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檔來源網絡侵權刪除長沙市第一中學2020—2021學年度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語文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木”在這里要比“樹”更顯得單純,所謂“枯桑知天風”這樣的樹,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要說明“木”字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澳尽弊鳛椤皹洹钡母拍畹耐瑫r,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因為葉子原不是屬于木質的,“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排斥也就是為什么會暗示著落葉的緣故。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聯(lián)想。至于“木葉”呢,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征?!澳尽辈坏屛覀內菀紫肫鹆藰涓?,而且還會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盡管在這里“木”是作為“樹”這樣一個特殊概念而出現的,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卻依然左右著這個形象,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它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澳救~”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金。(選自林庚《唐詩綜論》,有刪改)材料二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有直指的意義,有聯(lián)想的意義。比如說“煙”,它的直指的意義,凡見過燃燒體冒煙的人都會明白,只是它的聯(lián)想的意義迷離不易捉摸,它可聯(lián)想到燃燒彈、鴉片煙榻、廟里焚香,“一川煙草”“楊柳萬條煙”“煙光凝而暮山紫”“藍田日暖玉生煙”……種種境界。直指的意義載在字典上,有如月輪,明顯而確實;聯(lián)想的意義是文字在歷史過程上所累積的種種關系,有如輪外圓暈,暈外霞光,其濃淡大小隨人隨時隨地而各個不同,變化莫測??茖W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義就愈精確,文學的文字有時卻必須顧到聯(lián)想的意義,尤其是在詩方面。直指的意義易用,聯(lián)想的意義卻難用。因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離的;前者偏于類型,后者偏于個性。既是游離的,個別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離。比如說蘇東坡的《惠山烹小龍團》詩里三、四兩句“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天上小團月”是由“小龍團”茶聯(lián)想起來的,如果你不知道這個關聯(lián),原文就簡直讀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著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點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處。這兩句詩的妙處就在不即不離、若隱若現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一句話來得較豐富,也來得較含混有蘊藉。難處就在于含混中顯得豐富。由“獨攜小龍團,來試惠山泉”變成“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這是點鐵成金。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在這一點生發(fā)上面。(選自朱光潛《咬文嚼字》)材料三“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草與柳在古代詩詞中一直經常這樣地同時并見,要說明其間的緣故,根本上還是因為都涉及春天?!皸盍鴸|風樹,青青夾御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柳樹是代表著春風的,而草則又與春風共其命運?!俺靥辽翰荩瑘@柳變鳴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體現在草與柳的變化上。“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無的草的痕跡,便宣告了春天的來臨?!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柳枝上剛萌發(fā)出點點的細葉,料峭的春風便已來到了人間。這個細葉,詩詞中又稱為“柳眼”,仿佛在說碧玉妝成的柳樹,忽然從睡夢中一覺醒來,睜開了眼睛,同時也就是春天的開始了。所謂“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xù)”,草透出了綠意,柳睜開來眼睛,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綠色世界啊。世界是綠色的,可是詩人卻愛說“青青河畔草”,“青青夾御河”,“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傲隆弊允悄劬G色,所謂“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可是卻非說“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青春復隨冠冕入,紫禁正耐煙花繞”。