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試卷生物(河北A卷)(全解全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252d1410f59059744b4df3f06f03da/fc252d1410f59059744b4df3f06f03da1.gif)
![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試卷生物(河北A卷)(全解全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252d1410f59059744b4df3f06f03da/fc252d1410f59059744b4df3f06f03da2.gif)
![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試卷生物(河北A卷)(全解全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252d1410f59059744b4df3f06f03da/fc252d1410f59059744b4df3f06f03da3.gif)
![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試卷生物(河北A卷)(全解全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252d1410f59059744b4df3f06f03da/fc252d1410f59059744b4df3f06f03da4.gif)
![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試卷生物(河北A卷)(全解全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252d1410f59059744b4df3f06f03da/fc252d1410f59059744b4df3f06f03da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高考生物第二次模擬考試卷
生物?全解全析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
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
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每小題2分,共2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
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奧會圓滿結束,在此期間,冬奧村美食頻頻登上熱搜。中國的餃子烤鴨
備受歡迎。高峰期時,運動員們一天要吃掉100多公斤的餃子,午餐時段消耗80多只烤鴨。下列敘
述錯誤的是()
A.餃子皮中主要的營養(yǎng)成分可用碘液檢測
B.餃子餡中的無機鹽最終進入到人體細胞中,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
C.烤熟肥鴨的細胞中脂肪含量較高,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D.鴨皮細胞在烤制過程中先丟失自由水,后丟失結合水
【答案】C
【分析】1、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式存在
(1)一部分水與細胞內的其他物質相結合,叫做結合水。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大約
占細胞內全部水分的4.5%。
(2)細胞中絕大部分的水以游離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叫做自由水。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
溶劑,許多種物質溶解在這部分水中,細胞內的許多生物化學反應也都需要有水的參與。多細胞生
物體的絕大多數(shù)細胞,必須浸潤在以水為基確的液體環(huán)境中。水在生物體內的流動,可以把營養(yǎng)物
質運送到各個細胞,同時也把各個細胞在新陳代謝中產(chǎn)生的廢物,運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體
外。
【詳解】A、餃子皮中主要的營養(yǎng)成分淀粉,淀粉遇碘液會變藍,A正確;
B、餃子餡中的無機鹽最終進入到人體細胞中,細胞中的無機鹽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B正確;
C、烤熟肥鴨的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蛋白質,脂肪是主要的儲能物質,c錯誤:
D、鴨皮細胞在烤制過程中先丟失自由水,后細胞結構遭到破壞,丟失結合水,D正確。
故選C。
2.下列對教材中生物學研究的敘述,錯誤的是()
A.“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與恩格爾曼“研究葉綠體功能”均利用了細胞中某種細胞器便于觀察
和分析的特點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與“卡爾文循環(huán)”均使用了同位素標記法
C.“探究酵母菌的細胞呼吸方式”與“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均為對比實驗
D.孟德爾提出分離定律與摩爾根研究生物遺傳與染色體的關系均運用了假說-演繹法
【答案】C
【分析】1、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實驗為對比實驗。
2、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蹤物質的運行和變化規(guī)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化學性質不改
變,通過追蹤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學反應的詳細過程。
3、薩頓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的假說,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用熒光標記法得出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詳解】A、“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利用了紫色洋蔥的表皮細胞具有紫色大液泡的特點,便
