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學集存》優(yōu)秀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80f99a9ba2a3148201d10afb4c7c7e/4980f99a9ba2a3148201d10afb4c7c7e1.gif)
![《相學集存》優(yōu)秀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80f99a9ba2a3148201d10afb4c7c7e/4980f99a9ba2a3148201d10afb4c7c7e2.gif)
![《相學集存》優(yōu)秀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80f99a9ba2a3148201d10afb4c7c7e/4980f99a9ba2a3148201d10afb4c7c7e3.gif)
![《相學集存》優(yōu)秀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80f99a9ba2a3148201d10afb4c7c7e/4980f99a9ba2a3148201d10afb4c7c7e4.gif)
![《相學集存》優(yōu)秀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80f99a9ba2a3148201d10afb4c7c7e/4980f99a9ba2a3148201d10afb4c7c7e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霜月照霖澤收輯庚寅己丑壬午PagePAGE21ofNUMPAGES22《相學集存》嵐蒲生撰前言
我國相術,源遠流長,秦漢時已相當發(fā)達。班固編《漢書·藝文志》中載術數(shù)類書籍甚多,僅《相人》就有二十四卷。其后,名家薈萃,著作甚豐。今流行之傳本甚多,有的過于隱晦,詞難達意,或傳寫失真,或各承家技,沿襲舊法。凡此種種,都阻礙了相術的發(fā)展。本書集相學諸家流行本之要義,重在整理,盡本人之所能,加以訂正。供好者賞閱。在整理過程中,秉承忠實原作之宗旨,作如是修正:
1、糾錯。抄本中涉及錯字、漏字、部位名稱說法不一等。有的緣于因襲,有的出于疏漏,都影響閱讀,易生歧義。參照比對糾正之。
2、取各家之長。對同一命題,說法不盡相同,取明白易懂者,刪去不必要的修飾詞句。
3、注意系統(tǒng)性。古之相術書籍,或是個人經驗總結,或是匯編,或就某題獨立成章、成篇,缺少系統(tǒng)性。整理中,建立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對相同、相近內容予以歸并。
4、重在定性。筆者認為,古往今來,能準確預測何時發(fā)跡、官居幾品、年壽幾何的相術名家少之又少,更多的是趨向性,“導惑教愚”而已。故而在整理時,定量性的論述,恐有誤導之嫌,多作刪節(jié)。
5、對相學之論述,雖有刪節(jié),不作更改,不加闡述,不妄延伸,不衍生新義,免添足之舉。
6、相術著作歷來有江湖派、學院派之說,前者側重相形貌,后者側重相氣質。整理時二者并重。為便于翻閱,訂成三篇:《面相篇》重在輯錄相術基本知識、基本技巧。《論相篇》則重在輯錄相學理論之論述。把較為有影響的相學篇章匯集起來,名為《集成篇》。供好者參閱。
天道無私,惟德是輔,惟善是為,輯此供好者共賞,錯誤之處,望不吝指正。正是:山風吹曉霧,蒲草澗邊生;織履登云路,把扇話蒼穹。日月鐘靈秀,河岳有濁清。形本無形出,何須問窮通。相學集存目錄面相篇第一章:引言第五節(jié):骨肉、血第八節(jié):面相九州八卦第一節(jié):漫話相學第六節(jié):毛鬈紋痣第九節(jié):面相十字(附八限、流年)第二節(jié):相學源起第三章:面相部位第四章:相五官第三節(jié):相學與陰陽五行學第一節(jié):五官第一節(jié):眉(須)第四節(jié):相法要義第二節(jié):五岳四瀆第二節(jié):眼第二章:形貌概述第三節(jié):五星六曜第三節(jié):耳第一節(jié):頭第四節(jié):十三部位第四節(jié):鼻第二節(jié):面第五節(jié):十二宮第五節(jié):口(兼唇、舌、齒)第三節(jié):項、背、腹等第六節(jié):三柱、三主、三才、三停第六節(jié):人中第四節(jié):四肢第七節(jié):兩儀三光五澤六府四學堂八部學堂
論相篇第五章:相形第四節(jié):辨邪正第一節(jié):陰陽五行分人性格第一節(jié):五行之形第五節(jié):論真第二節(jié):依腦髓肉質分性格第二節(jié):飛禽走獸之形第六節(jié):釋秀媚第三節(jié):依血型分性格第三節(jié):大小長短之形第七節(jié):論心術第四節(jié):外向型與內向型性格第四節(jié):美惡之形第八章:論聲第五節(jié):A、B、C、D型性格第五節(jié):女相第一節(jié):辨聲知人第六節(jié):老虎等性格型第六節(jié):相小兒第二節(jié):言為心聲第七節(jié):環(huán)境與性格第六章:論形神第三節(jié):五行聲第八節(jié):從言語看性格第一節(jié):論形第九章:論氣色第九節(jié):從舉止看性格第二節(jié):論氣第一節(jié):什么是氣色第十節(jié):從頭鬈、嘴巴看性格第三節(jié):精氣神第二節(jié):五色第十一章:面相與疾病第四節(jié):形神統(tǒng)一是生命的保證第三節(jié):觀氣色第一節(jié):內臟與人體第五節(jié):論情態(tài)第四節(jié):面部氣色第二節(jié):色澤與健康第七章:察質第五節(jié):部位氣色第三節(jié):觀形態(tài)第一節(jié):察質九征八法九成之說第六節(jié):諸事吉兇氣色第四節(jié):面相與疾病第二節(jié):辨剛柔第七節(jié):六神氣色第五節(jié):看毛鬈、皮膚、指甲第三節(jié):辨清濁第十章:談性格
集成篇(附錄)五:管輅人倫淵奧賦(節(jié)選)一:達摩祖師相法三:袁柳莊相法六:驚神賦(節(jié)選)二:石室神異賦四:張行簡人倫大統(tǒng)賦(附注釋)七:太乙真人書面相篇
第一章:引言第一節(jié):漫話相學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边@首朱老夫子的詩,權作為本文的開頭。每個人都在展現(xiàn)自己的形象,從衣著服飾到言談舉止,它體現(xiàn)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文化素養(yǎng)和個性。有的人望之則生敬意,從未謀面,一見即令人高興,有的令人望而生厭,從無交道,見則憎惡,何者?在人之氣質與品德,或者說在其人之稟性。日常生活中,常說某人長相福泰,某人長相輕薄,某人長相忠厚,某人長相奸詐,某人長相兇惡,……,如此等等。把這些長相進一步抽象,就成了戲劇中的臉譜。從“長相”辨識其本性,就是相學的任務??梢娤鄬W離我們不遠,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那么,“相學”作為特殊的文化遺產,里面到底說了些什么?于今人有何可供借鑒之處?
