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學實驗思考題解答_第1頁
物理化學實驗思考題解答_第2頁
物理化學實驗思考題解答_第3頁
物理化學實驗思考題解答_第4頁
物理化學實驗思考題解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理化學實驗思考題解答實驗一燃燒熱的測定1、在本實驗中,哪些就是系統(tǒng)?哪些就是環(huán)境?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間有無熱交換?這些熱交換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如何校正?提示:(氧彈中的樣品、燃燒絲、棉線與蒸餾水為體系,其它為環(huán)境。)盛水桶內部物質及空間為系統(tǒng),除盛水桶內部物質及空間的熱量計其余部分為環(huán)境,(實驗過程中有熱損柚桶水溫與環(huán)境溫差過,內桶蓋有縫隙會散械拌時攪拌器摩擦內筒內壁使熱容易向外輻射。)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之間有熱交換,熱交換的存在會影響燃燒熱測定的準確值,可通過雷諾校正曲線校正來減小其影響或(降低熱損耗的方法:調節(jié)內筒水溫比外筒水溫低0、5-1°C,內桶蓋蓋嚴,避免攪拌器摩擦內筒內壁,實驗完畢,將內筒洗凈擦干,這樣保證內筒表面光亮,從而降低熱損耗。)。2、 固體樣品為什么要壓成片狀?萘與苯甲酸的用量就是如何確定的?提示壓成片狀有利于樣品充分燃燒;萘與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測定誤差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燒,可根據(jù)氧彈的體積與內部氧的壓力確定來樣品的最大用量。3、 試分析樣品燃不著、燃不盡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壓片太緊、燃燒絲陷入藥片內會造成燃不著;壓片太松、氧氣不足會造成燃不盡。4、 試分析測量中影響實驗結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實驗成功的關鍵因素就是什么?提示:能否保證樣品充分燃燒、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間的熱交換就是影響本實驗結果的主要因素。本實驗成功的關鍵藥品的量合適,壓片松緊合適,雷諾溫度校正。5、使用氧氣鋼瓶與氧氣減壓器時要注意哪些事項?1、在氧彈里加10mL蒸餾水起什么作用? 答:在燃燒過程中,當氧彈內存在微量空氣時,N2的氧化會產生熱效應。在一般的實驗中,可以忽略不計;在精確的實驗中,這部分熱效應應予校正,方法如下:用0、1mol-dm-3NaOH溶液滴定洗滌氧彈內壁的蒸餾水,每毫升0、1mol-dm-3NaOH溶液相當于5、983J(放熱)。2、在環(huán)境恒溫式量熱計中,為什么內筒水溫要比外筒的低?低多少合適?在環(huán)境恒溫式量熱計中,點火后,系統(tǒng)燃燒放熱,內筒水溫度升高1、5-2C,如果點火前內筒水溫比外筒水溫低1C,樣品燃燒放熱最終內筒水溫比外筒水溫高1C,整個燃燒過程的平均溫度與外筒溫度基本相同,所以內筒水溫要比外筒水溫低0、5-1C較合適。實驗二凝固點降低法測定相對分子質量1、 什么原因可能造成過冷太甚?若過冷太甚,所測溶液凝固點偏低還就是偏高?由此所得萘的相對分子質量偏低還就是偏高?說明原因。