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一)主要教學內(nèi)容: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被子植物分類依據(jù)的一般原則。
3被子植物分類系統(tǒng)及分類。
4下述各科的特征和主要藥用植物:
三白草科、桑科、馬兜鈴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木蘭科、十字花科、薔薇科、豆科、蕓香科、大戟科、錦葵科、五加科、傘形科、木犀科、夾竹桃科、蘿摩科、旋花科、唇形科、茄科、玄參科、葫蘆科、桔梗科、菊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蘭科。
(二)主要教學要求:
1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掌握雙子葉植物綱與單子葉植物綱的區(qū)別、原始花被亞綱與后生花被亞綱的區(qū)別。
2掌握??啤⑥た?、石竹科、毛茛科、木蘭科、十字花科、薔薇科、豆科、蕓香科、五加科、傘形科、木犀科、蘿摩科、唇形科、茄科、玄參科、葫蘆科、桔???、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蘭科的特征和主要藥用植物。
3熟悉三尖杉科、三白草科、馬兜鈴科、大戟科、錦葵科、夾竹桃科、旋花科、禾本科的主要特征和主要藥用植物。
4熟悉野外實習常見藥用植物的主要特征。
5了解被子植物分類依據(jù)的一般原則和被子植物分類系統(tǒng)及分類。
概述植物界進化最高級、種類最多、適應性最強的類群。全世界約有20—25萬種,超過植物界總種數(shù)的一半。我國被子植物種類繁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約近3萬種。被子植物通常分為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兩個主要類群。據(jù)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資料介紹,藥用被子植物有213科,1957屬,10027種(含種下分類等級),占我國藥用植物總數(shù)的90%,中藥資源總數(shù)的78.5%,因此被子植物是藥用種類最多的類群,大多數(shù)中藥和民間藥物都來自被子植物。第一節(jié)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⒈具有真正的花:能適應蟲媒、鳥媒、風媒、水媒等傳粉條件由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等構(gòu)成。
⒉胚珠包藏在心皮形成的子房內(nèi),受到良好的保護作用,發(fā)育成種子和果實。
⒊具雙受精現(xiàn)象:在受精過程中1個精子與卵細胞結(jié)合形成合子(受精卵),另1個精子與2個極核結(jié)合,發(fā)育成三倍體的胚乳。這種胚乳為幼胚發(fā)育提供營養(yǎng),具有雙親的特性,能為新植物提供較強的活力。
⒋孢子體高度發(fā)達,配子體極度退化,具有多種習性和類型,如水生、陸生、自養(yǎng)或寄生、木本、草本、直立或藤本,常綠或落葉,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
5、高度發(fā)達的輸導組織:輸導組織中的木質(zhì)部出現(xiàn)了導管,韌皮部出現(xiàn)了篩管和伴胞,加強了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運輸能力。第二節(jié)
被子植物分類的一般規(guī)律
初生的原始性狀次生的進化性狀根直根系須根系莖木本草本直立直立有管胞無導管有導管葉常綠落葉單葉全緣葉形復雜互生或螺旋狀對生或輪生生活型多年生一年生綠色自養(yǎng)植物寄生、腐生植物花單生形成花序兩性花單性花雌雄同株雌雄異株輻射對稱兩側(cè)對稱或不對稱蟲媒花風媒花雙被花單被花或無花被花被離生花被合生第二節(jié)被子植物分類的一般規(guī)律花花各部螺旋狀排列輪狀排列花各部多數(shù)而不固定花各部數(shù)目不多,有定數(shù)子房上位子房下位雌雄蕊分離合生成合蕊柱邊緣胎座、中軸胎座側(cè)膜胎座、特立中央胎座胚珠多數(shù)胚珠少數(shù)花粉粒具單溝具3溝或多孔果實單果、聚合果聚花果真果假果種子胚小、胚乳發(fā)達胚大,無胚乳子葉二枚子葉1枚第三節(jié)
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tǒng)概
述
1.19世紀以來,許多植物分類工作者為建立一個“自然”的分類系統(tǒng)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2.他們根據(jù)各自的系統(tǒng)發(fā)育理論,提出了數(shù)十個分類系統(tǒng)。
3.但由于有關(guān)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識特別是化石的證據(jù)不足,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一個比較完善的系統(tǒng)。
4.目前世界上運用比較廣泛的是哈欽松系統(tǒng)和恩格勒系統(tǒng),在各級分類系統(tǒng)的安排上,克郎奎斯特系統(tǒng)和塔赫他間系統(tǒng)。恩格勒系統(tǒng)簡介
1.德國分類學家恩格勒A.Engler和勃蘭特K.Prantl于1897年在其〈植物自然分類志〉巨著中所使用的系統(tǒng)。
2.是比較完整的一個分類系統(tǒng),將植物界分為13門。
3.將單子葉植物放在雙子葉植物之前,將合瓣花植物歸并一類,認為是進化的一類植物,將葇荑花序作為雙子葉植物中最原始的類群,而把木蘭目、毛茛目等認為是進化的類別。
4.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已經(jīng)半把雙子葉植物放在單子葉植物之前,共有62目,344科,其中雙子葉植物48目290科,單子葉植物14目54科。
5.本教材被子植物分類部分采用修訂的恩格勒系統(tǒng),但有的內(nèi)容有變動。哈欽松系統(tǒng)簡介
1.英國植物學家哈欽松(J.HutchinsonA.Cronquist)y于1926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Ⅰ、Ⅱ中建立的系統(tǒng)。
2.認為多心皮的木蘭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類群,但過分強調(diào)了木本和草本兩個來源,認為木本植物均由木蘭目演化而來,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來,結(jié)果使親緣關(guān)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統(tǒng)位置上相隔很遠,如傘形科和山茱萸科、五加科,唇形科和馬鞭草科等。
3.在1973年修訂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其中雙子葉植物82目342科,單子葉植物29目69科。
塔赫他間系統(tǒng)簡介
1.前蘇聯(lián)植物塔赫他間學家A.Takhtajan于1954年在其〈被子植物起源〉一書中所公布的系統(tǒng)。
2.首先打破了傳統(tǒng)把雙子葉植物分為離瓣花亞綱和合瓣花亞綱的分類。
3.在植物分類等級上增設了‘超目’一級分類單元。
4.將原屬毛茛科的芍藥屬獨立為芍藥科等,都和現(xiàn)代植物分類學、孢粉學、植物細胞學和化學分類學的發(fā)展相吻合一類,認為是進化的一類植物,將葇荑花序作為雙子葉植物中最原始的類群,而把木蘭目、毛茛目等認為是進化的類別。
5.在1980年修訂版中,共有28超目,92目,416科,其中雙子葉植物木蘭綱20超目,71目333科,單子葉植物百合綱8超目21目,77科。
克朗奎斯特系統(tǒng)簡介
1.美國植物學家克朗奎斯特
A.Cronquist于1968年在其〈有花植物的分類和演化〉一書中發(fā)表的系統(tǒng)。
2.與塔赫他間系統(tǒng)類似,但取消了‘超目’一級分類單元。
3.在1981年修訂版中共有83目,383科,其中雙子葉植物64目328科,單子葉植物19目65科。
第四節(jié)