什么是相?“相”有兩層意義,《辭?!氛f,一是作名詞,當實質講?!睹珎鳌氛f:“相,質也?!比缑嫦唷⑹窒?、骨相等等。二是作動詞用,觀察、視察的意思,如相人,相面。相學,就是從人的形貌特征來判定人的性格、稟賦及健康狀況,進而預測人生命運的學問。相學論述雖多,傳承不同,其義則一。古人在生活實踐中,通過對人身骨形貌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形貌特征與思想性格相關聯(lián)的某些端倪或線索(也可能夾雜著某些假象),知其然地掌握了某些能反映人性本質的表象,在對大量表象的歸納總結中,經過長期的抽象、積累,把身骨形貌與思想性格、人生命運聯(lián)系起來加以闡述,就形成相學。究其實質,就是數(shù)學中的歸納法。它源于生活,正如預測刮風下雨的民諺一樣,只是生活的積累。比如,“智慧生于皮毛,苦樂觀乎手足”。是說頭髮細軟光潤、手足綿軟的人,性聰敏,作事多成,家必富貴;若頭發(fā)干枯,手足粗硬,作事辛勞,家必貧窮。由此可知,相學并不奇妙,是運用歸納法進行觀察、實驗和統(tǒng)計的一門很平實的學問。
相學預測命運,那么命運又是什么呢?命是與生俱來的,生命、生命,有生就有命。“命”源于超自然主義,認為宇宙間有一種超出于自然之上的偉大勢力,是一種冥冥之中的、人力無法抗拒的勢力,是主宰人的生活地位、壽命等的固定準則的勢力。我國古代先民源于對自然的的敬畏,認為天帝是自然的主宰,具有掌管下雨,降以饑饉,授以福佑,降以吉祥,降以災禍的權力?!对娊洝氛f:“天實為之,謂之何哉?”西方也認為“命”是一種勢力,是人力不可抗拒的、無意識的主宰世界、主宰人類的勢力。
孔子一生常說到命,《論語》記孔子說:“死生由命,富貴在天”,又說:“道之將行與歟?命也;道之將廢也歟?命也。”王充在《論衡》中說:“命,吉兇之主也。自然之道,適偶之數(shù),非有它氣旁物壓勝感動使之然也。”一個人當?shù)搅酥歉F力竭,陷入災禍之中而無力自拔時,自認“命中注定”;當他得到出乎意外的成功,獲得意外的收獲時,認定是“命里帶來”;當眼看就要到手的東西竟溜走了,歸結為“命該如此”。于是,就有“好命”、“薄命”、“長命”、“短命”之分;就有“富貴命”、“貧賤命”;“帝王命”、“乞丐命”之別。許多事物的興衰成敗又難以用常理去解釋,很自然地歸結于天,歸結于命運。諸葛亮也喟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p>
我國把“命”和“運”分開,認為命是一生的,運是一時的。就有了“好運”、“壞運”;“紅運”、“霉運”;“走運”、“碰運氣”之類說法?!犊鬃蛹Z》記孔子說:“古圣人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眾矣,豈獨丘哉。賢不肖者才也,為不為者人也,遇不遇者時也,死生者命也。”又說:“仁鄙在時不在行,利害在命不在智,貴賤在命不在才愚,貧富在祿不在頑慧”。
應當如何正確理解“命運”呢?其實,命運就是一種規(guī)律。命運就是人在特定時空內的選擇與活動,人的一生,就是展示這個選擇與活動的進程。“命運”分成可控的與不可控的兩部分。不可控部分不可強求,可控部分則在于自己的努力,由意志來創(chuàng)造。古人云:“發(fā)達雖由命,亦由肯做工夫。”命運在時空中演繹,離不開時空的因素。人在環(huán)境中生存,在環(huán)境中錘煉性格,不同的人處在不同時空環(huán)境下,有共同的命,也有各人的命。機遇是有限的,把握機遇就是把握自己的“命”,人生的價值就是善于把握自己的“命”,所以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命”能預測嗎?答案是肯定的。存在的事物都有其規(guī)律,有規(guī)律就能預測?!霸聲灦L,礎潤而雨?!边@是古人對氣象的預測,如今氣象預報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F(xiàn)代科學通過對DNA的研究,已經解密了許多生命信息,這些與生俱來的“生命信息”,將參與一生命運的管理。伴隨科學的發(fā)展,可解密的生命信息必定越來越多,可掌握的命運信息也將越來越多。現(xiàn)代科學證明,人體內奧妙信息的傳遞,必通過形體某些部位反映出來,而面部與手最為敏感。針灸經絡學說,生物全息論的發(fā)展,中醫(yī)“以外知內”的診療方法表明:當機體的某一器官有病,就必然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明顯的壓痛,或其它病理、生理反映。若在該穴位以良性刺激,則可起到治療或調整生理機能的效果。換句話說,機體的某種表現(xiàn),傳遞著某種生命信息。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從個體上表現(xiàn)出我們的思想?!彼牡茏印⒈蛔u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亞里斯多德認為:“形象導致個性的差異。”著名心理學家弗羅伊德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一個眼色,一個微小動作,都是他們的個性和心理的反映或表征。我國相術認為:“有諸內,必形諸外。”內在的品質必通過容貌、氣色、聲音表現(xiàn)出來。情生于心,心生于性,性行相外,相隨本生,觀情態(tài)可辨神之清濁,神之清濁寓人之賢愚貴賤。相術就是通過對形體所表達的信息,幫助你把人生的密碼解開。而面與手能傳遞更多的生命信息,故最為人所重視。
古之善相者,相人且得應驗,載入史冊,流傳民間,傳為美談者甚多?;蝈忮擞陲L塵之中,一見以為偉器;或物色于形跡之表,確然許為異材。姑布子卿相趙襄子于孩提,袁天罡相馬周于未遇,袁珙相陶凱宜藏氣以待時,曾國藩相江忠源必慘節(jié)而亡。近代人物因相家言中而散見于回憶錄者,亦不乏人。著名電視連續(xù)劇《長征》中,紅軍出臘子口后,就遇見一位精通易學的善相高人,見到紅軍締造者后,即為驚異,對面相注視良久后,就相信紅軍的事業(yè)必勝。足見相面之術決非妄言,更非無稽之談?!睹献印份d,“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前一句是相其形,后一句是相其德。無獨有偶,朱元璋看了元朝后代皇帝的畫像說,左看右看,只像個獸醫(yī),哪像個君臨天下的帝王。文學藝術作品在塑造人物時,無不從相貌、言談舉止進行刻畫,觀之則人物形象躍然而出。熟練之警察可借以窺破犯人,導演依劇中人物之性情挑選演員,體育教練依項目之特點挑選運動員。古今之成功者,多善于識人,史冊多有記載。清代曾國藩“非有超群絕倫之才,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拙?!保簡⒊Z),自將兵,三戰(zhàn)三敗,幾至隕命,其所以成功,有知人之能,所選拔人才,皆當代雄杰。據(jù)載:一日,李鴻章給曾國藩領來三人,請曾量才錄用。曾適外出散步,李找到曾后說及此事,請曾考察。曾說不用了,適才散步已經看見了。左邊那位低頭不敢仰視,乃忠厚謹慎之人;中間那位,左顧右盼,貌似恭敬,實陽奉陰違之人;右邊那位始終挺拔而立,兩眼正視前方,不卑不亢,乃棟梁之材,足堪重用。此人即名將劉銘傳,后任臺灣巡撫,抵抗侵略,經略臺灣,功勛卓著。
相學的發(fā)展,受到宗教思想的影響,唯心的、迷信的和牽強附會的成分也滲入其間。秦以前,先民宗教觀念重在畏天、敬鬼神。秦漢之際,宗教思想漸漸興盛,神鬼、異微、天人感應之說興起,更為歷代神權政治所推崇。大凡帝王多偽托其母或履大人足印,或吞食天上掉下來的葡萄,或夢與蛇交,總之,是外星人嫁接的品種。自明以后,神異污染日深。如《虛虛子問答章》中就有:“有出乎天者,有出乎地者,有本于廬墓出者,有本于山川而鐘者,……有自修行中來者,有自神袛中來者,有六畜輪回而轉世者。”相學在流傳發(fā)展中,也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假托鬼神,妄言禍福,詐人錢財?shù)穆?,為人所貶斥。司馬遷在《史記?日者列傳》中,記載了漢中大夫宋忠、博士賈誼與日者(古人占候卜筮,通謂之日者)司馬季主的一段對話,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個側面。
司馬季主,楚賢大夫,游學長安,通易經,術黃帝老子,博聞多見,時卜于長安東市。賈誼(漢太中大夫、博士)與宋忠(中大夫)商議:古之圣人,不居朝庭,必在卜醫(yī)之中,試之卜數(shù)中以觀采。宋、賈二人游于卜肆,天新雨,道少人,……,與司馬季主閑坐。
賈、宋二人責曰:“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汙也?”
司馬季主對曰:“今夫子所賢者何也?所高者誰也?今何以卑汙長者?”