答:寒劑溫度過低會造成過冷太甚。若過冷太甚 ,則所測溶液凝固點偏低。根據(jù)公式AT=T*-T=Km與M=K*x10-3可知由于溶液凝固點偏低,Tf偏大,由此所得萘的相對分子質ffffBB fATW t量偏低。2、 寒劑溫度過高或過低有什么不好?答:寒劑溫度過高一方面不會出現(xiàn)過冷現(xiàn)象,也就不能產生大量細小晶體析出的這個實驗現(xiàn)象,會導致實驗失敗,另一方面會使實驗的整個時間延長,不利于實驗的順利完成;而寒劑溫度過低則會造成過冷太甚,影響萘的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具體見思考題1答案。3、 加入溶劑中的溶質量應如何確定?加入量過多或過少將會有何影響?答:溶質的加入量應該根據(jù)它在溶劑中的溶解度來確定,因為凝固點降低就是稀溶液的依數(shù)性,所以應當保證溶質的量既能使溶液的凝固點降低值不就是太小,容易測定,又要保證就是稀溶液這個前提。如果加入量過多,一方面會導致凝固點下降過多,不利于溶液凝固點的測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的范圍而不具有依數(shù)性。過少則會使凝固點下降不明顯也不易測定并且實驗誤差增大。4、估算實驗測定結果的誤差,說明影響測定結果的主要因素?答:影響測定結果的主要因素有控制過冷的程度與攪拌速

物理化學實驗思考題解答度、寒劑的溫度等。本實驗測定凝固點需要過冷出現(xiàn),過冷太甚會造成凝固點測定結果偏低,因此需要控制過冷程度,只有固液兩相的接觸面相當大時,固液才能達到平衡。實驗過程中就就是采取突然攪拌的方式與改變攪拌速度來達到控制過冷程度的目的;寒劑的溫度,寒劑溫度過高過低都不利于實驗的完成。5、 當溶質在溶液中有解離、締合、溶劑化與形成配合物時,測定的結果有何意義?答:溶質在溶液中有解離、締合、溶劑化與形成配合物時,凝固點降低法測定的相對分子質量為溶質的解離、締合、溶劑化或者形成的配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因此凝固點降低法測定出的結果反應了物質在溶劑中的實際存在形式。6、 在冷卻過程中,凝固點測定管內液體有哪些熱交換存在?它們對凝固點的測定有何影響?答:凝固點測定管內液體與空氣套管、測定管的管壁、攪拌棒以及溫差測量儀的傳感器等存在熱交換。因此如果攪拌棒與溫度傳感器摩擦會導致測定的凝固點偏高。測定管的外壁上粘有水會導致凝固點的測定偏低。實驗三純液體飽與蒸氣壓的測定1、 在停止抽氣時,若先拔掉電源插頭會有什么情況出現(xiàn)?答:會出現(xiàn)真空泵油倒灌。2、 能否在加熱情況下檢查裝置就是否漏氣?漏氣對結果有何影響?答:不能。加熱過程中溫度不能恒定,氣一液兩相不能達到平衡,壓力也不恒定。漏氣會導致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體系內部壓力的不穩(wěn)定,氣一液兩相無法達到平衡,從而造成所測結果不準確。3、 壓力計讀數(shù)為何在不漏氣時也會時常跳動?答:因為體系未達到氣一液平衡。4、克一克方程在什么條件下才適用?答:克一克方程的適用條件:一就是液體的摩爾體積V與氣體的摩爾體積Vg相比可略而不計;二就是忽略溫度對摩爾蒸發(fā)熱△vaHm的影響,在實驗溫度范圍內可視其為常數(shù)。三就是氣體視為理想氣體。5、本實驗所測得的摩爾氣化熱數(shù)據(jù)就是否與溫度有關?答:有關。6.本實驗主要誤差來源就是什么?答:裝置的密閉性就是否良好,水本身就是否含有雜質等。實驗雙液系的氣一液平衡相圖的繪制實驗雙液系的氣一液平衡相圖的繪制本實驗在測向環(huán)己烷加異丙醇體系時,為什么沸點儀不需要洗凈、烘干?