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觀刈麥》_第1頁
九年級下《觀刈麥》_第2頁
九年級下《觀刈麥》_第3頁
九年級下《觀刈麥》_第4頁
九年級下《觀刈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觀刈麥

白居易題目解說

《觀刈麥》是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周至縣(今陜西省西安市西)縣尉時寫的??h尉官職不高,需要到民間查訪。在查訪中,作者親眼看到了農民的辛勤勞動和悲慘生活,大有感觸,從而寫出了這首反映當時農村實際的好詩篇。觀刈麥,就是看割麥子。解題:

“刈”字。左邊是“乂”,意為右手;右邊是“刂”旁,聯(lián)合起來表示什么呢?“刈”特指以鐮刀收割莊稼。

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詩作最多的一個。其中的《長恨歌》《琵琶行》兩首長詩是他留給后人的無價之寶?!肚刂幸鳌泛汀缎略赂肥撬姼柚凶罡粦?zhàn)斗力的作品。曾將自己的詩分成諷諭、閑適、感傷和雜律四大類。諷諭詩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老嫗能解”。反映了中唐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xiàn)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队^刈麥》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諷諭詩。白居易是繼杜甫之后的又一現(xiàn)實主義詩人,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彼驮b齊名,并稱“元白”,然白實勝于元。晚年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

作者簡介:

寫作背景:

《觀刈麥》作于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縣尉在縣里主管緝捕盜賊、征收捐稅等事),有感于當?shù)厝嗣駝趧悠D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揭露了統(tǒng)治者對農民的橫征暴斂,對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民疾苦的同情。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lǒnghè

dānzhì

xié

xiǎngzhuó

聽范讀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bǐngbì

yànlì齊讀全詩:要求:1、大聲朗讀;2、讀準字音;3、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結合注釋,說出大意:隴:同“壟”,田埂,這里泛指麥地。

婦姑:媳婦和婆婆,這里泛指婦女。

惜:珍惜.舍不得浪費。

秉:用手握著。

敝:破。

顧:視,看。

輸稅:繳納租稅。

曾不:從未。

事:從事。

農桑:農耕和蠶桑。

自讀全詩,思考問題:1、全詩圍繞哪個字來敘述的?2、作者看到了哪些人、哪些事?他有什么感受?請簡要概括?!坝^”2、農民割麥子;3、貧婦拾麥穗;念此私自愧1、婦童送食忙齊讀第一節(jié),思考:1、這一節(jié)圍繞哪個詞語來描寫的?從哪些句子能看出來?2、作者是怎樣描寫農民割麥的情景的?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3、“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鞭r民真的不知道熱嗎?這表現(xiàn)了農民怎樣的心情?“倍忙”?!皨D姑荷簞食‥‥‥丁壯在南岡?!睂ε?,“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薄量嗖皇?。農民不顧天氣炎熱,忙于割麥,珍惜夏日時長的矛盾心情。齊讀第二節(jié),思考:1、作者是怎樣描寫婦人的“貧”的?2、用一個字來概括婦人的遭遇。3、導致婦人“貧”的原因是怎么?這表現(xiàn)了什么?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凹姨镙敹惐M?!北憩F(xiàn)了封建社會賦稅的繁重?!氨?。齊讀第三節(jié),思考:1、用一個字概括作者“觀刈麥”的感受?他是怎樣來突出這種感受的?2、真正應該“愧”的是哪些人?“愧”,對比:“曾不事農?!?,卻“歲晏有余糧”。統(tǒng)治階級。探究:1、詩中割麥的農民和拾麥穗的貧婦人之間在遭遇上有何相同之處?2、作者對割麥者和拾穗者的心情是怎樣的?今日的拾穗者,就是昨日的割麥者;今日的割麥者,將是明日的拾穗者。同情。

描寫母子給在田間勞作的親人送飯送水的句子是:

,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返回本詩描述的事情發(fā)生在

(季節(jié)),從“

,

”可知。夏季田家少閑日五月人倍忙返回

反映農民惡劣勞動環(huán)境的句子是:

,

。背灼炎天光足蒸暑土氣返回

描寫農民收麥筋疲力盡卻希望夏日更長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但惜夏日長力盡不知熱返回

“貧婦人”、“抱子”“秉遺穗”、“懸敝筐”的原因是什么?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返回全詩寫了三個典型事例是什么?①送茶②割麥③拾麥穗返回

面對農民的艱辛、貧困,作者感慨萬千,詩中哪些詩句表現(xiàn)了作者的感慨?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返回概括主題:這首詩通過描寫農民割麥的繁忙景象和貧婦拾麥穗充饑的悲慘遭遇,揭露了中唐時期繁重的賦稅給老百姓帶來的災難,表達了作者心中的愧疚和對老百姓的同情。愧疚忙農民割麥子悲貧婦拾麥穗同情拓展:表現(xiàn)古代農民生活悲慘的古詩句有哪些?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白居易《賣炭翁》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