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卻不說踏綠。春天喚做青陽,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稱為青年,那么到底是誰代表著春天呢?綠與青原是相近的顏色,所以青天又稱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綠。綠草可以稱為青草,綠柳卻不能稱為青柳,但是“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卻又正是好詩。“春晚綠野秀”,這綠野卻很少稱之為青野。大概由于綠指的是具體的現實的世界,而青則仿佛帶有某種概括性的深遠意義。綠原是一種諧和的色調,在萬紫千紅的春天,綠乃是多樣統(tǒng)一的典范。而青則更為單純,凝凈,清醒,永久,松樹因此就都稱為青松。所謂青山綠水,何嘗不正是兩種性格的說明呢?這里或者會給我們帶來一點生活中的啟發(fā)嗎?誰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長在呢?但這只是一種理想,從現實到理想,從具體性到概括性,本來是綠的卻說成是青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青青。(選自林庚《唐詩綜論》)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要比“樹”顯得單純,這是“木”的一個藝術特征。B.“木”有“樹”和“木頭”雙重形象,影響著我們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葉子。C.直指的意義因為固定所以易用,偏于類型;聯(lián)想的意義因為游離所以難用,偏于個性。D.綠多樣統(tǒng)一,而青更為單純,凝凈,清醒,永久。于是青山綠水,可以說是兩種性格的體現。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古詩中“木葉”的“木”是作為“樹”的特殊概念而出現的,樹的概念一直左右著“木葉”的形象。B.“煙”的直指的意義見過燃燒體冒煙的人都會明白,但它的聯(lián)想的意義迷離不能捉摸。C.“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妙處需要聯(lián)想到“小龍團”茶泡在泉水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才能體會到。D.世界是綠色的,而春游叫做踏青,卻不說踏綠,因為綠是具有多樣統(tǒng)一性的諧和色調。3.結合材料三內容分析,下列詩詞名句中的“青”與綠無關的一項是()A.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B.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C.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D.返景人深林,復照青苔上。4.材料三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5.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說說“小團月”與“小龍團”二者在意味上的差別?!敬鸢浮?.B2.C3.C4.①論證結構清晰。由大量材料引入,提出詩人鐘愛用“青”而并非“綠”,然后分析原因,得出青具有“概括性的深遠意義”的結論。(答層層遞進或遞進式結構亦可)②論證方法多樣。運用了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③論證語言生動且嚴謹。大量詩詞的引用讓語言形象生動;“很少稱之”“大概由于”等體現了嚴謹的特點。5.①“小龍團”是對一種茶葉的直指。
②“小團月”則能讓人聯(lián)想到明月照水,清泉泡茶。
③“小龍團”暗示了茶的品質。(其本為宋代貢茶)“小團月”暗示了一種閑適而美好(圓滿)的意境?!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B.“‘木’有‘樹’和‘木頭’雙重形象”錯誤。依據材料一“木”具有著一般“木頭”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可見是“木頭”等的形象,而不是“雙重形象”。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原文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A.“樹的概念一直左右著‘木葉’的形象”錯誤。應是木的概念一直左右著“木葉”的形象。B.“不能捉摸”錯誤。原文是“不易捉摸”。D.“因為綠是具有多樣統(tǒng)一性的諧和色調”錯誤?!按河谓凶鎏で?,卻不說踏綠”的實際原因是“綠指的是具體的現實的世界,而青則仿佛帶有某種概括性的深遠意義”,而且青“更為單純,凝凈,清醒,永久”。本項的錯誤在于強加因果。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含義的能力。C.“朝如青絲暮成雪”中的“青絲”是指“黑發(fā)”,此處的“青”是指藍色。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的能力。從論證結構來看,文章由大量的詩詞材料引入,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青青夾御河”“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提出詩人鐘愛用“青”而并非“綠”;然后分析原因“大概由于綠指的是具體的現實的世界,而青則仿佛帶有某種概括性的深遠意義”,得出青具有“概括性的深遠意義”的結論,論證結構清晰。從論證方法來看,方法多樣。