賈、宋責曰:“尊官厚祿,世之所高也,賢才處之。今所處非其地,故謂之卑。言不信,行不驗,故謂之汙。夫卜筮者,世俗所賤簡也,世皆言之曰:“夫卜者多言夸嚴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悅人志,擅言禍福以傷人心,矯言鬼神以盡人財,厚求拜謝以私于己,此吾之所恥,故謂之卑汙也”。
司馬季主對曰:“今所謂賢者,……以求尊譽,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獵農民,以官為威,以法為機,求利逆暴,譬無異于操白刃劫人者也?!我詾楦哔t才乎?”又說:“今夫卜者,導惑教愚也。”“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婦或以養(yǎng)生,此之為德,豈直數(shù)十百錢哉。此夫老子所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辈⒄]之以“日中必移,月滿必虧?!?/p>
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兩千多年前,卜筮被斥為“卑汙”;兩千多年來,這種看法基本沒有改變。然卜筮一直存在于社會生活中,滲入社會生活各個層面。就相術而言,對社會的影響力雖有起伏,從未消失。這就說明,社會心理的需要,是術數(shù)存在的基礎。立身社會,面對復雜環(huán)境,希望得到指點,祈求命運之神的眷顧。了解自身,把握命運,是永恒的課題。
那么,相術能給人們帶來什么呢?能給人以何種啟迪或幫助呢?且聽“相家”是如何定位的:(漢)司馬季主說,可以“導惑教愚”,使“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婦或以養(yǎng)生?!保鳎┰钜詾椋骸跋嗳思粗湫男g善惡,人不畏義而畏禍患,往往因其不善而導之善,從而改行者甚多?!薄缎南嗥氛f:“知其善而守之,錦上添花;知其惡而不為,轉禍為福?!卑堰@三種觀點歸結起來,相術就是幫助你了解自身,把握機遇,樂天知命,擇善而為。
大自然的規(guī)律與人類社會的規(guī)律是相通的,存在決定意識,但存在也不一定可靠。相信命很危險,不相信命同樣危險,恰當?shù)霓k法是在二者之間奮斗。古人云:人形甚美,必有其惡;人形甚惡,必有其美;誠知美中有惡,惡中有美。形體美惡本自生成,器識卑瑣,學問可以充拓?!爸赝幢貫橘F,眇目亦可為賢?!庇衷唬骸胺瞧涞兀瑯渲簧?;非其意,教之不成。夫家之所以教子孫,當視其所以好?!本褪钦f,要因材施教,愛好才有興趣,才能產生進取心和創(chuàng)造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發(fā)展方向,順勢而行,用意志打造自己的命運。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但改變是有限的,不可不及,不可強求,更不可逆勢而行,不要想你無法知道的事,要想如何做好你應當做的事,兢兢業(yè)業(yè),無愧于心,就是把握命運。
綜觀社會,人各不同,命各有別。有好人,也有壞人;有領導者,就有被領導者;有人翱翔于蘭天,有人掘礦于地下,家家更有一本難念的經。社會就是由具有各種命的人相互支撐而構成的。人不易知,知人不易,孔子云:“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笨梢娛轮岭y莫如知人?!叭钨t非難,知賢為難;使能非難,知能為難。”當前,經濟繁榮,社會發(fā)展很快,人際交往日繁,相學可以幫你識人知己,知人善任,得結良朋,免交惡友,平和處世,于己于人,于家于國,豈不益哉。
人有時也很難掙脫命運的擺布,就以宋、賈二人來說。宋、賈乃當世人杰,賈誼著《過秦論》、《治安策》,縱論天下形勢,何等氣概!堪稱千古雄文。聽了司馬季主的告誡,賈、宋相謂嘆曰:“道高益安,勢高益危,居赫赫之勢,失身且有日矣?!眱蓚€明白人,卻沒有逃脫“失身”之命運。何以也,性格使然,性格決定命運。人常言:窮困而通,否極而泰。然居困之時,不能致命遂志,焉可求通?居否之時,不能修德避難,焉可求泰。為人可窮困,不可潦倒;可得意,不可忘形。饑寒迫于身,壯志消磨,雄心頓挫,鮮不奴顏婢膝;困勞之最難耐者能耐之,苦定為甘;“落魄貧寒無媚態(tài),相中唯有此人稀”,此《易》之所謂貴乎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之真君子也?!白佑兴帲芍^賢人?!?/p>
相術的功能就到此為止嗎?不。人們所企盼的“靈驗”不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說教,而是預測人生,是預測吉兇禍福,是了解上天對自己命運的安排,是希望以最簡單的手段獲得人生的最關重要的機密信息。這個目標能達到嗎?通過對形貌的觀察,預示人的健康狀況、生命強度已得到默認或贊同;依其相貌及言談舉止,推測人之心性,預測其發(fā)展方向、發(fā)展?jié)摿?,有相當之依?jù);而要卜知其人之前途、命運,則變數(shù)太多,也就是說不確定性太多,勝算幾何?當代數(shù)學領域對不確定性的研究,就是要從不確定性中尋找可以確定的部分??聪嘁彩侨绱?,循一定法則,通過意象思維從不確定性中尋找可以確定的部分。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寫道:“西方科學的發(fā)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fā)明的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德幾何學中),以及通過系統(tǒng)實驗有可能找出因果關系(在文藝復興時期)。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令人驚奇的倒是這些發(fā)現(xiàn)(在中國)全都做出來了?!蔽覈诨谏鐣a、生活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整套分析、認識自然的獨特的思維方法。象形、會意是中國文化的靈魂。
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特別是解剖學的發(fā)展,人體每一個器官的形狀、大小、位置、性能,形諸文字,繪諸圖形,借助儀器,看得見、摸得著,有定性,有定量,清楚地告訴你“這是什么”。既然知道了“是什么”,就可以方便地照章辦事了。哪個部件出了毛病,就治它,甚或,把它拿出來修理一番,再放回去。這是科學,然而,是把人當機器在治。事物的復雜性,認識的局限性,往往使“是什么”偏于刻板,欠于變通,而這正是中國醫(yī)學思維智慧之所長。許多臨床上被西醫(yī)判處“死刑”的病癥,往往中醫(yī)能起死回生就是佐證。
中國醫(yī)學重在“意象思維”,重在求“像什么”,注重于用聯(lián)系和辯證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在談到臟腑時,不是指單一的器官,而是指功能相聯(lián)系的一個系統(tǒng)。比如五臟所出:肝出為眼,心出為舌,肺出為鼻,脾出為唇,腎出為耳。五臟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臉色發(fā)青,是肝出了問題,因為肝屬木,木色青。眉心發(fā)紅,是心有毛病,因為心屬火,火色赤。面黃肌瘦,是脾胃的毛病,因為脾屬土,土色黃。木、火、土與肝、心、脾,風馬牛不相及,頭痛也許得從腳上治,手心發(fā)熱,或許是腎出了毛病,這科學嗎?然而,這源于長期經驗積累而形成的意象思維,正好說明人是一個整體,須辯證施治。中醫(yī)強調個性化治療,同樣的病,在不同的節(jié)令,不同的地域,不同個體,治法不同。“醫(yī)無常方”,異病同治,一病多治,這正是中醫(yī)優(yōu)勢之所在。
再如,把心臟的跳動,經過轉化描繪成“心電圖”,檢查結果直接打印出來,明明白白,既直觀,又形象,而它只是診斷的輔助手段。與之相比,中醫(yī)的切脈就復雜多了,寸長區(qū)段,三根指頭,依按壓之輕重,指尖之手感,如何分辨五臟六腑之“脈象”呢?中國醫(yī)學只告訴你“像什么”:比如:“春脈如弦,夏脈如鉤,秋脈如浮,冬脈如營?!庇终f:“春日浮,如魚之游在彼;如累累如連珠,如循瑯玕;如落榆莢,如風吹毛;……?!边@些詞語,既難懂,又無定性,更無量化。“這是什么”,通過儀器的檢測,給人以翔實的科學感,儀器檢測成了醫(yī)療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儀器設備先進與否,成了醫(yī)院的招牌,甚而,有人提出由電腦來診病。中醫(yī)的“這像什么”,存在定性、定位差的問題,使中醫(yī)很多診斷難具法律意義。中醫(yī)靠學識、經驗與“悟”性,靠源于長期經驗積累而形成的意象思維,讀通了這些宛若天書的詞語。直所謂“大象無形”、“大道至簡”,故曰:“醫(yī)者,意也。”