被子植物的分類及重要的藥用植物兩綱的主要區(qū)別如下: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1、胚常有2片子葉(極少1、3或4)2、主根發(fā)達,多為直根系3、莖內(nèi)維管束常呈環(huán)狀排列,具形成層能加粗。4、葉常具網(wǎng)狀脈5、有喬木、灌木和草本6、花部通常5或4基數(shù),極少3基數(shù)。7、花粉的萌發(fā)孔常有3個單子葉植物綱(百合綱)1、具1片子葉(少有胚不分化)2、主根不發(fā)達,具有須根系3、莖內(nèi)維管束常散生,無形成層,通常不能加粗。4、葉常具平行脈或弧形脈5、以草本為主6、花部通常3基數(shù),極少4基數(shù),絕無5基數(shù)7、花粉的萌發(fā)孔常有1個
以上區(qū)別并不是絕對的,實際上有交錯現(xiàn)象,如雙子葉植物綱中的毛茛科、車前科、菊科等有須根系植物;胡椒科、睡蓮科、毛茛科、石竹科等有維管束呈星散狀排列的植物;樟科、木蘭科、小檗科、毛茛科有3基數(shù)的花;
眼子菜科、百合科、百部科等有四基數(shù)的花睡蓮科、毛茛科、小檗科、罌粟科、傘形科等有1片子葉的現(xiàn)象。單子葉植物綱中的天南星科、百合科、薯蕷科等有網(wǎng)狀脈序。
一、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雙子葉植物綱分為原始花被亞綱(離瓣花亞綱)和后生花被亞綱(合瓣花亞綱)。(一)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
又稱古生花被亞綱或離瓣花亞綱Choripetalae,是被子植物中比較原始的類群?;o被、單被或重被,花瓣通常分離,胚珠具有一層珠被。
(二)后生花被亞綱Metachlamydeae
又稱合瓣花亞綱Sympetalae,其主要特征是花瓣多少連合成合瓣花冠?;ü谛纬筛鞣N形狀,如漏斗狀、鐘狀、唇形、管狀、舌狀等。增強了對蟲媒傳粉的適應和對雄蕊和雌蕊的保護,被認為是較進化的植物類群。
二、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這些區(qū)別點只是相對的、綜合的,實際上有交錯的現(xiàn)象:(1)一些雙子葉植物科中有1片子葉的現(xiàn)象,如睡蓮科、毛茛科、小檗科、罌粟科、胡椒科、傘形科、報春花科等。(2)雙子葉植物中有許多須根系的植物,尤其在毛茛科、車前科、茜草科、菊科等科中為常見。(3)毛茛科、睡蓮科、石竹科等雙子葉植物科中有星散維管束,而有些單子葉植物的幼期也有環(huán)狀排列的維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層。(4)單子葉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網(wǎng)狀脈。(5)雙子葉植物的樟科、木蘭科、小檗科、毛茛科有3基數(shù)的花,單子葉植物的眼子菜科、百合科有4基數(shù)的花。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單子葉植物的須根系、缺乏形成層、平行脈等性狀,都是次生的,它的單萌發(fā)孔花粉卻保留了比大多數(shù)雙子葉植物還要原始的特點。在原始的雙子葉植物中,也具有單萌發(fā)孔的花粉粒,這也給單子葉植物起源于雙子葉植物提供了依據(jù)。
木蘭科Magnoliaceae
1.木本,稀藤本,體內(nèi)常具油腺體。
2.單葉互生,通常全緣,托葉大而早落,托葉環(huán)痕明顯。
3.花單生,多兩性,輻射對稱;花被3基數(shù),多為6~12;雄蕊和雌蕊多數(shù),分離,螺旋狀排列在延長的花托上。
4.子房上位,聚合蓇葖果或聚合漿果。
*P6~12A∞G∞:1:1~2。
5.本科植物多含有揮發(fā)油,是區(qū)別毛茛科的成分特點之一,另外,含有異喹啉類生物堿,五味子屬含木脂素類成分,八角屬含有毒的倍半萜內(nèi)酯。
主要藥用植物有厚樸、望春花、玉蘭、八角、五味子、冷飯團。木蘭科部分屬檢索表1.托葉包圍幼芽,脫落后小枝上留有托葉痕,或托葉同時貼生在葉柄上,葉柄上亦留有托葉痕;花兩性,心皮螺旋狀排列在伸長的花托上
2.花頂生,雌蕊群無柄。
3.每心皮有2枚胚珠…………………木蘭屬Magnolia
3.每心皮有4枚或多枚胚珠…………木蓮屬Manglietia
2.花腋生,雌蕊群具顯著的柄(雌蕊群與雄蕊群之間有一段距離)
………………含笑屬Michelia
1.無托葉,如有則貼生在葉柄上,無托葉痕;花兩性,心皮排列為一輪,或螺旋狀排列成一頭狀體,或在果時排于一伸長的花托上
4.花兩性,心皮排成一輪,聚合蓇葖果。直立木本…八角屬Illicium
4.花單性,聚合漿果。攀援灌木。
5.果期花托伸長,聚合漿果排成穗狀…………五味子屬Schisandra
5.果期花托不伸長,聚合漿果排成近球狀……南五味子屬Kadsura雄蕊雌蕊
玉蘭花雌、雄蕊花藥花絲雌蕊荷花玉蘭荷花玉蘭玉蘭凹葉厚樸辛夷(1)荷花玉蘭(Magnoliagrandiflora)(2)玉蘭(Magnoliadenudata)(3)辛夷(Magnolialiliflora)(4)凹葉厚樸(Magnoliaofficinalis)1、木蘭屬(Magnolia)特征花頂生,花被多輪,每心皮有胚珠1-2,蓇葖果,背縫線開裂。常見代表植物:1、木蘭屬(Magnolia)(Magnoliagrandiflora)(1)荷花玉蘭2、玉蘭(Magnoliadenudata)又名白玉蘭;冬芽密生長絨毛,葉倒卵形或倒卵狀矩圓形,表面有光澤,背面有柔毛,花先葉開放,白色,聚合果圓筒形,淡褐色;花蕾稱“辛夷”,入藥,有鎮(zhèn)痛、散風濕、通關(guān)、利竅、除濁涕、解毒等效,治頭腦痛、目眩、肥厚性鼻炎、鼻竇炎出膿、面腫、牙痛等癥。玉蘭(Magnoliadenudata)植株(3)辛夷(Magnolialiliflora)(4)凹葉厚樸(Magnoliaofficinalis)樹皮和根皮能燥濕消痰、下氣除滿。
特征花腋生,開放時不全部張開,雌蕊軸在結(jié)實時伸長成柄,每心皮有胚珠1-2。(1)含笑(Micheliafigo)(2)白蘭花(Micheliaalba)含笑白蘭花2、含笑屬(Michelia
)
(1)含笑(
Micheliafigo)(2)白蘭花(Micheliaalba)托葉環(huán)特征葉分裂,先端截形?;斏?,萼片3,花瓣6。翅果不開裂。
3、鵝掌楸屬(Liriodendron)(1)鵝掌楸(馬褂木)(Liriodendronchinense)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北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藤本,小枝灰褐色,稍有棱,葉邊緣具有腺細齒,表面光滑,花單生或簇生于葉腋,果實成穗狀聚合果;果實入藥,可治肺虛喘咳、泄痢、盜汗等癥,治療肝炎降低轉(zhuǎn)氨酶有很好療效.
八
角IlliciumverumHookf.常綠喬木,花被片7~12,內(nèi)輪粉紅色至深紅色。聚合果由8~9個蓇葖果組成。果實能健胃、祛寒、矯味。
八角八角與莽草果實比較左:八角常為8個心皮,均勻發(fā)育為8心皮,蓇葖果先端無尖頭;右:莽草常為10-13個心皮,果實發(fā)育不規(guī)則,蓇葖果先端有尖頭。毛茛科(Ranunculaceae
K3-∞C3-∞A∞
G∞-1
·
草本或藤本。葉多互生少對生,葉片多缺刻或分裂,通常無托葉?!?/p>
花多兩性,雄蕊和心皮多數(shù),分離常螺旋狀排列?!?/p>
聚合瘦果或蓇葖果,稀為漿果?!?/p>
化學成分復雜,主要含有毛茛甙及木蘭花堿。主要藥用植物有黃連、烏頭、威靈仙、白頭翁、升麻、毛茛、金盞花、鐵線蓮等。約50屬,2000種,主要分布于北溫帶;我國有43屬,800余種,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已知藥用的有30屬,近500種。
本科突出的特征是:草本。葉分裂或復葉?;▋尚?,雄蕊和雌蕊常為多數(shù),離生,螺旋狀排列在膨大的花托上;多為聚合瘦果。
本科和木蘭科的花的構(gòu)造相似,但木蘭科為木本,有油細胞;其花粉有1萌發(fā)孔,為單溝花粉,而毛茛科為草本,無油細胞;花粉為三溝花粉或其衍生類型散溝、散孔花粉。
本科植物的維管束常具“V”字形排列的導管;維管束有的散生,類似單子葉植物,如升麻屬、類葉升麻屬和烏頭屬的某些種。本科植物類型多樣,化學成分亦復雜。毛茛苷(ranunculin)和異喹啉生物堿,如木蘭花堿(magnoflorine),是科的特征性成分。
毛茛苷具引赤發(fā)泡和抗炎作用,普遍存在于銀蓮花屬(Anemone)、毛茛屬(Ranunculus)和鐵線蓮屬(Clematis)。
芐基異喹啉生物堿,如小檗堿(berberine)主要存在于黃連屬(Coptis)、唐松草屬(Thalictrum)。