如運用了舉例論證,“‘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論證草與柳在古代詩詞中一直經常這樣地同時并見;如引用詩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說明春的信息首先體現為草與柳的變化;如“綠原是一種諧和的色調,在萬紫千紅的春天,綠乃是多樣統(tǒng)一的典范。而青則更為單純,凝凈,清醒,永久,松樹因此就都稱為青松”運用了對比,論證“青”“綠”的不同特征。從論證語言來看,大量詩詞的引用讓語言形象生動;同時語言還具有嚴謹性,如“很少稱之”“大概由于”等體現了嚴謹的特點;論證語言生動且嚴謹?!?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概括要點的能力。結合“‘天上小團月’是由‘小龍團’茶聯(lián)想起來的”分析可知,“小龍團”是對一種茶葉的直指。結合“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有直指的意義,有聯(lián)想的意義”“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著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點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處”“由‘獨攜小龍團,來試惠山泉’變成‘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這是點鐵成金”分析可知,“小團月”則能讓人聯(lián)想到明月照水,清泉泡茶。“小龍團”的直指意義——一種茶葉的名稱,“龍”暗示了茶的品質。(其本為宋代貢茶)“小團月”的直指意義——外形圓滿,“小團月”帶來的聯(lián)想意義——給人帶來明凈澄澈、皎潔光亮的感受,而這樣的感受更能烘托出月色下的寧靜氛圍,進而表現惠山的泉水甘冽,詩人在月色下品茶的灑脫閑趣,暗示了一種閑適而美好(圓滿)的意境。(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鄰居們老舍明先生對不識字的太太放縱兒女,和鄰居吵鬧,辭退仆人這些事,給她一些自由,以為是為明家露臉。明先生的頭抬得很高。他有在洋人那里賺錢的職業(yè),他求不著別人,所以用不著客氣。他永遠不看書,因為書籍不能供給他什么??墒?,他究竟還有點不滿意。他清清楚楚地看見自己身里有個黑點,像水晶里包著的一個小物件??墒撬麤]法去掉它,它長在他的心里。他知道太太曉得這個黑點。明太太所以愛多心,也正因為這個黑點。鄰居是對兒姓楊的小夫婦,明先生看不起他們,總以為教書的人是窮酸,沒出息的。尤其叫他恨惡楊先生的是楊太太很好看。他看不起教書的,可是女教書的——倘若長得夠樣兒——多少得另眼看待一點。楊窮酸居然有這夠樣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幾倍,他不能不恨。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楊家的葡萄。界墻很矮,孩子們不斷地過去偷花草。對此,楊先生始終不愿說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婦要是受過教育,自然會自動過來道歉,可明家始終沒來。楊太太決定找明太太去。楊太太很客氣:“明太太吧?我姓楊?!泵魈珳手罈钐歉墒裁磥淼?,而且從心里頭厭惡她:“啊,我早知道。”楊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紅了臉,而想不出再說什么??墒撬仨氄f點什么?!皼]什么,小孩們,沒多大關系,拿了點葡萄?!薄笆菃??”明太太的音調是音樂的,“小孩們都愛葡萄,好玩。我并不許他們吃,拿著玩?!薄拔覀兊钠咸眩睏钐哪槤u漸白起來,“不容易,三年才結果!”“我說的也是你們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許他們拿著玩。你們的葡萄泄氣,才結那么一點!”“小孩呀,”楊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論,“都淘氣。不過,楊先生和我都愛花草。”“明先生和我也愛花草。”“假如你們的花草被別人家的孩子偷去呢?”“誰敢呢?”“你們的孩子偷了別人家的呢?”“偷了你們的,是不是?你們頂好搬家呀,別在這兒住哇。我們的孩子就是愛拿葡萄玩。”楊太太沒法再說什么了,嘴唇哆嗦著回了家。作為最新式中國人的楊先生不便于當面交涉,客客氣氣地寫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囑咐孩子們不要再來糟?;ú荨P攀菞罴移腿怂瓦^去的,被明太太窩回去了。下午,老媽子拿進一封信來。楊先生接過一看,門牌寫對了,可是給明先生的。他忽然想到扣下這封信,可是馬上覺得那不是好人應干的事。告訴老媽子把信送到鄰家去?!澳没厝グ?,我們不看這個!”“給明先生的!”老媽子說。“是呀,我們先生沒那么大工夫看你們的信!”“是送錯了的,不是我們的!”“送錯了的?”明太太翻了翻眼,馬上有了主意,“叫你們先生給收著吧。當是我看不出來呢,不用打算詐我!”拍的一聲,門關上了。怎么處置這封信呢?私藏別人的信件?拆開看看?是不光明的。想來想去,楊先生決定給外加一個信封,改上門牌號數,扔在郵筒里。第二天早晨,夫婦忙著去上學,忘了那封信。下學回來,剛要吃飯,聽見明家鬧起來了。飯后,楊家的老媽子知道了消息:明先生打太太是為一封信,要緊的信。楊先生想必定就是他所存著的那封信了。既是要緊的信,為什么不掛號,而且馬馬虎虎寫錯了門牌呢?混蛋應受懲罰。他想起那些葡萄來……第二天早晨把那封送錯的信和勸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一齊發(fā)了,他不希望明先生悔過,只教明混蛋看看讀書人是怎樣的客氣與和藹,是君子就夠了。明先生見著了寫信的人,知道了信的內容:他和一個朋友借著外國人的光兒私運了一些貨物,被那個洋人曉得了。所以他擔心,命令太太去索要那封信。明太太寧肯挨打也不肯去,這太難堪了,就誣說楊家不給。明先生的氣不打一處來,就憑個窮酸教書的敢跟我斗氣。哼!他向孩子們發(fā)了命令。郵差下午四點多送來了信。明先生看完,心中說不出是難受還是痛快。痛快的是,他看明白了那封寫錯了門牌的信,楊先生沒有拆開;難過的是另一封,使他更討厭那個窮酸,他覺得只有窮酸才能那樣客氣,客氣得討厭。