其實,治療是一種藝術,它追求完美,強調個體化,個性差異。醫(yī)從“術”到“意”,這是醫(yī)藝的升華?!靶闹钣弥^之神”,高明的醫(yī)師憑著造就的意象思維,治愈了多少疑難雜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然而,也正說明中醫(yī)之難學,良醫(yī)之少見。其它技藝莫不如此,就拿拉二胡來說,同一把胡琴,拉同一個曲子,音節(jié)的高低、長短,曲譜上寫的明明白白,不同的人演奏,效果往往有天壤之別。不會曲譜的民間藝人,卻能演奏出悠揚的曲調來。何哉?技也,意也。如今計算機十分發(fā)達,可以與頂尖高手對弈,而用計算機演奏曲子,尚未聽說。我們常說“一錘定音”,一錘的絕技源于悟性,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匠人技藝之高低決定樂器之最終品質。戲迷能聽出唱腔中的細微差別,高明的樂隊指揮能辨識某個樂手演奏的微小失誤。歌唱家的成功,不是因為音調唱得準確,而是對歌曲的透徹理解,以聲傳情,以情感人。鋼琴家的演奏,意之所至,物我兩忘,跳動的已不是樂譜上的音符,而是整部樂曲與情感的交融。畫家更是講究意境,不是在“像”與“不像”中競技,而是在真情,真意境中升華、創(chuàng)新。正因為如此,技藝高超者稱作“國士”,醫(yī)術高超者稱作“國手”。
相術究其本,由外知內,多源于歸納。單個的、無序的點,及在取樣、統(tǒng)計、歸納過程中的誤差,所作預測只是既定區(qū)間之趨向而已。于甲,趨向性可能明顯;于乙,趨向性可能分散;于丙,趨向性可能模糊。各部位之趨向性或相互扶助,或相互抑制,且受諸多因素之影響。若只及一點,有如“瞎子摸象”;若“按圖索驥”則無所適從。龍行虎步說明其人有魄力,當是貴相。但“龍行虎步”當上了皇帝的不多。虎頭燕頷,火色鳶肩,當是貴相,有此相者不是都能拜相封侯。“長平坑降卒,非俱犯三刑;南陽多近親,非俱當六合?!边@是說:趙國四十萬士卒被坑殺,并非他們“命”都壞到該死;南陽許多人成了貴族,那是沾劉秀的光,并不是他們的相貌都該當官。
相學在“像什么”上體現(xiàn)得更為獨特,對人有五行之體、飛走之形、頭圓像天、足方像地等形象化比喻。也應當看到,形象比擬雖曰肖其形,判其性,便于理解,實際上可操作性差,定性難,無從比對,難以把握。就拿辨“辨色”來說,常用的顏色分250多種色,有色板、有編號,操作時,比來比去,爭的不亦樂乎。而“氣色”之色只分五種,色域寬,還要分厚薄、盛散、明暗、清濁,非經訓練、非獨具慧眼之人所能為。使得相學罩上了神秘色彩,超凡脫俗,遠離了生活。說者玄玄妙妙,聽者似懂非懂?!暗牌溆?,莫信其無”,求卜者之心理,也為偽劣相士提供了活動空間。
古時善相者,依相推測其命運,往往選擇與其相貌、性格特征相近之人,作為參照,與其人之命運詳加比對,求其異同。好比醫(yī)生看病,根據(jù)病情選定醫(yī)案,再斟酌加減。醫(yī)生之學問就在選定“醫(yī)案”及“加減”里。文學作品刻畫人物,都有源于生活的“原型”。技藝之高下,貴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所得結果,貴能以靈機說明之。故靈機之巧拙,足以知操術人技藝之高下?!办`機”之所在,“巧拙”之所在,也正是神奇之所在,高深莫測之所在。它源于淵博的學識,豐富的閱歷,生活的積累,源于悟性,也在于靈感。
靈機或靈感,眾說紛紜。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遇到某種奇事、怪事、巧事;或做某事一時說不出理由時,常會說“憑直覺”、“憑預感”。人真的有直覺、能預感嗎?人真的有心靈感應等超心理現(xiàn)象,有第六感官嗎?用常規(guī)的邏輯思維去推理是站不住腳的,故斥之以“偽科學”。然而,這些“偽科學”卻越來越受世人關注。
傳統(tǒng)的自然科學,是以人的五官及身體所感受到的自然現(xiàn)象作為研究對象。如今,不少西方學者把眼光對準了對人之本體,發(fā)掘人類自身潛在品質,試圖破解人體密碼,對超心理現(xiàn)象探個究竟。西方及日本學者在破解手紋密碼的研究,在手相學、手紋醫(yī)學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為世人所接受。關于“心靈”的研究也早已開始,英國狄克大學超心理學研究所所長雷伊博士經過實驗,證明直覺和預感的存在,認為意念通過某種非物理的方法到達物質狀態(tài)的可能性已經顯示出來了。國際超自然現(xiàn)象協(xié)會認為,我們的意識和自然界的物理過程具有直接的聯(lián)系,人的意念在某種條件下存在著一些超物質的東西,如靈感之類。據(jù)載:當代研究人體大腦功能的科學家經過對志愿者的測試表明第六感官是真實存在的,有的人能提前一個時間段,比如說幾秒、幾分或幾天預感到將要發(fā)生的事情,或看到將要出現(xiàn)的景象,而有的人卻不具備這項功能。如何解釋呢?這些科學家的回答是,大腦的活動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大腦的功能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記述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他忽然作了個夢,夢見弟弟死了,尸體放在金屬棺材里,胸前放著一束薔薇花。幾周后,得到了弟弟的死訊,他弟弟死于海難,同時遇難者很多,都裝在木制棺材里。一位婦女見他弟弟年青,十分憐憫,送了口金屬制的棺材。馬克·吐溫趕到時,場景與夢中完全一樣。當他與弟弟的遺體告別時,一位女士走上前來,把一束薔薇花放在他弟弟胸前。研究工作者認為:具有預知、直感、推知未來能力的潛能的人,在普通人中大量存在,經過某種啟發(fā)與訓練,其潛能得以發(fā)掘。據(jù)說,印度瑜珈功練習者,當修練到一定程度,修練者的身心便會發(fā)生某種變化,獲得透視能力,猜透別人心理,預測未來…。我國亦有類似傳聞,流傳民間,載諸史冊,然多歸入神仙外道、或高人逸士、或因果報應。
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水平是限于特定時空,具有連續(xù)性、規(guī)定性??茖W的發(fā)展,擴展了人類的認知領域。站在廣闊的原野,望著向遠方伸展的地平線,實際上自己是站在地球球面的頂點;望著熟悉的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實際上腳下的地球是圍繞太陽在轉。今天看來如此淺顯的道理,倒推幾百年,誰會相信呢?已認知的規(guī)律仍然是有限的,未認知的規(guī)律是無窮的,對至今不認識卻實實在在存在的現(xiàn)象,科學的態(tài)度應當是理智地面對,不要輕易否認。今天,我們已經可以解釋許多過去認為“玄而又玄”的事物,目前無法解釋有待未來探究的更是無窮無盡。
離開玄妙境界,回到實地人生。中外從事“預測”的人士甚多。操術者既有“袖闊日?;\短刺,肩寒春未換單衣”之窮酸術士,也有寓身于寫字樓獲得“師”稱的大家,更有出入豪門的高人,可謂各有千秋。如何才能成為合格的“相術家”呢?俗云:相家必良醫(yī)。何以成良醫(yī)?人謂良醫(yī),須具備兩個條件:醫(yī)術精,慈悲心。醫(yī)家治病,中西醫(yī)不同,西醫(yī)是治所患之病,中醫(yī)是治患病之人?!夺t(yī)學集成》說:“醫(yī)之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約。是故,前人立教,必使先讀儒書,明《易》、理《素問》,雖《本草》、《脈經》不可略者何?蓋非《四書》無以通義理之精微,非《易》無以知陰陽之消長,非《素問》無以識其病,……,后學必須會群書之長,參所見而施治之,然后可為”。對從事相術者而言,須有中醫(yī)理論作為基礎,掌握相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這只是第一步;尚須博覽群書,會群書之長;飽經世故,歷煉人情,開闊視野。我國古之善相者,多為游歷四方、博學多聞的“雜家”、賢儒、隱士、怪誕之人。而今西方、日本之善相者,多為醫(yī)學、心理學、社會學方面的教授、博士、工程師、記者等多方面的“雜家”。若靠讀幾本相書或“祖?zhèn)髅荏拧本驼袚u過市,猶如學得幾句湯頭歌訣、驗方新編,即懸壺上市之庸醫(yī),恐有誤人之嫌。第二節(jié):相學源起
古人把“命”與天上的星象相關,而演繹成“卜易星相”之術,是為術數(shù)?!靶g數(shù)”的產生應在原始社會,用以卜知天命、預測人生、推算吉兇變化。傳說中的伏羲畫八卦及之后的“河圖”、“洛書”,都是古人觀測天象的記錄符號,“甲骨”文更遺存了大量古人的術數(shù)活動。之后,社會進步,科學發(fā)展,算數(shù)、天文,醫(yī)學等,從術數(shù)中分離出去,術數(shù)主要指占卜、風水、算命、相面及形形色色的雜術、雜占等。
