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中醫(yī)學課程標準_第1頁
臨床中醫(yī)學課程標準_第2頁
臨床中醫(yī)學課程標準_第3頁
臨床中醫(yī)學課程標準_第4頁
臨床中醫(yī)學課程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修編《中醫(yī)學》課程標準供臨床專業(yè)、名稱二、時與適用對象72時,其理論648時。本適用于臨床專業(yè)。三、性質地位熱愛,達到提高生綜合素質的目的。要方法及治療。四、基本理念本門的以堂講授為主,力求生動活潑,簡明扼要,通俗易懂,采用業(yè),論,及體方法,生對的。、計。鼓勵 生以模式 對疾病行 析 在 生與師 和交流 逐 養(yǎng)他們獨立 考問 題 、析問題和 決問題 力合理改革考試模式 ,生綜合素質考核 增 生的動手能 力和溝 通能 力,注意 生實際工 能 力和護士 素質、專業(yè)形 象的養(yǎng)六 、習策略 與建議 確 標注重 養(yǎng)養(yǎng) 考能 和創(chuàng)新意 識尋找 自己 效率 目標、總體目標、理、應用精藥方劑基礎理論和常用方法、藥物、方劑等。二、分類目標(一)能目標1、掌握基礎理論。2、利用方法對病人進行獨立診斷。3、掌握基本治療原則及用藥原則。(二)過方法目標堂理論教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積極采用現代化教手段并組織展開必要討論,以啟迪思維加深對教容理。在實驗和臨床見習時應充分調動習主動性積極性訓練動手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注意實際工作能力和、。和能力應通過時驗作能及等方。()目標以勤奮 、嚴謹 習本表 現出良好 職 道德 和細心嚴謹 工作作風第 部 分 容標準篇 、章教容一、教篇 、章教容時分配建議 理論實驗小計 緒 論緒 論22第 一章陰陽五 行說44第 二章氣血津液 說22第 二章藏 說88第 章 經絡 說22第十 章 腧穴 概論22第十 章 常用腧穴 44第十 章 毫針刺 法22第十 章 艾灸 療法22第十 章 火罐 療法22第十 章 刮痧 療法22第四章 病因 說88第五章 四 診88第五章 八綱辨證 22第六章 防 治原則22第七章 藥概論22第七章 方劑概論22第八章 常見病證1212第十四章 常見疾 病44計64872、容要點與基本要求(一)理論課緒論基本要求:容

段中醫(yī)的發(fā)展史 主要教學方法:一.中醫(yī)學的發(fā)展概況:中醫(yī)學的起源中醫(yī)理論的確立中醫(yī)理論體系的發(fā)展1.晉、隋、唐時期宋金元時期明清時期近現代.中醫(y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一)整體觀念:人與外界環(huán)境的統一性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統一性人與社會環(huán)境的統一性()辯證論治同病異治

簡述中醫(yī)的發(fā)展史詳解中醫(yī)的基本特色

配主要教學手段:多媒體、板書、模型三.中醫(yī)藥現代化研究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中醫(yī)臨床研究基本要求:

第一章陰陽五行說 的屬性二.的基本容(一)交感(二)對立制約)互根互用

三.在中醫(yī)中的應用于指導疾病的診斷于確定疾病的治療及護理原則,于指導養(yǎng)生防病闡述在臨床上的具應用五行說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1.簡述五行的基本概念二.五行的容(一)五行的各自特性(二)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和制化五行相生

(四)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五行母子相及述五行的容,五行生克制化及乘侮等概念三.五行在中醫(yī)中的應用(一)釋五臟的生理功能明五臟的生理功能明五臟之間的相互關系(二)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三)于疾病的診斷(四)于疾病的治療闡述五行在臨床上的使用

