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抗日戰(zhàn)爭》復習課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初中歷史-《抗日戰(zhàn)爭》復習課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初中歷史-《抗日戰(zhàn)爭》復習課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初中歷史-《抗日戰(zhàn)爭》復習課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初中歷史-《抗日戰(zhàn)爭》復習課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第14---16課)教學設計一、〔學習目標〕:快速了解本課學習目標。(1')1、知識與能力:(1)掌握日本制造的三次侵華事變時間、經過、結果和日本制造的滔天罪行;中國人民抗日斗爭的事例;(2)掌握西安事變的目的、和平解決的意義;(3)掌握中共七大召開的背景、內容、意義;(4)通過對日本在近代發(fā)動的兩次侵華戰(zhàn)爭比較,培養(yǎng)整合比較歷史知識能力;2、過程與方法:(1)通過表格等形式整合歷史知識(2)通過討論日本罪行和當今日本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的做法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獲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侵略、反壓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所做出的貢獻。(2)、通過日本制造的旅順、南京大屠殺等罪行,二、〔重點難點〕重點: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臺兒莊戰(zhàn)役,百團大戰(zhàn)。難點: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和當今日本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的做法,中共七大召開。三、〔課前導學〕:九一八事變局部侵華①原因:日本為擺脫經濟危機。時間:地點:九一八事變局部侵華②經過:(借口)有預謀制造事件,炮轟沈陽城。③結果:國民黨反應:由于蔣介石政策,。共產黨反應:東北軍民組織,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等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開展游擊戰(zhàn)爭④影響:日本侵華開始,中國抗戰(zhàn)的開始,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為主要矛盾。①根本原因:中國民族危機加深西安事變②時間。(又名事變)地點:西安事變③目的:④發(fā)起人及其主張:主張:=5\*GB3⑤中共主張及代表:以民族利益為重,派等到西安調停。=6\*GB3⑥結果:西安事變得到。=7\*GB3⑦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七七事變全面侵華①時間。地點:(又名事變)七七事變全面侵華②經過:(借口)日軍在盧溝橋進行軍事演習,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炮轟宛平城。國民黨守軍英勇抵抗③結果:盧溝橋失守,平津淪陷④影響:七七事變標志著開始和開始。1937年9月,國共兩黨第次合作,正式建立戰(zhàn)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zhàn)。工農紅軍改編為和。=5\*GB3⑤日本繼續(xù)南侵,發(fā)動,1937年12月攻占,制造,屠殺中國軍民萬人以上,國民黨遷都戰(zhàn)役名稱時間地點軍隊意義平型關大捷1937年山西平型關八路軍115師臺兒莊戰(zhàn)役1938年山東臺兒莊國民黨()全民族抗戰(zhàn)全民族抗戰(zhàn)背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前夕。中共七大時間:地點:③中心問題:討論重要問題。④內容:毛澤東作《》的政治報告。制定黨的政治路線:=5\*GB3⑤意義:。①原因:內因=6\*GB3⑥抗戰(zhàn)勝利外因:②標志:③意義四、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開門見山,直接入題。2、教師展示學生自學成果:(用投影儀或提問學生或教師用課件展示答案)(2')3、學生鞏固基礎:明確上述知識點后,讓學生通過誦讀、默想、互問等方式熟練記憶上述知識點(12’)4、教師針對本節(jié)重點、難點知識提出如下問題,并作適當拓展。(5')(1)、日本制造的侵華事變:名稱時間地點結果東北三省淪陷平津淪陷日本占領上海(2)、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怎么形成的?①西安事變后:標志著②七七事變后:兩黨再次合作,(3)、近代列強發(fā)動的大規(guī)模的侵華戰(zhàn)爭有哪些?日本發(fā)動和參與的戰(zhàn)爭有哪些?曾踐踏北京的戰(zhàn)爭有哪些?5、師生共同探究(14')(1)請同學們把本小組內部解決不了的問題寫在下面,請其他小組同學或老師幫助解決。(2')(2)師生共同探究下列問題:(12')①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比較:戰(zhàn)爭背景原因時間經過結果成或敗原因影響啟示甲午中日戰(zhàn)爭(1)黃海大戰(zhàn)----()(2)遼東半島之戰(zhàn)()(3)威海衛(wèi)戰(zhàn)役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1)七七事變(平津淪陷)(2)八一三事變(南京陷落)(日本制造)五、〔課堂小結〕:〔當堂檢測〕:(一)選擇:請快速完成下列問題。1、“晚上十點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動了爆炸柳條湖鐵軌的按鈕,中日延續(xù)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戰(zhàn)爭爆發(fā)?!辈牧纤傅氖牵ǎ〢.鴉片戰(zhàn)爭B.七·七事變C.甲午中日戰(zhàn)爭D.九·一八事變2、“大義當前,不容反顧,只求于救亡主張貫徹,有濟于國家,為功為罪,一聽國人處置?!边@表明張學良、揚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是為了()A.陰謀奪權B.炫耀武力C.投靠日本D.逼蔣抗日3、有一同學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有人主張釋放蔣介石,有人主張殺掉蔣介石。這一同學研究的是()A.南京大屠殺B.西安事變C.七七事變D.九一八事變4、全國性的抗日戰(zhàn)爭開始于()A.九一八事變B.西安事變C.七七事變D.