我國相術起于何時,已難稽考。一般認為古代醫(yī)相同源,源于術數(shù)。古人關于相學的記載始于春秋時期,《論語》、《孟子》、《尚書》、《易經》及《左傳》皆有相學之述載?!墩撜Z》講了觀察人的行為,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言瘦(瘦,音秋,隱藏、掩蓋之意)哉?人言瘦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看他所為,觀察他的動機和表現(xiàn),他的本性就不可能掩蓋了?!睹献印芳戎v了“觀相”,也講了“察德”。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言瘦哉?!痹谶@里,孟子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心思,從眼睛里可以看出來。《易經》系辭則說明了言語隨情意而變化:“將叛者其辭慙,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荀子著《非相篇》,認為人的賢愚與人的長短大小,形相美惡無關,而表現(xiàn)在人的行為舉止,言辭談吐。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逐漸認識到觀察一個人,須從容貌、眼睛到行為舉止,進行全面觀察分析。《左傳》、《史記》就有了相人實例的詳細記載。從孔子“焉瘦之辭”,孟子“眸子之論”,《易經》察人言談,到《左傳》直接觀察面相,相學逐步發(fā)展。可以認為,春秋、戰(zhàn)國是我國相學孕育和初步形成時期。
漢至唐宋,相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漢代哲學家王充和王符,都在其著作《論衡》和《潛夫論》中,特辟專章討論相學。由淮南王門客編寫的《淮南子》一書,較全面地闡述了相學。漢末曹魏時人劉劭著《人物志》,是我國第一部相學專著。相術名家記于史冊的不少,姑布子卿、唐舉、許負、司馬季主、管輅、郭璞、朱建平、袁天罡等名家相繼問世,相術著作也廣為流傳。班固編《漢書?藝文志》中載術數(shù)類書籍甚多,僅《相人》就有二十四卷。唐以后,相學發(fā)展,影響日盛,從李白、蘇軾等人的詩作中不難尋覓蹤跡?!顿Y治通鑒》及程朱理學都有相學之論述,《宋史?藝文志》載有相書七卷,許負相訣三卷,形神心鑒圖一卷,姑布子卿一卷,及李靖、李淳風等人著述。
同時,著作偽托之風盛行,如唐、宋間人,托老君題于太白山鴻靈溪月波洞之《月波洞中記》,及托名五代后周王樸撰寫的《太清神鑒》等相學著作,二書收入《四庫全書》。再如希夷《人倫風鑒》,達摩相法,顯系偽托。而至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當數(shù)《麻衣相法》。相傳系五代時人陳摶所著。據(jù)云:時有隱士號麻衣者,精相術,隱修于華山石室,陳摶往師事之。麻衣以火筋書字于爐灰中傳授之,陳摶盡其學,傳之后世,稱《麻衣相法》。麻衣何許人氏,今不可知,或古之善相者,隱其名。陳摶實有其人,其書亦或為后世人所偽托。其它如偽托鬼谷子、呂純陽、達摩、唐舉、李靖等人之名,相有秘傳,論各不同,借此標榜,以售其術,遂有七十三家相法之說。
唐貞元年間,西域康居國術士李弻乾(乃漢化之名)傳來印度星命書,有《韋斯經》傳世,時稱“波羅門之術也”。據(jù)《通考》載:“以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星及羅喉、計都、紫氣、月孛十一曜,演十二宮度數(shù),以推人貴賤壽夭休咎,不知所自起,或云天竺學也。”這種推測,未作考證,而羅喉、計都乃印度古神話中魔鬼之名,我國相術將雙眉分別稱作羅喉、計都,由此推論,我國相術當受印度星相術之影響。
明代有劉基、袁珙等相術名家,皆有著述傳世?!睹魇贰份d,袁珙生于元統(tǒng)二年(公元1334年),卒于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元時已有名,相燕王朱棣“年四十,當?shù)谴髮殹?,后果如其言,贈太常少卿。珙為人孝友端厚,繞舍種柳,自號“柳莊居士”,著有《柳莊集》。其子忠徹,幼傳父術,供職朝庭,為尚寶寺丞,進少卿?!读f相法》已失傳,今傳《柳莊神相》,顯非原作,系后人之輯錄本。《柳莊神相》與《麻衣相法》齊名,是《江湖派》相家的主要范本。
明清以降,相學著述多具匯編、整理特色?!肚迨?藝文志》收入《月波洞中記》、《太清神鑒》、《鬼谷子命書》等相書十余卷。清?曾國藩著《冰鑒》一書(或謂非曾所著,存疑),堪稱相學之佳作,識人之寶典。進入近代,我國相術研習者,自樂其中,不肯輕言相人;賣卜者多為生計,倉促應對,或游走于通衢之側、旅游景點,或坊間掛牌行業(yè),或冠以“師”號,預測大事。難免良莠不齊,相術在蹣跚前行。第三節(jié):相學與陰陽五行學
陰陽五行學是陰陽學與五行學的總稱,是我國古人用以認識和解釋自然的一種宇宙觀和方法論。陰陽學是在氣學的基礎上建立的,可推溯到夏朝。八卦中的陰陽爻最早出現(xiàn)在夏朝的《連山》里,殷人已能定方位,辨陰陽。陰陽學認為天地、日月、星辰、山川、陰晴、晝夜、水火皆是由陰陽二氣運動變化而來?!饵S帝內經》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使,神明之府也?!辈⑦M一步指出它的特點是:有名無形,一分為二。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陰陽平,則天地和而氣安;陰陽逆,則天地否而氣厥。故曰: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天地之道,陰陽而已;陰陽之道,升降而已。從這些論述可以看出:陰陽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長,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蘊涵著樸素的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法思想。
五行學源于古人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五是指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行是運動變化,五行是指這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關系。五行學源于何時?范文瀾先生認為始于夏代,近年,在湖北發(fā)掘的楚墓出土的先秦竹簡中,有太一生水,水生天,生地之說。所以“五行學”之形成,當在先秦之前。郭沫若先生認為,原始五行學是一種自然發(fā)生的理論,和印度古代的四大說相似,乃是科學分類法的起源?!胺鹧运拇螅逖晕逍??!痹谟《?,認為世界由地、水、風、火“四大”組成,光熱為火,潤澤為水,流動為風,質實為地。以人而言,人之骨骼、肉體為地,血及其它液體為水,呼吸為氣,體溫為火,四大和合,虛妄名生;四大別離,虛妄名滅。我國化學史家袁翰青在《我國古代哲學中有關物質的理論》中說:“五行就是水、火、木、金、土,古人當然不知火是一種燃燒時的現(xiàn)象,所以這五者視為基本的東西。五行和陰陽合在一起,長期構成了我國哲學理論中重要的部分。”
五行學認為:水、火、木、金、土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秶Z·鄭語》云:“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边@段話是說同一種物質是生不出新的物質來,不同的物質才能生出新的物質。土與金、木、水、火相互雜合,就產生了世界萬物。世間萬物的發(fā)展、變化都是這五種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這五種物質的特性是什么?《尚書?洪范篇》概括為:“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水曰潤下,說水具有滋潤、向下、閉藏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溫暖、向上、繁茂的特性。木曰曲直,是說木具有生長、升發(fā)、能屈能伸的特性。金曰從革,是說金性清肅,能柔能剛,具變革、肅殺之特性。土爰稼穡,是指土性敦厚,土生萬物,地載四行,為萬物之母。五行與四時相對應,春季,萬物展放,生長,木欣欣以向榮,故春屬木,木色青。夏季,萬物生長茂盛,如火之炎上,故夏屬火,火色赤。秋季,萬物內收,籽果成熟,含變革、肅殺之氣,是收獲、儲藏的季節(jié),如金之堅,金色白。冬季,寒冷,生命深藏于果實之中,體內水份潛降以御寒冬,維持生命,待溫潤而升發(fā),如水之潤下,水色黑。土居中,金、木、水、火無不待土以生,土旺于四季,其色黃。世間事物莫不經由孕育、生長、發(fā)展到消亡、轉化的過程,揭示了世間萬物生生不息的發(fā)展規(guī)律。