提示:實驗只要測不同組成下的沸點、平衡時氣相及液相的組成即可。體系具體總的組成沒必要精確。體系平衡時,兩相溫度應不應該一樣?實際呢?怎樣插置溫度計的水銀球在溶液中,才能準確測得沸點呢?提示:兩相溫度應該一樣,但實際就是不一樣的,一般將溫度計的水銀球插入溶液下1/3較好。收集氣相冷凝液的小槽體積大小對實驗結果有無影響?為什么?提示:有影響,氣相冷凝液的小槽大小會影響氣相與液相的組成。4.阿貝折射儀的使用應注意什么?提示:不能測定強酸、強堿等對儀器有強腐蝕性的物質。討論本實驗的主要誤差來源。提示:影響溫度測定的:溫度計的插入深度、沸騰的程度等;影響組成測定的:移動沸點儀時氣相冷凝液倒流回液相中、測定的速度慢等6、 該實驗中,測定工作曲線時折射儀的恒溫溫度與測定樣品時折射儀的恒溫溫度就是否需要保持一致?為什么?答:在該實驗中,測定工作曲線時折射儀的恒溫溫度與測定樣品時折射儀的恒溫溫度應保持一致,因為溫度不同,物質的折射率不同;而且測定樣品的折射率后,要在工作曲線上查折射率對應的氣液相組成。7、過熱現(xiàn)象對實驗產生什么影響?如何在實驗中盡可能避免?答:過熱現(xiàn)象使得溶液沸點物理化學實驗思考題解答高于正常沸點。在本實驗中,所用的電熱絲較粗糙,吸附的空氣作為形成氣泡的核心,在正常沸點下即可沸騰,可避免過熱現(xiàn)象。8、在連續(xù)測定法實驗中,樣品的加入量應十分精確不?為什么?答:樣品的加入量不用十分精確,因為測定樣品的折射率后,要在工作曲線上查折射率對應的氣液相組成。實驗五二組分金屬相圖的繪制六、 注意事項:1、 用電爐加熱樣品時,溫度要適當,溫度過高樣品易氧化變質;溫度過低或加熱時間不夠則樣品沒有完全熔化步冷曲線轉折點測不出。2、 熱電偶熱端應插到樣品中心部位,在套管內注入少量的石臘油,將熱電偶浸入油中,以改善其導熱情況。攪拌時要注意勿使熱端離開樣品,金屬熔化后常使熱電偶玻璃套管浮起,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測溫點變動,必須注意。3、 在測定一樣品時,可將另一待測樣品放入加熱爐內預熱,以便節(jié)約時間,體系有兩個轉折點,必須待第二個轉折點測完后方可停止實驗,否則須重新測定。4、 電爐加熱到設定溫度后,注意將電爐電壓調到零。5、 操做要小心燙傷。七、 思考題:1、 金屬熔融系統(tǒng)冷卻時,冷卻曲線為什么會出現(xiàn)轉折點火水平段?對于不同組成金屬混合物的冷卻曲線,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答:轉折點就是由于達到液相線時一種金屬先凝固析出,放出熱量,導致冷卻速率減小,水平段就是由于最后一種金屬析出,放出較多熱,就是溫度維持在一個值附近。金屬成分相同而組成不同的水平段長短不一樣,因為后析出的金屬含量不一樣,所以水平段維持時間不同。成分不同的水平段則高低不同,因為不同金屬組成的系統(tǒng)最低共熔溫度不同。2、 用加熱曲線就是否也可作相圖?做相圖還有哪些方法?答:可以。還有溶解度法,沸點法等。3、 試用相律分析最低共熔點、熔點曲線及各區(qū)域的相數(shù)及自由度?答:最低共熔點三相,自由度為0。熔點曲線兩相,自由度為1。液相區(qū)為一相,自由度2。固相區(qū)何共熔區(qū)為一相,自由度2。4、 含20%Sn與80%Sn兩個樣品的步冷曲線的第一個轉折點溫度哪一個明顯?為什么?答:20%,因為低共熔點組成為91、2%Sn+8、8%Zn,20%轉折點溫度較高,離低共熔組成較遠,沿液相線冷卻較長時間,轉折較明顯。