八一三事變5、電視機《中國兄弟連》講述道:國民黨軍隊一個連去營救被日軍圍困的情報人員,與新四軍的一支游擊隊在途中恰好相遇……兩支“友軍”在抗擊日軍的過程中聯(lián)合殺敵成為生死兄弟。這種情況應該出現(xiàn)在下列哪一歷史事件后?()A.柳條湖事件B.九一八事變C.八一三事變D.七七事變6、“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激”。這首詩反映的歷史事件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是()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是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端C.揭開了中華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的序幕D.全國性內戰(zhàn)的開始7、西安事變結束時,美國記者史沫特萊說:“西安事變……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tǒng)一的中國……終于在漸漸誕生?!彼f的“統(tǒng)一”是指()A.西安事變最終獲得和平解決B.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C.國共兩黨停止內戰(zhàn)走向合作D.抗戰(zhàn)勝利臺灣回到祖國懷抱(二)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材料一1874年日軍侵襲中國臺灣,這是明治政府成立以來第一次海外用兵,就針對中國。1890年第一屆帝國議會上,日本政府公開提出以侵略中國為核心的“大陸政策”……日本是19世紀末以來侵略中國最兇殘、最狠毒和最陰險的國家,而其對亞洲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至今仍不思悔改,對侵略事實輕描淡寫甚至加以否認?!幾躁斑\祜《近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及其戰(zhàn)爭罪行》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摘編自新華網(wǎng)(1)完成下列“日本侵華歷史年代尺示意圖”的制作。(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立法確立“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重大意義。八年級歷史學情分析在這學期,學生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生進入青春期了,長大了,有自己的主見了。我對八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質量做如下分析:學情分析:學生經過一年歷史學科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為教師在教學上提供了較大的空間,教師教學中要注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如果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給學生更多的歷史背景資料,通過圖片、配音、錄像制造意境,制造濃厚的歷史氛圍,使學生產生親臨其境之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印象更加深刻。二、重視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避免走彎路。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突出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和顯示學習方式的轉變,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性措施。三、注重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注重對課標正確的把握,在課堂中充分體現(xiàn)課標思想,突出重點與難點,要經常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問題并經常旁聽老教師的歷史課。四、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養(yǎng)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快樂的學習。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教學效果分析

教學工作的思考及改進措施與教學建議:1、進一步抓好雙基,培養(yǎng)學生細心讀題、認真做題的習慣。只有雙基打好了,做題才會應對自如。平時在課堂上、在作業(yè)等方面引導學生運用歷史思維、歷史語言回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材料解讀、分析的能力。2、要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要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對部分學生進行轉差與培優(yōu),使他們在歷史課程得到應有的發(fā)展。3、注重細節(jié)工作的實行,注重在課堂解決練習,達到學與練的統(tǒng)一,爭取做到課堂出成績。4、在教學方式上,與學生共同進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參與進來,避免灌輸,讓學生對歷史資料進行分析得出自己想要的結論,形成自己的觀點。《抗日戰(zhàn)爭》教材分析一、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包括難忘九一八、“寧為戰(zhàn)死鬼,不做亡國奴”、血肉筑長城三課內容,全面介紹了抗日戰(zhàn)爭發(fā)展過程以及日軍的罪行,從知識角度來說課文基本上都涉及到了學生應該的掌握的內容,本課未交待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直接列出了日本侵華的事件。這就導致學生不知道日本為什么要侵華,所以教師在此處的發(fā)展空間就很大了。又比如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一節(jié)教材省去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發(fā)展歷程,直接就給出了日本侵華后國共兩黨組成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結論就顯得倉促之感。所以在此處教師還是應當適當補充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大體歷程。在講授該課的時候教師應該做適當?shù)捻樞蛘{整,理清事件來龍去脈和內在的邏輯關系,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內容。