雙芐基異喹啉生物堿,如海蘭地嗪(hernandezine)具有抗癌作用。烏頭屬(Aconitum)、翠雀屬(Delphinium)普遍含有二萜類生物堿,如毒性很強的烏頭堿(aconitine)。
強心苷分布于側(cè)金盞花屬(Adonis)、鐵筷子屬(Helleborus),如福壽草毒苷(adonitoxin)。升麻屬、類葉升麻屬、鐵破鑼屬(Beesia)、黃三七屬(Souliea)含四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如升麻屬含有升麻醇(cimigenol)。三萜皂苷類化合物在本科植物中也有較廣泛的分布。
芍藥屬(Paeonia)植物普遍含有芍藥苷(paeoniflorin)、牡丹酚(paeonol)、牡丹酚苷(paeonoside)及微量生物堿,但不含有毛茛科的兩種特有成分:毛茛苷及木蘭花堿。加上形態(tài)學特征的較大差異,故有人將其另立為芍藥科(牡丹科)Paeoniaceae。特征
攀緣草本或木質(zhì)蔓生藤本。羽狀復葉對生?;ㄝ?-5,鑷合狀排列;無花瓣;雄蕊和雌蕊多數(shù)。瘦果集合成1頭狀體,具宿存的羽毛狀花柱。轉(zhuǎn)子蓮(Clematispatens)2、鐵線蓮屬(Clematis)鐵線蓮屬(Clematis)花萼花瓣狀長柱鐵線蓮ClematislongistylaHand.-Mazz為鐵線蓮屬;藤本,葉對生,有二回三小葉,或為有2小葉的羽狀復葉,或為3小葉。花柱與柱頭絲狀。鐵線蓮藤本,小枝褐色,具縱溝槽,復葉,花單生葉腋;根入藥,有解毒、利尿、活血散瘀之效,民間用根治關(guān)節(jié)炎。1、毛茛屬(Ranunculus)特征直立草本?;S色;萼片、花瓣各5,分離,花瓣基部有1蜜腺穴;雄蕊和心皮均為多數(shù),離生,螺旋狀排列于突起的花托上。瘦果集合成頭狀。常見的代表植物(1)毛茛Ranunculusjaponicus(2)石龍芮Ranunculus-sceleratus毛茛
石龍芮毛茛:全草外用治跌打損傷,又作發(fā)泡藥。
毛茛(Ranunculusjaponicus)(2)石龍芮RanunculussceleratusLinn.全草入藥,能散疚化結(jié),治淋巴結(jié)核等癥。
全草含白頭翁素、原白頭翁素。為有毒植物。
3、黃連屬(Coptis)根莖入藥,主含小檗堿,有消炎抗菌作用,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特征草本。根狀莖黃色,味苦。葉三角狀卵形,3全裂,中央裂片具細柄?;▋尚?;萼片線形;花瓣5;心皮8—12。蓇葖果。4.烏頭屬(Aconitum)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肥厚。葉掌狀,3至5裂??偁罨ㄐ?,密生白色柔毛;花萼藍紫色,最上萼片呈盔狀;花瓣有2片退化成蜜腺,另3片消失;雄蕊多數(shù);心皮3,分離。蓇葖果。烏頭花解剖
A萼片藍紫色,艷麗,上方萼片高盔狀B側(cè)萼片與下方的萼片不等大C花瓣2,退化成蜜腺,包在上萼片內(nèi),有長爪D雄蕊多數(shù),心皮3-5枚,離生⒈花的縱剖面模式圖⒉~⒌花的外形⒍~⒒花瓣為烏頭屬;葉密集,花序具2-7花,萼片5,淡黃色,上萼片船狀盔形,邊緣在中部以下稍縊縮,花瓣2,距極短。塊根入藥,倒卵球形,可治中風痰雍,口眼歪斜、破傷風等癥。
黃花烏頭Aconitumcoreanum(Lévl.)Raipaics,5、白頭翁屬(Pulsatilla)又名打碗花,為白頭翁屬;具粗壯的圓錐狀根,全株被白色絨毛,葉基生,寬卵形;根及全株入藥,根為清熱解毒、涼血藥,治菌痢、阿米巴痢疾、淋巴結(jié)炎、鼻衄、痔瘡出血等癥。白頭翁(Pulsatillachinensis)特征全株被白色綿毛,有宿存、延伸的羽毛狀花柱。(1)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6、牡丹屬(Paeonia)牡丹又名洛陽花,;下部莖木質(zhì),樹皮黑灰色,分枝多,髓黑褐色,葉紙質(zhì),通常為二回三回復葉;根皮入藥,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鎮(zhèn)痙、通經(jīng)之效,治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中風、瘀血腹痛、痛經(jīng)、血熱發(fā)疹、急慢性盲腸炎等癥。綠牡丹(2)芍藥(Paeonialactiflora)為毛茛科芍藥屬;草本,莖直立,上部分枝,淡綠色,莖下部葉為二回三出復葉,上部為3小葉或單葉,花瓣倒卵形;根入藥,有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柔肝鎮(zhèn)痛、收斂和緩解肌肉緊張的作用,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行經(jīng)腹痛、崩漏帶下、胸脅刺痛、痢疾腹痛、肝旺頭痛等癥。茄科Solanaceae
本科重要特征:
1.草本或灌木,稀小喬木或藤本。
2.單葉互生,有時呈大小葉對生狀。
3.花兩性,輻射對稱,單生、簇生或成各式的聚傘花序類;萼常5裂或平截,宿存,可隨果增大;花冠5裂,呈幅狀、鐘狀、或高腳碟狀,雄蕊5枚,著生在花冠裂片上,與花冠裂片互生,花藥縱裂或孔裂。
4.子房上位,2心皮,2室或不完全4室,中軸胎座,胚珠多數(shù),柱頭頭狀或2淺裂。
5.蒴果或漿果,種子盤形或腎形。
6.本科植物常含有生物堿,并含有草酸鈣砂晶。
7.花程式:﹡
K(5)C(5)A5,4G(2:2:∞)。
常見的植物有寧夏枸杞、曼陀羅、洋金花、天仙子、酸漿、龍葵、白英、華山參。
本科突出特征:葉互生?;ㄝ椛鋵ΨQ,5基數(shù),子房2室,胚珠多。
約80屬,3000種,分布于溫帶至熱帶地區(qū)。我國26屬,107種,各省區(qū)均有分布。已知藥用25屬,84種。
本科化學成分含多種生物堿。其中,托品類生物堿,如阿托品(atropine)、東莨菪堿(scopolamine)、山莨菪堿(anisodamine)、莨菪堿(hyoscyamine)、顛茄堿(belladonine)等,為抗膽堿藥,能解痙止痛,多含于顛茄屬(Atropa)、天仙子屬、莨菪屬(Scopolia)、曼陀羅屬(Datura)、矮莨菪屬(Przewalskia)、茄參屬(Mandragora)等屬植物中。甾體類生物堿,如龍葵堿(solanine)、蜀羊泉堿(soladulcine)等,主要含于茄屬(Solanum)、酸漿屬(Physalis)及辣椒屬(Capsium)中,多具抗菌消炎作用。吡啶型生物堿,如葫蘆巴堿(trigoneline)、石榴堿(pelletierine)、左旋毒藜堿(l-anabasine)。其他生物堿,如甜菜堿(btaine),含于枸杞屬中。
其他,尚含黃酮類、香豆素等化合物。重要藥用植物:
枸杞LyciumchinenseMill.又名狗牙根;落葉多分枝灌木,全株光滑無毛,枝條細弱,弓狀彎曲或俯垂,灰白色,具棘刺,葉紙質(zhì),互生或2-4枚簇生于短枝上,漿果長卵形,紅色,種子多數(shù),腎形,黃色。功效同寧夏枸杞,但質(zhì)稍次。同屬植物寧夏枸杞L.barbarumL.又名中寧枸杞,粗壯灌木,分枝較密。果實入藥,能補肝益腎、益精明目,根皮入藥稱地骨皮,能清熱涼血、退虛熱。
曼陀羅DaturastramoniumL.
花白色,花冠漏斗狀,子房不完全4室,即頂部兩兩相通成2室,蒴果直立,表面有硬針刺,成熟后頂端4瓣裂。毛曼陀羅
天仙子HyoscyamusnigerL.
又名莨菪,二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粘性腺毛和長柔毛,有特殊臭氣。根粗壯,肉質(zhì)。有蓮座狀葉叢,莖生葉互生,卵形,下部葉有柄,上部葉無柄,基部下延,抱莖,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波狀淺裂或深裂?;▎紊谌~腋,在莖上端聚集成頂生的蝎尾式總狀花序;花萼筒狀鐘形,果時增大成壺狀;花冠漏斗狀,淺黃色,有紫色斑紋。蒴果頂端蓋裂,包于宿萼內(nèi)。種子圓腎形,棕黃色。種子入藥稱為天仙子,能定驚止痛;根、莖、葉多為提取莨菪堿和東莨菪堿的原料。種子入藥稱為天仙子,能定驚止痛;根、莖、葉多為提取莨菪堿和東莨菪堿的原料。
又名紅姑娘、錦燈籠;花單生于葉腋花冠輻狀,白色;漿果球形,橙紅色,被膨大的宿萼所包,果實成熟時宿萼橙色至橙黃色,遠較漿果大;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利尿之效,能治熱咳、炎痛、黃疸、水腫、疔瘡、丹毒、瘧疾等癥。酸
漿PhysalisalkekengiL.var.franchetii(Mast.)Makino龍
葵SolanumnigrumL.