1、 對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線,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答:純物質的步冷曲線在其熔點處出現(xiàn)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溫度時出現(xiàn)水平段。而平臺長短也不同。2、 作相圖還有哪些方法?答:作相圖的方法還有溶解度法、沸點法等。3、 通常認為,體系發(fā)生相變時的熱效應很小,則用熱分析法很難測得準確相圖,為什么?在含Bi30%與80%的二個樣品的步冷曲線中第一個轉折點哪個明顯?為什么?答:因為熱分析法就是通過步冷曲線來繪制相圖的,主要就是通過步冷曲線上的拐點與水平段(斜率的改變)來判斷新相的出現(xiàn)。如果體系發(fā)生相變的熱效應很小,則用熱分析法很難產生拐點與水平段。30%樣品的步冷曲線中第一個轉折點明顯,熔化熱大的Sn先析出,所以當發(fā)生相變時可以提供更多的溫度補償,使曲線斜率改變較大。4、 有時在出現(xiàn)固相的冷卻記錄曲線轉折處出現(xiàn)凹陷的小彎,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時應如何讀相圖轉折溫度?物理化學實驗思考題解答答:這就是由于出現(xiàn)過冷現(xiàn)象造成的,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做延長線的方式確定相圖的轉折溫度。5、 金屬熔融系統(tǒng)冷卻時,冷卻曲線為什么出現(xiàn)折點?純金屬、低共熔金屬、及合金等轉折點各有幾個?曲線形狀為何不同?答:因為金屬熔融系統(tǒng)冷卻時,由于金屬凝固放熱對體系散熱發(fā)生一個補償,因而造成冷卻曲線上的斜率發(fā)生改變,出現(xiàn)折點。純金屬、低共熔金屬各出現(xiàn)一個水平段,合金出現(xiàn)一個折點與一個水平段。由于曲線的形狀與樣品熔點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樣品相變熱的多少、保溫加熱爐的保溫性能與樣品的數(shù)量均有關系,所以樣品的步冷曲線就是不一樣的。對于純金屬與低共熔金屬來說只有一個熔點,所以只出現(xiàn)平臺。而對于合金來說,先有一種金屬析出,然后2種再同時析出,所以會出現(xiàn)一個折點與一個平臺。6、 有一失去標簽的Sn-Bi合金樣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確定其組成?答:(將其熔融、冷卻的同時記錄溫度,作出步冷曲線,根據(jù)步冷曲線上拐點或平臺的溫度,與溫度組成圖加以對照,可以粗略確定其組成。)可以通過熱分析法來確定其組成。首先通過熱分析法繪制Sn-Bi的二組分相圖,然后再繪制該合金樣品的步冷曲線,與Sn-Bi的二組分相圖對照即可得出該合金的組成。7、 總質量相同但組成不同的Pb-Sn混合物的步冷曲線,其水平段的長度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答:(1)混合物中含Sn越多,其步冷曲線水平段長度越長,反之,亦然。(2)因為Pb與Sn的熔化熱分別為23、0與59、4jg-1熔化熱越大放熱越多,隨時間增長溫度降低的越遲緩,故熔化熱越大,樣品的步冷曲線水平段長度越長。實驗六原電池電動勢的測定1、 對消法測電動勢的基本原理就是什么?為什么用伏特表不能準確測定電池電動勢?答:對消法就就是用一個與原電池反向的外加電壓,于電池電壓相抗,使的回路中的電流趨近于零,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測出來的電壓為電動勢。