路上,楊先生滿心痛快:既然把那封信送回了原主,而且客氣地勸告了鄰居,這必能感動了明先生。一進家門,他愣了,院中的花草好似垃圾箱忽然瘋了,一院子滿是破爛兒。他知道這是誰做的。怎么辦呢?他想要冷靜地找主意,可冷靜不了,他的那點野蠻的血沸騰起來。扯下衣服,撿起兩三塊半大的磚頭,隔著墻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聽著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變成野蠻人,覺出自己的力量與膽氣,像赤裸裸地洗澡時那樣舒服,無拘無束地領略著一點新的生活味道。他等著明先生來找他打架。明先生不想過來,因為他覺得楊先生不那么討厭了??粗扑椴AВm不高興,可也不十分不舒服。他開始想到囑告孩子們不要再去偷花??梢幌肫饤钐?,又不能不恨楊先生;可是恨與討厭,他現在覺出來,是不十分相同的?!昂蕖庇心敲匆稽c佩服的氣味在里頭。第二天是星期日,楊先生在院中收拾花草,明先生在屋里修補窗戶。世界上仿佛很平安,人類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正是因為明先生身上的“黑點”,使得明太太面對楊太太時格外強調楊家葡萄的“酸”。B.楊先生在送回信件后“滿心痛快”,是一種現代小市民的自以為是和一點“精神勝利”。C.楊先生家的花園“遭難”,是明先生家的小孩“做”的,但背后卻是得到明先生指示的。D.明太太兩次都沒有接受楊家的送信,是因為她不識字,又小聰明,不知道信是給明先生的。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葡萄事件”中,作者最出色的塑造在明太太的語言上,寥寥幾句,句句帶著居高臨下的蠻不講理,潑婦的氣息撲面而來。B.在“信件事件”中,通過對楊先生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心理變化的描寫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使故事節(jié)奏張弛有度。C.“踏花事件”中楊先生通過“以暴制暴”的方式,意想不到地換來了兩家的太平,這樣的結局處理其實在意料之中。D.小人物、小事件,合乎老舍短篇小說“集中”“緊湊”的要求,最精巧的是人與事的配合相輔相成,絲毫不見突兀。8.請結合小說內容談談你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9.小說運用多種手法以取得的諷刺的藝術效果,請從文中舉出三處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簡要分析?!敬鸢浮?D7.C8.①討厭楊先生,是因為楊先生身上的客氣和窮酸氣惹人心煩。(或答因為明先生討厭讀書人。)②而恨是因為楊先生有一個讓自己羨慕的太太,(或答“因嫉妒而恨”),同時恨中又包含了對其膽氣和血性的佩服。9.①楊先生知書達理和后文野蠻動粗,這兩處形成鮮明對比,極具諷刺意味。(或答“葡萄事件”中,楊太太的客氣禮貌與明太太蠻不講理的對比)②文章結尾的“平安”“了解”,使用了反語的藝術手法,暗藏嘲弄。③“楊窮酸”“明混蛋”,“漫畫式”筆法刻畫人物形象,展現了辛辣的嘲諷。④結尾本應暴力相對的兩人之間居然產生了相互的了解,突轉的手法帶來了諷刺意味。【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D.“明太太兩次都沒有接受楊家的送信,是因為她不識字”錯誤。第一次沒接受不是因為不識字,而是因為她的潑辣。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這樣的結局處理其實在意料之中”錯誤。結局在意料之外,而非意料之中。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含義能力。理解畫線的句子“可是恨與討厭,他現在覺出來,是不十分相同的”,需要結合句中的關鍵詞進行理解,句中的關鍵詞“恨”“討厭”“不十分相同的”?!坝憛挕?,結合“他永遠不看書,因為書籍不能供給他什么??墒牵烤惯€有點不滿意”“鄰居是對兒姓楊的小夫婦,明先生看不起他們,總以為教書的人是窮酸,沒出息的”可知,明先生討厭楊先生,是因為楊先生身上的客氣和窮酸氣惹人心煩。(或答因為明先生討厭讀書人。)“恨”,結合“尤其叫他恨惡楊先生的是楊太太很好看”“楊窮酸居然有這夠樣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幾倍,他不能不恨”可知,明先生恨是因為楊先生有一個讓自己羨慕的太太,(或答“因嫉妒而恨”);而結尾處當楊先生因怒而隔著墻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兩三塊半大的磚頭時,“他覺得楊先生不那么討厭了??粗扑椴A?,雖不高興,可也不十分不舒服”,這恨中又包含了對其膽氣和血性的佩服?!?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小說表現手法的能力。首先,對比手法運用。結合“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楊家的葡萄。界墻很矮,孩子們不斷地過去偷花草。對此,楊先生始終不愿說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婦要是受過教育,自然會自動過來道歉”“第二天早晨把那封送錯的信和勸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一齊發(fā)了,他不希望明先生悔過,只教明混蛋看看讀書人是怎樣的客氣與和藹,是君子就夠了”分析可知,楊先生知書達理;但是當他一忍再忍,花園“遭難”后,他拿起了磚頭砸碎了明先生家的窗戶,他的知書達理和后文野蠻動粗,這兩處形成鮮明對比,極具諷刺意味。另外,楊太太和名太太也構成了對比,在明先生家的孩子偷葡萄這件事上,楊太太客氣禮貌與明太太蠻不講理的對比。其次,反語手法的運用?!笆澜缟戏路鸷芷桨?,人類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文章結尾的“平安”“了解”,使用了反語的藝術手法,暗藏嘲弄。再次,漫畫手法的運用,是小說具有諷刺意味。