古人還以五行為網絡,用以解釋、說明物質相互之間的關系。認為“人與天地并立,天地一人也,人一天地也。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于五,人亦應之。是以有五方、五季、五音、五味、五色、五臟、五情等與五行的對應關系。此外,中醫(yī)還用五出、五入、五主、五惡、五走、五裁等來說明其變化。五行配五德:水火木金土,仁義禮智信。蒼松翠柏,歲寒不凋,可以觀仁;精金美玉,百煉琢磨,可以觀義;火風烹飪,鼎養(yǎng)圣賢,可以觀禮;長江大河,天機流動,可以觀智;名山大川,載重不泄,可以觀信。
注:五季,每季末十八日,全年七十二日,稱第五季。故有土浮五季之說。也有以夏末秋初十八日稱長夏,為第五季。
為便于瀏覽,選列幾項如后:
數(shù)字:一、二、三、四、五。
五行:水、火、木、金、土。
五方:北、南、東、西、中。
五季:冬、夏、秋、春、長夏。
五音:羽、征、角、商、宮。
五色:黑、赤、青、白、黃。
五味:咸、苦、酸、辛、甘。
五谷:豆、麥、麻、黍、稷。
五畜:豬、羊、犬、雞、牛。
五臟:腎、心、肝、肺、脾。
五藏:志、神,魂、魄、意。
五情:恐、喜、怒、憂,思。
五德:智、禮、仁、義、信。
五液:唾、汗、泣、涕、涎。
運動是物質的屬性,五行是存在于宇宙中的五種力量。物質相反相成,相和相濟,平衡發(fā)展。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古人基于這一認識,建立起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相生,指在一定條件下相互滋生、相互促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組成一條封閉的鏈條。相克,指在一定條件下相互制約、相互抑制,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同樣是一條封閉的鏈條。
生克運動中,若對立雙方強弱之勢差異增大,超過了正常的制約程度,就會失去正常的協(xié)調的關系?!吧搜云涑#宋暄云渥儭?,若克者過強,被克者相對過弱,克者有余,就變?yōu)橄喑?,使被克方更弱。反之,克者過弱,被克者相對過強,被克有余,被克者就反侮其克。也就是說,五行在生克運動中有相生、相克、相乘、反侮四種情形,這就是世間事物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關系。把這四種情形梳理一下,就得如下結果:
五行相生之常與變:金生水,金多水濁,水多金沉;強金得水,方挫其鋒。水生木,水多木漂,木多水縮;強水得木,方泄其勢。木生火,木多火熾,弱木逢火,必為火焚;強木得火,方化其頑?;鹕粒临嚮鹕?,土多火晦,火多土焦,強火得土,方止其焰。土生金,土多金埋,金多土變;強土得金,方制其壅。
五行相克之常與變:金克木,木強金缺,木旺得金,方成棟梁;弱木逢金,必遭砍折。木克土,土多木折,土旺得木,方能疏通;弱土逢木,必為傾陷。土克水,水多土漂,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弱水逢土,必遭淤塞。水克火,火多水干,火旺得水,方成相濟;弱水遇火,必不熄滅。火克金,金多火熄,金旺得火,方成器皿;弱金遇火,必為銷熔。
五行相合,在生克的“常”與“變”中求得平衡。在合法上有順合與逆合之分。相生之合稱順合,如金生水,金與水合稱為順合;水生木,水與木合稱為順合,余類推。順合者多富,但難有大富大貴。相克之合稱逆合,如火克金,火與金合為逆合;木克土,木與土合為逆合,逆合其貴非常?!侗b》云:“然所謂逆合者,被克為主,克者為從。如火克金,金形帶火則然,火形帶金則不吉。同理,水帶土則然,土帶水則孤寡老矣。木帶金則然,金帶木則刀劍隨身矣(意遭刑克)。此外牽合,俱是雜格,不入文人正論?!币馑际钦f,火克金,若金與火相合就是逆合,金為主,火為從則吉,反之則不吉。土克水,水與土相合是逆合,水(主)形帶土(從)則貴,土形帶水則孤寡老矣。木金相合也是逆合,木(主)形帶金(從)則貴,金形帶木則有性命之憂。同理,木土相合、水火相合也都是逆合。除了順合與逆合,其它合法多屬牽強。
這里所說的“帶”,是借助、相比和的意思。若是一方助長對方成材,則為吉;若使對方受到傷害,則為兇。比如,金帶火是逆合,其貴非常;若火帶金則不吉。這是為什么呢?如火克金,火強金弱,金被消融,故兇。若金帶火,金雖被火克,但金為主,火為從,金在弱火(克者)的鍛煉下成器,則吉。同理,金克木,木遭強金被砍伐,則兇;若木帶金,木為主,金為從,木雖被克,克者成微金,將木斬削成材,則吉。余類推。
人稟五行而生,有五行之象,氣色、聲音、性格有五行之屬。即以聲音為例,純粹的五行聲是沒有的,如金帶火,(金)聲圓潤悅耳且?guī)Вɑ穑﹦偭抑畾?,則貴。若火過盛而克金,已無圓潤悅耳之音,充斥焦躁暴烈之氣,自然不好。這是樸素的自然規(guī)律,把這個規(guī)律運用到人的性格上,如性格過于剛烈,難以成事,宜加強修養(yǎng),補柔以泄其剛烈。若過柔,就要用補以剛,增強其膽略和決斷能力。若對立雙方勢力懸殊,強者過強,弱者過弱,當損有余而補不足。又如,在形貌上,眼之形或神不足,而耳之形或神有余,當充分運用耳之有余以補眼之不足,反之亦然。
陰陽學與五行學各具其特點,又相互聯(lián)系。陰陽學說是用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來說明事物的兩個方面相互依存、相互斗爭及消長變化的理論。而五行學說運用聯(lián)系控制法則,來解釋事物在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相互之間及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拔逍屑搓庩栔|,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标庩枌W與五行學彼此印證,陰陽中寓五行,五行中含陰陽,互相為用,不可分割。把二者結合起來就是陰陽五行學。
陰陽五行學說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認為世間萬物萬象皆歸屬于陰陽五行,人自然不例外?!饵S帝內經》說:“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比松诘?,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漢代董仲舒說“人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陰陽也?!标庩栔溃烊艘焕?,人身是稟陰陽之氣,由五行和合而成。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于人則男為陽、女為陰,外為陽、內為陰,剛為陽、柔為陰,背為陽、腹為陰,骨為陽、肉為陰,腑為陽、臟為,氣為陽、血為陰。男為陽欲剛,女為陰欲柔;背為陽欲剛欲厚能負,腹為陰欲柔欲虛能容。骨為陽,欲峻而堅;肉為陰,欲軟而實;腑為陽欲泄,臟為陰欲藏。宋代朱熹說:“蓋天地所以生物之機,不越乎陰陽五行而已?!镏x,賢愚、貧賤之不同,昏明、厚薄毫厘之差耳?!边@是說,人的形貌千變萬化,其質不離陰陽五行,人先天所稟陰陽五行之氣有多寡、清濁、厚薄之分,故而有善惡、智愚、賢與不肖之別。此乃先天種子,直與命相通。
陰陽五行學是古代哲學思想的理論基礎,對我國政治、文化、醫(yī)學都有著深刻的影響,也是我國相學理論的立足點。第四節(jié):相法要義
相法內容很多,此節(jié)提個梗概,使初識者有個印象。古人云:大凡觀人之相貌,先觀骨骼,次看五行;量三停之長短,察面部之盈虧;觀眉目之清秀,看神氣之榮枯;取手足之厚薄,觀須髮之疏密;看身材之長短,察五官之有成,六府之有就;取五岳之朝歸,倉庫之豐滿;觀陰陽之盛衰,看威儀之有無;辨形容之敦厚,觀氣色之喜滯,看體膚之細膩;觀頭之方圓、頂之平塌,骨之貴賤,骨肉之粗疏,氣之短促,聲之響亮,心田之好歹。左顧右盼,尋根揣本,俱依部位流年而推,骨骼形局而斷。大抵不出如下七法。
第一、觀形察性:
觀形,形貴“整”,不在美丑。人的各個部分相互協(xié)調,相顧相稱,端正莊重,即是好相。如果各個部分林林散散,相背相離,即不為好。若是清、奇、古、怪之相,則當細辨。察性,指觀察人之稟賦、氣質。內藏于心,性形于外,而言語、動作、習癖隨發(fā)育之方向而為動作,其稟賦、氣質明矣。古人有“十觀”之法:
一取威儀。如虎下山,百獸自驚;如鷹升騰,狐兔自顫。不怒而威,不但在眼,亦在顴骨、神氣取之。
二看敦重與精神。身如萬斛之舟,駕于巨浪之中,搖而不動,引之不來。坐臥起居,神清氣爽,久坐不昧,愈加精彩。面神、眼神如日月之明,明輝皎潔,自然可愛,如此則不貴亦當富。
三取清濁。體厚者富貴,清者縱瘦若神清,當以貴推之。濁者有神,謂之厚,厚者多富。濁而無神,謂之軟,軟者必孤,不孤則夭。
