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_第1頁
《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_第2頁
《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_第3頁
《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_第4頁
《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新課標北師大版第四冊鉛筆有多長;教材P40、P41.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實際測量,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

實際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1分米、1毫米的認識,“估一估”實物的長度。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米尺、1分硬幣、10厘米鉛筆若干(按小組分)。

學具:學生直尺、長約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入

身穿花衣裳,個子細又長。寫出漂亮字,需要它幫忙。請同學們快快猜一猜,它是誰呢?

鉛筆不僅僅可以寫出漂亮字,還可以幫我們學習數(shù)學知識呢?這節(jié)數(shù)學課我們一起測量鉛筆有多長。我們已經學過哪些有關長度單位,用手勢比一比,1m、1cm大約有多長?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師給同學們發(fā)了1支鉛筆,請你估測這枝鉛筆有多長?說說你是怎樣估測的?(聽取匯報)

2、量:同學們估測的結果不一樣?怎樣才能得出準確的結果呢?請你們用直尺量一量這支鉛筆的長度,邊量邊說一說你是怎樣量的?(抽生一邊匯報,一邊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

3、知:你們知道嗎?10厘米的長度還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長度單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用手勢表示出來?我們的身體是一把尺,從中指尖開始量手掌,到哪兒長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6、小組活動:(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2)用長1分米的鉛筆去量1米的長度,能量幾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1m=10dm

7、老師給你們準備的鉛筆是你們丟掉的,為自己算一算,每人丟一分米長的鉛筆,10人丟了多長的鉛筆?全班50人,共丟了多長的鉛筆?大約有幾個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費呀!希望同學們愛惜學習用具,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

三、自學毫米

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鉛筆,用認識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認識新的長度單位,遇到困難時,請書這位好朋友來幫忙,自學書40頁(2)部分內容。比一比,誰學得最認真,自己學到的知識最多?

2、聽取匯報,質疑。

3、課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嘗試練習

1、游戲:用手勢比一比下列長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課件出示:(1)填出適當?shù)膯挝弧?2)解決問題:小猴一家比身高。

板書設計:

鉛筆有多長

量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比1m=1dm1dm=10cm1cm=10dm

課后小記:

本課時教材選取貼近孩子生活的題材,通過創(chuàng)設估計、測量鉛筆的長度的情景,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教學過程中采用“猜測質疑——操作驗證——歸納總結”的模式進行教學。

上課前,我先準備一些長約1分米的鉛筆,上課時,讓學生進行估計,再實際測量。給學生充足的實際測量時間,讓學生在實際測量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再用手勢比一比1分米多長?然后找一找身邊的1分米,在頭腦中建立一分米空間觀念。接著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探索和小組的學習優(yōu)勢,讓他們用認識1分米的估、量、知、比,找的學習方法去認識1毫米。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開推理和想象,引導總結出長度單位的關系。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對鉛筆以及身邊大約是1分米、1毫米的物體進行測量,在活動中去去學習新知識,又通過自己實踐而得出結論,在觀察、測量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概念,學生始終處在樂學、好學的氛圍之中,學習興趣會十分濃厚,積極性也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躲U筆有多長》教學設計2

在教學中,要想使學生不僅“學會”數(shù)學,而且“會學”數(shù)學,“愛學”數(shù)學。就應當遵循兒童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關注學生的需求,以新課標理念來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下面以我教學《鉛筆有多長》這一課,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教學案例及分析:

課題:鉛筆有多長

內容:北師大版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40_4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鉛筆、課桌等活動,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長。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4、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米尺、直尺、一枚一分錢的硬幣、橡皮、鉛筆盒、小紅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猜一猜,張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看著老師,估計老師的身高,并說出有多高。

學生猜完后,老師測量自己的身高:1米60厘米。

師:米和厘米是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兩個長度單位,請同學們用手勢比劃出1米有多長,1厘米有多長。

學生伸開雙臂表示出約1米長,用食指和拇指間表示出約1厘米長。

師:誰還記得米和厘米用英文字母怎樣表示?學生說出米用m表示,厘米用cm表示。

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學生明確:1米=100厘米

1m=100cm

師:剛才同學們對1米長、1厘米長都認識的很好,我們現(xiàn)在就用學過的知識來測量一下我們的鉛筆有多長,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鉛筆,動手測量鉛筆的長度。

學生測量后,匯報結果。

學生A:我的鉛筆13厘米多一些,差一點不到14厘米。

學生B:我的鉛筆9cm多一點點。

學生C:我的鉛筆是新的,正好是18厘米。

師:同學們,聽了你們的匯報,我知道有的同學的鉛筆長度是整厘米數(shù),能準確地表示出來;而有的同學鉛筆的長度是幾厘米多,卻不能準確地表示出來,這可怎么辦呢?