小說圍繞兩件事情展開,一件是圍繞明家的孩子偷了楊家的葡萄,兩家大人的反應;另一件是對兩封信(包括楊先生寫給明先生的信和明先生同伙寫的并且郵遞錯的信)兩家人的表現。它們共同帶動了兩家人情緒的發(fā)展,使得大家盡情表演,個性充分呈現,構成了小說頗有漫畫特征的情節(jié),明先生認為楊先生窮酸,楊先生認為明先生混蛋,“楊窮酸”“明混蛋”,“漫畫式”筆法刻畫人物形象,展現了辛辣的嘲諷。最后,小說反轉的結局具有諷刺性?!笆澜缟戏路鸷芷桨?,人類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明明是一個砸花草,一個砸窗戶,然而這件事之后他們卻相安無事,甚至“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令人詫異之外,與前文楊先生試圖用文明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反而導致事態(tài)惡化,最終采用野蠻的方式才阻止了對方的進一步欺凌,突轉的手法具有諷刺意味。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從荀卿學帝王之術。不韋賢之,任以為郎,李斯因以得說秦王。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后。秦王拜斯為客卿。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于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上《諫逐客書》,始皇用其計謀,官至廷尉。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斯長子三川守李由告歸咸陽,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廷車騎以千數。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謂丞相斯曰:“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斯仰天而嘆,于是斯乃聽高。胡亥即位,以趙高為郎中令。趙高畏其權重,案治李斯,謗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為然。李斯拘執(zhí)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于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殺忠臣而貴賤人。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吾非不諫也,而不吾聽也?!庇谑嵌滥耸垢甙肛┫嗒z,治罪,責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有刪減)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后B.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后C.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后D.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后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客卿”是古代官名,是春秋戰(zhàn)國時指在本國做官的外國人。本文中指請其他諸侯國的人來秦國做官,其位為卿,而以客禮待之。B.“四夷”是古時華夏族(漢族別稱)對中國四方少數民族的泛稱。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C.“為壽”是祝頌之辭,指在為尊長慶生時,向尊長敬酒或饋贈財物,以祈祝健康長壽。這里指文武百官給李斯敬酒慶生。D.“五刑”是中國古代五種刑罰的統(tǒng)稱。早期的五刑是指墨、劓、剕、宮、大辟;隋唐之后,則指笞、杖、徒、流、死。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斯年少時跟隨荀子學習治理天下,后來得到呂不韋的賞識,因此有機會游說秦王,秦王采用他的計謀,并授予他高官。B.因為受鄭國向秦國派出間諜事件的影響,李斯將被逐出秦國。李斯以一篇《諫逐客書》,成功勸說秦王放棄逐客,并被重用。C.始皇在沙丘病逝,趙高想要假傳旨意,讓胡亥獲得帝位,并勸說李斯與他共同參與此事,李斯雖有無奈,但最終答應了他。D.趙高畏懼李斯的權力,所以誹謗李斯有分裂國家的想法,秦二世聽信趙高,并最終抓捕關押了李斯的親族和賓客,李斯被殺。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2)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吾非不諫也,而不吾聽也。14.李斯被陷害投入監(jiān)獄后,他自我辯駁說:“吾以忠死,宜矣。”但是太史公卻說:“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碧饭珵楹稳绱嗽u價?結合文本內容加以分析。【答案】10.D11.C12.B13.(1)秦始皇就任命李斯為長史,聽從了他的計謀,暗中派遣謀士帶著金玉珍寶去各國游說。(2)修建阿房宮,對天下百姓橫征暴斂。并不是我不勸諫,而是他不聽我的呀。14.①太史公認為李斯非極忠之人,他為權勢而聽從趙高之言,改圣旨立胡亥。
②他也非因忠而死,由于趙高誹謗、君主不賢而被刑受戮。