于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恩格爾曼以水綿為實驗材料“研究葉綠體功能”,利用了水綿的葉綠體為帶
狀葉綠體的結構特點,便于觀察產(chǎn)生氧氣的部位,因此“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與恩格爾曼“研
究葉綠體功能”均利用了細胞中某種細胞器便于觀察和分析的特點,A正確;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采用同位素標記氨基酸的方法追蹤氨基酸的去向,“卡爾文循環(huán)'’運
用同位素示蹤法追蹤C02中C的轉移途徑,因此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與“卡爾文循環(huán)”均使
用了同位素標記法,B正確;
C、“探究酵母菌的細胞呼吸方式”為對比實驗,有氧和無氧條件下的兩組實驗均為實驗組,“比較過
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中過氧化氫在自然條件下的分解為空白對照,因此不屬于對比實
驗,C錯誤;
D、孟德爾提出分離定律與摩爾根研究生物遺傳與染色體的關系均運用了假說-演繹法,D正確。
故選C。
3.細胞中斷裂的染色體片段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不能進入子細胞核,而形成了細胞核外的微塊,即微
核。下列關于微核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可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主要成分與核糖體相同
B.染色體片段未進入細胞核的可能原因是無著絲粒
C.可用于檢測某些致癌因子的致畸作用
D.形成微核的變異類型是染色體結構變異
【答案】A
【分析】染色體結構變異(SV)是染色體變異的一種,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因有各種
射線、化學藥劑、溫度的劇變等,內因有生物體內代謝過程的失調、衰老等。主要類型有缺失、重
復、倒位、易位。
【詳解】A、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核糖體為RNA和蛋白質,細胞中斷裂的染色體
片段形成微核,主要成分與核糖體不同,A錯誤;
B、在有絲分裂或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或末期,染色體在紡錘體的牽引下移向兩極,若無著絲粒,
紡錘體無結合的地方,可能沒辦法進入細胞兩極中的細胞核中,B正確;
C、微核是染色體分離異常形成的,導致細胞分裂異常,微核的存在,可可用于檢測某些致癌因子
的致畸作用,C正確;
D、微核是斷裂的染色體造成的,形成微核的變異類型是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D正確。
故選A。
4.NO;和NH:是植物利用的主要無機氮源,NH:的吸收由根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驅動,NO;的吸
收由H+濃度梯度驅動,相關轉運機制如圖。接肥施用過多時,細胞內NH;的濃度增加和細胞外酸化
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長受到嚴重抑制的現(xiàn)象稱為鍍毒。鏤毒發(fā)生后,適當增加硝酸鹽會緩解皴毒。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A.NH:通過AMTs進入細胞消耗的能量直接來自ATP
B.NO;通過SLAH3轉運到細胞外的方式屬于被動運輸
C.鏤毒發(fā)生后,增加細胞外的NO;會使細胞外酸化增強而緩解該毒
D.載體蛋白NRTL1轉運NO;和H+的速度與二者在膜外的濃度呈正相關
【答案】B
【分析】1.被動運輸:簡單來說就是小分子物質從高濃度運輸?shù)降蜐舛?,是最簡單的跨膜運輸方式,
不需能量。被動運輸又分為兩種方式:自由擴散:不需要載體蛋白協(xié)助,如:氧氣,二氧化碳,脂
肪,協(xié)助擴散:需要載體蛋白協(xié)助,如:氨基酸,核甘酸,特例…2.主動運輸:小分子物質從低濃度
運輸?shù)礁邼舛?,如:礦物質離子,葡萄糖進出除紅細胞外的其他細胞需要能量和載體蛋白。3.胞吞
胞吐:大分子物質的跨膜運輸,需能量。
【詳解】A、由題干信息可知,NH4+的吸收是根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驅動的,所以NH4+通過AMTs
進入細胞消耗的能量不是來自ATP,A錯誤;
B、由圖上可以看到,NO3-進入根細胞膜是H+的濃度梯度驅動,進行的逆濃度梯度運輸,所以NO3-
通過SLAH3轉運到細胞外是順濃度梯度運輸,屬于被動運輸,B正確;
C、鍍毒發(fā)生后,H+在細胞外更多,增加細胞外的NO3-,可以促使H+向細胞內轉運,減少細胞外
的H+,從而減輕錢毒,C錯誤:
D、據(jù)圖可知,載體蛋白NRT1.1轉運NO3-,屬于主動運輸,主動運輸?shù)乃俾逝c其濃度無必然關系;
運輸H+屬于協(xié)助擴散,協(xié)助擴散在一定范圍內呈正相關,超過一定范圍后不成比例,D錯誤。
故選B。
5.下圖是豚鼠胰腺腺泡細胞的電鏡照片,該細胞可合成并分泌胰蛋白酶等多種消化酶。據(jù)圖說法正
確的是()
線粒體
細胞核
內質網(wǎng)
分泌顆粒
A.線粒體徹底氧化分解葡萄糖為該細胞供能
B.該細胞的核糖體可與胰島素mRNA結合
C.胰蛋白酶的合成及分泌由細胞核控制
D.分泌顆粒由粗面內質網(wǎng)鼓出后形成
【答案】C
【分析】由題意可知,該胰腺腺泡細胞可產(chǎn)生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形成需要若干細胞器的配合:
線粒體提供能量,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運輸。
【詳解】A、葡萄糖在細胞質基質分解為丙酮酸,丙酮酸可進入線粒體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
階段被徹底氧化分解,為細胞供能,葡萄糖不能進入線粒體被分解,A錯誤;
B、胰島素只由胰島B細胞分泌,該胰腺腺泡細胞的核糖體可與胰蛋白酶等多種消化醐的mRNA結
合,翻譯出相應蛋白質,不可與胰島素mRNA結合,B錯誤;
C、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胰蛋白陶的合成及分泌由細胞核控制,C正確;
D、分泌顆粒由高爾基體鼓出后形成,D錯誤。
故選C。
6.酶和ATP是維持細胞正常生命活動的兩種重要物質。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ATP可以口服,說明人的消化道中存在分解ATP的酶
B.植物根細胞吸收礦質元素所需的ATP來源于細胞呼吸
C.代謝旺盛的細胞中ATP的水解速率仍等于合成速率
D.轉錄時,RNA聚合酶能識別DNA分子上的特定位點并與之結合