學生思考,想辦法,發(fā)言。(可能有的同學能說出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師:同學們,要想準確表示出你們鉛筆的長度,就需要用一個新的、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毫米。板書:毫米。

[分析:心理學研究表明,所學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越接近就越容易被學生接受。因此,在導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上,我以這一理論為依據(jù),從學生能看到的老師到估計老師的身高入手,讓學生對所學過的長度單位進行回憶,且再一次去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長度,為下面學生學習新知作好鋪墊。此外,猜老師身高同時也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學生顯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

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沒有按教材先認識分米再認識毫米,而是先認識毫米再認識分米。原因是想要遵照課題《鉛筆有多長》,讓學生動手測量自己手里的鉛筆長度,學生的鉛筆實際上是長短不一的,而書上編排好的一枝10厘米長的鉛筆讓學生測量,直接認識分米,總覺得有些生硬、牽強。而讓學生動手測量自己手里的鉛筆,當鉛筆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就會想到需要用一個比厘米要小的長度單位,很自然地導入到認識毫米。]

二、小組合作、觀察測量,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師: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你的直尺,觀察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線以外,還有什么?

小組同學合作、交流,探究。

匯報:直尺上除了有厘米刻度線外還有許多小的刻度線,這些小的刻度線把一厘米又平均分成了許多小格。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直尺上厘米間的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出示課件:直尺的放大圖:

提問:從0刻度到1刻度是幾厘米?中間有幾個小格?

從1刻度到2刻度間是厘米?中間有幾個小格?

從2刻度到3刻度間呢?……

1厘米里有幾毫米?

小組的同學合作觀察,探究、交流。

匯報:每厘米間都平均分為10個小格,也就是說:1厘米=10毫米。

老師指出毫米可以用英文字母mm表示。也可以寫成:1cm=10mm

(2)引導學生動手測量1分錢的硬幣的厚度。

量完后學生明確1分錢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一分硬幣,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約是1毫米。

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厚度約是1毫米?

如學生說出10張紙的厚度、電話卡的厚度等等。

(3)師:同學們,學習了毫米之后,我想現(xiàn)在你肯定能準確地表示出你的鉛筆的長了,請動手再測量一下你的鉛筆,看一看它到底有多長。

學生動手測量、然后匯報。

學生A:我的鉛筆長是13厘米8毫米。

學生B:我的鉛筆長是9厘米2毫米。

學生C:我的鉛筆是85mm

……

(4)估一估,量一量。

你的估計測量結果

你的鉛筆盒的長度

你的橡皮的長度

[分析:新課標指出:讓學生自主探究應該成為課堂主要的學習形式,而操作也應該是學生理解新知的重要手段。在認識毫米時,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自己去發(fā)現(xiàn)1厘米之間有多少個小格,自己思考1厘米里有多少個1毫米,從而掌握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同時讓學生通過觀察直尺上厘米間小格的長度,測量1分錢硬幣的厚度,并用手指夾住1分錢硬幣,然后抽出后再觀察兩指的間縫,目的都是讓學生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1毫米的長度,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且探究出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并讓學生再一次來測量自己鉛筆的長度、測量鉛筆盒的長度和橡皮的長度,目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并鞏固這些知識。]

2、認識分米

(1)引出分米:

同學們,我們學習過了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是不是就已經夠了呢?下面張老師就碰到了一道難題,請看:(課件出示:)桌子的高是7()。

這里要求填上合適的單位,該填什么呢?(學生可能會不加思考地填米、或厘米、或毫米。)

當學生說出這些單位后,老師相應地演示出7米、7厘米、7毫米的長度,學生思考。(這時學生一片嘩然)。

師:填米、厘米、毫米都不行,那么這又該怎么辦呢?

學生思考。

師:課桌的高度不到1米,用厘米、毫米作長度單位又太小,這還需要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同學們說一說:這個單位規(guī)定為多少合適?

學生討論、商量、交流想法。

學生能說出10厘米作一個單位比較好,從而得出1分米。板書:分米

師指出分米也可以用英文字母dm表示。

(2)理解領會:10厘米=1分米

1dm=10cm

學生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長度。

(3)在米尺上每1分米系一根繩子作為記號,讓學生思考:1米里有幾個1分米?