【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對各國能收買的著名人物,就多送禮物加以收買;不能收買的,就用利劍把他們殺掉。這些都是離間諸侯國君臣關系的計策,秦王就派良將隨后攻打?!爸T侯名士可下以財者”,“者”為定語后置的標志,后面應斷開,排除AB;“不肯者”的“者”為“……的人”,后面應斷開,排除C。故選D?!?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C.“為尊長慶生”錯誤,泛指為尊長敬酒或饋贈財物?!盀閴邸痹谖闹幸膊皇侵笧槔钏箲c生。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因為受鄭國向秦國派出間諜事件的影響”錯誤,根據“會韓人鄭國來間秦”可知,派出間諜的是韓國,間諜名為鄭國。故選B。【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拜”,任命;“陰”,暗中;“赍”,持有,攜帶。(2)“作為”,修建、興建;“賦斂”,征收賦稅;“不吾聽”,賓語前置,“不聽吾”,不聽我?!?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高乃謂丞相斯曰:‘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斯仰天而嘆,于是斯乃聽高。胡亥即位,以趙高為郎中令”可知,李斯非極忠之人,他為權勢而聽從趙高之言,改圣旨立胡亥。根據“趙高畏其權重,案治李斯,謗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為然”可知,他非因忠而死,是由于趙高誹謗、君主不賢而被刑受戮。參考譯文: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年少時,李斯跟從荀子學習治理天下的學問。呂不韋很賞識他,任命他為郎官,李斯因此有游說秦始皇的機會。秦始皇就任命李斯為長史,聽從了他的計謀,暗中派遣謀士帶著金玉珍寶去各國游說。對各國著名人物能收買的,就多送禮物加以收買;不能收買的,就用利劍把他們殺掉。這些都是離間諸侯國君臣關系的計策,秦王就派良將隨后攻打。秦王任命李斯為客卿。恰在此時韓國人鄭國以修筑渠道為名,來到秦國做間諜,不久被發(fā)覺。秦國的王族和大臣們都對秦王說:“從各諸侯國來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為他們的國君游說,以離間秦國而已,請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驅逐?!崩钏挂苍谝屩鸬目颓渲?。(李斯)呈奉《諫逐客書》,秦王采用了他的計謀,(他的)官位升到廷尉之職。始皇又四處巡視,平定了四方少數民族,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李斯的長子三川郡守李由請假回咸陽時,李斯在家中設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給李斯)敬酒祝賀。門前的車馬數以千計。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達到沙丘,病得非常嚴重,命令趙高寫好詔書給公子扶蘇,書信都已封好,但還沒交給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趙高就對丞相李斯說道:“始皇去世,賜給長子扶蘇詔書,命他到咸陽參加喪禮,并立為繼承人。詔書未送,現在皇帝去世,還沒人知道此事?;实圪n給長子的詔書和符璽都在胡亥手里,立誰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話而已。您聽從我的計策,就會長保封侯,并永世相傳?!崩钏寡鎏扉L嘆,于是李斯就依從了趙高。胡亥立為二世皇帝,任命趙高擔任郎中令。趙高畏懼李斯位高權重,(于是)查辦李斯,誣陷李斯想要分裂國家為王,二世認同這種做法。李斯被捕后被套上刑具,關在監(jiān)獄中,仰天長嘆道:“從前夏桀殺死關龍逄,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死伍子胥。這三個大臣,難道不忠嗎!然而免不了一死,他們雖然盡忠而死,只可惜他們效忠的對象是昏君?,F在我的智慧趕不上這三個人,而二世的暴虐無道超過了桀、紂、夫差,我因盡忠而死,也是應該的呀。況且二世治國難道不是亂政嗎!不久前殺死了自己的兄弟而自立為皇帝,又殺害忠良,重用低賤的人。修建阿房宮,對天下百姓橫征暴斂。并不是我不勸諫,而是他不聽我的呀?!庇谑嵌谰团哨w高審理李斯案,予以懲處,查問李斯和兒子李由謀反的情狀,將其宗族成員和賓客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處五刑,判在咸陽街市上腰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何九①于客舍集王昌齡客有住桂陽②,亦如巢林鳥③。罍觴④且終宴,功業(yè)會未了。山月空霽時,江明高樓曉。門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此意投贈君,滄波風裊裊?!咀ⅰ竣俸尉牛好旨灢辉?,當時客居郴州。②桂陽:唐之郴州,隋為桂陽郡,在今湖南郴州市。③巢林鳥:出自《莊子·逍遙游》,“鷦(jiāo)鷯(liáo)巢于深林,不過一枝。”④罍(léi)觴(shāng):酒器。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詩人用“客”自稱,乃是雙關手法的體現,既指自己做客郴州,又指自己被貶的事實,巧妙點明了此刻的身份與處境。B.次句巧用比喻,將自己喻為鳥,有一種不被重用,流落江南的失落;又將郴州喻為巢,表達了友人何九對自己的厚遇。C.詩歌三四句,詩人以“且終”寫宴會即將結束,不禁憂從中來,后一句更是直言離別之痛甚至超越了功業(yè)未成之痛。D.詩歌五到八句,詩人先是與友人佇立樓頭,描繪了遠眺郴州城之景;后又與友人下樓行舟,點出了行舟之所觀。16.請結合全詩分析,尾聯(lián)中詩人投贈給友人的“此意”為何意?【答案】15.C16.①對朋友款待的感激之意。詩人做客他鄉(xiāng),幸得好友厚遇,心存感激。②建功立業(yè)之意。詩人雖仕途不順,但心中始終有建立功勛之志,既是勉人又是自勉。③宴終傷別之意。宴會行將結束,詩人因與友人相聚的時光即將逝去而依依不舍?!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C.“直言離別之痛甚至超越了功業(yè)未成之痛”說法錯誤,詩人以“且終”寫宴會即將結束,暗含著盛宴將盡,憂從中來的意味。但詩人要表達的不是離別的痛苦,他想到的是更深刻的主題,那就是建功立業(yè)。因此詩人在意的不是別離之傷,而是功業(yè)未成之痛。