【答案】A
【分析】ATP是生命活動能量的直接來源,但本身在體內含量并不高,通過ATP和ADP之間快速
的轉化滿足機體對能量的需求。ATP可來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場所是細胞質基質、葉綠體和
線粒體。
【詳解】A、ATP是小分子物質,不需被消化就可被吸收,ATP可以口服,說明人的消化道中不存
在分解ATP的前,A錯誤;
B、根細胞吸收礦質元素主要通過主動運輸?shù)男问?,其消耗的能量來自細胞呼吸所提供的ATP,B
正確;
C、細胞代謝旺盛時,ATP的水解速率和ATP的合成速率都升高,但兩者仍處于平衡狀態(tài),C正確;
D、轉錄時,RNA聚合酶能識別DNA分子上的特定位點(基因中的啟動子)并與之結合,D正確。
故選A。
7.小鼠的正常體型對矮小體型為顯性,分別受常染色體上等位基因A、a控制。在小鼠體型的遺傳
過程中,有一種有趣的“基因印跡”現(xiàn)象,即來自某一親本的基因A被“印跡”而不能表達。下列相關
敘述正確的是()
A.正常體型的小鼠不一定是純合子,矮小體型的小鼠一定是純合子
B.基因型為Aa的雌雄小鼠交配,子代性狀分離比為3:1
C.可通過測交實驗判斷被“印跡”基因A來自哪個親本
D.若“印跡”基因A來自母本,母本一定是正常體型
【答案】C
【分析】小鼠的正常體型對矮小體型為顯性,分別受常染色體上等位基因A、a控制,且基因印跡
會使Aa中的A不表達而表現(xiàn)出隱性性狀。
【詳解】A、正常體型的基因型可能為Aa或AA,不一定是純合子,矮小體型的小鼠不一定是純合
子,若基因型Aa小鼠的A基因被“印跡”而不能表達,則表現(xiàn)為矮小體型,A錯誤:
B、基因型為Aa的雌雄小鼠交配,后代基因型比例為AA;Aa:aa=l:2:1,若來自某一親本的基
因A被“印跡”而不能表達,即Aa中有一半表現(xiàn)為矮小體型,故子代性狀分離比為1:1,B錯誤;
C、可通過測交實驗判斷被“印跡”基因A來自哪個親本,若?Aa陣aa的子代性狀比例為1:1,則“印
跡''基因A來自母本,若6Aax?aa的子代全為矮小體型,則“印跡”基因A來自父本,C正確;
D、若“印跡”基因A來自母本,其母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母本的基因A可能被“印跡”而表現(xiàn)矮小
體型,D錯誤。
故選Co
8.皺粒豌豆是編碼SBE1蛋白的基因中插入了一段稱為Ips-r的DNA片段所致,圓粒和皺粒豌豆形
成的機理如下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S8引基因________S8£T基因/800bpIps-r
AA
mRNA;
mRNAJ
^XAAAA/WVXAZXA/WV^^
SBE1蛋白I
SBE1蛋白(缺少61個氨基酸)
支鏈淀粉I
I直鏈淀粉
圓粒種子
皺粒豌豆
注:bp表示堿基對
A.插入Ipsr片段的SBE1基因仍能表達,該變異屬于基因重組
B.直鏈淀粉與支鏈淀粉空間結構不同,但組成它們的單體都是葡萄糖
C.外來DNA序列的插入,導致SBE1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密碼子數(shù)量改變
D.缺少61個氨基酸的SBE1蛋白功能發(fā)生變化
【答案】A
【分析】由DNA的堿基增添、缺失、替換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稱為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不一定改變生物的性狀,例如隱性突變,密碼子的簡并性等。
【詳解】A、由圖可知,插入Ips-r片段的SBE1基因表達出的SBE1蛋白結構發(fā)生了改變,該變異
屬于基因突變,A錯誤;
B、由圖可知:支鏈淀粉與圓粒有關,直鏈淀粉與皺粒有關,因此可推測直鏈淀粉與支鏈淀粉空間
結構不相同,都屬于多糖,組成它們的單體都是葡萄糖,B正確;
C、插入Ips—r片段的SBE1基因表達產(chǎn)物缺少61個氨基酸,說明插入Ips-r片段的SBE1基因轉錄
形成的mRNA長度變短,其上的密碼子數(shù)量減少,C正確;
D、由缺少61個氨基酸的SBEI蛋白不能合成支鏈淀粉,可知蛋白功能發(fā)生了變化,D正確。
故選A。
9.下圖是運動對學習記憶的促進作用的部分圖解。圖中BDNF是一種蛋白質類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AMPA
是一種膜蛋白,①代表某些生理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6是神經(jīng)遞質,通過胞吐釋放到突觸間隙
B.運動可能通過BDNF的作用促進學習記憶
C.過程①可能表示BDNF基因表達和BDNF加工
D.若BDNF缺失突變體的突觸間隙內b含量增加,則BDNF可能具有促進b釋放的作用
【答案】D
【分析】由題圖可知,突觸前膜釋放的BDNF可作用于突觸后膜,激活突觸后膜上的AMPA。
【詳解】A、b是突觸小泡釋放的神經(jīng)遞質,通過胞吐釋放到突觸間隙,A正確;
B、據(jù)圖可知,運動應激可促進突觸小體內調節(jié)因子與DNA結合,進而使突觸前膜釋放BDNF,作
用于突觸后膜,激活突觸后膜上的AMPA,使b與AMPA結合而引起突觸后膜興奮,因此運動可能
通過BDNF的作用促進學習記憶,B正確;
C、調節(jié)因子與DNA結合可促進BDNF的合成和分泌,因此過程①可能表示BDNF基因表達和BDNF
加工,C正確;
D、若BDNF缺失突變體的突觸間隙內b含量增加,則BDNF可能具有抑制b釋放的作用,D錯誤。
故選D。
10.某科研小組利用辣椒幼苗探究低溫環(huán)境下噴灑脫落酸(ABA)對植株光合作用的影響,同時還
測定了根、莖、葉中磷元素的含量差異。下表是實驗過程和相關數(shù)據(jù),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組葉綠素相對凈光合速率磷元素的含量
處理方法
別含量(pmobm^^s'1)(g?kg")
葉面噴灑ABA,15℃/8℃,
甲26.798.473.062.392.51
處理10d
乙15℃/8℃,處理IOd21.515.252.521.541.74
丙28℃/22℃,處理10d30.3312.813.592.782.87
注:15℃/8℃是指晝溫15℃下處理12h,夜溫8℃下處理12h,28℃/22℃是指晝溫28℃下處理12h,
夜溫22℃下處理12h。A.葉綠素為脂溶性物質,可用無水乙醇提取后測定含量
B.根尖細胞吸收磷元素的動力來自蒸騰作用
C.低溫處理后葉片中葉綠素和磷元素含量的降低均可能導致光合速率下降
D.ABA能緩解低溫對植株生長的抑制作用
【答案】B
【分析】植物在光照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在
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進行水的光解,產(chǎn)生ATP和[H],同時釋放氧氣,ATP和[H]用于暗反應階段
三碳化合物的還原,細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無光都可以進行,為細胞的各項生命活