電動勢指的就就是當回路中電流為零時電池兩端的電壓,因而必須想辦法使回路中電流為零。伏特表測定電池電動勢的時候,回路中的電流不為零,測出的電池兩端的電壓比實際的電動勢要小,因此用伏特表不能準確測定電池電動勢。2、參比電極應具備什么條件?它有什么功用?鹽橋有什么作用?應選擇什么樣的電解質作鹽橋?答:參比電極一般用電勢值已知且較恒定的電極(裝置簡單、可逆性高、制作方便、電勢穩(wěn)定。),它在測量中可作標準電極使用,在實驗中我們測出未知電極與參比電極的電勢差后就可以直接知道未知電極的電勢。(以標準氫電極(其電極電勢規(guī)定為零)作為標準,與待測電極組成一電池,所測電池電動勢就就是待測電極的電極電勢。由于氫電極使用不傅用另外一些易制備電極電勢穩(wěn)定的電極作為參比電極如:甘汞電極。)鹽橋起到降低液接電勢與使兩種溶液相連構成閉合電路的作用。作鹽橋的電解質,應該不與兩種電解質溶液反應且陰陽離子的遷移數(shù)應接近,而且濃度要高。3、 電動勢的測量方法屬于平衡測量,在測量過程中盡可能地做到在可逆條件下進行。為此,應注意些什么?答:應注意電池回路接通之前,應該讓電池穩(wěn)定一段時間,讓離子交換達到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tài);還應該在接通回路之前先估算電池電動勢,然后將電位差計旋鈕設定未電池電動勢的估算值,避免測量時回路中有較大電流。4、 對照理論值與實驗測得值,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答:原電池電動勢測定結果的誤差來源有很多:標準電池工作時間過長,長時間有電流通過,標準電動勢偏離;鹽橋受污染;飽與甘汞電極電勢不穩(wěn)定;未能將電位差計旋鈕設定在待測電池電動勢應有的大體位置,使待測電池中有電流通過等等。5、 在精確的實驗中,需要在原電池中通入氮氣,它的作用就是什么?答:為了除去溶液中的氧氣,以避免氧氣參與電極反應,腐蝕電極等。6、 電位差計、標準電池、檢流計及工作電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護及正確使用?答:(1)電位差計就是按照對消法測量原理設計的一種平衡式電學測量裝置,能直接給出待測電池的電動勢值,測定時電位差計按鈕按下的時間應盡量短,以防止電流通過而改變電極表面的平衡狀態(tài)。(2)標準電池就是用來校準工作電流以標定補償電阻上的電位降。(3)檢流計用來檢驗電動勢就是否對消,在測量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檢流計受到沖擊,應迅速按下短路按鈕,以保護檢流計。檢流計在搬動過程中,將分流器旋鈕置于“短路”。(4)工作電池(穩(wěn)壓電源)電壓調至與電位差計對電源的要求始終相一致。7、 UJ34A型電位差計測定電動勢過程中,有時檢流計向一個方向偏轉,分析原因。原因:電極管中有氣泡;電極的正負極接反;線路接觸不良;工作電源電壓與電位差計對電源的要求數(shù)據(jù)不一致等。8、 在測量金屬電極的電極電勢時,金屬電極要加以處理,以除去氧化膜。9、如何使E測定準確?答:(1)電極管不能漏液。準電池與待測電池極化,“標準/未知選擇”旋鈕在“標準”或“未知”位置的時間應盡可能的短。對“待測溶液”應將讀數(shù)盤預置到理論值后再將“標準/未知選擇”旋鈕旋到,“未知”。甘汞電極不用時浸泡在飽與氯化鉀溶液中。對新制鋅汞齊電極與新鍍銅電極應及時測量,避免再度被氧化。實驗七 一級反應一蔗糖的轉化1、 配制蔗糖溶液時稱量不夠準確,對測量結果k有無影響?