花序短蝎尾狀,腋外生,花萼杯狀,花冠白色,輻狀,裂片卵狀三角形。漿果球形,熟時黑色。全草入藥能清熱解毒、祛風利濕,活血消腫。
白
英SolanumlyratumThunb.又名蜀羊泉;葉3-5裂或少數(shù)全緣,基部戟形或提琴形,漿果球形,熟后黑紅色,種子近盤狀,扁平;全草入藥,有清熱利尿消腫解毒、祛風濕之效,治小兒驚風,風火牙痛等。多年生草本。花單生葉腋,鐘形,下垂,花冠暗紫色,漿果球形,熟時紫黑色。全草能松弛平滑肌,抑制腺體分泌,加速心率,擴大瞳孔,又為提取阿托品的原料。
顛茄AtropabelladonnaL.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一、本科重要特征:1.草本,少灌木或喬木。
2.葉多對生。
3.花兩性,兩側(cè)對稱,成總狀或聚傘花序;萼4—5裂,宿存;花冠4—5裂,多少二唇形,雄蕊4枚,二強,少為2枚或5枚,著生在花冠上,花盤環(huán)狀或一側(cè)退化。
4.子房上位,2心皮,2室,中軸胎座,胚珠多數(shù),花柱頂生。
5.蒴果,種子多而細小。
花程式:↑K(4~5)C(4~5)A4,2G(2:2:∞)。
常見的植物有地黃、玄參、胡黃連、陰行草、泡桐、婆婆納等。
本科突出特征:草本。唇形花冠;2強雄蕊;子房具2縱溝,2室,胚珠多數(shù)。蒴果。
本科植物約200屬,3000種,遍布于世界各地。我國約60屬,634種,分布南北各地,主要產(chǎn)于西南。已知藥用45屬,233種。
本科植物具雙韌維管束。
本科植物主要含有環(huán)烯醚萜甙類,水解后變?yōu)楹谏?。其他有黃酮類,少數(shù)含強心甙。環(huán)烯醚萜類,如桃葉珊瑚甙(aucubin)、玄參甙(hapagoside)、胡黃連甙(kurroside)。強心甙,如洋地黃毒甙(digitoxin),地高辛(digoxin),毛花洋地黃甙丙(lanatoxideC)等。黃酮類,如黃芩素(baicalein)、蒙花甙(linarin)等。玄參科的花1.兩側(cè)對稱花2.輻射對稱花3.兩側(cè)對稱花縱剖(示子房上位,花柱頂生,子房具縱溝)4.子房橫切面(示中軸胎座,胚珠多數(shù))二、重要藥用植物:
地
黃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為玄參科地黃屬;全株密被灰白色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根狀莖肉質(zhì)肥厚,塊狀,鮮時黃色,葉多基生,蓮座狀,總狀花序頂生,花冠紫紅色,內(nèi)面黃紫色,根狀莖入藥,生地黃能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熟地黃能滋陰補腎,補血調(diào)經(jīng),主治陰虛發(fā)熱、消渴、吐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腎虛腰痛等。
玄參ScrophularianingpoensisHemsl.
又稱浙玄參,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肥大呈紡錘狀,黃褐色,干后變黑?;ü谧虾谏?,能滋陰降火,生津,消腫解毒。
同屬植物北ScrophulariabuergerianaMiq.聚傘花序聚縮成穗狀,花冠黃綠色,分布與北方省區(qū)。根也作“玄參”用。胡黃連PicrorhizaScrophulariifloraPennell.
多年生矮小草本。根狀莖粗壯,長圓錐形。葉基生、匙形?;芗伤霠罹蹅慊ㄐ颍换ü诎底仙驕\藍色。分布于西藏及云南西北部。根莖能退虛熱、燥濕,消疳,解毒。
陰行草SiphonostegiachinensisBenth.
全草入藥稱鈴茵陳、北劉寄奴,有清熱利濕,活血祛瘀作用。婆婆納
VeronicadidymaTenore
又名野芫荽,莖下部葉對生,上部葉互生,葉柄短,葉片心形至腎形,總狀花序頂生,苞片葉狀,互生,與花梗近等長,花萼4深裂幾達基部,花冠淡紫色、藍色、粉色或白色,蒴果近腎形,種子舟狀;全草入藥,能涼血止血、理氣止痛。菊科Compositae
*↑K0~∞C(3~5)A(4~5)G(2∶1∶1)。
1.草本,有的種類具乳汁或樹脂道。
2.葉互生,少對生或輪生。
3.花小,兩性,成頭狀花序,外有1層或數(shù)層總苞片組成的總苞圍繞,頭狀花序單生或再排成總狀、聚傘狀、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柄擴大的頂部呈平坦或隆起稱為花序托,有些花具小苞片稱為托片,花萼退化成為冠狀毛、鱗片狀或缺如;花冠管狀、舌狀或假舌狀,漏斗狀,頭狀花序中的小花有異型(外圍舌狀、假舌狀或漏斗狀,稱緣花,中央為管狀花,稱盤花)或同型(全為管狀花或舌狀花),雄蕊5,花絲分離,貼生于花冠管上,聚藥雄蕊,連成管狀包在花柱外面,花藥基部鈍或有尾狀物。
4.子房下位,2心皮1室,1枚胚珠,基底著生,花柱單一,柱頭2裂,瘦果,頂端常有刺狀、羽狀冠毛或鱗片。
菊科是被子植物第一大科,約1000屬,25000—30000種,占有花植物的1/10,全球廣布,主產(chǎn)溫帶地區(qū)。我國約227屬,2323種,全國廣布,已知藥用155屬,778種,占我國菊科植物的近1/3。
菊科植物的功效是多方面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主要分布在紫菀屬(如紫菀)、旋復花屬(如旋復花)、橐吾屬Ligularia(如山紫菀)中;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作用,主要分布在舌狀花亞科,尤其集中在苦苣菜屬Sonchus、蒲公英屬和萵苣屬中;祛風除濕、通經(jīng)活絡作用,多集中在風毛菊屬Saussurea(如雪蓮花)、豨薟屬(如豨薟草);活血止血作用,多集中在薊屬(如大薊、刺兒菜)、紅花屬(如紅花)中。
本科化學成份多樣,最突出的是倍半萜內(nèi)酯,目前已發(fā)現(xiàn)500余種,生理活性顯著,如佩蘭內(nèi)酯(euparatin)、地膽草內(nèi)酯(elephantopin)、斑鳩菊內(nèi)酯(vernolepin)、蛇鞭菊內(nèi)酯均有抑制癌細胞作用。青蒿素arteannuin可殺滅瘧原蟲,用治惡性瘧疾。
菊科常分為管狀花亞科和舌狀花亞科。
本科突出特征:頭狀花序具總苞,有舌狀花或管狀花,聚藥雄蕊,子房下位,1室,具1胚珠。連萼瘦果。本科植物很少含有淀粉,但大多含有菊糖。常見的藥用植物有紅花、菊花、白術(shù)、蒼術(shù)、茵陳、黃花蒿、濱蒿、艾、木香、紫菀、牛蒡、旋復花、醴腸、佩蘭、蒲公英、大薊、小薊、千里光、天明精、蒼耳、祁州漏蘆、款冬、飛廉、豨薟、山萵苣、大丁草、橐吾、兔耳傘、菊葉三七、青蒿、南牡蒿、大金雞菊、大麗花、鬼針草、馬蘭、澤蘭??偘啥鄬涌偘M成,花(序)托膨大,頂部平坦,上部著生許多無柄花,周邊花舌狀,每朵花下面有一鱗片狀的苞片稱為托片,開花順序開花順序為向心式開放。
向日葵花果解剖
托片(A),與花蕾(B),雄花期的管狀花(C),聚藥雄蕊被內(nèi)藏的花柱頂?shù)煤芨撸苹ㄆ诘墓軤罨?D),聚藥雄蕊(E),子房縱切(F),可見內(nèi)含1基底著生的胚珠;果實(葵花子)(G),為子房下位,2心皮1室,內(nèi)含1種子的瘦果,子房以外的部分(如花萼)葉參與了果實的形成是一種假果,特稱為連萼瘦果(cypsela),通常專指菊科的果實。向日葵頭狀花序縱切
。重要藥用植物
茵
陳ArtemisiacapillarisThunb.