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人情感方能力?!翱陀凶」痍?,亦如巢林鳥?!睂懽约鹤隹统恢荩q如歸巢之鳥,起句即飽含深情,表達出友人的熱情接待使自己有一種賓至如歸之感,自己非常感激。這是投贈給友人的“此意”中的其一意,是對朋友款待的感激之意;“罍觴且終宴,功業(yè)曾未了?!弊髡邲]有詳寫宴會實況,而是以“且終”寫宴會即將結束,暗含著盛宴將盡,憂從中來的意味。但詩人要表達的不是離別的痛苦,他想到的是更深刻的主題,那就是建功立業(yè)。這兩句用對比襯托的手法,襯托出詩人在意的不是別離之傷,而是功業(yè)未成之痛。王昌齡此時此地,雖然被貶,卻依然保持著這種建立功業(yè)的雄心。這是投贈給友人的“此意”中的其二意,是建功立業(yè)之志;“此意投贈君,滄波風裊裊”,尾聯(lián)是宴會即將終了,作者心中涌起的惜別之意,因此寄來贈送于你,因此第三重就是和友人即將離別的依依不舍之意。(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蘇洵在《六國論》中講述趙國敗亡的原因時說“______,_______”,指出殺害良將是導致國家滅亡的原因之一。(2)杜牧《阿房宮賦》中在分析秦國滅亡的原因時,指出假如國君懂得關心百姓,秦國就會得以延續(x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3)《念奴嬌·過洞庭》中,張孝祥點出了在這美玉一般的空靈畫面上,湖上的一葉扁舟分外突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敬鸢浮竣?洎牧以讒誅②.邯鄲為郡③.使秦復愛六國之人④.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⑤.玉鑒瓊田三萬頃⑥.著我扁舟一葉【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背誦和默寫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有:“洎”“誅”“復”“鑒”“頃”“著”。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以歷史悠久、作家眾多、作品豐富而______的中國文學的深厚民族文化內蘊,遠非主觀的體悟、簡單的比較和一般的評估即可探尋完結。越是站在當代文化的制高點上______燦爛多彩的中國文學,我們就越會發(fā)現它所包含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深沉與厚重。文學是什么?從文化學的角度考慮,我們把它定義為“民族文化的語言藝術歸結”和“民族文化的語言藝術表現方式”。因為從現代人的文化視野上看,文學不是局限于文化之一隅的狹小門類,它本身就是文化的一個層次,同時又是一種文化的語言藝術表達。它以語言為表現自己的載體,甚至其載體本身也是文化的______產物。正因為如此,當我們站在當代歷史的高度俯視中國文學的時候,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文學本身發(fā)出的燦爛之光,還有它表達的充滿了勃勃生機的中華文明。它本身就是一部藝術化了的______的中華民族史。1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著稱于世縱覽凝聚源遠流長B.著稱于世鳥瞰凝結源遠流長C.流芳百世縱覽凝結源源不斷D.流芳百世鳥瞰凝聚源源不斷19.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不僅僅我們看到的是文學本身發(fā)出的燦爛之光,還有它展現的充滿了勃勃生機的中華文明。B.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文學本身發(fā)出的燦爛之光,還有它展現的充滿了勃勃生機的中華文明。C.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文學本身發(fā)出的燦爛之光,還有它表達的充滿了勃勃生機的中華文明。D.不僅僅我們看到的是文學本身發(fā)出的燦爛之光,還有它體現的充滿了勃勃生機的中華文明。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答案】18.B19.B20.①構成:設問由一問一答構成;文中先提出“文學是什么”,后一句緊接著從文化學的角度做了回答。
②效果:先提出問題,能引起讀者思考;使得層次分明,思路清晰;加強語氣,突出文學是民族文化的語言藝術?!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第一處,著稱于世:在世界上很有名(或者名聲很大)。流芳百世:美名永遠流傳后世。語境中,是強調中國文學在世界上的名聲很大,突出的是范圍廣,而不是強調時間長,它會在后世會永遠有名聲,因而填“著稱于世”。第二處,縱覽:放開眼任意觀看。鳥瞰:從高處往下看。語境中,前文強調是在“當代文化的制高點上”,從視角來看,“鳥瞰”更適合。第三處,凝結:由氣體變成液體或由液體變成固體,常用于比喻,指血、汗、思想、感情等凝結成新的東西。凝聚:聚集,常用于比喻,指思想、感情、精神、智慧或心血等聚集在一起。語境中指文學載體由文化轉化而來,不是簡單的“凝聚”,因而用“凝結”。第四處,源遠流長:形容歷史悠久,根底深厚。源源不斷:形容接連不斷、連綿不絕。語境中,是形容“中華民族史”,“源遠流長”更為恰當。故選B?!?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畫波浪線句存在兩處語?。阂皇钦Z序不當,“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文學身發(fā)出的灶爛之光”中“不僅僅是”應放在“文學”之前。二是搭配不當,“表達的充滿了勃勃生機的中華文明”中“表達”可改為“體現”“展現”。根據以上分析,結合選項來看,兩處錯誤都改正,表述無誤的是B項。故選B?!?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設問是一種為了強調某部分內容,故意先提出問題,明知故問,自問自答的修辭手法,分析它的構成時要找出問句和答句即可。