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理論指導創(chuàng)傷愈合基本過程_第1頁
病理學理論指導創(chuàng)傷愈合基本過程_第2頁
病理學理論指導創(chuàng)傷愈合基本過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理學理論指導:創(chuàng)傷愈合基本過程

傷口的早期變化傷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和血管斷裂出血,數(shù)小時內便消失炎癥反響,表現(xiàn)為充血、漿液滲出及白細胞游擊,故局部紅腫。白細胞以中性粒細胞為主,3天后轉為以巨噬細胞為主。傷口中的血液和滲出液中的纖維蛋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塊,有的凝塊外表枯燥形成痂皮,凝塊及痂皮起著愛護傷口的作用。

傷口收縮2~3天后傷口邊緣的整層皮膚及皮下組織向中心移動,于是傷口快速縮小,直到14天左右停頓。傷口收縮的意義在于縮小創(chuàng)面。試驗證明,傷口甚至可縮小80%,不過在各種詳細狀況下傷口縮小的程度因動物種類、傷口部位、傷口大小及外形而不同。傷口收縮是傷口邊緣新生的肌纖維母細胞的牽拉作用引起的,而與膠原無關。由于傷口收縮的時間正好是肌纖維母細胞增生的時間。5-HT、血管緊急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能促進傷口收縮,糖皮質激素及平滑肌拮抗藥則能抑制傷口收縮。抑制膠原形成則對傷口收縮沒有影響,植皮可使傷口收縮停頓。

肉芽組織增生和瘢痕形成大約從第3天開頭從傷口底部及邊緣長出肉芽組織,填平傷口。毛細血管大約以每日延長0.1~0.6mm的速度增長,其方向大都垂直于創(chuàng)面,并呈袢狀彎曲。肉芽組織中沒有神經,故無感覺。第5~6天起纖維母細胞產生膠原纖維,其后一周膠原纖維形成甚為活潑,以后漸漸緩慢下來。隨著膠原纖維越來越多,消失瘢痕形成過程,大約在傷后一個月瘢痕完全形成。可能由于局部張力的作用,瘢痕中的膠原纖維最終與皮膚外表平行。

瘢痕可使創(chuàng)緣比擬堅固地結合。傷口局部抗拉力的強度于傷后不久就開頭增加,在第3~5周抗拉力強度增加快速,然后緩慢下來,至3個月左右抗拉力強度到達頂點不再增加。但這時仍舊只到達正常皮膚強度的70%~80%.傷口抗拉力的強度可能主要由膠原纖維的量及其排列狀態(tài)打算,此外,還與一些其它組織成分有關。腹壁切口愈合后,假如瘢痕形成薄弱,抗拉強度較低,加之瘢痕組織本身缺乏彈性,故腹腔內壓的作用有時可使愈合口漸漸向外膨出,形成腹壁疝。類似狀況還見于心肌及動脈壁較大的瘢痕處,可形成室壁瘤及動脈瘤。

表皮及其它組織再生創(chuàng)傷發(fā)生24小時以內,傷口邊緣的表皮基底增生,并在凝塊下面對傷口中心移動,形成單層上皮,掩蓋于肉芽組織的外表,當這些細胞彼此相遇時,則停頓前進,并增生、分化成為鱗狀上皮。安康的肉芽組織對表皮再生非常重要,由于它可供應上皮再生所需的養(yǎng)分及生長因子,假如肉芽組織長時間不能將傷口填平,并形成瘢痕,則上皮再生將延緩;在另一種狀況下,由于異物及感染等刺激而過度生長的肉芽組織,高出于皮膚外表,也會阻擋表皮再生,因此臨床常需將其切除。若傷口過大(一般認為直徑超過20cm時),則再生表皮很難將傷口完全掩蓋,往往需要植皮。

皮膚附屬器(毛囊、汗腺及皮脂腺)如遭完全破壞,則不能完全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