板書:1米=10分米

1m=10dm

(4)在你身上、周圍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如自己的手掌長等。

(5)現(xiàn)在想一想:課桌長7()。怎樣填?

[分析:小進,大疑則大進.在認識分米時我設計了一個疑問讓學生幫我,當用學過的單位都不行時,學生想到要再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單位來才行,學生這時候想到要有一個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最后通過小組商量,確定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這實際上是個小創(chuàng)造。同時讓學生通過各種操作活動充分感知1分米的長度,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且通過系繩這一活動理解米與分米之間的關系。]

三、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1、動手測量一下你的課桌高是多少。

2、畫線段:(1)30mm(2)2cm5mm(3)1dm

3、判斷,請在對的后面打“√”,錯的后面打“_”。

床長2厘米();

牙刷長約13毫米();

小樹高3分米();

老師的講桌高9分米();

小明的身高130cm();

橡皮的長約30厘米()。

[分析:練習的設計,既要注重知識性,又要有“真實性”,也就是說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問題。既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又要培養(yǎng)他們的判斷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

教學反思:

《鉛筆有多長》一課,目的`是讓學生認識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觀念,并且體會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這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并為學習千米作準備。同時這部分知識對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來說也是個難點,極容易混淆。我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實質,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使其達到較好的效果。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促進知識遷移,引發(fā)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學中我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引發(fā)學習興趣,為學生的認知搭建橋梁。

如:從估計老師的身高,到動手測量鉛筆的長度,測量鉛筆盒的長度,還有測量1分錢硬幣的厚度,課桌的高度等等,都為學生建立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

二、加強自身體驗,突破教學難點,內化知識

新的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同時注重學生的活動體驗。因為學生在活動中腦、手的結合能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合作、自主性的學習又能促進個性的發(fā)展。我讓學生多次在合作中操作和探究,討論和交流。

如:觀察、探究直尺厘米間的小格的長度、數(shù)量,測量鉛筆長度、橡皮長度、課桌高度,一分錢硬幣的厚度,在米尺上每1分米處系繩等等,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發(fā)現(xiàn)和理解,從而把握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關系。

三、巧設問題的情景,科學引導

在教學新知識前,教師應有意創(chuàng)設生動、愉悅的意境,揭示知識間的聯(lián)系,從而提高課堂效果。在創(chuàng)設情境上,教師可以把故事、游戲引入課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

如:在認識分米時我設計了一個疑問讓學生幫我,當用學過的單位都不行時,學生想到要再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單位來才行,學生這時候想到要有一個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最后通過小組商量,確定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這實際上是個小創(chuàng)造。同時讓學生通過各種操作活動充分感知1分米的長度,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且通過系繩這一活動理解米與分米之間的關系。]

總之,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習活動的編排都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這是新的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們每個人要認真領會和遵循的,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真正地充滿活力?!躲U筆有多長》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實際測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學具準備:

每人一條學生尺、每人一枚1分硬幣,10厘米的吸管,米尺。

教學重點: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學難點:

難點是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過程和在實際測量中的靈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大家知道,在測量物體長度時,要用到長度單位。我們認識了哪幾個長度單位?請同學們打手勢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大約有多長?

2、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3、測量物體的方法。(很有必要,為建立毫米及分米的表象尋找依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認識毫米

(1)小組學習,測量引入新知

師:請你拿出自己準備的硬幣。(板書:鉛筆有多長)再用直尺量一量他的厚度,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師:同學知道的真多!當不夠1厘米時,為了測量得更精確,我們要用到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毫米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它還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板書:毫米)(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師:關于毫米的知識,你都知道什么?看著你的直尺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合作學習,教師巡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1厘米中間有10小格,每1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師:用字母來表示,這個等式還可以寫成1cm=10mm。(板書:1cm=10mm。)

(3)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師:這是一張IC卡,你先估計它的厚度是多少。

師:實際量一量,看你估計的對不對?師:用拇指和食指捏住IC卡,將IC卡慢慢地抽出,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縫隙的寬度大約是1毫米。再做一次,體驗一下。

師:除了IC卡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你還能說出長度大約是1毫米的物體嗎?(4)生活中你在哪兒聽說過“毫米”這個詞?(5)實際測量①說出自己鉛筆的具體長度。②考考你的眼力:估計數(shù)學書有多厚,實際測一測。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導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的方法。)(6)出示用合適的單位填空的題。一根粉筆長約75()一塊玻璃的厚度大約是3()課桌的高是7()。