動提供能量。
【詳解】A、葉綠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可以用無水乙醇提取,并測定含量,A正確;
B、根尖細胞吸收磷元素的方式是主動運輸,動力來自ATP水解釋放的能量,B錯誤:
C、低溫處理10d,葉綠素含量較低,凈光合速率較低,根、莖、葉中磷元素的含量也較低,說明低
溫抑制葉綠素的合成,制約了光反應,葉片中磷元素含量少,導致葉肉細胞內含磷化合物減少,導
致ATP和NADPH等物質合成減少,導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C正確;
D、從甲組中可以看出,葉面噴灑ABA葉綠素相對含量提高,凈光合作用速率升高,所以能緩解低
溫對植株生長的抑制作用,D正確。
故選B,
11.紅樹植物健康生長需要適宜的淹水環(huán)境和鹽度。隨著底泥的淤升,某濕地紅樹林生境陸化嚴重,
紅樹植物長勢變差。該濕地紅樹林優(yōu)勢種為秋茄,平均樹高約7米,林下有零星分布的桐花樹。通
過周期性補充海水,模擬秋茄林的淹水生境,在研究區(qū)域的秋茄林內設置3個補海水組樣方和3個
對照組樣方,每個樣方內取3個30*cm深的沉積柱樣土壤底泥,每個沉積柱以5*cm間隔進行分樣,
將3個沉積柱同一水平的分樣混勻,測量底泥的理化性質和凈光合速率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錯誤
的是()
含水率/%鹽度/%凈光合速率/|imol?m-2?sT
對照組平均值40.20+4.101.89+0.372.13±1.25
補海水組平均值42.46±3.202.12±0.455.47+0.46
A.經(jīng)補海水修復后,秋茄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提升
B.對照組的處理是無周期性補充海水或不補充海水
C.處理相同的時間,用取樣器取樣后,共需對獲得的18份沉積物樣品進行檢測
D.秋茄與桐花樹高低錯落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提高利用陽光等環(huán)境資源的能力
【答案】C
【分析】生物群落的結構(1)形成:群落結構是由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進化過程中通過相互作用形
成的。(2)類型:主要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群落的垂直結構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陽光等環(huán)境
資源的能力.
【詳解】A、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補海水組凈光合速率平均值大于對照組,說明經(jīng)補海水修復后,
秋茄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提升,A正確;
B、本實驗自變量是探究周期性補水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所以實驗組的處理是進行周期性補水,而
對照組的處理是無周期性補水或不補水,B正確;
C、由于每個樣方內取3個30cm深的沉積柱樣土壤底泥,每個沉積柱以5cm間隔進行分樣,則每
個沉積柱取6個分樣,將3個沉積柱同冰平的分樣混勻,測量底泥的理化性質和凈光合速率,共
需對獲得的(3+3)x6=36份沉積物樣品進行檢測,C錯誤;
D、秋茄與桐花樹高低錯落,構成了群落的垂直結構,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陽光等環(huán)境資源的能力,
D正確。
故選C。
12.生態(tài)浮床是指將植物種植于浮于水面的床體上,充分利用各種生物有效進行水體修復的技術。
如圖為某水域中的生態(tài)浮床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生態(tài)浮床中的植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消費者
B.生態(tài)浮床通過抑制藻類的光合作用而避免水華的產(chǎn)生
C.生態(tài)浮床可進行水體修復與其根系吸收有機物和無機物有關
D.水體增設生態(tài)浮床,改變了能量流動方向,提高了能量傳遞效率
【答案】B
【分析】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
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成分有:
①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空氣、水、礦物質、陽光、熱能;
②生產(chǎn)者:屬自養(yǎng)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成分;
③消費者:屬異養(yǎng)生物(各種動物);分類: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
④分解者:屬異養(yǎng)生物(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為:分解動植物遺體、排出物
和殘落物中的有機物為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huán)境。
【詳解】A、生態(tài)浮床中的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為自養(yǎng)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生產(chǎn)者,A錯誤;
B、生態(tài)浮床的植物在與藻類競爭陽光中占有優(yōu)勢,從而起到抑制藻類繁殖避免水華的發(fā)生,B正
確;
C、植物根系不能吸收有機物,C錯誤:
D、水體增設浮床是為了修復水體,但水體浮床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D錯誤。
故選B。
13.SOD是一種廣泛分布于各種細胞中的抗氧化酶,它能催化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形成H2O2,增強
植物的抗逆性。下圖為培育能夠產(chǎn)生SOD農(nóng)作物新品種的一種方式,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SOD基因
植指如胞(二倍體)—鍬8咆電廠篇傷組織三葉胚狀體一頒品斡
A.①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顯微注射技術將SOD基因導入植物細胞
B.②、③分別表示脫分化、再分化過程,無需嚴格的無菌操作
