前三十四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思考總結:古代農業(yè)發(fā)展的主要特征?1)原始階段經歷了“刀耕火種”的落后耕作方式。2)古代傳統(tǒng)的農業(yè)經營方式是小農戶個體經營。長期以來,鐵犁牛耕的耕作技術沒有革命性的進步。

4)賦稅和徭役繁重,壓抑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進而阻礙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3)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農民的階級矛盾激化,民眾暴動不斷發(fā)生。5)歷朝歷代的水利興修防御了自然災害,推動經濟不斷向前發(fā)展。

目前三十五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六.男耕女織的封建小農經濟1.封建小農經濟的形成(1)含義:封建社會自然經濟等于小農經濟,并延續(xù)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家庭為單位,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yè)生產的基本單位。目前三十六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春秋戰(zhàn)國時期(2)產生的條件:(3)時間:①鐵犁牛耕技術的出現和普及生產力的發(fā)展③農民不同程度擁有一定的土地、農具、耕畜等生產資料,具有生產積極性②歷代統(tǒng)治者采取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小農經濟六.男耕女織的封建小農經濟目前三十七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民占有少量的生產資料,精耕細作;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六.男耕女織的封建小農經濟(4)中國小農經濟的特點:目前三十八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

——黃梅戲《天仙配》歌詞根據歌詞總結古代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yè)經營方式。探究:小農經濟有何特點?(1)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具有分散性(2)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具有封閉性(3)長期鐵犁牛耕,精耕細作,具有落后性(4)易受天災、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響,具有脆弱性目前三十九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促進和阻礙中國農業(yè)進步的因素有哪些?促進:阻礙:統(tǒng)治者的重視和政策的支持;生產工具的革新和耕作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穩(wěn)定;水利事業(yè)的發(fā)展;人民的辛勤勞動。沉重的賦稅加重人民的經濟負擔;繁重的徭役影響生產時間;社會動蕩不安;嚴重的土地兼并。目前四十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余里,桑麻青氛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h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yè),頭白不出門。生為村之民,死為村之塵。——白居易《朱陳村》目前四十一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課堂小結由于中國是大陸國家,中華民族只有以農業(yè)為生,而商業(yè)和手工業(yè)都是農業(yè)的補充。中國古代文明就是在長江、黃河、遼河等適合發(fā)展農業(yè)的大河流域發(fā)展起來的。中國古代農業(yè)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小農經濟的形成,成為中國封建社會農業(yè)生產的基本模式,也成為推動精耕細作技術發(fā)展的主要動力。而精耕細作技術則是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的主要特點,是中國古代農業(yè)長期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的關鍵因素。但是到了近代,小農經濟卻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桎梏,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目前四十二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我們今天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是不是小農經濟?從生產規(guī)模和分戶經營看,我們今天的農民依然以小規(guī)模的一家一戶進行經營和生活;但其性質又不同于以往的小農經濟,今天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經濟并不是完全封閉的,而是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下的小農經濟。目前四十三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糧食收獲量與播種量的比較簡表:)重點難點問題:以上圖表說明了什么問題?3、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地位:中國古代農業(yè)長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目前四十四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08年廣東卷)材料:西漢農民家庭年收入(糧食)與支出情況表目前四十五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問題:(1)計算材料中西漢農民家庭年收入(糧食)與支出的差額?說明了什么?(08年廣東卷)材料:西漢農民家庭年收入(糧食)與支出情況表含有2300錢為代役的貨幣數量:

8500-283-406-2300-4918-2732-300=-2439不含2300錢為代役的貨幣數量:

8500-283-406-4918-2732-300=-139農民作為勞動者,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生活狀況卻是最艱難、最困苦的。目前四十六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1)維持基本的家庭生活需要,農婦夜織可以解決全家穿衣問題,并節(jié)省在穿衣方面的用錢;(2)換取糧食,用農婦夜織的物品換取一定數量的糧食,補充自己家吃飯或上繳實物的不足。(3)把農婦夜織的各種織物拿到市場上去銷售,賣得貨幣,繳納國家的稅賦。問題:(2)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冬天農閑時,農婦常聚集在一起夜織。結合問題(1)的計算結果,簡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漢農民為什么會采用這種耕織結合的經濟形式。(08年廣東卷)材料:西漢農民家庭年收入(糧食)與支出情況表目前四十七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1、《國語·晉語》有“宗廟之犧,為田畝之勤”的記載;孔子的學生冉伯牛名耕,司馬耕字子牛,由此得出的歷史結論確切的是A、孔子有教無類,學生多是貧家子弟B、孔子非常重視教育學生參加農業(yè)勞動C、春秋人物多取賤名D、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可能已有牛耕D目前四十八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2、唐代均田制規(guī)定:成年男子授口份田八十畝,死后由政府收回,除非地廣人稀的地區(qū),不得過限占田。對此認識不正確的是A、當時可能存在著土地國家所有制B、均田制有利于小農經濟的發(fā)展C、實現了農民土地所有制基礎上的“平均地權”D、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土地與勞動者分離的問題C目前四十九頁\總數五十三頁\編于二十點3、有人說:孟姜女的傳說反映了政治壓迫,白蛇傳的故事反映了宗教沖突。小王認為牛郎織女的傳說典型地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特點,這主要是指A、農民深受以王母娘娘為代表的統(tǒng)治者的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