四看頭。凡欲相人,先視其首,一身骨相,具乎面部。頭方頂高,貴而尊。額方頂起,輔佐良臣。頭圓者,富而壽。額闊者,貴堪夸。頂平者,富壽綿遠。頭扁者,早歲坎坷。額塌者,少年虛耗。額低者,刑克愚頑。額門殺氣重者,早年困苦。如部位傾陷、髮際參差者,照依刑克兼觀,不可一例而言,有誤相訣。為觀察方便,自髮際至地閣,分列一十三部,各部橫列百二十部位`。更分二儀,應三才,列五岳四瀆、五星六曜,十二宮、四學堂之法。取形之理,無以易此。
五看五岳三停。額喜方正,不宜低塌偏凹。兩顴要中正,不可粗露傾塌。頦喜方圓隆滿,不宜尖削歪斜、卷翹兜上。鼻宜方正,上聳印堂。書云:五岳朝拱,貴壓朝班,錢財自旺。三停平等,一生衣祿無虧。若尖削歪斜,俱不利也。
六取五官六府。五官者,眉、眼、耳、鼻、口也。茲分述之:
眉為保壽官。喜清高疏秀彎長,眉拂天倉,主聰明富貴,是為保壽官成。若粗濃黃淡低壓,乃刑傷破敗,是為保壽官不成也。
眼為監(jiān)察官。黑白分明,神藏不露,黑如漆、白如玉,波長射耳,自然清秀有威,是為監(jiān)察官成。若火輪、四白,赤脈侵睛,黑白混雜,兼神光太露,昏昧不清,是監(jiān)察官不成,且愚頑兇敗。
耳為采聽官。耳不論大小,止要輪廓分明,喜白過面,輪厚廓堅,紅潤貼腦,孔大,內有長毫,是為采聽官成。或輪飛廓反,或低小軟弱,或如箭羽,皆為不好之耳。
鼻為審辨官。宜豐隆聳直,端正有肉,不歪不偏,不粗不小,如懸膽、盛囊,是為審辨官成。若鷹嘴劍鋒,反吟伏吟,三彎三曲,仰孔露灶,山根斷,此審辨官不成也。
口為出納官。唇紅齒白,兩唇齊豐,不反不昂,不掀不尖,人中深長,或仰月彎弓,或四字口方,是為出納官成。若唇短齒露,唇黑唇皺,上唇薄,下唇反,鬢黃粗濁,此出納官不成也。
六府者,兩輔骨,兩顴骨,兩頤骨合稱六府。上二府自輔角至天倉,含天庭、日月角,亦稱天府。宜方圓明凈,不露骨,天府成也。或欹削低塌偏尖,天府不成,主初年運蹇。中二府自命門至虎耳(顴骨至耳垂),亦稱人府。顴骨宜方正插鬢,齊揖方拱,不粗不露,人府成也。若顴骨粗露,高低、尖圓、繃鼓,為人府不成也,主中年運否。下二府自頤骨(懸壁)至地閣,亦稱地府。狀如懸壁,不昏不慘,不尖不歪,不粗不大,地府成也。若高低粗露,尖削,耳后見重腮,地府不成。書云:一府就,掌十年富盛;反之,主十年兇敗。
七取腰圓背厚,胸坦腹垂,三甲三壬,體膚細嫩可也。背宜厚闊,最嫌背脊成坑,背薄肩垂,肩聳頸削。腰宜硬圓,宜大宜平,不可細小、輕弱、崎彎,臀宜平厚,不可尖削無屁股。胸宜平滿,心窩不陷,骨莫粗露,項下雙條。腹宜有囊如葫蘆,臍下肉橫生。背如三甲,腹如三壬,肩繃肉厚,腿邊肉長,必須發(fā)達。書云:背負三山如護甲,臍深納李腹垂箕,如此之相必大貴,不貴之時富可夸。
八取手足宜細嫩隆厚,紋路鮮明。
九取聲音與心田。聞聲知相之根本,觀陰騭知相之元神。聲音響亮者,終能富貴;言未舉而色先變,話未盡而氣先絕,俱夭賤之人。
十觀形局。形體身骨,相之根本也。其形諭于外者,有大小之形,陰陽剛柔之義??葱误w得分:設人相有十,頭相有七:頭相有十,眼相有七?;蛟唬荷矸质郑嬲剂?,身占四分。若人面分十分,眼占五分。額占三分,眉、口、鼻、耳共占二分。第二、察色
面部如命,氣色如運。氣現(xiàn)于外即氣色,氣充于內即精神,夫骨骼定一世之榮枯,氣色主流年之休咎。形體身骨,相之根本也;氣色,相之枝葉也。論相所以先究形體身骨,而后氣色也。凡看形神,尤當先察氣色之往來,辨一時之吉兇。觀察氣色之變化,既要遠觀,也須近視。一日之氣色,則有一日之吉兇。明主吉,暗主兇,青憂、白哭、黑病、赤災,惟黃氣獨主喜慶。吉色昭示吉祥、順利;兇色則預示災殃。第三、重在根器
根器者,相之本。相人當全,首重者有六。
一是頭。人的稟賦、氣質、賢愚、貴賤都是由骨法來決定的,骨法中最高貴之處在頭。相人先相頭,頭如覆磬,額如龍角,龍骨三臺(額、兩顴),即使眼睛不貴,也一定能獲得高貴。頭骨以圓形為好,頭扁稍差。頭骨偏塌,則不為吉。
二是眼。眼睛中有真光,就像車中裝滿了奇珍異寶,閃爍出美妙的光彩。神光收斂而清澈,兆示榮昌。即便別的部位有缺陷,也能得祿位。
三是眉。眉以富有光彩為高貴,無論是濃是淡,只要富有光彩,濃中有細細的毫毛,淡的由里往外,飄逸秀美,層層起伏,即使三停有欠,也是高貴相。
四是鼻。鼻是天柱福星,如果從眉梁連鼻柱、準,懸膽、縮囊,都很完美,即使形體不相稱,也能高貴。
五是聲。聲音以氣為根,氣發(fā)成聲,聲又隨音而出。所以,人的貴賤福壽與聲音相關。凡是有貴相之人,都是有聲、有音、有韻,所發(fā)之聲,大而不渾濁,小而能播遠,細而不亂,幽低而鳴響,余音富有韻律,不絕如縷,此乃國家棟梁之材。
六是手。臉面是根本,手是枝干?;蛟S有好的面相表現(xiàn)在面上,而手也會得到相應的顯露。手掌紋細,秀如織錦,一紋直起,三紋都透,即使是五官不全,或者在別的地方受到傷害,也不能妨礙其富貴之氣。
腦有異骨生,眉宇間富有光彩,眼睛中有真光,鼻梁高聳,聲音內有余音,手掌有錦紋。是為貴相。
第四、察神
一、達摩相法云,法相主神有七:
一曰藏不晦。藏者不露也,晦者無神也。眼神藏而不露,無暗晦之氣色。眼神應含蓄,猶如珍珠之光彩,取之不及,棄之不舍。
二曰安不愚。安者,不動搖也;愚者,不變通也。神氣豐足而內心能收斂,眼神澄清,這就叫安寧而不動搖。若眼睛發(fā)呆,眼神定滯,就叫愚昧而不變通。
三曰發(fā)不露。發(fā)者發(fā)揚也,露者輕佻也。即神采射人,而絕非輕佻之相。眼光無神而發(fā)揚,就叫狂亂,不能叫遠望。目光外露而有神氣內固于心,就不能叫輕佻。
四曰清不枯。清者神逼,枯者清而死。眼睛黑白分明,清澈明亮,目光如電,這就叫清澈逼人。如果眼里神氣的光亮退去,睛干目陷,就叫枯而死。
五曰和不弱。和者可親,弱者可狎。指眼神和而可親,禮而不可欺。眼光有所回避,精神存于內心,眼睛不動而自會明亮,這就叫可以親近,若神氣倦怠,就叫怯懦而可欺。
六曰怒不爭。怒者正氣也,爭者戾氣也。一身正氣藏于內,而不外爭。發(fā)怒時,眉目嚴肅、冷峻,眼色黑白分明,臉色不變之人,有正氣。發(fā)怒時,神色變化迅速,眼神垢滯、眼珠不轉動之人,有乖戾之氣,是為邪氣。
七曰剛不孤。剛者可敬,孤者可悲。神情宜剛而不可孤,眼神不媚不強而威嚴,令人敬重而不遠之,就叫剛而不孤。剛強卻孤傲,空自孤高,帶有悲戾之氣。
二、法神主眼,相眼神有七:
一曰秀而正。秀者喻其光,正者喻其體;目清秀,眼神正而不斜?;蜓蹌萋冻?,而神態(tài)慈祥溫和,不能說惡人;反之,眼相慈祥,而面帶殺氣,不能說是善人。
二曰細而長。細而不長,尖巧之人,長而不細則惡矣。細而有神謂之秀,細而無神謂之昏。
三曰定而出。眼神或隱匿或閃光,神定則眼不露,神出則光焰燦爛,代表聰明、顯達。若不出則滯,定而無光,必是愚蠢之人。
四曰出而入。出則顧盼有神,如銀光吐焰;入則伏光隱藏,是為出而入。若內無守之精而外露浮光,出而不入則流,乃浪蕩子也。
五曰上下不白。指眼球之上下不白為正,上白多必奸,下白多必刑。但若上下露白,其精如蘊玉,包藏真氣,則預示大貴之相。
六曰久不脫。視久而不脫,為神足也,指精神充足。
七曰遇變不驚。遇意外變故而眼定不驚,神態(tài)剛毅。無猶疑不定,為有德之人。
第五、從動態(tài)中考察
人之容貌長相,此乃靜態(tài);觀人當動靜結合,尤應從動態(tài)中去考察??此麆幼?、舉止,看他做什么?為什么去作?如何去做?看他做什么?可知其人志向、興趣,對外部世界的認知??此麨槭裁慈プ骷叭绾稳プ觯粤私馄鋭訖C、才智、性格及辦事能力,也可從辦事的方法察看其品德。品德就表現(xiàn)在如何掌控:為了達到目的,采用何種方法,可從中分辨何為邪?何為正?何為機智?何為奸詐?何為追求?何為貪婪?只問目的,不擇手段,為中華文化所恥。出奇可以制勝,而成功要靠正道,若“奇”等同“損招”,即便商場如戰(zhàn)場,也為商家所忌,誠信者所不為。
清中有濁,濁中有清。東漢荀悅在《申鑒》中指出:穩(wěn)如山岳,太持重的人,往往不能通達權宜;處事太嚴謹剛烈,除惡務盡的人,往往因小的漏失而毀了人材;過分寬大的人,遇事往往不知檢點,流于怠惰簡慢;而和順恭慎者,患在缺少決斷;做人方方正正,毫不茍且的人,又有拘拘縮縮、施展不開的毛病;辯通有辭者,患在多言;安于現(xiàn)狀者,患在保守;好古守經者,患在不變;勇毅果敢者,患在險害。
第六、觀相五法
古人認為貴人必有奇異之貴相,如堯眉八彩,舜目重瞳,文王四乳;以及舌至準,口容拳,耳垂肩,手過膝等。荀子在《非相篇》中卻提出了另外的觀點:禹跳湯偏,堯長舜短,周公狀如斷資,皋陶色如削瓜,伊尹面無須麋。閎夭面無見膚。實際上,都只是聽說而已。至少古賢之異相,古人也不全信。
相家之論“相”,摒棄虛無荒誕之說,重在完滿隆厚,清潤崇重,平正華秀,藏而不露為佳;忌尖削、干枯、浮躁。夫守位則正,失方則邪,部位無虧,一身平穩(wěn)。以中和最貴,中正為吉,欹陷為兇,厚重有福,浮躁招災。漢代王充在《論衡》中說:下工相形,中工相神,上工相聲。若拘泥于口耳眉眼,手足背腹之間者,庸相士也。《問難篇》說,問貴在眼,問富在鼻,問祿在天庭,問嗣在人中,問名聲在耳。
擇交在眼,眼惡者情必薄,交之有害,然害者無心,不可不詳察也。
問貴在眼,未有眼無神而貴且壽者;
問富在鼻,鼻為土,土生金,厚而豐隆必富;
問壽在神,未有神不足而壽且貴者,縱貴亦夭也;
求全在聲,士農工商,聲亮必成,不亮無終。
第七、德在形先
以貌觀人,失之子羽;以話語觀人,失之宰予。蓋道能生形,而形不能生道,知此道即知此形,形乎,形乎,視聽冥冥,斯其至矣。荀子曰:相形不如相心,論心不如論德。內秉圣德,外見神姿,內德,外形之徵也。