C.該育種方式利用了細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能體現(xiàn)細胞的全能性
D.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生產(chǎn)SOD時,需要將外植體培養(yǎng)到胚狀體
【答案】C
【分析】分析題圖:SOD基因是目的基因,圖中①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術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的過程;②③表示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其原理是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其中②表示脫分化形成愈傷
組織的過程;③表示再分化形成胚狀體的過程。
【詳解】A、①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農(nóng)桿菌轉化法將SOD基因導入植物細胞,A錯誤;
B、②、③分別表示脫分化、再分化過程,均需要在嚴格的無菌條件下完成,B錯誤;
C、該育種方式利用了細胞工程(應用了植物組織培養(yǎng))和基因工程(將基因導入其它生物體內),
從植物細胞培育成植物個體,能體現(xiàn)細胞的全能性,C正確;
D、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生產(chǎn)SOD時,只需要將外植體培養(yǎng)到愈傷組織即可,D錯誤。
故選C。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或兩
個以上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
14.在翻譯過程中,起始密碼子后的一段mRNA區(qū)域可以編碼信號肽,信號肽一般位于分泌蛋白的
N端(肽鏈游離的氨基端),負責把初始蛋白質引導到具膜的細胞器內,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
法錯誤的是()
信號肽穿膜信號肽酶切信號肽被切下蛋白質分子
A.從根本上講,信號肽中的氨基酸序列是由mRNA中的密碼子序列決定的
B.信號肽介導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過程能夠體現(xiàn)細胞間信息交流
C.如果漿細胞不能合成信號肽,則抗體的合成量會降低
D.圖中分泌蛋白的加工過程發(fā)生在高爾基體內
【答案】ABD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大致是:首先在游離的核糖體中以氨基酸為原料開始多肽鏈的
合成,當合成了一段肽鏈后,這段肽鏈會與核糖體一起轉移到粗面內質網(wǎng)上繼續(xù)其合成過程,并且
邊合成邊轉移到內質網(wǎng)腔內,再經(jīng)過加工、折疊,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內質網(wǎng)膜鼓出
形成囊泡,包裹著蛋白質離開內質網(wǎng),到達高爾基體,與高爾基體膜融合,囊泡膜成為高爾基體膜
的一部分。高爾基體對蛋白質做進一步的修飾加工,然后由高爾基體膜形成包裹著蛋白質的囊泡,
囊泡轉運到細胞膜,與細胞膜融合,將蛋白質分泌到細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運輸?shù)倪^
程中,需要消耗能量,這些能量主要來自線粒體。
【詳解】A、因為mRNA是由DNA指導合成的,因此,從根本上講,信號肽中的氨基酸序列是由
DNA中的堿基序列決定的,A錯誤;
B、信號肽介導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過程都是在細胞內進行,沒有體現(xiàn)細胞間信息交流,B錯
誤;
C、如果信號肽不能合成,則抗體(分泌蛋白)合成時就不能運輸?shù)絻荣|網(wǎng)上,不能完成加工和運
輸,故抗體的合成量會降低,C正確;
D、信號肽負責把初始蛋白質引導到具膜的細胞器內,該具膜的細胞器為內質網(wǎng),因此圖中分泌蛋
白的加工過程發(fā)生在內質網(wǎng)中,D錯誤。
故選ABD,
15.人類Y染色體上SRY基因可控制原始性腺細胞發(fā)育成睪丸而不是卵巢。下圖為一家四口的性
染色體組成情況,B、b表示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不考慮基因突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C
ZSRY,J
Z
BD
Xb-?eb
甲
I乙
丙丁
A.正常男性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是44+XY
B.若SRY基因片段丟失,可能導致甲表現(xiàn)為女性
C.丙異常的原因是甲產(chǎn)生異常配子所致
D.丁異常的原因是乙形成配子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異常
【答案】ABC
【分析】分析題圖:甲、乙、丙、丁一家四口的性染色體組成情況,甲的基因型為XBY;乙的基因
型為XbXb;丙的基因型為XBXb,但其含有SRY基因;丁的基因型為XBXbY,其中XB和Y都
來自父親甲。
【詳解】A、正常男性體細胞中含44條常染色體和XY兩條性染色體,A正確;
B、由于SRY基因決定睪丸的產(chǎn)生,若基因丟失則不能產(chǎn)生睪丸,可能導致甲表現(xiàn)為女性,B正確;
C、丙的一條X染色體上既有B基因又有SRY基因,可能是甲Y染色體上SRY基因移到X染色體
上,產(chǎn)生了X染色體上既有B基因又有SRY基因的異常配子導致的,C正確;
D、丁多一條X染色體,根據(jù)X染色體上的基因可知,乙只能提供含有b基因的X染色體,故丁異
常是由于甲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XY染色體未分離導致的,D錯誤。
故選ABC。
16.某興趣小組探究6-BA與2,4-D誘導銀杏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組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6-B.心農(nóng)度(mg?L")
A.本實驗可以作為預實驗,在正式實驗中不需要清水組對照
B.銀杏插條的枝齡和芽的數(shù)量要相同,才能確保對激素的敏感性和內源激素量基本一致
C.實驗結果表明,6—BA和2,4-D協(xié)同使用的效果優(yōu)于單獨使用
D.對銀杏插條剪切時應把形態(tài)學上端剪成平口,形態(tài)學下端剪成斜面
【答案】ABD
【分析】1、預實驗:確定實驗中所需要的激素的濃度范圍,可以減少實驗誤差。
2、探究6—BA與2,4-D誘導銀杏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組合實驗,自變量是6-BA與2,4—D的濃