、血、津液學說 主教學方法:一的概念的生成自然界清的生理功能的分類營血(一)血的概念

了解的概念、來源,掌握的分類、功能及的機了解血的生成、運行及功能

學模型詳細講解主教學手段型三津液(三)津液的功能

了解津液的生成、輸布和功能四、血、津液的關系(一)1血能載氣

掌握、血、津液間的關系——同源藏象學說 主要教學方法:別及各自作用面,開竅于舌,在為汗掌握五臟六腑的功能熟悉心的功能及生理聯屬

配合圖示利用教學模型詳細講解主要教學手段:型1.主、司呼吸22.主宣發(fā)肅降宣發(fā)水谷精微和宣發(fā)衛(wèi)氣肅降水谷清微及肅降呼吸道異物通調水道朝百脈,主治節(jié)毛,開竅于鼻,在為涕熟悉肺的功能及生理聯屬脾的生理功能及生理聯屬主運化章運化水谷2運化水水濕主升清主統血華在唇,開竅于口,在為涎肝的生理功能及生理聯屬a) 主疏泄2.主藏開竅于目,在為淚

主要教學方法:配合圖示利用教學模型詳細講解主要教學手段:型主要教學方法:配合圖示利用教學模型詳細講解主要教學手段:型腎的生理功能及生理聯屬

熟悉腎的功能及生理聯屬 主要教學方法:主藏精,主生長、發(fā)育與

配合圖示利用教生殖主水主納氣

學模型詳細講解主要教學手段:多媒體、板書、模在志為恐,在體合骨,生髓通腦,其華在發(fā),在此液為唾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一) 膽的生理功能貯存和排泄膽汁主決斷(二) 胃主受納、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為和(三) 小腸受盛和化物泌別清濁(3.主水液)(四) 大腸傳化糟粕(五)膀胱貯尿和排尿(六)三焦主持諸氣,總司人體氣化活

了解六腑的功能

型主要教學方法:配合圖示 利用教學模型詳細講解主要教學手段:多媒體、板書、模型動為人體水液運行的道路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奇恒之府(一)腦主宰生命活動產生精神活動“腦為元神之府”主管感覺和運動(二)二用、、三的用腑的(一)五的

了解奇恒之腑的功能

主要教學方法:配合圖示 利用教學模型詳細講解主要教學手段:多媒體、板書、模型主要教學方法:配合圖示 利用教——主主氣、朝以氣的用

學模型詳細講解主要教學手段:——主,

掌握 五之的聯 ,了解五六腑型為氣生化之的表里聯 系——主,,主神志,主疏泄——火 ,水——運化精微 ,呼6腎——氣——疏泄藏血統血腎——藏血腎藏精,主疏泄腎——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二)六腑間的關系七沖門繪表說明六腑間關系(三)臟腑間的關1大腸胃喜燥惡濕4膽之余聚而成膽汁膽汁貯存于膽疏泄靠肝主謀慮膽主決斷5

第三章經絡經絡學說 主要教學方法:經絡的概念經絡的容二十二經脈十二經脈的名稱和含義十二經脈的分布律十二經脈的表里屬絡

簡述經絡的概念經絡的區(qū)別講述十二正經的名稱、分布、走行

配合圖示利用教學課件詳細講解主要教學手段:型律維 3.

論 12

模型12

1——同源

掌握常穴 太肺明大腸掌握太肺常掌握明大腸常

模型足明胃穴 3.掌握足明胃常承泣地倉大迎頭乳根,天樞,足三里,豐隆(四)足太陰脾經腧穴三陰交,陰陵泉,血海 4.掌握足太陰脾經的常用腧穴(五)手少陰心經腧穴極泉,少府 5.掌握手少陰心經的常用腧穴(六)手太陽小腸經腧穴支正,顴寥 6.掌握手太陽小腸經的常用腧穴(七)足太陽膀胱經腧穴睛明,攢竹,風門,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膏肓,委中

7.掌握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八)足少陰腎經腧穴涌泉,太溪,照海,復溜 8.掌握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九)手厥陰心包經腧穴天池,曲澤,郄門,關,大陵,勞宮(十)手少陽三焦經腧穴外關,支溝,天井,翳風,絲竹空(十一)足少陽膽經腧穴瞳子寥,聽會,陽白,風池,風市,陽陵泉,陽輔(十二)足厥陰肝經腧穴