取用鹽酸的體積不準呢?答:蔗糖的濃度不影響lnc=-kt+B的斜率,因而蔗糖濃度不準對k的測量無影響。H+在該反應體系中作催化劑,它的濃度會影響k的大小。2、 在混合蔗糖溶液與鹽酸溶液時,我們將鹽酸溶液加到蔗糖溶液里去,可否將蔗糖溶液加到鹽酸溶液中?為什么?答:不能。本反應中氫離子為催化劑,如果將蔗糖溶液加到鹽酸溶液中,在瞬間體系中氫離子濃度較高,導致反應速率過快,不利于測定。3、 測定最終旋光度時,為了加快蔗糖水解進程,采用60r左右的恒溫使反應進行到底,為什么不能采用更高的溫度進行恒溫?答:溫度過高將會產生副反應,顏色變黃。4、 在旋光度的測量中,為什么要對零點進行校正?在本實驗中若不進行校正,對結果就是否有影響?答:因為除了被測物有旋光性外,溶液中可能還有其她物質有旋光性,因此一般要用試劑空白對零點進行校正。本實驗不需要校正,因為在數(shù)據(jù)處理中用的就是兩個旋光度的差值。5、記錄反應開始的時間晚了一些,就是否會影響到k值的測定?為什么?答:不影響。不同時間所作的直線的位置不同而已但k(所作直線的斜率)相同。5、 實驗中,為什么用蒸餾水來校正旋光儀的零點?在蔗糖轉化反應過程測的旋光度at就是否需要零點校正?為什么?答1)因為待測液就是以蒸餾水作為溶劑的蔗糖水溶液,以蒸餾水的旋光度作為零點,則待測液的旋光度的變化反映出蔗糖的轉化過程旋光度的變化。(2)在蔗糖轉化反應過程中,所測的旋光度at不需要零點校正,因為數(shù)據(jù)處理要求ln(at—a)對t作圖,若%與a對零點都有一個偏魂L可以抵消。 ^ ^ ^6、 蔗糖溶液為什么可粗略配制?敏ln(at—a)對t作圖的斜率為*粗略配制蔗糖溶液不影響a—,需要的就是差。7、 蔗糖的轉化速率常數(shù)k與哪些因素有關?答:溫度、鹽酸的濃度8.試分析本實驗誤差來源,怎樣減少實驗誤差?答:(1)溫度波動大,測定過程中旋光管無法恒溫,室溫也不恒定。(2)測定溫度盡量接近室溫實驗八二級反應一乙酸乙酯皂化1、 為什么實驗用NaOH與乙酸乙酯應新鮮配制?答:氫氧化鈉溶液易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而變質;乙酸乙酯容易揮發(fā)與發(fā)生水解反應而使?jié)舛雀淖儭?、 為何本實驗要在恒溫條件下進行,而且CH3COOC2H5與NaOH溶液在混合前還要預先恒溫?混合時能否將乙酸乙酯溶液倒入NaOH溶液中一半時開始計時?答:(1)因為溫度對電導有影響。(2)不能,應剛混合完開始計時。

3、被測溶液的電導率就是哪些離子的貢獻?反應進程中溶液的電導率為何發(fā)生減少?答:參與導電的離子有Na+、0H-與CH3CO0"”在反應前后濃度不變,OH-的遷移率比CH3CO0-的遷移率大得多。隨著時間的增加,OH-不斷減少,CH3COO-不斷增加,所以,體系的電導率值不斷下降。4、 為什么要使兩種反應物的濃度相等?答:為了使二級反應的數(shù)學公式簡化。為什么由0、0100mol-dm-3的NaOH溶液與0、0100mol-dm-3的CH3COONa溶液測得的電導率可以認為就是k0、kJ答:k0就是反應: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體系t=0時的電導率,但就是CH3COOC2H5與NaOH混合的瞬間就巳開始反應,因而混合后第一時間測的k也不就是t=0時的電導率。根據(jù)CH3COOC2H5與NaOH體積與濃度都相等,二者混合后濃度均稀釋一倍,若忽略CH3COOC2H5的電導率,0、0100mol?dm-3NaOH所測k即為k0。k“就是上述反應t*時的電導率,當反應完全時,CH3COONa的濃度與t=0時NaOH濃度相同,若忽略C2H5OH的電導率,0、0100mol?dm〈的CH3COONa所測k即為^。