度,因變量是根的數(shù)量,無關變量是芽的數(shù)量、插條的年齡、溶液處理的時間等。
【詳解】A、本實驗中每組6—BA的濃度相差O.5mg/L,每組2,4—D的濃度相差0.4mg/L,因此可
以作為預實驗,在正式實驗中不需要清水作為對照,A正確:
B、銀杏插條的枝齡和芽的數(shù)量屬于無關變量,因此插條枝齡和芽的數(shù)量相同,才能確保對激素的
敏感性和內源激素量基本一致,保證單一變量是設置的激素濃度,B正確;
C、實驗并沒有單獨使用6-BA和2,4-D,故實驗結果看不出單獨使用6-BA和2,4—D的實驗效
果,C錯誤;
D、對銀杏插條剪切時應把形態(tài)學上端剪成平口,形態(tài)學下端剪成斜面,可以增大吸收面積,有利
于根部吸收水分,促進托插成活,D正確。
故選ABDe
17.助力“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科研人員對南京某地富營養(yǎng)化水體實施生態(tài)恢復,先后向水體引入以藻
類為食的某些貝類,引種蘆葦、香蒲等挺水植物,以及放養(yǎng)植食性魚類等。經(jīng)過一段時間,水體基
本實現(xiàn)了“水清”“景美”“魚肥”的治理目標。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治理前的水體不能實現(xiàn)自我凈化,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限度
B.引進的蘆葦、香蒲在與藻類競爭光照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從而抑制藻類生長繁殖
C.“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過程中僅涉及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D.放養(yǎng)的植食性魚類在食物鏈中處于第二營養(yǎng)級,屬于次級消費者
【答案】CD
【分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1、含義:生態(tài)系統(tǒng)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wěn)定的能
力。2、原因: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生物多樣性包括種類的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生物的多樣性具有重要的價值,
多樣性的直接價值是對人類的社會生活有直接影響和作用的價值。
【詳解】A、一般,生態(tài)系統(tǒng)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治理前的水體不能實現(xiàn)自我凈化,說明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正確;
B、引種蘆葦、香蒲既可吸收水中無機鹽,由于長得比較高,在與藻類競爭光照的過程中具有一定
的優(yōu)勢,從而抑制藻類生長繁殖,B正確;
C、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過程中可以實現(xiàn)“水清”"景美’小魚肥",可以提高生態(tài)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涉及到生物
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C錯誤;
D、放養(yǎng)的植食性魚類直接以植物(生產(chǎn)者)為食,在食物鏈中處于第二營養(yǎng)級,屬于初級消費者,
D錯誤。
故選CD。
18.我國首只克隆貓“大蒜”的培育過程如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供體細胞、
去核的卵母細胞)重組細胞f囊胚f代孕貓f“大蒜”
A.使用梯度離心、紫外光照射和化學物質處理等方法去核時都未穿透卵母細胞透明帶
B.將囊胚植入代孕貓體內的過程是胚胎移植,植入前代孕貓進行同期發(fā)情處理
C.將囊胚移入代孕貓體內就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環(huán)境條件下空間位置的轉移
D.克隆貓“大蒜”的胚胎與代孕貓建立生理和組織上的聯(lián)系,其遺傳物質也會發(fā)生變化
【答案】ABC
【分析】1、動物核移植是將動物的一個細胞的細胞核移入一個ti經(jīng)去掉細胞核的卵母細胞中,使其
重組并發(fā)育成一個新的胚胎,這個胚胎最終發(fā)育為動物。
2、胚胎移植是指將雌性動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過體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種的、生
理狀態(tài)相同的其他雌性動物體內,使之繼續(xù)發(fā)育為新個體的技術。其中提供胚胎的個體稱為“供體”,
接受胚胎的個體叫“受體”。
【詳解】A、去核時使用的梯度離心、紫外光照射和化學物質處理等方法都沒有穿透卵母細胞透明
帶或細胞膜,以保證卵母細胞的完整性,A正確;
B、將囊胚植入代孕貓體內的過程是胚胎移植,植入前代孕貓進行同期發(fā)情處理,以使其處于與供
體相同的生理狀態(tài),避免免疫排斥,B正確;
C、胚胎移植是指將雌性動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過體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種
的、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其他雌性動物的體內,使之繼續(xù)發(fā)育為新個體的技術,將囊胚移入代孕貓體內
就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環(huán)境條件下空間位置的轉移,C正確;
D、克隆貓“大蒜”的胚胎與代孕貓建立生理和組織上的聯(lián)系,該過程中代孕貓只是提供胚胎的生
長環(huán)境,胚胎的遺傳物質不會發(fā)生變化,D錯誤。
故選ABC。
第n卷
三、非選擇題:共59分。本題共5小題
19.葉片吸收的過剩光能會造成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質的積累。非光化學淬滅(NPQ)可通過葉綠
體中葉黃素的某些化學反應將過剩光能以熱能形式散失,NPQ機制的啟動和關閉特點如圖所示
(虛線表示能量流向)。
①②③
(1)分離光合色素的方法是。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轉化為和中的化學能,
其中后者是一種活潑的還原劑。