【設計意圖:通過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活動,認識1毫米的實際長度,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p>

(二)、認識分米

1、課桌的高是7()學生試著填單位。有孩子說分米就直接介紹。(板書課題:分米)

2、介紹分米

分米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寫成1dm。得出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1分米=10厘米)

3、認一認

(1)請同學們拿出直尺,用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誰能說說你是從幾刻度找到幾刻度的?也就是說不管從哪個刻度開始,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2)體驗:

在學具中找到吸管,估計吸管的長,再測量。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吸管,再輕輕拿走它,保持手型這時兩手指間的距離大約就是1分米?②請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劃出1分米。比劃給同桌看。

4、找一找,在我們的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也是1分米的?(師生交流)【通過在直尺上比劃、空手比劃,從借助測量工具到直接估測長度,逐漸加大了測量難度,使學生一步步加深對分米的認識,初步培養(yǎng)估計的能力和意識。雖然學生估計的1分米并不十分準確,但只要是較接近的,都應予以鼓勵。]

5、做題目

3dm=()cm7dm=()cm60cm=()dm100cm=()dm找出米和分米的關系

在米尺上數(shù)一數(shù)1米有多少分米?(板書:1米=10分米)學生齊讀。

【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米和分米的進率,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自主探索能力?!?/p>

(三)、階段小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F(xiàn)在我們一共認識了4個長度單位,今后我們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時要求特別精確的話,還可以用毫米做單位,那么這4個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每個小組的同學研究一下。

對兒歌:鞏固?!班肃耍屛覀兇蠹襾肀纫槐?,比什么?比比米(分米、厘米),一米(分米、厘米)到底有多長?1米(分米、厘米)大約有這么長。(學生用手勢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手指歌課間活動,讓學生得到身心的放松,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讓學生跟隨老師一起學手指歌、讀兒歌,消除了學生學習的疲勞,同時也從另一角度鞏固了新知,建立起數(shù)學知識與語文、音樂、舞蹈等學科知識的聯(lián)系。

】(四)、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用一句話來評評你的伙伴。

(五)、作業(yè)設計

1、找找生活中什么東西的長度可以用厘米、分米表示。

(六)、教學反思

《鉛筆有多長》一課,目的是讓學生認識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觀念,并且體會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這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并為學習千米作準備。同時這部分知識對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來說也是個難點,極容易混淆。我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實質,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使其達到較好的效果。

1、讓數(shù)學與生活緊密結合。

教學設計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現(xiàn)實的理解水平,還要抓住學生心理、思維的`形象性、直觀性特征,在創(chuàng)設情境以及教學過中,要貼進學生的生活,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同時還要注重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去觀察、操作、思考,從而獲取知識。

本課從估計老師的身高,到動手測量鉛筆的長度,測量鉛筆盒的長度,還有測量1分錢硬幣的厚度,課桌的高度等等,都為學生建立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

2、靈活地去處理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去按排教學層次,設計教學過程。

遵照教材所提供的課題,適當?shù)卣{節(jié)教學內容的編排順序,使教學環(huán)節(jié)衍接更合理、自然。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認識毫米,能與教材所提供課題結合的更巧妙和緊密。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更有幫助。

3、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新的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同時注重學生的活動體驗。因為學生在活動中腦、手的結合能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合作、自主性的學習又能促進個性的發(fā)展。我讓學生多次在合作中操作和探究,討論和交流。如:觀察、探究直尺厘米間的小格的長度、數(shù)量,測量鉛筆長度、橡皮長度、課桌高度,一分錢硬幣的厚度,在米尺上每1分米處系繩等等,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發(fā)現(xiàn)和理解,從而把握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關系。

總之,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習活動的編排都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這是新的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們每個人要認真領會和遵循的,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真正地充滿活力。《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3.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4.發(fā)展估測意識,提高估測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學生在學習第二冊時已經認識了“厘米”和“米”這兩個長度單位,能體驗1米和1厘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這節(jié)課是有關長度的第二階段的學習,通過教學使學生再認識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教材通過讓學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決生活中長度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動手解決問題并引導學生在操作學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此外,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因此,估測活動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位于市中心,學校的教學條件較好,班級配備有電腦、電視及投影等電教設施,便于日常教學工作的使用。此外,學生對數(shù)學有著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中已經具有了測量物體長度的經驗,并在前面的學習中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測意識,因此,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應合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多動、多說、多想,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數(shù)學的意義、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余地。