掌握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掌握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11.掌握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腧穴行間,太沖 12.掌握足厥陰肝經的常用腧穴(十三)任脈腧穴中極,關元,氣海,神闕,水分,中脘,膻中,承漿(十四)督脈腧穴

掌握任脈常用腧穴命門,靈臺,大椎,百會,素寥 14.掌握督脈常用腧穴(十五)奇穴四神聰,印堂,魚腰,太陽,癜風 15.掌握常用奇穴毫針刺法 法:(一)針刺法毫針的正的毫針針法。手針手針針暈 針等情況 的處理 (二)行針法得 氣的概念 得 氣施 針者 受 針者 的感覺 不得 氣下 常用的行針法

掌握毫針的針刺法掌握正的行針手法

像腧穴法手上肢 常用腧穴的針刺 法:(一)上肢 常用腧穴1.上肢 常用腧穴的定位

掌握上肢 常用腧穴

2.

刺 ()1.2.

像核 核 1.核 2.毫第四章病因病機

:容 求

段病因說 .病因概念、分類病因概念病因1.外因因不外因病理產物

簡述病因概念分類

圖示利課件詳細講解多外感六淫 1.六淫六氣六氣轉化為六淫條件六淫致病特色風

了解六淫概念致病特色

圖示利課件詳細講解多a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易襲陽位 圖示利b風善c風為百病之長風致病特色

課件詳細講解容 求 段、板書a寒為陰邪,易傷陽氣b寒性收引c寒性凝滯ac暑a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耗傷陽氣b濕性重濁c濕性粘滯d濕性趨下a燥性開澀,易傷津液b燥易傷肺a火為陽邪,其性炎上b火易耗氣傷津c火易動血生風d火易致癰瘍

:課件詳細講解:、板書:配合圖示利用課件詳細講解、板書課件詳細講解:、板書:課件詳細講解:、板書:配合圖示利用課件詳細講解、板書疫癘之氣 :配合圖示利用課件詳細講解疫癘之氣的致病特色 1.了解疫癘之氣的致病特色

、板書七情損傷 :配合圖示利用一.七情對臟腑的影響驚恐傷腎

1.熟悉七情對臟腑的影響

課件詳細講解、板書二.七情對氣機的影響喜則氣緩 2.掌握七情對氣機的影響

容 求 段

3.嗜 1.

、板書勞逸損傷 過勞過逸

1.勞逸損常見

、板書外因 刀槍傷跌仆扭挫四蟲獸五燒燙六凍傷

1.常見外因

、板書痰飲 痰1.痰飲

熟悉痰形成及致特色常見及致特色

、板書瘀血 容 求 段1.青紫出血脈澀

熟悉致病特色

、板書

第五章診法望診 、望神3、假神二、望面色1、常色病色區(qū)別2、五色病機理和特點三、望形態(tài)望形體2.望姿態(tài)四、望頭頸五官

掌握望神,望神四種常見表現望頭頸五官

齒等五、望皮膚斑,疹,癰,疽,疔等 5.常見皮膚疾病表現六、望排泄物分泌物1、觀察涕 6.異常排泄物及分泌物對診斷影響2、觀察嘔吐物的臨床意義七、望舌

掌握正確的望舌方法聞診 主要教學方法:一、聽聲音1、音啞與失音2、譫語、聲、獨語、錯語3、咳嗽、喘、哮4、呃逆,噯氣

了解基本的聞診方法

配合圖示利用教學課件詳細講解主要教學手段:型二、嗅氣味 2.了解臨床常見的異常氣味問診 主要教學方法:一.問寒熱

配合圖示利用教學課件詳細講解主要教學手段:4.寒熱往來二.問汗1.自汗2.掌握臨床上汗出表現對疾病診斷的意義型2.盜汗三.問疼痛1.脹痛2.刺痛四.問飲食五.問睡眠

六.問二便 6.熟悉臨床上二便異常對疾病的診斷意義2.診 了原理及“三部九候”二正常脈象平脈

模脈象胃神根的含義胃神浮 表證,亦虛濡 虛,濕芤 失血,傷陰沉 里證弱 氣血不足弦 肝膽病,諸痛

2.了正常脈象的表現 型痰飲緊 滑 澀 痰,挾食洪 氣分熱盛實 實證氣血兩虛虛 虛證微 陽衰氣少長 肝陽有余,盛熱短 有力為氣郁,力為氣損緩 濕,脾胃虛弱遲 數 結 陰盛氣結,痰血瘀代 臟氣衰微,證痛證促 陽盛實熱,血痰飲宿食停滯,亦腫癰