為菊科蒿屬;多年生半灌木,葉二次羽狀分裂,幼時密被絹毛,終裂片線形,花序托無毛;幼苗入藥,治黃疸型或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黃花蒿A.annuaL.
為菊科蒿屬;一年生草本,基部及下部葉在花期枯萎,中部葉卵形,三回羽狀深裂,葉軸兩側(cè)具狹翅,兩面被短柔毛,總苞半球形,直徑1.5毫米,雌花4-8個;全草入藥,可治結(jié)核病潮熱、瘧疾、傷暑、低熱無汗,也可滅蚊。
青
蒿A.apiaceaHance
與黃花蒿相似,主要區(qū)別:中部葉長圓形,葉軸呈節(jié)櫛(zhì)狀,兩面均無毛,總苞球形,直徑4-5毫米,雌花15朵;全草入藥,功效同黃花蒿。
紅
花CarthamustinctoriusL.
為紅花屬;原產(chǎn)中亞,花供藥用,主要成分為紅花苷、紅花醌苷;具有活血通經(jīng)、祛瘀止痛之效,主治痛經(jīng)、閉經(jīng)、冠心病、心絞痛、跌打損傷、瘀血作痛等癥。紅花種仁含油35—50%,紅花油含亞油酸75%—78%,比任何油都高。食用紅花油能明顯降低人血清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添加入護膚品中可防皺,抗炎。
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
又名黃黃苗,為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葉基生,大頭羽裂或倒向羽裂(倒裂片三角形指向后方),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漸狹,邊緣具細齒、波狀齒羽狀淺裂或倒向羽狀深裂,頂生裂片較大三角狀戟形,近全緣,側(cè)生裂片較小,寬三角形,具細齒;花葶數(shù)個,單生,不分枝,與葉近等長;舌狀花多數(shù)黃色,冠毛白色,剛毛狀,果實成熟時剛毛可隨風飄動;全草入藥,主要成分為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尿通淋之功效,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蒲公英頭狀花序縱切
花程式:↑K∞C(5)A(5)G(2:1;1)
總苞片2層,綠色(A);花全為舌狀花,花冠頂端5裂齒(即由5個花冠裂片結(jié)成1個舌片(B)),花無柄,子房下位(C),子房頂部有短喙(D),喙在花后迅速加長,果實又因干燥變?yōu)榧毥z狀,將冠毛托起至頂端。
蒲公英花解剖
花冠上部舌狀5裂齒(A),下部管狀(B)聚藥雄蕊(C)花絲分離(D)著生在花冠筒的上部,柱頭與花柱從花藥筒中穿出時將花粉推出,然后柱頭張開露出授粉面(E)接受花粉,連萼瘦果(F)有中棱與瘤狀突起,具細長的喙,冠毛(G)白色,宿存。
旋復花InulajaponicaThunb.為旋復花屬植物;莖直立,單生或簇生,上有分枝,被長伏毛,基部葉有柄,下部葉通常宿存,頭狀花序直徑2-4厘米5-13個排成散房狀,雌花舌狀,黃色;全草入藥,根葉治刀傷、疔毒,煎服可平喘鎮(zhèn)咳;幼苗稱“金沸草”,花稱“旋復花”,功效相似,能化氣降痰、軟堅行水。
馬
蘭Kalimerisindica(L.)Sch.-Biop.
又名田邊菊,為馬蘭屬;頭狀花序直徑約2.5cm,單生枝頂排成疏傘房花序,總苞片2-3層,舌狀花1層,舌片淡紫色;全草入藥,具消食積、除濕熱、消化不良、中耳炎等。
澤
蘭EupatoriumjaponicumThunb.為澤蘭屬;莖直立,密被淡黃色節(jié)狀毛,通常具紫色斑點,葉對生或上部互生,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邊緣具鈍或銳粗鋸齒,基部楔形;總苞片先端鈍尖;頭狀花序排列成傘房花序;在湖北、湖南、北京、安徽、陜西、山東、浙江等省市用其地上部分作佩蘭用,治扁桃腺炎、咽喉炎、肺炎、感冒發(fā)燒、麻疹、毒蛇咬傷血淋等;根可治療和預防白喉。
佩蘭EupatoriumfortuneiTrucz.莖被短柔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較密,中下部脫毛。葉矩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邊緣有粗大的鋸齒,大部分葉3全裂,中裂片較大,全部葉有長葉柄,頭狀花序在莖頂或短花序分枝的頂端排列成復傘房花序;總苞片頂端鈍。頭狀花序含小花5個,紅紫色。全草入藥,主含揮發(fā)油,能化濕醒脾,祛暑濕。
大
薊CirsiumjaponicumDC.牛
蒡ArctiumlappaL.二年生草本,主根肉質(zhì),莖直立,紫色,上部多分枝,基部葉叢生,具長柄,中部葉寬卵形至心形,邊緣波狀或具細齒,果實略呈三棱狀;果實入藥,稱牛蒡子或大力子或牛子,具有疏散風熱、散結(jié)解毒之效,主治風熱感冒、頭痛、咽喉腫痛、流行性腮腺炎疹出不透等癥。
金盞菊CalendulaofficinalisL.
花含類胡蘿卜素約3%,揮發(fā)油約0.02%,樹脂約3.44%,蘋果酸約6.84%,十五酸,向量水楊酸,少量生物堿和具有一種有機質(zhì)的酶。根含有三萜皂苷。地上部分含有苦味質(zhì),齊墩果酸苷等。種子含有脂肪酸,蠟醇,甾醇及生物堿。根能行氣活血,花有涼血止血之功效?;?、葉有抗菌消炎作用,特別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效果較好。動物試驗證明,花提取物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鎮(zhèn)靜作用,可降低反射興奮性。歐洲民間外用于皮膚、粘膜的各種炎癥,亦可內(nèi)服治各種炎癥及潰瘍。用于消化道癌腫可減輕中毒癥狀,改善飲食睡眠等,亦有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者。
金盞菊花富含類胡蘿卜素和類黃酮,二者不僅是藥用成分,而且是兩類重要的天然色素,具很高的商業(yè)價值,國外已將它們應用到食品、化妝品等領域。金盞菊花中富含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成分。每100克干花含蛋白質(zhì)9.5克,脂肪13.1克。還原糖10.2克,粗纖維10.4克,灰分9.5克,鉀2920mg,鎂200mg,鐵90mg,鍶650ug,以及多種氨基酸、抗壞血酸、葉綠素等。故金盞菊花不僅可以藥用,而且有望在花卉入肴、制茶等方面得到開發(fā)和利用。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3-48cm,全株有短毛。莖有縱棱。葉互生,長2.2-7.8cm,質(zhì)細嫩,長便卵形,淡綠色,無葉柄。頭狀花序,直徑3.3-7.8cm;花異性,放射狀;緣花舌狀,1-2列。瘦果禿凈,無冠毛。大花金挖耳
CarpesiummacrocephalumFranch.etSavat.為天明精屬;頭狀花序直徑2.5-3.5厘米,單生莖頂和腋生枝端,下垂,外形似大挖耳勺;全草入藥,治吐血。
雪
蓮Saussureainvolucratakar.etKir.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基部有許多棕褐色絲狀殘存葉片。莖粗壯,直徑2-3厘米,無毛;葉密集,近革質(zhì),下部葉綠色,上部的葉乳白色,膜質(zhì),無柄,葉片倒披針形,長10~13cm,寬2.5~4.5cm,先端漸尖,基部抱莖,邊緣有鋸齒??偘~狀,卵形,多層,近似膜質(zhì),白色或淡綠黃色;花棕紫色,全為管狀花。瘦果,冠毛白色,刺毛狀。整朵雪蓮看似一個頭狀花序,實際上是由許多小的頭狀花序集生而成。生于天山3000m左右的高山石縫、礫石和沙質(zhì)河灘中。帶花全株入藥,性大熱,含蕓香苷、雪蓮內(nèi)酯、生物堿、揮發(fā)油、多糖等;能除寒,壯陽,調(diào)經(jīng),止血。用于陽痿、腰膝軟弱、婦女崩帶、月經(jīng)不調(diào)、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外傷出血。
雪
蓮
雪蓮花解剖
蒼
耳XanthiumsibiricumPatr.etWilld.