(2)NPQ過程發(fā)生場所是,通過NPQ機制散失的能量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植
物利用。
(3)NPQ降低強光對葉綠體造成損傷的原因是。
(4)科研人員通過基因工程手段獲得了VPZ基因過表達的大豆株系,該株系在由強光轉為弱光后
NPQ機制關閉的時間縮短。在進行大田種植時,與野生型相比,轉基因大豆產(chǎn)量將,可
能的原因是;在穩(wěn)定適宜光照條件下,與野生型相比,轉基因大豆的產(chǎn)量__________(填
“有”或“無”)顯著差異。
【答案】⑴紙層析法ATPNADPH
(2)(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不能
(3)強光條件下,NPQ將葉綠體吸收的過剩光能轉化為熱能散失,減少了自由基的產(chǎn)生,從而減輕自
由基對葉綠體結構的破壞。
(4)提高大田種植時,光照強弱轉變頻繁,轉基因大豆通過縮短NPQ機制關閉的時間,可減
少光能的損失,提高作物產(chǎn)量無
【分析】1、植物接受過多光照會對葉綠體造成損害,需要“非光化學淬滅”(NPQ)的機制來保護自
身,所以該機制在光照過強的狀態(tài)下啟動。在NPQ的作用下多余的光能會以熱能的形式散失,NPQ
直接作用于光合作用中的光反應階段。
2、NPQ機制關閉過程緩慢,由于部分光能仍以熱能形式散失,從而使光合作用強度減弱。
【詳解】(1)綠葉中的色素不只有一種,它們都能溶解在層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溶
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反之則慢.所以可用紙層析法分離光合色素。根據(jù)光合作用
的過程,葉綠體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啟動光反應過程,主要有兩個用途,一是在酶的催化作用
下,提供能量促使ADP和Pi反應形成ATP,即ATP的形成。二是將水光解,產(chǎn)生氧氣和NADPH。
(2)據(jù)題干信息“非光化學淬滅(NPQ)可通過葉綠體中葉黃素的某些化學反應將過剩光能以熱
能形式散失”,葉綠體中色素分布在類囊體薄膜上,推測NPQ過程發(fā)生場所是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
通過NPQ機制散失的能量是熱能,植物體不能利用熱能。
(3)強光條件下,植物接受過多光照可能會造成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質的積累,NPQ將葉綠體吸收
的過剩光能轉化為熱能散失,減少了自由基的產(chǎn)生,從而減輕自由基對葉綠體結構的破壞。
(4)與野生型煙草相比,轉基因煙草(VPZ)在由強光轉為弱光后NPQ機制關閉的時間縮短,說明
同樣環(huán)境條件下,VPZ的光合作用效率比野生型的高,減少光能的損失。因此VPZ的產(chǎn)量比野生
型的產(chǎn)量高。在穩(wěn)定適宜光照條件下,葉片吸收適量光能,NPQ機制不啟動,因此與野生型相比,
轉基因大豆的產(chǎn)量無顯著差異。
20.水稻(2n=24)是我國的主要農(nóng)作物之一,其花為兩性花。科研人員培育出某種光溫敏雄性不
育系水稻(不能產(chǎn)生可育花粉,但能產(chǎn)生正常雌配子),且其育性能受日照時間和溫度調控。下圖表
示光溫敏不育系留種及獲得B雜交種的過程。
系可育系
I
低溫且短高溫或長
日照條件日照條件
雄性可育雄性不育雄性可育+
I——j——I0
光溫敏不育系
Fi雜交種可育系品種
(DB雜交種在產(chǎn)量和抗病性等諸多方面往往比雙親優(yōu)越,其原因是:o制備B雜交種時
使用光溫敏雄性不育系植株的優(yōu)點是:。(答出一點即可)
(2)不同溫度及光照條件將導致光溫敏不育系水稻的育性出現(xiàn)變化。該現(xiàn)象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
是:。
(3)在雄性不育系大田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株黃葉突變體X,將其與綠葉水稻H雜交,獲得的已均為綠葉。
無論正交還是反交,F(xiàn)i自交后的F2群體中綠葉、黃葉比均接近3:1。由此推測,突變體X的黃葉
性狀由___________(填“細胞核”或“細胞質”)內(填“顯性”或“隱性”)基因控制。
(4)科研人員選用水稻6號染色體上的分子標記RM411(一段特異性的短核甘酸序列,該標記只存在
6號染色體上,其他染色體上沒有)設計引物,對上述綠葉水稻H、黃葉突變體X、F2中綠葉的10
個單株(10G)、F2中黃葉的10個單株(I0Y)的DNA進行PCR擴增。擴增后的DNA片段電泳結
果如圖所示:
注:10G和10Y區(qū)每列代表一個樣本的電泳結果
①綠葉水稻H和黃葉突變體X的電泳結果不同,說明RM411序列在兩者(H和X)的6號染色體
上存在的(填“位置”、”數(shù)量”或“位置和數(shù)量")不同。
②該電泳結果可證明綠葉/黃葉基因位于6號染色體上。分析F2綠葉(10G)中的10個單株所產(chǎn)生
的電泳結果不完全一致,理論上兩種類型(重單條與三條帶)數(shù)量上的比例為,造成上
圖結果的原因是:?
③若假設綠葉/黃葉基因只位于5號染色體上,則重復上述操作后將獲得新電泳圖。新電泳圖的H、
X區(qū)電泳結果(填"會''或"不會”)發(fā)生改變;理想狀態(tài)下,新電泳圖的10G區(qū)最多會
出現(xiàn)種不同類型的電泳結果;新電泳圖的10Y區(qū)最多會出現(xiàn)種不同
類型的電泳結果。
【答案】(1)雜交育種通過基因重組將不同親本的優(yōu)良基因整合到了同一個體內不用人工對母
本的稻花去雄(只需要控制環(huán)境溫度光照條件即可對母本稻花去雄)
(2)性狀的形成往往是基因與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或生物體的性狀不完全由基因決定,環(huán)境對
性狀也有重要的影響)
⑶細胞核隱性
(4)位置和數(shù)量1:2(或2:1)所挑選出的10個綠葉個體其基因型不-致,既有純合子也
有雜合子。因為挑選的單株數(shù)量較少,所以這10個個體的基因型比例并不為理論值1:2(2分,答
案合理即給分)不會33
【分析】1、雜交育種:原理:基因重組:方法:通過基因分離、自由組合或連鎖交換,分離出優(yōu)良
性狀或使各種優(yōu)良性狀集中在?起。
2、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
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
行自由組合。
(1)
雜交育種的原理為基因重組,從而將父本和母本的優(yōu)良性狀綜合到?起,表現(xiàn)出超越親代的雜交優(yōu)
勢。采用光溫敏雄性不育系植株后,只需要控制環(huán)境溫度光照條件便可對母本稻花去雄,省去了人
工對兩性花中母本花朵去雄的繁瑣步驟,可大大節(jié)省了人力成本。
(2)