了常見脈象的臨床斷意義八綱辨證 述 1.了八綱辨證 二、表里表與里概念表臨床表現表與里關系表里同病三、寒熱四、虛實虛與實臨床表現虛與實關系鑒別五、陰陽陰陽鑒別點真陰不足與真陽不足:

第六章防治原則

預防 方法:未病先防調養(yǎng)生,提高正氣的

模型搞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既病防變早期治先安未受邪之

型治則 方法:正治與反治2.治標與治本標本兼治

熟悉常用正治法與反治法

模型模型扶正與祛邪

掌握扶正與祛邪適應證

模型臟腑 氣血關系 三因制宜因時制宜

模型模型因地制宜1.寒2.熱1.寒2.熱1.熟悉中藥四氣及作用五升降浮沉理三因制宜含意第七章中藥

模型溫 涼 板書模型味 1.酸2.苦3.甘1.熟悉五味特性辛咸型升降浮沉

1.

模型毒性 方法:七情七情型方法:1.掌握搭方法禁忌模型6.相惡7.相反

1.毒性

模:

第八章方劑組方原則 方法:君臣佐藥藥藥藥藥

1.掌握君、臣、佐、使原則

模型方劑變化 方法:物相互代替變化

1.熟悉方劑變化方法

模型型 炙劑針、片、氣霧口服等。

了的見

模型湯的熬制 :

掌握湯的熬制見病證

模型表證 一.風寒束表證證候

掌握風寒表證的辯證及治療

模型1證候

掌握風熱表證的辨證及治療熱證 一.肺熱熾盛證 1.掌握肺熱熾盛的辨證及治療

模5型6二.心火亢盛11.掌握心火亢盛的及三.肝火熾盛11.掌握肝火熾盛的及四.胃火熾盛證1化

1.掌握胃火熾盛的及寒證 一.寒凝胃脘證

1.掌握寒凝胃脘的及

模型二.寒凝心脈1

1.掌握寒凝心脈的及1

1.證 一脾1二脾不統血1心1四腎1

1.脾1.脾不統血1.心腎

模型血證 一心血

1.心血

模型二心脾兩證 1.心脾兩11

模型二肺1

1.肺腎1

1.腎四腎1

1.證 一.心候

1.掌握心的辨及治療

模型二.脾1候辨點三.腎1候

氣滯證 一.肝氣郁結1候

1.掌握肝氣郁結的辨及治療

模4型5劑6點二.肝郁脾1候2病因病機1.掌握肝郁脾的辨及治療5劑6點三.肝胃不和證1候2病因病機1.掌握肝胃不和的辨及治療5劑6點證 一.氣滯候二.氣虛1候三.寒凝1候

模型濕陰證 一.寒濕困脾1候

1.掌握寒濕困脾的辨及治療

模型二.脾胃濕熱1候

1.掌握脾胃濕熱的辨及治療三.肝膽濕熱1候

掌握肝膽濕熱的辨及治療阻1三濕中阻1

1.1.燥阻濕中阻

模型水飲證 寒飲停1

1.寒飲停

模型二飲停中焦1

1.飲停中焦三水濕停1

1.水濕停

炎 因外寒飲

1.掌握的診斷及治療

模型高血壓 因

1.掌握高血壓的診斷及治療

模型冠心病 因

1.掌握冠心的診斷及治療

模型風濕性關節(jié)炎 因

1.掌握風濕性關節(jié)的診斷及治療

模型月經病 月經先后無定期

1.掌握月經的診斷及治療

模型(二)實驗課實驗目的:序號12√√√351組22√√√351組32√√√351組42√√√351組56計能夠記住過點。能領會概念含義,并能釋點能析聯系區(qū)別,并能運用決問題。踐僅列,在,,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