為蒼耳屬植物;莖無刺,上有淺褐色斑點,葉三角狀卵形或心形,基部三出脈;果實成熟后囊狀苞片變堅硬,密被鉤刺;果實入藥,有微毒,具有發(fā)汗通竅、散風驅(qū)濕、消炎鎮(zhèn)痛之效;幼苗有劇毒。草本,葉互生,葉緣具不規(guī)則的鋸齒,兩面有糙伏毛。頭狀花序單性同株,雄花序在上(A),雌花序在下或腋生(B),雌花序的總苞片2-3層,內(nèi)層的2總苞片較大,愈合成一個2室的壺狀體(C),外生鉤刺,頂端有喙(D),每室有一花,連萼瘦果(E),果皮黑色,種皮(F),子葉(G)。
蒼耳花枝
蒼耳花解剖
雌花雙生于壺狀的總苞內(nèi)(A),子房1室,基底有1胚珠(B),花柱2(C),的基部周圍有一圈花被退化的領狀物(D),柱頭細長(E),雄花序下有總苞數(shù)片(F);每朵花出自苞腋(G);花冠筒狀,5齒裂(H);花絲結(jié)合成筒(I),花藥離生(J)。蒼耳的花不具蜜腺;單性,花被退化,花藥分離,挺出在花序外周,柱頭伸出,是適應風媒傳粉的結(jié)構(gòu)。
藍刺頭EchinopslatifoliusTausch.又名驢欺口或禹州漏蘆莖上部密生白綿毛,下部疏生蛛絲狀毛,葉片二回羽狀分裂,裂片與鋸齒先端針刺狀,復頭狀花序球形,全為管狀花,藍紫色,產(chǎn)東北、華北至華東及河南、山東。
祁州漏蘆
Rhaponticumuniflorum(L.)DC.為祁州漏蘆屬;莖直立,不分枝,單個或數(shù)個叢生,具條紋,基部葉大,具長柄,長橢圓形,羽狀深裂至淺裂,裂片長圓形,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齒,中部葉具短柄或無柄,較小。分布在東北與華北。
上述兩種植物的根稱漏蘆,能清熱解毒,消癰腫,通乳。主治乳腺炎、乳汁不通、腮腺炎、癤腫淋巴結(jié)結(jié)核、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等癥。
豚
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L.
一年生草本,葉2-3回羽狀分裂,頭狀花序黃綠色,再排成總狀。原產(chǎn)北美,長江流域有野生,為農(nóng)田惡性雜草,能使玉米、大豆等作物急劇減產(chǎn),又為極易引起人花粉過敏的惡性雜草。
紫莖澤蘭EupatoriumcoelestinumL.自從50年代從東南亞侵入云南之后,在文山、紅河、思茅、西雙版納、楚雄等地州的幾十個縣均有傳播。又名破壞草,由中北美洲入侵我國西南省區(qū),后沿著鐵道線往北飛速發(fā)展,是農(nóng)田與林緣的惡性雜草。
天然草場被紫莖澤蘭入侵三年后覆蓋程度可達90%以上,牧草幾乎消失;紫莖澤蘭帶冠毛的種子和花粉能引起馬屬動物哮喘病,尤其是種子上帶鉤的纖毛被牲畜吸入后直接往氣管和肺部鉆,引起牲畜組織壞死和死亡;用紫莖澤蘭的莖葉墊圈或下田作漚肥,可引起牲畜蹄子腐爛、人的手腳皮膚發(fā)炎。
另外,紫莖澤蘭對林業(yè)和農(nóng)業(yè)造成的危害也相當大:使幼樹衰弱甚至死亡;使經(jīng)濟林推遲投產(chǎn),效益下降;入侵田邊地埂,就與莊稼爭水、爭肥、爭陽光,造成入侵田塊減產(chǎn)。另外,紫莖澤蘭入侵120天后,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鉀分別下降56%-96%、46%-53%、6%-33%,從而導致土壤肥力嚴重下降,土地嚴重退化。
天然草場被紫莖澤蘭入侵三年后覆蓋程度可達90%以上,牧草幾乎消失;紫莖澤蘭帶冠毛的種子和花粉能引起馬屬動物哮喘病,尤其是種子上帶鉤的纖毛被牲畜吸入后直接往氣管和肺部鉆,引起牲畜組織壞死和死亡;用紫莖澤蘭的莖葉墊圈或下田作漚肥,可引起牲畜蹄子腐爛、人的手腳皮膚發(fā)炎。
另外,紫莖澤蘭對林業(yè)和農(nóng)業(yè)造成的危害也相當大:使幼樹衰弱甚至死亡;使經(jīng)濟林推遲投產(chǎn),效益下降;入侵田邊地埂,就與莊稼爭水、爭肥、爭陽光,造成入侵田塊減產(chǎn)。另外,紫莖澤蘭入侵120天后,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鉀分別下降56%-96%、46%-53%、6%-33%,從而導致土壤肥力嚴重下降,土地嚴重退化。
中國國家環(huán)??偩止剂耸着肭种袊?6種外來物種名單,分別為紫莖澤蘭、薇甘菊、空心蓮子草、豚草、毒麥、互花米草、飛機草、鳳眼蓮(水葫蘆)、假高粱、蔗扁蛾、濕地松粉蚧、強大小蠹、美國白蛾、非洲大蝸牛、福壽螺、牛蛙,其中紫莖澤蘭、薇甘菊和豚草均來自菊科,紫莖澤蘭首當其沖。外來入侵物種已對中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菊
芋HelianthustuberosusL.又名洋姜或五星草;多年生草本,高1-3米,具塊莖,形似生姜;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具白色短糙毛或剛毛,基部葉對生,上部葉互生,矩卵形至卵狀橢圓形,表面粗糙,背面有柔毛;頭狀花序數(shù)個,生于枝端,舌狀花淡黃色,管狀花黃色;塊莖入藥,能清熱涼血,接骨,主治腸熱瀉血,跌打骨傷,也可用于制作醬菜或提制酒精。含有多量菊糖或果糖,又可作制糖或糖漿的原料。
葫蘆科Cucurbitaceae本科重要特征
1.草質(zhì)藤木,具腋生卷須。2.單葉互生,常為掌狀淺裂或深裂,有時為鳥趾狀復3.花單性,同株或異株,輻射對稱;花萼及花冠5裂,雄蕊有雄蕊5枚,分離或各式合生,合生時常為2對合生,一枚分離,藥室直或折曲;雌蕊子房下位,3心皮1室,側(cè)膜胎座,胎座肥大,常在子房中央相遇,胚珠多數(shù),花柱1,柱頭膨大,3裂。4.瓠果,稀蒴果,種子常扁平。5.本科植物常含有四環(huán)三萜類葫蘆烷型皂苷。6.♂﹡
K(5)C(5)A5,(2)+(2)+1;
♀﹡K(5)C(5)G(3:1:∞)。常見的植物有栝樓、羅漢果、木鱉、絞股藍、冬瓜(皮)、西瓜(霜)、絲瓜(絡)等。
本科突出特征:具卷須的草質(zhì)藤本。單葉掌狀分裂。子房下位,3室。瓠果。
約113屬,800種,大多數(shù)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我國約32屬,155種,全國均有,以南部和西南部最多,已知藥用21屬,53種。
四環(huán)三萜葫蘆烷(cucurbiane)型化合物為本科特征性成份。如葫蘆素(cucurbitacines)具抗癌活性,但效價低,毒性強。雪膽甲素(25-acetatedihydrocucurbitacinF)和雪膽乙素(dihydrocucrbitacinF)具抗菌消炎作用。羅漢果苷(mogrosides),其甜度為蔗糖的三百倍。絞股藍中的絞股藍苷(gypenoside)具有與人參皂苷類似的生理活性,已用于醫(yī)療保健。五環(huán)三萜齊墩果烷型皂苷亦在本科中存在,如木鱉子皂苷(momordin),土貝母皂苷。蛋白質(zhì),如天花粉蛋白可用于妊娠中期引產(chǎn)。
氨基酸類,如南瓜子氨酸(cucurbitine)有驅(qū)蟲作用。重要藥用植物
絞股藍Gynostemmapentaphyllum(Thunb.)Makino卷須2叉,著生葉腋,葉鳥足狀復葉,有5-7小葉,具柔毛,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圓錐狀,瓠果;全草入藥,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現(xiàn)多作滋補強壯藥,有抗疲勞,抗衰老作用,并可治多種癌癥,亦作保健飲料,文獻報道有20種皂苷,其中4種與人參皂苷類似。絲
瓜Luffacylindrica(L.)Roem.