心者,乃相之大者也。許負(漢初女相學家,劉邦封為雌亭侯)謂“七寸之面,不如一寸之心。七寸之面易見,一寸之心難測。積善行者難相,損己益人為樂;懷殺人心者難相,害人安己為樂。斯二端故難相也?!睍疲盒尉拥潞?,德在形先,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逐心滅。可有德而形惡,不可形善而無德矣。
《太上隱書》曰:心因境亂,法本心生。靜心令人不亂,正心令人不邪,清心令人不濁,凈心令人不穢。孟子曰:“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行陰騭方便,??思豪耍荒苤藙诳?,能方圓隨時。試察過往人生,未聞相貴而心不正,富貴能長久者矣。有云:
形骨雖奇安可恃,亦須立義與修身,休言形粗必招禍,但行忠孝福相隨。
作事不須施技巧,吉兇禍福兩分明,形不稱心猶可恕,心不稱形愁煞人。面相篇
第二章:形貌概述物生有形,成形而不可變,體具而不可移。形體之貌雖有不同,五臟六腑、百骸九竅之形并無差異。蓋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微妙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然人同天地,相合五行,而所具陰陽剛柔之質,亦著乎形容,見乎聲色,各如其象。大凡形體在完滿豐厚,平正華秀??床课?、相學堂,須要六處不陷,額廣耳珠,山根明朗;鼻垂懸膽,地閣豐肥;項有余皮;頭圓足厚,背厚如龜;眉清目秀,形氣相隨。
欲察其人則觀其形,觀其形則知其性,知其性而后判其心。觀形則善惡分,識性則吉兇顯。要分子午卯酉,要定形神格局。欲知貴賤,先觀眉目;欲定榮枯,當察氣色形神。神發(fā)于形,色壯于肉,福壽無疑;血浮于色,色滯于面,難逃夭貧?!读f》認為,一身形體之相法,周身上下,頭、髪、眉、眼、耳、鼻、齒、舌、須、項、胸、背、乳、腹、臍、腰、手、足、腿、毛(毫)、痣(斑)、紋、皮、骨、肉、血、陰囊、玉莖、谷道、臀、人中、枕骨、聲共三十三法,外加小便、舌、鬢共三十六法。
第一節(jié),頭
凡欲相人,先觀其首。頭者,一體之尊,百骸之長,群陽會集之府,五行正宗之鄉(xiāng)。頭猶人君,象天之德也。欲得峻而起,豐滿而圓,若夫尖薄而小,缺陷而傾者,貧下之儀也。欲得儼正在上,宜正不宜偏,四維八方,必須停正。上下左右為四維,八方者:兩耳、鼻、玉枕及兩頰、兩壽堂。
方維既正,乃視其骨。骨有九骨,九骨者,一曰顴骨,二曰驛馬骨,三曰將軍骨,四曰日角骨,五曰月角骨,六曰龍宮骨,七曰伏犀骨,八曰巨鰲骨,九曰龍角骨。蓋人之頭骨構造并無不同,所異者骨之凸起之勢也。大凡骨近下者,過腦而易辨;近上者,淺而難驗。
東西兩岳高成為顴骨,主有權勢,顯示威嚴。顴骨入鬢,勢入天倉名驛馬骨,顯示尊嚴,顴骨未入天倉者,是驛馬骨不成。齊耳為將軍骨,即耳骨,顯示勇武。左眉上隱隱而起者名日角骨,顯示智慧。右眉上隱隱而起者名月角骨,顯示機敏。繞眼圓起者名龍宮骨,顯示毅力。鼻骨直起連額,上至天庭貫頂,狀如隱伏之犀角,名伏犀骨(又一說:印堂有骨,棱而直天庭,名天柱骨。從天庭貫頂,名伏犀骨),顯示勤勉。耳兩旁高起,直入腦后者名巨鰲骨。額兩旁眉尾上方高起,斜入邊地,骨峰斜上入小兒總角(即小兒所扎羊角辮處),亦名輔角骨、鬢骨。其狀似角者佳,俗云:“頭角露崢嶸”即頭有肉角者大富貴。以上九骨,勢峻者貴。骨欲豐滿而起,峻秀而凸,短則欲厚,長則欲方,頂凸者崇貴,側陷者夭賤。皮欲厚,頭皮厚者足衣食,頭皮薄者,貧賤。頭皮青者吉善,頭皮白者下賤,頭皮黃者貧苦,頭皮赤者兇災。頭有余皮者,財食豐足。
詩云:
顴骨成雙合主兵,驛馬分茅裂土人,將軍骨起將軍位,日角月角佐明君。
龍骨清明好官勛,伏犀刺史隱沖門,巨螯繞?尚書榮,龍角玉枕三臺臣。
日角骨之左,月角骨之右,有骨直起,名金城骨,有者貴。顴骨勢連入耳,名玉梁骨,亦名壽骨,主壽考。兩耳后骨起,名玉堂骨,亦名玉階骨,起者長年,陷者夭壽。耳上有骨,名玉樓骨,主官祿。項骨,項有余肉,其骨隱伏而不突露,俗稱虎項,主大貴。
兩耳上行與頭縱軸線相交,名為百會,前為額,后為腦。腦后名曰星臺,若有骨起名曰枕骨。枕骨生腦后,三八(二十四歲)外即生,又名壽根,人皆不可無此。書云:“枕骨未成,能言而亡;三十無此,壽數(shù)難量?!闭砉强扇5搲?,但喜雙來不喜單,孤峰獨一,偏小必孤。書云:“枕骨宜雙不宜單,左右偏生壽不長,若是高高生腦后,何愁家道不榮昌?!逼湫稳魣A圓鼓起像玉珠,或方如印臺,或橫行如山,或像枕頭,或上圓下方,日月并顯,或呈品字連環(huán)。枕骨若三骨皆圓,曰三才枕;四角各有一骨,中央亦聳者,名五岳枕;兩骨尖起,名雙龍枕;四邊高,中間凹,曰車輪枕;三骨并者曰連光枕;骨如彎月者偃月枕;諸如覆月枕、山字枕,川字枕,為雙環(huán),為連珠等等。人之有此,如山石有玉,江海有珠,一生恃以榮顯者也。小品字、川字、偃月、橫山,乃興家之格。高隆大起,發(fā)福綿綿,諺云:“前凸后凸,長大當總督?!?/p>
頭骨者,一定之相,有之則應也。俗云:“頭無惡骨,面無好痣?!薄稄V鑒》云:“骨自腦生少人知,貴祿綿綿福壽期?!毕囝^骨必天庭骨隆起,枕骨強起,頭頂骨平起,顴骨豐起,輔角骨角起為佳。在頭以天庭骨、枕骨、輔角骨為主,在面以日月骨、顴骨為主。五者備,柱石之器也。
頭骨以聯(lián)者為貴,碎者次之。面佳不如頭佳,然貴賤亦在毫厘之間。即頭骨有一定之氣勢,以相互關聯(lián)、氣勢貫通為貴;若頭骨互不關聯(lián),互不照應,支離破碎則次之。頭雖大而天庭不飽滿,終是賤品。頭骨以圓為貴,頭骨發(fā)扁則較差,若頭圓而無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直沖眉心,稱作鼻骨犯眉,恐堂上損壽,若鼻骨連眉則是貴相。若顴骨突兀直逼眼尾,稱顴骨與眼相爭,恐子嗣難立。
有奇異頭骨的人有富貴和長壽,但必須有精神、氣魄的輔助。若有奇異之頭骨,而無精神、氣魄為輔助,即使長壽,必是老來孤獨,或老來受窮。有的人頭骨、額骨凸起,腦后骨凸起,卻受到孤獨和貧窮之苦,這是為什么呢?肯定是頭骨雖然顯露,卻沒有精神,好比山上的石頭,露而無氣,只能孤單地躺在山里。有的人形體柔軟脆弱,反而得到富貴長壽,這是為什么呢?肯定是有神骨在坐鎮(zhèn)。
雖有奇骨,尚須形相稱,色相助,方可成器。頭之大小須與身相應,茍諸位不應,雖福壽而不貴也。頭不應身,先貴后貧;身小頭大,卑賤之輩;身大頭小,作事不了。分辨頭骨的氣色時,以紫色為高貴,青次之,白更次之。紫代表氣秀,青代表氣清,如果呈現(xiàn)白色,而又沒有氣時,就是挨餓受凍之征兆。
相骨時,一定要看骨里是否有氣,這樣才能靈驗。所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責任保險合同
- 2025年度海洋工程勞務承包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新能源車用鋰電池研發(fā)借款保證合同
- 氣模鼓風機項目融資計劃書
- 金華浙江金華永康市信訪局編外工作人員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金華浙江金華市技師學院招聘編外工作人員8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貴州2025年貴州省工業(yè)和信息化廳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聘1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舟山浙江舟山市普陀區(qū)檔案館(區(qū)史志研究室)招聘勞務派遣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聊城2024年山東聊城陽谷縣第二批招聘教師7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湛江廣東湛江市清風苑管理中心招聘事業(yè)編制工作人員1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儀表系統(tǒng)工程設計規(guī)范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2023年衛(wèi)生院崗位大練兵大比武競賽活動實施方案
- 2023年浙江省初中學生化學競賽初賽試卷
- 遼海版小學五年級美術下冊全套課件
- 專題7閱讀理解之文化藝術類-備戰(zhàn)205高考英語6年真題分項版精解精析原卷
- 真空泵日常操作標準作業(yè)指導書
- 2022年廣東省10月自考藝術概論00504試題及答案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朱超-答辯通用PPT模板
- 隧道二襯承包合同參考
- 空氣能熱泵系統(tǒng)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