從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來說,講授本課內容是進行學生愛國主義的最好機會。在民族生死攸關的情景之下,國共兩黨不計前嫌攜手并肩共同抗戰(zhàn),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有摩擦和曲折,但是不影響抗戰(zhàn)的大局。在抗日的幾次大會戰(zhàn)中中國人民體現(xiàn)出了不畏犧牲、不怕困難的精神。有很多的中國人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的生存付出了生命,他們的精神正是激勵我們同學前進的動力,所以在講授本課的時候應當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在講到日本的滔天罪行時,突出日本侵華所犯下的戰(zhàn)爭罪行,讓同學們認識到日本人的反和平罪行、反人道罪行、以及發(fā)動的戰(zhàn)爭罪行。要引導同學在記住這些罪行的時候,更重要的是要以史為鑒,熱愛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同時呼喚起同學們對生命的敬重和熱愛。突出中國人民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所付出的代價以及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意義,這是正義對非正義的勝利。二、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1)掌握日本制造的三次侵華事變時間、經過、結果和日本制造的滔天罪行;中國人民抗日斗爭的事例;(2)掌握西安事變的目的、和平解決的意義;(3)掌握中共七大召開的背景、內容、意義;(4)通過對日本在近代發(fā)動的兩次侵華戰(zhàn)爭比較,培養(yǎng)整合比較歷史知識能力;2、過程與方法:(1)通過表格等形式整合歷史知識(2)通過討論日本罪行和當今日本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的做法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獲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侵略、反壓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所做出的貢獻。(2)、通過日本制造的旅順、南京大屠殺等罪行,三、〔重點難點〕重點: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臺兒莊戰(zhàn)役,百團大戰(zhàn)。難點: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和當今日本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的做法,中共七大召開。四、教學方法:1、線索勾勒法:教學生把所學每課的大體內容用線索表示出來。2、歸納分析法:教學生歸納本單元內容,并深入分析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深層原因。3、比較分析法:教學生對所學的相似知識點進行比較。4、習題鞏固法:利用典型習題鞏固本單元重點知識。評測練習(一)選擇:請快速完成下列問題。1、“晚上十點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動了爆炸柳條湖鐵軌的按鈕,中日延續(xù)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戰(zhàn)爭爆發(fā)?!辈牧纤傅氖牵ǎ〢.鴉片戰(zhàn)爭B.七·七事變C.甲午中日戰(zhàn)爭D.九·一八事變2、“大義當前,不容反顧,只求于救亡主張貫徹,有濟于國家,為功為罪,一聽國人處置。”這表明張學良、揚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是為了()A.陰謀奪權B.炫耀武力C.投靠日本D.逼蔣抗日3、有一同學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有人主張釋放蔣介石,有人主張殺掉蔣介石。這一同學研究的是()A.南京大屠殺B.西安事變C.七七事變D.九一八事變4、全國性的抗日戰(zhàn)爭開始于()A.九一八事變B.西安事變C.七七事變D.八一三事變5、電視機《中國兄弟連》講述道:國民黨軍隊一個連去營救被日軍圍困的情報人員,與新四軍的一支游擊隊在途中恰好相遇……兩支“友軍”在抗擊日軍的過程中聯(lián)合殺敵成為生死兄弟。這種情況應該出現(xiàn)在下列哪一歷史事件后?()A.柳條湖事件B.九一八事變C.八一三事變D.七七事變6、“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激”。這首詩反映的歷史事件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是()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是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端C.揭開了中華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的序幕D.全國性內戰(zhàn)的開始7、西安事變結束時,美國記者史沫特萊說:“西安事變……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tǒng)一的中國……終于在漸漸誕生。”她所說的“統(tǒng)一”是指()A.西安事變最終獲得和平解決B.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C.國共兩黨停止內戰(zhàn)走向合作D.抗戰(zhàn)勝利臺灣回到祖國懷抱(二)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材料一1874年日軍侵襲中國臺灣,這是明治政府成立以來第一次海外用兵,就針對中國。1890年第一屆帝國議會上,日本政府公開提出以侵略中國為核心的“大陸政策”……日本是19世紀末以來侵略中國最兇殘、最狠毒和最陰險的國家,而其對亞洲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至今仍不思悔改,對侵略事實輕描淡寫甚至加以否認?!幾躁斑\祜《近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及其戰(zhàn)爭罪行》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摘編自新華網(wǎng)(1)完成下列“日本侵華歷史年代尺示意圖”的制作。(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立法確立“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重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