卷須稍被毛,2-4叉,雌雄同株,雄花序總狀,腋生,柱頭3個,膨大,果實成熟時內(nèi)有發(fā)達的網(wǎng)狀纖維;嫩果可作蔬菜,果熟后其內(nèi)的網(wǎng)狀纖維可作洗滌灶具之用.有清熱化痰、活血、通絡、舒筋健脾、解毒之效;治痰喘磕漱、崩帶、腰、胸肋疼痛、肢面浮腫、婦女閉經(jīng)等癥。
冬
瓜Beninasahispida(Thunb.)cogn.
冬瓜皮能清熱利尿,消腫,冬瓜子能清熱利濕,排膿消腫。佛手瓜Sechiumedule
西
瓜Citrulluslanatus原產(chǎn)在非洲,埃及栽培西瓜有5—6千年的歷史。
赤
瓟
又名野甜瓜,為葫蘆科赤瓟屬;塊根黃色,卷須單一,與葉對生,花雌雄異株,雄花單生或聚生于短枝上端程總狀花序,雄蕊5個,兩兩靠合,一個分離,雌花單生葉腋,果卵狀長圓形,具10條縱棱,熟時鮮紅色,根及果實入藥,有理氣、活血、祛痰、清熱解毒之效,治扭腰岔氣、跌打腫痛、癰腫、乳癰等癥。
土貝母:
又名假貝母,為葫蘆科土貝母屬;主要特征,其鱗莖肥厚肉質(zhì),白色,扁球型形,或不規(guī)則球形,卷須單一或二叉,花冠裂片全緣,雄蕊5個,單葉分裂,葉片近圓形,基部小裂片頂端有2對突出的腺體。鱗莖入藥,有消腫散結(jié)、解毒之效,治乳癰、淋巴結(jié)核、頸淋巴結(jié)炎及蛇、蟲毒等癥。
栝
樓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葉掌狀3-9淺裂至中裂,中裂片菱狀倒卵形,邊緣常再淺裂或有齒;瓠果橢圓形,熟時果皮果瓤橙黃色,種子橢圓形,扁平,淺棕色。成熟果實稱栝樓(全瓜蔞),能清熱滌痰,寬胸散結(jié),潤燥滑腸;果皮入藥稱瓜蔞皮能清熱化痰,利氣寬胸;種子稱瓜蔞子,能潤肺化痰,潤腸通便,根入藥稱為天花粉,嫩個生津止渴,降火潤燥;天花粉蛋白能引產(chǎn)。
羅漢果Siraitisgrosvenorii
產(chǎn)于廣東、廣西及海南等省區(qū),果能清熱涼血,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根能清熱利濕,解毒。
桔??艭amlanulaceae
本科重要特征:
1.草本,常具乳汁。2.葉互生或?qū)ι?,稀輪生,無托葉。3.花兩性,輻射對稱或兩側(cè)對稱,單生或成聚傘狀、總狀或圓錐狀成頭狀花序,萼常5裂,宿存;花冠5裂,鐘狀或管狀;稀二唇形,雄蕊5,與花冠裂片同數(shù)且互生,著生與花冠基部或花盤上,花絲分離,花藥聚合成管狀或分離。4.子房下位或半下位,2-5心皮合生成2-5室,中軸胎座,胚珠多數(shù),花柱圓柱形,柱頭2-5裂,蒴果。
5.花程式:*↑K(5)C(5)A5,(5)G(2~5∶2~5∶∞)。
本科突出特征:具白色乳汁草本。花冠輻射對稱,鐘狀;雄蕊5;心皮3,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數(shù)。蒴果。
在分類上,桔??朴袃煞N觀點:一種觀點主張廣義的桔???,即包含半邊蓮屬Lobelia;另一種觀點主張半邊蓮屬的花是兩則對稱,花冠二唇形,上唇2裂至基部,下唇3裂,5枚雄蕊著生在花冠管上,花絲分離而花藥合生環(huán)繞花柱,與桔??破渌麑俨煌?,而主張將其獨立成半邊蓮科Lobeliaceae
。
60屬,約2000種,分布全球,以溫帶和亞熱帶為多。我國17屬,134種,分布全國,以西南部為多,已知藥用13屬,111種。
本科植物普遍含皂苷,如桔梗皂苷(platycodins)有抗炎、鎮(zhèn)靜、鎮(zhèn)咳作用。有的含糖類,黨生多糖可增強免疫力。生物堿,多存在于半邊蓮屬中,如山梗來堿(lobeline)有興奮呼吸作用,黨參含黨參堿(codonopsine)。本科某些植物含菊糖,不含淀粉,是與菊科相同點。
常見的藥用植物有黨參、桔梗、沙參、半邊蓮、羊乳、薺苨等。
重要藥用植物
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具有白色乳汁,莖直立,無毛,單一或有分枝,葉互生、對生或3-4葉輪生,花冠藍紫色,淺鐘狀柱頭5裂;根肥大肉質(zhì),根入藥,有補虛、益氣、生津之功效;治咳嗽、結(jié)膜炎、脾虛、心悸、氣短等。桔?;ǔ淌剑?K(5)C(5)A(5)G(5:5:∞)黨
參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
為黨參屬,莖纏繞,莖基具有多數(shù)瘤狀莖痕,植株具臭味,有白色乳汁,葉互生或?qū)ιㄝ嗔哑?個,花冠淡黃綠色,具有紫色斑點,寬鐘狀,根入藥,有補脾益氣、生精強壯之功效,治療脾虛、煩渴、肺虛咳嗽、氣血兩虧、子宮脫垂等癥。羊乳Codonopsislanceolata
又名四葉參、輪葉黨參或山海螺;草質(zhì)纏繞藤本,具有白色乳汁,莖無毛,具多數(shù)段分枝,在主莖上的葉互生,在小枝頂端通常2-4葉簇生;根入藥,能消腫解毒、排膿、潤肺、祛痰、催乳,主治肺癰、乳癰、腸癰、瘰疬、喉蛾、乳少。沙參adenophorastrictaMiq.
又名泡參,為沙參屬;多年生草有白色汁液,花序狹長,一般不分枝,總狀,花冠鐘狀,深淺蘭色或紫色,裂片5個。根入藥,有養(yǎng)陰清肺、祛痰止咳之效,治肺熱咳嗽、虛勞久咳、咽干喉痛等。
半邊蓮LobeliachinensisLour
葉長圓狀披針形,邊緣有波狀小齒或近無齒,花具長柄,單生葉腋,花冠紅紫色,裂片偏向一側(cè),故名。全草入藥,利尿消腫,清熱解毒。分布于長江流域下游地區(qū)及以南各省區(qū)?;ǔ淌剑骸麷(5)C(2/3)A(5)G(2:2:∞)
花萼裂片長三角形,尖(E);雄蕊5,花藥聯(lián)合,花絲分離,稱為聚藥雄蕊(B);子房下位,2心皮,中軸胎座,胚珠多數(shù)(D)。A花縱切
B聚藥雄蕊
C花除去花冠和雄蕊
D子房橫切面
E萼片。
又名杏葉菜、老母雞肉,為沙參屬;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莖單生,有分枝,稍呈“之”字彎曲,圓錐花序,較沙參花小而密;根入藥,有清熱解毒、化痰之效。
薺
苨AdenophoratrachelioidesMsxim.大戟科Euporbiaceae
1.木本或草本,常含有乳汁。
2.多單葉互生。
3.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成穗狀、總狀、聚傘或杯狀聚傘花序K2-5,無花瓣或稀有花瓣,有花盤或腺體,雄蕊多數(shù),或僅1枚,花絲聯(lián)合或分離。
4.子房上位,3心皮,3室,每室胚珠1-2,中軸胎座。
5.蒴果,少數(shù)為漿果或核果。常見的藥用植物有大戟、蓖麻、巴豆、澤漆、貓眼草、地錦。本科突出的特征是:具乳汁,單性花;子房上位,3心皮,3室;中軸胎座,胚珠懸垂,形成3分果。本科植物常有有接乳管。
本科植物化學成分復雜,多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主要類型是生物堿和萜類(二萜及三萜)。如生物堿中的一葉萩堿securinine能興奮神經(jīng)中樞,治療小兒麻痹后遺癥和面神經(jīng)麻痹;N-甲基散花巴豆堿(N-methylcrotoparinine)有降壓作用。滑桃樹TrewianudifloraL.種子中含有美登木素類生物堿,具有抗癌活性。二萜酯類成分多含于乳汁和種子中,有強烈的生理活性,如刺激性,能促進腫瘤的形成等。如毒性球蛋白、巴豆毒素(crotin)、蓖麻毒素(ricin)。另外尚含有氰苷、硫苷等,氰苷主要分布于葉下珠屬(Phyllanthus)、木薯屬(Manihot)。
蓖
麻RicinuscommunisL.又名大麻子,蓖麻屬;莖圓形而中空,上部分枝,幼嫩部分被白粉,葉互生,有長柄,葉掌狀半裂,圓形、盾狀,直徑15-60厘米;花單被、單性;雄花在下,花萼5裂,雌花在上,萼片3-5片,花柱紅色。蒴果球形,有軟刺,根莖葉入藥有祛風通絡、消腫拔毒之效。花程式:﹡♂K(5)A∞♀K3-5G(3:3:1)雄花有多數(shù)雄蕊,花絲結(jié)合成多束,稱為多體雄蕊,雌蕊子房被肉質(zhì)毛,3室,每室有1枚胚珠,懸垂,花柱3,柱頭2裂A.雄花縱切B.雌花縱切C.子房橫切D.花柱E.胚珠F.子房的肉質(zhì)毛1.花柄2.花萼3.多體雄蕊烏桕(Sapiumsebiferum喬木或灌木,有乳狀汁液。葉柄頂端有2腺體?;▎涡酝?,無花瓣。蒴果。大戟屬(Euphorbia)草質(zhì),木質(zhì)或無葉的肉質(zhì)植物,有乳狀汁。葉互生或?qū)ι?。花序為杯狀的聚傘花序,外觀似一朵花,外面圍以綠色杯狀的總苞,有4-5個萼狀裂片,裂片和肥厚肉質(zhì)的腺體互生;內(nèi)面含有多數(shù)或少數(shù)雄花和1雌花;花單性,無花被;雄花僅具1雄蕊,花絲和花柄間有關(guān)節(jié);雌花單生于杯狀花序的中央而突出于外,由1個3心皮雌蕊所組成,子房3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3,上部每個再分為2叉。蒴果。