構成:問句是“文學是什么”,答句是“從文化學的角度考慮,我們把它定義為‘民族文化的語言藝術歸結’和‘民族文化的語言藝術表現方式’”,一問一答構成設問。表達效果:故意先提出“文學是什么”的問題,能引人注意,啟發(fā)思考;答句從文化學的角度做了回答,突出文學是民族文化的語言藝術;一問一答使得層次分明,思路清晰。(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近來,“累丑”一詞走紅網絡。①?網友稱,“累丑”就是短時間內五官沒有變化,體重沒有變化,皮膚沒有變化,但經過連續(xù)熬夜、加班、高強度勞動、沒有良好的休息后,整個人呈現出一種枯草一樣被吸干的丑感。()。有人質疑,“累丑”不就是“憔悴”嗎,并因此痛批網友的詞匯如此匱乏,簡直是語言文化的退步;②,稱其“太形象了!是超越語言、充滿故事質感的表達”。在專家看來,流行語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的誕生和淘汰是語言的正常新陳代謝。流行詞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百態(tài),充滿時代感。《咬文嚼字》雜志主編黃安靖曾表示,語言是社會生活的形式與符號,社會生活是其內核。社會在變化,③。“累丑”的魅力在于其充滿故事質感。憔悴未必丑,只表示一種面容狀態(tài),可以與疾病、饑餓等諸多原因相關。而“累丑”,講出了憔悴的原因和憔悴的后果,暗含了人們面對生活的重擔時無力打扮自己的無奈,與病痛饑餓無關。細數近年來的網絡流行詞,之所以能夠引起共情,正是因為它們的語義內涵,更準確地描寫了現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反映了現代人的各種復雜心態(tài)。值得警惕的是,當過度游戲化、極端化的網絡語言泛濫,青少年群體很容易被“流行”裹挾,喪失對真正美的語言文字的體認和感知。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A.新詞走紅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一場關于“累丑”的熱烈討論。B.伴隨著新詞的走紅,一場關于“累丑”的討論隨之而來。C.新詞走紅的同時,一場關于“累丑”的討論隨之升溫。D.伴隨著新詞的走紅,隨之升溫的是一場關于“累丑”的熱烈討論。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敬鸢浮?1.C22.①何為“累丑”?(什么是累丑)②也有人為“累丑”聲援(也有人支持“累丑”/也有人贊頌“累丑”)③語言也會隨之變化(語言也會發(fā)生變化)【解析】【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語句復位的能力?!鞍殡S”和“隨之”語意重復,不能同時出現,排除BD;“新詞走紅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缺主語,排除A。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①空,后文是解釋“累丑”的含義,結合句末的問號,可推斷此處是問“累丑”的含義,故可填寫“何為‘累丑’?(什么是累丑)”之類的句子。第②空,注意前面的分號,表明此句與前句為并列關系;前句是有人對“累丑”質疑,那么此句就應該是有人認同這種說法,結合“稱其‘太形象了!’”可知確實是有人為這種說法應援,故可以寫“也有人為‘累丑’聲援”;也可填寫“也有人為‘累丑’聲援(也有人支持‘累丑’/也有人贊頌‘累丑’)”之類的句子。第③空,根據前文“流行語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的誕生和淘汰是語言的正常新陳代謝。流行詞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百態(tài),充滿時代感”可推斷,語言的變化與社會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簽訂的分包合同(2024年)
- 二零二五年度綠色建筑農民工合作協(xié)議2篇
- 2025年度綠色建筑農民工勞務合同書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廢棄物處理泥瓦工勞務分包合同示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機具租賃與綠色農業(yè)推廣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廁所革命工程廁所革命技術研究與創(chuàng)新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別墅樓梯口定制設計施工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資源共享合作協(xié)議4篇
- 中小公司勞動合同范本(2024版)
- 人工智能與疾病診斷倫理-深度研究
- 勞務協(xié)議范本模板
- 2024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生產事故應急救援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大巴車租車合同范文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診診療專家共識2024
- 人教版(2024)數學七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含答案)
- 2024年國家保密培訓
- 2024年公務員職務任命書3篇
- CFM56-3發(fā)動機構造課件
- 會議讀書交流分享匯報課件-《殺死一只知更鳥》
- 2025屆撫州市高一上數學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霧都孤兒人物分析40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