〖教學設計〗

(一)認識分米

1.設置情境,質疑導入

(1)請同學們猜測老師的年齡、體重及身高。(表示身高時用到了“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

(2)動手操作:用“米”或“厘米”作單位量自己課桌的寬。(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厘米”做單位時,量得很麻煩。)

2.獨立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

(1)匯報交流,引導學生想像: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2)小組討論:這個單位規(guī)定為多長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寫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從0刻度開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幾個1分米?同桌互量從手腕到指尖有多長;量一量,估一估,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用手勢分別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長度。

(4)討論米、厘米、分米之間的關系。(板書:1分米=10厘米,1dm=10cm,1m=100cm,1m=10dm。)

(二)認識毫米

1.設置情境,質疑導入

(1)猜一猜老師手中的鉛筆有多長,你有什么好辦法?

(2)學生動手操作,測量鉛筆的長度。(課件演示測量結果的放大圖——6厘米3毫米。)

(3)看到這個測量的結果,你想說些什么?問些什么?(引導學生質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

(1)教師或學生講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讓學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學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個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點。(小、細、短……)

(2)在學具袋中找到長度、寬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體。(如:1分硬幣的厚度,IC卡的厚度,3張撲克牌的厚度,1分硬幣上表示年份的小數(shù)字“1992”中“1”下面的“”長,撲克牌中“K”一豎的寬度,膠帶的厚度……)

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怎樣驗證手勢是否準確?(用拇指與食指輕輕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體,再用另一只手將其取走,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空隙大約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兒聽說過“毫米”這個詞?(課件演示:11月份上旬全國降水量分布圖、蜂鳥圖、35毫米自動榴彈發(fā)射器圖、世界上最薄的手機圖、眼瞼及腳底皮膚的厚度圖、手指甲及腳趾甲生長速度圖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課件演示)淘氣和笑笑為了“1厘米長,還是10毫米長”這個問題而爭吵。數(shù)學博士認為:1厘米與10毫米同樣長。

為什么數(shù)學博士要這樣說呢?聽了他的話,你明白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1厘米=10毫米;進行長度比較時,不僅要看數(shù)字,還要看長度單位。)

自己在尺子上數(shù)出10毫米。

(三)復習鞏固,應用提高

1.手指游戲

(1)教師邊說邊演示:“手指兄弟親又親,大哥掛帥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記得牢,手指開表進率,相等空間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們去揭密。”(用“快板”的形式說出來。)

(2)學生互相動手表演。

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們就一起來揭密。”

2.看圖說出回形針和課本的長度。

3.自己測量樹葉標本的長度和寬度。

4.剪出長度為30mm,2cm,5mm,1dm的彩帶。

5.先估測各種實物的長度、寬度或厚度,再進行實際測量。《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34頁至第35頁的內容。本課的任務是讓學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通過實際測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間的關系。教材中創(chuàng)設了“估一估、量一量”鉛筆有多長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估測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測量、比較、找實物等活動體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操作、分析、判斷等能力。

學情分析

在生活中已經具有了測量物體長度的經驗,并在前面的學習中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測意識,因此,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應合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多動、多說、多想,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數(shù)學的意義、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余地。本課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多種活動,建立豐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間觀念。讓學生通過認識毫米、分米的學習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當學生發(fā)現(xiàn)厘米、米不夠用時,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長度單位。整個教學活動完全是由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從而建立新的.長度單位的概念。培養(yǎng)他們在學習中的團結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實際測量,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2.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興趣,體會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實際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提高估測能力。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的表象,提高估測能力。

教學方法

讓學生在具體的估測活動中反復體驗,加深認識。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幣、鉛筆、電話卡、光盤、課件。

學具:學生用尺、學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

(一)上課之前,老師要考一考你們的眼力,請你估一估老師的身高是多少呢?(學生試著以米或厘米作單位估計)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關系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長度單位家族中的兩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樣表示?你能用手比畫出1米和1厘米的長度嗎?長度單位家庭中還有很多兄弟,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吧!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估計老師身高的情景,復習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為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實踐操作,引導探究

(一)認識毫米

1.我們已經學習了用直尺測量線段的長度。下面的三條線段請你先估一估它的長度,在測量一下,看你的估計和實際測量是否接近。在測量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可以在小組內交流。

2.學生以四人為一組測量作業(yè)紙上的線段。

學生匯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引導學生說出第三條線段比3厘米多,又不夠4厘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