常見的藥用植物地錦(Euphorbiahumifusa澤漆(Euphorbiahelioscopia)大戟(Euphorbiapekinensis)一品紅(Euphorbiapulcherrima)(2)虎刺梅(Euphorbiamilii)(3)地錦(Euphorbiahumifusa)匍匐草本,帶紫紅色,全株光滑無毛。葉對生,長橢圓形,基部偏斜,綠色帶淡紅色。各地普遍分布。生于荒地、路旁、田間等。全草入藥,清熱解毒、利尿、止血、殺蟲等。(4)澤漆(Euphorbiahelioscopia)(5)大戟(Euphorbiapekinensis)莖直立,被白色柔毛。葉長橢圓形,中脈白色隆起。蒴果表面有疣狀突起。山東各地均有分布。生山坡、路旁、荒地、草叢等。根入藥,為利尿劑、峻瀉劑。
鐵莧菜屬(Acalypha)
鐵莧菜(血見愁)A.australisL.
草本。葉基偏斜,基生3出脈。花單性;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苞片內(nèi),苞片如蚌狀。各地普遍分布。生田邊、路旁、荒地等。全草入花,治腸炎、茵痢、肝炎、止血。錦葵科Malvaceae
1.﹡K(5),5C5A(∞)G(3~∞:3~∞:1~∞)
2.草本或木本,體內(nèi)富含纖維,有的具有粘液,表面常具有星狀毛。
3.單葉互生,常掌狀分裂,有托葉,早落。
4.花兩性,輻射對稱,單生或成聚傘花序,萼片通常5,離生或合生,鑷合狀排列,其下常有3至多數(shù)小苞片,稱為副萼;花瓣5,旋轉(zhuǎn)狀排列;雄蕊多數(shù),花絲聯(lián)合成管狀(單體雄蕊),心皮3至多數(shù),輪狀排列。
5.子房上位,3至多室,中軸胎座?;ㄖc心皮同數(shù)或為其2倍,蒴果或分果。常有的活性成分有黃酮苷、生物堿、酚類等。不少植物的葉、根和種子中含有粘液和多糖苘
麻AbutilontheophrastiMedic.
全株密被星狀毛,葉圓心形,花黃色,單生于葉腋,單體雄蕊,心皮15~20,輪狀排列,蒴果半球形,種子腎形,黑色,具細毛。種子稱苘麻,部分地區(qū)作“冬葵子”用能滑腸通便,利尿通乳。
錦
葵MalvasinensisCavan
單葉互生,5-7淺裂,邊緣具鈍齒,葉柄長,花型大,直徑3-5厘米,簇生于葉腋,花紫紅色,小苞片長圓形,頂端圓形;果爿背面網(wǎng)狀,微被柔毛。附萼3,長卵形;花萼結(jié)合,花瓣分離,在芽中旋轉(zhuǎn)狀排列,中軸胎座,分果
A花芽B分果C花正面D1朵花解剖:1(附萼)2(花萼)3(花瓣)4(中軸胎座)5由1個心皮發(fā)育成的一枚分果錦葵花縱切
子房橫切
A花蕾期:(1)花藥腎形(2)花藥1,尚未開裂,花瓣與單體雄蕊在基部聯(lián)合
(3)中軸胎座,子房上位
B開花第一天,花藥均已開裂,此時只為其他花授粉,為雄性期
C開花第二天,花藥萎縮(4)花粉已散圓葉錦葵MalvarotundifoliaL.
.又名土黃芪;全體被星狀毛。莖傾臥,端部向上,基部分枝。單葉互生,具細長葉柄;葉片圓腎形,具5—7波狀淺裂,邊緣有細鋸齒,花單個或數(shù)個簇生于葉腋,具細長花梗,花淺藍紫色或呈白色。根入藥,能益氣止汗,利尿通乳,托毒排膿,用于貧血、乳汁缺少,自汗、盜汗肺結(jié)核咳嗽,腎炎水腫,血尿,崩漏,子宮脫垂,瘡瘍久不愈合。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L.主產(chǎn)于江浙兩廣、福建、湖南等地,花葉根皮入藥,能清熱解毒、排膿生肌,止痛為中醫(yī)外用的芙蓉散芙蓉膏的主藥。木
槿HibiscussyrizcusL.
葉菱形至三角狀卵形,邊緣具部整齊缺刻;花梗長4-14毫米,副萼6-8個,條形,花萼鐘形,5裂,花冠鐘形,淺紫色或白色。莖皮富含纖維,可作造紙原料。莖皮和根皮有殺蟲,止癢,止血作用,花能清熱解毒、止痢,果實稱朝天子能清肝化痰,解毒止痛等。木槿花解剖
副萼6-8個,條形,花萼鐘形,5裂,花冠鐘形,淺紫色或白色,內(nèi)側(cè)基部帶紫色斑紋,花瓣旋轉(zhuǎn)狀列;單體雄蕊,雌蕊柱頭3裂,花柱著生于單體雄蕊形成的管內(nèi)。朱
槿Hibiscusrosa-sinensisL..根、葉及花入藥,能利水、解毒消腫,治癰疽、腮腫。
洋
麻HibiscuscannabinusL..又名大麻槿,重要的麻類植物,莖皮纖維供編織麻袋等。
玫瑰茄HibiscussabdariffaL花萼和副萼在果時肉質(zhì)化,含有豐富的Vc,可鮮食。
陸地棉GossypiumhirsutumL.蒴果成熟開裂,散發(fā)出有大量表皮毛的種子。棉花根能補氣,止咳,平喘;棉籽能強腰膝、止血、催乳。棉酚gossypol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和抗生育作用。冬
葵MalvaverticillataL.
二年生草本,莖有星狀長柔毛,葉掌狀5-7淺裂。花小,淡紅色,叢生于葉腋。蒴果扁圓形,熟時心皮分離成10-20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12課《醉翁亭記》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
- 2025年金剛石膜熱沉材料項目合作計劃書
- 第十一章 第三節(jié) 探索宇宙(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冊物理滬科版(安徽專版)
- 23《海底世界》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 第八單元《數(shù)學廣角-優(yōu)化》(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
- 第24課《帶上她的眼睛》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標簽標題
-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上冊教學設計:第三單元綜合探究三 《如何認識區(qū)域──以南非為例》教學設計
- 2025年跨境電商產(chǎn)業(yè)園合作協(xié)議書
- 20小壁虎借尾巴(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
-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 圖像處理技術(shù)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
- 爆破工程師培訓
- 2024年云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2024-2025學年廣東省大灣區(qū)40校高二上學期聯(lián)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飛科電器公司盈利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7800字論文)》
- 旅拍店兩人合作協(xié)議書范文
- 楚辭離騷的原文全文完整注音版、拼音版標準翻譯譯文及注釋
- 刑事訴訟法課件
- 肩袖損傷病例討論
- 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中小學組)
- 衛(wèi)生院中醫(yī)、康復??平ㄔO實施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