基因與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關系,這種相互作用形成錯綜復雜的網(wǎng)絡,調控著生物的性
狀??梢哉f生物體的具體性狀都是基因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3)
依據(jù)正反交結果均相同否定了該種性狀受到細胞質能遺傳物質影響的可能,說明其控制基因位于細
胞核內。且因為F2中綠葉、黃葉比均接近3:1,判斷綠葉為顯性,黃葉為隱性。
(4)
①在不同的DNA分子上,能與特定引物相結合的序列的數(shù)量和位置不相同,這會導致用這種特定
引物進行PCR時,得到的擴增產(chǎn)物的分子量不同,電泳操作后的條帶就不相同。②若用A/a分別表
示綠葉/黃葉基因,則從第(3)問的雜交結果分析,可知突變體黃葉X(aa)和綠葉水稻H(AA)
都為純合子,兩者在電泳結果圖上體現(xiàn)為顯性純合子(H)只有最重的一條條帶(重單帶),而隱性
純合子(X)有兩條較輕條帶(輕雙帶)。Fl(Aa)為雜合子,其自交后產(chǎn)生的F2中,理論上其所
有個體的基因型AA(重單帶):Aa(三條帶):aa(輕雙帶)的比例為1:2:1。但由于實驗所選取
的F2綠葉(10G)的10個單株時是隨機挑選且整體數(shù)量較少,所以會導致這十個單株的基因型比
例沒有達到1:2。③若假設用A/a分別表示綠葉/黃葉基因且位于5號染色體上,則6號染色體上的
特有分子標記RM411就能與綠葉/黃葉基因之間進行自由組合。用字母H代表來自綠葉水稻H的6
號染色體,用X代表來自黃葉突變體X的6號染色體。則親代雜交過程可用如下圖解表示
P:AAHH(綠葉,重單帶)xaaXX(黃葉,輕雙帶)
F.:AaHX(綠葉,三條帶)
用F1自交后獲得的所有F2個體中綠葉:黃葉=3:1;重單帶:三條帶:輕雙帶=1:2:1,由于兩
種性狀是自由組合關系(綠葉/黃葉基因位于5號染色體上,重單帶/三條帶/輕雙帶性狀由6號染色
體決定),所以F2的綠葉個體中會有三種電泳條帶類型(重單帶:三條帶:輕雙帶=1:2:1),F2
黃葉個體中也會有三種電泳條帶類型(重單帶:三條帶:輕雙帶=1:2:Do所以理想狀況下在新
完成的電泳圖譜中10G和10Y區(qū)中都會出現(xiàn)變化。由于親代H和X都是純合子,所以新完成的電
泳條帶沒有變化,H區(qū)仍然是重單帶,X區(qū)仍然是輕雙帶。
【點睛】本題結合圖示,考查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和育種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識圖能力和理
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
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難度適中。
21.I.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是神經(jīng)一體液一免疫調節(jié)網(wǎng)絡,據(jù)圖回答相關問題:
圖二
(1)激素作為一種化學信號,能把某種調節(jié)的信息由內分泌細胞攜帶至靶細胞,由圖一可知,激素①
主要通過影響來調節(jié)生命活動。圖一中,若結構乙表示胰島A細胞,結構甲通過釋放“某
化學物質”可直接影響激素②的形成與分泌,該化學物質是o
(2)若圖二為某種流感病毒侵入人體后發(fā)生免疫反應的圖解,據(jù)圖分析,當入侵病毒的蛋白質與圖中
寄主細胞表面的結合,寄主細胞才能成為效應T細胞識別出的靶細胞。物質A由T細
胞分泌,又能誘導生成更多T細胞,這是一個調節(jié)過程。
II、植物對抗病原體的免疫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細胞表面的物理屏障,如質膜和細胞壁間形成月氐
質沉淀,有效防御病原體的入侵:另一方面是植物細胞分泌的起防御作用的化學物質,如H2O2。
科研人員用白粉菌侵染擬南芥突變體,得到下圖1和圖2所示結果。
151
月氐質
'、1—?
九證
野王里卑囚就除
野生型「隆因敲除突變體
圖1
⑶據(jù)圖可知,E基因敲除所導致的對病原體起到有效的免疫防御作用,據(jù)
此推測E基因的功能是o
(4)研究表明,水楊酸和茉莉酸信號作用通路在植物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已知P基因控制水楊酸的
合成,C基因是茉莉酸信號通路上的關鍵基因??蒲腥藛T利用P基因敲除突變體和C基因敲除突變
體進一步研究,實驗結果如圖3。
(
S
H120
振1001:野生型
呼
2:E基因敲除突變體
圖80
):基因敲除突變體
?3P
照604:P、E雙基因敲除突變體
<5:C基因敲除突變體
40
爽:、雙基因敲除突變體
<6CE
^20
卬0nEL
123456
圖3
①據(jù)實驗結果推測,P基因對植株免疫有(填“促進”或“抑制”)作用。
②實驗結果說明。
③以往的研究表明,E基因是P基因“上游”的調控基因,請根據(jù)圖3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進一步推測
E基因如何調控P基因,并提出這種猜測的依據(jù)。
【答案】(1)基因的表達神經(jīng)遞質
(2)MHC正反饋
(3)胭質沉淀量和H2O2產(chǎn)生量均增加抑制植物兩方面的免疫
(4)促進白粉菌誘導的植物免疫與P基因有關與C基因無關,(白粉菌誘導的植物免疫依賴水
楊酸通路不依賴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木工支模內排架工程勞務分包合同-4
- 二零二五年度辦事處影視作品推廣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辦事處設計、施工、品牌授權合同
- 裝修合同清單模板(茶樓)
- 二零二五年度寶寶日間托管與營養(yǎng)膳食合同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終止協(xié)議年
- 數(shù)據(jù)分析與決策實戰(zhàn)指南
- 信息科技安全保障體系構建
- 企業(yè)融資流程詳解和步驟說明
- 酒店行業(yè)智能化客房智能控制系統(tǒng)方案
- 電氣安全培訓
- 注塑品質管理要點
- 校長(含副校長)績效考核指標要點
- 初中衡水體英語(28篇)
- 九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 GB/T 2317.2-2000電力金具電暈和無線電干擾試驗
- 機動車輛保險理賠實務2023版
- 2023年初中數(shù)學奧林匹克競賽題及答案
- 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 學習目標的分解、敘寫與評價 課件
-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標準操作規(guī)程sop文件
- 電子產(chǎn)品設計生產(chǎn)工藝流程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