6反應物起始濃度不相等,試問應怎樣計算k值?答:若CH3COOC2H5溶液濃度a>b(NaOH溶液濃度),則其反應速率方程的積分式為aaak(a——b)t+ln—bln-Kt+K0(—ak(a——b)t+ln—bln-C與Kc分別為反應進行完全后體系中產物CH3COONa的濃度與電導率若a〉b時b=C,若a<b時a=C7.如果NaOH與乙酸乙酯溶液為濃溶液時,能否用此法求婦直,為什么?答:不能。只有反應體系就是很稀的水溶液,才可認為CH3COONa就是全部電離的。反應前后Na+的濃度不變。隨著反應的進行,導電能力很強的OH-離子逐漸被導電能力弱的CH3COO-離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電導逐漸減小。可用電導率儀測量皂化反應進程中電導率隨時間的變化,以跟蹤反應物濃度隨時間變化。實驗九復雜反應一丙酮碘化1、實驗時用分光光度計測量什么物理量?它與碘濃度有什么關系?答:測量的就是溶液的吸光度&根據(jù)朗伯一比爾定律可知,在指定波長下,所測吸光度與I2溶液濃度成正比關系。2、本實驗中,將CH3COCH3溶液加入盛有I2、HCl溶液的碘瓶中時,反應即開始,而反應時間卻以溶液混合均勻并注入比色皿中才開始計時,這樣操作對實驗結果有無影響?為什么?答:無影響。不同時間所作的直線的位置不同而已但k(所作直線的斜率)相同。3、速率常數(shù)k與T有關,而本實驗沒有安裝恒溫裝置,這對k的影響如何?所測得的k就是室溫下的k,還就是暗箱溫度時的k?答:本實驗整個過程就是在室溫下進行的,由于室溫在短時間內變化幅度很小,故對k的影響不大。所測得的k就是暗箱溫度時的k。實驗十溶液表面張力的測定(最大氣泡壓力法)1、用最大氣泡壓力法測定表面張力時為什么要讀最大壓力差?提示若讀中間某個壓力差值,不能保證每次讀壓力差對應大小相同氣泡。2、為何要控制氣泡逸出速率?提示:氣泡逸出速率會影響氣泡的大小,近而影響壓力差值的大小,因而要保證測定過程中氣泡逸出速率恒定。3、本實驗需要在恒溫下進行不?為什么?提示:需要恒溫,因為表面張力的大小受溫度的影響。4、毛細管尖端為何必須調節(jié)得恰與液面相切?否則對實驗有何影響?提示:毛細管尖端若不與液面相切插入一定深度,會引起表面張力測定值偏小。5、哪些因素影響表面張力測定的結果?如何減小或消除這些因素對實驗的影響?提示:溫度、氣泡逸出速度、毛細管就是否干凈及毛細管的尖端就是否與液面相切會影響測定結果。減小或消除這些因素引起誤差的措施就是:恒溫、控制氣泡逸出速率恒定、毛細管干凈以及毛細管與液面相切。實驗 膠體制備與電泳1、 電泳中輔助液起何作用,選擇輔助液的依據(jù)就是什么?提示:輔液主要起膠體泳動的介質、電介質作用與與膠體形成清晰的界面易于觀測等作用。選擇的輔液不能與膠體發(fā)生化學反應,電導率與膠體相同等(本實驗就是用界面移動法測電動電勢,如果在電泳測定中如不用輔助液體,只靠氣液界面,不存在液-液界面,無法判斷液-液界面移動情況)2、 若電泳儀事先沒有洗干凈,內壁上殘留有微量的電解質,對電泳測量的結果將會產生什么影響?提示:可能改變Z電勢大小,甚至引起膠體的聚沉。3、 電泳儀中不能有氣泡,為什么?提示:氣泡會阻斷電介質。4、電泳速率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電勢、介質的粘度n與介電常數(shù)遷、兩極間距L、外加電壓V以及影響E、n、er、L、V的因素如溫度、膠體濃度、膠體中雜質、通電時間的長短、電泳管受到震動的情況、電泳管的膠塞處通大氣的暢通狀態(tài)等。5本實驗中所用的稀鹽酸溶液的電導為什么必須與所測溶膠的電導率相等或盡量接近?答:為了保持&電勢計算式中的電勢梯度(V/L)盡量接近6溶膠膠粒帶何種符號的電荷?為什么它會帶此種符號的電荷?答:(1)實驗中溶膠移向負極,說明溶膠帶正電。 (2)溶膠帶正電,實際上就是膠粒帶正電:7水解法制備Fe(OH)3溶膠的反應為:FeCl3+3H2O=Fe(OH)3+3HC1Fe(OH)3+HC1=FeOC1+2H2O, FeOCl離解成FeO+與Cl-離子。膠團結構為:3 [(Fe(OH)3)j、nFeg+、(n-%)Cl』有、%C1-- 3m~膠粒8、 僅用自來水沖洗電泳管與試管,對實驗結果會有何影響?答:溶膠會發(fā)生聚沉。界面移動速率減小,電動電勢&偏小。9、 通過氣味判斷兩電極上各產生的什么氣體?為什么?答:(1)從正陽極上產生刺激性氣味判斷就是氯氣。負陰極上產生的氣體沒有氣味應該就是氫氣。(2)正陽極上電極電勢低的物質首先發(fā)生氧化反應,考慮到制備Fe(OH)3溶膠時加入的FeCl3濃度低,體積小,生成的HCl與輔助液HCl濃度很小,可忽略濃度對E的影響,I=1000A、m-2時,在光亮的Pt上夷。一2忒+(1/2)O*e-,EiraEr+nO2(Pt)=1、229+1、28=2、51V2Cl--Cl+2e- Eir^Er+nCl(Pt)=1、36+0、054=1、41V負陰極發(fā)生還原反應2H:+2e--H沒有競爭反應。7、實驗成功的關鍵就是什么?答:(1)使用的儀器必須潔凈,蒸餾水及藥品不能被污染。(2)制備好的溶膠一定冷卻到與HCl輔助液溫度一致或比HCl輔助液溫度略低。(3)用下加液法往電泳管中加溶膠時,乳膠管中無氣泡,開始一定要慢,保證界面清晰。(4)電泳管的膠塞處通大氣要暢通。實驗十二粘度法測定高聚物的相對分子質量1、 粘度計毛細管的粗細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答:粘度計毛細管的過粗,液體流出時間就會過短,那么使用Poisuille公式時就無法近似,也就無法用時間的比值來代替粘度;如果毛細管過細,容易造成堵塞,導致實驗失敗。2、烏氏粘度計中的C管的作用就是什么?能否去除C管改為雙管粘度計使用?答烏氏粘度計中支管c起與大氣平衡的作用。:C管的作用就是形成氣承懸液柱。不能去除C管改為雙管粘度計,因為沒有了C管,就成了連通器,不斷稀釋之后會導致粘度計內液體量不一樣,這樣在測定液體流出時間時就不能處在相同的條件之下,因而沒有可比性。只有形成了氣承懸液柱,使流出液體上下方均處在大氣環(huán)境下,測定的數(shù)據(jù)才具有可比性,除去支管c也可以測定溶液的粘度,但就是沒有C支管使毛細管下端與上端同時與大氣相通,F管中溶液重力的影響會影響流出毛細管的時間,導致測定結果精度差。3、 若把溶液吸到了乳膠管內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答:會使溶液濃度降低,導致測定的流出時間減小,從而使相對粘度測定值減小,影響實驗結果。4、 試列舉影響準確測定的因素有哪些?答:影響準確測定的因素有溫度、溶液濃度、攪拌速度、粘度計的垂直度等。5、 粘度法測定高聚物的摩爾質量有何局限性?該法適用的高聚物摩爾質量范圍就是多少?答粘度法就是利用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粘度與分子量間的某種經驗方程來計算分子量適用于各種分子量的范圍。局限性在于不同的分子量范圍有不同的經驗方程。6與奧氏粘度計相比,烏氏粘度計有何優(yōu)點?本實驗能否用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